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观察与描写》习作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7:4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盆景观察与描写》习作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盆景观察与描写》习作教学反思》。

第一篇:《盆景观察与描写》习作教学反思

一得一失、一悟一思

——《盆景观察与描写》习作教学反思

英林镇柯坑小学

刘春生

观察,是习作的起步,《盆景观察与描写》习作教学反思。小学生常写的“状物”“写人”“记事”习作离不开观察,即使是“想象”类型的习作,也得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同样离不开观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的习作阶段目标中就提出了相关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可见,观察在习作中确实具有重要意义。

观察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未经系统训练难以有序提高。上学期,笔者曾组织三年级学生观察教室外的米兰,写一篇状物文章,学生习作中最多提及米兰的花和叶的颜色,个别学生能写出“叶子是椭圆形的”,寥寥数语;又一回,写秋天,学生大多写“树叶落了,果子(或小麦)熟了,大雁往南飞”,估计学生没去观察或不知如何观察,于是参考作文书,以至于一片陈词滥调。

习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事实上,它还是个无法绕过的课题。学生若不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对周边事物熟视无睹,或者每每只能做粗浅观察,那他的习作大多只能言之无物,或者照抄喻搬,把“陈词滥调”延用下去——这不正是目前小学生习作的通病吗?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课题还在进行中,笔者借英林镇小学“学科教学名师、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人选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授一堂(习)作前指导课(四年级),题为《盆景观察与描写》(第一课时),现向同行汇报阶段研究心得。

一得,循序渐进,将“观察”进行到底

什么是观察?这个概念似乎你我都能说上两句,可仔细琢磨它并不简单。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给出的解释是: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

“百度百科”里与习作相关的解释有如下几条:

(1)“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采访时‘观察’意思是:指记者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一种查看体验活动,简单讲就是用眼睛采访。”

(2)作为“科学研究名词”,“观察”这一基本概念意义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这一解释和上下两个解释都有关,如“有目的、有计划”和“采访”有关,“知觉”和“通过感官”有关)

(3)观察就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行的直接认识外界的活动。

但是,哪些知识点该直接传授给学生,哪些又该在教学中渗透而不能直接抛出?笔者几乎把脑袋想破,得出以下结论:

可以当堂传授的,按顺序罗列:

1、用眼睛“采访”(准备问题)→

2、按顺序仔细察看(解决问题)→

3、动笔做记录(记录素材)。

至于“观察就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行的直接认识外界的活动。”也可以当堂对学生作具体说明,如“观察,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手触摸……”

应该在教学过程渗透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这个解释抛给小学生估计只能增加负担,笔者通过完成《仙人球盆景观察记录单》进行渗透,详见下文)

笔者在《盆景观察与描写》作前指导课中是如何将“观察”进行到底的呢?

第一步,课前谈话时,讲曹雪芹等三位名作家的观察趣事,让学生了解观察的作用。

第二步,上课一开始,通过《青苹果》作文月刊和“老牛的博客”两种约稿,主题为“盆景观察”,激发学生的观察动机。

第三步,学生观察教师现场表演,比较“观察”和“观看”、“欣赏”的不同,谈对“观察”的理解,教师板书“观察:

1、用眼睛‘采访’→

2、按顺序仔细察看→

3、动笔做记录,教学反思《《盆景观察与描写》习作教学反思》。”学生抄写,初步了解“观察”的意思。

第四步,学生对仙人球作“采访”,之后选择二至三种感兴趣的仙人球盆景作观察与记录(记录单如下),这项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观察”的理解,渗透了观察目的性、计划性,还有相对的持久性。(个人认为,一堂课内花12-15分钟做观察记录,相对持久。但如果在课外,包括分阶段的按时间观察,则所需时间会更长。)

《仙人球盆景观察记录单》:

名称

颜色

形状

大小

手感

由此产生的联想

仙人球

绿色

椭圆(或像葫芦)

比乒乓球大一些

有点扎人

长得像刺猬(或:仙人玩的球?)

