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西柏坡红色游感想
西柏坡红色游感想
由于云南我已经去过很多次了,所以班级这次组织去云南我没有去,而是跟着家人来到了旧的革命地“西柏坡”。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然而,西柏坡见证了中国革命最重要的一个转折时期,也在此产生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因此它便成了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一个哺育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永葆政治本色的摇篮,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
现在,我们面对 “西柏坡”珍贵历史财富,在那些极为平常的纺车和石碾前留个影感受着与西柏坡的革命精神相融情感;在那画满了作战地图的与共和国诞生的战争前夜面画卷前,我们仅仅用现代音像的方式把我们的身影交织在到那些历史氛围之中,当然是不够的!我们要用心灵来感受这永远不会衰竭的精神和信念。而西柏坡作为承接党的历史长河里新起点,它所包容的精神已经和党的历史成为无法分离的地方。
1948年5月26日,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从阜平县城南庄来到了平山县的西柏坡,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彻底扭转了双方的军事对比局面,奠定了新中国胜利的军事基础, 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在这里,党中央召开了具有伟大历 1
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不仅设计了建立新中国的蓝图和框架,在会上,毛泽东及时地告诫全党,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袭击我们党和革命队伍的主要危险。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建立新中国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正是这“两个务必”的提出,饱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光辉,这些含意隽永、铿锵有力的预示和嘱托,就像茫茫大海中一座闪烁着巨光的灯塔,一下照亮了新中国的伟大历史航程。
1949年的3月23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也就是被毛泽东称为进京“赶考”的日子。毛泽东对身边的周恩来及其他人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斩钉截铁地回应:“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这是毛泽东对西柏坡的告别辞,也是一代伟人凝视久远、力盖千钧的历史叮咛!而毛泽东率中央机关这次进京“赶考”,建立新中国,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毛泽东是了解这段历史的,不过当他在晚年回望的时候,却采用了一种很特别的方式。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老人家平时不爱看电影,但到晚年时却尤其喜爱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每当看到我军攻下一座城市,人民群众夹道欢迎的场面,总是显得激动不已,甚至“泪如泉涌”。可以说,正是毛泽东的眼泪,帮助一个
民族洗清了岁月的尘蒙,开始关注战争年代那“遥远”的记忆。
邓小平也是深爱这段历史的。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他不仅多次教导人们要发扬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还在1984年3月25日同外宾谈话时说道:“我这一生中,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的三年。那时我们的装备很差,却都在打胜仗,这些胜利是在以弱对强、以少对多的情况下取得的。”同年8月31日,他亲笔为西柏坡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并对在场的工作人员说道:只要党和党员不脱离群众,只要党和党员接受监督,我们党就一定能同过去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一样,顺利地领导国家建设。
1991年9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到西柏坡瞻仰中共中央旧址,他说:我来到西柏坡是很感动的。要向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描绘的人民共和国的宏伟蓝图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我们要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创下的丰功伟绩,继续艰苦奋斗,把社会主义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更加美好。”并挥毫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一天,在河北省的一次干部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感慨地说:“当年,在那么恶劣的战争条件下,党中央在那么一个小山村做出了许多重大的决策,是很了不起的!党中央在西柏坡这个时期是我们党历史上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
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率领十六大新当选的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总书记一行仔细参观了纪念馆的陈列展览,瞻仰了中共中央旧址,看望了西柏坡村的老党员,考察了
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召开了有平山县干部群众参加的座谈会,胡锦涛同志向全党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学习考察活动安排了两天,中央领导同志统一在西柏坡住宿,餐桌上全是当地的农家饭,纪念馆没有布置欢迎标语,更未设鲜花彩旗和红地毯,由此体现出一种非同一般的亲近和尊重。这是自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集体对西柏坡进行的一次深情回访,是肩负重任的执政者们在新世纪初对以往一段辉煌历史的倾心眷注,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跨世纪连接。谈到历史,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从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同志抵达西柏坡和1948年4月周恩来、任弼时同志、五月毛泽东同志抵达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这一段时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西北坡的红色旅游就要结束了,站在西柏坡精神纪念馆大门前,我感想很多,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这样的革命圣地,我们瞻仰的是革命前辈们浴血奋战的踪迹,但重要是对我们共产党的后来者给出什么的启示,那就是60多年前这段革命历史,无非向人们说明人心的向背,传承的重要,真理的永恒。对于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当今,面对改革开放的全新考验,我们更应该牢记“两个务必”,永葆革命本色。“两个务必”,不仅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保持的优良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远拥有的党魂,而且应当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永远保持的优秀品质,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
走出西柏坡,突然感觉其实它就的是一部党的革命历史大书,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的巅峰之作、经典之作,而与之相附又如影随形的西柏坡精神应该是我们一代代共产党人持续地追寻感悟、领悟真谛、永远应该做下去的一门功课。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这就是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严守纪律,团结一致;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为民创业;艰苦奋斗,不断革命为主要内涵的西柏坡精神。
