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墓碑》有感(《墓碑》读后感)
言论自由的重要性
——读《墓碑》有感
“墓碑是凝固的记忆。人类的记忆是国家和民族赖以进步的阶梯,是人类航程前进的路标。我们不仅要记住美好,也要记住罪恶,不仅要记住光明,也要记住黑暗。极权制度下的当权者隐恶扬善,文过饰非,强制地抹去人们对人祸、对黑暗、对罪恶的记忆。因此,中国人常犯历史健忘症,这是权力强制造成的健忘症。我立的这块墓碑恰恰是让人们记住人祸、黑暗和罪恶,是为了今后远离人祸、黑暗和罪恶。”
读完《墓碑》,给我的感触很多。其中,言论自由的重要性最为深刻。下面我就言论自由的重要性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在大跃进与大饥荒的时代,如果人们能有一些自己的言论自由,能够拥有发辫自己意见的机会,那么悲剧是不是可以避免,或者说这样是不是可以减少一些悲剧?言论自由不仅对人价值的全面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于人们发现真理,促进社会的繁荣也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给给人们以言论自由的权利。对于言论自由我们应该加大保护的力度。
在上课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曾经提出疑问“在当时人们为什么不反抗?”。从现在看来,在当时的极权主义环境下,他们连反抗的条件都没有,又何来反抗之说呢?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的那样,那时,党团组织灌输什么,人们没有任何怀疑,都全盘接受。政府既垄断了信息,又垄断了真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权以后,封锁了来自境外的一切理论和信息。中共中央既是权力中心、真理中心,又是信息中心。一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都全力论证共产党政权的正确性;一切文化艺术团体,都竭尽全力地歌颂中国共产党;一切新闻机构,都发布证实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的新闻。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把树立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当作第一要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文艺团体、新闻机构、学校,都成了中国共产党垄断思想、垄断精神、垄断舆论的机器,都在时时刻刻地塑造着青年人的灵魂。在思想和信息封闭的条件下,中央政府利用这些垄断机器,长期灌输共产主义价值,排除和批判其它价值。这样,在无知青年的头脑中造成了一种鲜明而强
烈的是非和爱憎,形成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强烈渴望。这时,如果有反对这种理想或与这种理想不一致的言行出现,必定受到群起攻击。
再者,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都有一批核心人物,核心人物周围又有一批骨干分子,一层控制一层,一层效忠一层。一切与共产党不同的看法,都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成百上千次的大小会议,表彰和批评,奖励与惩罚,把青年人的思想引上了单一的轨道。在那个时代,全国的一切宣传机器、一切文化教育,都为同一目标服务,都集中地朝一个方向影响每一个人。全国上下,真正做到了舆论一律。一切与共产党不同的看法都被“格式化”,从而实现了全体人民的思想“一体化”,实现了“全体一致地喜笑怒骂”。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年代。
在1942年和1960年,发生了两次严重的大饥荒灾难。自然界的灾难不会因言论自由变小,但它对人类社会的损害会因此而受限或减轻。无论是1942年或是1960年,虽然遭灾粮食短缺,但当时国家甚至扩大到人类社会,都有可能抢救更多生命的粮食。问题是出在大饥荒的信息不能及时公开所以没有及时的救援。无论是1942年还是1960年的大饥荒,都因为言论自由的受限而大大加重了。在我看来,这两次大饥荒在程度上的某种差异,也是因为言论自由程度的差异。
与19442年相比,1960年任何新闻自由的通道也不存在,连写信向外界求救这种通讯自由也被剥夺了。据杨继绳先生调查,信阳地委书记路宪文封锁了各条反映真实情况的通道。农民挨饿,却不让向外面写信,所有的邮局都由公安局控制了。仅邮局就扣压了12000多封反映饥饿和饿死人向外求助的信件。为了封锁饥荒的信息,当年的政府手段超越了历史上一切已知的专制。
