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贿也十分讲究语言艺术(精选)
行贿也十分讲究语言艺术
行贿者巧舌如簧,说得口沫横飞、编得天花乱坠,总归一句话,让收钱人心安理得,根本不觉得那是在受贿;即使知道那是在受贿,也会感到很安全。行贿者的“语言艺术”,据笔者观察,不外如下几种方式。
1.攀亲套近法。行贿者往往会以亲戚、同学、朋友、同事、战友等身份,以亲情、友情的交流为幌子,通过转弯抹角的推算,和受贿者拉上关系攀上亲。辈份比受贿者低,就尊称“大爷”、“二老爹”或“表舅”、“表叔”;曾在某党校一起培训过一二十天,即为“同学”;同主人或夫人同姓,就是“本家”了;都在部队待过,自然是“战友”;实在八杆子打不着,就认干亲,什么干爸、干妈、干儿子、干女儿。很多贪官直到在法庭上,还振振有词说钱是亲朋好友送的,其实这些“亲戚”多是“攀”来的。
2.移花接木法。为了减轻受贿者的心理负担,有的行贿者会找个“第三者”来过渡一下。如果请人帮忙时,行贿者会说:“这是活动经费,请您帮我打点。”如果膝下有子,行贿者会说:“这钱是给孩子的,是叔叔的心意。”如果上有高堂,行贿者就会说这是“孝敬钱”„„反正是让你放心,这钱与你“无关”。
3.嘘寒问暖法。送钱要讲究时机,讲究氛围。行贿者擅于觅准机会,当出手时就出手,一副救急扶困、肝胆相照的样子。乔迁新居时,他们会说:“搬家急需用钱,这点钱先借给你急用。”子女升学、出国时,便说“侄儿(侄女)有出息,这是叔叔的一点心意。”至于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时,更是行贿的大好时机,打着人情、拜年的幌子,贺礼、红包满天飞。宁波市某信托投资公司营业部总经理吴彪在向副市长孙炎彪行贿时就说:“你上中央党校学习,在北京,那么多高层机关,花费肯定大。”听听,这话说得多么贴心。
4.避重就轻法。明明是花大价钱特地买来的,却说是“顺路带点土特产”;明明是几万块钱,却说是“几个零花钱”。在行贿者口中,上万元只能“喝杯茶”,几万元只能“吃顿饭”。贪官李乘龙收的“茶钱”累计就达80多万元,最多的一笔“茶钱”达8万多元。避重就轻的目的,不仅显示行贿者出手大方,也让受贿者自我麻痹,似乎这样一来罪行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5.赌咒发誓法。送钱的时候,行贿者往往会说:“这笔钱没别人知道,我做事,你放心!”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行贿者有时竟会以“党性担保”、“人格担保”: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无论怎样信誓旦旦,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消受贿者的顾虑,解除其后顾之忧。
6.掩耳盗铃法。一般行贿者行贿时,避讳直接说到“钱物”,而是用别的话借代。如果是现金,行贿者就用“汇报材料”、“一点意思”之类的话来表达;如果是给领导拉皮条,行贿者也不会直说,而是说“给领导介绍个女朋友,让领导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增添一些生活的情趣”。经过这样处理,便给赤裸裸的权钱(色)交易上了层保护色。
7.弦外之音法。有的行贿者喜欢在烟酒等物品中“夹带”钱物,临走时一般要加句“烟一定要自己抽”、“酒里有内容”之类的话。江苏省泗阳县某乡镇党委书记受贿案发后交代,有一次,一个包工头为了能承包到一个工程,中秋节前送给他几斤羊肉,还嘱咐他:“羊肉不怎么烂,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包工头走后,他切开羊肉一看,里面藏有用塑料袋包裹着的1万块钱。
行贿者的语言伎俩,花样百出,实难以一一穷尽,加之时时在推陈出新,更具欺骗性、迷惑性、隐蔽性。对此,领导干部必须保持警惕,以免在不知不觉中进了别人精心设计的圈套。笔者奉上三句箴言,一句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二句是“如果我不在这个位子,他会不会给我送钱”;三句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须知,“侥幸是一位不负责任的娘,她与贪婪结合,生下犯罪这个儿子后便翩然而去”。
行贿者巧舌如簧,说得口沫横飞、编得天花乱坠,总归一句话,让收钱人心安理得,根本不觉得那是在受贿;即使知道那是在受贿,也会感到很安全。行贿者的“语言艺术”,据笔者观察,不外如下几种方式。
1.攀亲套近法。行贿者往往会以亲戚、同学、朋友、同事、战友等身份,以亲情、友情的交流为幌子,通过转弯抹角的推算,和受贿者拉上关系攀上亲。辈份比受贿者低,就尊称“大爷”、“二老爹”或“表舅”、“表叔”;曾在某党校一起培训过一二十天,即为“同学”;同主人或夫人同姓,就是“本家”了;都在部队待过,自然是“战友”;实在八杆子打不着,就认干亲,什么干爸、干妈、干儿子、干女儿。很多贪官直到在法庭上,还振振有词说钱是亲朋好友送的,其实这些“亲戚”多是“攀”来的。
2.移花接木法。为了减轻受贿者的心理负担,有的行贿者会找个“第三者”来过渡一下。如果请人帮忙时,行贿者会说:“这是活动经费,请您帮我打点。”如果膝下有子,行贿者会说:“这钱是给孩子的,是叔叔的心意。”如果上有高堂,行贿者就会说这是“孝敬钱”„„反正是让你放心,这钱与你“无关”。
3.嘘寒问暖法。送钱要讲究时机,讲究氛围。行贿者擅于觅准机会,当出手时就出手,一副救急扶困、肝胆相照的样子。乔迁新居时,他们会说:“搬家急需用钱,这点钱先借给你急用。”子女升学、出国时,便说“侄儿(侄女)有出息,这是叔叔的一点心意。”至于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时,更是行贿的大好时机,打着人情、拜年的幌子,贺礼、红包满天飞。宁波市某信托投资公司营业部总经理吴彪在向副市长孙炎彪行贿时就说:“你上中央党校学习,在北京,那么多高层机关,花费肯定大。”听听,这话说得多么贴心。
