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风电或将失采购补贴(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07:1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内风电或将失采购补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内风电或将失采购补贴》。

第一篇:国内风电或将失采购补贴

国内风电或将失采购补贴

近日,受美方施压,中国或将停止对风电采购补贴的消息喧嚣尘上。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各国都存在风电补贴的状况,加上补贴方式较多,即便国内取消采购补贴,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甚微。

国内或将取消风电采购补贴

6月7日,美国驻世贸组织大使科克(Ron Kirk)表示,经过多轮磋商中国已经同意停止向国内风能发电厂进行采购补贴。目前取得的成果令美国绿色能源技术公司和工人获得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意味着风能补贴政策可能将遭遇“红牌”。

事实上,美国对中国的风电补贴心存芥蒂已久。2010年12月,美国指责中国向其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商“提供高达数亿美元补贴”,并向世界贸易组织(WTO)申请磋商解决,美方希望中方“终止”这些补贴。

业内专家表示,过去几年全球风电产业靠政府的大力补贴发展迅速,但自去年以来,部分国家提出消减部分新能源行业补贴,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危机导致各国财政赤字压力加剧,需要削减补贴从而压缩开支;而由于中国风电设备“价廉质优”,也让其它国家设备无法打入中国市场。

清华大学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表示,风能属于清洁能源,世界各国都有补贴,否则这一新兴产业无法发展起来。而事实上,中国的补贴也没有美国多,数据显示,美国对于新能源的补贴高达500亿美元。

补贴“绕道”对企业影响不大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的电力设备出口增速迅猛。从2007年到2009年,中国出口的电力设备装机容量每年的增速在30%至200%之间。2011年出口预计将超过2200万千瓦,金额达20亿美元以上。

对于在美方施压下“中国同意停止对风电提供补贴”的说法,一位从事风电的高层人士表示,目前还没有听说取消风电的采购补贴。近些年风电的发展速度很快,上网电价的一直维持在每度0.69元的“高位”,取消风电设备补贴对企业影响不大。

根据日前普华永道的近海风电调查,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在未来10到15年内,近海风电将不需政府补贴,可实现独立运营,而海上风电场的设备和运行成本都要远高于陆上风电。这一调查显示,风电的市场状况开始接近“成熟”。

第二篇:风电工程师眼中的国内风电行业

风电工程师眼中的国内风电行业

风电工程师又出差了,所以时间又很多,今天不谈比亚迪,就吹吹风电行业那些年的牛逼。其实呢,风电行业和电动汽车行业也还是能找到一些共同点的。我知道论坛里面也有一些风电的同行,欢迎拍砖。:office: 很久之前就有这么一个命题:风机制造业算不算高科技行业?真是一个好难回答的问题是吧?一般来讲,只有很少人能做的行业都可以算高科技行业,问题是中国人一会做,这还是少数人会做吗?80年代,美国波音公司(够高大上吧?)曾投入巨资研发风机,结果折戟而归,那时(国产还没有起来)我觉得风机真是很高科技。平心而论,我觉得风机制造业涉及了玻璃纤维材料、碳纤维、空气动力学、新电机、大型变速齿轮、结构力学、气象计算、预测,大型风电并网等诸多新的高技术含量的行业、要素,起码算得上一个比较有技术含量的行业。而且在风电行业的发展史上,一直是技术在推动成本的降低,从而推动风电行业的发展。

就全球来讲,我个人把风电行业分为婴儿期、爆发期和成熟期。

之所以这么分,一方面是讲产业规模,一方面是技术发展。

婴儿期:

从时间上来讲,我把2005年之前算着婴儿期,在这之前,全球包括中国的风电装机规模都很有限,当时主要是德国、丹麦等先发国家领先全球(代价是高额的补贴电价,收获是后几十年的技术领先)。

从技术发展来讲,个人认为在可控硅(即IGBT)成熟之前,风机的可靠性、成本都比较高,所以一直得不到大规模推广。在此之前,有单叶片、多叶片、垂直轴、水平轴等很多种技术流派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目前主流的就只有3叶片水平轴风机,后面所讲的风机也全部都是这种风机。

风机发电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叶片转动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电,这里就不作科普了。早期的风力机都是叶片带着异步电机定速运行的,即所谓定桨定速;但这是低效率的运行方式,风力机要保持最佳叶尖速比(叶尖线速度除以风速)才能有最佳的效率(是不是和发动机的最佳转速区间很像?)而这个所谓的最佳效率就是59.3%,即所谓贝兹极限。

可控硅技术、工艺慢慢成熟后,在风电行业得到了大规模推广,并且在兆瓦级领域完全淘汰了定桨定速风机。与之对应的,当然就是变桨变速风机,从此之后,风机发电效率明显提高;同时,由于是变桨变速运行,风机承受的载荷也明显降低,这导致风电场的整体成本和维修率也明显下降,风电行业由此迎来了成本快速下降,迎来了大型化、长叶片化的大发展期。

