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成雅高速沿线地区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调查分析
四川省成雅高速沿线地区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调查分析
摘要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协调和解决土地征收过程中国家、社会和个人权益冲突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在征地补偿问题上,农民的行为逻辑和政府的目标价值往往存在着某种明显的分歧和背离。通过调查农民对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评价及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实际需要,表明现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运行效绩不好,农民对此满意度不高,就此提出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效绩分析;实际需求;设想;成雅高速沿线地区;四川省
Abstract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system is a legal system which can coordinate and resolve conflict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state,the society and the individual in the land expropriation acquisition process.On the issue ofland expropviation compensation,there are some sharp differences and deviations between famers' behavior logic and goverment’s object value.By investigating farmers' evaluations and actual needs focused on the existing 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syst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existing land exprioriation compensation system was poor and the farmer had low satisfaction about it, thus the ideas and proposals to improve China's 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system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system;analysis of efficiency and achievement;actual needs;ideas;the area along Chengya highspeed;Sichuan province
在中国,土地具有生产与生命保障的双重功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大量流失,土地征收现象越来越普遍,也可以说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近10多年来,耕地面积由1.30亿hm2下降为1.22亿hm2,净减800万hm,出现了数千万的“三无”(无地、无就业门路、无最低生活保障)农民,侵犯农民土地权益行为屡见不鲜。在这样严峻的社会背景下,国家相应地出台了一系列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例如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的具体政策。总体来看,我国的征地补偿制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致经历了建国后计划经济时代重安置轻补偿的征地补偿制度、20世纪80年代后期招工安置和货币补偿并重的征地补偿制度以及20世纪90年代后期单一货币补偿的征地补偿制度3次制度变迁阶段。通过分析研究,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还不够完善,主要包括法律缺失明确的补偿原则、补偿方式单一以及补偿标准不合理,导致失地农民权益遭到严重损失[1-2]。因此,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对制定有效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进而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帮助解决“三农”问题,保障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对成雅高速沿线部分农村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以了解现有补偿措施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其运行效绩及存在的缺陷,弄清农民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实际需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设想及建议。
1调查方法
1.1样本点的选择
四川省作为我国内陆的农业大省,其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
而成雅高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交通主干线之一,其沿线地区也是四川省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地区,因此农民失地现象普遍,失地农民问题明显,所以选择这个地区具有调查代表性。具体选择了成雅高速沿线的雅安市雨城区、雅安市名山县、成都市蒲江县、成都市彭州市、成都市郫县、成都市双流县6个地区作为调查点,六点一线,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差异,这能为调查提供丰富的资料与数据,使调查具有全面性。
