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大学生对助人为乐及社会出现的冷漠的现象的态度和看法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5 07:4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广大学生对助人为乐及社会出现的冷漠的现象的态度和看法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广大学生对助人为乐及社会出现的冷漠的现象的态度和看法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广大学生对助人为乐及社会出现的冷漠的现象的态度和看法的调查报告

关于广大学生对助人为乐及社会出现的冷漠的现象的态度和看法的调查报告

誊写人:廖静仪 外国语学院 国商108班 1018100209

调查时间:2011年10月26日至2011年11月20日

调查地点:广州大学

调查对象:47位大学生

调查目的: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一时出现信息爆炸。一件事,可以在一瞬间,出现在各大网站,各大媒体。而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出了一些曾经看起来很稀奇的事情。就如几年前的“彭宇案”和最近的“小悦悦事件”等。据相关统计,最近几年出现了至少十二起搀扶跌倒老人被诬陷事件,是什么让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人们的正义感真的是日渐降低了吗?还是,媒体的无意炒作引起了人们自身权益的警惕?或者是什么东西改变了我们?为此,我们对广大学子们作出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对助人为乐及社会出现的冷漠的现象的态度和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助人为乐、小悦悦、彭宇、冷漠、见义勇为、道德

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情况:通过问卷设计,调研实践及数据统计完成了此份“关于广大学生对助人为乐及社会出现的冷漠的现象的态度和看法”的问卷调查,在广州大学进行调查并一共收到了47份有效的调查问卷回馈。现在我从设计问卷的背景、广大学生对助人为乐及社会冷漠现象的态度以及解决方法这三方面进行问卷分析。

(一)背景

首先我先列举一些案例。

2006年11月20日上午,南京发生的震惊全国的“彭宇案”。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对“彭宇案”做出了一审判决,裁定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即45876元,10日内给付。2011年8月27日中午,一辆大巴车在石庄镇西边的张黄立交桥上看见了一名骑三轮车的老人被撞倒,司机殷红彬下车搀扶了老人。不想面对警方的调查,那老人一口咬定是那辆撞倒大巴车撞她的,最后,通过调阅监控录像,警方发现,正如殷红彬所述,他不是撞人者,而是下车救人者。

2011年9月2日上午,在湖北省武汉市,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门口迎面摔倒了。这期间来往者众多,但大家仅仅是围观,却无人敢扶他一把,致使他一个半小时后才被送医院救治,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2011年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两岁的王悦(小悦悦)在家附近的巷子里玩耍,一辆面包车和一辆小型货柜车先后三次从悦悦身上碾过并逃逸。然而18名路人从悦悦身边经过,同样是漠然不理,无一施以援手。最后只有一位拾荒者陈阿姨将小悦悦扶起,躺在路边小悦悦就这样躺在血泊中七八分钟,最终抢救无效。(以上例子皆出自人民网)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达,中国人越来越患上了“发达社会冷漠症”,它突出表现为:社会越发达,人的竞争意识越强,法律的自我表现保护意识也越高。一些时候,许多受到帮助的人们不太懂得感恩,这也就使得人们帮助他人的热情减退。当我们去帮助别人,可能会

招来旁人异样的目光。帮助他人逐渐成为一种“非主流”的行为,使得我们渐渐缩回了那只帮忙的手。还有很多时候,我们的善心恰恰是中了别人恶意的圈套。例如好心借手机给他人手机却被盗了,将路边摔倒的老人扶起却被诬陷是肇事者,勒索医疗费等等。人们逐渐功利化。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喜欢思考投入回报比,不再愿意无偿地奉献、自发地帮助别人。如果中国社会30年的经济腾飞换来的是“发达社会冷漠症”,我们要反问自己,难到这是我们要的社会发达吗?