婴儿期的中国风电行业很冷清,基本上就金风、运达等几个勉强活下来的公司在惨淡经营,早期的洛阳一拖的公司把自己拖死了。那个时候,中国的风电场主要是丹麦维斯塔斯和西班牙歌美飒的天下。

鄙人03年进入风电行业,某央企业主(内行的人就知道是什么公司了),可买的风机也就上述那么几家,还有一个麦康,公司领导最后选择了有低息政府贷款的西班牙歌美飒(中国政府现在去非洲也是这个套路),用的就是这家公司的G58-850kW风机。当时还说可以送到西班牙培训2个月,真的好心动。可惜的是,西班牙公牛做事实在太慢,还没等到风电场建成,我就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这家公司,可惜了我的西班牙女郎啊!

04年风机采购和西班牙人谈合同有点趣事值得一说:谈判是安排在一个四星级酒店里面的,谈了5天5夜特辛苦,最后西班牙人还假装谈崩去机场,到了机场又松口回来签约。每天吃饭都在酒店里面,我们请客,一餐也就几百块吧,最后一天谈完对方要请回我们一次,于是我们找了一个高档会所开一桌,每人点了一个鲍鱼,一餐饭吃了两万多!全吃回来了!

我那个时候就是个小兵,虽然作为技术人也参会,但还负责端茶倒水,有一次路过某西班牙代表后面的时候,发现他正在看黄色图片,发现我过来急忙关网页!想想吧!一个西装革履、香喷喷的欧洲绅士在猥琐地看黄色图片,反正我笑喷了!

关于歌美飒和维斯塔斯有个典故:世界头号种子维斯塔斯看到西班牙的好政策在西班牙投资设厂,合资方就是歌美飒,该公司在西班牙是个大型机械设备制造商,好像是有直升机业务的。这一合资祸事来了:基本上吧,强取豪夺,工厂变成歌美飒的了!歌美飒还在维斯塔斯V52机型的基础上加长叶片,开发了新机型G58来主打低风速市场。

话说从那之后,维斯塔斯就对合资犯了怵,于是在中国市场就从没考虑过合资。某种上来讲,我认为维斯塔斯这个决定拯救了中国的整机厂商。

在这个时间,世界五百强级别的美国通用电气和德国西门子也通过并购进入风机制造这个即将爆发的市场,当然,它们的爆发都是2010年之后的事情了。

在这个时间,三哥家的苏司兰得益于印度本土市场一度排名世界前五。

这个时间,国产的头号种子金风开始有一些人员和技术积累,当然,它们的生存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本人05年曾有幸听过金风老大武钢的讲座,他曾抱怨公司招进博士生送到德国培训,结果培训结束,人家直接用人民币币值的欧元挖走(我当时想:我草,怎么我没有遇到这等好事捏)。

爆发期:

作为全球头号风电大国,爆发期当然是中国才能代表,所以我把2005年之后中国出台可再生能源法并明确风电电价之后,中国厂家大规模引进1.5MW级风机图纸进行生产作为爆发期,也就是那几年,中国奠定了世界头号装机大国和风机制造大国的地位。

在爆发期来临之前,风电的上网是没说法的,可再生能源法要求电网全额接收(限电问题另说),电价也要靠跑部前进去争取,做一个风电项目很难。

对了,同期还有个政策就是要求风机整机的制造要求70%的国产化率,因此有志于中国市场的厂家都来中国设厂。

个人觉得中国的风电政策好就好在固定电价,即根据风资源水平的不同分成4个上网电价:0.51、0.54、0.58和0.61,南方地区都是0.61.高于标杆火电价格的部分,由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进行补贴。而这个可再生能源基金呢,是全国范围内每度电提价0.8分钱(错了请拍砖)来的。所以,电脑前的各位看过,你们也是为中国的风电事业作了贡献的。

看到这个风电电价政策,有没有联想到电动车补贴?我的体会是:不管你补贴多少,只要你的政策明朗,操作性强,风电也好,电动车也好都能很快发展起来。

电价政策出来后,全国风电装机进入了一个非常迅猛的爆发期,具体情况可参考07-08年那一波的房地产暴涨,基本上也是一年一番,风电投资商到厂家厂房里去抢风机,抢塔筒,各个厂家赚得满盆满钵。多牛逼呢?塔筒知道吧,就是把钢板卷起来做下防腐措施再焊接起来,相比原生态的钢板基本上没什么附加值。目前开发商采购塔筒的到场价大概是9000元/吨,那个时候可以卖到18000元/吨!请注意:最近几年人民币注水起码40%。