4.避重就轻法。明明是花大价钱特地买来的,却说是“顺路带点土特产”;明明是几万块钱,却说是“几个零花钱”。在行贿者口中,上万元只能“喝杯茶”,几万元只能“吃顿饭”。贪官李乘龙收的“茶钱”累计就达80多万元,最多的一笔“茶钱”达8万多元。避重就轻的目的,不仅显示行贿者出手大方,也让受贿者自我麻痹,似乎这样一来罪行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5.赌咒发誓法。送钱的时候,行贿者往往会说:“这笔钱没别人知道,我做事,你放心!”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行贿者有时竟会以“党性担保”、“人格担保”: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无论怎样信誓旦旦,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消受贿者的顾虑,解除其后顾之忧。
6.掩耳盗铃法。一般行贿者行贿时,避讳直接说到“钱物”,而是用别的话借代。如果是现金,行贿者就用“汇报材料”、“一点意思”之类的话来表达;如果是给领导拉皮条,行贿者也不会直说,而是说“给领导介绍个女朋友,让领导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增添一些生活的情趣”。经过这样处理,便给赤裸裸的权钱(色)交易上了层保护色。
7.弦外之音法。有的行贿者喜欢在烟酒等物品中“夹带”钱物,临走时一般要加句“烟一定要自己抽”、“酒里有内容”之类的话。江苏省泗阳县某乡镇党委书记受贿案发后交代,有一次,一个包工头为了能承包到一个工程,中秋节前送给他几斤羊肉,还嘱咐他:“羊肉不怎么烂,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包工头走后,他切开羊肉一看,里面藏有用塑料袋包裹着的1万块钱。
行贿者的语言伎俩,花样百出,实难以一一穷尽,加之时时在推陈出新,更具欺骗性、迷惑性、隐蔽性。对此,领导干部必须保持警惕,以免在不知不觉中进了别人精心设计的圈套。笔者奉上三句箴言,一句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二句是“如果我不在这个位子,他会不会给我送钱”;三句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须知,“侥幸是一位不负责任的娘,她与贪婪结合,生下犯罪这个儿子后便翩然而去”。
第二篇:行贿的语言艺术
行贿的语言艺术
行贿也十分讲究语言艺术行贿者巧舌如簧,说得口沫横飞、编得天花乱坠,总归一句话,让收钱人心安理得,根本不觉得那是在受贿;即使知道那是在受贿,也会感到很安全。行贿者的“语言艺术”,据笔者观察,不外如下几种方式。
1.攀亲套近法。行贿者往往会以亲戚、同学、朋友、同事、战友等身份,以亲情、友情的交流为幌子,通过转弯抹角的推算,和受贿者拉上关系攀上亲。辈份比受贿者低,就尊称“大爷”、“二老爹”或“表舅”、“表叔”;曾在某党校一起培训过一二十天,即为“同学”;同主人或夫人同姓,就是“本家”了;都在部队待过,自然是“战友”;实在八杆子打不着,就认干亲,什么干爸、干妈、干儿子、干女儿。很多贪官直到在法庭上,还振振有词说钱是亲朋好友送的,其实这些“亲戚”多是“攀”来的。
2.移花接木法。为了减轻受贿者的心理负担,有的行贿者会找个“第三者”来过渡一下。如果请人帮忙时,行贿者会说:“这是活动经费,请您帮我打点。”如果膝下有子,行贿者会说:“这钱是给孩子的,是叔叔的心意。”如果上有高堂,行贿者就会说这是“孝敬钱”……反正是让你放心,这钱与你“无关”。
3.嘘寒问暖法。送钱要讲究时机,讲究氛围。行贿者擅于觅准机会,当出手时就出手,一副救急扶困、肝胆相照的样子。乔迁新居时,他们会说:“搬家急需用钱,这点钱先借给你急用。”子女升学、出国时,便说“侄儿(侄女)有出息,这是叔叔的一点心意。”至于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时,更是行贿的大好时机,打着人情、拜年的幌子,贺礼、红包满天飞。宁波市某信托投资公司营业部总经理吴彪在向副市长孙炎彪行贿时就说:“你上中央党校学习,在北京,那么多高层机关,花费肯定大。”听听,这话说得多么贴心。
4.避重就轻法。明明是花大价钱特地买来的,却说是“顺路带点土特产”;明明是几万块钱,却说是“几个零花钱”。在行贿者口中,上万元只能“喝杯茶”,几万元只能“吃顿饭”。贪官李乘龙收的“茶钱”累计就达80多万元,最多的一笔“茶钱”达8万多元。避重就轻的目的,不仅显示行贿者出手大方,也让受贿者自我麻痹,似乎这样一来罪行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5.赌咒发誓法。送钱的时候,行贿者往往会说:“这笔钱没别人知道,我做事,你放心!”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行贿者有时竟会以“党性担保”、“人格担保”: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无论怎样信誓旦旦,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消受贿者的顾虑,解除其后顾之忧。