与1942年相比,1960年的饥民连逃荒的自由也被绝对剥夺了。当时为了求生,灾民们成群结队外出讨饭逃荒。可信阳地委书记路宪文却下令公安部门限期消灭人员外流,民兵持枪封锁村庄。城镇工厂、企业、机关不准收留农村来人,各县街头不能有一个流浪汉。为了防止饥民外出走漏消息,各县县委常委分片包干,分头布置,严防死守。政府对老百姓自由和人权的剥夺太过分了当老百姓挨饿的信息被封锁,老百姓的活命逃荒权也被剥夺,他们还有活路吗?我觉得,如果有人将来要拍电影《1960》,他遇到与历史上一切大饥荒都不同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饥荒到来时,却没有逃荒的人群。人们只是在原地等死。
要避免大规模饿死人的大饥荒,一定要有言论自由,有新闻出版自由。并且,追逐大饥荒的真相也要靠言论自由,追究责任也要靠言论自由。有了言论自由不等于一切都好,但有了这个自由,就不会有最坏的事情发生。问题的根本在制度。没有言论自由,没有宪政民主,就难以避免大饥荒,也不可能追索真相和追究责任。
人的本质就是自由,不自由的人还不是人,还没有资格称其为人。我们追求自由,不仅仅是因为它对于个人和社会有那么多好处,更因为我们要成为那种克服了异化的人。我以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生活其中的人的自由程度;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尺度,第一就是其公民言论自由的程度。言论自由是一种基本人权。其必须受到保护不仅仅是因为它对于国家社会和统治者有多少好处,更是因为它本来就是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允许被统治者随意剥夺。
我国自古便没有言论自由的传统。历史留下的诟病,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并且根深蒂固,不过,人的天性是无法改变与隐藏的,我们热切地呼吁言论自由时代的到来,这不仅需要国家的努力,更需要人们适当地改变观念,冲破思想禁锢,无疑这需要一段颇长的过程。没有传统并不妨碍我们现在去享有她,只要人民够智慧,政府够气魄!我国要实现政治文明就必须先实现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政治文明所必须的基础条件。
首先,言论自由是公民表达思想和见解的基本形式,也是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基本工具,它还是联结人民群众形成人民意志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说言论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关键,没有言论自由必不可能有民主政治。然而政治文明的本质内容和要求也是要实现民主政治。民主政治要求人民广泛地发表自己的政治意愿和看法从而形成公意,因此,言论自由是政治文明的基础。
其次,政治文明所追求的目标在于保障每个公民的人权和尊严,使社会得以和谐有序的发展和进步。言论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已经被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国家的宪法之中,它的基本人权地位是勿庸置疑的。因此,言论自由亦为政治文明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最后,言论自由是推动政治文明向前发展并得意完善的巨大动力。公民的言论自由可以形成一道严密的舆论监督网,从而使政府的行为置于公民的监督之下,促使其不断完善职能,建立各种合适的制度体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言论
自由同样可以推动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从而使我们的国家便得更加的民主,使公民表达政治意愿,提出意见的渠道更加的畅通,实现真正的民主从而体现人民意志,使我国人民民主得以真正的实现。