(二)广大学生对助人为乐意识及社会冷漠现象的态度

在上文描述的背景下,根据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47位大学生中,当被问到“碰到有人摔倒在地等现象你会上去扶他起来吗”,有9位同学表示会毫不犹豫地去扶起对方,而有20位同学表示会拨打110或120等待别人的救援,还有17位同学表示会先拿手机等物品进行摄像或录音,当已得到自己清白证据后再去搀扶。可见,经过一系列的“彭宇案”后大家似乎都闻“扶”色变。再问到“碰到街上有人偷窃或是抢劫是否会揭发”时,47位学生中仅仅只有9人表示会见义勇为,更多的会选择报警以静观其变,更有6人认为只要不偷或是抢到自己就不去管。这种助人为乐意识和见义勇为的淡薄,不仅反应了个人抱有不惹祸上身的想法,也显示了见义勇为后续保障制度的缺失。由于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英雄流血又流泪”,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人民群众见义勇义的积极性。这也是造成的当今社会频繁出现见死不救、见危不帮现象,英雄缺失,人们感慨世风日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你认为社会道德是否在倒退”,几乎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认同,他们认为社会发展加快,人们心态落差剧烈,进而造成社会道德水平的倒退。也有两成受访者认为在一些案件的负面影响和新闻报道的影响下,造成了社会道德水平的倒退。再问及“社会道德倒退的原因”,超过半数人都把矛头指向许多如“彭宇案”负面案件的出现,使得社会互相信任度下降。这无疑是非常令人失望的。现在见义勇为者甚至抓到嫌疑人交给警察,因为怕被犯罪嫌疑人受伤赖上自己,而不愿作证,更不愿做什么见义勇为者;老人摔倒在地,路人怕被冤枉上是自己撞到的,而不敢上去掺扶,即使好心人做好事,也要报警备案或是让多人作证后才敢去帮助老人。社会“净化”到这种地步,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三)解决方法

为了增强人们的助人为乐意识,我在这提出几条建议:

1、学校和家庭中的教育改良。在学校和家中对孩子们做好基础的教育工作,从思想上和行为上正确地引导孩子们从小乐于助人,真诚为人。

2、对社会普遍价值观的引导。宏观上倡导和谐、关怀、友爱的社会氛围。树立起一定的道德楷模,并通过公益广告等宣传手段来养成民众一种正确的意识,从而将意识转化为行为,以一带十。

3、使民众懂得感恩,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真诚的表达感谢,从而也加入到助人为乐的群众当中来,营造起互帮互助,和谐友好的环境。

4、严厉打击那些利用人们善心犯罪的行为。政府加强相应的监管与治理,媒体适时曝光,使群众更能明辨真假,让不法分子无从下手。

对于改善社会冷漠英雄缺失的现象,我也有两条建议:

1、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见义勇为的后续保障制度。关爱见义勇为、勇于牺牲的人,免除他们后顾之忧的,不但能给那些道德高尚的人一种精神上和实际上的满足,同时,也能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源力,使把好人有好报、善有善报逐渐变成一种自觉的有组织的社会行为。这也有助于激发人民群众同违

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

2、社会要宣扬正确和理智的见义勇为行为。弘扬社会风气,净化社会风气,弘扬正气是十分重要的。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是民族精神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宣扬见义勇为的行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二篇:对社会出现冷漠现象的调查报告

目录

引言..........2分析调查..........2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人与社会的关系.............3

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影响.........4学校教育..........4

总结报告..........5对社会出现冷漠现象的调查报

(机械工程学院机制104 陈粤龙 10305910435)

引言

2011年10月12日在广东佛山一街道上一个2岁的小女孩悦悦车子撞到又遭碾压,更让人痛心的是小女孩的身边前后路过了18位路人却没人停下救命甚至看一下情况,最后只有一名拾荒的老太太呼喊人民救命,不幸的是小悦悦最终还是在全国人民的祈祷下离开了这个冷漠的世界,小悦悦的离开不仅是对那18个冷漠路人的良心拷问,更是对我们社会上存在的冷漠现象上了一堂血的教训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可思议的情况,为什么人民这么冷漠!

分析调查

由此全国开展了为何生活在和平年代和谐的社会主义的人民还会这么冷漠的调查!据新浪网上如果是你处于当时的情况你会怎么做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只有18%的选择离开,可是当网民通过人肉搜索发现大部分路过的路人都是网民,这就很有讽刺了。更进一步的网上调查关于为什么你看到路上的人有难的时候你会很犹豫的去想救还是不救,其选项有:

1、不知道怎么救,2、救了会有麻烦,3、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调查结果显示70%的网民选择

2、救了会有麻烦,中国有一句古语说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是为什么还会把麻烦当作不去就命的借口呢,换一句话说就是为什么人们担心救命还怕那个被帮助的人找自己的麻烦呢,政府不是鼓励人们作好事,向雷锋叔叔学习么,这是我们从小就学会的知识啊!是什么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命观呢!

