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保镇见义勇为奖励机制
天保镇出台“见义勇为”奖励机制
为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治安,高屯镇在综治工作大胆创新,设立“见义勇为”基金组织,出台“见义勇为”奖励机制。
一是成立以镇人民政府镇长为组长,人大副主席、分管领导、分管财政的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见义勇为”组织领导小组。二是明确责任,各司其职。组长统管全局,副组长负责落实具体工作,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密切配合,全力抓好相关的工作。三是对“见义勇为”者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被相关部门确认为“见义勇为”的人员,除得到相应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享受以下待遇,即“见义勇为”人员符合征兵条件并要求入伍的,有关部门应向兵役机关推荐;被镇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人员,同时可享受劳动模范待遇;“见义勇为”牺牲的人员,符合烈士条件的,追认为烈士,烈士家属可以享受有关烈属抚恤规定的待遇等等。四是对“见义勇为”人员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单位和个人对“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应及时护送到医疗单位进行抢救治疗。医疗单位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先行抢救治疗,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诱、拒绝和延误抢救治疗;“见义勇为”人员的医疗费、丧葬费和应支付的其他费用由加害行为人、受益单位(个人)或所在单位支付或暂付。
第二篇:xx镇见义勇为奖励及实施方案
**镇见义勇为奖励及实施方案
为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公民见义勇为并保护其合法权益,根据《四川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位指导,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政府为依托,各村、部门人民团体、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积极鼓励公民在法定职责之外,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等。
二、坚持原则
1、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2、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与社会保障相结合;
3、公开、公平、公正与及时保障相结合。
三、见义勇为基金的设立
见义勇为基金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镇财政予以保障。见义勇为基金奖励、保障列支部分,由本级财政在下全额补足。
见义勇为基金可以依法向社会募集,但应当严格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和《见义勇为基金会章程》筹集、使用和管理基金,定期公布账目。
四、见义勇为行为的确认
见义勇为行为的确认,由派出所负责。派出所应当设立见义勇为热线,并向社会公布。任何单位和公民应当积极配合派出所调查取证,提供有关线索或者证明材料。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
1、同侵犯国家、集体财产或者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 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
2、同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或者扰乱公共秩序 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
3、在抢险救灾中,不顾个人安危,保护国家、集体财 产或者他人生命财产的;
4、其他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生命 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挺身救助的行为。
见义勇为人员可以向派出所申请确认其见义勇为行为。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也可以向派出所举荐见义勇为人员。
见义勇为人员未提出申请也未被举荐的,派出所根据调查,认为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直接予以确认。
五、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
见义勇为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奖励:
1、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事迹突出的;
2、主动协助公安、司法机关追捕犯罪嫌疑人或者脱逃 犯,事迹突出的;
3、在排除治安灾害事故中,事迹突出的;
4、在与突发性自然灾害作斗争中,事迹突出的;
5、有其他见义勇为行为,事迹突出的。
镇人民政府应当对批准奖励的见义勇为人员及时予以表彰、颁发证书,并根据见义勇为人员的事迹和贡献予以物质奖励。
表彰、奖励见义勇为人员应当公开进行,新闻单位应当宣传见义勇为人员的先进事迹,受表彰、奖励人员要求保密或者有关部门认为应当为其保密的除外。有关单位可以对见义勇为人员颁发奖金和给予其他奖励。
对为见义勇为奖励和实施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镇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
六、见义勇为行为的保障措施
发现见义勇为受伤人员,任何单位或者公民应当及时送医疗机关救治,并及时告知派出所。
医疗机构应当为见义勇为受伤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及时组织抢救,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诱、拒绝、拖延。接到见义勇为受伤人员时,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派出所和镇人民政府。经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的,其相关医疗费用按照按照下列途径解决:
(一)、有加害人的,由派出所监督加害人或者其监护人及时支付。
(二)、无加害人、加害人或者其监护人确实无力支付的,按照以下途径解决:
1、爹加基本医疗、工伤保险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规定支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规定支付后仍不足以支付的,不足部分由所在单位负责;所在单位无力支付的,由镇见义勇为基金解决。
2、无工作单位或者工作单位末参加社会保险的,由受益人负责;受益人无力支付或者按照规定支付后仍不足支付的,由镇见义勇为基金解决。
见义勇为人员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因见义勇为误工、医疗期间,其工资、奖金、福利待遇不变。见义勇为人员无工作单位的,因见义勇为误工、医疗期间,由镇见义勇为基金给予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补助。
见义勇为受伤致残或者牺牲人员,本人或者遗属的待遇,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有关工(公)伤规定办理;