1.2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
此次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到各个调查点,对各个地方的失地农民进行入户调查,并采取采访面谈的形式与失地农民进行交流,以获取最真实、最全面的数据。共发放123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0份,平均每份问卷代表一户失地农民家庭。然后运用SPSS 16.0软件包统计数据。
2调查结果
2.1调查样本基本特征
通过统计与分析,调查样本点表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从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来看,男性74人,占总样本的61.7%;女性46人,占总样本的38.3%。从被调查者年龄构成情况看,17~25岁的占总样本的1%,26~40岁的有20%,41~50岁有23%,51岁以上的占56%。从被调查者的学历来看,其中没上小学的有44人,占总样本的36.7%;小学学历共48人,占40%;初中学历共有20人,占16.6%;高中学历有8人,占6.7%;而大专以上学历0人。
2.2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实际实施情况
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旦被征收后,农民就会陷入一种失地又失业的困境,造成“种地无田、上班无岗、低保无缘”的被动局面。国家施行征地补偿制度就是为了解决失地农民生活艰难的局面,但经过实地调查才会真实地了解到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如调查设计的“您认为现在的城镇生活与农村生活相比哪个更好”这个问题,有21%的失地农民认为乡村生活更好,有48%的认为城镇生活更好,但是有31%的失地农民认为两者差不多。可以看出,我国所施行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远远未达到预想目标,效绩不高。2.3农民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评价
为获得农民对土地征收制度的真实满意度,笔者设计了一些关于了解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制度看法的问题,比如:“您家土地被征用或占用后,有关补偿情况?”其结果是:有74.2%的失地农民认为补偿太少,对补偿满意的只占
5.8%。可见农民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满意度总体不高。
2.4农民对征地补偿制度的现实需要
农民对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是不满意的。要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国家必须重视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制度的现实需要。经过统计、分析回收问卷,笔者将农民的现实需要主要分为4种:提高补偿标准、加大补偿范围、严格规范政府、准时落实补偿。
3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的基本构想
上述分析表明,农民注重征地补偿措施的有效性,而现有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问题,导致国家的价值目标与农民的现实逻辑产生矛
盾与差异。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远未结束,在未来近30年的时间里,依然将发生大量的征地行为,也将有更多农民的土地被征收。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3.1可持续生计的综合考量
按照前期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了解,农民在逻辑上和实际中都是土地所有权的拥有者,故在农民生计所依赖的土地所有权变迁时,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必须综合考量其可持续生计问题,以此为原则与基础来设计可持续生计补偿模式。其中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失地农民本身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征地时的补偿,完全忽略了失地农民未来的生活与发展,而这样不仅会导致失地农民的生活得不到完全保障,还会产生大量的土地纠纷,造成社会矛盾增加,这样反而会影响城市化的发展,因此必须将这部分内容重视起来。而此模式具体体现在失地农民收入的增加、劳动就业的解决和社会保障的建立3个方面是否达到最优[3]。
3.2确立公正合理的补偿原则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属于不完全补偿,对被征收者来说是非常不合理的。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使被征收者的损失获得合理的补偿,建议在宪法中规定“公正合理补偿”的土地征收补偿原则。
3.3改变单一的补偿方式,结合地区实际,长远考虑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从成雅高速沿线地区失地农民的现实出发,可以将农民的土地分为几个部分,不同部分按不同方式进行补偿,而不应将全部土地都按一次性补偿方式进行补偿。比如一家农户原来共拥有3 000 m2土地,现在因为城市化建设全部被征用,就可以将该土地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为2 000 m2土地,一次性补偿完全;
2另一部分为1 000 m土地,以股份的形式加入某引资企业,并按周期分红,作为
失地农民失地后的长期的稳定收入。
3.4科学设定征收补偿程序
