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校大一新生存在问题的初步统计
关于我校大一新生存在问题的初步统计
由于今年具体的数据还没有出来,我只能根据往年以及部分今年大一新生的回访记录粗略统计了一下我校范围内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简述如下:
人际交往问题:占到问题总数的39.4%,主要表现有与宿舍同学关系紧张、与异性交往困难、恋爱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班干部与同学的关系问题、师生交流问题、与同学冲突的处理问题等。原因大多是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
学习问题:此类问题占总数的26.7%,主要表现有无法权衡社团活动与学习之间的轻重、对时间分配不合理、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目标不明确、是否转专业、记忆力差和思想不集中等。
性格与内在品质方面的问题:占问题总数的16.9%,主要的问题表现有自卑倾向、完美主义倾向、承受不了挫折、害怕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情绪波动大、不善交际、缺乏热情及积极性、过于关心外界评价等。
不适应问题:占总数的17%,其实上述的人际交往以及学习问题都与不适应有莫大的关系,这里特别列出一些重点表现以供参考:对家庭的依赖性强,一时无法适应独立的生活状态;对入学后的表现不满意,对上大学的意义产生怀疑;对自己的未来迷茫,不知如何开始自己的新生活;理财方面的问题;睡眠质量问题等。
第二篇:我校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
进入大学已经有一年了,对学校的了解已算深入了。因此做了这次关于校园环境的调查。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学校,同时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树立起“美化校园,人人有责”的观念,为建设美化校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另一方面,希望我们的调查结果能反映一些问题,能对学校领导们改造校园的计划有所帮助。
这次调查,针对校园、餐厅、宿舍等与生活最贴近的设施。我们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座谈等方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好的方面我们将不再赘述,只将发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并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结论如下:
一、关于澡堂:
澡堂是同学们每天必须去的地方,与同学们息息相关,影响着同学们一整天的心情。因此有关澡堂的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在这次调查中澡堂问题比较突出:
(1)开门时间太晚,关门时间太早,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往往得掐好时间才能洗到澡。
(2)北大山离澡堂太远,同学们极不方便,怨声极大,建议在北大山宿舍直接安装热水器。
(3)澡堂未设暖气,同学们冬天洗完澡出来受不了,容易感冒。
二、关于教室
教室是同学们学习的最主要场所,同样,安静、卫生的教室环境可以让同学安心学习,心情舒畅,提高学习效率,反之,乱糟糟的教室只能让同学远离而不想学习。可见教室的卫生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同学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但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仍发现了教室卫生存在着很多问题:
(1)桌洞内有较多的杂物,很多同学吃完东西之后便随手往桌洞内一塞,而不丢进垃圾筒,因此桌洞内随处可见口香糖、卫生纸、零食袋等废弃物一大堆,俨然成了“废弃日用百货”。
(2)“课桌文化”盛行。文化分好的和坏的,看来“课桌文化”只能属于第二种了,有85%的同学表示反感厌恶,10%的无关紧要,5%的随波逐流。“文化”的内容无非是打油诗、无聊之语及一些学科答案。试问:为何身为一个高等学府的大学生竟仍创下“课桌文化”?一则无心学习亦或上课无聊,便随手涂鸦;而则本身缺乏环保意识,认为无关紧要,只是画上几笔而已。可见,身为大学生环保意识竟如此缺乏,看来呼唤每一个人保护环境,保护美丽的校园迫在眉睫。
(3)课堂的气氛较差,同学们普遍都比较随意,有的甚至在课堂上吃东西,旷课的较多,而认真听讲的很少,发短信、打游戏、看小说、听音乐、睡觉等现象随处可见,而且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每个课堂,看来,如何保证上课效率,活跃课堂气氛的教育问题不由得人深思。
三、关于餐厅
校园、教室是同学们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而“吃”则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吃”的卫生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身体健康,因此餐厅成了同学们最为关注的话题。
餐厅基本上能满足同学们的需要,餐厅的就餐环境很好,桌凳干净,且有电视机供同学们了解新闻,餐具也经过了高温消毒,饭菜的口味多种,同时也有特色餐厅如清真,满足了来自各地的同学,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打饭时插队现象非常严重,往往是一进来看见熟人便让人代打或直接插到前面,出现了一个队伍老是不见减或一人打三四份的情况。
(2)浪费粮食现象严重,垃圾桶内很多剩菜剩饭,往往有的同学吃一两口便倒了,全然不知“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3)很多同学不按餐厅的规定摆放餐具,增加了餐厅工作人员的负担。
四、关于宿舍
讲完了学习的地方、吃的地方,接下来便是住的地方——宿舍的卫生环境了。
(1)低年级同学的卫生保持较好,也经常拖地,但高年级就显得很乱,地不拖,被子不叠,甚至地也不扫。
(2)宿舍内东西摆放杂乱,书架书桌往往是杂物一大堆,床上更是如此,没叠的被子、书、衣服等。
(3)有的宿舍噪声严重,特别是男生,放的音乐往往能穿透整个楼层,楼道内大声喧哗,周日通宵打扑克,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休息。
(4)卫生间打扫太不及时,没有专门的清厕工具。
学校环境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营造美丽家园。最后,我们的队员在这次调查过程中都非常地卖力认真,在这里,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我们的问题能得到领导的认同和思考,大家一起来把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美好!
