法德互补构筑法治与德治的统一(八荣八耻体会)

时间:2019-05-15 07:4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德互补构筑法治与德治的统一(八荣八耻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德互补构筑法治与德治的统一(八荣八耻体会)》。

第一篇:法德互补构筑法治与德治的统一(八荣八耻体会)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谈法德互补构筑法治与德治的统一

有法无德,易使人之大部心智游离;有德无法,放纵至恶之徒为非作歹,唯德法兼备,正社会之风,助国之昌荣。

古往今来,法与德相容相生,相较相长。当历史的车轮驶入现代文明熠熠生辉、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绵长的车辙印证了这样一个定论——法是最低限度的道德。特别是在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彰显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法律制度还有诸多不完备之处,单纯依靠这样的法律来调整十三亿泱泱大国显然力不从心,而借助传颂千年的中华美德正是我们治国兴邦的又一法宝。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中概括法德关系的最精妙之语。它既从正面肯定了法的强制性,又从反面强调了德的规制力。正反比对,法德互补,“一荣一耻”充分地诠释了法治与德治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以遵纪守法为荣,既强调了法律作为调控社会的主要手段不容践踏,又教育了全社会牢固树立遵纪守法的道德标尺。将法治寓于德治,以德治推动法治。

以见利忘义为耻,既蕴含着“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警戒线,又隐藏着惩治危害国家、集体、他人利益的法律制裁鞭。德治与法治并重,教育与惩罚结合。

当今的中国是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物质文明的进步确实是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硬件条件。但相对薄弱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不容忽视。我们(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不得不承认,如今的社会,“见利忘义”之为比比皆是,且有愈演愈烈之风。如果说集贸市场的缺斤短两可以用“见利忘义”草草代过,那么英语四六级泄题、制卖假文凭、抄袭研究论文等行为就是对科学知识的践踏,假化肥、假农药就是对衣服父母的毒杀,假烟酒、假奶粉就是对人类生命的漠视,贩卖假钞、假证件就是对国家利益的侵蚀。所有这些“见利忘义”都起源于道德的缺失,归结为对国法的蔑视。因此我们说,“见利忘义”既是违反道德伦理和道德规范的行为,也是违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规范的行为。正如马克思说过,“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

我们提倡“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要用道德的力量牢牢掌控游离于法律规制之外的“见利忘义”,就是要将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遇到的“见利忘义”这一不和谐音符置于道德的五线谱约束之下。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在符合道德规范的同时践行了党纪国法,实现了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

第二篇:法德相济 法德共治 推进依法治企以德治企常态化[定稿]

法德相济 法德共治 推进依法治企以德治企常态化

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近年来,随着国家法治建设和普法力度的不断加强,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对法律事务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如何依法治企、依法行政,运用法律手段规避和防范企业风险已成为企业经营和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程度高、知识密集的勘察设计企业,要突破思维定势,在千方百计拓展市场范围、提升技术质量水平、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基础上,把依法治企和依法行政落实好,把法治企业建设好,坚持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企业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坚持依法治企,推进企业法治建设常态化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越是追求发展规模和效益,就越要强化法治思维,越要加强依法治企和依法行政。要使企业长效、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坚持依法治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生产经营工作,坚守法律底线,不逾越法律红线,依法诚信经营。

一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国无法不立,民无法不治。”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除了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和质量外,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照法律规定治理企业,依据法律赋予的权限行使权力,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守法、学法、懂法、用法。同时,也要强化工作创新,我们遵守法律法规不是在法律约束下不敢迈步、裹足不前,不是墨守成规、故步自封,不是僵化停滞、无所作?椋?而是在学法懂法守法的基础上,加强工作创新,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和法治思维开展工作,使各项工作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改革创新的需要,又充分遵从法律意志,着力打造法治企业。