言论自由对于公民个人之人生追求是必不可少的,对社会之文明进步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我们追求真理,发现真理更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言论自由,政府应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拿出勇气和魄力给人民以言论自由,以自信大度的态度待之。言论自由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它是一国政治文明的基础,是推动政治文明向前不断发展的巨大动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是任重而道远的,要实现社会和谐地发展,就要尊重个方面的意见,让人民的意愿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
在我国传统礼教秩序中,全以家族、社会为本位,个人完全依附于宗族、家庭,因而个人人格以及权利意识殊难有成。若无人格之独立,权利意识之觉醒则法律秩序定形成。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定要觉醒国人的权利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要使国人人格得以真正的独立。而要人格独立首先就是要让人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已经能够独立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就得需要言论自由的保障。立己而觉己,觉己而觉人,则法治可兴也!如此,则社会和谐,民族可兴!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国政府对公民言论自由的保护将更为充实、更为全面。
第二篇:墓碑碑文
先父X公,讳XX,河南范县人。生于乙丑一九二五年孟春,壬辰二零一二年孟冬初七殁于贵州省XX县。乙酉投军于八路军晋鲁豫濮阳四分区,丁亥加入中国共产党,军中历任战士、班长、副排长、排长、指导员、连长,亲历鲁西南、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战役,己丑随刘邓大军五兵团解放贵州,参加剿匪、土改等工作。建国后历任XX县XX镇、XX区、县公安局、新生工厂、XX区、县直属党委、知青办等单位领导职务,丙寅季春离休。
先父革命战争年代英勇作战、杀敌报国;和平建设年代努力工作、勤廉敬业;离休后继续奉献社会、发挥余热,一生光明磊落,淡泊名利,耿直无媚,俭朴不奢,堪为儿女之严父师表。
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反哺。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严亲慈父,音容宛在,晨昏不再,思念无尽。
第三篇:墓碑词汇
(1)墓碑词汇
岁次(年次):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木星正好每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成为岁次。
奉祀:有福、得禄和长寿等三个目标,一直是中国道教信徒和普通民众追求的共同理想。因此,明代以降。民间对福禄寿三星的奉祀经久不衰。道教宫观,尽管少有专门设立的福禄寿三星君殿。但是单独供奉寿星的仍较普遍。中国福禄寿三星瓷雕至今仍然有人请回家供奉,并预先在道观中开光分灵,以求灵验,护佑合家有福、得禄和长寿。
祭祀:备贡品向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孺人:古代称大夫的妻子,明清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封孺人。也通用为妇人的尊称。谷旦、吉旦、吉日:都是良辰之意。用这些字眼追求字面上的吉兆。过去有的地方可能涉及字数吉凶的迷信。
书丹:刻碑前用朱笔写碑上的文字。
24世显考:依族谱排行,祖母为21世祖先。父亲:考,显考。母亲:妣,显妣。祖父:显祖、祖考、显祖考。祖父:祖妣、显祖妣。
(1)成语词汇一百六十八条
回嗔作喜:由生气转为高兴。
仗义疏财:讲义气、轻钱财,帮助有困难的。
席丰履厚:财产丰厚生活优裕。
葬仪直言: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戟指嚼舌:人愤怒的样子。
涓滴归公:公家的东西,全部交给公家。
形单影只:形容孤独,没有伴侣。
涓埃之功:细小、微小、极小的功劳。
白璧无瑕:比喻人或事物十分完美无缺。
春秋鼎盛:正处在壮年。
涣然冰释:比喻一律,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非分之想:不守本分的想法。
赤绳系足:谓男女练成婚姻。
重温归梦:回忆以往的美好的事情。
疾言厉色:人发怒的样子,(言词激烈,神色严厉)。
罔上虐下:指瞒上欺下。
心照不宣:彼此心里都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收口如瓶:形容说话谨慎或严守秘密。
