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定向行走校外训练中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语-武汉市盲童学校 赵文胜(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7:0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定向行走校外训练中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语-武汉市盲童学校 赵文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定向行走校外训练中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语-武汉市盲童学校 赵文胜》。

第一篇:浅谈定向行走校外训练中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语-武汉市盲童学校 赵文胜

浅谈定向行走校外训练中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语

武汉市盲童学校赵文胜

【摘要】根据盲生在定向行走校外训练活动途中所出现的:躲避路障、横过马路、复杂路段、迷失方向等主要问题进行探究,经过教学训练实践发现:教师在实地应用和具体实践教学中,只要切实从发挥盲生的自主能力出发,采取适当的语言指导、帮助与保护等教学指导方式,就能使盲生有效掌握定向行走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提高盲生在生活中准确定向和安全、有效行走的实际能力。

【关键词】定向行走;自主;语言指导;帮助;指导

定向行走是视力残疾人的最基本的特殊需要之一,学会像普通人那样顺利地行走是视力残疾人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和最基本的人权[1]。因此定向行走也是盲校对视障学生进行缺陷补偿、功能康复的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既不同于一般的文化知识基础课,也不同于体育课和生活技能课,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盲生个体的校外活动,是校外行走教学的组成部分,必须是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进行;盲生往返行走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盲生的自主能力,在有危险的地方教师要提前做好保护准备[3]。

一、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

“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这一理念已被广泛接受,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国内外已有许多相关的研究。新课程也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的指导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有关教育专家研究指出:自主学习既可以被看作一种能力,又可以被看成一种学习活动。作为一种能力,自主学习经历一个从他主到自主的发展过程,并不是放任自流的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指导这一外部条件;作为一种学习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可能完全游离于教师的指导之外,学生的自主学习既需要自我意识(能学),内在的学习动机(想学),一定的学习策略(会学),意志控制(坚持学)的内部条件,也需要教师指导的外部条件。

二、定向行走校外活动教学训练实践中指导语的重要性

语言是教师教学最主要的工具;语言是纽带,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手段。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可见教师语言的重要性。而在盲生定向行走教学训练实践中,教师的指导也是离不开师生语言的交流,教师言语的指导可以增强盲生知觉的选择性,注意、搜寻、接受所需要的信息,培养细致、精确、迅速、完整的知觉能力[1],通过和教师的交流、可自主地学习探究,从而获得定向行走知识和技能。

从一个人学习知识的角度看,人的80%以上的信息来自于视觉通道,其次是通过语言交流得来[4]。而视障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不同,通过听觉可以了解事物的空间位置与距离;通过听觉来模仿、掌握语言,发展思维;通过听老师讲课、听广播、听电视、听读报等,获得知识,接受教育;通过听觉了解周围环境,进行定向行走,避免障碍物,以保证自己的安全,听觉是他们进行学习的一条重要渠道。“声音对盲人有不同于视觉正常人的信号意义,他们虽然对第一信号系统的注意相对比普通儿童减少了,但对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的注意却大大加强了。”由于更多地使用听知觉,使得视障学生对听觉所注意到的各种信息更为关注[4]。因此在盲生定向行走校外活动教学训练实践中,教师应注重语言的指导作用,在“说”字上下功夫,尽量通过语言提供各种信息,将视觉信息转化为言语信息,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盲生的其他感官的功能,如触摸觉、嗅觉、味觉、运动觉等,发挥盲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盲生的认知主体作用,着眼于如何帮助盲生学习定向行走各种技能。

三、问题的提出

在盲人定向行走校外活动教学训练实践中,教师往往会把训练与真实生活结合起来指导盲生,若运用的语言不当,特别是对于大多数知识依靠听觉获得的盲生反而打断、干扰定向行走校外训练活动。叶圣陶曾说:“能不能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如果教师只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该怎么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我多次在残联组织的定向行走培训班中观察到:在训练指导盲人持盲杖在复杂路段行走如:躲避路障、横过马路、、迷失方向时,学员们常常运用一些简单指令性的语言指挥盲人,如:“这样做不对!”或是“前面有车,停下!向左走!”,有的甚至直接去牵引盲人来干涉盲人的行为、替代盲人思考,从而影响了盲人积极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反而增强了盲人的依赖性,那么我们盲校的教师们在教学中会不会也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在这里并不是否认这样做是错的,是要在恰当时候用,训练过程中盲人的安全我们是要负责的,必要的帮助保护也是必须用到这些方法,如:盲人走偏向了要遇到危险时,就要及时帮助保护。