调查中网民直指彭宇案,彭宇案是什么案件为何影响这么深呢,先回顾一下彭宇案情: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彭宇表示无辜。他说,当天早晨3辆公交车同时靠站,老太要去赶第3辆车,而自己从第2辆车的后门下来。“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彭宇继续说,接下来,事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2007年9月4日下午4点半,鼓楼区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为,本案主要存在两个争议焦点:

1.彭宇与老人是否相撞

2.应赔偿的损失数额问题

法院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对受害人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共45876.6元。

当天,老太的代理律师表示:对判决事实感到满意,但40%的赔偿比预期要少。而彭宇则表示不服此判决。本来做好事的却遭到了诬陷,法官的一句经典的话语更是道出了这案件的本质:如果不是你撞倒了老太太为什么去扶!这就给群众打了一针预防针啊!彭宇于是在网上发布了作好事还遭人讹的博客,这影响其实是双方面的,第一这就是给社会上钻法律空子人的一条好的道路了,第2这实在让社会上多数的好心人为难了。救!彭宇案摆在前面,不救!实在是良心难受,这就是给在场的人出了一道很难的题!在彭宇案之后又有很多的案件,来自新浪网的调查中我们会发现碰瓷这个词出现了,这原本是古玩的行话,可是用到这也非常的吻合,想一想你去碰那个需要帮助的老人就遭诬陷这不就是碰瓷了吗,这也不难理解的出现了天津的张大妈摔倒好心人去扶遭诬陷,全国各地的碰瓷案件更是多不胜数,碰瓷党的花样更是在不断的更新!也是不断的挑战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观念。我们在深究一步步的调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发现很多问题还是我们要解决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首先调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冷,现在在外地人一般都是迁徙的,都是在外养家糊口,流动量大,据国家计生委调查知,人口流动规模不断增长并呈长期定居和举家流动的趋势,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生育的总量不断增加。2007年全国流出人口在外地生育子女总数达到102.4万(流动人口回户籍地生育的情况除外)。流入地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任务明显加重。专项抽样调查显示,流动人口总和生育率为1.7左右,与全国的总体水平(1.7-1.8)接近。与相关调查同年份数据比较,流动人口生育水平高于城市户籍人口,低于农村户籍人口。这能说明的是在外面都是安全感不足的,自己都是小心的过着自己的日子还哪有空心去管别人。第2就是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人民地安全感极少的原因,目前,全国有23个省级人口计生委设置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专职或综合职能机构,比“十五”期末的7个省(区、市)增加了16个,但仍有8个省(区)没有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全国73%的市级、75%的县级人口计生部门设置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专职或综合职能机构,但乡级建有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的仅为27.4%。全国从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刚刚过万,平均约2万名流动人口才有一名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特别是在乡(镇)和村(居)两级,服务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协管员队伍未能形成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还有一些挣了钱的农一代过上城市生活后更是百般的珍稀自己的生活,都是来自天南地北,谁也不知道彼此的背景,于是尽管只是隔着几十厘米的门与门的距离也不会产生信赖的感觉,一栋大楼人虽多但却比新疆人口稀少的地方还冷清,人们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房门一关,我相信这种冷漠的邻里关系会一代代的相传。这就是外地的人与人之间的,邻里之间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外面的“陌生人”了。

人与社会的关系

再进一步就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了,2011年1月12日,央视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道栏目主办的“CCTV2010经济生活大调查”调查结果将向全国披露,据主办方透露,在8万余份有效问卷中,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而感到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达

到11.1%。这还是央视的调查显示,可能并不是很反映民生,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个自己都不感到幸福的社会中还会怎么去关心他人呢

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影响

电视的普及在中国无疑是弊大于利(只针对今天的调查),以前人们的业余时间都是和人度过,邻里之间互相串门或者是走访亲戚的。可现在据国家广电总局下属的《广播电视信息》杂志社(r&ti)发布的《2005-2006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439.3万,到今年底,这一数字将突破1000万。那是电视的高峰段,一家人到了晚上就守着电视等待着“愚”乐节目和广告多于电视剧的电视台,那就很明显的把家人与外人区分开了,热闹的是一家一家的传出来的,也许家里还能感觉到温馨,但在外面人们只是一个脚步的赶时间,才不留下心来去关心这个世界关心这个世界的人和事的变化,到了近几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就是恐怖的吞噬灵魂的时代了,CNNIC在京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CNNIC报告指出,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这就是给中国各个年级段的人带来了虚幻的世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80年后的年轻父母为了上网玩游戏忘了自己的小孩的报告,又会看到与我们90年后有关的沉迷游戏翻墙上网,甚至在虚幻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导致上网过久死于网吧,网上的交友平台牵手平台更是让还处于70、80、90年的人们梦想着自己的完美对象,孩子更是于父母失去了沟通、认为父母还不如自己的网友关心自己。这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了,波及了整个社会的问题,以前电视的时候一家人还能在饭后聚在一起,有了互联网,家也没有热闹的气氛了,有的家庭更是有孩子的电脑和家长的电脑,冷淡已不知不觉地住进了人的心里,又是由于网络让更多的正义之士更是找到自己宣泄正义的地方了,每天的新闻更新,微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更是到了现在成了传万里甚至是全球,过多的通过网络报料现在不平事让人们对这个社会失去信心,可又没几个人去关心自己周围的人,只是在网上为不认识的人去愤不平,当自己走向现实时会比以前更冷漠!可以说科技发达了,人在退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是渐行渐远!