眷眷之心:依恋不舍的心情。
踌躇不决:由于不能作出决定。
痴儿騃女:指不懂事的男女孩子。
谄上傲下:对上讨好,对下傲慢。
遁世离群:避开现实,远离群众。
耳食之谈:指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话。
反求诸己: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当兴旺之时,没有停止发展。
飞短流长:指搬弄是非,散布流言。
分斑序齿:按年龄分先后次序。
分斤掰两:比喻为人小气,斤斤计较。
峰回路转:比喻事物经过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恒古未闻:从古至今从为听说过。
苟且偷生:过一天算一天,不顾将来。
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肯改变。
刮目相看:指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
从容自主:从容(时间、物质)宽裕充足,形容“悠闲自得的样子。
寸木岑楼:比喻差别很大。
笃志好学:形容专心致学。
风清月朗:(1)形容夜景美丽动人。(2)比喻品行高尚清白。
季布一诺:比喻说话极有信用。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立地书橱:比喻读书多,学士渊博的人。
踉踉跄跄:形容人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 好到了极点。
冥思苦想:深沉地思考,苦苦地思索。
回没余子:指眼里没有旁人,形容高傲自大,目中无人。
千载一时:一千年遇到一次的时机,形容机会极为难得。
鸾凤和鸣:比喻夫妻和谐。
寥若晨星:像早晨天空的星星那样稀少。
傥来之物:无意中忽然得到的东西。
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地苦学。
牵肠挂肚:形容非常挂念,放心不下。
柔肠寸断:形容嫉妒伤心。
椿萱并茂:椿(父)萱(母),比喻夫妇都健在。
太仓一粟:比喻数量非常少或及其渺小。
通衢广陌:四通八达的大道邝光的道路。
物力维艰:指物产来得十分艰苦不容易。
小时了了:小时聪明伶俐。
学富五车:形容学识渊博。
研精覃思:静心研究,深入思考。
仰不愧天:指为人处事正派,问心无愧。
一刻千金: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一曝十寒:比喻做事没有恒心。
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毅然决然:形容意志坚决,好不由于。
信而有征:确凿而有证据。
信誓旦旦:指实验诚恳可信。
一得之功:指很小的成绩。
企足矫首:踮起脚‘抬起头,形容殷切地盼望,等待。
瑜不掩瑕:比喻有点掩盖不了缺点。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辛劳。
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帮助。
竭泽而渔:排尽水捕鱼。比喻取利,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
分道扬镳:指分道而行,也因思想、志趣不同,各干各人的事。
日不暇给:每天都没有空闲,时间仍不够用。
审己度人:先衡量自己,再去估量别人。
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率由旧章:按老规章办事。
衰多益寡:削减多余,用来增补不足。
天伦之乐: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换了。
迤逦不绝:形容连绵不绝。
倚门傍户: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立。
百伶百俐:形容非常机灵聪明。
阪上走丸:比喻形势发展非常迅速。
不肖子孙:不能继承祖先事业的,没有出息的子孙。
并日而食:两天吃一天的粮食,形容生活困难吃不饱饭。
计出万全:形容计策慕华周密安全,万无一失。
今非昔比:现在不能喝过去相比,形容变化大。
瘠己肥人:指对己严格,待人宽厚。
今不如昔:表示对现在的否定,意思是现在不如过去。
乐不可支:快乐得只吃不住了。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长绳系日:用长绳子把太阳拴住,比喻珍惜光阴不愿让它逝去。
事必躬亲:凡事一定亲自去做。
屏声息气:形容小心翼翼或聚精会神的样子。
戮力同心:齐心合力.鲁莽灭裂:形容做事草率粗鲁。
志士仁人:指有高尚的志向,道德的人。
为人为彻:帮人要帮到底。
桑榆暮景:比喻人到晚年。
饱学之士:指学问渊博的人。
抱子弄孙:指俺想幸福的家庭生活。