二要严格遵守党章党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党领导下的勘察设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除了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外,还必须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并且要清醒的认识到,党纪严于国法,纪在法前。因此,打造法治型企业,就要不折不扣的遵守党章党规,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坚强领导,坚持党领导下的企业治理结构,按照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切实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将党建工作贯穿于企业各项工作,以打造廉洁高效务实的现代勘察设计企业为目标,推进依法治企、依法行政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要严格执行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制度是衡量一个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标尺,制度执行的好坏,是判断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是是企业适应发展环境变化、强化企业自身建设、建设法治型企业的重要保障。一项制度的形成,不仅是一个企业顶层设计的结果,更是促进一个企业工作持续健康运行的先知先觉。建设法治型企业,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整章建制工作。要根据企业发展环境变化、自身建设等需要,常态化修订、完善、出台各项规章制度,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大刀阔斧破旧立新,而且要严格加以执行,尤其是领导干部更要带头执行各项制度,维护制度权威,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向制度要管理,向制度要效益。

四要依法推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以法律为基础,而法律之本浩如烟海,法律关系错综复杂,了解并熟悉企业的法律环境对于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既十分重要,也很不容易。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挑战,企业在发展和经营中必须依靠法律来规避风险。因此,必须注重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法律顾问制度。通过依法聘请法律顾问,推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为企业法治建设和规避风险保驾护航,实现企业法治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五要依法推进企业政务公开。企业政务公开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企业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水平。依法推进企业政务公开,就是依法将职工最关心、与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改革发展、组织人事、民生福祉等政务信息定期向职工公开,通过信息发布平台、企业政务公开栏、职工代表大会等方式和载体进行公开,使权力运行在阳光下,运行在职工的监督中,让职工广泛参与企业建设,充分行使权利,积极建言献策,集思广益为各项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和智力支持,从而提高企业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

六要加强法治培训力度。企业的法治化也是每个职工的法治化,职工的法治化水平也决定了企业整体的法治化水平。因此,建设法治型企业就必须高度重视广大职工法治水平的提升。通过每年在职工培训计划中安排相当比重的法治培训,常态化进行职工法治培训工作。以邀请法律顾问、法学专业人员、企业内部法务工作人员等对职工进行法治培训,重点培训新常态和市场经济环境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处理工作事务的能力,使广大职工具备一定程度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以广大职工法治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法治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坚持以德治企,推进企业道德建设常态化

企业在依法治企、依法行政、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要重视道德建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个重视道德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有生命力的企业,才是能够得到社会认同和尊敬的企业。因此,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必须重视道德建设。

一是领导班子要带头崇德尚信。一个企业好不好,关键要看领导班子强不强,团结不团结。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品德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气质与性格。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在大力开拓创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重视道德建设。道德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和无形资产,是企业的金字招牌。因此,企业的领导班子要带头崇德尚信,做道德建设的模范和表率。如何做?个人认为,在新时期,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和“四讲四有”就是最好的目标和评判标准。“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干部只有自身站上了道德建设的制高点,才能领导和影响广大职工崇德尚信,激发企业正能量和凝聚力,才能使企业拥有澎湃发展动力克服一切困难和挑战,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敬,才能扩大市场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

二是以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以德治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鲜明的精神烙印,是企业发展历程中积淀的宝贵精神财富。企业加强以德治企,要有抓手和载体,而企业文化建设则很好的契合了这一点。近年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主旋律,加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通过卓有成效的企业精神挖掘塑造、纪律作风强化、服务效能优化、岗位技能比武、文体活动开展、关爱职工家属、离退休老同志和生活困难职工等的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塑企、文化兴企、文化强企,以文化的感召力和引导力带动企业道德建设,使以德治企有载体、有抓手、有生命力,进一步增强以德治企与实际工作的贴近度和融合度,实现以德治企的常态化和延续性。

三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培育职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提高企业知名度、文明度、美誉度,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生产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企业层面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奉献力量。通过评选各类先锋模范引导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岗位做贡献。通过选树“文明家庭” 等道德实践活动教育职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促进职工及家庭成员修身立德,激扬正气,使广大职工以业为乐、以业为荣,促进幸福指数和获得感稳步提升。通过精准扶贫、爱心捐赠等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丰富以德治企内涵,扩大以德治企成效。