20世纪将要过去,21世纪即将悄然来临。站在世纪相接的交点,展望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任务将更加艰巨,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将更加复杂,遇到的挑战将更加严峻。这对跨世纪一代特别是青年党员和青年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作风、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须臾不可丢弃的优良作风也同样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继承发扬下去,从总体上看,当今跨世纪一代特别是青年党员和青年领导干部,与前辈相比,具有文化素质高、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改革创新意识强、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能力强等优势。但是,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他们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由于生活在和平环境里,他们缺乏新旧社会纵向体验和严酷阶级斗争的磨练,缺乏对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极端重要性、必要性的切身体验,不容易了解建立一个美好社会需要经过怎样的艰苦奋斗;由于生活较为优裕,缺乏艰苦生活的磨难,他们也因而缺乏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的极端重要性、必要性的深刻体验。显然,跨世纪一代特别是青年党员和青年领导干部在政治素质、思想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因此,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使“两个务必”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两个务必”,不仅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保持的优良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远拥有的党的党魂,而且应当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永远保持的优秀品质,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
第二篇:我的西柏坡红色游感想
牢记“两个务必”弘扬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红色游感想
张东升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然而,西柏坡见证了中国革命最重要的一个转折时期,也在此产生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因此它便成了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一个哺育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永葆政治本色的摇篮,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
现在,我们面对 “西柏坡”珍贵历史财富,在那些极为平常的纺车和石碾前留个影感受着与西柏坡的革命精神相融情感;在那画满了作战地图的与共和国诞生的战争前夜面画卷前,我们仅仅用现代音像的方式把我们的身影交织在到那些历史氛围之中,当然是不够的!我们要用心灵来感受这永远不会衰竭的精神和信念。而西柏坡作为承接党的历史长河里新起点,它所包容的精神已经和党的历史成为无法分离的地方。
1948年5月26日,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从阜平县城南庄来到了平山县的西柏坡,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彻底扭转了双方的军事对比局 1
面,奠定了新中国胜利的军事基础, 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在这里,党中央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不仅设计了建立新中国的蓝图和框架,在会上,毛泽东及时地告诫全党,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袭击我们党和革命队伍的主要危险。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建立新中国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正是这“两个务必”的提出,饱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光辉,这些含意隽永、铿锵有力的预示和嘱托,就像茫茫大海中一座闪烁着巨光的灯塔,一下照亮了新中国的伟大历史航程。
1949年的3月23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也就是被毛泽东称为进京“赶考”的日子。毛泽东对身边的周恩来及其他人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斩钉截铁地回应:“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这是毛泽东对西柏坡的告别辞,也是一代伟人凝视久远、力盖千钧的历史叮咛!而毛泽东率中央机关这次进京“赶考”,建立新中国,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毛泽东是了解这段历史的,不过当他在晚年回望的时候,却采用了一种很特别的方式。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老人家平时不爱看电影,但到晚年时却尤其喜爱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每当看到我军攻下一座城市,人民群众夹道欢迎的场面,总是显得激动不已,甚至“泪如泉涌”。可以说,正是毛泽东的眼泪,帮助一个民族洗清了岁月的尘蒙,开始关注战争年代那“遥远”的记忆。
邓小平也是深爱这段历史的。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他不仅多次教导人们要发扬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还在1984年3月25日同外宾谈话时说道:“我这一生中,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的三年。那时我们的装备很差,却都在打胜仗,这些胜利是在以弱对强、以少对多的情况下取得的。”同年8月31日,他亲笔为西柏坡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并对在场的工作人员说道:只要党和党员不脱离群众,只要党和党员接受监督,我们党就一定能同过去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一样,顺利地领导国家建设。
1991年9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到西柏坡瞻仰中共中央旧址,他说:我来到西柏坡是很感动的。要向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描绘的人民共和国的宏伟蓝图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我们要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创下的丰功伟绩,继续艰苦奋斗,把社会主义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更加美好。”并挥毫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一天,在河北省的一次干部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感慨地说:“当年,在那么恶劣的战争条
件下,党中央在那么一个小山村做出了许多重大的决策,是很了不起的!党中央在西柏坡这个时期是我们党历史上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
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率领十六大新当选的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总书记一行仔细参观了纪念馆的陈列展览,瞻仰了中共中央旧址,看望了西柏坡村的老党员,考察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召开了有平山县干部群众参加的座谈会,胡锦涛同志向全党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学习考察活动安排了两天,中央领导同志统一在西柏坡住宿,餐桌上全是当地的农家饭,纪念馆没有布置欢迎标语,更未设鲜花彩旗和红地毯,由此体现出一种非同一般的亲近和尊重。这是自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集体对西柏坡进行的一次深情回访,是肩负重任的执政者们在新世纪初对以往一段辉煌历史的倾心眷注,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跨世纪连接。谈到历史,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从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同志抵达西柏坡和1948年4月周恩来、任弼时同志、五月毛泽东同志抵达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这一段时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西北坡的红色旅游就要结束了,站在西柏坡精神纪念馆大门前,我感想很多,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这样的革命圣地,我们瞻仰的是革命前辈们浴血奋战的踪迹,但重要是对我们共