爆发期不得不提的一个厂家是华锐,这家公司背靠大连重工,政府背景较深,一度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此外,它还在政府的推动下,拥有中国首个也是截止目前唯一一个海上风电场的运行经验(上海东海大桥,世博会项目)。这家公司的成功固然有其政府背景的原因,其领导人韩总也是个牛人,赌博式的产能扩张,学习长虹买断零部件(齿轮箱)直接把华锐推到行业老大的地位上。可惜的是,做生意和上层势力关系太紧密是做不长的,内部管理做扎实才是王道。华锐上市直接定了个90块的高价,估计很少见上市价格是历史最高价的股票吧?华锐目前的股价是?至于韩总,因为种种问题,内部管理终于hold不住,走人,从目前看来,这家公司能否生存下来还比较难说,很可惜。

公众对华锐的了解可能还来自美国超导公司和华锐的知识产权纠纷。当时网上一片一边倒的骂声,无外乎就是华锐这个山寨中国公司这么不要脸,不讲道德,中国人的劣根性等等。呵呵,其实,这个超导就是一个二道贩子,本身没有生产IGBT等能力,不过就是凭借它的人脉关系能够拿到货(彼时,IGBT只有 英飞凌、三菱等区区几家公司可以生产),在中国风电行业井喷期坐享高额利润,等华锐可以自产把它踢开的时候就缠上来耍赖,问题是在这种环境下华锐被喷个满身屎还无从分辨。

重要人物: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中国风电行业的大发展可以说可这个人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国外曾有媒体酸溜溜的说他是中国的风电沙皇。除了上面说的几个政策,国宝主任还力推的多个特许权招标,将许多20-30万千瓦的大型项目给了中国公司,时间不长,也就那么三四年,但这就够了,足够一大批世界级的风机制造商成长起来。巅峰的时候,世界十大里面有6个来自中国!牛不?到后来,即使没有政府的保护政策,它们也用价格战让世界巨头在中国落花流水,世界头号种子维斯塔斯差点破产被收购(广东明阳活动了好久未成功),三哥的骄傲——苏司兰打道回府,美国大爷GE基本消失。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有技术含量的产业这么辉煌过(我知道的)!估计各位也注意到了,我称呼那个人为“国宝主任”,其实这是我们同事间、行业间的一种昵称、尊称,我们对他是出乎内心深处的尊敬。可惜的是,他退休早了点。我有时候想,这个技术出身的官员,肯定有一种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才能和其他官员迥然不同。(铁男兄的事情可以对比)

要说中国的风机厂商能有今日除了“风电沙皇”的功劳外,当时没有合资厂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否则的话,就像汽车行业一样,有这么一堆既得利益者兼带路党在,你的扶持政策很难发挥作用。

可能有人会问了:风兄,既然你说中国的风电制造业这么牛逼,那么它们的出口也不错吧?可惜的是,中国的风机出口一般般,重要市场如美国、欧洲、印度基本没什么作为,基本上就是一些边缘市场有点业绩,如南美之类。

分析分析原因:风电场的开发有几个条件,首先是要有风资源,再一个它的成本高于常规能源,所以没什么风和太穷的国家(或者俄罗斯这样的能源输出国)是不会发展风电的。

欧洲市场:这里是欧洲厂商的大本营,虽然它们的成本远高于中国厂商,但它们有的是各种技术壁垒(认证之类),中国产品过去比到美国还远,成本很高,优势体现不出来,厂商大概只能在东欧略有突破。

印度市场:苏司兰的主场,印度人很排华,中国大型装备制造业基本上进不去。本人曾在国外(和领导一起)接受过苏司兰某高层的接待,一路乘车(好几个小时)去它的风电场参观,路上聊天时那种提防情绪真是非常明显(我是你的客户耶?),什么你们中国人来了就怎么怎么的。领导(是海龟,出去给我当翻译,唉)当时的回答是:中国和印度是朋友,美国才是中国的敌人(貌似出去呆几天,英语听说水平大幅度提高,基本可以听懂)。新闻里看到广东明阳在印度拿到过20万的单子,不知道后续如何。

美国市场:美国牛仔很赤裸裸,很霸道,说中国的风机厂商倾销,尼玛你美国市场的价格是单位千瓦8000,中国是4000,我需要倾销?结果是:美国对中国厂家课以80%左右的反倾销税,中国的风机如果要出口到美国,上万公里运过去加上关税基本上就不用卖了!那么有人说我到你那里投资建厂,自己开发风电场总可以了吧?请搜索广东明阳状告奥巴马。总之呢,个人觉得美国市场不是中国品牌公司发展的地方,出口点没什么附加值的服装和玩具是可以的。从这个角度,我很不看好比亚迪在美国的发展,略微露头也必然会遭遇民族主义和国家安全大棒的狙击——如同华为。