比翼双飞:比喻夫妻恩爱情深。
厉风发:形容发表意见时见识高超雄辩有力的样子,精神分发,斗志昂扬。
企踵可待:形容很快就可等到。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和心思。
耳提面命: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凿壁偷光:指勤奋学习。
延年益寿:延长寿命。
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地做某事。多形容十分勤奋、勤恳、忙碌。
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朝乾夕惕:指中日勤奋谨慎。
书通二酉: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
字斟句酌:一字一句的考虑,琢磨。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
了然于心:指心理十分清楚明白。
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优美的风景。
涕泗滂沱:眼泪鼻涕像下大雨一样往下流。形容笑得非常伤心。
一朝一夕:形容极短的时间。
胸无宿物:为人坦诚,没有成见。
一览无余:L形容一下子就可以看清楚。
安闲自在:安逸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背水一战:指决一死战。
笔底生花: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目不知书:指不识字,不会读书写文章。
冰壶玉尺:比人纯正清白、品德高尚。
不矜不伐:指不自夸自大,谦虚谨慎。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人不讲道理。
栉风沐雨:形容人辛苦地四处奔波。
劳燕分飞:比喻别离。
金石之言:指宝贵的进言或劝告。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而众多。
青梅竹马: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克勤克俭:指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青史留名: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克绍其裘:比喻子孙能够继承主业。
羽毛未丰:比喻年轻,经历少,不成熟,力量不够强大。
没齿不忘:一生也不会忘记。
莫此为甚:没有什么能超过它的了。
目不识丁:形容人一字不识。
目不见睫:比喻见远而不能见近。看不到自己的过失,缺乏自知之明。
海枯石烂:多用作誓词,表示即使时空改变,人大一直也绝不会改变。
海中捞月:比喻达不到目的,白费气力。
毫厘不爽:形容四号不差。
浩然之气:指正大刚直的精神。
和颜悦色:形容人态度和蔼亲切。
户限为穿:形容来往的人很多。
花好月圆:美好圆满的家庭生活。
诲人不倦:教导人时很有耐心而不知疲倦。
寂天寞地:形容悄悄地、不声不响地无所作为。
缄口不言:指闭口不说话。形容人谚语谨慎不敢说或不愿意说。
拿糖作醋:指故作姿态,摆架子,借以太高自己。
岁月不居:岁月不停留。指时光在不断地流逝。
年深日久:指时间长久。
千叮万嘱:反复地叮咛嘱咐。表示对嘱托之事非常重视。
亲如手足:亲密得同兄弟一样。
通宵达旦:整整一夜直到天亮。
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砍伐,不肯改变。
拿玉炊桂:食品贵如玉器,燃料贵如桂木。形容物价昂贵。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事业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不应满足,要争取更大进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比喻大的灾难或损失往往是由微小的隐患逐渐酿成的。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情打动对方,用道理说服对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指虚有其表,而内里败坏,多用于比喻人或物外表好而本质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近朱砂容易变成红色,靠近墨容易变成黑。比喻客观环境对人的厂