(二)、其他人员,由镇民政部门参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有关规定办理。
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符合烈士条件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见义勇为受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或者牺牲人员的配偶、子女,享受就批、入学等万面的优先待遇。见义勇为受伤致残人员,尚有劳动能力的,应当按照《申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本市有关规定优先推荐就业。见义勇为受伤致残人员,以及见义勇为受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或者牺牲人员的配偶、子女,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税务、金融等有关部门应当优先办理证照,并在场地、信贷、税费等万面给予照顾。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属需要法律援助的,律援助机构应当积极给予帮助。公安、司法机关对需要保护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属,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第三篇:见义勇为奖励公告
关于颁布施行《福建省奖励和保护
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的公告
《福建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已由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11年7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本条例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29日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福建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同时废止。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1年7月29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弘扬社会正气,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人身、财产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见义勇为,是指公民在法定职责、法定义务之外,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挺身而出,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合法行为。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工作,日常事务由公安机关办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人事、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的相关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协助做好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工作。
省、市、县(区)依法设立的见义勇为基金会或者工作协会,应当协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做好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工作。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尊重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形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新闻媒体应当广泛宣传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及时报道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有关活动。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见义勇为人员予以奖励和保护。
第二章 确 认
第六条 见义勇为的确认,由行为发生地县级公安机关负责。
确认见义勇为,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县级公安机关应当将确认见义勇为的程序和期限,通过政府网站、报刊等媒体向社会公开。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做好见义勇为确认的调查取证工作。
第七条 单位或者个人举荐、行为人及其近亲属申请确认见义勇为的,应当自行为发生之日起二年内提出。
第八条 县级公安机关接到举荐或者申请后,应当会同同级民政等相关部门,并可以邀请社会公众参加确认工作。见义勇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予以确认。
确认工作应当自受理举荐或者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的,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个工作日。对因抢救需要、情况紧急且事实清楚的,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当场作出确认决定。
确认为见义勇为的,县级公安机关应当发给见义勇为证书,并通知见义勇为人员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不予确认为见义勇为的,公安机关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申请人对见义勇为确认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章 奖 励
第九条 奖励见义勇为人员,实行精神鼓励、物质奖励和提供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条 对见义勇为人员,应当给予以下单项或多项表彰奖励:
(一)通报嘉奖;
(二)颁发奖金;
(三)记功;
(四)授予荣誉称号。
荣誉称号包括“见义勇为模范”和“见义勇为英雄”。“见义勇为模范”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英雄”由省人民政府授予。
被省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模范”或者被省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英雄”荣誉称号的,享受同级“劳动模范”待遇。
第十一条 表彰奖励见义勇为人员应当公开进行,见义勇为人员名单及其主要事迹应当向社会公开。但受表彰奖励人员或其法定监护人要求保密以及有关部门认为应当保密的除外。
第四章 保 护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正在实施见义勇为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援助和保护;对负伤的人员,应当及时护送至医疗机构,并报告当地县级公安机关。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和有关单位对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应当无条件及时组织救治,不得拒绝或者拖延。