在这一段时间,中国的风电装机超过德国、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并不断扩大优势保持到现在。其实,中国的风资源、电价都不如美国。原因有几个:

一是美国的风电补贴政策极不稳定,导致历年的风电装机如过山车一般波动很大;

二是地方保护太严重,不同于中国市场的百花齐放(也可说泥沙俱下),美国市场是GE一家独大,能稍微分一杯羹的也就西门子、维斯塔斯这种世界级的公司。中国公司、美国其它公司都进不了美国市场,所以它的成本总是很高,老是要政府给予巨额补贴,所以总是有一顿没一顿,发展就不是那么顺。

是不是觉得挺奇怪,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竟然也有强过美帝的时候?

[ 本帖最后由 风电工程师 于 2014-06-26 11:27:51 编辑 ] 俗话说,盛极而衰,装备制造业经过一轮产能扩张后进入萧条期那是必然。所以下面说——成熟期。

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这话不假,一阵风电热,很多质量参差不齐的风机装上去,如果中国的很多行业一样,该掉链子的开始掉链子,什么着火啦,倒塌了都有。再加上全面地产能过剩,风机价格急速下滑,风电场开发商终于从孙子变成了爷爷。从2010年之后可称为成熟期。

鄙人所在的公司就遇到过风机倒塌的大事故,所在分公司老大被直接拿下,但是——尼玛风机是前任装上去的好不好,前任都升上去了,倒霉的兄弟!还好,给下面的兄弟腾出个好位置。但风机制造商呢,从此被我们纳入黑名单,再也不买了!

好在,掉链子的公司只是少数,外资的维斯塔斯等公司一直指望着过两年(早几年时)国产风机大规模爆发质量问题,开发商重新买它们的高价风机(它们的销售对我说的)呢!反倒是它们自己在价格战中自身难保。

在这一段时间,中国的开发商,所有涉电的央企,五大四小,全部进入风电开发行业,上演了一波波圈地潮,风机安装潮,一不小心,北方的区域风电限电了!

国网觉得很无辜,你们都是央企,你们都有背景,你们都想并网,我掰不过你们,天天请客吃饭来腐蚀我,那就都并网吧!于是,风电过剩,就只有限电了,大家一起亏损吧!有人问:那为什么不加快电网建设进度呢?问题是风电场的建设周期不到一年(北方),而根据电网的流程,新建一条线路却要两三年!更别说可以长距离输电的高电压等级了,而且,你等规划先!

说到这个规划,又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湖北自己的电不够用还要把三峡的电送到很远的上海等地方去呢?为什么要把鄂尔多斯的煤辛辛苦苦运到秦皇岛,又辛辛苦苦从秦皇岛运到到南方,再转运到南方的火电厂发电而不是直接从鄂尔多斯建火电厂用高压线送过去呢?是吧,初中生都会问的问题,答案是国家规划!问题是规划实在赶不上变化,搞笑吧!纪念一下给我八卦这个事的领导。

北方限风电还有个搞笑的事:京津电网是不允许接入风电的,理由是电网安全,我勒个去!分明就是利益在作怪好不好?就是他们不想买风电的高价电(除掉补贴相当于最高的火电价格),宁可让帝都人民吃煤灰。如果京津电网允许接入风电的话,消纳个几百万甚至千把万就像玩似的。

这一段时间,和电动车行业一样,地方保护主义也是存在的,很多省份都要求用地方自产的风机。这个事情没有造成大的影响也未大规模蔓延,一方面是国家层面的禁止,一方面风电开发商多为央企,可以不吃你地方政府那一套。鄙人所在的公司就经历过几次这样的事,最后都顶住压力没有让地方政府得逞。我想,地方保护主义没有盛行,可能也是中国的风机制造业能够有目前这种成就的一个原因,一个割裂、充满保护主义的市场是不可能培育出世界级企业的。

在这段时间,风机厂商过得很艰难,它们采取的办法主要两种,一个当然是技术进步,另一个就是圈地,捆绑资源卖风机。

技术进步主要是叶片的加长,扫风面积越大则汇聚的风能就越多,同样的风速和额定功率下,所发的电力就越多。这些年来,1.5MW级风机的叶轮直径从70米增加到77米、82米、87米、93米(GE还有1.6的100米),2.0MW级的风机则从72米、80米、87米、90米、93米一直增长到116米,还有厂家在研发更长叶片的风机。目前,原维斯塔斯等850KW级别的风机完全淘汰,1.5MW级别的逐渐边缘化,2.0MW级别成为市场最主流,而2.5MW虽有少量推广,但由于供应链的不成熟成本很高,估计短时间内难成主流。

叶片的加长导致风电开发的风速门槛大大降低,早年风电场的门槛风速要6.5m/s以上(2000小时),而金风最新的2MW-115风机将此门槛拉低到5.2m/s。或者说,大概在5.5m/s风速时,大概可将原2MW-82机型的满发小时提高50%,是不是很猛?