一是完善立法,制定《土地征收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土地有关的财产权将构成一般居民家庭财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征收必然会涉及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导致大量的纠纷,单凭目前的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难以及时化解纠纷。国家应该制定专门的《土地征收法》,详细明确地规定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同时与一般法律相衔接,组成严密的土地征收法律体系,从根本上规范土地征收,这是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关键所在[4-5]。二是建立和完善征地补偿程序。行政主体在递交征地补偿方案后,主管部门应当对其合法性及可行性进行审查,如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的要求,必须严格限定在公共目的的范围内进行审批。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补偿回访程序,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情况进行回访,以保证失地农民的补偿落到实处,防止地方政府的滥权现象。
4参考文献
[1] 刘海云.边缘化与分异失地农民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 夏宁.夏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制度障碍与改革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08(11):66-70.[3] 王作安.中国城市近郊失地农民生存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4] 王慧博.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与政策排斥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08(3):3-6.[5] 张慧芳.土地征用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第二篇:四川省成雅高速沿线地区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调查分析
摘要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协调和解决土地征收过程中国家、社会和个人权益冲突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在征地补偿问题上,农民的行为逻辑和政府的目标价值往往存在着某种明显的分歧和背离。通过调查农民对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评价及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实际需要,表明现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运行效绩不好,农民对此满意度不高,就此提出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效绩分析;实际需求;设想;成雅高速沿线地区;四川省
Abstract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system
is
a
legal
system
which
can
coordinate
and
resolve
conflict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state,the
society
and
the
individual
in
the
land
expropriation
acquisition
process.On
the
issue
ofland
expropviation
compensation,there
are
some
sharp
differences
and
deviations
between
famers'
behavior
logic
and
goverment’s
object
value.By
investigating
farmers'
evaluations
and
actual
needs
focused
on
the
existing
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syst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existing
land
exprioriation
compensation
system
was
poor
and
the
farmer
had
low
satisfaction
about
it,thus
the
ideas
and
proposals
to
improve
China's
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system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system;analysis
of
efficiency
and
achievement;actual
needs;ideas;the
area
along
Chengya
highspeed;Sichuan
province
笔者对成雅高速沿线部分农村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以了解现有补偿措施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其运行效绩及存在的缺陷,弄清农民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实际需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设想及建议。
1调查方法
1.1样本点的选择
四川省作为我国内陆的农业大省,其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而成雅高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交通主干线之一,其沿线地区也是四川省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地区,因此农民失地现象普遍,失地农民问题明显,所以选择这个地区具有调查代表性。具体选择了成雅高速沿线的雅安市雨城区、雅安市名山县、成都市蒲江县、成都市彭州市、成都市郫县、成都市双流县6个地区作为调查点,六点一线,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差异,这能为调查提供丰富的资料与数据,使调查具有全面性。