长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符合道义者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道义者必然受到孤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划事情,要尽人的努力,事情的成败还要受到客观条件诸因素的影
响。
词汇成语,牢记学习,勤看多记,写作有利。
第四篇:墓碑写法
墓碑
1、由来
对于殡葬亲人的坟墓,一两代可以记清,三代以后就不清楚了,特别是经过迁徙、战乱便不知祖坟何处。如何解决,人们想出许多办法。开始时人们从死人下葬,维系棺绳用的园木桩受到启发,在墓前插上木桩竹竿,系上纤维质的东西(纸或帛等),写明死者的生卒年月、时辰,叫做“铭旌”(或“明旌”)。但它却容易,损坏,人们便另想办法:富贵人家用石园柱代替木园桩,在石柱上刻出死者的姓名、出生时间、官级等。
为了多刻字其形体又演变为方形、长方形,开始埋于墓穴内或墓外,参照房屋建筑,碑顶加上碑帽,饰刻动、植物或山水花纹,碑身刻上死者简历。标明是独葬与妻、妾、子、女等合葬。附刻阴宅(即坟墓)风水地理位置朝向.(以天干地支表明)。中产之家立中等墓碑,穷家仅可立上留个姓名的小石碑,或陶砖碑或种植某种长青树为标识。
从而墓碑由实用品逐渐转化为文化艺术品,其功能、形态、质地、文饰也越发多样化了。名人墓碑更加讲究碑身多用花刚岩、大理石等上等石料,碑顶有死者雕像或在碑中心镶嵌死者的烧瓷像。墓碑成为记载死者家族世系及功德行事的“荣誉状”和装饰品了。这很符合国人的光宗耀祖、泽及后代、流芳千古的社会风尚。
为不受风吹、雨淋、日晒等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便把碑表立于墓外,墓志与铭埋于墓内。墓碑盛行于汉、唐,以后成为定势。
2、形式
在墓穴四角或两旁,各立一根木柱,柱上有圆孔,名为“穿”。再在两柱的穿中架一根横木,木上缠以绳索,可用来放绳,如辘轳一样,将棺木牵引入墓穴。入葬完毕,木碑随之埋入地下,或置于墓旁。春秋时期,天子六纤四碑,诸侯四纤三碑,大夫二纤二碑。至周朝,天子开始用石碑,周末诸侯也开始用石碑。周朝的石碑还只是利用穿,来引棺入穴,碑上是不刻文字的。汉代开始将死者的情 1 况,如姓名,生卒年月日,刻在碑上,而有地位的人,则开始了树碑立传,从而形成了墓碑,墓表等礼仪文化。
树碑是造墓的重点,按风水,都以墓碑的朝向来定向,这是墓地吉凶的重要环节。对墓碑的尺寸,文字的大小,树碑动土的时间,都要慎重考虑。一般情况下都是先下葬,后树碑。其理由有二:一,下葬之后,应留出一段雨水与泥土结合的时间,使虚方变为实方,可避免树碑时地面出现凹陷;二,下葬之后,留出一段让家人斟酌碑文内容的时间。尤其是名人的评价,语句的轻重都应深思熟虑.如:清代开国的顺治皇帝,康熙二年下葬,康熙六年立碑。清朝第二代康熙大帝,雍正元年下葬,雍正五年才立碑。诚然,寻常百姓,也有下葬同时立碑者。
墓碑尺度,受传统信仰风水的限制,都应取个吉利。可借助“风水尺”来裁定。南方有用“丁兰尺”来定夺吉凶的。丁兰尺的一尺,约合38.1cm,将一尺分成十格,并注上一个字,即财、失、兴、死、官、义、苦、害、丁等十个字。其中财、兴、官、义、旺、丁属吉祥格,可依尺度选用。而其它不吉利的失、死、苦、害格,则尽量避开。当今“鲁班尺”广为土木工程中所应用,尤其打造古木家具时,更为木工师傅所遵从。鲁班尺上,分上、下两档,上部用于阳宅,下部用于阴宅。在长长的卷尺的每个cm中,都注有风水的吉凶。在现今的陵园中,运用鲁班尺设计、施工,都很注重其中的吉祥数字。如墓碑的尺寸,通常立碑高100cm,宽60cm,厚8cm;卧碑高55cm或者50cm,宽80cm,厚8cm。在鲁班尺上则显示出100cm横财、顺科。60cm进宝、横财。80cm天德。55cm大吉。50cm进宝、纳福。80cm财旺、及弟。
3、材质
通常是天然石材或人工石材,以大理石花岗岩为首选材料。
4、碑文
墓碑上所刻碑文,字的大小也要符合鲁班尺上的吉祥数字。通常大字10cm或10.5cm,小字3cm或4cm之间。10cm进宝。10.5cm纳福。3cm财旺。4cm登科。这些字的大小与碑身比例协调,又寓吉祥之意。墓主的家人,在心理上从中可以得到慰藉。
墓碑的石材选用,过去的大理石汉白玉,经不起风雨,极易风化。而今已被材质精美,有亮度和硬度的花岗岩系列所顶替。在色彩斑斓,材质坚固的花岗岩 中,较受客户青睐的有印度红、珍珠白、山西黑。印度红,象征着高贵、华丽、火红的年华,辉煌的事业;珍珠白,象征着纯洁、淡雅、绚丽的人生、不尽的哀思;山西黑,象征着庄严、凝重、不朽的精神、深切的怀念。
墓碑的书写,其内容比较丰富。包括风水情况、籍贯、姓名、身分、生卒年月日、子孙、立碑人、安葬或重葬的日期。
1. 风水情况,墓碑的左边称为龙边,是碑体重要的部位。这里要书写山向及山向线度、分金线。如“立癸山丁向兼子午二分用丙子分金。”其目的,为告示后人,即或遇到自然灾害的洪水冲刷,或战争破坏,后人仍可依碑上的风水情况文字,找到原来风水方向,重新立碑。:“(袁可立)葬之日为崇祯丁丑十二月二十七日,墓在郡城南,去祖茔二里许,即勅建之茔道,旨同隧者也!”