6.掩耳盗铃法。一般行贿者行贿时,避讳直接说到“钱物”,而是用别的话借代。如果是现金,行贿者就用“汇报材料”、“一点意思”之类的话来表达;如果是给领导拉皮条,行贿者也不会直说,而是说“给领导介绍个女朋友,让领导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增添一些生活的情趣”。经过这样处理,便给赤裸裸的权钱(色)交易上了层保护色。
7.弦外之音法。有的行贿者喜欢在烟酒等物品中“夹带”钱物,临走时一般要加句“烟一定要自己抽”、“酒里有内容”之类的话。江苏省泗阳县某乡镇党委书记受贿案发后交代,有一次,一个包工头为了能承包到一个工程,中秋节前送给他几斤羊肉,还嘱咐他:“羊肉不怎么烂,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包工头走后,他切开羊肉一看,里面藏有用塑料袋包裹着的1万块钱。
行贿者的语言伎俩,花样百出,实难以一一穷尽,加之时时在推陈出新,更具欺骗性、迷惑性、隐蔽性。对此,领导干部必须保持警惕,以免在不知不觉中进了别人精心设计的圈套。笔者奉上三句箴言,一句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二句是“如果我不在这个位子,他会不会给我送钱”;三句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须知,“侥幸是一位不负责任的娘,她与贪婪结合,生下犯罪这个儿子后便翩然而去”。
第三篇:这个问题极为重要也十分紧迫
这个问题极为重要也十分紧迫
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握着公权,占着位子,却无所作为。现实中,这种‚为官不为‛ 的干部,不仅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也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这个问题极为重要,现在看来也十分紧迫。‛习近平还强调:‚受成长经历、社会环境、政治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当前干部队伍也存在种种复杂情况,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干部思想困惑增多、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对这个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把情况搞清楚,把症结分析透,把对策想明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一、把情况搞清楚
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毛泽东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这一点,应当引为全体同志的教训。‛摸清楚干部‚为官不为‛的具体情况,是有效解决这个难题的前提。习近平指出:‚综合各方面反映,当前‘为官不为’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 ‚不能为‛是能力问题。这类干部是因无能力而不知‚为什么‛、不知‚怎样为‛或因本领恐慌‚不敢为‛。一是根本不知道做什么。除非上级交代得十分清楚的事情之外,这部分干部就不知道再做什么了,上级没有交代时就在等着,好像算盘珠子一样,上级拨一下就动一下,不拨则不动。二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老虎吃天不知从何处下嘴。一些干部不学无术或学习不积极不认真,对发展新阶段认识不到位,对新常态缺乏正确认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无能为力、束手无策成为常态。三是明知自己本领不行做不成事,不做事还能滥竽充数,真做事了反而马脚立现。所以选择‚不为‛做南郭先生。四是因本领不佳而害怕做错事做砸事,缺乏‚为‛的自信,所以不为。
‚不想为‛是动力问题。一是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缺少精神动力,是‚缺钙‛型干部,所以不想为。这类干部工作缺乏热情和激情。这类干部‚在岗却不在状态,在位却不在谋事‛,既虚度自己年华,又贻误党和人民事业。二是安于现状,缺少进取精神,是安逸型干部,所以不想为。在工作中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缺乏创新意识、进取意识,甘居中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三是怕苦怕累,缺少奋斗精神,是享乐型干部,所以不想为。这类干部工作缺乏主动性,习惯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熬年头,寄希望于按资排辈、组织照顾。四是奉行中庸主义,想做‚老好人‛,想靠人脉取胜,怕作为了得罪人,所以不想为。这类干部工作上躲躲闪闪,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总强调客观因素,不尽主观努力,有问题左躲右闪,遇矛盾上推下卸,对基层需求无动于衷,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五是怕‚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想‚韬光养晦‛,所以不想为。这类干部摆作风漂浮、光说不练,只有‚唱功‛,没有‚做功‛,照搬照套,不求实效,以会议贯彻上级会议部署,以文件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会议讲空话讲套话,调研走形式凑天数。六是怕做事出问题,影响以前已经取得的‚政绩‛,所以不想为。这类干部想靠‚吃老本‛赢得机会再上位。
