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测量学总结
9月1号
最近几天都在做水准测量,从i角的检校到开始真正的开始测量,一直是问题重重。第一天上午去测i角之前,我仔细研究了测量i角的方法,后来由于条件有限,我们没有钢尺,距离不好精确的定下来,所以当时很困惑。当时我们在一起讨论,想了很多的办法来确定距离,有人说用步伐来大概定,有人说目测。最后,我们决定找一个平坦的地方,用我们实习用的3米长的标尺,练成一条直线,然后在俩段放下了标尺,俩个标尺之间的距离为30米,然后又将仪器分别放在俩个标尺的延长线上,就这样凑活的测出了我们的i角,这是我们想出的最可靠的方法了。最后就这样,我们算出了i角,结果还不错,是5秒,比规定的20秒少了不少,这样就省去了我们检校的时间,还是不错的。
i角检校完了以后就进行水准测量了。进行测量之前,我仔细看了规范,将四等水准测量的这块知识都仔细的看了一遍,自己做了一些记忆和总结,比如说四等水准测量视距《100m,前后视距差《3.0m,每站的前后视距累积差《10.0m,四等水准测量黑红面读数的差《3.0mm,黑红面所测高差的差《5.0mm等等。记住这些后,我们就开始测量了。由于学校建在山腰,有的地方是大斜坡,在这些地方的时候,视距差最难控制,一不小心就会超限,所以在测量的时候我特别小心,测一次算一次,如过发现误差太大,就会调整,尽量不要返工。不过今天第一次测,有不少地方出错了,而且速度也有点慢,明天再测的时候一定会注意的,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9月2号
今天测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测量时前后视距差太大了!这个问题在开始测的时候确实没注意,只是大概的走几步,粗略的让前后的步数相同。但是测出来的结果却是很不正确的,前后视距差的太大,有的都在好几米以外了。当时我们真的是蒙了,怎么可能这样呢,我们走的步数在那边啊,怎么可能偏差这么大?但是数据放在面前,不相信也没办法。所以一开始,我们就返工了。第二次的测的时候,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相想出了一个方法,就是在测量的时候调整前后视距。一般是后视的视距定下来,然后前视的视距根据后视的距离来调整,如果前视距离大于后视的距离,则让跑前视的那个人往前来一点,如果前视的距离大于后视的距离,则让跑前视的那个人向后去一点,总之目的是为了让前后视距差在规定范围内。这样我们在测的时候就会有点慢,但是精度就很高了,这样也是不错的。9月3号
今天终于测完了一个回合。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测量的速度也蛮快的,基本上没遇到什么问题,主要就是绕学校跑了一圈,正好完事了,整个测程应该有5km了。水准测完了,感觉还是不错的,学到了一些最基本的水准测量的知识,在实习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去跑尺,怎样跑尺最不容易出错,也学会了怎样能将尺子扶直,学会在平坦的地方视距可以大点,在斜坡时视距就得适当小点。。下面还有三个同学要测量,要一起加油了。
9月10号
今天出去找我们测区的控制点了,我们测区是在校外了,找了半天,只找到了一个新点,还不知道点号,真的是没办法,不知道该怎样去测,如果引点的话要从校内,学校周围有围墙,而且那一片全是山,根本没辙。没办法,只能打电话给高老师,跟他说明情况,请求换个测区。打完电话,获得了老师的批准,一个困难总算解决了。
第二篇:测量学总结
本学期通过对测量学的学习,我了解了测量学的任务和作用和GPS技术,学习了水准测量,经纬仪与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识读等。学会了对水准仪,经纬仪,GPS定位仪等仪器的基本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基本上掌握了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水平角与竖直角的测量,GPS定位以及小区域控制测量等。虽然这学期我从测量学中只是一些基础知识,但我相信这些对于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将大有裨益。而在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也时刻提醒着我,在测量学的学习中我还任重而道远。
第三篇:测量学总结
1、测绘是指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观测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并将地球地
物地貌缩小绘制成地图,供人们使用。
2、测设是指将规划设计好的建(构)筑物或特定的位置在地面上通过测量工作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他是测绘的逆过程。
3、水准面是指自有静止的水面。
4、大地水准面是指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延伸形成的闭合曲面。
5、大地水准面与铅垂线是测量作业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6、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区别在于:
一、坐标轴互换,测量平面直
角坐标系的x,y轴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y轴位置互换;