叶片加长的过程中,厂家要对叶片的翼型进行优化,对结构、载荷要有透彻的理解,并不是简单的加长那么简单。叶片的加长也伴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想想:五六十米的部件,要在恶劣的环境下转动20年,需要多么NB的材料性能?随着叶片的加长、碳纤维成本的降低,碳纤维在风机叶片的大规模应用应该为时不远,到时候就象风机行业带动IGBT制造技术进步一样,普通轿车说不定也能享受碳纤维这种高科技产品呢?话说特斯拉当年要不是遇到IGBT大降价,可就死掉了!

目前,风机普遍大规模使用IGBT进行变频,双馈风机大概是额定功率的三分之一,永磁直驱则是全功率变频。有兴趣可按照世界累计装机容量计算一下IGBT的供应,相对电动车行业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当然,电力行业的其它地方也是用了很多的IGBT。

IGBT这个玩意本人当年读书的时候有一本电力电子的书讲过,里面还有其它几种电力电子元件,现在是一点印象,连名字都想不起来了。前些年,IGBT生产门槛很高,现在能生产的就很多了。

从风电场反馈看来,IGBT还是比较娇嫩,对温度、湿度都要比较高的要求,是一个比较高的故障源。风机的IGBT是放在塔筒底部的,想来运行环境比不上汽车用的要恶劣,估计汽车用的IGBT应该比较难生产吧,我不懂,希望有内行的大神出来做做科普。

这个是金风1.5MW-82风机的底部,用于散热的风机功率竟然达到47KW,想来全功率变频的代价也不小,不知道效率怎样。

除此之外,在这段难熬的日子里,中国的风机制造商,还不断的优化供应链,推行零部件自产化,国产化,目前金风之类的厂家已经可以保证所有的核心技术在手,不会让老外掐脖子。

在这个过程中,风机厂商既提升了产品质量,又提升了技术,而且价格不变,像不像汽车产品增配不增价?当然汽车厂商比它们滑头。

这里提到了金风,也就说说这家中国最知名也最让我看好的公司。它来自新疆,中国最老牌的风机制造商(活下来的),永磁直驱体系的领军者,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风机制造商,个人以为该公司的产品质量为国产品牌第一,甚至不弱于维斯塔斯、GE、西门子等最NB的厂商,从长远发展看来,能够对抗西门子等公司的厂家也只有它。目前,金风的产品比普通国产品牌要贵10%左右,但仍然卖得最好,这充分说明,血拼到底的价格战没有用,长城汽车的热销也证明了这一点。

金风目前是上市的股份制公司,大股东是三峡,但好在公司管理权还是在武钢的个人手中,所以战略眼光和管理质量还是不错。我所在的公司用了不少金风的产品,功率曲线和可利用率都非常好,下面的截图是我们某个风电场集控中心拿来的数据,可利用率99%左右,绝对的世界级水平。

国产风机厂家中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是远景能源,入行有点晚,就象手机行业中的小米,横空出世,口碑很好,没两年市场占有率也就起来了。中国公司能够做出外企范的也就这一家了。

另外一家本土厂家上海电气其实底蕴、技术都还不错,可惜自废武功(原产品体系放弃)和西门子合资做带路党,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作为了。

如果说哪家外国公司颠覆中国风机市场,估计也就西门子了。这家公司和美国GE一样都是全能选手,随手拿出来的都是最NB的技术(想想能做飞机发动机和高铁的公司是多牛逼的存在,虽然销售额不如大众,但论技术力应该是秒大众的),业务版块随便拆开都是世界五百强,该公司目前主攻海上风电市场,并且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以西门子的技术和资金深度,除了GE没有哪个可以在海上风电领域追上它,但GE是没有海上风电业务的。

说了这么多,各位看官可能有个疑问:为什么风机整机厂商里面没有日韩厂家的影子呢?确实没有,我也好奇怪,这么丰厚的大蛋糕竟然集体缺席,中国厂商直接和欧美厂商同PK,水平还是可以的嘛!