‚不敢为‛是担当问题。这类干部缺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国情怀,缺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之志,缺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一些干部改革时代不敢冲,创新时代不敢进,缺乏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勇气,担心冒风险、得罪人,把不出错作为准则,遇到困难不是迎难而上,而是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有的干部怕‚惹事‛,信奉‚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有的干部怕‚出事‛,搞所谓‚稳定就是搞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有的同志怕‚树敌‛,息事宁人,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面对大是大非态度暧昧,对错误思潮听之任之,尤其对那些会告状的恶人、会办事的能人、有交情的自己人,无原则迁就,无底线退让。所有这些现象,说到底都是缺乏担当精神,缺乏政治担当、责任担当、事业担当。
‚为官不为‛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机会主义、好人主义等在作祟,归根结底还是宗旨意识、党性观念、进取精神退化,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轨,不但损害人民群众利益,而且还败坏党和政府形象。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李克强指出:‚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担当对领导干部来说是一种责任、一种境界、一种能力。
二、把症结分析透
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官不为‛作为老问题,当前又出情况。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原因,也有现代原因;既有环境因素,也有干部个人因素。习近平指出:‚除了一些干部自身素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外,也有我们工作上的原因,还有社会上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一是干部个人因素。部分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党性意识滑坡,责任意识下降。某些党员干部觉得‚理想太远,生活太近‛,理想的激励作用下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念动摇。表现在工作上,对个人名利看得重,将社会利益看得轻,热衷于工作内外对物质财富的追索,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和民生问题总是不感兴趣。在市场经济中,某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重私利,轻大义,忘记了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所应承载的责任与使命。部分干部为官动机不纯。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权力本位的官场思想一直在腐蚀着、侵害着一些干部的价值观念。在主观上,一些干部在当官和用权问题上没有树立正确的公仆意识。有的甚至认为,当官就是要捞好处。在党中央大力度反腐重压之下,有些想贪的干部工作积极性倍受打击,失去了工作动力;有些干部产生了只要不吃不拿、不违法乱纪,不干事也没事的‚不作为‛思想。部分干部能力跟不上新的形势。他们因循守旧,再学习能力较弱,在社会的快速变化面前不能迅速调整自己,难以跟上时一代发展的步伐,从而陷入了‚本领恐慌‛。对于许多问题缺乏预见性,不能做到有备无患;面对新问题缺乏信心,不敢干、不敢闯,凡事等上级指示,看同级,推下级,处处落后且心安理得。二是体制机制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目前就总体而言,中央对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等诸多领域的顶层设计、改革思路十分明确,各类政策也相继出台。但对地方或部门而言,部分领域仍然处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换时期,旧体制没有完全废除,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体制机制和规划政策上,许多领域还处于‚真空‛‚断档‛状态,致使一些干部思想上迷茫,行动上缺少遵循。习近平指出:‚从我们工作来看,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不够完善,政策尺度把握不够准确,方式方法有些简单生硬,对干部教育引导不够及时到位,在思想、理念、作风、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操作上,一些地方和单位还没有按照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要求进行调整,或者还没有调整到位,出现了不适应的状态。‛
