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05~06章 脚手架措施项目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计算规则
第05章 脚手架措施项目
工程量计算规则
1、综合脚手架面积包括建筑面积和折层面积。建筑面积按有关规定计算。折层面积计算按以下规定执行,底层如需折层计算脚手架面积时,高度应按设计室内地坪。
(1)层高超过3.6m的多层工业厂房、公共建筑,每3.6m高折合一层,余数超过1.8m为一层,1.8m以内舍去不计。
(2)建筑物内的技术层、设备管道夹层、骑楼、过街楼底层,按一个折层面积计算。
2、执行单项脚手架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凡操作高度在1.2m以上的砌筑工程和室内净高超过
3.6m的木作、装饰工程以及需搭设脚手架的现浇混凝土工程等,允许计算脚手架。
3、砖墙脚手架计算,长度:外墙按外围长度,内墙按内墙净长线,围墙按全长(包括大门)。高度:外墙按设计室外地坪,有女儿墙的至女儿墙顶,无女儿墙的至檐口高度计算,内墙底层按设计室外地坪,楼层按楼板上表面至墙顶面的高度,山墙按平均高度,围墙按设计室外地坪至墙顶高度,不扣除门窗洞口及孔洞的面积,突出墙面50cm以内的砖垛,不另计算工程量。
4、独立砖柱,混凝土柱(包括围墙大门垛)按外围长度加3.6m乘实际高度计算,执行单排脚手架定额。现浇混凝土梁按双排脚手架定额计算。混凝土独立基础最上一部台阶高度超过1.2m时允许计算脚手架。
5、斜道按不同高度计算,其高度从设计室外地坪至女儿墙顶,无女儿墙的按檐口高度计算。
6、满堂脚手架面积按室内主墙间的面积计算,不扣除垛、柱所占面积。高度:底层按设计室内地坪;楼层按楼板上表面至天棚底面高度,无天棚坡顶屋面按平均高度计算。3.6m以上至
5.2m以内按基本层计算,高度超过5.2m的,其超出部分按每1.2m为一个增加层,余数0.6m以内舍去不计,超出0.6m按一个增加层计算。
7、挑架子按实际搭设长度计算。吊篮架子按垂直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门窗洞口的面积。
8、混凝土浇灌道架子,适用于基础(包括设备基础)及沟道工程,面积按实搭水平投影面积计算。高度:设备基础基础底至顶面的高度,其它按基础底面至设计室外地坪的全深计算。如全深或高度超过5m,其超出部分按1.2m为一个增加层,余数0.6m以内不计,超过0.6m按一个增加层计算。为简化计算,以下浇灌道脚手架可分别按夯底面积乘以相应系数计算:混凝土独立或杯形基础乘1.12;混凝土沟道、设备基础、带形基础乘0.76;满堂基础乘0.9系数;基础大开挖者,按大开挖的底面积乘以0.70系数。
9、电梯井脚手架,分别不同高度,按单孔以座计算,电梯井外壁需单双排脚手架不另计算。
10、临街立面防护,按临街面的实际防护面积计算。
11、临街安全防护棚,按实际铺板的水平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12、砼池(沟)壁:需搭设脚手架时按双排脚手架定额执行,其面积按单面计算。砖(池)沟壁:按单排脚手架定额执行。砼池底:按砼浇灌道架子执行,其面积按池底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大型设备基础,高度超过1.2m以上的,均按双排脚手架计算。
13、滑升模板施工的钢筋砼烟囱、水塔及筒仓,执行金属竖井架定额,区别不同高度,以座计算。如高度超过60m,其超出部分按每1.2m为一个增加层,余数0.6m以内舍去不计,超出0.6m按一个增加层计算。
14、砖烟囱和不使用滑升工艺施工的砼烟囱、水塔、简仓,执行烟囱(水塔)、筒仓脚手架定额,并以设计室外地坪至顶高,区别不同高度,按座计算。定额中包括了上料平台、上人斜道、防护棚和防护栏杆。高度如果超过定额规定时,其超出部分每1.2m为一个增加层,余数0.6m以内舍去不计,超出0.6m按一个增加层计算。
15、小型电厂的冷却塔定额中已综合了环梁以上及现浇人字柱脚手架的摊销费,环粱以下(不含人字支柱)及淋水构件安装执行相应的单项脚手架。筒壁防酸防腐执行吊篮架子定额。
16、不执行综合脚手架的工程,按下列规定计算:
(1)外墙清水,部分抹灰按单排架子;外墙大部分或全部抹灰和檐高在16m以上按双排脚手架。内墙按单排架子(有楼隔层以分层高度为准)。
(2)围墙高度超过1.2m以上执行单排脚手架。
(3)砌石墙,宽度在60cm以内,按双排架子计算,宽度在60cm以上的,按双面双排架子计算。窗台下砌石,上部砌砖者仍按第(1)条规定执行。
(4)斜道按建筑物外围长度每150m为一座计算,余数每超过60m增加一座,60m以内不计。
(5)吊车梁安装,混凝土屋架和钢屋架安装,按柱外围长度加3.6m计算,执行挑架子定额。
(6)吊车轨道安装,按轨道长度和安装高度按双排脚手架定额的20%计算。
(7)电厂主厂房现浇砼楼板砼浇灌道架子按楼板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0%计算。
(8)钢结构建筑物按相应综合脚手架定额子目乘以0.6系数计算。
第06章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工程量,除注明者外,均按图示尺寸以立方米计算。不扣除钢筋、铁件所占体积。
2、柱:
(1)柱高
a.有梁板的:按柱基上表面至楼板上表面。
b.无梁板的:按柱基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
