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政治】

时间:2019-05-15 07:5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高考政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高考政治】》。

第一篇:2014年高考政治】

2Ol4年高考政治:如何规范化答题

第一步:先归纳题目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二步:讲清有关的理论观点(分析说明问题的理论依据)。

第三步:运用概念、原理、观点分析问题。

这是答案的主体,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阐明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步得到体现。这一步的层次由理论依据的层次而定。要遵循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共性到个性,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层层剖析。

第四步:联系重大时事。

主要是联系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心任务;联系一年来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时事加以说明,主要是指党代会、人代会通过的决议,重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等。

第五步:用事实证明,包括史实、事实、数据等。

答题不仅要有理,而且要有据,由基:如何规范化答题本事实引出基本观点。不论是正面论述还是驳斥题都要用“事实证明”。“事实证明”往往和作用、意义、结论紧密相连。第六步:反面论证。

在正面论述之后,一般还应联系反面观点,指出观点的错误所在,以加深对正面的理解。这一步通常用“如果说„„”“假如„„”这样的句式来展开。

第七步:表明态度或简述自己的认识体会。

在论述题答案中这一步是不可少的。表态既要联系实际,又要扣紧题意。注意:答案的语言规范

答题时一定要使用教材书面用语,而不能使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概念及流行的俗语。只有教材书面用语,才能做到表述规范、准确、科学、简洁,才能和阅卷老师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形成共识、减少误解。

第二篇:高考政治-政治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赠品,捐助物资不是商品)

②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者关系:对立统一,A.商品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质量好的商品价值容易实现,但不能说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B.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二者不可兼得,但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既关注使用价值又关注价值。

2、货币

(1)货币产生:(货币的产生比商品出现晚得多,不是孪生兄弟)

(2)产生过程:物物交换(商品-商品)-一般等价物-货币(固定)(商品-货币-商品)

(3)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5)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标价,定价,售价)

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花钱,购买,买卖)

B、其它职能:

①贮藏手段,最好是足值的金银条块

②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例:还债利息、工资、税款。(赊账买卖)

③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质)。

②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注:纸币不是商品,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③国家有权规定纸币面值,发行量,无权规定购买力。

④供应量:纸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所需货币量和价格总额成正比,和流通次数成反比)

4、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

(纸币发行多导致纸币贬值,导致物价上涨原因很多)

实质: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供不应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经济秩序混乱。

解决方法:紧缩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

(2)通货紧缩---物价下降,经济滞缓,企业投资不旺,失业增加,实行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5、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信用卡和支票)

(2)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A、信用卡:是一种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节省交易费用。

信用卡职能: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B、支票: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转帐支票: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

现金支票: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现金支票不能直接用于购物)

6、外汇及汇率

①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②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③汇率表示:外汇汇率=外币/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外币(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汇率下降)

④人民币币值的影响: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下降,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不利于对外投资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但进口增加,有利于对外投资

⑤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习俗。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A、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物以稀为贵---卖方市场(对卖者有利)。

B、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货多不值钱---买方市场(对买者有利)。

(2)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和价格成正比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价值量越大。

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某行业,部门)

个别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某企业、某公司)。

④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当代电子产品下降根本原因:社劳率提高)

⑤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单位时间的数量×价值量)。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

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胜率或时间无关。

⑥企业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才能处于有利地位。

(但企业不能改变商品的价值量,因为商品价值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8、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9、价格变动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价格和需求成反比,价格是因,需求是果)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

③互为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能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例:火车和飞机,牛肉和羊肉)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对这种商品需求下降,反而对它的替代品需求上升。(互替商品的需求量成反向变化)

④互补商品: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例:汽车和汽油,球和球拍)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对这种商品及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都下降。(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呈同向变化)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价格和供给成正比:即价格上升—获利增加--生产扩大-增加产量;价格下降-获利减少-压缩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使用量,反之减少使用量)

③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作用的体现(企业要面向市场,遵循价值规律)

10、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A人们的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

B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失业风险,所以国家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消费水平:国家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②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发展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

(2)消费类型:

①按照消费目的,A生存资料消费(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

B发展资料消费(教育、体育)C享受资料消费(旅游,高雅音乐)。

②按交易方式不同:A 货款消费(要考虑未来收入:住房,车,贷款消费不是超前消费)

