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贯彻落实环发﹝2011﹞14号文件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
关于贯彻落实环发﹝2011﹞14号文件
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
鲁环函﹝2011﹞358号
各市环保局:
根据《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4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现就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真抓好各类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一)对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开发区以及设区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在新建、改造、升级时应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报批准设立该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人民政府所属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上述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定位、范围、布局、结构、规模等发生重大调整或者修订的,应当及时开展规划影响评价工作,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相应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二)实施五年以上的产业园区规划,规划编制部门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编制规划的跟踪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相应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核。
(三)新的化工石化建设项目必须进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化工集中区域或化工园区。新布设化工石化产业集中区或园区,必须进行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相应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四)县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各市级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执行。其他类型开发建设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参照本通知要求执行。
二、严格履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程序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适时组织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程序,应严格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令第559号)、《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8号)、《关于进一步规范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工作的通知》(环办﹝2007﹞14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10﹞66号)、《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4号)等文件的有关要求。
三、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机制
(一)各级环保部门要重视和发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指导作用,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作为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对已经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中包含的建设项目,其环评工作可以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论证情况适当简化,具体简化的内容应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中明确。
(三)对未完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定位、范围、布局、结构、规模等发生重大调整或者修订未重新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各类园区,各级环保部门要对进入该园区的建设项目实行从严审批。
四、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有关要求,结合“十一五”期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经验和“十二五”各类规划的编制实际,主动与政府及发改、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早期介入,为规划审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各市环保局要于2011年6月30日前,将辖区内各类园区规划环评的进展情况及已完成审查的各类园区规划环评有关文件报省环保厅,今后新完成审查的各类园区规划环评文件要及时上报。对目前已建成但未完成规划环评审查的各类园区须于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审查,未按期完成审查的,各级环保部门要对进入该园区的建设项目实行从严审批。
二○一一年六月一日
第二篇: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豫环文〔2009〕96号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环境保护局:
随着我省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的初步确认,全省将全面启动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和建设工作。为从源头预防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区的合理布局,推动入区项目尽快建设,现就做好我省产业集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凡属《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的通知 》(环发〔2004〕98号)规定范围内的规划,均应按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已纳入我省首批产业集聚区名单的175个产业集聚区,在组织编制覆盖全面积发展详规的同时,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中已经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已通过省环境保护厅审查的,若其位置、规模与省统一规划的不一致,应按照省统一规划的位置、规模补充完善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省首批175个产业集聚区的规划环评工作应于2010年底前完成。
对未纳入首批省产业集聚区名单、由各级政府自行设立的产业集聚区,也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此类集聚区在主导产业定位方面,应避免与已纳入首批省产业集聚区名单的产业集聚区产业定位相同。对以化工、印染、冶炼、造纸等重污染行业为主导产业的集聚区,各省辖市应在本行政区内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选址应避开环境敏感区域,避免造成区域结构性污染。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一)编制单位
产业集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省内及省外在我省备案,具有环境保护部推荐编制规划环评报告书资质的单位;
2、省环境保护厅推荐的具有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资质的环评单位;
3、省环境保护厅推荐的具有甲级城市规划资质的单位。
(二)编制程序
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或当地政府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责任主体,负责委托具备条件的单位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报环保部门审查。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之前,承担环评任务的机构认为需要的,可首先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由委托单位组织专家对大纲进行审查,明确工作程序、技术路线、重点内容、进度安排及拟提交成果等事项,指导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工作的通知》(环办〔2007〕140号)的规定,环保部门负责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目前,为规范产业集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省环境保护厅负责组织审查。在省环境保护厅出具审查意见之前,所在省辖市环保部门应当出具初审意见。
四、产业集聚区内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一)建设项目环评要与规划环评相一致 对已通过规划环评审查的产业集聚区,各级环保部门在进行具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时,应当充分考虑相关的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审查意见。对与产业集聚区产业定位不一致的项目,要按照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严格把关,防止盲目布局、重复建设。
对于入区建设项目,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规定进行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二)简化入区项目环评内容
对已完成规划环评的产业集聚区内的规划项目,可简化项目环评内容(环评单位不得再收取简化内容的费用)。
1、对于应编制报告书的项目,以工程分析、污染防治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分析、总量控制分析为主,可简化如下内容:
(1)项目环评可利用规划环评中的现状监测资料、区域污染源调查资料、气象资料、区域社会环境现状调查资料,仅作简要介绍。
(2)公众参与调查可只进行公示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有效份数可不低于100份。
(3)已实施集中治污的产业集聚区,对废水排入园区工业废水处理站的项目,主要进行项目排水达标分析及园区废水处理站处理能力分析,可简化区域地表水影响预测内容。
2、对于应编制报告表的项目,以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总量控制分析为主。
附件:
1、河南省内环境保护部推荐的规划环评单位名单
2、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推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单位名单(第一批)
二〇〇九年五月八日
附件一
河南省内环境保护部推荐的规划环评单位名单
1、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2、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
