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身边的人物开始观察
·从身边的人物开始观察要写好人物,想把人物写得诩诩如生,首先得细细地观察人物。可以说,学会观察人物是写作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有些同学一描写起自己的某个同学就是“一双大大的眼睛,笑起来脸上一对小酒涡。”如果你仔细观察周围的同学就会发现,笑起来脸上有“一对小酒涡”的同学实在是很少的。也有的同学喜欢照搬书上的一些人物描写,一写起老人就是“两鬓斑白,神采奕奕”,写起年轻人就是“漂亮潇洒,走起路来噔噔噔”。我读到一位同学是这样来描写一个姑娘的:“她像刚刚绽开的花朵,以奇妙的色彩和芳香吸引着天涯海角的蜂蝶。”我说,虽然这些描写的文字挺花梢,可没有你想介绍的这个姑娘的具体描写,没有抓特征,没有音容笑貌。又有一位同学写起他爸爸来,干脆搬上了武侠书里的描写,又是“脸如重枣”,又是“声如洪钟”,让人读后实在是哭笑不得。
我认为,学习观察人物,可以从自己身边的人物开始。比如你可以把你的爸爸,或是你的妈妈,或是你的一个同桌作为观察的对象。先是观察他(她)的面部肖像。肖像是人物留给观察者的第一个印象,肖像观察是人物观察的起点。抓住人物总貌,先得把握人物肖像的基本特征,然后再进一步观察肖像细部,寻找最有特点的角度把它表现出来。周而复是这样描写白求恩大夫的:“他的身材魁梧而硕壮,面孔却有点清瘦,颧骨微高,浓眉下面深藏着一对炯灼的眼睛,那里面饱含着无边的慈爱;宽大的嘴角上,浮着意味深长的微笑;他的头发和嘴上翘起的短髭,都已灰白了。他已是快五十的人,但精神却很攫铄,像一个活泼健壮的青年。” 老舍在《新时代的旧悲剧》里描写的陈老先生是,“他的脸是红而开展,长眉长须还都很黑,头发可是有些白的了。大眼睛,因为上了年纪,眼皮下松松的搭拉着半圆的肉口袋;口袋上有些灰红的横纹,颇有神威,鼻子不高,可是宽,鼻孔向外撑着。”
茅盾笔下的二老板,“他那一对猫头鹰的眼睛老是乌溜溜地在那里转;机警而又颇露凶相的眼光时时从陆紫翁脸上扫到周老九脸上,然后又扫回去。” 茨威格描写赌徒们的手,更是精彩:“绿呢台面许许多多的手,都在闪闪发亮,都在跃跃欲伸,都在伺机思动。所有这些手各在一只袖筒口窥探着,都像是一跃即出的猛兽,形状不一,颜色各异,有的光溜溜,有的拴着指环和铃铃作声的手镯,有的多毛如野兽,有的湿腻盘曲如鳗鱼,却都同样紧张战栗,极度急迫不耐。……贪婪者的手抓搔不已,挥霍者的手肌肉松驰,老谋深算的人两手安静,思前虑后的人关节跳弹;百般性格都在抓钱的手式里表露无遗。” 这些大作家们在描写人物肖像时,不但能抓住形象的特征,而且能通过外在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要学会能抓住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部位重点观察。这些重点部位一般选择脸、眼睛和手。当然我们不能孤立地观察一个人的肖像部位。容貌、衣着、神态和一个人的行动是密切联系着的。要在行动中观察人物。观察要悄悄地进行,不能干扰被观察对象的生活,最好是对方不知道你是在有意观察他(她)。
要及时把你观察到的印象记录下来。坚持作观察记录,写观察日记,你就会逐渐拥有起一个人物形象素材库。我时常作人物形象的观察记录,有时认识一个新朋友,对他的初步印象,我也会记在他名片的反面。用这种办法观察人物,练笔,也是挺有趣的。当然,你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品中一些精彩的人物形象描写,你也应该及时摘抄下来。摘抄下来的文字,要经常翻翻,学学人家是怎么描写人物外貌,衣着,神态,是怎么抓特征,怎么通过外形表现内心世界的。注意,不要照搬照抄。多看,多分析,潜移默化的,就能化为自己的东西。学习观察人物,做有心人,从你身边的人物开始观察吧。
第二篇:从身边开始·节约资源
从身边开始·节约资源
当我们置身于大学校园之中,有许多资源浪费的现象在发生着,这些都是触目可及的:食堂里过度消费的饭菜、课桌上随处可见的纸张(除了部分是广告单之外)、寝室里“大肆张扬”的电灯,电脑等;初此之外,还有随手乱扔垃圾、言语不文明等现象,也伴随着一些不良习惯在肆意张扬„„我们的校园需要净化,而我们的言行举止也需要“净化”。回归文明,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地球,是我们人类伟大的母亲,生命不息的摇篮。当我们生活在陕南边陲还有点青山秀水、鸟语花香的美丽家园的时候,你可曾知道生活在那些大中城市的人们每天与他们相伴的是废气、污水、白色垃圾,天空经常是灰蒙蒙的,没有蓝天、没有白云、没有绿水,更看不到明亮的太阳。这些归根结底就是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把魔爪不停地伸向了我们人类伟大的“母亲”,他们无休无止的破坏使我们的“母亲”伤痕累累,我们美丽的家园荡然无存。“拯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节能减排,刻不容缓!
