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雨母山乡新农村建设认知实习报告

时间:2019-05-15 07:1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衡阳市雨母山乡新农村建设认知实习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衡阳市雨母山乡新农村建设认知实习报告》。

第一篇:衡阳市雨母山乡新农村建设认知实习报告

衡阳市雨母山乡新农村建设认知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调研了解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乡自2006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

来的生活生产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把握我国形势与政策,并将所学的农业保险和责任保险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实际工作操作能力与分析思考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并加深体会新农村建设带来农业保险发展的影响。

实习内容:

第二篇:衡阳市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衡阳市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2008-7-26 17:29:42访问量:121

2------------------

市新村办

2008年7月

衡阳市位于南岳衡山之麓,湘江之滨,辖7县5区,185个乡镇,4902个村,土地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23公顷,总人口723万,其中农业人中559万。2006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文件精神,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总揽农村工作全局的重要举措,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示范带动、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百村示范”工程为载体,集中力量搞建设,突出重点抓落实,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一、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1、坚持以规划为龙头,村庄规划高标准完成。坚持把科学编制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龙头,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节约用地的原则,根据各示范村的地理区位、经济基础、自然条件、民情风俗,统一组织规划力量,广泛听取农民意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制订了建设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为全市新农村建设设计了美好的蓝图和明确了主攻的方向。截止6月底,全市已完成357个村的村庄整治规划,并制订了106个省级示范村和白云-太平示范片的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

2、坚持以“百村示范”工程为载体,新农村建设亮点频现。从2006年开始,全市选择了106个村作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启动了“百村示范”工程,一定三年。并建立了“领导作统帅、单位作后盾、队员当代表”的联村帮扶机制。一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2006年来,106个示范村建种植基地199个7.1万亩,发展养殖大户603户,兴办二、三产业项目375个,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近5000元。二是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围绕“创建一流人居环境”,广泛开展 “三清五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拆除闲置房屋8.43万平方米,完成“五改”10418户,硬化公路476.2公里,新建沼气池2135户,示范村面貌明显改观。三是示范片建设来势看好。为了集中打造亮点,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8月启动了白云-太平示范片建设,截止6月底,示范片发展草席种植260亩,新栽油桃5000株、九龙李3800株,硬化道路3.7公里,铺设石板路200米,完成白云溪改造,加宽河道2200米,新砌护坡1100米,硬化渠道8000米,新建沼气池32口,完成改水617户、改厕153户、改浴151户、改圈42户、改厨217户,拆除空心房17栋,完成“穿衣戴帽” 282户。同时各县市区均启动了1—2个县级示范片的建设,示范片建设示范功能初步显现。四是创建省级示范村初见成效。去年,省新村办在全省范围通过检查验收,评选了22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我市祁东县的罗江村、衡南县的工联村幸运入选其中。祁东县的罗江村和衡山县的白泥村还被评为全省10大明星村。

3、坚持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坚持从农村最薄弱环节入手,切实加快项目建设,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2006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农村通达工程1051公里,通畅工程4653公里,乡镇客运站建设53个,新增通水泥路行政村772个、通公路行政村164个。新建农村沼气池29344口,一部分农户实现了生产生态化、家居清洁化。全面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完成安全供水项目760个,解决不安全饮水人口19.3万人。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96个。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17.1万平方米,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8所。完成乡镇卫生院建设139所,发展508.7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4、坚持以构建和谐农村为重点,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基层基础建设发生新变化。深入开展了“三级联创”活动,加强了示范村廉政文化建设,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农民素质教育有新进展。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48期,进一步普及了科学文化知识,更新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开展了“五好女性”、“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促进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三是基层文化建设展现新气象。新建了乡镇文化中心和村级文化室等一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新增了一批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组织开展了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