第五步,引导学生习作之前先进入“加‘墨’站”(见附件),学习借鉴四年级第三、第四单元学过的课文中描写植物的有关片段,将习作与阅读对接,意图有两个:一是将旧知识与新知识作“接枝”,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文章时应当学会借鉴他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好写法;二是避免学生直接按照《观察记录单》做记流水账似的铺叙,如“仙人球,绿色,椭圆,比乒乓球大一些,有点扎人……”,打通由观察记录走向习作的大门。

第六步,课堂结束时,教师赠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既是对本节课的小结,也是对今后学生习作观察提出的“宣传口号”,这样的口号简明扼要,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对学生今后的观察行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失:时间有限,“攥”部分学生过场。

在观察仙人球盆景并完成《记录单》一环节中,笔者经巡视发现:60名学生中约1/4的学生只记录了一种,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选择二至三种做观察记录”。但为了抓时间、赶进度,笔者只好把他们也“攥”进下一环节,致使这部分学生在后面环节中难以跟进学习。

这部分学生为什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呢?笔者猜测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观察记录前,教师相关的提示、说明不够详尽;二是班生规模过大,教师没能做深入的指导;三是小组的组合有待优化,分工有待细化。(笔者注:“大班额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长期在学生数三四十人的班级任教,不具备这样的研究条件,故这方面毫无经验。希望班生规模大的同行有心研究,且能做经验推广。)

一悟:观察记录,向科学课借一招来用。

备本课时,笔者设计出《仙人球盆景观察记录单》,借用了科学课观察实验的方法,但并非全盘照搬,愚以为科学观察记录的方法用在习作观察,只要借鉴得当,能引导学生观察得更加深入、细致、有序、有效,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还能培养学生对周边事物的敏感度,用观察的“放大镜”将原本毫不起眼的事物不断放大,放大,变得丰富多样。

当然,习作的观察与科学实验的观察是有区别的,比如前者可以更浅显、表面、模糊些,但这不妨碍前者向后者学习借鉴,把观察做得更深入、本质、清晰些,能够搜集到更多的习作素材(包括观察过程中产生的体验和联想),“厚积而薄发”。

一思:欲说还休,“列提纲”何不直接道破?

据笔者了解,近几年,“列提纲”在小学界似乎“销声匿迹”了,很多老师反复强调“你想分几个部分来写?”,而不敢道出“列提纲”三个字来。不直说概念,而反复提它的相关解释,说的累听的也累。

关于“列提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学段(7—9年级)才明确提出“列纲起草”的要求。笔者似乎有些明白了:初中才挑明了,难怪小学遮遮掩掩,闪烁其辞。然而,“列提纲”作为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到初中才开始训练岂不太迟?第二学段的习作已不仅仅侧重写段,还得写完整作文,学生就不得不“构思”如何谋篇布局。不作高要求来说,习作教学中至少可以模仿教材中《小镇的早晨》《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按简单的“总—分—总”列提纲。“列提纲”这一概念并不难理解,既然要做训练,何不点明了,而总是提它的相关解释?比如“比喻句”的解释是“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有哪位老师一让学生运用比喻句写物,就强调说“请同学们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的呢?习作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盆景?学生交流后,老师顺势提出“列提纲”这一概念。反复提几次,学生也就记住了,今后只要一说“列提纲”,学生就明白那是什么。你要是还反复强调说“请同学们想想,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写XXX”,学生都会嫌你喽嗦。

“列提纲”这一技能应该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训练,让学生慢慢把握作文的框架。至于概念的直接提出,可以在四年级上学期做尝试。

以上属个人拙见,欢迎同行批评指正!

附:《盆景观察与描写教学设计》(含记录单和《加“墨”站资料卡》)

第二篇:三年级作文习作《观察描写水果》

观察描写水果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水果。

2、能够恰当运用各种词汇和修辞方法将观察到的水果准确的描写出来。

3、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二、教学重点: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仅敢说而且敢写。

三、教学难点:能够按顺序把自己观察到的全面的表达出来。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猜水果)

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吃过很多种水果,那你们都记得他们的样子吗?现在就请大家睁开你们的慧眼看一看这些都是什么水果?第一个。

(展示幻灯片,指导学生猜水果)

生:香蕉。

师:真聪明,一下就让你猜对了。那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吗?