二、象限顺序相反,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象限顺序为顺时针方向,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象限顺序为逆时针方向。另外,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角度的起始方向为指向北方的x正方向,这是因为北方的位置容易确定,测量中的方位角以北方向为起始方向,并且角度测量的方向一般为顺时针。
7、高斯投影原理:高斯投影采用分段投影,将椭球面按一定经度分带,分别进行投影。
8、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线的铅垂线距离。
9、相对高程:如果以一般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则某地面点到该水准面的铅垂线距离。10、11、12、高差:两点高程之差。测量的基本工作: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用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步步有检核。
13、水准测量的原理: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水准尺,确定地面两点
间的高差,从而可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14、水准仪主要由望远镜,水准管及基座组成。
15、水准仪的使用过程中,粗略整平的目的是使水准气泡居中,视准轴粗略水平;瞄准的作用是使十字丝清晰;精确整平的目的是使水准气泡居中,视准轴精确水平。另外,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目标成像平面与十字丝分划板所在平面不重合。
16、水平角是指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的两条方向线投影到水平面的夹角。其取值范围是
0~360度。
17、竖直角是指经纬仪中心点O与目标方向的连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其取值范
围为-90~+90度。另外,测定竖直角和水平角一样,其角值也是读盘上两个方向的读数之差,所不同的是,竖直角的两个方向中必有一个是水平角,任何形式标注的竖直度盘,当视线水平时,其竖盘读数值一般为90度的倍数。所以在测定竖直角时只需观测目标点一个方向并读取竖盘读数即可算出直角。
18、经纬仪对中的目的是使测点中心与仪器竖轴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整平的目的是使
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瞄准的目的是使视准线对准目标中心。
19、竖直角测量原理是在同一竖直面内,仪器中心至目标的倾斜视线与水平视线所夹的锐角。a左=90-L;a右=R-270。
20、竖盘指标差:当望远镜视线水平,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竖盘指标的读数应
为90度或270度。否则其差值即称为竖盘指标差。利用盘左盘右两次读数求竖直角,可以消除竖盘指标差对竖直角的影响。
21、直线定线:水平距离测量时,当地面上两点距离超过一整尺长度时,或地势起伏较
大,一尺段无法完成丈量工作时,逐段丈量需要在两点的连线上标定出若干个点,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向。
22、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关系。
23、方位角:所谓方位角,是从标准方向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水平夹角。
24、测量误差:在测量工作中,大量实践表明,当测量仪器对某一未知量进行多次观测
时,各观测值之间总存在着差异。
25、相同的观测条件:即在相同的外界环境下,相同的人以相同的方法使用相同的仪器。
26、偶然误差的规律性:1,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的有限观测次数中,偶然误差的绝对
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2、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频率高;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频率大致相等;4当观测次数趋近于无穷大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向于零。
27、处理系统误差的方法:1)、先找到系统误差的规律性,再通过观测值加改正数以消
除或削弱系统误差的影响;2)、采用合理的观测程序,可以在数据处理时加以抵消系统误差;3)、检核仪器;4)、有些系统误差,我们知道他有规律性,但对其规律性掌握还不够,这时还要在数据处理中设法予以消除或减弱其影响。
28、控制测量的作用:控制测量是各项测量工作的基础,它具有传递点位坐标和控制全
局精度的作用。同时具有限制测量误差的传播和积累的作用,以保证必要的测量精度,使分区测量能拼接成整体,整体设计的工程建筑物能够分区施工放样。