风机厂家另一个有效地过冬方式就是圈地卖资源,目前中国境内的风机厂家中,除了维斯塔斯和西门子之外,没有哪一个厂家没有做这个事。具体做法是:厂家排出工作人员到有资源的地方和地方政府签约,开始测风做前期工作,多的甚至做到核准。风机厂家一般本身不做风电场运营。这个时候你开发商想过来接手是吧?没问题,用我的风机就转让给你,不加价。是不是觉得和比亚迪到处开出租车公司推广E6有点像?其实我觉得这是条好路子,行业是相通的。

再来说说海上风电,中国的海上风电虽然喊了很多年,但基本上没什么规模,除了上海东海大桥。技术储备不足是原因之一,世界上真正得到认可的只有西门子的4MW平台;更大的原因是海上风电选址难。外行人可能会觉得大海无边无际,随便找个地方插下去不就行了吗?不是的,作为一个后来者,海上原有的保护区、养殖区、航道、军事管理区、海底管线管道等你都要躲避,所以基本上你就找不到什么好地方做海上风电场了,除非你跑到很远的外还去,但那个成本是不得了。最近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海上风电的电价是0.85元/千瓦时,基本上现有核准项目的开发商都要亏本。目前开发商都不太敢用国产风机(基本没有业绩),真自主选择的话,估计西门子就要赚翻了!但高层也发话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都用外资风机),那就不如再等几年(国产风机成熟)。本人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何苦花中国的钱去补贴国外的成熟产品的,中国还没有到那么缺电的地步。

再说说开发商,前面说过了,所有的涉电央企都进入了风电生产行业,几乎看不到民营企业的影子,原因很简单,门槛高:资本投入大,回收期慢(快10年),电费回收麻烦,发电不确定性大等,真要经营好风电场,你非要准备一个完整的管理班子不可,否则随便一个环节人家就把你坑了,这些年了解得越多,越觉得里面的水深。

说到底,这个行业,不适合民营公司玩,不是不让进,是划不来。有些套路,民营公司玩不出来,举个例子:某公司,也就是鄙人所在公司,要发展风电,资金不够怎么办?发行一笔债券,把债券作为资本金,又从银行贷款,自己不花一分钱就做起来几百亿资产的风电固定资产,还安置了一大堆领导干部,牛逼不?其核心,就是利用了央企本身的信用,反正它绝对不会倒,你比亚迪之类的公司绝对学不来。

开发商的着笔较少,因为鄙人觉得制造业,也就是那些整机厂家才是国家的基石,央企开发商,不过是一些小利益集团,不值一谈,虽然本人也是其中的利益记得者。

风电场的蓄电池室,电池是汤浅的,价格很贵,反正我们的采购价格比得上锂电池了

我觉得这个很浪费,还不如直接用一面磷酸铁锂的柜子代替,还能节省一个房间。这个已经向领导建议了,领导也很赞同。

最后上一个风机的图:

第三篇:国内风电政策一览(2013年至2014年上半年)

2013 年2 月16 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2013 年风电并网和消纳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要高度重视风电的消纳和利用,把提高风电利用率作为做好能源工作的重要标准;认真分析风电限电的原因,尽快消除弃风限电。通知中还对全国风电开发较多的省区做出了具体工作部署。

2013 年2 月26 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第四批)的通知》。其中风力发电项目涉及18918MW。

2013 年3 月11 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 “十二五”第三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列入第三批风电核准计划的项目共491 个,总装机容量27970MW。此外,安排促进风电并网运行和消纳示范项目4 个,总装机容量750MW。

2013 年3 月29 日,财政部《关于预拨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的通知》。按照第一至第四批目录,预拨付风力发电补助资金93.14 亿元(含风力发电项目和接网工程等)。

2013 年3 月15 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风电清洁供暖工作的通知》。为提高北方风能资源丰富地区消纳风电能力,减少化石能源低效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改善北方地区冬季大气环境质量,将在北方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风电清洁供暖技术。

2013 年在吉林和内蒙共建成了4 个清洁电力供暖示范项目,有效探索了供热、储热技术,及相关调度运行实践。

2013 年4 月,国家能源局对白城申报的《吉林省白城市风电本地消纳综合示范区规划》予以正式批复。同意白城市开展风电本地消纳试点工作。白城市成为全国唯一的风电本地消纳综合示范区。

2013 年5 月8 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服务能源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的通知》。决定建立国家能源局服务企业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牵头成立服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小组并负责建立相关工作机制。

2013 年5 月15 日,《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发布。当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公告,将“企业投资风电站项目核准”权限下放到地方投资主管部门。

2013 年5 月23 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产业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的通知》。为全面准确掌握风电产业发展信息和形势,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风电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要求加强风电产业的发展动态、开发建设、并网运行和设备质量等重要信息的监测和评价工作。对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各电网公司及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都做了具体分工。

2013 年7 月31 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近期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在十二项监管任务中,第一项就是加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并网消纳监管,要求电网企业采取有效举措,在更大范围内优化协调电量平衡方案,提升消纳风电及光伏发电的能力。2013 年9 月10 日,《财政部关于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的通知》。自2013 年9 月25 日起,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由原来的0.8 分/ 千瓦时提高至1.5 分/ 千瓦时。这项调整,为我国风电电价补贴的及时足额支付提供了保障条件。