c.框 架 柱:有楼隔层者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层楼板的上表面;无楼隔层者自柱基最上一层退台上表面至柱顶面。柱基上表面至室内设计地坪以下的短柱(柱高大于或等于柱周长1/2者为短柱)与地坪以上柱体积合并计算。
(2)柱上牛腿体积,与柱体积合并计算。预制柱上的钢牛腿按预埋铁件计算。
(3)构造柱与砖墙接茬的混凝土体积与构造柱体积合并计算。
3、梁:
(1)主次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伸入墙内的梁头、梁垫,其体积与梁合并计算。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2)圈梁与过梁已综合为一项,其体积合并计算。
(3)叠合梁的现浇部分,按圈梁定额执行。
(4)单梁、连续梁、框架梁其断面非矩形(4条边以上)时;执行异形梁定额。
(5)框架结构梁与柱整体浇注时,柱与柱之间连接的梁按框架梁计算(异形梁除外)。
(6)斜梁(板)是按坡度在45°以内综合取定的。坡度在45°以外,按相应项目人工乘以系数
1.1。
4、板:
(1)有梁板系指主、次梁与板同时浇注构成一体者,其工程量按梁板体积合并计算。
(2)无梁板系指不带梁,直接用柱支撑的板,其体积与柱帽体积合并计算。
(3)平板系指无柱、梁,直接由墙支撑的板。
(4)悬挑板系指突出墙外有梁或者无梁,且无柱支撑的檐廊。梁、板合并计算。
(5)有多种板连接时,以墙的中心线为界,伸入墙内的板头并入板内;如现浇阳台板与楼板联接时,应分别计算。
(6)与屋面板连接的现浇挑檐或天沟,由外墙内皮加12cm处起计算,与圈梁连接的,由圈梁外皮起计算。
(7)预制楼板补现浇板缝时,当板缝宽2cm以上,15cm以内者,按现浇板缝定额执行;板缝宽15cm以外者,均按平板相应定额执行。
(8)各种板均不扣除单个0.3m以内孔洞、缺口所占的体积。25、墙:
(1)屋顶女儿墙不分高度,厚度在10cm以内者,执行拦板定额,10cm以上者执行女儿墙定额;
(2)墙、间壁墙、电梯井壁,计算时需扣除门窗洞口及单个0.3m以外的孔洞所占体积;墙垛及突出墙面部分并入墙体体积内计算。
(3)墙、间壁墙、电梯井壁的暗梁、暗柱断面尺寸与墙(壁)厚度相同时,其工程量与墙(壁)体积合并计算。
6、其他:
(1)整体现浇普通楼梯包括休息平台、平台梁、斜梁及与楼板连接的梁,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宽度在50cm以内楼梯井面积;伸入墙内的部分不另增加,板式楼梯踏步底板厚度超过15cm,圆形、螺旋形楼梯踏步底板厚度超过20cm时,每增加1cm,每10m增加混凝土0.11立方米。
(2)圆形、螺旋形楼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旋转楼梯的柱单独套用相应定额。
(3)整体现浇单跑楼梯,休息平台连接走道与楼梯一并计算。
(4)现浇阳台、雨篷按伸出墙外的体积计算,包括伸出墙外的牛腿和雨篷反挑檐的体积。预制阳台与楼板为一整体时,按阳台板定额执行,牛腿梁按矩形梁计算。
(5)栏板以立方米、栏杆以延长米计算。
(6)台阶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7)池、槽按实体积计算。
(8)小型构件指体积在0.05m以内的构件,天窗井壁执行小型构件定额。3227、预制框架柱(梁)现浇接头,套用框架柱接头定额。
8、构筑物工程,贮水(油)池,贮仓,水塔,烟囱,检查井,非定型化粪池等,均按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及单个面积0.3m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定型化粪池按座计算。
二、钢筋工程
1、钢筋(网、笼)按设计图示的长度(面积)乘以单位理论重量计算。
2、钢丝束、钢绞线按设计图示的长度以单位理论重量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均采用螺杆锚具时,钢筋长度按孔道长度减0.35m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镦头插片,另一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钢筋长度按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镦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钢筋增加0.15m计算;两端均采用帮条锚具时,钢筋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0.35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混凝土自锚时,钢筋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0.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钢绞线)采用JM、XM、QM 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钢筋长度增加1m计算;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钢筋(钢绞线)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钢丝束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1m计算;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钢丝束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1.8m计算。