三是社会上种种复杂因素。近年来,在党中央及各级党委、纪委的高压反腐态势下,党风政风为之一清,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高涨。但同时必须看到,每当有‚大老虎‛落马或恶性负面事件时,部分新闻媒体为吸引眼球,特意高度聚焦,过度解读,有的甚至恶意炒作,故意引导网民推波助澜,不仅引起公众的误读,也增加了干部的困惑。习近平指出:‚从社会因素来看,主要是负面舆论和恶意炒作使一些干部模糊了视线、增加了困惑。‛ 新闻媒体必须具备政治意识和社会担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习近平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习近平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社会上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在找机会利用一些问题激化或放大‚官民‛矛盾,让不少干部处于‚惊弓之鸟‛的状态,他们也在‚不敢为‛之列。
三、把对策想明白
当前,‚为官不为‛的消极影响和危害逐渐显现,成为全党、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级党委应高度重视干部‚为官不为‛问题,将其列入重要日程,坚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舆论上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这一问题解决好。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就要不等不拖、辩证施策,争取尽快扭转。‛ 对动力不足的问题,要加强党性教育。切实解决一些干部思想上的‚贫血‛、精神上的‚缺钙‛以及行动上的‚乏力‛。习近平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 首先,要坚定干部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其次,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习近平指出:‚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干部要时刻铭记自己的公仆身份,使用权力为民办事。对能力不足的问题,要加强学习教育,对不可教或不让教的干部要立即请他们让位。解决‚本领恐慌‛、信心不足、胆气不足问题,就要加强业务素质教育,提高再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性。通过强化业务知识培训、加强业务经验交流等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尤其要加强新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如云计算、大数据等基本理论的学习。要鼓励干部主动学习、自主学习,通过职务调整、晋升等引导干部边干边学、干中学、学中干。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增加兴奋点、消除困惑点,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 对不敢担当问题,在加强教育的同时还要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教育,使干部具有强烈为国为民情怀。二是将‚为官不为‛现象与干部考核选拔任用机制相结合。把‚敢于担当‛标准贯穿于选拨干部的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任用的全流程。让‚为官不为‛者不仅做不了‚官‛,而且更不会被提拔。三是拓展职级晋升通道,健全职务职级并行制度。打破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职级与工资待遇挂钩,拓展干部职业发展通道,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建立健全稳定灵活的薪酬激励机制。优化工资结构,着力解决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探索建立以实绩考核为基础的弹性工资制,适度拉开薪酬距离。同时,提高薪酬激励的灵活性、时效性,奖惩结合,使薪酬最大限度地反映干部的实绩。习近平指出:‚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
‚为官避事平生耻‛,对于党的干部来说,‚避事‛不干事,‚躲事‛不问事,在其位不谋其政、任其职不尽其责,当是最大耻辱。‚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才是干部应有的表现。
第四篇:工商所长也应讲究领导艺术
讲究领导艺术
是当好工商所长的必备条件