3、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4、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5、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河南省土地勘测规划院
7、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8、郑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9、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0、郑州大学
11、河南省正大环境科技咨询工程有限公司
附件二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推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编制单位名单(第一批)
1、开封市环境科研设计所
2、洛阳市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
3、安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4、新乡市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5、焦作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6、许昌环境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7、漯河市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所
8、三门峡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9、商丘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10、周口市环境评价所
11、驻马店市环境保护研究所
12、南阳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13、信阳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14、济源市环境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15、河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16、河南省化工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17、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8、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19、中铁郑州勘察设计咨询院有限公司
第三篇:浙环发〔2007〕10号关于进一步依法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依法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浙环发〔2007〕10号
各市、县(市、区)环保局:
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明确规定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也明确要求必须依照国家规定对各类开发建设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目前,我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认识不足、机制不顺、经验缺乏、基础薄弱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贯彻《决定》,落实《环评法》要求,从源头上防止污染和保护生态,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现就进一步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知如下:
一、按照《环评法》的有关规定,属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环发〔2004〕98号)(以下统称《范围》)的有关规划,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别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
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开发区域的管理机构,应当在编制开发区总体规划过程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报批准设立该开发区的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按照《环评法》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8号)的规定,对于依法由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专项规划,规划编报单位应在专项规划送审批机关审批前,将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送省环保局审查。依法由设区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专项规划,规划编报单位应在专项规划送审批机关审批前,将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送设区市环保局审查。
二、开展规划环评是法律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各级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与有关规划管理、审批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依法加强对规划环评工作的监督管理,把好审查关,使环境保护更好地参与宏观决策等。
环保部门自收到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会同专项规划审批机关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参加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包括相关专业、行业专家),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审查小组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专项规划审批机关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可参照本通知的有关要求进行。
三、已完成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开发区总体规划所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已完成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体建设项目中包含的单个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可以简化。但具体(单个)建设项目的性质、污染因子等在规划(整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未做评估的,其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不得简化。
凡未列入规划或与规划总体原则不符合的产业(行业)或规划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并通过审查的,环保部门原则上不得受理该类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四、我省近期将重点推进流域、工业集聚区、能源、交通、水利、城建、矿山资源开发、船舶修造等涉及污染因素和生态影响相对复杂的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促进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落实和体现,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五、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须由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具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承担。
二○○七年二月十四日
第四篇: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184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7‟184号
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厅(局、委):
近年来,我国公路交通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地区间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公路交通行业,各级环保、发展改革、交通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强化管理,总体上实现了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但是,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占用土地,扰动环境,部分公路建设还涉及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公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
为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进一步规范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依法做好公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一)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组织编制公路规划时,应结合生态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生态、有序发展”的原则,从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完善网络结构等方面出发,科学合理地确定公路建设布局、规模和技术标准,并按规定程序审批。
(二)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批准的规划环境影
响评价范围的有关规定,在组织编制或修编国、省道公路网规划时,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缓不利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按照上述要求,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公路网规划,规划审批机关不予审批,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公路网规划所包含的建设项目,交通主管部门不予预审,环保主管部门不予审批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三)在公路网规划编制或修编过程中,要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与协调,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必要时,应在报批规划前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经批准的公路网规划在建设布局上发生重大调整变更,需要重新编制和报批规划时,应当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规定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且规划已经批准后,其他相关规划应与公路网规划相协调。
二、严格公路建设项目准入条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
(一)公路建设项目应当符合经批准的公路网规划,严格按
照建设程序规范各项前期工作。建设单位必须依照《环境影响评