第十四条 因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在救治期间的医疗费用,有工作单位的,由所在工作单位垫付;无工作单位的,由医疗机构垫付。
医疗机构垫付医疗费用超过三个月的,所在地的县(市、区)见义勇为基金会或者工作协会,可以从见义勇为专项经费中暂付医疗机构的垫付款及继续救治所需的医疗费用。
因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在救治期间的医疗费用,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适当减免。
第十五条 因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在救治期间的医疗、交通、护理等费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有加害人、责任人的,由加害人、责任人承担。先行垫付、暂付的单位或者机构享有对加害人、责任人的追偿权。
无加害人、责任人或者加害人、责任人无力承担的,相关费用按照下列规定支付:
(一)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按照有关规定,由保险支付相关费用。相关费用不在保险支付范围的,由见义勇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见义勇为专项经费支付;
(二)见义勇为负伤人员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由见义勇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见义勇为专项经费支付。
第十六条 因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在治疗期间其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不变;无固定收入,生活困难的,由见义勇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按照每月不低于当地上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
第十七条 因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构成伤残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依法对其认定、评定伤残等级。认定为因公(工)伤残的,按照国家有关因公(工)伤残的规定享受相关待遇;其他人员作为因公伤残的抚恤对象,享受国家抚恤待遇。
第十八条 因见义勇为牺牲的人员,被确认为革命烈士的,其抚恤按照《福建省拥军优属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未被确认为革命烈士的,认定为因公(工)牺牲(死亡)按照国家有关因公(工)牺牲(死亡)的规定办理并享受相关待遇;其他人员由见义勇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按照不低于当地上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一百倍的标准计发一次性抚恤金。另发给丧葬补助金和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发放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十九条 因见义勇为伤残的人员,不能从事原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工作岗位,非因法定事由,不得辞退或者解除劳动(聘用)合同。
因见义勇为伤残的人员,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但未就业的,当地县级人民政府人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应当组织对其进行培训,并按照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优先帮扶其就业。
因见义勇为牺牲或者伤残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家庭,无生活来源的,当地县级人民政府人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应当优先帮扶其直系亲属或者具有抚(扶)养关系的亲属就业。
第二十条 见义勇为人员从事个体工商户经营的,工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当优先为其办理相关证照,依法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第二十一条 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的配偶、生前抚(扶)养的其他家属或者因见义勇为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没有住房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减免租金的租赁用房。
第二十二条 见义勇为牺牲人员以及因见义勇为伤残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子女在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读期间,免收学费、杂费;在公办高中(含中专)以及普通高等学校就读期间,免收学费。
对获得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人员及其子女,在升学中给予加分照顾。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二十三条 因见义勇为牺牲或者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其家庭生活低于该人员牺牲或者伤残丧失劳动能力前生活水平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发放定期生活补助金或者其他方式予以补助。具体补助办法由县级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十四条 鼓励县级人民政府为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生前赡养、抚(扶)养的家属,或者因见义勇为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购买相应的商业保险。
第二十五条 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因见义勇为受到诬陷、报复,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要求保护的,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见义勇为人员遭受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请求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第二十六条 见义勇为人员因见义勇为遭受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受益人、受益单位应当依法给予适当补偿。
第五章 经费保障
第二十七条 见义勇为基金会或者工作协会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筹集、使用和管理见义勇为经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见义勇为专项经费,用于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
第二十八条 见义勇为经费来源:
(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年安排的见义勇为专项经费;
(二)社会团体、单位和个人的捐赠;