此次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到各个调查点,对各个地方的失地农民进行入户调查,并采取采访面谈的形式与失地农民进行交流,以获取最真实、最全面的数据。共发放123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0份,平均每份问卷代表一户失地农民家庭。然后运用SpSS
16.0软件包统计数据。
2调查结果
2.1调查样本基本特征
2.2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实际实施情况
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旦被征收后,农民就会陷入一种失地又失业的困境,造成“种地无田、上班无岗、低保无缘”的被动局面。国家施行征地补偿制度就是为了解决失地农民生活艰难的局面,但经过实地调查才会真实地了解到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如调查设计的“您认为现在的城镇生活与农村生活相比哪个更好”这个问题,有21%的失地农民认为乡村生活更好,有48%的认为城镇生活更好,但是有31%的失地农民认为两者差不多。可以看出,我国所施行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远远未达到预想目标,效绩不高。
2.3农民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评价
为获得农民对土地征收制度的真实满意度,笔者设计了一些关于了解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制度看法的问题,比如:“您家土地被征用或占用后,有关补偿情况?”其结果是:有74.2%的失地农民认为补偿太少,对补偿满意的只占5.8%。可见农民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满意度总体不高。
2.4农民对征地补偿制度的现实需要
农民对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是不满意的。要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国家必须重视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制度的现实需要。经过统计、分析回收问卷,笔者将农民的现实需要主要分为4种:提高补偿标准、加大补偿范围、严格规范政府、准时落实补偿。
3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的基本构想
上述分析表明,农民注重征地补偿措施的有效性,而现有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问题,导致国家的价值目标与农民的现实逻辑产生矛盾与差异。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远未结束,在未来近30年的时间里,依然将发生大量的征地行为,也将有更多农民的土地被征收。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3.1可持续生计的综合考量
按照前期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了解,农民在逻辑上和实际中都是土地所有权的拥有者,故在农民生计所依赖的土地所有权变迁时,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必须综合考量其可持续生计问题,以此为原则与基础来设计可持续生计补偿模式。其中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失地农民本身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征地时的补偿,完全忽略了失地农民未来的生活与发展,而这样不仅会导致失地农民的生活得不到完全保障,还会产生大量的土地纠纷,造成社会矛盾增加,这样反而会影响城市化的发展,因此必须将这部分内容重视起来。而此模式具体体现在失地农民收入的增加、劳动就业的解决和社会保障的建立3个方面是否达到最优[3]。
3.2确立公正合理的补偿原则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属于不完全补偿,对被征收者来说是非常不合理的。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使被征收者的损失获得合理的补偿,建议在宪法中规定“公正合理补偿”的土地征收补偿原则。
3.3改变单一的补偿方式,结合地区实际,长远考虑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
3.4科学设定征收补偿程序
一是完善立法,制定《土地征收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土地有关的财产权将构成一般居民家庭财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征收必然会涉及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导致大量的纠纷,单凭目前的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难以及时化解纠纷。国家应该制定专门的《土地征收法》,详细明确地规定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同时与一般法律相衔接,组成严密的土地征收法律体系,从根本上规范土地征收,这是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关键所在[4-5]。二是建立和完善征地补偿程序。行政主体在递交征地补偿方案后,主管部门应当对其合法性及可行性进行审查,如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的要求,必须严格限定在公共目的的范围内进行审批。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补偿回访程序,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情况进行回访,以保证失地农民的补偿落到实处,防止地方政府的滥权现象。
4参考文献
[2]
夏宁.夏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制度障碍与改革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08(11):66-70.[3]
王作安.中国城市近郊失地农民生存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4]
