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老党员事迹材料
在衡东县栗木乡双泉村及附近十几个村落的田间、水塘边,一位80岁老人弯腰捡起一个个废弃农药瓶,这一场景已为人熟悉。为了让乡亲们不再遭遇被农药瓶碎片割伤的悲剧,8年来,他风雨无阻,默默坚守,共捡回了80多吨农药瓶和碎玻璃渣。
农民只是老人其中的一个身份,他还有另外一个引以为豪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新中国成立那年,19岁的他壮志满怀地加入“地下党”组织,并立誓:“党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1951年,老人远离家乡参加抗美援朝,并荣立三等功。六年后,他回国务农,不过从此心中多了一份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情怀。
这位老人名字叫胡梅芳。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想为乡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优秀老党员事迹材料
一、先入“党”后入“团”
胡梅芳常常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注定和中国共产党有着不解情缘。
1949年,衡东县栗木乡双泉村昏暗的地下防空洞内,4个小伙热血沸腾,紧握拳头,神情肃穆,对着党旗坚毅宣誓:“党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胡梅芳便是其中的一员。这年,在家务农的胡梅芳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在同村伙伴彭亚南父亲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了地下党组织。
胡梅芳与其他地下党员冒着生命危险,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暗中调查土改情况,秘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有好几次都差点暴露身份,被反动派抓获。
“别人是先入团后入党,我是先入党后入团。”回忆这段特殊的经历,胡梅芳嘴角扬起淡淡的笑容。1951年1月,他光荣入伍,却没有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一个月后,由于胡梅芳在部队表现优异,当时部队团长主动推荐其入团。为了不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胡梅芳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1年8月,胡梅芳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采访中,胡老唱起这首歌,声音嘹亮,深情款款,唱到最后,眼中溢满了泪水。
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美军飞机盘旋在上空密集轰炸,即使躲在防空洞里,都能听到阵阵“轰隆隆”的惊天巨响。“马路被炸得面目全非,全是一个个大窟窿!”胡老说,在那样的环境中,危机四伏,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他主要担任通讯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呆了两年之久,他因此患上了眩晕症,现在,只要一搭乘摩托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就会满脑的巨响,导致剧烈眩晕。
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胡梅芳因忠诚组织、办事扎实荣立三等功。战后,他并没有返国,而是扎根朝鲜进行和平建设,帮老百姓建房子、锄草、插田等,直到4年后方返回国内。
第二篇:农村老党员事迹
特殊党费表恩情
“党培养了我这么多年,这是我的1000元党费,也算是为党和人民作的最后一点贡献。”这是在被诊断为癌症晚期,“最多还能活半年时间”之后,任培增向党组织交上的一笔特殊党费,凝聚了他坚定信念、坚持党性的忠诚之心。
向来身体健朗的任培增,今年3月底,突感身体不适,去嘉兴第一人民医院检查。“肝癌晚期,最多还有半年。”噩耗传来,四邻乡亲都来看望任培增。4月23日,百步镇和五丰村的领导来到他家慰问。任培增不是苦着张脸跟领导们诉苦,而是转身从房间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两个红包,一一交到镇村干部手中:“我知道自己的日子没多久了,其中1000元是我的最后一笔党费,另外这1000元是给村里发展公益事业的。”在场的人都愣住了。“钱留给儿子,只是个数字,钱献给党和社会,才能体现更大的价值,发挥更大的作用。”任培增对于党的忠诚无不让人感动。
热心公益助邻里
每月280元的劳模津贴、管理村水机站一年XX多元的收入,骑自行车卖喷雾机一个赚2元,这就是任培增一年的全部收入。可就是这样一位清贫的普通农村老党员,用省吃俭用“抠”出来的钱帮助困难家庭、资助贫困学生。早在1995年,任培增就立下誓言:要在有生之年无息出借或捐献1.5万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时至今日,仅他资助的贫困学生就有6名,无息出借2万元,捐赠5400元。
五丰村10组,有一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丈夫王坤荣肢体残疾,妻子章惠娣眼睛失明。早在1990年,他们在造楼房的时候,任培增就看着这夫妻俩不容易,买来价值400元的开关送给他们。同年,他们的儿子王月峰考上了武汉农业大学,却凑不齐学费。任培增得知情况后,主动与他们联系,并表示愿意资助他到研究生毕业。大学4年,每年都送100元,借1000元。后来,不负众望的王月峰考上了研究生,任培增又如约送来了6000元。