第三篇:大一新生遇到的问题
大一新生所遇到的问题:(不完全统计)
1、情感方面:大学生恋爱问题
2、心理方面:朋友很多,心里却孤独了。
3、精神方面:事情很多,越来越累了,有时候就想睡几天,精力不够,进入疲劳期。
4、没报什么社团,也没担任什么学生自管的职务,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干部都没敢报”,这样的大学生活算是大学生活吗?
5、男女分班的原因,有什么好处?
6、我们第一年没专业课,意味着大学四年,我们比其他学校的少一年。补充:减去大四实习的一年,我们只有两年。
7、为什么晚上要断电?
8、食堂的饭菜问题,例如南五的饭等等。
9、怎样利用好课余时间?
10、高数,老师讲课的方法。
11、什么时候户口落户?
12、通识课的目的到底是啥?
13、为什么一定要过游泳?
14、为什么要有定向越野?
15、学好专业课,还是向其他方向发展,现在专业对口率太低了;
16、感觉这大学生活过得很不如意。一会儿热血,一会儿颓废。有时候,感觉作业很忙;有时候,感觉活动很忙。不知不觉一学期都过了一大半。才发现,学业一塌糊涂,期中考试和论文一下子大军压境;再一想,课外活动一次还没刷,社团也还没聚会几次。
17、中午十二点到两点的课取消,这是睡觉的时间。
18、学校的消息能不能发在一个平台上发布?到处找很麻烦。
对以上问题我个人的见解:(对应题号)
1、这个问题是每个QQ群里最先提出来的。大学生恋爱问题,我才大一,不好多说什么,但是在开学时自我介绍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说了类似的话:“在大学要谈一场纯纯的恋爱,或许这个和婚姻无关。”大多高中的老师,都会有这个建议。
2、我想这个问题可能和大学本身有关,由于走班上课,很少能有固定下来的座位,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中时候的同桌不复存在,最亲的就数室友了,再往外拓展,就出现了这个问题。
3、对于刚进学校的我们来说,学校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干什么都感觉干劲十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学到现在已经是第七周了,热情也逐渐减退,进入高三老师所说的“疲劳期”,每天感觉很累。
4、这个问题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是不存在的,但也有小部分的人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个怎么说呢?大学过得怎么样,不一定非要通过参加什么组织或社团的来实现的,但是一个都不参加,对于大学生活来说多少还是会有点遗憾的。
5、对于这个问题,因为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道大类男女分班,同学们是怎么想的。但从问问题的态度来看,估计对男女分班似乎大为不满,所以一直在追问:“有什么好处?”我也解释不出,希望鲁老师予以解答。
6、第一年通识教育可以说是上海大学的特点,但由此引发的这个问题仔细一想,感觉压力甚大,两年学完专业课,瞬间觉得“任重而道远”。
7、断电的问题,对于刚放假回来的同学来说很是不适应,但经过上一周的适应,大都接受了断电,虽然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断电,但还是坚决遵守了。
8、这个问题从刚进校时校学生会的宣讲上就听见学生会会解决,到现在南区食堂的饭菜还
是那么的不尽如人意。食堂的人可能这样想:“你又不能不来吃,饭菜做的大概就行了。”去吃饭的同学可能这样想:“吃就吃吧,又不是很难吃。”我想可能就这样这个问题就一直搁置到现在,有人在抱怨,但一直没好转。
9、这个问题在上次课上看到老师说即将要发的书里有,真的很期待那本书。为了我们大一新生,学校考虑的真的是十分周到啊。
10、高数的问题,有很多同学提,老师上课都是把书上的东西改几个字母,直接抄到黑板上,和书上讲的完全一样,没有课外拓展和方法讲解,作业做完后没有适当的讲解(这个可以我们自己找老师去问)。还有,就难我们翔英学院的高数课为例,上课时间和学校安排的数学辅导的时间冲突。但最近的高数课有所好转,老师开始用ppt上课了,不在拘泥于课本,感觉还不错。
11、有关这个问题,一些同学说户籍问题还没解决,等得有点着急。这个有关学校工作问题,我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12、13、14、这三个问题涉及到学校的特色项目,比如通识教育、必须过游泳、定向越野等等,究其意义,现在也说不清我们现在做的和学的对我们以后的发展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多会一点东西总不是什么坏事吧、、15、这个是一位大二的学姐提出来的,我想这个问题,有目标的话,就好解决。
16、这个是现在同学很统一的一个问题,在QQ群里,这个问题出来的时候,下面跟了很多“+1”“+10086”的字样,怎么说呢?现在同学(包括我)很少已经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个人计划或者短期目标,每天起床、涮牙洗脸、上课、吃饭、睡觉的过来了,感觉自己很忙,但有都不知道自己忙了些什么,感觉很矛盾。还有就是学习和社团或者其他活动之间的协调问题,常常忙了这头丢了那头,整个就是乱七八糟啦。“O(︶︿︶)o 唉,感觉一片渺茫。。”(引用自提出问题的同学)
17、作为大一新生,几乎每位高三老师都要求我们睡一个午觉(在我们市,不知道其他学校是不是也一样),到了大学,每天中午12:10~12:55和13:05~13:50的课实在是不符合有些同学的节奏,午觉没了,如果要是3、4、5、6连着上的话,午饭也没了,有关这个问题,我觉得既然都这样不少年了,其他人都适应了,我们也就尽快适应吧。
18、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我觉得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学校有近200多个社团、各个院系、学生会、学生事务所等等,每次发布的消息途径不同,方式不同。有拉条幅的(位置还不集中),有在乐乎上发帖的,有在人人网上发布的,有贴在南区食堂门前的柱子上的,还有学生事务所贴在专栏里的(这个看得比较方便),这样对于搜索信息的同学来说很不方便,我想可不可以在乐乎开一块“校园资讯”包括:各类讲座、校园活动、社团活动等等?这只是一个设想,可行性等等还有待商榷,毕竟如此大的信息量真的是很难管理,我想这也是这一问题没得到妥善解决的原因吧。
12125337 翔英学院 周新力
第四篇: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是近年来教育业务部门和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的一种广泛而普及的形式,它有特定的内容、方法和任务。但是多数学校校本教研中存在很多不足:
一、农村校本教研要真正取得成效,除了校内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外,最能发挥引领作用的专家应该是县教研室的教研员,可县教研室又普遍存在人力配置不足的问题。加之县教研员大量的工作时间是应对各种行政事务,因此难以深入基层学校对校本教研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如果要向师范院校聘请专家到校指导,不要说仅有三、五人到十多人的学校办不到,就是把一个乡(镇)的小学教师集中起来,一年请一次专家来指导也存在困难。