在当代大学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见到浪费水,浪费电,浪费粮食等行为。对于这些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二:号召大家,提高节约意识
第三:切实要求自己,节约资源
纵观我国的资源环境与采取的措施,我国一直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浪费已经成为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愈来愈受我们大学生关注的问题了。当我们习惯于从父母亲戚手中拿钱消费时,却忘记了在一次次消费的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地在进行着资源的浪费。众所周知,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日益形成严峻之势(这一点在校排队的同学是体会的最深切的),我国物产丰富,地大物博,可这项优势也被一个“小小”的人口因素而瓜分得所剩无几。当大多数资源供不应求的时候,我们只有两条出路:要么开发新能源来替代,要么就是珍惜当前的资源。而开发新能源来寻找新的替代品,那是一个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过程,是一个高代价付出的过程,而且在短期内有可能突破不了;而节约资源,这是我们每个人举手之
劳就可以办到的。或许有一天,你发现某种资源越来越少时,请不要抱怨,认真想一想自己以前是否挥霍过这些资源。
资源的分配不公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发展。南北差距,东西对比日益明显,这一切,都是与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有关。资源的总量是守恒的,它会此消彼长,这种特性觉得了它的先天不足——它具有稀缺性。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2006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2006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2007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然而,比现象更可怕的是人们的漠然和节约意识的极度匮乏。所以,对浪费仅仅痛心疾首地反思是不够的。国家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节约资源的规章制度,并把节约付诸行动,更应该提醒大家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宣传节约意识。作为每个公民,不能把节约看成小事。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见,勤俭实在是一个人修身养德的必备条件啊。
节能减排,事关全球,事关我国的千秋大业,事关每个人;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用爱心去关注环境变化,用热情去传播环保观念,用行动肩负起环保重任。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精心绿化、美化、净化我们的环境,营造人文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拓展各种渠道,普及绿色理念、倡导绿色文明。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就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地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我们只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自身的每一言一行做起,节能减排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为此,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从现在起快快行动,积极加入到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来,做一个文明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
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其实利用太阳能这种环保能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尽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
过量肉食至少伤害三个对象:动物,你自己和地球;
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衣服攒够一桶再洗不是因为懒,而是为了节约水电;
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既省电也维护你的电脑 绿化不仅是去郊区种树,在家种些花草一样可以,还无须开车.; 没必要一进门就把全部照明打开,人类发明电灯至今不过130年,之前的几千年也过得好好的;
考虑到坐公交为世界环境做的贡献,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开私家车带来的优越感
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
用布袋取代塑料袋。塑料袋日常用量极大,如果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使用量,那么每年可以节能约1.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1万吨。
减少一次性筷子使用,我国是人口大国,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大量消耗林业资源。如果全国减少10%的一次性筷子使用量,那么每年可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3万吨。
不用电脑时以待机代替屏幕保护,每台台式机每年可省电6.3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千克;每台笔记本电脑每年可省电1.5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1.4千克。如果对全国保有的7700万台电脑都采取这一措施,那么每年可省电4.5亿度,减排二氧化碳43万吨。
节省水资源,国家已开始调高水价等限制性措施。用经济杠杆调节居民用水量这是值得鼓励的,但我们还应自发培养自己的节水意识。淘米水是很好的去污剂,可以留下来洗碗或者浇花。而沾了油的锅和盘子要先用用过的餐巾纸擦干净,然后再用淘米水来清洗,不仅节水省时,又可少用洗涤剂,减少水污染。而冲洗衣服时,可以加入少量肥皂粉,洗衣粉遇到肥皂会减少很多泡沫,既省水又节约清洗时间。如果我们洗脸、洗手用小脸盆接住水,然后倒进大桶收集起来。那么你会发现这不花一分钱却多了更多可用的水资源。洗手、洗澡、洗衣、洗菜的水和较干净的洗碗水,更都可以收集起来洗抹布、擦地板、冲马桶。
我们大学生能做的,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当水龙头里的水喷涌
而出时,想想西北干涸的土地和光秃秃的山峦,想想肆虐的沙尘暴和令人可怕的水土流失;当我们用一次性筷子和挥霍纸张时,想一想大片的森林在电锯下轰然倒塌的场景,想想森林的滥伐和日本人的“精明”;当我们使用一次性饭盒和塑料袋时,想想映入眼帘的白色垃圾;当我们恣意张扬地摆阔显摆时,想一想面黄肌瘦的孩子和垂死挣扎在贫困一线的人们;当我们毫不吝惜地用电时,想想大城市的限流和停电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损失„„需要我们联想思考的很多,但需要我们以实际行动节约的更多。只要你能想得到,相信你一定会能做得到。
那我们就从少用一次塑料袋,少带一次盒饭,少撕一张白纸开始,也从勤关一次电灯,勤抢一点时间,勤捐一次自己用不着的东西开始,为着一个看似与己无关,实则关系着自己的品质素养,影响着子孙后代发展的问题开始行动吧!