五丰村2组的时顺良家庭经济一直比较困难,只能住在3间简陋的平房里,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实在没法住了,才开始造楼房,任培增知道后,就送来了300元。时顺良开拖拉机出车祸后,赔了对方不少,又向任培增借了1000元。XX年,当他准备好了钱去还时,任培增当着他和他老婆的面,把借条撕了,说不要还了,好好供孩子读书,现在他儿子都已经在温州大学读大一了。
任培增走到哪帮到哪。他经常到王店卖喷雾机,认识了开小吃店的王忠良一家。XX年的时候,王忠良换肾刚刚花了20万元,女儿王丽娟又考上大学了,任培增知道后,便决定每年送200元,同时又七拼八凑了4000元借给他们摆烟摊。今年,任培增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本来要XX年底资助的200元也提前送去了。
任培增对贫困家庭孩子非常慷慨,但自己生活非常节俭。他不注重吃,不注重穿,出门卖喷雾器都是骑自行车去的,他的香烟盒里经常放着两种烟,递给别人的是好烟,自己抽的却是5元一包‘五一’牌香烟,身上穿的中山装穿了二十多年。
村里的公益事业处处可见任培增的身影。上世纪末,五丰小学要翻建,就通知企业老板开会捐款,任培增得知消息后,主动赶了过去,当场捐献了300元,钱虽不多,但显现的确实一名老党员的拳拳赤子之心。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的泥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深一脚浅一脚的,极不方便群众出行,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出资2500元请人给村里修了一条石粉路。
第三篇:党员优秀事迹
党员优秀事迹
徐伯均,一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踏踏实实地在全镇老百姓心中树起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徐伯均今年75岁,是原范道六圩中学校长,曾获得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镇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光荣称号。他先后任教44年,96年退下了教育岗位。退休时人们都说,这下徐老可以享清福了,大女儿在无锡,儿子小女儿在宜兴,且成家立业,老夫妻俩都是退休教师。对于这些语言,徐伯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岗位退了,但我是共产党员没有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个共产党员一生的追求。他也常与一些新老党员讲,作为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与党中央,同党委、支部工作同步,没有时间时龄限制,每个党员都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紧跟发展的形势,提高自身素质,时刻反思,我当年入党为什么,今天应该干什么,明天为后人留什么。
虽然从教育岗位上退下来,但他还心系教育,关心着孩子。十多年前,当他得知有许多贫困学生,开学难缴学费,他急在心里,对自己说:“开展身边的希望工程一刻也不能耽搁。”说干就干,那阵子,他东奔西跑,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就建立了“希望工程助学金”、“优秀奖学金”和“贫困学生爱心基金”,10多年来,共筹集资金70多万元,使1200多名困难学生受益。为了孩子,他操心不少,长期扶持3个孤儿,多年来,老徐把他们当做是自己的孙儿孙女,为他们冬送温暖,夏送凉,每个节日与他们同享,让他们感受人间的温暖。
“有难事找老徐,他准会诚心诚意帮忙,贴钱他也干”,这是群众对老徐无私奉献社会的朴实写照。前几年农村产业结构改革,原范道许多养鱼专业户一下改养蟹,由于对蟹的习性,生长规律,品种的选择等知识缺乏了解,许多养蟹专业户进的蟹苗大量死亡,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湖头村的陈铁群同志提议,这件事请老徐,他哥哥是水产科学院淡水研究厅的领导,专家,他曾帮我解决养殖方面的许多问题。2001年6月17日晚,老徐夫妻准备休息,忽然电话铃声大作,电话的那头传来了贺家渎养殖专业户贺正洪急切的声音:“徐校长,请帮帮我,我买了7万多元螃蟹苗,不到两个多月已死去大半,今天塘里又死了许多,听说你哥哥是水产养殖专家,赶快帮我问问,请他来治治蟹病吧!”放下电话,老徐心里沉了下来,蟹苗是养蟹户的命根子,这事关系到养蟹户乃至全镇的水产发展事业,可马虎不得,他立即拨通了居住在无锡哥哥的电话。6月18日阴雨连绵,徐伯希同江苏省水产科学研究厅著名水产专家,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唐天教授打的来到范道,一上车等候在旁的老徐付完车费,就直奔贺家渎,办完事已经是下午12点多,老徐陪同他们在镇政府用餐,没想到呼啦啦来了许多拿着盘子,装着病蟹苗的养殖户,他们得到消息后是来为蟹求医的。见此情景老徐的一个想法油然而生,请唐教授为全镇养殖户作一次全面的技术辅导,唐教授满口答应,那天唐教授上课至三四点钟才离开满是问题的养殖户家,之后他又应邀来范道授了两次课,每次听课人数上百人。为了让更多的养殖户更好地掌握养蟹知识,老徐搜集整理了唐教授6篇关于养蟹知识方面的文章,自费复印数百份,分发给养殖户。为了培育优质中华绒毛蟹,在老徐的积极行荐下,镇组织村支部书记到启东蟹苗基地实地考察,最后决定由洋新圩村与启东合作开发300亩蟹苗基地,唐教授委派学生每月来范道三天,进行技术指导,吃住都在老徐家,老徐掏钱买了一辆新的凤凰牌自行车与他跑遍了一切需要求助的蟹户。有些同志对老徐的举动有些不可思议,可他却认为,在三农问题上,在农村产业结构改革中,农民真的得到实惠,并从中富起来,他回答只有一个字——值。