二、教师能力结构的制约和对校本教研认识不够,校本教研工作开展难。
不足而缺乏工作责任心和组织能力,虽对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兴趣浓厚,而且蠢蠢欲动但能力有限。实话实说,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工作举步维艰,实际工作开展实为遮遮掩掩效果极差。
三、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缺乏整体性和全局性,缺乏现代意识。
目前农村学校能正常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为数不多,而即使开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大多流于形式走过场。往往也只是探讨如何上好一堂课或搞好一次活动,不能按校本教研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对关系全校实际的教学改革的根本性问题往往重视不够或不敢或不力研究。更缺乏整体研究和全局把握,缺乏校本教研的深度和实质性,不能体现校本教研的真正内涵;不能正确处理好日常工作与校本教研工作的关系,校本教研工作不但未能促进其它工作的开展,有时反而还干扰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有些学校对校本教研工作缺乏现代信息意识。致使对国内外重大的教研信息不了解或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及时地采集和利用,校本教研与教改相结合也成空话。
四、各级教研专门机构未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致使教研机构中教研结构和设置不合理、学科不配套,多数教研员业务素质能力不强,因而工作起来总是畏手畏脚。同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能力和精力深入学校与教师交流和指导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而教研机构特别是基层教研室大多仍是“杂货部门”,要做的事太多太繁本末混杂,其工作内容和方式失去了专业性。而上级教研部门在拟定工作计划时也有意无意地把“校本教研阵地在基层”的这一主要板块进行“缩水”,而所进行的教研活动(年会)不外是收收评审费搞搞论文评选,根本未能深入教学一线做实质性的教研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校本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更难看到校本教研的“活力”,也因之而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农村校本教研工作不能名副其实,很难有实质性效果。
五、认识不足
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内涵、形式及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校本教研的理解仅限于“名词”上的了解。虽然嘴上讲着要认真抓好校本教研.实际上“校本教研”从哪里人手、怎么推进、如何评价等还是一片处女地。因此,不少学校的校本教研实际上是有名而无实。
六、质量不高 由于时代对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教育的投入总期盼着快出成绩、出好成绩.而这成绩的典型标志就是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数、考上好学校。于是,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评价学校的核心指标。学生的考试分数成了学校声誉、领导实绩的“标杆”,进而成了教师职务晋升岗位聘任、绩效工资等的“标杆”。教师生存的好坏几乎都寄托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在这样的境遇下,可以说教师们维持正常的教学运转已经不易,再要他们把精力投入到校本教研工作中,真的很难。因此,校本教研质量不高。
七、学校领导和教师认识模糊,重视不够
在推进农村小学校本研修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率先垂范,认真组织教师自修反思,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开展的各项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激发了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但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校长,对开展校本研修的必要性认识模糊,借口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师研究能力薄弱,专家匮乏而对此项工作敷衍了事,各项活动尽管也开展了,教师消极应对,仅有活动的形式,没有活动的实效。
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一、条件较差
城市教育手段普遍进入了现代化层面,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查阅资料、获取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互帮互学,做到资源共享,为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农村小学普遍存在“五大”困难:一是没有图书室、资料室,不少教师的学习基本上是盲区;二是没有集体办公地点,集体活动难于开展;三是没有电脑或有少得可怜的几台电脑也上不了网,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四是农村小学点多面广,教师分散,不少教师一人承担一个班所有学科教学工作或两三个教师在一个校点的现象十分突出,组织集体教研难度大,团队优势难以彰显;五是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少等等。
二、理解不透
缺乏对校本教研的基本活动形式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就目前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来看,首先是多数教师缺乏研究的意识,没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习惯,因此提不出有价值的、需要同伴帮助解决的问题;其次是教师群体不同成员间不同程度地存在戒备心理和封闭意识,缺乏借用群体的智慧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促进共同成长的意识;再次是农村小学点多面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科研人员的指导难以惠及大多数学校特别是边远地区规模较小的学校。为此,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基本上是在一种“无序状态”下的“自由散打”,根本谈不上形式的灵活性、内容的丰富性、效果的显著性、评价的科学性等。