教师在盲生定向行走教学训练实践中,既要提高训练指导的效果,又要保证

盲生在实践训练中的自主性得以发挥,还要促进盲生在实践训练中学习能力的提高。那么教师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如何有效地运用语言指导训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达到预期的目的,在什么情景下教师该提什么问题、该说什么话、提高教师的课堂训练指导的有效性呢?

四、定向行走教学训练的指导语

在定向行走教学训练实践中,我们应该尊重盲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抓住指导时机,运用好指导语,保证他们有足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盲生有发现、有探索、有提升。在指导的语言上,我的体会是:

(一)询问质疑

询问的方式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盲生把训练进行下去,及时反馈盲生的训练行为,启发盲生的思维。训练中盲生总是会反映自己原有的生活中的行走经验,总是有一定的依赖性,当他在训练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许不愿意自主的尝试、寻找解决的办法,更多会选择更为便捷的方式——求助。当老师发现盲生需要帮助或有指导的必要时,先不要直接指导,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要给他们留有一定拓展思维的空间,帮助盲生主动提取已有的经验,用于新的、或不同的训练中。

案例:盲道探索

在校外行走训练中,训练走盲道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盲道铺设所用的彩砖规格不同,盲生持杖行走时,很容易把盲道上有凸起的直行条缝间隙和周围小彩砖条缝间隙搞混淆,这时盲生依照自己原有的生活中的行走经验会出现走偏脱离盲道的现象,这时我不直接牵引,让盲生继续行走,当盲杖碰到路边的障碍物,或找不到盲道时,有的盲生会停下用脚在地上探索,有的盲生站着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我首先问:“为什么不用盲杖探扫盲道,在盲道上走会碰到障碍物吗?,想想在什么情况下会碰到障碍物,用盲杖或脚探扫一下,你是否还在盲道上,如果在盲道上说明什么,找不到盲道又说明什么?”这时盲生会主动去找盲道并思考,自己在盲道上碰到了障碍物说明盲道被占,找不到盲道而且还碰到障碍物说明自己不在盲道上,走偏了。当盲生明白后,我进一步询问“在盲道上行走,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结合探知盲道,大家知道吗?”盲生又会主动思考,得知用盲杖和脚底探知盲道,这时我又提出“大家用盲杖和脚底探扫盲道,再探扫一下盲道旁边地面,杖尖、脚底探扫地面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大家多试试多体会。”随后有学生回答:“盲杖在盲道上扫动时,杖尖跳动的间隔短,在别的地面跳动间隔长些。”、“盲道上脚底会感到凸起的直行条和圆点,在别的地面会感到是平的”,在此时师要求学生都试试体会验证一下同学的话。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拓展思维空间,鼓励盲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去主动体会,又有利于解决问题与能力的培养,并促进技能学习的发展。

(二)建议启发

建议语言在训练教学中是一种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通过相对间接的语言 暗示、启发,迫使盲生发挥出自己潜在的能力寻找新的思路和方向。有些建议的语言也是以询问的方式出现的,与询问式语言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提出问题而且还给予具体的暗示。而定向行走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一些定向行走技能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感悟,通过亲身实践才能获得。建议性语言在运用中不要过度应给予盲生一个大致的方向,为盲生提供一个自主的空间,激发积极探索的欲望。