生:我是根据他的形状看出来的。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个水果是什么?

生:菠萝。

师:好,你猜对了,他是菠萝。那你是根据什么看出来他是菠萝的呢?

生:我是根据他的形状看出来的。

师: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

生:它上面叶子的形状好像头发似的。

师:你真会看,看出了菠萝的特点。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个。

生:葡萄。

师:对了,那你能说说葡萄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

生:它是成串的,葡萄粒很小,很多。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最后一个,这个有点难度。

生:草莓。

师:你猜得真对。从刚才的游戏中,我发现同学们都能够抓住各种水果的形状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并描写水果。

(板书课题:观察描写水果)

师:我们这节课有两个任务,一是学会观察(板书:观察),二是学会描写(板书:描写)

(二)、观察水果

师:现在我们正值秋季,大家都知道秋季是个收获的季节,在这个季节中我们能够品尝到一种美味的水果,我们来看看它是谁。

(展示幻灯片)

师:它是谁?

生:橘子。

师:谁能告诉我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它是圆形的,橘黄色的„„

师:你说得真好,抓住了橘子的一些特点,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都看到了橘子的哪

些特点。

(三)、解读例文

(展示例文)

例文:在浓浓的深秋季节,我最喜欢的水果就是橘子了。橘子的大小不一,有的像拳头一样大;有的像鸡蛋那样大;还有的像乒乓球那样大。它的形状又圆又扁,像橘色的小灯笼,橘皮的颜色是橘黄色的,表面凹凸不平,剥开外皮,只见一瓣瓣月牙般的橘子瓣紧挨在一起,好像一帮好兄弟拥抱在一起。掰下一瓣,只见雪白的橘络紧密地缠在橘子瓣上,将橘子瓣轻轻掰开,就会看见一粒粒橘色的果粒像一颗颗晶莹的水滴,紧紧地依偎在一起。

取一瓣放入口中慢慢品尝,酸中带甜,甜中有酸,口中顿时清爽无比。橘子不仅是美味的水果,它还能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所以,它是我最喜欢的水果。

师:在第一自然段中,从哪些方面对橘子进行了描写?

生:大小、颜色、形状。(板书:大小、颜色、形状)

师:谁能找到描写大小、颜色、形状的句子?

生:描写大小的句子有“橘子的大小不一,有的像拳头一样大;有的像鸡蛋那样大;还有的像乒乓球那样大。”

生:描写颜色的句子有“橘皮的颜色是橘黄色的”、“掰下一瓣,只见雪白的橘络紧密地缠在橘子瓣上。”

生:描写形状的句子有“它的形状又圆又扁,像橘色的小灯笼”、“表面凹凸不平”、“ 剥开外皮,只见一瓣瓣月牙般的橘子瓣紧挨在一起,好像一帮好兄弟拥抱在一起。”、“一粒粒橘色的果粒像一颗颗晶莹的水滴,紧紧地依偎在一起。”

师:大家找的非常全面。再仔细的读这段话,你能看出老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的吗?(适时引导:先写了橘子的大小,再写了橘皮的颜色,又写了里面的橘子瓣,最后写了橘子瓣里面的果粒)

生:老师是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的。

师:非常正确,我们在观察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像老师这样,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来进行观察。(板书:外→内)

师:现在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都写了橘子的哪些特点?

生:味道、用途。(板书:味道、用途)

师:谁能找到描写味道和用途的句子?

生:描写味道的句子有“取一瓣放入口中慢慢品尝,酸中带甜,甜中有酸,口中顿时清爽无比。”

生:描写用途的句子有“橘子不仅是美味的水果,它还能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 师:找的非常正确。再读这段话,找一找你认为写的精彩的句子,精彩在哪里。

生:我认为“橘子的大小不一,有的像拳头一样大;有的像鸡蛋那样大;还有的像乒乓球那样大。”、“它的形状又圆又扁,像橘色的小灯笼”、“ 剥开外皮,只见一瓣瓣月牙般的橘子瓣紧挨在一起,好像一帮好兄弟拥抱在一起。”、“将橘子瓣轻轻掰开,就会看见一粒粒橘色的果粒像一颗颗晶莹的水滴,紧紧地依偎在一起。”写的精彩。

师:精彩在哪里?