二、主要作法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突出政府主导,健全新农村建设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纳入了议事日程,摆上了重要位置。一是成立机构专门抓。2006年市里成立了高规格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相关部门抽调了人员,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2007年又恢复了市委农村工作部,新设立了新农村建设指导科,加强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和管理。二是制定文件指导抓。出台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和《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百村示范”工程的实施意见》,同时组织交通、水利、电力、教育、卫生、能源等部门出台了相关配套实施办法,形成了指导性、操作性强的“1+8”文件。三是营造氛围着力抓。2006年来,相继召开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百村示范”工程动员大会、“百村示范”工程总结表彰大会、新农村建设调度会等高规格、大规模的专门会议10余次,专题安排部署新农村建设工作;在《衡阳日报》、衡阳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创办了《衡阳农村》专刊,及时推介好的典型和经验,市新村办还会同衡阳电视台、中国移动衡阳分公司举办了以“欢乐新农村、多彩神州行”为主题的送科技、送文艺下乡活动;并采用建立宣传橱窗、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建设氛围。四是加强调度推动抓。出台了《衡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对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目标管理范围。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督查制、现场调度制,2006年来已召开9次新农村建设专题调度会和2次大规模的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调度会,开展了6次专项督查,较好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农民主体,激活新农村建设的内在活力。为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我们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召开会议、组织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以及建设内容,消除了群众的种种疑虑,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建设热情和积极性。二是组建理事会。借鉴外地经验,大多数地方都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公道正派、德高望重的农民担任理事长,发动农民筹资筹劳开展公益事业建设。全市共成立各类公益事业建设理事会1178个,较好地发挥农村能人的引导作用。三是推行以奖代补。大多数县市出台了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政策,设立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对农民建设新农村有关项目给予补助和扶持。目前农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采用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树碑立传、载入县志等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家、致富能手等社会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2.6亿元以上,从而缓解了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的压力。

(三)突出改革创新,构建工业反哺农业新机制。建设新农村,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必须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体制。为此,我们一是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按照中央提出的投资“由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重视农村建设”的要求,市县两级调整了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提高财政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2006年来,市县两级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37亿元,其中市本级7000万元,各县市区2.67亿元。二是建立项目资金整合机制。积

极整合新农村项目资金,将土地开发整理、优势产业带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县乡公路改造等项目适当集中,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倾斜。三是建立支持优秀人才建设新农村机制。实施了“乡土人才”战略,开展了农业致富带头人评选活动,鼓励农村能人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引导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对大中专毕业生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兴办农业产业化项目在土地、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合理引导机关干部、教师、医务人员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四)突出典型示范,实行以点带面促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千村示范”要求,市委、市政府精心选择了106个经济基础较好、村级班子较强的村,作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7年,市委、市政府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进程,决定在衡山县福田乡的白云、中塘、云峰、云岭、尊胜和南岳区南岳镇的岳东黄竹、水濂、枫木桥、樟树桥等10个有机生态农业村建立一个符合湘南丘陵地区特色的以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为抓好“百村示范”工程,建立了“领导作统帅、单位作后盾、队员当代表”的联村帮扶机制,采取示范村与基层党建帮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进村办点。全市107个示范村(片)都安排了市、县领导挂帅办点,每个村安排三个以上后盾单位,每个后盾单位抽调一名工作骨干。市委书记、市长等22名市级领导多次深入联系村调研指导,现场办公,研究解决示范村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后盾单位不但给予了示范村的人力支持,还积极捐资捐物支持示范村建设。据统计,各后盾单位共帮助106个示范村筹集新农村建设资金1.6亿元,兴办各类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经济开发项目1568个,初步建成了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示范村。

三、存在的问题

我市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建设时间短、实践经验少、具体矛盾多、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等原因,我市新农村建设离中央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推进速度慢。我市于2006年开始选择了106个基础条件化比较好的村作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率先进行试点,一定三年不变。而全市共有4913个行政村,按这样的速度建设下去,至少需要150年才能完成面上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2、示范功能弱。我市选择的示范村都是交通比较方便、经济比较发达、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村,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加上领导的高度重视,财政的大量投入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示范村的建设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而这样建成的示范村其示范性和可推广性远远不够。

3、农民参与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群众既是建设的主体,又是投入的主体,也是受益的主体。但在实践中,往往是政府代替农民成为了主体,包办代替,无所不在,而真正的主体—农民相当一部分只坐壁上观。如有的地方新农村规划没有经农民民主协商,反复讨论,而是由县里帮助村里制订规划,往往把上级部门主观设想的模式强加给农民。有的地方为了发展生产,在没有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就想当然要求发展这种作物,建立那个基地等等。其结果是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农民不买账,有时还会劳民伤财,更加助长“等、靠、要”的思想。