产党的后来者给出什么的启示,那就是60多年前这段革命历史,无非向人们说明人心的向背,传承的重要,真理的永恒。对于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当今,面对改革开放的全新考验,我们更应该牢记“两个务必”,永葆革命本色。“两个务必”,不仅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保持的优良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远拥有的党魂,而且应当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永远保持的优秀品质,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
走出西柏坡,突然感觉其实它就的是一部党的革命历史大书,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的巅峰之作、经典之作,而与之相附又如影随形的西柏坡精神应该是我们一代代共产党人持续地追寻感悟、领悟真谛、永远应该做下去的一门功课。
第三篇:游西柏坡感想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 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西柏坡
姓名
西柏坡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5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这是一片红色的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热士,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她的名字是早己连同一个伟大的政党,一个强盛不衰的共和国,震彻寰宇。
2017年7月1日,我们组织参观了西柏坡革命圣地。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西柏坡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
西柏坡展览馆内陈列了许多珍贵的文字,图片和历史遗留物,内容丰富而详实,那一幅幅发黄、发灰的图片与手迹,那一件件陈旧、简陋的生活实物,仿佛就是那段浓缩的历史,引领我们进入那烽火年代、峥嵘岁月,使我们感同身受的了解了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极其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党的老一辈革命家,硬是凭借着不屈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柏坡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向我们展示了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革命领导人的旧居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尽管是复原旧址,但它们依然保留了原有的风貌:泥砖垒砌的平房、精简的家什、节俭的生活。依稀可以从中望见伟人们的身影。就是在这样极其简陋的环境中,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一页。毛泽东同志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主持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了彻底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西柏坡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既善于破坏旧世界、又善于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精神,它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概括和总结,又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升华。
尽管党中央驻守于西柏坡的时间不长,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落户在这里前后不到两年,毛泽东转战于此也只有短暂的10个月。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具,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更可贵的,是人们在这里还可以从留存的文字和资料中听到一些巨人曾经发出过的声音,就像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
睹物思人,感慨颇深,思想上、心灵上经历了一次洗涤和震撼,也引发了很多感想。重温历史,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在西柏坡时期,虽然西柏坡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物质条件极其贫乏,但大批仁人志士、无数热血青年涌跃奔赴西柏坡,使西柏坡成为了领导全国抗日的一方热土、中国革命的摇篮。在当时,人们就已经认定了这一信念,诚如当年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在西柏坡所说:“中国的希望在西柏坡,中国的希望在共产党”。从革命战争到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建国50多年来祖国发生的变化,这些事实,都充分证明了,共产党人不仅能砸碎一个旧世界,而且能建立一个新世界;不仅能打江山,而且能守江山,能建设好江山社稷。
习总书记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今天,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人,更要坚持这一信念,坚定这一信仰。
二、要弘扬西柏坡精神,永葆革命本色
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建国62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在这新的历史条件下,我觉得西柏坡精神和“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对我们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不仅仅是指在生活上节俭、节约、艰苦朴素,它更应该是在工作上的一种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生活上要节俭,不要相互攀比、讲排场、摆阔气、奢侈浪费,在工作上,我们要迎难而上,勇于拼搏,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高标准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要铭记革命传统,养成良好作风,要养成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及时查找自己存在的差距,不主观武断,不自视清高,不固执己见。特别是自已在工作中,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经验上,更要牢记“两个务必”,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学习他们宝贵的经验和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不浮躁、不张扬、不自满,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在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要将西柏坡精神的宝贵结晶付诸于现实工作中去。只要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都能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牢记领袖在西柏坡的嘱咐和叮咛,我们的政党便能青春不老,我们的国家便能长盛不衰。美丽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能早日到来!