这就是徐伯均,一个共产党员退休后留在社会上的深深足迹。对他所做的这些事,一些人不明白不理解,徐伯均总是这样回答:“我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所该做的。”
化工1015 储鹏
第四篇:优秀老党员先进事迹
蒋正仁,出生于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岁)农历七月十九日。住杨林乡纯和村碧山村民小组陈庆屋场。194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从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离休后,主动要求回原藉居住。享受副县级待遇。1987年9月16日(农历七月二十四日)凌晨1时许,因病医治无效,在老家去世,享年84岁。
蒋正仁出生在满清末年封建社会的贫苦家庭。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卖国求荣,对内残酷压迫,中华民族濒临灭亡。蒋正仁的童年就是在这极其苦难的深渊中挣扎过来的,由于他家贫如洗,只能靠裁缝的手艺,挣得微薄收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中日战争全面暴发,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中国沦为它的殖民地,祖国的大好河山任其践踏蹂躏。1944年初,日寇临境,无恶不作。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轲捐杂税加重,搜刮民脂民膏践行。地主、豪绅横行乡里,欺压穷苦人民,民不聊生。蒋正仁同志先后多次被抓去当壮丁,饥肠饿肚,饱受风霜。
在那战火连绵、暗无天日的年代里,蒋正仁不知饱尝了人间多少辛酸苦辣,阶级仇,民族恨,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心里头,总盼有朝一日能赶走日本帝国主义,推翻腐败的国民党反动政权,振兴中华,解脱人民的痛苦。
1944年,蒋正仁找到了中国共产党在韶山地区的地下组织,在同年的三月份经蒋南生、蒋少庭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冒着生命危险、赤胆忠心干革命,他以裁缝手艺为掩护,坚持抗日,团结当地广大穷苦兄弟与封建势力作斗争。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和启发下,他更加心明眼亮地懂得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挽救劳苦大众出苦海的道理。因此,坚持革命,团结发动群众,解放全中国成了他唯一的奋斗目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发动内战,在白色恐怖下,他仍以做裁缝手艺作掩护,积极开展地下斗争,搜集当地伪乡、保、甲反动势力的一些动态,及时向地下党组织汇报,以取得对敌斗争的主动权。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在三年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时刻,他更加豪情满怀,精神振奋,为迎接全国解放而积极工作。在当地筹集粮草支前,酝酿农会,搜集土豪劣绅反动势力的思想动态,监视敌人,传送情报给地下党组织,为迎接全国解放扫清了障碍。
1949年解放前后,蒋正仁积极投身双减(减租、减息)和清匪反霸等运动,为当时土地改革运动铺平了道路。1950年10月组织上调他去中南人民革命大学湖南分校学习,六个月后分配他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工作队,在此期间,他访贫问苦,扎根串连,发动群众为贫苦人民撑腰,积极斗地主,打土豪,分田地。1951年6月奉调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秘书处工作,曾担任采购员、收发员等工作。在工作中他积极肯干,任劳任怨,团结同志,服从组织安排,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曾七次获组织上的表彰。1971年经组织批准退休回原藉休息,1982年由退休改为离休,1986年按中央的政策精神,凡在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革命工作的同志,享受副县级待遇。
蒋正仁永保革命本色,1971年退休回原藉休养,多年来退休不褪色,人离志未离,永葆革命战争年代从事我党地下工作期间的那种革命精神。1972年被高票当选为纯和大队党支部委员,1973年被推选为碧山生产队政治指导员。在任职期间,率先垂范,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每逢大队党支部会、党小组会、整党会议等,他总是坚持参加,从不缺席,如遇晚上开会,则提着煤油镜灯准时参加,处处以身作则,对各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对生产队的农事安排,总是详其观察、指点,强调要按科学种田、适时播种、赶超季节,不误农时,发现社员有思想问题,及时前往做政治思想工作,进行调处,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致使碧山生产队多年来未出现大的纠风问题。
蒋老自己克勤克俭、节衣缩食。想的是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几年来响应政府号召,主动购买国库券六百元。六百元,现在看来是一个小数,但在当时来讲,在那每人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元,何况,购买国库券还要用行政命令,进行宣传发动才能完成任务的工作,自觉购买六百元国库券,确实不容易,也不是一个小数。可见蒋老的政治思想境界之高尚。