法治与德治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实行法治同时要推行德治,而厉行法治又是道德建设的必由之路。强调法治不能排斥道德建设,强调德治更不能排斥法治建设,而是要使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互相配合,法德相济,法德共治,推进依法治企以德治企常态化,才能真正实现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简介:李得亮(1961―),男,甘肃榆中人,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党委书记、院长。

第三篇: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集体学习会发言稿:法德结合开启国家治理新境界

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集体学习会发言稿:法德结合开启国家治理新境界

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集体学习会发言稿:法德结合开启国家治理新境界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在新形势下只有把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方式,同时注重用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把法治与德治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大力培养既有法治信仰又有高尚道德情操、既接受他律又能够自律的新人,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法治和德治不可割裂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有其特定的地位和功能。

德治既是法律制定时所追求的价值,也是法治实现效果的评判标准。从后者看,法治与德治都是治国理政的手段,法治侧重于制度规范的建设,德治侧重于内在德性的塑造。虽然从不同角度对法治与德治关系的理解会有所区别,但是良法善治是它们的共同追求。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两者都不能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实质上是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钱弘道看来,法治与德治是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法治不应当规范和调整人们的思想意志;而对于道德沦丧的主体,思想道德的约束也常常无济于事。我们既要反对以法治完全取代德治的做法,也要反对重视德治而忽视法治的倾向。

“法律和道德都是重要的社会规范,但是对于现代国家治理而言,法律和道德又有主次之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红雷认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德治则对法治发挥补充和支撑的作用。应当说明的是,正如法治的重心在于公权主体服从法律,德治的重心也在于要求公务员在处理公共事务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强化德治的支撑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和变革时期,法治化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然而,在进行法治化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法律所不能调整和管辖的范围和事件,而它们往往属于道德的辖区。

法律是道德的下限,守法是公民最起码的道德要求。钱弘道认为,就具体的行为规则而言,法律所能吸收的一般是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最起码的要求。法律与道德密切相关,科学地区分法律与道德,是确定法律与道德各自作用范围和功能的前提,是依法治国的有效保障,也是认识以德治国必要性及其方式的前提。

“不知耻者,无所不为。”李红雷表示,法律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如不确定性、滞后性等。历史与现实均证明,仅仅依赖外部的监督并不能成功建设法治,必须高度重视良知和道德的作用。如果只精通法律而无道德,就会出现玩弄法律、歪曲法律的行为,损害社会公平正义。法律必须转化为人们的内心自觉才能真正得到遵行。因此,必须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法治建设的理想状态就是良法善治。我们强调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来治理国家与社会,不仅要定分止争,解决冲突纠纷,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全民的思想素质与道德教养。我们强调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要重新建立道德是内心的法律的观念,让立法者、执法者、司法者及守法者都能将浸透德性的法律规范内化为内心的准则。

实现法治和德治深层对接

建设现代法治中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必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实现法治和德治的深层次对接。

“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社会自律组织在制定、执行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作用。”李红雷表示,实现法治和德治的深层次对接,就必须在加强法律制度保障作用的同时重视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他认为,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对于超越社会公认的公德底线的行为,应让行为者承担法律责任,要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钱弘道认为,法律要发挥作用,全社会首先要信仰法律;道德要得到遵守,就必须提高全体人民道德素质。他表示,当下应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强道德建设,坚持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符合现代传播规律的方式将传承弘扬下来。不断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使人们发自内心信仰和崇敬宪法法律,树立良好道德风尚,实现法治和德治的深层对接。

可以通过法治与德治的融通机制来促进两者的相互融合。首先认真研究、凝练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德治理论,用现代德治理论引领立法,实现制定良法的目的。其次是结合当前的法治评估手段,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作为对法治实现效果的评价标准,形成对法治建设的反馈机制,以达至善治目的。再次,协调推进法治与德治的内化工作,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将法治与德治的观念转化为各类主体的内在价值信仰和行为规范。最后要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等关键少数在法律遵守及德性养成方面的带头作用。