B租货消费(不改变该商品的所有权:房屋,汽车,婚庆用品,书籍)

(3)消费结构:

①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②恩格尔系数:

A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B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关系: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但恩格尔系数下降并不表明人们食品支出的减少。)

※(4)消费心理面面观。

①从众心理:其消费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明星代言产品。

②求异心理:消费行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③攀比心理:在于“向上看齐“,人民我有的,面子消费,不从实际出发。不可取。

④求实心理:价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讲究实惠,据己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

※(5)树立正确的消费原则----做理性的消费者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贷款消费不是超前消费)。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盲从,只重物质,不重精神)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①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②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③绿色消费作为一种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正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6)如何扩大我国的消费需求?(如何扩大内需)

国家角度:

①提高消费水平的最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②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社会公平。

③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收入预期,增强消费信心。

⑤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⑥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企业角度:①面向市场,及时调节产量,调节产品结构

②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个人角度:①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转变消费观念,做理智的消费者。

②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增加个人收入。

③树立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扩大内需的经济学道理)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②消费具有导向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⑤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生产起决定作用,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桥梁和纽带)

3、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意义:①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③社会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

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

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2)怎样发展生产力: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④通过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生产关系根本性质的改变。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公有制:(1)地位:是主体,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2)包括:①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②集体经济(农村主要是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是集体经济)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不能说股份制市公有还是私有)。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不能改成国有资产)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控制方向、经济态势,稀缺资源,控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4)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有利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

6、非公有制:

※(1)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包括:①个体经济(以自己的劳动为主)②私营经济(以雇佣劳动为主)

③外资经济(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中的外资成分)

(3)作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增加就业,方便人民生活。

(4)国家态度: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各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各类经济成分市场地位平等,而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相同。)

7、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原因、意义:

(1)生产力不平衡、多层次决定的(根本原因)(2)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

(3)有利于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个有利于)

(4)两个毫不动摇:巩固发展公有制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8、企业:(1)以营利为目的经济组织。(学校、医院、个体户不是企业)

(2)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3)公司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感。(4)公司制是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5)公司和企业都以营利为目的,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企业承担无限责任。

(6)个人独资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合伙企业共同出资,风险共担,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9、公司:

(1)依法成立,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2)两种形式:①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②二者区别:能否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股筹资。

(3)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不能发行股票,50股东以下,最低3万注册资本,可以凭资金、实物、知识产权、土地等形式出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能证明独立财产的,承担连带责任)

(4)

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有限责任,2人以上200人以下发起人,股东没有最高限,可以发行股票,财务必须向社会公开,实行一股一票原则。

(5)公司的组织机构:

①股东大会—最高权力机构、决策机构②董事会-负责重大经营管理事宜(决策机构

③总经理---负责日常经营

④监督机构---监督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

(6)公司制的优点:①独立法人地位②有限责任制度③科学管理结构

(7)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根本目的):利润

※(8)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如何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以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④企业的兼并和破产强强联合及重组:是市场竞争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兼并破产不是政府行为,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有利于强化风险意识和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⑤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道路

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科学发展观

10、关注就业问题?

(1)形势严峻: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2)就业的意义重要性:①就业是民生之本,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共同富裕目标。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②就业是劳动者的生活来源,实现劳动者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①党和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搞好就业培训。

②从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A.树立自主择业观

B.树立竞争就业观

(提高自身素质)

C.树立职业平等观

D.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③增加就业的根本途径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的根本途径

④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中小型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弹性大)

11、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①党和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各项权利

②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

③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休息休假权、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权。

④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前提和基础。

⑤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权益的重要依据。

⑥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权)。

12、投资理财的选择

(1)存款储蓄:------便捷的投资

①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

②存款利息的计算:存款利息=本金×存款期限(注意:半年要乘以1/2,年利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如果题中给的是半年期存款利率3%,也表示年利率,所以要在期限上区分,月利率用千分比表示。年利率=月利率×12)

③商业银行: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不是商业银行,是国家机构,央行不以营利为目的,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主要业务:A.存款业务(基础业务)、B.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C.结算业务。