案例:障碍物探索

在校外行走训练中,训练如何避开障碍物也是必学的,盲生利用盲杖探知路面的障碍,是盲生安全行走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当盲生持杖行走遇到障碍物时,(假设是小轿车)有的盲生会停下用盲杖在障碍物周围地上探索,有的盲生站着茫然不知所措,抬起盲杖胡乱探,还有的甚至改变行进方向试图绕开障碍物,结果会迷失行进方向。对出现后两种情况的盲生这时我会要求他们停止动作,“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要朝哪个方向走?”在盲生指出方向后,再用建议的语言:“遇到障碍物时先别着想急绕开,停下来确定好行进方向,再判断是什么障碍物(因为路上的障碍物有多种,可能是小轿车、自行车、电话亭等等,就要采取不同的自我保护方法),想想平时在校内我们是怎样绕开障碍物的?”这时盲生会去思考,“可不可以用盲杖探索障碍物两边,哪边宽就朝„„”,让盲生回答问题。接着我又讲:“如果障碍物是小轿车,建议大家可的盲杖别太用力,否则可能把车的警报器弄响,吓得一跳,还有就是直接把车的油漆碰掉,同学们那我们在教室是怎样沿物行走的呢?如果是电话亭又该怎么保护自己呢?”,结果是盲生就会主动探索障碍物周围情况,向宽的地方走并采取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这样的建议把握住引导训练盲生判断的最佳时机,通过恰当的建议语言提示,综合地运用盲生多种感官提供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去获取经验,使训练教学中的技能得以整合,促进校外行走训练的发展。

(三)指令提示

当盲生在校外训练中出现严重的偏离方向失去方向或将要发生险情时,教师的指导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立即用语言和行为加以制止,第二种方法:这时可用提示语,教师灵活运用指导语言,抓住适当的时机,加以点拨、启发、和引导,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训练指导的有效性,而且能促进盲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案例:两点式边缘线探索

使用盲杖行走是最常见的视力残疾人行走方法,盲杖的实质是将视力残疾人的手臂触觉延长,使视力残疾人能了解自己身体周围地面的情况[1],充分利用其他感官来定向保障行走的方向准确性。在熟悉周围的环境后,训练盲生运用两点式沿右边路沿行走,如果出现盲生走偏走向路中间,在确定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师可先立即用指令语言加以制止,如:“停下来,原地不动!”此时不要急于直接告诉他正确的方向,师提示:“左脚每走一步盲杖的杖尖都要碰到右边路沿,你试试看盲杖能碰到右边路沿吗?” ;如果盲生迷失了方向,师可提示:“你想想要到哪儿去,听听周围有什么声音?”盲生回答:“有汽车声、自行车的声音、行人走路的声音„„”。接着问:“这些声音应在你身体的哪边?”或者提示:“闻闻气味,路途中哪段会有特殊气味。”;“现在你处在什么位置,还可以去问问别人。” 当盲生在行走的路上快要遇到障碍物、路面上的沟坎时,我会提示:“走慢点,别把盲杖抬得太高,注意盲杖在地面上的感觉。”同时做好可以随时进行保护的准备。此时就是要采用提示的语言,帮助盲生走出迷茫,走出困惑,让他们回忆起行走线路和盲杖应该碰到的路沿技能,运用听觉、嗅觉等感官来定向。这样可让盲生得到启发自己独立完成寻找路沿、判断方向、避开障碍,增强盲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运用一些简单指令性的语言指挥盲生,大包大揽,什么都代替盲生去做。当然在行走训练中教师还要观察盲生持杖行走动作的规范,做到随时指令提示,如:“手臂放中间、手臂不动手腕动、摆左出右,摆右出左,„„”帮助盲生掌握动作技能要领。

以上所述,只是本人在定向行走教学训练中切实感受,定向行走校外训练活动指导不仅仅只这点指导语方法,还有许多。如:鼓励的语言、评价的语言等等,但只要我们从发挥盲生的自主能力出发,采取适当的语言指导、帮助与保护等教学指导方式,就能使盲生有效掌握定向行走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提高盲生在生活中准确定向和安全、有效行走的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钱志亮.视力残疾的康复[M].香港复康会世界卫生组织复康协作中心出版,2005-11(3):81-109.[2].沈剑辉.定向行走课程标准讨论稿[M].国家教育部.2005年:1

[3].王德深.盲校定向行走课程教师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2:114

[4].徐白仑主编.视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指导[M].华夏出版社,1992-4(2):51-63

下载浅谈定向行走校外训练中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语-武汉市盲童学校 赵文胜(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定向行走校外训练中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语-武汉市盲童学校 赵文胜(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