三、发展意识不强
农村小学教师在恶劣的环境中艰难地工作和生活着。不少教师过早进入“心理衰老期”。对教师职业丧失了应有的激情。职业倦怠心理较为突出。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每天按部就班地在“两书(教科书、教师用书)一本(备课本)三尺讲台”上匆匆劳作,具有强烈的“小农”意识和“小富即安”的思想。为数不少的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时具有大中专学生水平,参加工作5年以上几乎只有小学水平。参加工作10年以上差不多只有所教学科该年级学生的水平。面对这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发展意识淡漠的现状,要把校本教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渠道。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第五篇:大一新生 心理适应问题
大一新生 心理适应问题 教育对策
大一新生入学就面临很多方面的适应问题,其中心理适应最为关键,本文从新生主要心理矛盾入手,探讨了新生心理不适的原因,归纳了学生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心理适应教育对策。
大一新生在刚入学时,会面临许多方面的适应问题,如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择业适应、价值观适应等内容,其中心理适应最为关键,能否顺利通过“心理关”,对新生在大学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生活正是一个从单纯走向繁杂,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裂变时期。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每一名新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都曾有过一系列关于大学生活美妙的联想,然而,由于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骤变,使许多新生感到迷茫、困惑。据对淮阴工学院某二级学院339名大一新生调查结果显示:37.8%新生入学3个月还未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
大一新生的心理状态是非常复杂的,在适应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不同方面的心理矛盾,主要心理矛盾有:茫然、失落、无措、孤独、失望。这些心理矛盾交织在一起,若长期寻求不到合理解决的途径,就易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1.大一新生心理不适原因
1.1角色改变与自我评价大学里评价人的标准并非是单一的学习成绩,能力特长是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水平的重要因素,并且有愈来愈重要的倾向。比如一个大学生知识面很宽,或者社会交往能力很强,或者能歌善舞,或者有体育专长,这些都能令人刮目相看。这会使那些只看重学习成绩缺少能力或特长的新生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一方面新生自己成绩优秀却得不到掌声如潮,另一方面学业不如自己的人却在校园和社会上如鱼得水。因而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就发生了动遥对这种困惑迷茫的心理状态调整不好,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1.2重要人际关系丧失与挫折感
大学新生最重要的丧失是丧失了对家庭完整的依赖。从事由大人做主到常常要自己拿主意,包括如何合理消费、如何分配好时间、如何安排好生活等,在最需要大人帮助时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这使得初次离家者顿生无助之感。大学生因无法独立生活而退学回家的事例也时有发生。
第二种是指对教师的依赖减少。大学比中学更多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习生活中都要充分发挥自觉性、主动性,自控能力要强,大学新生刚来常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不能及时完善地调整自己的学生则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由此会引发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第三种是指朋友的分离。中学时代许多人都结交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这种友谊是人青春时代重要的精神支柱和财富,这种朋友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外在因素。但升学使多数好朋友各分东西,身处异地,新的环境中又难以短时间内觅到挚友。一旦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就油然而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对新生活不适应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多通过书信、网络、手机与朋友交流思想和感受,维持友谊以获得心理上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大一新生心理自我调适方法2.1积极暗示法
新生学会正确运用积极暗示可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完成任务的潜在身心资源,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增强自信,保持平静的心态,而且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例如“我能行”、“我的好想法越来越多”、“我的进步越来越快”。2.2顺其自然法
这种调适法的核心是要在整个适应过程中保持一种自然、宁静、平常的心态,主动直面各阶段出现的得失成败,准确使用顺其自然法不仅有助于避免或减轻在适应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急躁和抑郁情绪,而且也有助于提高生活情趣。2.3重新评价和再定目标法