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的程序,在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核准项目前,编制完成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交通行业主管部门预审后,报有审批权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环保主管部门审批,发展改革部门不予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核准项目,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公路项目的主要控制点
发生重大变化、路线的长度调整30%以上、服务区数量和选址调整,需要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防止生态环境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可能造成环境影响向不利方面变化的,建设单位必须在开工建设前依法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三)新建公路项目,应当避免穿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
冲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等依法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因工程条件和自然因素限制,确需穿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以外范围、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或准保护区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有关机关同意。
(四)公路工程建设应当尽量少占耕地、林地和草地,及时
进行生态恢复或补偿。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应当有基本农田环境保护方案。
要严格控制路基、桥涵、隧道、立交等永久占地数量,有条
件的地方可以采用上跨式服务区。尽量减少施工道路、场地等临时占地,合理设置取弃土场和砂石料场,因地制宜做好土地恢复
和景观绿化设计。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建设应尽可能顺应地形地貌,采用低路基形式。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要合理运用路线平纵指标,增加桥梁、隧道比例,做好路基土石方平衡,防止因大填大挖加剧水土流失。
(五)可能对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公路项目,应当采取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措施,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生境条件。可能阻断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的,应当根据动物迁徙规律、生态习性设置通道或通行桥,避免造成生境岛屿化。可能影响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的,应优先采取工程避让措施,必要时进行异地保护。
(六)噪声环境影响预测应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有关技术规
范导则进行,并结合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线位不确定性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噪声污染措施。初步设计阶段,应当依据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落实防治噪声污染的措施及投资概算。经过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的路段,应通过优化路线设计方案、使用低噪路面结构等进行源头控制,采取搬迁、建筑物功能置换、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加强交通管控等措施进行防治,减轻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影响,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严格控制公路两侧噪声敏感建筑物的规划和建设,防止产生新的噪声超标问题。
(七)公路建设应特别重视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路线设
计时,应尽量绕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防范危险化学品运输带来的环境风险,对跨越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和二类
以上水体的桥梁,在确保安全和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应在桥梁上设置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并在桥梁两侧设置沉淀池,对发生污染事故后的桥面径流进行处理,确保饮用水安全。
(八)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公路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前,采取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公开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收集公众反馈意见,并对意见采纳情况进行说明。环保主管部门在受理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应当向社会公告受理的有关信息,必要时,可以通过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
三、强化监督管理,切实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公路建设应在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各个阶段,高度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的各项工作,确保符合有关环保要求。
设计单位在项目设计时,应当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落实
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将环保投资纳入工程概算。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制定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实施方案,并提交交通、环保主管部门,在施工招标文件、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将工程环境监理纳入工程监理,定期向环保、交通主管部门提交工程环境监理报告。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合同中的环保要求,落实各项环保措施。
各级交通和环保主管部门应加强公路建设、运行过程中的环
保监督管理,必要时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交通部
二○○七年十二月一日
第五篇:鲁环评函[2014]191号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建立全省县级以上各类园区规划环评复核备案制度的通知
鲁环评函〔2014〕191号
各市环保局:
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10〕66号)和《关于做好“十二五”时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43号)要求,为加强源头科学控制,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环评分级审批制度,我厅结合全省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工作,决定建立全省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基地)等园区规划环评复核备案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备案范围
全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基地)等园区(以下统称各类园区),包括环境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乡镇级各类产业聚集区(基地)等。
二、备案内容
各类园区严格执行《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4号)要求。对于实施不足5年的各类园区,规划编制部门应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向相应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我厅报送园区环保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对于实施5年以上的各类园区,规划编制部门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编制规划的跟踪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相应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审核,并将审核意见报我厅复核备案。
(一)规划文本与批复文件:包括园区名称,批准机关与批准文号,批准面积与范围,园区产业定位,用地功能布局,环境基础设施规划,规划实施与投资等,主要规划变更事项说明。
(二)规划环评情况:规划环评批准机关、批准文号,规划环评变更事项说明等。
(三)实施情况:规划实施现状,规划环评实施现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匹配情况,环境监管现状等。
三、备案要求
(一)各市环保局负责组织本辖区内的各类园区,按照备案内容要求将相关材料(一式四份)报我厅复核备案。现有各类园区应在2014年9月30日前完成备案。以后新批准的各类园区在批准后3个月内进行备案。
(二)属于备案范围内的各类园区,因产业定位不明确、功能区划不清晰、环境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原因未通过我厅审查的,应在2014年底前制定整改方案,并限期完成整改。
(三)各级环保部门要将园区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作为审批入园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今后,根据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所有新建、扩建工业类项目应进各类园区。新建工业项目必须与园区的产业定位相符合,与园区的环境基础设施相匹配。
(四)对已建成但未完成规划环评审查的各类园区,应抓紧编制完成规划环评文件,按规定报相应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在审查未完成前,各级环保部门暂停受理该园区内的各类建设项目环评文件。
(五)各类园区规划变更应及时履行规划环评手续,已经批准的规划在实施范围、适用期限、用地规模、发展布局和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或者修订的,在发生变更后的6个月内应当重新开展规划环评或者进行补充规划环评,并履行相关手续。未履行规划环评变更手续的,各级环保部门不得受理和审批原批准规划范围外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
(六)对于未能全部按期完成各类园区备案的设区的市,我厅将暂缓下放省级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在备案工作完成前,各级环保部门也不得审批未备案园区的入园工业项目。对备案工作严重滞后、情节严重的,将对该园区所属的市或县(市、区)的建设项目实行区域限批。
各级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园区备案工作,安排专人负责,纳入环评审批信息统计,进行考核。若发现有瞒报、漏报或弄虚作假情况,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
2014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