2. 籍贯,在移民较多的公墓里,尤其客死他乡的人,在墓碑的左、右角最显眼的部位,都要刻上原籍的省、市、县名,也有的只刻地区和村名。这是对故乡的眷恋,也为后人及亲友扫祭时,寻找墓位提供了方便。:“按状:公讳可立,字礼卿,别号节寰。先世居凤阳,始祖荣,国初以战功屡调坚城卫百户,即今睢阳卫也。遂徙于睢,代以德望著。”
3. 姓名,写在墓碑中心部位。这里称“中榜”。在书写墓主名字时,其字数多少,与风水吉兆相关联。为尊敬长辈,过去加了许多尊敬的词,如父亲称考、显考,母亲称妣、显妣,男子加公、府君,女子加氏、孺人。而且字数多少依“生、老、病、死、苦”五个字循环应用。其中以落在六、七、十一、十二、十六、十七的“生”、“老”二字上为吉利。落在“病”字上中等,落在“死”、“苦”二字上,则不吉利。所以拟中榜之字时,尽力用吉兆格式的数字。如:“澄新江社十九世诰封奉政大夫考泉源邱府君佳城”,长达21字,正合“生”格,最为吉利。如果夫妻二人名字写在碑上,则按左尊右卑来排列,男左女右。民国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陵墓》:“袁尚书可立墓在(睢州)城南五里,骆庄南里许,碑刊明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书袁节寰(袁可立)墓。” 4. 生卒年月日,写在中榜两旁,仍依男左女右,年月日能写齐全最好。因为日久年深,户口注销,传来传去,隔几代要找到先人生卒年月日,则十分困难。明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皇帝御天下之七季癸酉十月十一日,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终于家。” 5. 立碑人,包括子女、亲友、团体,都应写在碑的虎边,即右边。其子女应全部写上,已故子女可在名字周边加框。仍是依辈份长幼,自左至右排列。也有不愿流露姓名者,可写子女敬立或叩立、百拜敬立。:“大明崇祯十年岁次丁丑十二月二十七日男枢(袁枢)泣血纳石”。
6. 造墓或重建墓时间,刻写在碑的虎边。中国记载时间的文字很多,有公元、农历,时节写冬至、清明者居多。年代日期亦多用干支。天干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结合起来,用以表示历法上的日子或月份。如甲子、乙丑……。还有些文人将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用十二个月均分,每个月另有名称。如一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四月称孟夏,五月称仲夏,六月称季夏;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十月称孟冬,十一月称仲冬,十二月称季冬。还有用花木为十二个月命名的,如:一月梅月、二月杏月、三月桃月、四月槐月、五月榴月、六月荔月、七月瓜月、八月桂月、九月菊月、十月檀月、十一月葭月、十二月栎月。在墓碑上还常见“谷旦”、“吉旦”、“吉日”,这些都不是具体的日期。“谷旦”出自《诗经》,谷善也,旦明也,即良辰之意。而“吉旦”、“吉日”,也只是取其吉利之意。都是在排列吉祥字数时,用来凑字数的。还有在记不起或记不清生卒月、日时,往往书写上吉月吉日,墓主的家人心理上则得到慰籍。墓志铭,包括墓志、圹志及墓表。东汉开始将碑立于墓地正前方。碑上刻有墓主的官爵、姓名、生辰年月。后来,在碑上还刻着墓主的家世和生平业绩,并加以颂扬。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官方曾多次禁止立碑。他们认为“汉以来,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建安十年(205年)曹操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晋武帝咸享四年(278年)又诏曰“此石兽碑表,既私褒美,兴长虚伪,伤财害人,莫大于此,一禁断之。”由于几次禁止立碑,于是墓碑转入地下,从而产生了墓志铭。从唐代盛行至清初之间,有大量墓志铭出土。
墓志铭是由两块正方形石碑组成,称为一合。上面为墓盖,文字比较简单。一般用楷书或篆体刻写着朝代、官衔和姓氏。如“大唐故张府君墓志铭”、“大唐故雍王墓志之铭”、“宋故杨国公主墓志铭”、“宋宗室永寿县君郑氏墓志铭”。在文字周边线刻着精美的花鸟纹饰。另一面,则刻写着墓主人的姓名.籍贯和大 篇幅的叙述其生平事迹的文字,最后还有铭文,大多为四言之韵文。每一合墓志铭上,都有历史、文学、书法、艺术内容,在不不同程度上,都体现出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宪宪袁公,命世伟人。应运而出,蔚为宝臣。鸾捷棘署,凤鸣柏府。肺石无宽(觉),衮衣有补。”