4、种粮效益低。现在农业最大的问题还是农产品比价不高,农民从主业(种养业)中得到的回报很少,影响了农民从事种养业特别是种植粮食的积极性,现在的农副产品价格仍然是牺牲农业积累工业的政策,工农产品的“剪刀差” 仍然很大。现在农民种一亩田,由于农药、化肥大幅度涨价,劳动力价格上涨,基本上没有效益。种一亩田要占有4-5个月时间,赚钱不如打工一个月。

5、投入资金缺。一方面,由于财政分税制的政策,农业弱质性的特点,决定了地方政府在抓工作的过程中不可能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加之地方政府财政普遍偏紧,不

可能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不同部门从各自的角度进行新农村建设,没有统一协调,“多龙治水”现象严重,没能发挥资金整合效益。

四、建议

1、增加财政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要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和人居环境,这些都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而村级组织集体经济薄弱,部分农民仍然比较贫困,根本拿不出钱来兴办村级公益事业。因此,必须加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向农村倾斜的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把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如道路、学校、医院等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围,让农民逐步享受国民待遇。

2、整合各方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需要各级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但是,多方参与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来整合各部门的力量,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集中使用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资源,形成规模效应,避免新农村建设的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投入。

3、充分发扬民主。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想让农民参与到其中,关键是要充分发扬民主,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不断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感觉到新农村建设本来就是农民自己的事,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项目决策和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篇:实习报告-新农村建设

关于夏邑县新农村建设成效与难点的调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中央根据我国城乡关系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所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们就“十五”以来夏邑县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面临的难点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夏邑县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十五”时期,在党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指引下,全县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面貌的改善,使农村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实施,促进“三农”发展的大环境初步形成“十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支农惠农政策连续集中出台,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始由“以农补工”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迈进。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三补两减免”和“两免一补”的惠农政策,还在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启动农村金融改革、提高支农国债比例、坚决制止和纠正乱占滥用耕地、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等方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全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使“十五”时期全县农民享受到的实惠之多,创建国以来之最。2005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取消了除烟叶税外的所有农业税、特产税,结束了农民种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加速了促进“三农”发展大环境的形成。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稳定健康发展

“十五”期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及各项“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全县种植业生产稳步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畜牧业生产快速推进,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林业和渔业生产势头良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200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72.1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2000年增长15.5%,蔬菜总产71.4万吨,比2000年增长46.9%,肉类总产量9.2万吨,比2000年增长4.9%,蛋类总产量3.1万吨,比2000年增

长24%。2005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9.2亿元(绝对数按当年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比2000年增长14.2%,年均增长2.7%,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1.4亿元,牧业总产值16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2.8%和1.1%。2005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2.3亿元,比2000年增长14.4%,年均增长2.7%。

(三)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十五”期间,全县因地制宜,突出抓好优质粮食基地、果品基地、瓜菜基地、食用菌基地、优质畜产品基地和板材加工业基地建设,推进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开始向经营规模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的方向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不断优化,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五年来,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在总量增加的同时,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9.54%下降到38.8%,下降了10.74个百分点;林果、食用菌、蔬菜等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全县还紧紧抓住省政府实行良种补贴政策的有利时机,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提高市场竞争力,促使了优质专用农产品的较快发展。2005年,全县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70万亩,比2000年的20万亩增长2.5倍。优质

专用小麦面积所占比重2005年达64.4%,比2000年提高了45.3个百分点。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劳务经济发展迅速

随着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力度的加大,以及优化务工环境、保障农民工权益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全县农村劳务输出获得长足发展,劳务经济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2005年,全县成功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余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33%;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乡村从业人员的比重比2000年下降了12.8个百分点。劳务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641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20.3%上升到27.6%,提高了7.3个百分点。

(五)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十五”期间,全县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946元增加到2005年的2319元,增长19.2%,年均增长3.63%。农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随之提高。2005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63元,比2000年的1134元提高73.1%,年均增幅达11.6%。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749.6元,比2000年增长39.2%,年均增长6.8%;人均衣着消费125.1元,比2000年增长62.0%,年均增长10.1%;人均居住支出406元,比2000年增长79.9%,年均增长12.5%。2005年,全县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电话(含手机)、彩电的数量分别为42台、9台、40辆、138部和70台,与2000年相比,洗衣机增加35台,增长5倍,电冰箱增加8台,增长8倍,摩托车增加36辆,增长9倍,电话增加122部,增长7.6倍,彩电增加46台,增长1.9倍。农民住房也开始由平房结构向小洋楼发展,人均住房面积大幅增加。