更令人敬佩的是在儿辈、孙辈们招工、提干问题上能严于律已。按理,一个在抗日战争年代入党的老同志,将身边的一个子女招收为国家工作人员,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原单位组织上几次找他商量,计划招收他符合条件的子女外出工作,他感谢组织上的关心,坚决不同意并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能够工作,不能依靠父母亲这块牌子,并要靠自己去努力,学好本领,创造条件,有了能力,才能为党为人民工作,才有出息。蒋老四子二女,还有更多的孙辈们,仅只有三儿子将昌立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应征入伍,符合条件当兵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真才实学才在部队提干的,其余几个均在农村从事基层工作,在他的影响和教育下,也就是他(她)们自己的努力,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二儿子将昌发、四儿子蒋昌国、大女儿蒋玉莲均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分别任该大队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民兵营长和大队妇女主任。直到蒋正仁同志于1987年逝世以后,他原工作单位的领导才为他的一个孙女蒋四维办了招工手续,进了一家国营企业当了工人。
蒋正仁,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平日总是主动为大队、生产队义务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不为儿辈孙辈的招工、提干走后门;他关心下一代成长,义务对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即使自己重病也教育子女不向政府伸手,却总是对困难人群慷慨解囊相助。
蒋正仁在弥留之际,把在家的子女、儿媳、孙子叫到跟前,断断续续地说:一是要感谢党对我的关怀,所给我的工资、待遇,我都领受到了,这些钱是党和人民给我的,除我生活上花掉的以外,其余的钱没有白白的花掉&&这些钱取之于民,要用之于民,所剩下的钱,请组织上给我处理或作党费上交。二是家里人不要以我名义伸手向党和政府要这要那,要靠自己勤劳所得,要文明守法,把农业生产搞好,多为国家作贡献&& 蒋正仁同志逝世后,他原工作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送来挽章,对其进行悼念,给予了高度评价:星殒杨林,高风亮节留典范;波寒涟水,素车白马寄哀思。当地人民挽章:正直无私,谦虚谨慎。爱国助民赤胆忠心干革命;仁义待人,和邻睦里。立党为公节衣缩食好典型。本文作者诗一首:正直无私干革命,仁义为先助贫穷。音容宛在长相映,一身浩气留后昆。挽联一幅:身虽去而精神长驻,人已逝却典范长存。
第五篇:白龙村老党员救火事迹
带伤救火,老党员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先进性
2011年1月1号,清晨6点左右,白龙村老党员老书记旷岳云同志起床准备出门做事。当他刚打开房门,眼前的一幕让他吃了一惊。在自家房屋对面草坪的电线上不断闪出火花,这些火花已经引燃电线周围的野草。旷岳云同志急忙返回屋子里叫上自己的妻子,带上一些简单工具赶到对面打火。但是,两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旷岳云同志在一边打火的同时,通知白龙村其他村民一齐参与救火并拨打了119火警。在众人的努力下,火势渐渐被控制下来。但是,单纯的扑火很难彻底熄灭暗火。于是,旷岳云同志回家拿起水桶,抄小路用水去扑灭火苗。小路旁边的野草因很久无人打理已经长的漫过膝盖,在一次提水的途中,突然一阵风吹过来,大火瞬间蔓延到小路。而正在小路上提水灭火的旷岳云措手不及,额头周围的大片皮肤被烧伤,并起了水泡。村民们见到旷岳云受伤,急忙劝他停止救火,赶紧去医院治疗。但旷岳云同志不肯离开现场,坚持要等到大火被扑灭才肯下山接受治疗。经过所有村民的努力,大火被渐渐扑灭。等到119赶到时候,明火已经基本熄灭。在做好火场善后处理工作之后,旷岳云同志终于离开现场被送下山接受治疗。后经医院鉴定,为面部皮肤轻微烧伤。
旷岳云同志,白龙村新村组村民。1962年生,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至2003年,连续三届担任白龙村支部书记,在村民中有很高的威信。在日常生活中,旷岳云老书记热心助人,经常调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村民对他都非常信服。身为景区的村民,老书记时时刻刻都关注景区的风吹草动。老书记经常对人说,这南岳山是
大家的财富,大家都有责任来保护好。老书记不但是这么说,同时也是这么做的。这次突发的电线起火,老书记是第一个发现,第一个进去现场扑火的。即使途中受伤,他也不肯退出火场,坚持要等火灾彻底扑灭才放心的下山接受治疗。在医院治疗的过程中,老书记也从没提到过需要政府给予他救火受伤一些帮助等问题。这种无私奉献,把保护景区当做自己责任的精神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作为一个有着23年党龄的老党员,旷岳云老书记或许说不出太多的大道理,但是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十分需要像老书记这样的默默奉献精神的主人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