辅助性业务:提供汇兑、代买保险、提供保险箱

(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

①股票是有价证券

②股票代表对公司的所有权,是股份凭证

③股票不能返还本金,而债券必须偿还本金

④股票投资收入的两部分:

A.股息或红利(来源公司利润)

B.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⑤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还要×股票票面金额)

(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

①债券是债务凭证,需偿还本金。

②发行主体:企业或政府

③分类(根据发行者不同)

A.国债(风险收益最小,但高于银行利率,流动性好)

B.金融债券(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风险收益居中)

C.企业债券(风险收益最大)

(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①主要业务: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②签订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③作用:商业保险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一种损失,对于经济发展、促进改革、稳定社会、造福人民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企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④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个人企业国家承担费用)不同

(5)购买基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专家经营、专家管理,适合缺乏足够的投资知识、时间和精力的投资者。

投资原则:

(1)注意投资的回报率、收益性,注意风险性、收益性,风险越大收益越高,二者成正比

(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

第三篇:政治高考工作总结

2013高考政治试题分析及经验总结

一、试卷分析

(一)试题结构

2013年高考政治试题结构相对稳定:在题型方面,选择题12题,非选择题5问。知识内容方面: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四个知识板块分值的比重30:32:24:14。非选择题继续坚持学科内综合,今年仍然是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综合(38题),生活与哲学与文化生活的综合(39题)。

表12013年政治部分试题知识内容结构*

板块 经济生活 生活与哲学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20;39(1)

试题 12、13、14、15;、1921、22、23; 3916、17、18; 序号 38(2)(2),39(3)38(1)

2题(选择题15题(选择题4题,6题(选择题4题,4题(选择题3题,题量 题,非选择题1非选择题1题)非选择题2题)非选择题1题)题)

分值 30分 32分 24分 14分

(二)命题特点

1、高考试题对基础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

(1)今年高考政治试题对知识点选择上的特点

第一,青睐思维含量大的概念性的知识,对易错的知识会重复考查。如19题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考查,谁寓于谁之中,学生容易混淆。21题对意识作用的考查,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但是人不能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人只能改变事物的具体形态,但不能改变客观事物本身。23题对联系客观性的考查,着重考查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之间的关系,学生对“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容易判断为错误,主要还是对核心概念缺乏深刻的理解。

第二,关注新旧教材在理论观点上的不同点。如今年的13题考查到利润、利率,新教材很少接触到,许多学生不知利率如何算,这是此题学生做错的主要原因。在旧教材对经济效益和利润有较详细的叙述,但是在新教材却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还有38题第一问答案参透者党的领导方式,在新教材并没有牵扯到此知识点,如何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拓展知识视野值得关注。

第三,试题对核心知识的考查并非一味简单重复,而是在以往试题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延伸。如38题,分析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不仅从公司经营去思考,还要从市场、分配等角度进行综合思考,答案的思维含量较高。还有39题的第二问,如何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具有一定的深度,教材基本没有涉及,对学生是一大考验。

(2)今年高考试题对知识点考查方式上的特点

第一,在情境中考查知识,注重知识的理解应用和迁移。

试题几乎没有脱离具体情境的纯粹的知识考查,而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景和具体的问题之中,要求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迁移、运用知识。如15题对我国高储蓄原因的考查,从社会保障、GDP、理财渠道、恩格尔系数等多个角度思考,特别是从恩格尔系数角度,学生理解容易出错,恩格尔系数越低越意味着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增加,从而导致愿意储蓄。如16题对身份证法的修改,既从政府依法行政的角度也从公民的角度去思考。新课标强调教师要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进行转变。因而教师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切实把握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深浅之度,做到“取”不画蛇添足,“舍”不轻丢要点,真正实现“用教材教”。

第二,注重知识的整合和重组。如38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从党的领导地位(确立战略目标、全面部署)、领导方式(思想领导:确立指导思想)、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机制体制)。答案与教材语言有很大的差距,可以说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是教材语言的简单照搬,针对性、灵活性较强,要求较高,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三,注重主干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设问的指向性非常明确,限定某一具体知识,注重掌握主干知识的层次性,对问题分析的深度,从细微之处见精神。如39题第三问“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这一知识点在《生活与哲学》教材47页,只是简单的二行半,而且主要是讲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只有一个,对如何坚持只字未提,学生不好回答。启示我们:在复习中不仅要问“为何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而且要思考“如何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对重点知识一定要深化、拓展,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2、联系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生活。