(7)碳素钢丝束采用镦头锚具时,钢丝束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0.35m计算。2
第二篇:质量检查及处理措施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的作用
质量检查及处理措施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的作用混凝土广泛用于各种工程建设项目,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结构材料。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我们以往工程施工经验,下面就混凝土工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及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和阐述,或许可以作为一般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借鉴。
一、外加剂使用不当是最常见的一类事故
1此类事故表现在:
(1)混凝土浇筑后,局部或大部长时间不凝结硬化。
(2)已浇筑完的混凝土结构物表面起鼓包。
2要避免这类质量事故发生,必须重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外加剂进场后,必须进行试配,掌握其特性:坍落度的耗时损失、凝结时间、减水率等,以确定能否使用;对于硬石膏做调凝剂的水泥,这点尤其重要,以免混凝土搅拌成后,发生速凝或坍落度损失过快的问题。
(2)外加剂的每一次投料,都必须严格按照配合比计量。计量器具必须经常进行校验,保证其灵敏度和准确度。
(3)粉状外加剂要保持干燥状态,防止受潮结块。已经结块的粉状外加剂,应烘干、碾碎,过0.6毫米筛后使用,以免含未碾成粉状的颗粒遇水膨胀,造成混凝土表面鼓包。3补救措施
(1)对大面积松散不凝结硬化的结构物必须拆掉重新浇筑。
(2)因缓凝型减水剂使用过量造成混凝土长时间不凝结硬化时,可延长其养化时间,推迟拆模,后期混凝土强度一般不受影响。在混凝土结构验收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检测。
二、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而造成质量事故
这类事故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混凝土强度本身就没有达到设计要求,二是现场抽样的混凝土试块未达到设计要求。后者占比重较大。
杜绝这类事故,一是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水泥最好采用大厂或正规厂家的水泥,因其质量控制、管理水平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远高于小厂。二是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尤其是水混用量一定要足,不能扣水泥用量。影响混凝土强度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些在实验室能达到的指标,在现场施工中却难达到。因而,在水泥用量上,须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如使用袋装水泥,应核验袋装水泥的重量,以防水泥份量不足。三是混凝土搅拌要建立岗位责任制,要合理拌制,保证混凝土搅拌时间。四是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五是认真制作试块,加强对试块的管理,按标准要求对混凝土试块进行标准养护,用于结构验收的试块要和构件同条件养护。
现行国家规范,确定混凝土强度是否合格是立方试块抗压强度的代表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边长为15c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天龄时,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按检验批进行验收,最小强度值的要求视混凝土强度的评定方法。
规范在这里一共强调了“标准方法制作、标准方法养护、标准尺寸的试件和标准的试验方法”,其中有任何一项不规范所测得的混凝土强度值都是不准确的,都不能完全代表混凝土的强度。
在现实的施工中,不少项目混凝土的制作,养护不符合标准的规定,给混凝土强度的评
定带来一定难度。
从取样方法上讲,规范规定混凝土试样从同一盘或同一车内抽取。在卸料过程中宜在卸料量的1/4—3/4范围之间抽取。
从养护上讲,作为混凝土强度的验收,必须实行标准养护。