我先后在三个工商所工作过,担任所长已经十一年了。十几年来,我体会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工商所长,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十分重要,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商所长,就应该讲究一定的领导艺术。至少应具有以下领导艺术:
(一)组织艺术。工商所是工商行政管理的最基层机构。当上级的方针、政策、法规、任务、目标下达后,工商所就是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所长就是全所的指挥员。他需要“集多任务于一体,多功能于一身”,如何才能做到既要明确中心,又要突出重点,使工作有条不紊。就看所长的组织艺术、所长的组织才能。具体反映在:一是思想统一的才能。根据干部的可塑性、可接受性和可转化性,进行过细的工作,使全所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二是量才录用才能。要了解每个干部的思想状况、特点,分配适宜的岗位,发挥其特长,在工作中给予理解和支持。三是调动积极性的才能,所长要在思想上关心干部,工作上帮助干部、生活上体贴干部,要用行动影响人,用制度约束人,用真情打动人。这样才能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
(二)协调艺术。就是在处理业务往来、人员分配、目标管理时,应掌握人的个性与共性,处理好、解决好人际关系。所长在涉及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条条块块”协调关系时,应抱四种诚恳态度:即:对上级应持尊重态度,多听指导与教诲;对同级应持谅解态度,多协商与解释,争取友邻的支持;对下级应持理解和支持态度,多给予帮助;对同志应持一碗水
端平态度,分清是非,团结同志。
(三)解决矛盾的艺术。就是根据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不同方式、方法解决。矛盾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一个单位、一个集体,由于人们的思想认识不同,观点的不同,无不包含矛盾。作为一所之长,必须主动解决矛盾。既要区别矛盾的性质,又要区别矛盾的普通性与特殊性,还应区别矛盾的主流与支流,平时狠抓矛盾苗头,尽量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扩大化。
(四)竞争艺术。市局提出的“三大格局、六大体系”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职能,努力实现监管到位,要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对所长来说竞争艺术尤为重要。竞争艺术是竞争意识、竞争方式、竞争手段、竞争措施“四要素”的结合运用能力。竞争意识是工商所管理实现“快速度、高效率、优质量”的动力;竞争方式应该灵活、多变、多形式;竞争手段是竞争双方必须运用的杠杆;竞争措施应该是“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全我新”,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石景山工商分局分局 八角工商所
刘玉华
第五篇:高考数学提分秘诀二十天也可以提高六十分
为了能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家长、老师、同学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努力复习,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在巨大压力下,一些同学或者开始厌学,或者一味地熬时间拼体力,但考试成绩大都不能反映出他的真实水平。
笔者在担任2006届高三数学教学时发现,让学生保持身心健康,适时调节学习状态,对于提高成绩反而更有帮助。
案例
小周同学的数学成绩一向不稳定,总是忽好忽坏。距离高考不足20天时,她意识到自己已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只要按正常水平发挥就行了。抱着这种心态,她突然觉得很轻松,不再强迫自己要做多少题目,而是把高中三年的数学书从头到尾一字一字地看了一遍,并且把里面的例题抽出来做,保持做题的手感。小周把考试卷中所有的错题都订正了,认真地分析了一下做错的原因,然后将卷子放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偶尔看看。最终,她高考数学成绩为125分(成绩比最近一次考试提高了60分)。
分析和建议
-高考再怎么考也是考不出书本的,所以看教科书是一种很好的温故,而且也不会因题目做不出而打击自信心。
-老师考前辅导交待的注意事项也要认真听取,小周同学在高考数学考试时,完全按老师的要求去做,21题第(3)题写到写不下去了就立刻放弃,22题老师以前讲过(不完全相同),做得很顺。
-进入高三,尤其是高三下学期,每次考试后都要认真找出原因,分清是知识性错误还是心理性错误,并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
通过对历年高考题的分析,我们发现数学试卷难题一般也就占20分左右,而这些分数对中等成绩的同学来说不是最重要,能突击成功的,因此只要做对会做的题目就可以了。
-高考前考砸也不算什么,别自暴自弃,要调整好心态,高考一样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