(三)福利机构、商业保险机构以及社会慈善机构等公益社会团体的资助;
(四)其他合法渠道收入。
第二十九条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见义勇为基金会或者工作协会、见义勇为人员进行捐赠或者捐助。
缴纳所得税的单位和个人向见义勇为基金会或者工作协会的捐赠支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税前扣除。
第三十条 见义勇为经费用途:
(一)表彰、奖励、慰问见义勇为人员;
(二)见义勇为人员的生活困难补助;
(三)见义勇为人员的医疗费用补贴;
(四)其他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需要支付的费用。
第三十一条 见义勇为经费应当专款专用,向社会公开,依法接受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和捐赠人的监督。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不及时确认见义勇为或者确认错误的;
(二)不按规定落实见义勇为人员的待遇以及相关费用的。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拒绝或者故意拖延救治见义勇为负伤人员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罚。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非因法定事由,对见义勇为伤残人员予以辞退或者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
第三十五条 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亲属诬陷、报复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弄虚作假骗取见义勇为荣誉称号或者相关利益的,由原授予机关撤销其荣誉称号,追回所获奖励及其他相关利益。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省公民在本省行政区域外见义勇为的,参照本条例办理。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29日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福建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同时废止。
第四篇:奖励机制
公司项目经理部 员工奖励制度
一、目的:为了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提高项目部人员工作积极性,特制定此制度。
二、奖励对象:项目部所有员工。
三、奖励方式:精神奖励、物质奖励。
四、奖励事项分类:
特殊奖励
员工涉及到如下事项,可享受400—500元的经济奖励、早会通报表扬(奖励金额视具体情况由项目部领导作出)
(1)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
(2)对项目部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有实效的;(3)保护项目部财物,使项目部利益免受重大损失的;
(4)对突发事件、事故妥善处理者;(5)为项目部带来良好社会声誉的;(6)拾金(物)不昧者;
一般性奖励
员工涉及到如下事项,可享受200-300元的经济奖励,早会通报表扬(奖励金额视具体情况由项目部领导作出)(1)全勤奖
凡项目部员工,当月未出现任何迟到、早退、请假、旷工者。(以上均由考勤表计,按项目部标准上班时间为准,出差不计缺勤),(2)加班奖
凡当月加班时间累计达到50小时以上者。
第五篇:见义勇为基金奖励办法
两河乡见义勇为基金会
管理奖励办法
根据《盘县见义勇为基金会章程》的规定,为弘扬见义勇为美德,维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为同犯罪分子作斗争者提供道义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保护。配合政府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而募集基金,把利息部分用于对那些为维护社会治安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勇士的物质奖励,特制定基金管理奖励办法如下:
一、基金的管理
(l)大力募集见义勇为基金,热忱欢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款。基金会收到捐款后,根据捐款数额情况由基金会管理组织颁给有关捐赠的荣誉证书和荣誉章。
(2)基金会募集到捐赠的资金在银行开立帐户,现金应及时存入银行;国外、境外捐赠的外汇,专门开立外汇存款帐户。
(3)经理事会决策,在捐赠资金中,按人民银行规定一定的比例用于购买债券、股票以利于基金增值,不参与炒买炒卖股票,不得直接投资办经济实体。
(4)基金会配设专兼职会计和出纳人员,一切收支严格按财务制度办事,并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
(5)基金会的开支应从严掌握,并做到手续齐全,帐目清楚。财务收支情况每年向理事会,以及人民银行和民政部门报告一次,必要时向社会公布基金的收支情况。
(6)基金会的奖励资金以基金利息为主,确因奖励对家过多,致强较大,需动用本金的,经理事会讨论决定。
二、奖励对象及范围
凡在本乡范围内为本市社会治安的奋不顾身、见义勇为者,在下列情况下均可享受本会奖励。
(-)在犯罪分子侵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时,敢于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
1、擒获重大杀人犯、抢劫犯、纵火犯、持枪的歹徒。
2、制止杀人、抢劫、纵火案件发生的。
3、抓获盗窃犯、流氓犯和其它不法分子的。
(二)在抢险救灾及其他场合中,奋不顾身见义勇为的。
1、遇到紧急危险和灾害时,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
2、在其他场合,遇到危险,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
(三)协助政法机关侦破重大案件和抓获犯罪分子起了重大作用的。
1、协助公安机关侦破重大案件的。
2、协助公安机关和其他政法机关抓获罪犯、逃犯的。
三、基金会的开支范围
1、对见义勇为先进人物的奖励费用;
2、对见义勇为者及烈士家属的慰问费用;
3、用于表彰会及日常办公的费用;
4、经理事会决定支出的其他费用。
四、基金会的审批权限
1、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费用由基金会办公室决定。这划分等级,特等奖由常务理事会审批决定;一等奖由会长会议审批决定;二等奖以下由秘书长审核以后报会长审批决定,按标准发给奖金。
2、对见义勇为伤残人员和烈士家属的慰问经费,由基金会会长审批。
3、日常办公费用由会长或秘书长审批。
五、奖励标准
1、特等奖:在见义勇为中牺牲者,奖励20000元。
2、一等奖:在见义勇为中致残或受重伤者,经法医鉴定确认,奖励5000元至10000元。
3、二等奖:在见义勇为中受伤或有突出贡献者,奖励1500元至3000元。
4、三等奖:在见义勇为中有显著成绩者,予以1000以下的奖励(含 1000元)。
六、审批办法
1、本市机关、团体、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对本会提出申请,建议本会对见义勇为者给予奖励;同时附送见义勇为者的先进事迹材料。
2、本会对一些影响较大的见义勇为者的奖励亦可主动提出,并收集材料报送公安部门或有关部门认定,由理事会作出决定。
3.要求奖励的申请和见义勇为者的先进事迹材料,由呈报单位送所在地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签具意见,报送本会办公室。办公室进行审核并对照奖励标准,提出奖励意见,呈报理事会审批。
4、理事会对见义勇为者的奖励决定,通报本会各位理事。
七、本办法未尽事宜由理事会根据需要修改,解释权属于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