学校教育

无疑!教育是我们中国现状的一大痛处,其实学校的抓得方向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孩子其实也间接的影响到了家长,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纸上谈兵。学校只抓升学率,学校督促家长抓孩子的成绩,各种补习班,各种所谓培训孩子的特长的机构施加给了孩子,更是家长的负担!从没教育孩子怎样去关心这个社会、了解这个社会去爱这个社会,有也是形式主义的过场,目前只是家长过于忙碌自己的家庭以至于不会去关心这个社会,过了不久等这一代的孩子长大了,到了社会发现和自己想的社会大不相同,无法进入社会,与人的关系冷漠更是升华!

总结报告从以上几个方面的调查发现要让我们的社会盛满爱,拒绝冷漠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从身边做起关心他人!至于很多的社会制度的问题要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相信将来的社会会变得温馨!

第三篇: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及态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及态度的调查报告

一.选题意义

身为90后,我们开始接触网络的年龄比以往的70后、80后一代更早地接触到互联网,网络对于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也更加大。网络是我们了解外界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近几年,新浪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也成为我们打发空闲时间的主要工具,尤其是新浪微博成为我们了解时事热点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些社交工具使我们参与网络讨论更加方便,也使我们接触到网络上形形色色的观点,接收到良莠不齐的信息。每当一个事件发生,网络上会出现受人追捧的几个主要观点,网络舆论由此而来。网络舆论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这把剑的背后人物的真实目的如何,有些时候许多人无法正确辨别,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素质比较高的群体,他们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及态度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因此,我们组织了这次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及态度的调研活动。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本次问卷共有100份,分网络问卷30份和纸质问卷70份,回收率100%。网络问卷的调查对象含本校和外校大学生,纸质问卷调查对象主要为生命科学院学生。其中第6,8,10,11题有一两个同学未选择选项,具体题目中有注明。1.您的性别是()A男 B女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知道本次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37人所占比例为37%,女生63人所占比例为63%。由此可以看到调查对象中女生所占比例较大,比男生多了26%,比例较为失衡。

2.您所在的年级是()

A大一 B大二 C 大三 D大四

由上图我们可以得知此次的调查对象中大二学生占73%,人数最多;其次为大三学生占24%;大

一、大四分别只占2%、1%。各个年级学生的参与比例不太均衡。

3.您经常上网吗?

A经常 B有时上 C不太 D从不

从上面柱状图可以得知,接受调查的100人中有83人经常上网,占83%;15人有时上网,占15%;2人不太上网,占总人数的2%;从不上网的人数为零。由此可以推知大学生上网时间较长,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4.您对从网络上所得到的信息作何看法?

A完全可信 B具有参考价值 C怀疑态度 D完全不可信

从柱状图可以得知,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认为网络上的信息完全可信的只有1人,占1%;认为网络信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有86人,占86%;对网络信息持有怀疑态度有12人,占12%;认为网络信息完全不可信的只有1人,占总人数的1%。对接收到的网络信息会产生思考的即占比98%,说明大部分大学生不会对网络信息有极端的态度。

5.您对网上的新闻帖子的可信度的评价?