第四篇: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12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教案

《财富中的法与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获得财富的手段有合法与非法之分,支配财富的方式有正确与错误之别,财富的获得与支配需要从法律角度与道德角度对其进行衡量。【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良好行为习惯。2.知道获得财富必须遵纪守法,理解合法致富的原因;知道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理解税收的作用。

3.认识到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是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是人的美德。【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帮助学生明确“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财富观、价值观;明确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2.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激励学生树立“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思想,从小做一个有理想、懂得回报社会的人

3.懂得在生活中应当量力而行,不贪图虚荣,不盲目攀比,树立良好的消费观。

教学重难点:

1财富中法与德的要求。2.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图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材料分析:今年6月初,群众举报范冰冰“阴阳合同”涉税问题后,国家税务总局高度重视,即责成江苏等地税务机关依法开展调查核实。

从调查核实情况看,范冰冰在电影《大轰炸》剧组拍摄过程中实际取得片酬3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已经申报纳税,其余2000万元以拆分合同方式偷逃个人所得税618万元,少缴营业税及附加112万元,合计730万元。此外,还查出范冰冰及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少缴税款2.48亿元,其中偷逃税款1.34亿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以及《江苏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则》相关规定,9月26日,江苏省税务局依法先向范冰冰下达《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对此范冰冰未提出听证申请。9月30日,江苏省税务局依法已向范冰冰正式下达《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要求其将追缴的税款、滞纳金、罚款在收到上述处理处罚决定后在规定期限内缴清。

教师:你从上述新闻材料获取了哪些信息?这对我们获得财富有何警示? 学生讨论。

教师:范冰冰事件告诉我们,财富的获得有多种办法和途径。然而,在法制社会下,无论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交税是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十分可耻的行为,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每个人都应该通过合法的方式获得财富。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阐明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获得财富必须遵纪守法。

教师:你们能够从图片中解读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这是一幅讲述纳税的图片,树叶上写了是国防、基础建设、文化、民生、社会和谐等等。树干上写了人民说明人民是这些活动的主体,而旁边有两个人在给这棵树浇水,也谐音“交税”因为上述活动的人民主体地位是通过人民的纳税才能够达到的。这幅图描绘了诚信纳税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明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理解税收的作用。

教师:在获取财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依据法律做到诚信纳税,在获得财富之后,我们在支配这些财富的时候,同样也需要做道德上的考量。

案例:2018年6月14日,古天乐慈善基金捐建的第99个学校教学楼举行了竣工典礼,这所小学的位于广西苍梧。竣工典礼现场,教学楼上面的校训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善念和感恩。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我们可以将这两位社会公共人物做一个对比,社会上存在着很多只考虑一己私利的人,但是也存在着许多心怀社会,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奉献社会,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他们的身上,表现出了“富而思源”的高尚境界。我国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做到先富带动后富,以实现共同富裕。这个过程中先富起来的人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射虎进步的需要和标志。当然,先富之人更需要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做到富而思进取。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激励学生树立“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思想。

教师:在支配财富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做到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做到请见节约才能够做到守业有成,这是古今中外不变的真理。

案例: 1.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一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教师:你们从上述故事中得到那些启示? 学会讨论。

教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把勤俭的美德当作“过时”的观念加以否定。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使国家足够发达了,我们的生活真正富足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不能丢。因此,在艰苦的年代,我们要用勤俭节约渡过难关,在富裕的年代,更要用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我们的品德.从我国的实现国情来看,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短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将是一个要永远倡导的精神,要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珍惜劳力、创造财富的意识,为达到目标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识状态和思想品格,使得锐意进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人心。

教师:在消费过程中也要做到量力而行,适度消费,过度消费不仅会积累个人的不良习惯,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那么在你们生活中有没有过度消费的案例呢?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了解的传统美德,培养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五篇: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12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达标检测