有的工地试模严重变形、搓角,有的螺栓残缺不全,有的侧板变形裂缝。据有关资料统计,由于试件不准确,可使混凝土试块实测强度降低20%以上。
从实验方法上来分析,试块在压力机上摆放是否正确,加载是否等速均匀,都将影响到混凝土试块的强度值。
总之,从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到试压,都需按标准进行。
三、因混凝土出现裂缝而造成的质量事故
混凝土裂缝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由荷载(包括施工和使用阶段的静荷载、动荷载)引起的裂缝,一类是由变形(包括温度、湿度变形、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另一类是由施工操作(如制作、脱模、养护、堆放、运输、吊装等)引起的裂缝。这里仅就混凝土工程变形引起的裂缝进行一些探讨。
1引起变形裂缝的主要原因
(1)温度变化。混凝土由于温度变化发生体积变形,膨胀或收缩,这是材料固有的物理特性。当这种体积变化受到约束时就会产生内应力,这种应力如果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引起开裂。
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很大,如果其内部与表面温差超过25℃时,就会产生裂缝;有的体积较大或者较长的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后几天或几十天中出现大量裂缝;有的结构在屋面四角出现斜裂缝。这些都是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2)收缩裂缝。混凝土的收缩分为自身收缩,即水泥水化作用引起的体积收缩与外界湿度无关;塑性收缩,即在初凝结过程中发生化学的收缩;炭化收缩,即二氧化碳与水泥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干缩;湿度收缩,即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随着温度降低体积减少而发生的收缩,其收缩量占整个收缩量的绝大部分。收缩使混凝土的体积变小,在其内部也会产生内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也会引起混凝土裂缝。例如,有的混凝土结构体积并不大,但混凝土终凝后,表面却出现了大量不规则裂缝,有的楼板拆模后,发现板和梁交界处出现水平裂缝,有的较长结构,在冬季忽然降温或夏季突然降暴雨后,这些大多是由于收缩引起的裂缝。
(3)不均匀沉降。如果结构物的基础不牢固,发生了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变形,也会在其内部引起拉应力而造成混凝土结构开裂。这种情况在日常工作中也会时有发生。(4)化学反应也会引起混凝土开裂。例如碱骨料反应将引起混凝土体积膨胀而产生裂缝。氯离子的浸蚀引起钢筋锈蚀也会造成混凝土开裂。
2施工上的防治措施
(1)必须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特别是砂石的含量,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及收缩变形影响很大。
(2)对大体积混凝土,尽可能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的用量,可以用优质粉煤灰、磨细矿渣、浮石粉等材料,取代一部分水泥,这既可降低成本,又能够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收缩,对防止裂缝是很有利的。
(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其体积收缩也就越大,特别是在混凝土成型的头一、二天里,水灰比过大的混凝土,将出现大量的不规则裂缝。最好的混凝土初凝前,用砂板再进行一次搓压,防止混凝土早期的收缩裂缝。
(4)加强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不断补充蒸发的水分。这样既可以防止
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又可以加速混凝土的水化,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5)对大体积混凝土加强保温养护,是减少温度裂缝的最有效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养护,最常用的是采用草袋同塑料薄膜联合使用,用草袋进行保温,用塑料薄膜保湿,保温层的拆除应根据测温情况而定,要确认内外温度差低于25℃时方能拆除,同时应分层逐步拆除,应尽量避免因为降温速度过快而引起混凝土开裂。
(6)对重要的混凝土工程应该控制水泥、外加剂及掺和料的含碱量,同时,对其骨料应进行碱活性测定,从而从根本上避免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保证工程质量,既是一个技术问题,又是一个管理问题,我们必须以规范、规程为标准,严格操作、科学管理,用认真的态度控制好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