政治试题最大的特点就是时代感特强,整个试题背景材料新颖,凸显时代性和现实性,或联系重大时政热点,如:文化体制改革、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人民币升值、海外并购、贸易保护、水资源保护、居民身份证的修改,或从日常生活选取材料,如:民生问题、居民身份证法、以及教育、自然科学的成就和习总书记的“四最”劳动观等热点材料。以这些现实问题为题材,结合学科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有利于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很好的贯彻了新课程“切近学生、切近生活、切近实际”的原则。高考复习在基于课本的基础上,一定要走出课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学生。

3、坚持能力立意,考查思维品质。

试题着力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事物”的综合学习能力,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并以此实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

(1)注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第一,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以材料性试题为主,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成为解题的第一关口。

第二,材料内容呈现多样性。既有文字材料,也有图表(38题),还有曲线图(12题)和科技材料(21、23题)。

第三,信息提取的结果直接影响选项的选择和答案的构建。选择题中针对信息提取设置了多个解题陷阱,如观点正确材料不能支撑,或与材料有关联但属于对材料的误读等等。如12题关键点在“丰产不丰收”,而③④是从价格和需求角度阐述,直接就可排除,如20题小薇的成长说明文化对人有迁移默欧化影响,但并能起决定性作用。

(2)注重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一,要求归纳调用知识。如38题第二问“分析该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设问比较具体,需要向上追溯,即归纳为“怎样经营好一个公司”,这样才能明确所需调用的知识。

第二,要求综合运用。高考试题综合性较强,如13题既要用到汇率的知识,同时要懂得如何计算利润率,如16题,既要从政府的角度思考,又要从公民的角度思考。38题第二问要从企业内外角度全面思考(准确目标定位、科学管理、质量、良好的信誉形象、分配、面向市场等)。

第三,要求有效调用。如39题第二问,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而关于认识论的有关知识比较多,这就要根据设问有效调用。就此题来说与之有关的认识论知识点有: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条件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3)注重考查思维品质。

第一,注重演绎思维,考查思维深度。如38题第一问和39题的第二问,都着重考查学生的演绎思维能力,试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注重辩证思维,考查思辨力。如:“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决策和管理”、“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决定作用”、“劳动群众能自由的创造历史”,要用辩证观点看待这些问题。

(4)设置探究性问题,注重考查创新能力。

今年高考的39题第一问“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只是阐明理由”。这是近几年高考唯一一次没有给参考答案的试题,问题设计开发,不规定统一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做出自己富有个性的解答。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引导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还给学生,把问题还给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是今后我们必须奋斗的方向。

二、今后高考复习备考建议

1、基础、主干知识要做到全面把握、深刻理解、准确记忆。

对于基础主干知识,一要全面把握其内涵和外延,不遗漏知识要点。二要深入理解知识,把握知识的层次性,并要进行适度的拓展,三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特别是对关键词的记忆。只有全面完整的把握知识体系,答题时才能避免要点缺失,只有做到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答题时才能做到科学规范。

2、坚持具体知识的复习与宏观理论体系的建构的有机统一,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

首先要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主体内容,从微观上弄清考点,建立合理的微观结构,其次要把握主要知识点之间的主要联系,从中观上建立知识体系,再次从宏观上把握学科知识,提炼学科的基本思想,掌握学科的基本方法。

3、坚持基础知识复习与时政热点复习的有机统一。

知识的复习不能走死记硬背的老路,要把重点放在深刻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上。高考试题着重于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是将知识运用到鲜活的材料里,运用到社会实际中,因而复习时要将知识的记忆、理解、运用有机的统一起来,用理论之“矢”,射实际之“矢”。

4、坚持“知识、热点、方法”三位一体的原则。

以知识为线索,联系社会热点和生活,以能力为核心,注重解题方法的训练,创设新的情景,在情景中让学生再认再现知识,理解和运用知识,同时针对经典试题的讲解,归纳解题方法与规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升解题能力。