王慧博.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与政策排斥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08(3):3-6.[5]
张慧芳.土地征用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第三篇:日本土地征收及损失补偿制度
本人所担当议题为「日本土地征收及损失补偿制度」,因「日本土地征收之公共性及其裁判统制」为市桥克哉教授所处理之议题,故本文只就日本土地征收制度进行简单介绍,即以日本土地征收相关损失补偿制度为中心,就日本损失补偿制度之有关 问题 或课题,进行报告。
一、日本宪法29条3项「正当补偿」之 内容
日本宪法29条3项规定,「私有财产,在有正当补偿之下,可供公共所使用。」根据此一宪法条文,作为有关以公共为目的所为土地征收之一般法的土地收用法在1995年被制定;该法就损失补偿设有相关规定。因公共目的有兴办事业之必要,并基于该必要性而拟征收土地之场合,成为征收对象之土地或建筑物上所存在的所有权或租借权等,将因公共利益而从己身所有土地上被剥夺。原本,在利益为 社会 全体所共享之场合,本即应当由社会全体平等负担之;但实际上,某特定人因特定事业而需用土地之场合,却不得不让土地所有人负担该需用土地,而将之充作公共事业之用。此虽然是现实(实际)情况,但是本来应由社会全体分担的负担,却由该土地被征收者个人所承担者,乃是不平等之负担;因此为将此不平等负担转由社会全体负担而被承认的制度,即为损失补偿制度。因此,日本宪法29条3项所规定的「正当补偿」,若举土地征收的案例来说,在对照私有财产权的旨趣及平等原则之同时,因土地征收乃是个别且属偶发地剥夺土地所有权之故,对其补偿必须是完全补偿;而如此一想法正是议论学说或判例之出发奌.二、土地征收法之程序及征收补偿等之内容
简单就土地征收法所规定的程序流程作一介绍,之后再对征收补偿等进行说明。1.土地征收法之程序(1)土地征收之当事人 土地征收程序之当事人有「为公共利益兴办事业」之事业主〈起业者、土收3条〉以及土地所有人或关系人。所谓关系人,是指土地所有人以外之权利人〈土收8条〉。(2)土地征收程序—事业认定及征收裁决— 土地收用法所规定之征收程序的流程可以加以图示化,如图1所示;而征收程序,可大致区分为①关于事业认定阶段以及②关于征收裁决阶段。所谓事业认定,是在确认具体的起业者或事业计划,并判断是否该当土地征收要件之后,对于起业者赋与征收土地权利之行政行为。而所谓征收裁决,是由征收委员会站在第三人的立场,确定起业者的权利内容,在调整起业者和被征收人间的纷争同时,并确定权利关系,以寻求实现征收权之行政行为。事业认定是由国土 交通 大臣或都道府县知事所作成〈土收17条〉,而②阶段之征收裁决则是由设置在都道府县下的征收委员会为之。又、关于事业认定或征收裁决,因一旦作出认定或裁决后,则该被征收土地之利用或权利将单方地(权力的)被限制并同时被消灭;因此上述两者均被理解为行政行为,而成为抗告诉讼的对象。此外,关于后面将再讨论的土地收用法上所定补偿金额之 计算 时奌,现存有「事业认定公告时」以及「征收裁决时」此两对立见解。(3)裁决 裁决程序是透过起业者之申请而开始的,基本上于征收委员会作出裁决后程序终了。裁决可区分为驳回裁决〈土收47条〉以及征收裁决;而征收裁决是由权利取得裁决和交付裁决所构成〈土收47条之2〉。是以权利取得裁决来决定被征收土地之区域、权利取得或消灭的时间奌以及有关对权利之损失补偿等事宜项;而除移转费用等应依据权利取得裁决决定之事项外,对于损失之补偿或土地之移转时间等是由交付裁决来决定〈土收49条〉。2. 损失补偿(征收补偿等)之原则(特别是金钱补偿原则)及补偿之内容等(1)金钱补偿原则 日本土地收用法是以金钱补偿为原则〈土收70条〉。但是在有关提供换地、作成住宅用地、替代进行建筑工程等情形下,例外地承认现物补偿〈土收82条-86条〉。唯,此情形终究是例外。(2)损失补偿的内容〈种类〉 ① 对于土地等之补偿 土地征收之补偿之核心,在于对被征收土地其本身作出补偿。因属于对权利本体的补偿,所以又被称之为权利补偿。又此一补偿必须是「完全补偿」。② 通损补偿〈亦称为通常所生之补偿、附随性损失之补偿〉 土地收用法对于因征收所生的通常损失亦予以补偿。具体来说,例如对象移转费用之补偿、营业上的损失补偿、离作费用之补偿等〈土收77条、88条〉。虽然对于这些费用之补偿是否包括在「完全补偿」里,尚有疑问;但是已包括其中的见解则已逐渐确定下来。③ 沟渠围丬之补偿 损失补偿被认为是以因征收而直接受到土地被剥夺等不利益者为对象。因为间接性不利益并不被认为是权利遭受侵害,只不过是事实上的侵害而已。但是,作为此一想法的例外,在日本土地收用法上承认「沟渠围丬之补偿」〈土收93条〉。例如,某人的土地被征收的诘果,有必要新盖沟渠或围丬的场合,则承认对其补偿。因为对于被征收人以外的第三人亦承认对其补偿,因此也可以将之归类为对第三人补偿的一种。又,依据土地收用法所受的第三人补偿只限于「沟渠围丬之补偿」而已;但是依据政府的内部基准「因供公共用地所生损失补偿基准要纲」〈以下称「损失补偿基准要纲」〉,则对于少数残存补偿或离职者补偿等,亦有所规定。以上为损失补偿的内容,但是对于补偿的计算 方法、补偿范围有无扩大到上述补偿之外等,尚有问题或课题存在;以下将针对此些问题的所在说明于后。
第四篇: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思考
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思考
陶世祥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引发的问题和矛盾日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约性瓶颈。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来看,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仍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不断探究制度供给的新思路,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强化法律制度的保护功能。
界定土地征用目的和范围,明确“公共利益”范围标准。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概括性规定,对公共利益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操作困难。公共利益的标准首先应该严格界定在教育、卫生、慈善、环境保护、国防建设、水利改造等方面,国家为了保证此类项目的建设而进行的土地征收被认为是符合公共利益目的的。各地在进行土地征收时,为便于执行,也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国家土地征收法规为根据,拟订适合当地特点的法规或条例;其次,在界定公共利益时,也可以依靠法院的具体判例形成的合法性审查为“公益”观形成司法判例性质上的补充;此外,公共利益应该以土地征收的结果能否使公共获取公共占有的利益为标准。