29、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大小上表现出系统性,或在观测中按一定规律变化,或者为一常数,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30、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大小上没有任何明显的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31、32、33、精度是指一组误差分布的密度或离散程度。坐标方位角是指从坐标北端顺时针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直线的坐标方位角。误差出现的原因: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
第四篇:测量学 总结
第一章:绪论
1、测量学:本质是定位——确定地面点在某一参照系中的位置的科学。又被称为测绘学,其现代定义为:研究与地球有关的基础空间信息的采集、处理、显示、管理、利用的科学与技术。
2、大地测量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面的一个较大的区域甚至整个地球,需要考虑地球的曲率。
3、传统大地测量学: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研究关于地球重力场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4、大地控制网:是为研究地球有关的各种科学服务的,其作为大范围空间定位的统一参照系统,也是施测地形图的重要依据。
5、遥感:是指以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飞机、热气球、车、船、活动高架等为遥感平台,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根据不同物体对波普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用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经处理分析后识别目标物,并揭示其几何物理性质。
6、工程测量学:工程建设中的所有测绘工作统称为工程测量学。
7、水准面:静止的水面因为处处与重力方向(也叫做铅垂线方向、铅垂方向)垂直,水不会流动,所以是等位面,也称水准面。
8、大地水准面:水准面有无穷多个,其中一个与假设静止的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延伸至大陆内部形成封闭曲面,这个特殊的水准面称之为大地水准面。
9、大地体:被大地水准面包裹的形体称为大地体。
10、总地球椭球体:与大地水准面最接近的地球椭球。
11、基准面、基准线:定位所需要的基准,即参考标准。测量外业工作采用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分别是水准面和与之垂直的重力线,而业内计算采用的是总椭球面或参考托球面作为基准面,采用与椭球面处处垂直的法线作为基准线。
12、大地坐标: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以椭球面作为基准面,以法线作为基准线,统称为大地坐标。
13、大地高:一般地面点不着椭球面上,则地面点沿过该点的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即以椭球面为基准面的高程,叫做大地高。
14、地理坐标:用经度、维度、大地高表示一点位置的大地坐标系是在球面上建立的,所以称为球面坐标系,也称地理坐标系。(即:建立于大地水准面的坐标系,称为大地坐标系)
15、正高(绝对高程、海拔高度):地面点沿着该点的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16、平面直角坐标:小范围内,不考虑地球曲率因素的影响,直接将参考托球面视为平面,定位参照系统即为平面直角坐标。
17、地心直角坐标系:原点设在椭球中心O,Z轴与椭球旋转轴重合,X轴通过起始子午面,X轴逆时针旋转九十度为Y轴,此称为地心直角坐标。
18、高差:是指地面上两点高程之差。hAB =HB—HA19、水平角:将空间角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该投影角称为水平角。
20、确定地面点的三要素:水平角、距离、高差。
21、测量工作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
第二章 角度测量
1、测量学所谓的角度,是三个点所构成的空间角度在水平面和竖直面上的投影,分为
称之为水平角和竖直角。
2、水平角:是指两条相交空间直线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3、竖直角:在同一竖直面内,目标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夹角称为竖直角,又称为高度角。
4、经纬仪、全站仪:测角所用仪器。其中全站仪是集角度、距离测量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测量仪器。
5、经纬仪构造:基座、照准部、度盘和读数装置。
6、照准操作顺序:
7、视差:当观测目标清晰后,稍微改变一下人在望远镜内的观测角度,若目标成像与十字丝间产生微笑的相对运动,这种现象称为 视差。
8、经纬仪操作顺序:
一:经纬仪的安置:
(1)用垂球对中和整平
(2)用光学对点器对中和整平
二:水平角的观测与计算
(1)观测方法与步骤:
A、选择并照准零方向。
B、配置度盘读数。
C、松开制动螺旋,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用于a中同样的方法依次照准BCD各个方向,并记录度盘读数,再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回到起始方向A,读数并记录。(最后一步称为归零)