生: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方法来进行描写。

师:你读得真仔细。(板书:排比、比喻、拟人)

(四)、指导方法

师:我们在观察水果的时候,要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观察,通常要从水果的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同时,根据我们日常生活的积累,了解关于这种水果的常识(板书:常识),例如:味道和用途,然后将所观察到的大小、颜色、形状和积累的常识结合起来进行描写。在描写时不要吝啬你们的精彩词句,还要适当的运用一些写作方法,例如:排比、比喻和拟人等。

(五)、观察练习

师: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观察另外一种水果,我看谁能够按顺序观察的最仔细。

(展示幻灯片)

师:现在我们就来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来观察一下西瓜,首先西瓜的大小是怎样的? 生:很大,像足球一样。

师:你形容的很贴切,跟橘子凹凸不平的表皮相比,西瓜的表皮摸起来怎么样呢?

生:很光滑。

师:那它从外到内都是什么颜色的?

生:西瓜的外皮是绿色的,里面还有一层白色的皮,最里面的瓜瓤是红色的。

师:西瓜皮只是绿色的吗?还是黄绿相间的?

生:黄绿相间的。

师:黄绿相间的瓜皮像什么?

生:像波浪。

师:那红色的瓜瓤里面还有什么颜色的什么呢?

生:还有黑色的西瓜子。

师:对,里面还有又黑又亮的西瓜子。我们都吃过西瓜,谁来告诉我西瓜的味道怎么样呢? 生:非常甜,水分很多。

师:谁能来说一说,西瓜都有哪些用途呢?

生:解渴,补充水分和糖分。

师:说得真好,现在就让我们来描写西瓜吧。

(六)、写作练习

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七)、习作交流

学生阅读作品,教师讲评。

五、板书设计

观察描写水果

大小

观察颜色

外→内形状描写

常识味道

用途

第三篇:《观察与发现》教学反思

《观察与发现》教学反思

学会交往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进动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社会越来越需要合作型的人才。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为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从而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所以我班在学习游戏活动中一直注意对学生进行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学生园新添置了玩具“钓鱼”,那些塑料鱼浮在水面上,由于钓竿太少,没有钓竿的学生在旁边等不及就将手上的小磁铁扔进水里,磁铁沉下去了,学生们聚在一起讨论哪些物品在水里浮起来,哪些物品在水里沉下去,结合学生们的认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沉与浮的小实验,学生们发现木头、树叶、小碗等在水里会浮上来,而铁丝、玻璃、勺子、砖头等会沉下去。学生们发现借助于其他材料,沉与浮就会发生变化。如:小碗中放上石块会沉下去,空的瓶子装满水或石子,瓶子也会沉下去,活动中学生们对让浮的东西沉下去,如何让沉的东西浮上来特别感兴趣,于是我选择了《鸡蛋的沉与浮》这一活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合作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他们在自由平等中交往、学习、商量、讨论、操作等,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有机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活动中,我除了提供材料外,更多的是关注和引导学生商量、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实验,再实验来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变化,来体验合作及成功的快乐。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里会浮起来。

2.培养学生小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喜欢做动手操作的活动,对做科学小实验产生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能力,喜欢动手做科学小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中会浮 起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多观察善思考,勤动脑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鸡蛋、盐、水、课件

三、活动导入

1.师问:你们知道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浮起来吗?(学生回答各种答案)

2.请学生在准备好装满清水的透明小鱼缸里放进准备好的物品(如:积木、锁子、苹果、石块、鸡蛋等),观察哪些物品在水里浮?哪些物品在水里沉?

四.教学过程

1.“我是魔术师”老师神秘告诉学生能让鸡蛋会“游泳”,让它在水里浮起来,淡水中加入食盐(学生不知情),边加边搅拌,鸡蛋慢慢的浮起来了。

2.设疑,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原因?