征收主体重新定位,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政府既是征地制度的供给者,又是征地制度的需求者。如果政府受利益驱使,运用行政权力扩大征收范围、压低赔偿金额,侵害农民利益,势必会影响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在我国,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是唯一的征地审核及裁定机构,征地目的的审批由政府承担,如被征地单位或其他主体对征地目的审批不服而申诉的,裁决主体为行政机关,不利于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及相对人利益的保护。而成立专门的土地征收委员会,独立于政府机关,有效保证土地征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完善土地征收相关法律程序,体现征地过程民主公正。我国现有的国家和地方性法规以及政府规章,缺少完整系统的关于土地征收程序的规定。程序正义是保证实体权利的前提,完善的征收程序,能够有效限制政府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能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加充分的保护。首先,建立征地民主决策制度。被征收人有权利参与征收过程、发表意见,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谈判、协商。其次,进一步补充、完善土地征收程序中的具体制度,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实施细则和地方性实施办法,规范土地征收的主体、对象、方式和范围以及具体步骤等,完善土地征用程序。最后,政府部门按照法定的程序批准征用后,由批准地的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保证实施,增加征地程序的透明度,如果被征地方对补偿标准持有争议,可以申请上一级政府进行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目前,征地补偿是农民失去土地后能获得的最直接的经济利益,如何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制度,让被征地农民充分享受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的关键。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完善:首先,确定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补偿的归属和运用,完善补偿客体。其次,细化补偿项目,扩大补偿范围,灵活运用多种征收补偿方法。此外,要灵活运用多种补偿方式,我国目前主要实行货币化安置方式,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失地农民的长远生活保障,可以考虑用丰富和创新现行征收补偿方式。对于收益稳定良好的重点交通事业、水利建设、生态能源等建设征地补偿,在农民自愿同意的前提下,用地单位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协商,可以发放一定数量的债券作为补偿,或者以土地补偿费入股参与经营,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农民长远的生活目标;此外,也可以考虑保险补偿的方式,即不发或少发放安置费,而是为被征地农民购买社会保险,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使被征地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还能获得较为稳定的基本生活保障,让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在失地后依然没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彰显宪法权利保障精神。在征收土地后,如何保障失地农民未来的发展以及长期稳定的社会保障,是土地征收程序中的关键问题。第一,被征地农民的子女应该享受国家义务教育赋予的权利,当地政府应力所能及地为被征地农民子女提供平等的上学机会,与城镇居民的子女一视同仁。第二,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在职业技术、岗位技能等方面要加大培训的力度,以切实提高被征地农民转岗就业的能力为目的,鼓励在征用土地上建设的厂矿企业优先招收当地的被征地劳动力就业。第三,政府应设立专门的基金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培训,资金来源于土地征收款项、集体资产积累以及政府的拨付。第四,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基金制度,从国家、地方和被征地农民个人三个层面构建政府主导型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并与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衔接起来,把实现被征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作为未来征地安置政策的基本目标,形成保障水平较高、权利与利益相当、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的保障机制。
完善救助机制,丰富社会司法救助体系。许多国家(地区)针对补偿纠纷的问题都设有专门的救助机制,除设立土地决策、咨询、执行机构外,还专门设立仲裁机构裁决征地者与土地所有者之间的争议。我国在这方面尚有欠缺,在土地征收立法与实践中,对于土地征收方与被征收方就有关补偿标准、补偿数额等事项所发生的纠纷,缺乏明确的法律解决途径。而且,我国目前的土地征收补偿也缺乏正当程序保护,政府在决定土地规划时,缺乏公正听证程序,在确定征收补偿时,缺乏中立的评估机构,在发生纠纷时,缺乏独立的救济途径。结果土地征收不能由行政问题转为法律问题,就会由行政问题演变为社会问题。因此,我国的土地纠纷处理引入法律程序尤为重要,可以考虑在现有的人民法院内部设立专
门的土地审判委员会或审判法庭,从私力救济、社会救济和公力救济三个领域来构建被征地农民权利保障的多元化的救助体系。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