(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

“十五”期间,全县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成了一批农村沼气、节水灌溉等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一、二期工程,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2005年,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0.2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105.1万亩,分别比2000年增长2.1%和14.2%。全县还加强乡村道路建设,达到了村村通公路,初步形成了以省道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支线,以农村道路为脉络的四通八达的路网格局。还增发农村客运班线、增加投放农村客运班车,极大方便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七)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十五”期间,全县财政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和公用经费保障机制,使编制内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办公经费得到有效保障。五年来,初步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救助体系,积极筹措资金,新建、改扩建一大批校舍,基本消灭了D类危房。二是初步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农村救灾、救济、救助制度,农村特困人群的生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五保户的基本生活费也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加强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配套完善医疗设备,并积极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80%以上,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四是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从2004年起,在全县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主要针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和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岁后,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奖励扶持,奖励扶持均不低于600元的标准,使遵守国家政策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及时得到国家的奖励及扶助。此外,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也取得明显进展。

二、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点与难点

“十五”以来,全县“三农”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少有的好势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集中表现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1、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一是继续靠政策补贴拉动农民增收难,财政难于在较高基础上继续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二是靠价格上涨拉动农民增收难。在粮食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2004年全县实现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2005年以来,随着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下跌,粮食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今后靠价格上涨来拉动农民增收将会更难。三是靠低成本拉动农民增收难。2005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上年大幅攀升的基础上,继续上涨8.5%,其中尤以化肥、种子、农机用油等上涨幅度较大。农资价格的上涨,加大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益,使农民获得的效益缩水,一定程度影响到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

2、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整体质量不够高,与市场的关联度较低。种植业结构上,粮食作物比重仍然偏大;品质结构上,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区域布局上,特色农业规模小,不少地方缺乏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仍显缓慢,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与客观上要求的适度规模经营矛盾突出,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一是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薄弱,技术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业生产缺乏全面正确的生产技术指导,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二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存在年久失修的现象。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功能弱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农业生产基本上仍是望天收。三是农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四是农业信息体系、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农业执法体系不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落后,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4、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

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劳动力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低,就业渠道难以拓宽,向城镇转移困难。据测算,2006年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约有10万人,这些劳动力文化程度更低,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人数很少。由于素质较低,未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劳动者,其创新能力、适应能力较差,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淡薄,通常只能从事一些依靠传统经验生产的工作,很难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同时,由于素质低下,必然使其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的转移缺乏稳定性,从而出现转移中的“回流”现象。通常情况下,实现了地域转移的劳动力,绝大部分集中在20-35岁之间,其中男性的比重高于女

性,与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水平相比,其受教育程度较高。与这些已经走出去的人相比,还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相对素质更低,要实现这部分富余劳动力的继续转移,面临的困难更大。

5、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较为薄弱一是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医疗设备十分简陋,不能满足农民医疗服务需求。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建设硬件设施不够,给农村三项文化活动开展造成了困难。三是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较多,教学硬件设备还相对不足,师资力量较弱,教学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6、农村村庄建设不够科学,农民居住环境不尽人意

目前,全县只有个别经济条件整体较好的村庄建设进行了科学、统一规划,而大部分村庄建设缺乏规划,建房分布无序、杂乱无章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老村庄村道狭窄,行走困难;厕所简陋, 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用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任意堆放的现象在农村大量存在,更有少数地方生活环境基本上是脏、乱、差、散,农民人居环境不尽人意。

7、农村社会保障事业进展缓慢

农村社保体系还较孱弱,低保和养老保险制度有待完善。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仍然较低。2005年,全县农村养老保险投保人数只有0.7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也只有2.2万人。已经建立的农村特困人群低保体系的标准还很低,范围也较窄。同时,因财力不济还存在应保未保现象。建立健全农村的低收入保障和养老保障还有相当大的工作要做。

8、农村基层组织运转仍然比较困难,实现“管理民主”的任务还很艰巨一方面,基层机构运行经费比较紧张。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乡统筹、村提留和农业税及其附加的取消,村级公益事业管理的资金来源减少。为了确保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县财政给予村镇一定补助,但补助资金数额有限,很难满足基层机构正常运转的需要。另一方面, 部分村委会还存在着管理不民主,重大事情村长或支书说了算的“一言堂”现象。“一事一议”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没有达到农民群众积极参事议事,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力量的效果。另外,个别村村务、财务公开流于形式,监督缺乏活力,直接影响到干群关系。要实现“管理民主”,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第四篇:吴山乡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吴山乡2011年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