第四篇:西柏坡感想
“红色胜典 红色讲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感想
我是参加“红色胜典 红色讲解”暑期社会实践的一名学生党员,就读于旅游系09级旅游管理本科班。此次活动是由我系领导组织的一次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和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激发青年学生爱党与爱国热情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从5月中旬开始,经过层层选拔我有幸成为14名社会实践小组其中的一员,能够进入实践小组是光荣的,但在光荣的背后却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努力:面对12个景点的导游词,我们通宵达旦,刻苦背诵;面对繁杂的讲解技巧和接待礼仪,我们严格训练,一丝不苟。我们放弃了逛街购物的时间,放弃了睡觉休息的时间,放弃了期末考试复习的时间。就是为了一个目的:将此次暑期实践活动做好,为我党90周年献礼。我身体一直不好,一紧张皮肤就出现斑点,但是为了不拖累大家,我偷偷的到药店去买药,难受了就吃几粒药,接着又投入到紧张的培训工作中。经过宁静、王杨老师的认真指导和同学们的刻苦训练,在6月25日,我们全部顺利通过了模拟讲解考核,并于6月28日正式奔赴景区讲解员的岗位。在景区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先后为省长陈全国、副省长张杰辉、省政协副主席王刚等领导以及数千名游客进行了精彩的导游景点讲解,省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我们谆谆教诲,寄以深厚的期望。
学校吕文一书记、陆军恒校长、校团委孙政书记、陈小雷副书记
及学院领导也来看望和勉励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在西柏坡,用自己的知识服务好每一位来这里参观和学习的游客。作为一名红色讲解员我感到无限的光荣,也感到身上的重担,同时,也感到知识的欠缺。这段难得的西柏坡社会实践经历,将会激励我不断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积极投身到我省旅游事业中去,做一名优秀的旅游人。
河北师范大学旅游系
09级旅游管理:祖国明
第五篇:“红色之旅”韶山游感想
“红色之旅”韶山游感想
六月是一个红色的月份,抱着对伟人的崇高敬意,6月9日我跟随局党工委组织的旅游团到韶山参观旅游。
韶山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故乡,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9日下午1点钟左右,旅游车终于踏入我们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韶山;在旅游车慢慢地开往韶山冲的路上,我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当地的导游向我们介绍公路两旁的景色,以及韶山冲的变化,述说毛泽东当年是怎样从这里走出韶山冲并走向革命道路的;听着导游的介绍,我们被那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蕴深深吸引住了。
我们首先来到铜像广场。广场的入口处有一块天然巨石,上面刻着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8个字。通往铜像广场的大道两旁分别立着六块巨大的石头,每块巨石上都雕刻有一首毛主席的诗词,据说每块巨石各代表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中逝去的六位亲人。进入广场的最里面,一尊高大的青铜制伟人毛泽东铜像屹立在广场的台阶上,广场周围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毛泽东铜像重3.7吨,高6米,花岗岩石基,座高4.1米,全身高10.1米,象征着10月1日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基座上是江泽民为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题写的“毛泽东同志”金光闪闪的五个大字。铜像中身着中山装的毛泽东主席,手握书卷,面带笑容,神采奕奕。我们在铜像前敬献了花篮,鞠躬敬礼,缅怀毛主席他老人家光辉一生的丰功伟绩。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毛泽东故居。这是一套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前门有一个大池塘,背依青山,大家排队依次进入房内参观,可以说人人都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渴望在此寻觅伟人的踪迹。离故居不远处有许多池塘,在里面种有许多莲藕,这时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给韶山增添了不少美景。第二天早上我们还参观了刘少奇故居及纪念馆,中国革命的两位领袖,家乡竟然相距如此之近(坐车用时半个小时左右)。
韶山是一个风景独特的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一代伟人。此次韶山之行让我们对毛泽东的一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使我接受到了一次极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革命先辈把他们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
计算机信息中心 宋杨 2011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