神道碑,起自北朝,北朝特注重风水,风水家们以南方为神道。其实神道即是向南的墓道,因而在神道上立碑,即为神道碑。在唐朝称整体为长方形的为碑,而环首形或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称碣。碑碣的使用,有着等级的区分。五品以上的官,可立碑,七品以上的官,立碣。到了清代,五品以上官吏用龟趺螭首碑,五品以下官吏用方趺圆首之碣。原则上庶民墓前不许立碑碣。但社会风气是禁不住的,只是庶民所立的碑体小一些,无趺座,而且墓碑上只写姓名及生卒年、立碑人,不写传略及墓志铭。
历代帝王陵的神道碑,没有尺度的限制,其碑高大雄伟。而且设有十分壮观的碑楼,仅以清代的康熙大帝的景陵为例。神道上设有圣德神功碑楼,俗称大碑楼,其中设有龙首龟趺碑。康熙皇帝是中国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因为他的功德隆盛,文章字多,经雍正皇帝批准,在碑楼内并立两统石碑,左刻满文,右刻汉文。碑座下为龙趺,碑头刻双龙戏珠及“大清景陵圣德神功碑”篆字。碑身的文字有序文、叙文及铭文。虽有为帝王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还有当时社会各方面真实的史料,仍有一定历史价值。在帝王的陵墓中还没有神道碑和明楼碑。神道碑设在陵门前的神道上,其碑楼俗称小碑楼。其中所设石碑仍为龙首龟趺,只是形体小于圣德神功碑。其碑文刻写着皇帝的庙号与全部谥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奉祀时,特立的名号。谥号是评定皇帝生前事迹的称号。在神道碑上除了刻有圣祖仁皇帝之外,还有生前死后的一些美溢之词在内,皇帝可享用22个字。明楼是陵区最高的建筑,设在坟头(宝顶)前,明楼内,其龙首方趺碑,也称圣号碑。上面用满蒙汉字刻写着“圣祖仁皇帝之陵”。总之,在皇陵中处处都在突出皇权至上。而皇帝也主张“以孝治天下”。这或许也是皇家的一种孝道吧。
现代的公墓中,大多墓碑上只刻写墓主人的姓名、生卒年、立碑人及立碑时间。也有在墓碑后刻有“福荫子孙”、“恩泽后代”等词句,在墓盖上刻写“怀念”、“哀思”之类的简短词句。在名人墓碑上则有墓主人的生平简介。还有活着的人,用心、用情、用泪、用血、用爱写下的语句。它浓缩了漫长的人生路,表尽了无限的人世情。有悲痛的哀思,有幸福的回忆,有激励人奋进的豪言,有警示后人的壮语。这活人与死者感情交融的文字,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字里行间都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
i)标名碑。墓碑的正面标名墓中人的姓名、立碑人及立碑时间。这种碑多是死者子孙所立。也有学生给老师、女婿给岳父岳母、夫给妻、妻给夫、朋友之间立墓碑的。现将墓碑文中对亡灵的称谓简介如下:
ii)简介死者生平碑文的墓碑。这种碑文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著作、逝世年月、葬时葬地,最后是铭文,多为韵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骚体都行。大多数是死者后代请托别人撰写的。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也有介绍死者介绍得更简单的碑文和简短的墓志铭。
显祖考某某太府君之灵(对祖父)显祖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祖母)显考某某府君之灵(对父亲)显考讳某某大人之灵(对父亲)显妣某氏老孺人之灵(对母亲)显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母亲)岳父大人之灵(对岳父)
故岳考某公讳××老大人之灵(对岳父)岳母某太夫人之灵(对岳母)
故岳妣某门某氏老孺人之灵(对岳母)夫子某某大人之灵(对老师)先夫某某君之灵(对丈夫)先室某某夫人之灵(对妻子)某君某某仁兄之灵(对朋友)某君某某贤弟之灵(对朋友或弟子)
第五篇:墓碑写法
墓碑写法
碑文自古以来,在形式上可以说不拘一格,下面仅就格式相对稳定的几种常用碑文的写作作一简单介绍。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1.抬头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2.正文 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3.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1.标题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2.正文 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3.落款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
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 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