A10%以下 B10%-30% C30%-50% D50%-70% E70%-90% F大于90%

从饼状图可以得知,接受调查的100位同学里认为网上新闻帖子可信度有50%到70%的占41%,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认为可信度是30%到50%的占38%;再次是认为可信度为10%到30%的占比13%;认为网络新闻可信度为10%以下的、70%-90%的、大于90%分别占比3%、3%、2%。可见79%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认为网上新闻帖子可信度为30%到70%。6.您认为目前网络言论的自由程度如何? A仍然不够自由,有很多想说的话不能说 B还可以,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 C挺好的,应该保持目前状况

D过于自由了,很多人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从柱状图可以得知认为网络言论还不够自由的同学有7人,占7%左右;认为网络言论较自由,但仍需进一步规范管理的有63人,占63%;认为应该保持目前的网络自由程度的同学有8人,占8%左右;认为网络言论过于自由,很多人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的同学有21人,占比21%。可以看出约有84%左右的人认为网络言论自由程度较高,需要进行规范管理;有16%的人认为要保持目前的言论自由程度甚至提升网络自由程度。

7.您对于一些网络负面舆论事件持何态度?(单选)(如周久耕事件,李刚事件)

A积极参加讨论 B支持 C抱观望态度 D反对 E无所谓

从饼状图可以得知,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对网络负面舆论事件持观望态度的所占比例最大,达70%;其次是持反对态度的同学,占比10%;持支持态度的同学占比6%;能积极参与讨论网络负面舆论事件的同学占比5%;还有9%的同学对网络负面舆论事件表示无所谓。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爆出来的网络负面舆论事件,会采取观望态度,不会快速参与支持或讨伐的阵营。

8.您对于一些报道率、发帖数、回帖数、评论数、转载率高的网络资讯是否更加注意? A是 B无所谓 C否

从柱状图的数据可以得知,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60%左右会对一些报道率、发帖数、回帖数、评论数、转载率高的网络资讯更加注意,40%左右的同学对此表示无所谓或者并不会受此影响。

9.是否在网上发布对时事的评论?

A经常 B偶尔 C 很少 D从不

从饼状图的数据分布可以得知,经常在网上发布对时事评论的同学仅占2%;偶尔在网上发布对时事的评论的同学占比27%;很少在网上发布对时事评论的同学占比最多,为44%;也有27%的同学从不在网上对时事进行评论。

10.你对网络色情、暴力内容的看法如何?(如艳照门事件等)

A即便是经常浏览,也不算什么,网络需要自由,无所谓 B偶尔可以看看,但是需要引导,不应该影响学习生活 C任其自由发展 D属于违法行为,坚决抵制

从柱状图的数据发布可以得知,认为应该坚决抵制网络色情暴力内容的同学占比最多,为49%左右;其次是认为可以偶尔看看,但不应该影响学习生活的同学占比36%左右;约有15%的同学认为可以任其自由发展,无所谓。

11.网络舆论会影响您的情绪吗? A经常会 B有时会 C不会 D不清楚

从饼状图可以得知,在接受调查的同学当中55%的同学的情绪有时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所占比例超过一半;其次有35%的同学表示情绪不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3%的同学的情绪经常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6%左右的同学不清楚情绪是否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

12.若要规范或净化网络上的舆论,您认为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可多选)A让谣言的发布所在的网络公司进行辟谣,降低谣言所造成的影响 B具有权威性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发布客观正确的信息

C网民应遵守网络的文明公约,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网络交流 D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控制

此题是问卷调查中唯一的多选题,从图中可以得知:有78人认为网民应遵守网络的文明公约,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网络交流,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68%的人认为应该让具有权威性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发布客观正确的信息;再次是56%的同学认为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控制;所占比例最少的是A选项--让谣言的发布所在的网络公司进行辟谣,降低谣言所造成的影响,这项措施实际上也很难实行。

三.从数据分析中发现的问题

1.调查对象中的男女比例没有控制好,从第一题的结果可以得知,女生占比超出男生26%,这对问卷中的其他问题的收集结果有一定影响。女生较男生更加感性,这一问题在11题得到的结果表现的尤为明显。

2.调查对象中的大

一、大

二、大

三、大四各个年级的比例不够均衡。大二所占比例太大,达73%;而大

一、大四所占比例太小,仅为百分之一二。

3.从3、11题调查结果来看,接受调查的100人中有83人经常上网,占83%。大学生上网时间较长,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而当中55%的同学的情绪有时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所占比例超过一半。可以知道大学生对网络依赖性较大,网络舆论也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一定影响。不管网络对我们的影响是否有利,这对我们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现象。

4.从第4、5、题的调查结果来看,80%左右的同学认为网络信息包括新闻帖子的只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信度大约50%左右。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网络自由程度较高,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说明大家也比较理性地看待当前的网络环境。5.从8、9题的调查结果来看,超过半数的同学会对网络讨论程度较高的新闻资讯进行关注,但是在关注中他们大多采取观望态度,真正参与度较低;对于时事,70%左右的同学都较少在网上发布评论。