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吴山乡党委、政府按照“早规划、精部署、严实施”原则,明确目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狠抓全乡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取得了一定得成效,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在9月份全县领导班子巡回看变化活动中,我乡2011年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现将一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科学规划,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一)领导重视,强化措施,选好配齐建设队伍。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坚持把新农村建设当做中心工作之一。乡镇换届到位后,乡党委、政府就及时召开班子会研究部署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配备得力人员专门抓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人员组织保障。

(二)明确目标,精心部署,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一是明确目标,精心规划。按照《德安县2011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了2011年吴山乡两个省级点,两个市县点的建设目标,制定了《吴山乡2011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并针对各点特色,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制定了各新村点详细的建设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措施切实可行;二是成立各新村点理事会,除新村办领导干部挂点外,还选派各蹲点领导干部到新村点指导督促建设工作,切实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强化责任,全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一)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实效。一是明确责任,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本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村级第一责任人,乡蹲点领导干部为所蹲点村新农村建设相关责任人,把村“两委”考核及乡干部考核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挂钩,还按照工作进度制定阶段目标考核办法,切实增强各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感;二是强化督查,确保工作实效。乡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带队到各新村点督查,现场协调解决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问题,有力的推动了各项工作的稳步实施。

(二)强化培训,广泛动员,营造干事创业氛围。一是强化对新农村建设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培训班对各村保洁员,理事会成员进行政策和业务培训,还组织相关人员到全县有特色的新村点学习先进经验;二是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理事会成员包点包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三清”,“八改”,全面完成;三是领导干部踊跃支援,在新农村建设攻坚期,全体乡干部下到各新村点与村民共谋划齐劳动,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四是广泛宣传,积极宣传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通过刷标语,出宣传栏等形式,在新村点营造工作氛围,同时还注重总结工作经验,积极上报新农村建设信息。

(三)健全机制,落实经费,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为打造精品新农村点,乡党委、政府加大新农村资金的投入,在年初就配套了4万元专项启动资金,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缺口资金,多方筹措经费,全面完成了各新村点的硬化,绿化工程,改水改厕改路率达100%,沼气能源进入各家各户,截止到目前我乡新村点共完成改水改厕96户,硬化路面1790米,铺设草皮五十余平方米,栽种树木1300余棵,共投入资金八十余万元。

农村清洁工程深入开展,在德白路、田五路、萤大路及通往新农村建设点周边全面铺开农村清洁工程,实行垃圾处理“四四五”模式,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安装环保清洁垃圾筒十五个,建设垃圾池12个,下发两桶120套,配齐垃圾板车、服装等设施。2011年4个新农村建设点及6个非新农村点的清洁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不断巩固和完善2011年前所有新农村建设点及集镇的垃圾处理工作,建设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农村环境,确保了吴山乡农村清洁工程继续走在我县乡镇前列。

三、培植产业,弘扬文化,引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抓好新农村,产业发展是关键,制定了试点村产业发展规划,针对不同村点开展产业培植,发展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2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在老屋舒家成立了早熟梨专业合作社,全组共有28户村民参加,人均增收1000元,在樟树村丁家也成立了小山竹合作社。

在加强村庄基础建设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和谐文明村庄建设,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在各新村点建了休闲健身广场、篮球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积极开展文明创评、文体等活动,极大的丰富了村民业余生活。同时还结合各新村点实际,大力弘扬特色文化。利用老屋舒家关于“理学流芳”的传统文化,号召全村移民继续发扬理学文化,把自己的家园建设成精品新村。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规划实习报告