九年级上第12课达标检测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年3月23日至3月29日,深圳市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61宗,刑拘61人,打掉团伙7个。经分析,其中四成受骗人群为“公司职员”,他们主要被“冒充领导或熟人”以及网络购物类诈骗术所迷惑。对于电信网络诈骗,下列认识正确的是(C)①只要能获得财富,无论用什么方法 ②要获得财富,必须首先做到遵纪守法

③电信网络诈骗会扰乱经济秩序,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网络诈骗是靠智慧获得财富的表现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合理致富的理解。财富的获得有多种办法和途径,但无论用什么办法,通过什么途径,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因此,②正确,①④错误;电信网络诈骗属于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会扰乱经济秩序,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③正确。故选C。【知识拓展】网络诈骗的种种套路(1)冒充公检法(2)猜猜我是谁

(3)盗取、冒用虚拟身份诈骗(4)冒充黑社会敲诈类诈骗(5)冒充购物客服诈骗

②对偷税漏税者,一定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③国以税为本,依法纳税,人人有责 ④税收具有强制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税收有关知识的理解。偷税漏税行为是违法行为,需要根据情节轻重程度追究其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②说法有误,不能入选。3.“如果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以挣多少钱作为唯一目标,那我觉得这个目标很难支持他走得太远。”对待财富,下列观点错误的是(B)A.富而思源,喝水不忘挖井人 B.富了以后,安于现状,尽情享受 C.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D.勤俭节约,合理消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财富观。对待财富,我们应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方,A、C、D都是正确的;B错误,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超越,为此,我们应富而思进、不断开拓。逆向选择,故选B。

4.(2018·北京海淀质检)中华民族向来以特别能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和讲究节俭而著称于世。下列古诗句中体现勤俭节约的是 A.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B.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C.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D.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A)

【解析】本题考查合理消费。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消费,合理消费。题干中少数同学非名牌衣服不穿,非名牌店不逛,是盲目攀比,爱慕虚荣的表现,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其他选项没有认识到行为危害,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

6.(2018·成都外国语质检)2017年9月开学季,全国各地一些中小学、高校等通过精心设计主题海报、公益广告、动漫作品、宣传栏、黑板报、征文、演讲、辩论赛、知识竞赛、“光盘行动”等形式,让“节俭”教育随处可见、随时可学。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进入学生们的“心田”,让节俭成为学生前行的力量。

全国各地一些学校为什么如此重视学生的节俭教育? 答: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③勤俭节约是企业家取得成功的法宝;④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⑤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勤俭节约;⑥作为中学生,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勤俭节约有益于个人成长和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勤俭节约的理解。根据题意可知,从我国的国情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对学生个人成长的意义等方面组织答案回答即可。【互动探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人认为勤俭节约“过时”了。对此,你怎么看? 【提示】此观点错误。

【财富解读】

2018年3月27日,《2018“新二代”财富观念白皮书》在上海复旦大学发布。该白皮书旨在洞察23-40岁中国未来超高净值人群的“财富观”,与良莠不齐的“富二代”们不同的是,他们是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年轻人,更懂得珍惜手中财富,并誓将父辈基业发扬光大。数据显示,“新二代”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且多数并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财务情况,富而不骄、华而不傲是他们的基本价值观念,同时也喜欢通过纳税的方式来履行社会责任。

备注:所谓“新二代”,是指生于1978-1995年之间,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0万人民币以上的人群,其主要构成群体包括继承房产、土地的“房二代”,掌握高新技术拥有高收入的“Tech二代”,民营企业的继承者“民二代”,以及创业群体及大型企业高管的“创二代”。

(2)解读“新二代”的财富观,你从中有何收获? 答:①财富的获得有多种办法和途径,但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②获得财富必须首先做到遵纪守法,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③吃水不忘掘井人,要做到“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要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④站在新的起点上,要富而思进,不断向前迈进,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走出更宽更广的道路。【财富宣言】

(3)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面对财富,你想对自己的同龄人说些什么? 答: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财富,遵守法律和道德,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方”。

下载法德互补构筑法治与德治的统一(八荣八耻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德互补构筑法治与德治的统一(八荣八耻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