D、松开望远镜制动螺旋,翻转望远镜,用盘右位置按逆时针旋转顺序依次照准ABCA,并记录读数,完成盘右半测回或下半测回观测。
注意:当测角精度较高时,往往要测几个测回,为了减弱度盘分化误差的影响,各测回间应根据测回数N,按照180/N变换水平度盘位置,这一过程称为配置度盘。
第三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确定两点在坐标平面上的相对位置,需要确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连线方向。分为钢尺量距、视距测量、光电测距仪测距及直线定向。
1、方位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准方向通常采用X坐标轴,由X轴顺时针旋转到直线AB的水平角称为坐标方位角。通常用aAB表示,并且aAB =aAB+-18002、直线定线:在直线方向上作一些标记,标明直线走向的工作就叫做直线定线。
A、目测定线:两点法(两端通视时)、趋近法(两端不通视,即不能相互看见)
B、经纬仪定线
3、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略
4、钢尺量距的误差来源:
A、尺长本身的误差
B、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
C、拉力不等引起的误差
D、丈量本身的误差
E、钢尺垂卷引起的误差
F、钢尺不平引起的误差
J、定线引起的误差
5、视距法测距:视距法是用望远镜内十字丝分划板上的视距丝及刻有分划的标尺,根据光学的几何学原理,同时测定仪器与立尺点间距离和高差的方法。优点:操作简便、速度快。缺点:精度较低,相应的高差测量精度也较低。
6、直线定向:在测量工作中,一条直线的方向是根据某一标准方向来确定的,确定一条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关系称为直线定向。
7、真方位角:由真子午线方向端算起的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和真方位角的定义相同。
8、磁偏角:通过地面上某点的礠子午线方向和真子午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9、正反方位角:A正=A反+-180即aAB=aBA+-180
第四章 高程测量
1、高程:是指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基准面(某一水准面)的距离,是难以直接测量的。获得地面某点的高程的方法,测定可视范围内点与点之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的高程逐点推算出待定点高程。
2、设水准仪的水平视线在A、B点的水准尺上的读书分别为a、b,则A、B两点间的高差为:hAB=a-b(通常是A向着B推进,从而是用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3、转点:当AB相距较远时,则两点之间的高程相差太大,安置一次仪器不能测定其高差,需要增设若干传递高程的过渡点,这些过渡点成为转点。
4、水准仪操作步骤:仪器安置、粗略整平、照准和读书。
5、测站:安置水准仪的位置,测站应置于两水准尺距离大致相等的位置。
6、读数:读数之时,应该读出四位数字,不需要带小数点,应该注意水准尺的成像是正像还是倒像,要注意从小到大读书。
7、水准点:是指通过水准测量方法获得高程值的测量控制点,往往用BM加数字编号表示。
8、水准路线:在水准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大致上可分为单一水准路线和水准网两类。
9、单一水准路线:包括闭合水准路线、附和水准路线和支水准路线。相互连接的点称为结点。
10、水准网:若干条单一水准路线相互连接,结成多通路的水准路线,即为水准网。只有一个结点的水准网称为单结点水准网;一个已知水准点和若干个未知点构成的水准网称为自有水准网;由多个已知水准点和若干个未知水准点所构成的水准网称为附和水准网。
11、表格(P90、91、92、93,水准测量手薄)***
12、水准路线闭合差计算:
闭合差:测段高差及其函数与应满足的理论值之差,称为水准路线闭合差,用fh表示。闭合水准路线各测段高差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等于零,由于存在测量误差,闭合水准路线的实测高差之和一般总不等于零。Fh=
附和水准路线:fh=
支水准路线:fh=h测(H终H始)h测h往h返
i角(残余误差),是水准管轴与视准轴在竖直面内所成的角度。
水准测量误差来源及削弱措施:
1、仪器误差:
A、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产生i角。要克服此残余误差,就应该让前后视距大致相等,这样就可以免除残余误差。
B、水准尺误差:水准尺刻画不够准确,尺长变化、弯曲、零点差等,都会影响水准测量的精度。
2、人为因素:
A、水准管气泡未严格居中。
B、毫米估读误差。
C、水准尺倾斜影响。
3、外界条件的影响:
A、仪器下沉。
B、尺垫下沉
C、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误差。
D、温度对仪器的影响。
三角高程测量:通过测定点间的距离以及垂直角,应用三角学的公式计算两点间高差。适用于地势陡峭,两点间高差较大,不便进行水准测量或高程精确要求较低时。
三角高程测量误差及削弱措施:
A、竖角的测角误差
B、边长误差
C、折射系数的误差
D、仪器高和目标高的测定误差
第五章 测量误差理论基础