3.教师告诉学生加入水中是食盐,能使水的浮力变大,鸡蛋就慢慢浮起来了。

4.学生动手做实验,把盐放进水里,小心的搅拌,鸡蛋沉到水底还是有什么变化,是沉还是浮,谁的鸡蛋浮起来了。放盐少鸡蛋浮的起来吗?放多少?请他把这个方法和同伴交流。学生在小心、细致做着。并用图画、图示、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

5.接着使用课件,“放盐→搅拌→鸡蛋浮起来”。请学生在此细心观察。

6.小结:学生整理鸡蛋和水罐,把实验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共同分享描述自己“玩中学”感受和成就感。

五、活动延伸

学生家里有什么东西也会溶化的,如:糖、豆粉放进水中用同样的方法,看看有什么效果。和父母一起观察不同的水温鸡蛋浮起来速度一样吗?

六、教学反思

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一个学生偷偷用手指点盐水,眉头一皱说很咸的。嘴巴不舒服,另一个学生说,你赶快去漱口,学生们在取得直接经验,并会帮助伙伴。实验中博博的鸡蛋浮起来了,不小心水泼了,爱水的天性使他又去续水,鸡蛋又沉下去了,又加盐来搅拌。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实验成功,过程积极、愉快。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通过图画、图示、手工等方法进性大胆的表达和反馈,有助于个性发展,同时学生们在实验中互相交流合作,取长补短,从而更还的保证了实验的成功,学生们体会到了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准备学生常见的可溶性物质:茶叶、肥皂、洗衣粉等做对比实验。需要注意水的温度在20° 是比较合适的温度,如果是冬天做实验,可以加入适量的热水,帮助盐较快溶解。课后的日子里,有学生提出人在盐水里会浮起来吗?旁边的学生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最后我把这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回去解决,可以查阅书籍,可以上网查,可以问父母,最后学生们的答案真多呀,延伸到中东死海、四川大英县死海,从而激发了学生们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去探索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第四篇:习作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反思

篇一:习作>教学反思

记得三年级第一篇习作是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虽然上课教师进行了指导,学生也试着说了,但是等到作文交上来,真是惨不忍睹,与自己想象中的距离相差太远了。一次作文下来,在我当时的眼睛里,没有一篇是像作文的,更多的是不知所云,几乎有2/3的作文要重写。我想,这是第一次习作,可马虎不得,我就再上一次,非让他们写好不可。破天荒地我对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不但给学生看了人家写的介绍课余生活的文章,还针对学生的题材进行提问,让他们把这些问题串起来就是作文了。这样又一轮下来,还有将近1/5的人写不好。怎么办?是坚持不懈地让他们再写再改吗?我犹豫了,因为这样二度指导下来,我已经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再指导学生还是写不好呢,会不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于是我就给这些作文放行。

反思:那时我个别指导学生作文时,学生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到底什么是作文啊?”他们很困惑。第一次作文,我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其实学生的作文是在练习实践中逐步提高的,不能操之过急。其二在作文前缺少铺垫,其实一开学就应该指导学生参加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课余活动,让他们记录下来;下课有意识的跟学生进行谈话,了解熟悉他们的课余生活,这样上起习作指导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三是要了解学生的实际习作水平和课标的习作要求,用平常心来看待学会的习作。

学生作文不会写,怎么办呢?那就从写日记入手吧。写日记就相对比较宽松,内容和形式以及文字的数量上我都不会给学生定什么框框,只要能写就好。出现转机是在第二单元的观察作文阶段。吸取了前一单元习作教学的教训,也想起教研员曾经说的以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所以在上本单元第一课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记录生活。第二天的日记交上来,我不禁喜上眉梢,因为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不能的方面去观察,有的观察了树叶,有的观察了蜗牛。我马上抽了一段时间,让写得好的学生上台读他们的日记,我在边上评议每一篇习作的优点。问他们这次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他们说昨天科学老师带他们在校园里观察过了。哦,原来是这样,观察前进行观察方法指导很重要啊。接下来的几天当中,每天都有不少的观察日记被表扬到,终于有不少学生恍然大悟:“哦,这样就是作文啊!”有一天我还没有开始看学生的日记,有学生悄悄地告诉我:“老师,杨冬冬带了一个鸡蛋到学校。”“带来干什么?”“我也不知道。”等我改到他的日记,我终于明白了他的用意,他从电视的“不可能的任务”中看到不借助任何辅助用具,鸡蛋也不能有任何损坏,让生鸡蛋立起来,自己进行了实践,把过程记录了下来。最后还写着:“我知道有很多同学都不会相信的,我带了鸡蛋,会做给他们看的。”对这样认真的学生,我能拒绝吗?于是又有了欢声笑语的一堂学生展示欣赏课。