新农村建设规划实习报告.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和成果,但我们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资料收集分析,多次方案调整,与甲方沟通交流,最终顺利完成此次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课题有了很深刻的学习,做新农村规划,首先得对村庄类型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村庄基本有两大类:一是转型村庄。转型村庄包括三小类:城市里的“城中村”,村庄完全被城市包围,但村庄的景观维持村容村貌,经济组织仍是农村集体经济,文化还是宗族文化,社会服务机构和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依旧是“自建自管”;二是快速工业化推进的地区、城乡混杂地区等;三是未来工业化可能推进到的地区。另一大类村庄是自然村庄,这种村庄现在如此,可能未来远景仍是如此。在经过调查研究后,我们才可能对不同的类型定下不同的规则。总的来说,新农村规划不在于把村庄建设得更漂亮,而是在于进行制度的转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5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在环境卫生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新农民是指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些都与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有很大关系。规划注意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信息网络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二是治理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三是重点发展医疗、养老等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支持农业生产,五是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要靠合理的规划设计、适宜的用地布局、有利的产业规划,靠坚强的基层组织建设。因此,规划也要要符合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村容整洁、营造文明村风、适合市民休闲的需要,安排好生活与产业的发展,要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村镇高度进行规划设计。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而它又涉及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从多种角度来考虑,以多学科理论作为其理论支撑,如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地理学、生态学理论等。规划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社会发展全局是新农村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最鲜明的特点,结合城市与乡村规划的方法理论,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把农村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有机整体,充分综合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各个部分,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使这个生态系统长期有效的运转。

总结整个实习,虽然在实习的过程中有时候觉得很辛苦,方案讨论的时候还和组员吵得不可开交,实习中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但也通过这次实习,真的学到很多东西。大学的这几次实习实践中,感觉学习最多的也算是这一次吧。这次实习完整的对一个规划方案进行参与,从前期的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到方案设计,每次方案调整,一直到后来的成果完成。对规划工作的流程有了系统的认识,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规划的规范法规等都有基本的掌握。除了这些专业知识的增加,在职业素质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规划工作的性质和要求的素养有了很多的认识,不但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耐心的工作精神,还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加强这些方面的锻炼,以便在工作的时候能得心应手,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次实习,对我来说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对自己思维方式的变通和拓展。大家一起讨论方案,老师的指点,使我看到很多人对同一事物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解决方式,自己的思维也会从一个相对狭隘的方式向广泛的方式发生转变。规划工作要求对事物有一定的统筹和系统分析,抓住主要的问题,全局考虑,这对我思考问题的方式有一定的启发。现在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能够很快全局考虑,系统分析,一步一步安排,有规

划性的做它,遇事情就不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些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学习,我觉得比专业知识的积累更有用,会让我受益终生。

这次实习中学到的东西,经过上面的总结,的确不少。很感谢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让我对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所认识和提高,对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帮助。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还有这样的机会,不断完善自我。

下载衡阳市雨母山乡新农村建设认知实习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衡阳市雨母山乡新农村建设认知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规划实习报告

    大四暑期,在学校要求下,为提高自己的实习能力,我进行了一个月的实习学习。通过实习,对规划基本建设方面的有关法律和法规、规划设计整体内容和程序、规划的审批制度及城市建设管......

    认知实习报告

    感受记者“零距离” ——2010年暑假认知实习总结报告 2010年暑假,我再次走进了嘉兴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南湖晚报本地新闻部感受“记者”生活。较之以前,这次实习不再莽莽撞撞,有......

    认知实习报告

    认知实习报告 姓名:李红梅班级:09级会计一班地点:重庆市天友乳制品二厂 一、 实验目的 学校于2010年6月22日组织我们到重庆市天友二厂进行认知实习。通过实 习,让我们对企业的会......

    认知实习报告

    关于在临海市朵纳卫浴有限公司 从事外贸业务员的报告 我于7月7号到15号对临海市朵纳卫浴有限公司的业务部进行了认知实习,对该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次实习我收获颇多. 临......

    认知实习报告

    目录一、前言 二、动员大会 三、实习内容 实习目的 (2)实习注意事项 (3)实习时间 四、实习企业 A.金鼎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B.瑞鹄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五、认识实习小结一前言 认......

    认知实习报告

    认知实习报告院系: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实习报告一.实习单位:天津宝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锅炉制造厂、河北工业大学二.实习时间:2012年6月11日-6月21日三.实习地点:天......

    认知实习报告——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软件学院 实习 实习 指 导 学 生 学 专 年 级、 认知实习报告 单 位湖南嘉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时 间 2015 年 4 月 24 日 教 师胡胜锋 姓 名龚传诗......

    认知实习报告

    认知实习报告 学院名称专业名称年级学生姓名学号实习地点实习时间 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0902班 于方田 20091305048 中冶南方(武汉)自动化有限公司 2011-6-15 目 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