6.从7、10两题的调查结果来看,对于网络暴力色情内容,半数左右的同学采取坚决抵制的态度;对于负面舆论事件,超过半数同学采取观望态度。对于此类事件,感觉大家稍微倾向其自由发展。

四.解决方案和对策

1.对于第1、2个问题,应该将调查对象中的男女比例控制为1:1,各个年级参与人数设为1:1.5:1.5:1左右才算合理。可以在大

一、大四两个年级中增加人物采访的活动形式。2.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上网时间,多参与校园活动,发展自己更加生活化的兴趣爱好;高校社团组织也应该多宣传组织类似文明上网、科学上网的活动。3.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控制,净化网络环境。

4.采取权威性组织认证机制,由具有权威性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发布客观正确的信息 5.网民应遵守网络的文明公约,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网络交流,政府及各高校也应该加强网络文明方面的宣传。

6.高校政治教育也应该多增加网络时事评论的环节,使得大学生多关注时事新闻。

第四篇:学生对老师的看法及我对学生的态度[推荐]

1、别没事老瞪我。再瞪,我收费!

——就是有事才会瞪着你呀,不想老师瞪你的话就给我安分守己~~ 2:铃声就是命令,铃声响了,您该走了!

——铃声是下课的命令,同时也是上课的命令呀,上课铃都响了,你为什么还在说话呢? 就算是下课的铃声响了,只要老师没叫下课,学生也不能走出教室(除特殊情况外),因为老师的命令才是下课的最后命令呀~~~ 3:您讲您的,我说我的,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 咱们都是在同一个班上课的,你、我是学生与老师的关系,这种关系怎么会是井水不犯河水呢?

4:您生气了啊?生的是氢气还是氧气,如果是氮气,自己蹲墙角爆炸去!

——在这里,我要称赞你一下,因为你知道氮气是易燃的,会爆炸的气体,如果老师喷出的真是氮气,老师当然会不让学生的生命受到威胁,自己会跑到离你们远远的地方。但实际上你们不需要害怕,因为地球上的所有人就算生气也不会自身放出氮气,因为我们人类呼出的是不会爆炸的二氧化碳气体~~~O(∩_∩)O 5:不知者无过,我真不知道昨天有留作业!

——不知者是无过,现在知道也不迟,补做就行了~~~ 6:您有您的计划,我有我的变化,您的计划永远赶不上我的变化!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句话是对的,我十分认同,但是作为你的老师当然要时时刻刻关注着你的变化啦,这样老师才能发现你的闪光点呀~~~ 7:您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可您却是暴风雨!

——你不知道吗? 暴风雨后的彩虹更显美丽、更值得看呢~~~~ 8:您可以否定我的现在,但您没资格评价我的未来!

——你误会了,好的老师是不会否定自己学生的,因为学生的潜能是无限大的,只是还没有被发掘出来罢了,老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潜能,并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未来,当然这还得要靠你们自身的努力才行,老师只是一个辅助者与带路者,你们才是未来的主角~~~

9:讲不讲是您的事,听不听是我的事。我的事,你管不着!

——如果你不是我的学生,那么确实讲不讲是我的事,听不听是你的事,但不巧的是你一生下来就注定是我的学生,那么,你的事,我还能不管吗? 10:您滔滔不绝够了吧?我的忍耐是有限的,OK?

——很感谢你听我说了这么多话,还能忍耐到现在,这说明在这之前你都有一直听我说的话,也证明你对我说的话有思考过,那么我的滔滔不绝还是值得的~~~

11:别动不动就威胁我们,知道吗,我们不怕您,怕的只是您手里的那瓶硫酸罢了!

——好的老师是不会用言行来威胁学生的,更别说用硫酸了,如果有老师真的用硫酸来威胁你,你别怕!我们会报警和保护你的;反过来,学生也不应该用言行来恐吓老师(特别是女教师),你知道吗?老师听到你们的恐吓后,第一感觉不是怕,而是悲伤,因为被自己信任的学生用这样恶毒的言语对待,这是何等的伤自尊呀,老师会经常站在你们的角度想,但你们也应该尝试站在老师的角度想一想呀~~~ 12:别拿我的忍耐当作您拖堂的赌本!

——老师为什么会拖堂呢?作为学生的你有没有想过原因呢?虽然我从来没有拖堂过。我来告诉你吧,老师拖堂的最大原因可能是学生的课堂纪律问题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导致教学任务没有顺利完成,在这里我不排除老师也有一点责任,但归根到底是不是那些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呢?所以你们要学会辨别是非,不要把全部责任都推给老师呀~~~ 13:我已经洗过脸了,不劳驾您用唾沫再为我洗一遍脸叻!