既然讲到了鸡蛋,我又告诉学生:“你别看鸡蛋这么容易碎,可任凭你是怎么样的大力士,你就是没办法把它捏破。”是真的吗?学生睁大了眼睛。“我们班谁的力气最大?”“郑芬忠——”郑芬忠也兴奋地举起了双手,大声说:“我不信!让我来!”结果尽管他捏得面红耳赤,呲牙咧嘴,还是奈何不得,只好作罢,心中暗暗惊奇。其他的人也惊呆了。我说:“回去试试看吧,最好能找到原因哦。”这样有全家谁也捏不破的,也有被四岁的弟弟捏破的,成了大花脸的,日记就异彩纷呈了。

就这样,慢慢的,学生就有了许多的习作素材,慢慢地,他们就喜欢上了写日记。偶尔有三五天没有布置日记,学生就主动央求:“老师,今天的家庭作业就写日记吧!我们已经好几天没有写了。”听到学生这样的话,我怎么能不开心呢?

反思:在这一阶段,我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恐怕就是:一不提写作文,转向日记,让学生有什么写什么;二把写作和生活联系,写实在的事情,写想表达的感受;三是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在展示中鼓励优秀学生,带动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四是评价以鼓励为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怎么样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篇二:习作教学反思

作为语文教师,各位同仁也许深有同感,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是作文,作文简直成了令人头痛的“顽症”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让师生不为之“头痛”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多读多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我从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做起,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为写作文夯实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语文课本中选用的教材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如,肖复兴的《荔枝》用朴实的语言建筑着真情的殿堂,让学生无不感同身受;《梅花魂》中的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对祖国的眷恋均融于那点点滴滴的小事当中,读之无不动容„„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个有利的契机,诱导学生多读、善读,教会学生读,让他们爱读,经过读强化训练,在增强学生语感的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作品深刻的人文内涵与情感内含,引起最终的共鸣。

从古至今,名篇佳作数不胜数,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背诵能力是成人的4—5倍,背诵这些名篇佳句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词汇、语汇,更能让学生在背诵中体会语文学习的成就感,体会其中乐趣,为今后的作文打良坚实的基础。

二、抓基本功,让学生稳步发展。

作文训练,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但要懂得遣词造句,而且要懂得分段、布局、谋篇、确定中心思想,所以,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有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写起作文来难度很大。根据这一情况,作文要从打牢学生的基本功入手:一是扎实抓好口头表达基本功,由讲导写。口头表达训练从组词、造句,到要求学生看图说几句话或一段话,再把说的写下来,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到。二是指导学生写好短文。如写日记,看图写短文,把一件事按顺序写下来等,其中应以写日记作为常练之内容。在指导写日记时,要根据小学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日记内容各有侧重。例如,三年级侧重于摘抄好词、好句、优美片断,四年级侧重>记事、>写人,五年级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学习>写景、状物,六年级在三至五年级的基础上开始写读书笔记。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扩展自己的日记内容,使学生由抄到写,由易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日记水平,为各年级学生写好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对学生进行分段、布局、谋篇和确定中心思想的训练。这样通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基本功训练,学生的作文基本功不断加强,而有了一定基本功,学生作文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三、敢说敢写,增强自信。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础的特点,而写作水平的高低又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直接体现。因为写作其实就是用笔交谈,教师应坚信“能说便能写”,对学生低起点,低要求;写前指导中充分创设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说——口头作文的欲望。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与适宜的情境之下,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自法与体会,并租机点拨、指导,帮助他们挖掘内心最深处的感动,如:“我最喜欢的一只小动物”“>我的爸爸(妈妈)”“我的老师”“童年趣事”“一件傻事”„„这些话题能激起他们记忆的涟漪;他们爱说。能说也想说,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来,只不过他们碍于面子,没有自信,即便私下写了,也怕被老师说成“内容不具体,”“表达没有方法”,“感情不到位”,最终不爱写作了。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鼓励学生写真人,说真话,诉真情,这写作文可能很粗糙,没有华美的词汇,可能很丑陋,没见精细的雕琢,但我们应相信“真实是最美丽的”,对教师而言,这类作文比披着“抄袭”外衣的作文更欣喜。