5、丰富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树立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高考试题比较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隐形考查,如今年试题17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9和20题“人人有才,个个成才”,39题第三问“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1题的“人造树叶”,23题的“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等。为此,我们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丰富科技知识,关注科技发展,崇尚理性,尊重规律,树立科学精神,扩大知识面,丰富人生,涵养人性,关心他人,具备悲悯情怀,树立人文精神。

第四篇:高考政治复习

高考政治复习:国际社会和我国外交政策12个考点

高中政治学习需要总结归纳重要知识点才能更好学习政治学科,在掌握了每课重要知识点后才能为以后高考文综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是2013高考政治复习重要知识点。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1.国际关系决定因素。国家间出现的亲疏冷热、分离聚合的关系,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引起冲突的根源。②国家力量是国家赖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和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③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

2.主权国家是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构成的。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3.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对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国际组织是通过正是条约或协议成立的。可分为政治性、专业性;世界性、区域性;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等类型。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联合国:①宗旨:维护国家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②原则:国家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干涉国家内政。③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是全体会员国参加的审议机构,大会通过的决议对会员国产生广泛的政治影响。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对实质性问题实行大国一致的表决原则。④联合国的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世界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7.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和平与发展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全球性问题。(2)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但威胁和平的因素仍存在,世界并不太平。(3)战后世界发展是主线,但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3)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8.建立国际新秩序:(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2)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3)国际新秩序必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9.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种发展。这种趋势有助于遏止美国搞单级世界的图谋,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10.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当今世界,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世界各国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未来世界格局种占据有力地位。当前,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是我们的基本立足点。我们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力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种掌握主动权。

1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种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一切国际问题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①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一个国家能否自立于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国家安全有无保障的基本标志。在外交活动中,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五项原则是一个有机整体,成为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4)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实行对外开放中,我们必须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祖国的尊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抵御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分化”和“西化”图谋。

本单元的内容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根据本的热点。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用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分析美国和西欧、俄罗斯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和行动。(2)结合联合国的改革,回答安理会的知识、联合国的作用以及建立国际新秩序等。(3)结合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分析说明我国重大科技突破的政治意义及面对世界挑战,我们如何应对。(4)结合中国的积极外交活动,分析我国相关外交政策和活动的依据、意义。(5)结合国际社会在援助非洲的举动说明联合国的作用和如何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第五篇:2018高考政治大纲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1.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 •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2.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 负税人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

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时事政治

1.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 4 月至考试当年 3 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下载2014年高考政治】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高考政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模拟试题政治

    高考政治试题模拟 1.材料一,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的干旱,始于2009年末,至2010年3月仍在持续,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高石哨绿塘子水库见底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

    高考政治学科总结

    高考政治总结:把握命题方向 突出核心考点 一、把握命题方向 分析近近几年的高考,可以发现政治试题有以下特点:突出重点,考查主干知识;试题形式多样,常以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名言警......

    高考政治万能答题

    高考政治万能答题模板 文综议论复习怎么进行?利用政治高考考点的整合,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接受这种思维。通过政治的高考考点“万用公式”(或者叫万能模板),大家也可以总结出......

    高考政治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8年新课程全国卷高考政治研讨会心得体会 高三政治组 尹炳娟 2017年10月29日,我校高三年级各科教师去柳州参加2018年高考备考复习研讨会,其中我们各学科教师加带队领导共十......

    2010年高考政治总结

    2010年高考总结 (政治学科) 凌源第二高级中学 崔国武 2010年8月2日 凌源第二高级中学2010年高考政治总结 在学校和年级组的正确领导下,2010年我校高考再创辉煌,尤其文科更是......

    高考政治备考反思

    关于高考政治备考的一些反思 2012年高考已经成为过去,总结一年来高考备考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反思总结如下: 1、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做到心中有考纲,以考纲为纲,减少复习指导的盲目性......

    高考政治备考总结 -

    优选资料 高考政治备考总结 一年来,我们济北中学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扎实备考,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文科一本上线80人。文综成绩也相当不错。上200分的有两名同学,其中王晨璐......

    政治高考模拟训练一

    政治高考模拟训练一 (4月9日)(章丘3月)1. 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一般来说,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举措对经济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