或许年轻的你并没有去过西部,你无法想像到那里的贫困与落后,无法想像到自然环境的严酷和无情,但你可以设想一下自己身在西部,你会怎样。当你拥有一段在那里生活的经历后,相信会令人毕生难忘。无论你来自何方,出身如何,你将深深地被震撼!而且,那种历练和磨难将会影响到你的一生。节约资源吧,不仅为自己,更多的是为了西部!
节约能源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不仅我们在校大学生要置身于这项活动之中,还要宣传动员社会各界人士一起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之中,人人争做保护环境的卫士、创造节约能源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光荣,浪费能源资源、破坏污染生态环境可耻的良好社会风气。
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09级经济管理系
会计(2)班:刘利平
电话号码:***
QQ号码:562811691
第三篇:让我们从观察开始_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第1课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2.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1.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4.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5.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
第四篇:小学生讲话稿:感恩,从身边的人开始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们正在解决的话题是:感恩节,从周围的人。
从出生到我们身边的另一个人。母亲怀孕在10月,我们将带到这个多彩的世界,从那时起,我们将开始与世界最密切的联系,关心我们成长的父母,教我们的教师的知识,伴随着我们成长的小伙伴,给我们丰富的生活材料学会,各行各业的员工,美丽的天空,和谐的环境......所有这一切都值得我们的感恩节。感恩是什么?总之,感恩是感谢别人的善良。学会感激,是学习生活中最基本的标准,是幸福的源泉。
说到感恩节,我们都知道我们想感恩的父母,是他们让我们体验生活,健康成长,他们给了我们温暖的家和无私的爱;我们也感恩老师,谢谢他们让我们知道知识珍贵和生活的真相;当然,感恩的朋友们,感谢他们分享我们的幸福,听我们的烦恼和悲伤,陪我们在路上学习攀登高峰,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事实上,除了父母,老师和朋友,有些人通常很少与不熟悉我们的健康,幸福,和平和蒙蔽的人交往。也许你不知道校园的早晨,当我们还在梦中睡觉时,食堂老师在上午5:00一直是一天的工作,他们的努力工作是给我们一个美味的营养三天晚上学习后,当我们回到宿舍的晚休,清洁工的老师刚刚开始了晚上的工作:拾起我们不小心落在走廊的纸屑,擦拭地面的走廊一串脚印,整理个人没有做同样的时间转移学生在开放的书柜阅读没有推进到座位,清洗厕所健康;进入宿舍,你没有想过我们告诉我们什么早晨起床,谁在晚上为我们打盹,每天我们准备用温水洗涤,还有谁创造了一个干净和温暖的宿舍环境?是的,那是我们的宿舍老师。当我们教大楼或宿舍的厕所下水道阻塞时,灯光不亮,桌椅损坏,我们可以随时看到一般人员的忙碌的人物;周末假学校,不管冷酷,有学校安全教师在学校门口迎来,守护我们的安全。在此之上,在星期天我们回到学校,我们会看到一些家长志愿者和高年级学生不知疲倦的旅行,以帮助初级学生行李......学生,仔细回忆上面你不熟悉的人谁给你的帮助或关心时间,你的心没有感觉到你的心的温暖,没有感激的感激?