2013 年11 月19 日,《国家能源局关于近期重点专项监管工作的通知》。确立了12 项专项监管工作计划,其中第五项仍然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专项监管,重点监管电网企业风电场并网管理情况;已核准建成风电项目并网情况;风电场及配套送出工程的协调建设情况等。

2014 年1 月20 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14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集中送出与就地消纳结合,稳步推进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安全高效发展核电。2014 年,新核准水电装机20GW,新增风电装机18GW,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0GW(其中分布式占60%),新增核电装机8640MW。制订、完善并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全额保障性收购等管理办法,逐步降低风电成本,力争2020 年前实现与火电平价。优化风电开发布局,加快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能资源开发。有序推进酒泉、蒙西、蒙东、冀北、吉林、黑龙江、山东、哈密、江苏等9 个大型风电基地及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合理确定风电消纳范围,缓解弃风弃电问题。稳步发展海上风电”。

2014 年2 月13 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二五”第四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列入“十二五”第四批风电核准计划的项目总装机容量27600MW。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云南省的核准计划另行研究。各电网公司要积极配合做好列入核准计划风电项目的配套电网建设工作,落实电网接入和消纳市场,及时办理并网支持性文件,加快配套电网送出工程建设,确保风电项目建设与配套电网同步投产和运行。

2014年4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2014年风电并网消纳工作的通知》。对2014年风电并网、风电消纳工作提出了六个要求,即充分认识风电消纳的重要性、着力保障重点地区的风电消纳、加强风电基地配套送出通道建设、大力推动分散风能资源的开发建设、优化风电并网运行和调度管理、做好风电并网服务。

2014年4月21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发布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办法》适用于上海市2013年-2015年投产发电的新能源项目。2013年之前投产项目和往年结转项目继续执行原扶持政策。办法规定对于风电项目,根据实际上网电量,对项目投资主体给予奖励,奖励时间为连续5年。单个项目的奖励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具体标准为陆上风电:0.1元/千瓦时,海上风电:0.2元/千瓦时。

2014年6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通知要求,对非招标的海上风电项目,区分潮间带风电和近海风电两种类型确定上网电价。2017年以前(不含2017年)投运的近海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85元(含税,下同),潮间带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75元。鼓励通过特许权招标等市场竞争方式确定海上风电项目开发业主和上网电价。通过特许权招标确定业主的海上风电项目,其上网电价按照中标价格执行,但不得高于以上规定的同类项目上网电价水平。2014年8月22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全国海上风电推进会”,并公布了《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涉及44个海上风电项目,共计1027.77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其中包括已核准项目9个,容量175万千瓦,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35个,容量853万千瓦。列入这次开发建设方案的项目,视同列入核准计划,由开发企业自担风险,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具备条件后,报地方主管部门核准建设。

第四篇:国内风电紧固件(螺栓)发展亟待提升--2010风电行业报告

2010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逾1600万KW,增量位居世界首位。截至2010年底,中国风电装机总量已逾4182.7万KW,与美国几乎持平;而在2009年底,这一数值仅为2500万KW。2006~2009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4年实现翻番增长。

近年来,风电产业处于爆发性增长,不仅现有的风电企业迅速扩大产能,产业外的投资者也纷纷提出要进入风电产业。

然而风电本身有“先天不足”之处,受着自然条件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制约,不稳定、价格高、输送距离远,也使风电在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在与大电网的谈判过程中,风电企业也处于弱势地位,几乎没有话语权。如任风电自然发展,其命运可想而知。因此,要使风电担当起减排和发展新能源的重任,政策的加大支持力度是不可获缺的,风电机组企业自身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各国竞相发展新能源技术的情况下,谁能在新能源战略竞争中取得优势,谁就可以在下一场产业革命中充当世界科技创新的“领跑者”、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以及新国际标准的制定者。

风电用的高强度紧固件由于长期野外服役,环境恶劣,维修条件差,所以要求风机稳定性强。正常连续工作情况下,风电紧固件要求必须保证15年以上的使用寿命。风电高强度螺栓大部分选择10.9级,少量为8.8级。10.9级高强度螺栓,其硬度值32~39HRC,抗拉强度Rm≥1040MPa,断后伸长率A≥9%,断面收缩率Z≥48%,低温冲击强度(-45℃)KV2≥27J。