——既然洗过脸了,就给我好好清醒着,不要老犯错呀,不然的话老师一天下来会很口渴的~~~

14:考试,老师的法宝。成绩,学生的命根。您的法宝我不在乎,我的命根您别管!

——你又误会了,老师的法宝不是考试,而是学生,考试对于教师来说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种训练的手段;学生的命根才不是成绩呢!我认为学生的命根应该是自身的闪光点,你的闪光点就是要老师来发掘的呀,所以对你的命根老师不能不管啊~~~

15:没有充足的睡眠,您让我如何通宵闯关?

——你的“通宵闯关”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重要到要牺牲自己一生中最活跃最宝贵的黄金时段来完成? 就算对你来说很重要,那会比自己的未来更重要吗? 16:您的眼神再锋利,我安装了防火墙,不甩!!

——我的眼神锋不锋利我不知道,但我也安装了可以穿越防火墙的透视程序,所以就算你安装了防火墙,我也可以读懂你的内心~~~ 17:您教导我们不要说废话,可在我眼里您说的全是废话!

——如果你们觉得我说的全是废话,那不要紧,我会尽量改进我的说话方式,务求达到你们的要求,尽量不会让你们听到一些不痛不痒的说话~~ 18:爱睡觉不是我的错,是您那张嘴太有催眠作用!闭上你的嘴,我就没是叻。。

——噢,那对不起,我的声音让你有睡觉的意图,但如果真有这种效果的话,我会改进我的说话方式的,让你不再有睡觉的念头~~~~ 20:教育我们是您的义务,不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

——对,教育你们是我们教师的义务,但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规定了接受教育也是你们的义务之一,而不是权利呀~~~ 21: 不要对我凶,小心我叫弟兄做了你!

——老师也不想凶你呀,那只是迫于无奈,有时候老师凶你是为了你好,因为你们的屡教不改让你们陷入了“边缘地带”,因为你们不受软的教导,所以老师唯有用这种强硬的方法把你们拉回“草原上”~~~ 20: 你走你的路、不要惹我,惹我对你没好处!

——我接近你不是为了拿好处,我从来没想过,因为你是我的学生,所以我才接近你,接近你不是“惹你”,而是关心你,因为那是老师的职责之一~~~

第五篇:谈谈性别差异现象及我对社会性格问题的看法

谈谈性别差异现象及我对社会性别问题的看法 提到性别两个字,首先浮现在我脑海里的就是“男”“女”这两个字。然后脑海里记忆比较深刻的就是高中老师们老是提到的“男生数理化普遍比女生好,女生英语和文字处理能力普遍比男生较好”。因为,在高中,我是文科生,对于这个“真理”是有一定体会的。我在数学上会比好一批同班的、同年级的男生较差。并不是因为我自己不够努力,而是自己已经很努力很努力地学习数学,而那些数学成绩很好男生平时在数学下的功夫,花的时间远远不及自己,可是自己的成绩就是比不过他们。类似的学科还有地理,尤其是相关宇宙和星球运动方面(老师会说男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普遍会好过女生)。但是在文科性质浓厚的学科,像历史、政治等,我自己会很明显地觉得能更轻松地应对,好多男生则会表示比较吃力,相比起来他们更愿意学习数学之类的。男生在英语这门课上会普遍较女生差。

当然这些差别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还是会有很多特例出现的。我自己就是不太会学英语的女生,很多情况下我的英语成绩也会比好一批男生低(在我自己认真对待英语学习的前提下)。而数学成绩不好的男生还是大有人在的,也有很多学习理科的女生可以做到成绩超过所有竞争的男生。

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否认男女性别差异的存在,但是我们也不应该、不能把这些差异绝对化,尤其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向学生传达带有绝对化的男女性别能力区分,从而可能会打击学生的某些方面的积极性。

当然这些都只是基于我自己的生活体验。不过放眼社会,女人被普遍认为应该肩负家庭的角色责任 — 生儿育女、赡养老人,照顾一家人的衣食住行等。结过婚的女人就被整个社会期待着在家里好好地做个贤妻良母。而男人则更多的被期待在外面打拼事业,赚钱养家。而男人女人也是普遍地用这样的角色标准在规范自己社会行为和承担责任的,甚至还对于违背这种类似角色规定的同胞采取怀疑、排挤、指责等态度。其实我觉得这些对男女性别的社会刻板印象主要是因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过程中对男生女生的角色划分太过于绝对化的原因。