新生在上大学前长期使用单一评价方式,与大学新环境的多元评价方式不适应。因此,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对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非常紧迫。新生进校后不久主要表现为目标迷茫化、目标丧失化和目标冲突化。在新环境里,为使新生的学习、生活有明确动力和努力方向,每个新生应结合自身特点,重新设定合适的目标。
2.4宣泄情绪法
新生在适应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负性情绪,为防止长期被负性情绪所困扰,应及时、适度、合理地宣泄负性情绪,从而获得心理平衡、恢复正常心境,在宣泄情绪时要注意及时、适度、合理三个原则。宣泄情绪法有:运动、听音乐、找人倾诉、睡好觉、日光法、击打沙袋偶人、痛哭喊叫、观山水、赏花草、洗淋浴等。
2.5交流沟通法
当大一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等方面产生困惑苦闷时,应针对不同问题,及时大胆、主动与父母、导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同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其他新生或同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一起交流和沟通,向他们倾诉苦闷,与他们共同探讨对策,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寻求各方面的社会支持。
3.大一新生心理适应教育对策
3.1将入学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在新生入学后,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如学习辅导、生活辅导、人际关系辅导、青春期辅导、挫折教育等,更重要的是加强心理辅导,让新生正确看待自己在适应阶段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行为模式,预先告知他们将面临的各种变化,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并提供有效的心理适应方法,提高大学新生的自我调适能力。辅导员、导师(专业教师)、专业心理咨询师采用年级指导、班级心理辅导、宿舍引导、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利用宣传栏、小册子、网络、电话、短信等多渠道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挑选并培训班级男、女两名心理委员,使他们接受理论知识、朋辈辅导教育、集体拓展活动,增强其实际应用能力,组建班级心理委员-学院心理咨询老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纵向模式,这是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团体凝聚力,更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有效手段。
3.2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关注不同群体的适应情况
通过学校开展统一心理普查,可以把握新生的适应及心理健康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对于严重适应不良、家庭贫困、心理健康有问题、学业困难、身体残疾或有特殊疾病的特殊群体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建立相关的档案信息和资助帮扶系统,从物质、精神、心理多渠道全方位加以关心,有“奖、助、减、勤、贷、捐”六渠道-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学费住宿费减免、勤工俭学、助学贷款、老师向贫困生送温暖行动,辅导员+导师(专业教师)
+班干部合力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加强精神鼓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接受特殊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
3.3开展系列教育,尽早确定职业方向
从新生入学阶段就引入职业规划的理念,除了在第一课堂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设就业指导课以外,积极邀请知名校友、职业规划师、校内外专家教授、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如就业之星、考研之星、创业之星等)利用第二课堂开展讲座、交流会、集体实践活动,使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尽早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倾向及专业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更迅速地度过适应阶段。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大一上学期就面向全体新生举行了“适应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就业方向指导”四个专题讲座和交流会;并创新性地设计了大学生成长手册,涵盖了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学期规划、阶段小结、学期总结、综合成果展示、导师和家长评语等多方面内容,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大学规划,树立坚定目标,用点滴积累铺垫成长之路;此外,还开展了全学院新生问卷调查,从学业、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调查统计分析,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阶段工作。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在新生中反响较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裴学进.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调适方法.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61-162.
[2]周莉,于生凯.大学新生适应情况的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6,(7):89-91.
物电学院10电子2班10101071035伍剑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