四、教学相长,保持写作兴趣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保持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一个外在条件。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让学生热爱教作文的老师。我常常给学生出《老师,请您到我家》、《给老师的一封信》、《和老师说悄悄话》等,作文题目。既让学生练习写作文又拉近师生距离,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除苦恼,和他们一起阅读课外书,一起讨论>读后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2、让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作文审题训练时,有时可以把命题写在黑板上,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而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有时则把审题的目的、范围、要求、重点、体裁等几个要素在课堂上分析讲解,然后拟一命题让学生当堂练习,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允许争议。但是一蹴而就的,师生间需要经过相互了解磨合,不断训练。对这样的课,认真设计>教学计划,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最佳效果。

3、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老师要及时批改作文,让学生及时知道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有时哪怕小小的肯定,几个重点符号都能使学生兴奋,产生对作文的热情。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做有心人,注意发现“差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一个好段落、一个好句子,都要尽量找机会予以展示;或许讲评中作为范例,或用红笔画上肯定的符号,有进步就及时加以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写作兴趣。

4、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我将学生的优秀习作作为>范文讲评比展出,或推荐给有关报刊发表,并让作者在全班同学前讲述写这篇作文的体会。鼓励指导作文水平高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的作文竞赛,为他们提供发挥写作能力的机会。身边同学的成功给大家带来喜悦,带来鞭策,也带来写好作文的欲望。

篇三:习作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

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

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

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4、缺乏想象力。

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2、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4、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第五篇:观察物体 教学评价与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评价与反思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学生通过亲自观察立体图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并且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了立体图形初步的轮廓,这样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水平。

在本节课中学生基本掌握了从不同位置观察图形辨认图形的面的方法,课堂气氛也相对比较活跃,很好的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载《盆景观察与描写》习作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盆景观察与描写》习作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场面描写习作指导课反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参与其中快乐作文—场面描写习作课》教学反思定西市岷县岷阳镇第一中心小学李慧霞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

    《场面描写》习作教学设计

    《场面描写》习作教学设计 董红英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场面描写 2.掌握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 3.能灵活运用场面描写的方法进行习作 教学重点: 通过赏析经典场面描写,让学生掌......

    习作教学的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的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心不可力的组成部分,它既是语文学的训练,又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哪怕是一句话,在这个训练过程......

    《习作7》教学反思

    《习作7》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1、做到了课堂教学结构清晰。教学中先让学生欣赏叶圣陶的小诗《小小的船》目的有二,一是感受星空的美,调动学生写作的......

    习作1教学反思

    《习作1》教学反思习作一要求学生提出春游的建议,为了让学生很好的完成习作,我认真准备、精心设计。课堂上,还搜集了些金凤山、郊野等的照片,同学们对于春游特别感兴趣,一个个兴......

    《习作5》教学反思

    《习作5》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课,是我去桂林参加习作研讨活动回来后给全校老师上的一节汇报课。 上完课后,我觉得设计的这份教案还是比较成功的,整个课堂环节比较清楚,学生的素材......

    习作课教学反思

    篇一: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 东方红小学 李岩作文难写,这也是很多学生的心声。那么,语文老师,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呢? 一、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指导课要......

    小学习作教学反思

    小学习作教学反思 小学习作教学反思1 小学习作教学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又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好基础。切实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的质量,对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