我想说的是,所有优秀和明智的学生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然而,学生,感恩不仅仅是一个思想,它是具体的行动。然后请你文明用餐,食物保护,尊重食堂老师的劳动;不要浪费废纸或去皮,完成厕所记得冲洗以减少清洁教师的工作量;在宿舍按时洗,遵守纪律,管老师麻烦;爱公共财产,不搞损害,不给一般工作人员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当我们通过学校门离开学校时,给安全老师礼貌地问老师好可能给他们最好的回报;当然,低中生在星期天从高年级哥哥和姐姐手拿自己的行李不要忘记真诚地说谢谢!
学生在家里温暖的校园里,在一个和谐美丽的社会里,总是有熟悉或陌生的,知道或不知道周围的人给予 我们是无私的关怀和帮助。
第五篇:人物观察
人物观察:向李镇西学习什么
梁恕俭
做了半年的教育培训工作,若问谁是最难请的名家,那一定是李镇西。“难请”当然是想请他传经布道的,太多太多!
特级语文教师、最好的班主任、博士校长、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这些身份和美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李镇西在基础教育领域特有的影响力。与那些司局级的专家比,李镇西仅是位校长,还是乡镇级的;与那些助理开道秘书紧随的大腕比,李镇西坚持上课,日日写博,平常得就像邻家大哥。真正爱教育的人,读李的博客,很快就会入迷上瘾,进而成为铁杆粉丝。那么,李镇西的魅力何在?我们又该向他学些什么呢?
一、学习他的爱心与民主
李镇西观点:爱不等于教育的全部,但教育不能没有爱。爱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不是溺爱,要关爱。再拿一个令班主任和老师都头痛的后进生问题来说,他告诉我们:“不要把后进生当成头痛的问题,而要把他们当课题。”与其去争那几个有限的市级课题、省级课题、国家级课题,不如去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其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就是在做研究型的教学,就是在做实际的课题。他认为“从‘心灵’到‘民主’,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因为‘民主’本身就是对‘心灵’――实质上是对‘人性’的关怀”。随便翻阅李镇西的名著:《青春期悄悄话――给中学生100封信》、《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风中芦苇在思索――李镇西教育随笔选》、《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老师》、《用心灵赢得心灵——李镇西教育演讲录》、《我的教育心》„„从这些书名里,爱心在流淌,民主搞基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李镇西说,“对学生的爱,应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民主的基础上。善待孩子的未来,是教师的责任和本分。”他读陶行知、卢梭,读苏霍姆林斯基,从古今中外那些平实而伟大的教育思想中汲取养份,寻求并构建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理念。他强调: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有美好的故事传颂,是让每一个从这里走出的学生终其一生都留下温馨记忆。于是,我们看到:他和学生在周末骑着自行车一路狂奔,用笑声装扮田野;他给一位普通的理发师作传,用温馨感化平凡;运动会开幕式,一个学生“抱怨”他中途退场,李镇西真诚反思,用滴水折射太阳。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泰戈尔则说“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
心动的情怀”。李镇西不仅时时身体力行地传送着生命的气息,他那种“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更是让人高山仰止。如果说李镇西的爱心是“润物细无声”的,那么他的民主则是“金刚怒目式”的。他为民工呼吁,他向领导逆言,他欣赏“摸摸奥巴马的头”的图片,甚至刻意纠正网友的留言:这是“人民的”(网友说是“党的”)教育事业!
二、学习他的勤勉与敬业
在李镇西博客置顶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现在我的工作量之重,远远超过一般老师的想象。因此现在我只回我校老师和学生的信――因为我是这个学校的校长,解答我校老师学生的疑问,是我的本职工作。每学期我给本校师生的回信至少都在几万字以上。除此之外,还要备课上课、找学生谈心、家访、找老师谈心、为我校老师修改论文和故事(这也花了我许多时间)、接待来校视察的领导、开各种无法拒绝的会……长期超负荷的工作,长期的熬夜,长期的失眠,正在压垮了我的身体――七月份体检,好几项指标都亮红灯,医生明确说,你不能再这样劳累了!必须调整自己的工作!”