真误差:是某观测点的真实值X与观测值L的差值。(注:X是不可知的,从而真误差也是不可知的)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1、观测者的因素
2、测量设备的因素
3、观测环境的因素
测量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之下,规律保持不变或变化可预测,则称具有这样性质的误差为系统误差。
2、偶然误差:在一定限度内,不能对可能出现的误差作出任何预测,则这一类的误差就称为偶然误差。
3、粗差:一定观测条件下,超出正常范围的误差值。(理论上归于错误一类)
测量误差的处理原则:首先发现和剔除含粗差的观测值,并采用模型改正法及观测程序法进行消除或削弱系统误差的影响,使观测值中只含有偶然误差。
中误差:由于实践中观测值的数量总是有限的,所以不能得到观测误差的标准差,只能得到其估值,称为中误差。
第七章 工程控制测量
1、测绘:测定地球表面地物的位置、形状和地貌,供工程建设规划与设计使用,由于测量成果通常绘制成地形图,从而称为测绘。
2、测设:确定了位置、形状的设计建筑物定位在实地,以便施工变成实体,称为测设。
3、控制测量:在测绘或者测设之前,建立定位所依据的测量坐标系统,此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4、平面控制测量:按照控制点的连接方式划分,可分为导线、三角、三边、边角等方法。
5、三角测量:以控制点为三角形的顶点,各三角形相互连接组成三角网,测量三角形的各个内角。
6、三边测量:控制网图形与三角网相同,差别仅在于观测值是三角形的边长,而不是三角形的内角。
7、边角测量:采用三角网形,但是观测全部三角形内角和边长,或者部分内角和边长。
8、三角测量、三边测量、边角测量的共同特点:控制范围大、图形结构强、检核条件多。缺点:要求通视的方向多,图形结构要求高,布点困难,观测工作量大。
9、高程测量:根据高程测量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水准测量、三角测量、GPS高程测量。
10、国家控制测量概念: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总称为国家基本控制网。
11、导线测量: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用测得的距离和角度依次进行推算各导线点水平坐标的方法,称为导线测量。
(必考)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选点、布设测量标志、测边、测角
1、选点及布设测量标志,原则为:
(1)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
(2)避免相邻导线点间夹角过大或者过小
(3)导线边通过的地方要考虑避开折光影响较大的地形
(4)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位置,以便于使用和扩展
(5)导线各边长大致相等
(6)导线点应选在点位牢固、便于观测且不易被破坏的地方。
测边:导线边长测量使用全站仪和角度测量同时进行,对于高等级导线测量,需要往返观测取平均值。
测角:导线的转折角按照导线前进的方向,在导线左侧的角称为左角,导线右侧的角称为右角。
导线的定向与联测:为了计算导线点的坐标,需要根据两个已知点之间的已知坐标方位角,推算导线各边的方位角。
第五篇:测量学实习总结
测量学实习总结
我们从5月10日开始实习,在实习之初,我还有点担心自己测不好,担心只有三天的测量时间,不能按时的完成任务,但是,经过我们第二小组的反复测量,克服了测量中的种种问题,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在测量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应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2)在用全站仪测量的过程当中,有的过程出现了大的误差,经过我们的重新测量计算,误差范围也减小到了可以允许的范围里。
(3)还有就是计算问题,计算必须由两个人完成,一个初步的计算,一个检验,不过,在此过程当中,也还是出现了计算错误的问题,我们在不断的重复检验之中算出了正确的数值,尽量让误差减少到了最少。
(4)最后的困难就是画图的部分了,虽然画图是交给一个同学完成的,但是我们整个组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只要一个环节出了错,图就不可能画出来。我们画图之初,最先是把八个控制点的坐标画出来,然后就开始画体育馆,当我们还在沾沾自喜的时候,却被告之有的坐标有一定的误差,我们不断修改,终于画好了。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知道了团队精神是如此的重要,无论是少了中间的哪一环都无法完成任务,任何一个步骤、环节,都少不了,也出不得错,一步错步步错,因此,测量学才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因此,测量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团队的合作。
就整个实习测量来说,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不过这其中也体现了我们还有许多的不足,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记得这次的经验教训,力求能最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