风力发电机组用高强度螺栓,作为主机、叶片、塔架和减速箱的连接件,与主机一起承担着基本性能、构件基本功能的各项要求;主要有以下品种:

a.塔筒螺栓:即风力发电机塔座上使用的螺栓,主要使用的是GB/T1228~1231、DIN6914~6916以及DAST等大六角头钢结构连接副螺栓。

b.整机螺栓:即风力发电机上使用的螺栓,主要使用的是GB/T5782、GB/T5783、GB/T70.1、GB/T6170、GB/T97等六角头螺栓、内六角螺栓、六角螺母及垫圈。

c.叶片螺栓:即连接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螺栓,主要为一些新设计的非标双头螺栓及T型圆螺母产品等。

在一定条件下,原材料质量的优劣将影响紧固件生产工艺参数的选择,并直接影响风电用高强度紧固件综合机械性能和使用安全。在风电场风机安装过程中,风电高强度紧固件的开发和应用上,还存在着来自供应商和加工制造方面的挑战。

面临新的挑战,风电用紧固件的工艺和材料,潜在巨大的市场和对技术期待将是可持续发展的课题。2010年底,一大批风电机组国家标准已发布,对风机组企业是利好消息,在此也希望全国紧固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尽快出台一份风电紧固件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以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第五篇:天马帮分析:国内二手车电商迅速崛起,传统模式或被颠覆!

天马帮分析:国内二手车电商迅速崛起,传统模式或被颠覆!

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国内二手车电商的交易总量达到20.6万辆,相比2012年的7.4万辆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这一数据说明了二手车电商这两年的快速发展。车易拍以接近50%的市场份额占据领先地位,优信拍则以接近20%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但是相比国内二手车市场超过500万辆整体交易量而言,二手车线上交易量的占比仍然非常小,这也为未来二手车电商的快速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当前二手车电商市场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除了较为领先的电商平台之外,仍有不少新进者通过对各种模式的探索试图解决国内二手车交易的问题,共同推动二手车市场的变革和发展。易观智库经过研究认为,在这样一个阶段,未来的市场空间还很大,交易规模的领先固然重要,但这仅仅是一个静态的数据,模式的领先才是企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下面易观智库会深入分析当前二手车电商的主要模式,来说明真正领先的模式如何解决二手车市场的痛点。

天马帮专家经过研究认为,国内的二手车电商平台主要分为三类模式,即信息服务型,ToB交易服务型和ToC交易服务型。其中信息服务型电商只解决了二手车资讯层面的问题,没有介入实质的交易过程。ToC交易服务型电商以零售为主,业务覆盖以区域为主。ToB交易服务型电商则是车源和车商之间的交易平台,能够更好的解决当前二手车市场的渠道问题。

ToB交易服务型模式有两种主流形态。

现场电子拍是传统二手车拍卖的改进,相比原先举牌出价的形式,前者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电子出价技术,提高了现场竞拍的效率。但是,参与竞拍的车商仍然需要在集中的场地进行交易,通过现场看车的方式了解车况。这样的模式受到场地和时间的限制,用户的覆盖能力受限,组织交易的灵活性较弱,交易时间也比较长。

在线竞拍则是更为领先的二手车交易模式,车源方面,通过检测员的上门检测服务或当地的检测网点完成车况的检测,出具全面的检测报告并上传至竞拍平台。车商方面,完全借助权威性的检测报告来判断车况,并通过在线竞拍平台进行远程出价并完成交易。

这种模式有分布式的服务布局,检测人员分布广泛,可上门服务,交易方便快捷,车主体验好,技术和运营管理的门槛较高,是较为领先的二手车交易模式。以在线竞拍模式为主的车易拍正是借助了这样的领先模式实现了业务的广泛覆盖,交易量的快速增长,真正提高了二手车跨区域流通的效率。

纵观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天猫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颠覆传统的商品流通渠道已成事实,在线交易的模式已经被普遍接受。相比传统的百货商店,大卖场和超市等业态,电商平台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打破了物理货架的局限,在互联网上拥有无限的商品展示空间,另一方面打破了地理的限制,使各地的消费者能够足不出户完成商品的浏览,比较,选购和支付,最后完善的物流体系来完成商品的物理流转。再回到二手车电商,这一市场也正在经历着同样的变革。

当前国内二手车市场的车源和车商资源极为分散,都分布在各地,二手车的跨地域流通链条冗长且效率低下,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各大一线城市限牌政策的陆续出台,二手车从限牌城市向非限牌城市流通的情况更多,传统渠道的弊端也更为突出。

ToB交易服务型二手车电商的出现,在线竞拍模式的出现,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二手车交易空间地域的局限,成为车源和车商之间的交易中枢,并辅以完善的检测,交付和物流服务来完成二手车的物理流转。

因此,这种模式上的变革将会整合当前混乱的二手车市场,颠覆传统的二手车流通渠道,最终完成这一重任的企业将有可能成为二手车领域的天猫和京东。

下载国内风电或将失采购补贴(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内风电或将失采购补贴(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