其实,有没有三头六臂,他不说我们也能理解,从30多本畅销的教育名著中,勤勉溢于言表;从那碗“清汤荞麦面”中,乐业无须赘述。最让人感动的还是他写博客的细节:他几乎每天清晨4点钟到校。远远的把车停在校门外,开了车灯,熟练地打开他随身的电脑,蜷曲在车里写日志。他不在家里写,怕打扰妻子睡眠,他不进校门,是怕影响了门卫休息。他每天都写,无论多忙,他写是为了引领着老师们也写,他说要让每个教师通过写作也能拥有一份和他一样的幸福。(摘自李炳亭《李镇西:教育是一种信仰》)
如果说20年前如此勤勉可以理解,问题是功成名就后仍玩命工作就不可思议了。以李镇西现在的影响,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官升三级,活减七分,轻松安逸,逍遥自在。可李就喜欢和孩子打成一片,就喜欢泡在课堂,就喜欢熬夜写作——天底下有几个这样的校长呢?有哪个校长甘愿放弃财务大权呢?又有哪个校长能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仅凭这一点,李镇西就值得全国教师学习。
三、学习他的读书与写作
李镇西在《冬天的童话》里曾写道:“《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已经不知读过多少遍了——封面补了又补,书页已经卷角,里面有不同时期阅读时留下的勾画批注;但每次打开,我的心都会舒展开来,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总会如涓涓溪流注入我的灵魂。每每忍不住掩卷沉思,继而仰天慨叹:几十年前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怎么像针对当今中国的教育现实提出来的啊!”李镇西在《永远守住一颗教育的心》中又对青年教师娓娓而谈:“要加强阅读。我知道你们都很忙,但再忙再忙也不要放弃了阅读。你们知道,我是非常忙的,但我每天无论如何要抽时间阅读。外出开会,我都要带一本书,有空就读。要把阅读当作一种生存方式,或者说是我们生命的一种呈现方式。就像每天都要洗练刷牙吃饭一样,每天都要
阅读。我这里有很多书,以前我都是赠送,现在我不送了,因为送给老师,老师觉得这书来得太容易,而且反正是自己,所以往往不读,而是放在书柜里。现在我都是借,规定时间归还,并且要求在书上勾画批注。要有阅读的痕迹。以后这些书读的人多了,就会留下不同老师的批注,这本书多么有价值。存放在学校图书馆,若干以后,比如一百年以后的老师看到这些书,会有怎样的感慨?我希望你们要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这是你们一生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
阅读和写作堪称李镇西生命存在的特殊方式,他用阅读观察世界,又用写作抒发性灵。阅读和写作,让李诗意地栖居在自己的精神家园,执着地做一名“悲观绝望的理想主义行动者”。李镇西告诫青年教师要勤于写作,经常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感受,他说:“每天的生活经历都是财富,记录每天的教育故事,就是采矿,时间一长,经过提炼,这些矿藏都会变成黄金!这是教育对你们的馈赠。我特别提倡你们跟踪一些特殊学生的成长经历,也是你们的教育经历。这样的故事写起来也很意思,因为每一天都充满悬念。我当年记录万同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个优秀老师和一个平庸教师还有一个区别,就在于是否坚持记录自己的教育实践。如果我们不及时记录,很多教育财富就从我们的指缝中白白流失了,多可惜啊!”
四、学习他的真实与朴素
我刚在李镇西博文《和女儿心贴心》后评论:“除了羡慕就是嫉妒,你李镇西天下风光占尽了,自己那么出类拔萃,养个女儿又那么卓越非凡,这还不算,关键是那么漂亮!你让别人怎么活啊!哪位网友愿意借块豆腐,我想撞死算了„„”
我多次说,李镇西是我最崇拜的偶像,我敬仰他的人品,钦佩他的才华,爱怜他的勤勉,其实,我更欣赏他的真实与朴素。当很多人以教育家自居,忙着独树所谓的教育“流派”时,他却敢于四下杜郎口中学,握着崔其升的手自称“我是来学习的”,弄得崔其升诚惶诚恐。当很多人诋毁杜郎口模式时,正是他蜗居在杜郎口镇上的一家小旅馆里,连夜奋笔疾书“万言”,反问“谁说杜郎口不是素质教育?”(摘自李炳亭《李镇西:教育是一种信仰》)
读李镇西的博客,很容易发现他是位性情中人,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喜欢与学生“没大没小”,也愿意与老师“原形毕露”,笑,笑得那么天真;怒,又怒得那么酣畅。每一个教育者都有过热血沸腾的时候,都有过透明的童心,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热血慢慢冷却,我们的童心渐渐锈蚀。然而,功成名就知天命的李镇西居然还保持着火热的激情、赤诚的情怀、透明的童心、纯正的良知。我只能说,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界的奇迹。让人想起了那句话,“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就是看透了这个世界,并仍然热爱它!”
在这个虚假泛滥的社会里,李镇西就是那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得自然,红得耀眼!“真实”往往与“朴素”联姻,而李镇西的博客名称就叫“朴素最美”,从中不难看出他对朴素的追求。在这个奢华喧嚣的社会里,能活出真实,追求朴素,这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最后,让我用李镇西给快乐下的定义来收尾吧:什么是快乐呢?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
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瑕,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