从小家长就会循循善诱,女孩子应该勤快,应该学习做家务,如洗衣服,做饭,打扫房间,叠衣被等等,不应该在外疯玩,应该规规矩矩做个乖乖女。女孩表现出温柔、顺从,依附等个性特征的便会更容易得到家长的赞扬。而对于男孩却从来不要求他们做家务,即使是相关自己的(比如洗自己的衣服),不约束他们在外面的行为,甚至鼓励他们犯错误,教育他们要勇敢、大胆、独立,如果男生表现出胆小就会被家长否定甚至是别人的嘲笑。(因为我来自农村,所以写的情况是结合自身体验,可能更加接近农村。)学校教育中,性别区分教育的现象也是很普遍的。在很多教学材料中多把女生描写成依赖性强,职业也多是教师、护士等,而把男生多描写成勇敢创新的,多成为政治家、科学家、领导人等 ;教师在潜意识里对女孩学习语言的期望高,对男孩学习数理课程的期望高.这种种现象都表明了老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存在着性别绝对差异的固有观念。

当然我并不是完全否认这些性别差异教育,因为适当教育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明确自己的性别和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是有极大的帮助的。可是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将男女性别差异“真理”化,绝对化。因为那样势必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在某些程度还会阻碍某一批人的优势发挥。比如说,男生也有文字处理能力极强的人,那他相对于其他男生就有了别样的优势,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就会比较容易成功。但是如果社会不接受他这个优势,迫使他必须成为数学家(也许他的数理处理能力较差),那他也许就一事无成,白白浪费他与生俱来的优势,这是极其可惜的。相似的情况也会出现在某些女性身上。女性政治家在社会上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排挤和质疑,职业女性也会受到家庭成员的不理解、不支持,等等。这些现象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从小接受了很多绝对化的性别教育,我们就形成了性别差异刻板的固有的观念。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从根本抓起,在教育小孩的过程中即帮助他们对自己的性别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又避免向他们传输绝对化的性别区分,帮助他们充分挖掘、发挥自身优势。当然这个过程是十分漫长而缓慢的,但是应该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而且我们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客观地讲,我们在促进性别平等、正确对待性别差异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很明显的进步。比较有说服力的就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妇女代表比例不断提高,女性参政议政的程度不断提高。还有社会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男保姆,并且被人们接受。

在这里还想提一提关于性别歧视的现象。上了高中后老师在激励我们好好学习时,总会提及就业时男女受到不同对待的社会现象。作为一个没真正接触过社会的学生,我对于职业中的性别歧视体会很少。我在这儿想谈谈作为一个农村女孩子在这方面的真实体会。

小时候爸妈外出打工,我、哥哥和叔叔家的弟弟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从记事开始,爷爷奶奶就对我很严格,总是要求我为哥哥弟弟洗衣服,总是要求我很早起床做饭等等,他们也从来不会主动给我零花钱,有时候正常的学习花费也会很不高兴(家里收入很有限)。而对待哥哥弟弟却很宽厚、很慈祥、很大方。我那时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尤其是对哥哥,他比我大,不是应该被要求更严格吗(当时就是这想法)?所以一直很抵触很反感,也很无奈。后来,渐渐地就明白,这就是所谓“封建思想残余”— 重男轻女。与此同时,还不断地了解到有很多的地方这种思想更加严重。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母亲在知道自己怀的是女孩子时,就堕胎,残杀了自己的骨肉。这让我很厌恶很愤慨:女孩有什么不好?女孩不是比较会心疼父母吗......

不得不说这些年里我们国家在消除性别歧视等方面做出来很多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社会中类似“重男轻女”这种性别歧视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比如我奶奶在对待叔叔家的妹妹和弟弟(年龄差不多)就是两种很明显不同的态度。对于像我奶奶这一代人,我们要去改变他们的观念是比较难的。但是我们应该加大力量教育社会大众,尤其是偏远乡村的育龄妇女及其家庭,尽量避免这种选择性堕胎现象发生。

性别问题是社会乃至国际问题,具有地域性、历史性。我们在消除性别歧视,促进性别平等,正确对待性别差异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必须清晰认识到我们还有很长路要走,很多事要做,我们应该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下载关于广大学生对助人为乐及社会出现的冷漠的现象的态度和看法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广大学生对助人为乐及社会出现的冷漠的现象的态度和看法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