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说词的写作要求
解说词的写作要求
1、解说词:是一种配合实物或图片、录像、声音、幻灯等形象来说明、解释人物或事物的一种应用性的文体。
2、分类:风景名胜解说词、实物图片展览解说词、影视新闻记录片解说词
3、写作格式及写作要求:
标题:《好山好水出奇石》(某奇石艺术展解说词)、《古龙山风景解说词》
前言:介绍事物的名称、价值、意义等。常有表示欢迎的内容。(总说)
主体:做具体解说。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分说)
结语:总的感受,归纳主题。常有表示祝福、感谢的内容。第一行居中写题目-----另起一行顶格写解说对象------在另起一行空两行写解说词。
结束后在正文下面右下角空两行写你的姓名,班级,或学校等信息,并且语言应尽量显得礼貌
范文:
金狮洞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金狮洞的导游线路图,它呈一个巨大的“V”字形,全长1853米,总空间为20万立方米,洞内最高处达到48米,最宽处达59米,我们沿途会经过3大宫殿、4大景区、20多个景点,我们将从“仙界”开始我们的旅程。俗话说“既进洞,则成仙”,所以,现在就要恭喜各位了,不知您是否意识到了,从您下台阶的第一步起,你的身体就已经变了,从凡界到凡人,变成我们仙界的神仙了。不过,仙界也是有仙界的规矩的,是不食人间烟火,不吃瓜果。
好,今天我们的旅程就到此结束,谢谢各位一路上同我的合作,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这儿,就要向各位说声再见了,最后祝各位在新旅途中玩得开心,游得满意!
第二篇:电视解说词写作
一、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
解说词是语言的一种,是一般文字说明的提炼和升华。记录片的画面为观众提供视觉感受,解说词为观众提供听觉感受,配合实物或图画的文字说明,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宣传和教育群众。
根据节目的具体形态而定,可以做以画面为主,也可以做以声音为主。画面的局限性,画面有多义性,令解说词对画面的意义进行合适阐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延伸画面,扩大信息含量,弥补画面不足,完善电视形象报道
(1)对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和总体社会环境的介绍。
(2)对新闻事件各个要素的介绍,对人物关系和事件各方面联系的介绍,都需要解说完成对基本事实的陈述。
(3)通过解说调动观众的再造想象,使他们从无形的画面上感受到有形东西的存在,以充实画面形象,弥补现有画面现象的不足。
2、整合画面信息,创造明确的指示关系:解说为观众解读画面提供一个顺利的渠道,使画面传递的信息更加准确明了。
(1)放大画面的信息点,强调突出关键性细节。
(2)对无序的画面信息进行整合,对多义的画面指向进行规定和引导。
3、挖掘画面内涵,渲染烘托气氛,丰富提升画面表现力,深化画面主题的作用:借助解说特有的抽象概括的能力,深入挖掘画面的内涵,帮助观众加深对画面的理解,使他们由“熟知”变为“真知”,由表面走向深入,真正领悟作者的意图。
(1)调动观众的想象和联想:解说语言虽然没有形象性,但可以结合画面,通过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等方式,充分调动观众的经验积累和表象记忆,唤起观众的形象感。
(2)连接画面实现语言蒙太奇,顺利过渡转场:解说语言的粘连性、双关性,特别适宜营造一种承上启下的表述方式。使观众的注意力暂时由画面转移到解说上,通过解说的引导,顺利地把观众带入下一段画面之中。
(3)直接抒发感情,阐述道理:电视画面尽管可以通过强调细节、展现过程、营造气氛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可以在特定的情景下直接表达感情。解说表达感情,一直是通过对感人的动情表述感染观众
(4)电视文稿不是看图说话,而是要从具体写到抽象。解说词就是能够从描述画面的细节人手,从眼前所见的事物说开去,一步步深化和升华细节,讲述与细节有关的方面,由此慢慢向外拓展,使观众的思绪不仅局限于接收原有信息,还能够从声像画面生发开去,联想到画面之外的更深含义。
①电视解说最重要的配合对象,无疑是电视画面。它的一切写作,处理,安排的思路,首先从画面出发。它依赖画面,来自画面,补充画面。同画面的配合关系处理得当,与其他手段的配合就能迎刃而解。电视解说使用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电视画面表现不了或表现不好得时候用解说词。如果电视画面可以表现,并且能够充分表现的地方,应该尽量发挥画面的作用,没有必要非得用解说。
②电视画面难以再现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所以,在相关的空间画面上,我们可以通过解说,讲述过去时间在此空间发生过的事件。画面的空间造型,由于解说的回述,同样打上了过去的痕迹,振荡着历史的回响,使观众深切感受到当年情景的再现。在长江当年赤壁大战的地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言犹在耳,当年鏖战的场景也仿佛历历在目。在画面资料不足的情况下,解说在回顾历史,报道过去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也是它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
③画面形象无法对尚未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物进行预测和展望。所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可以利用解说的虚拟性和想象的能力,调动观众想象未来场景。对脑海中的记忆表象和感知经验进行加工,组合成个人想象中的未来。但绝非未来情况的真实写照。再比如,假使有一天台湾分裂势力悍然宣布“台独”,我国政府必须诉诸武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台湾战役究竟是什么情况,绝非过去的军事演习可以比拟,也不像《突破重围》的电视剧那样,如同小孩子“过家家”般地小打小小闹。实际现代战争的激烈残酷场面,是和平年代的人们无法想象,也是今天的现有的画面无法表现的。这里,配合现实画面的电视解说,就发挥了它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的优势。它的概念性,虚拟性,不可描摹性,它与现实的距离感,以及引发调动观众联想的能力,大大地弥补了画面的不足,为电视反映生活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④电视画面难以直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即便使用解说,也应该十分慎重。要注意对心理过程的具体交代及对心理环境的充分渲染营造铺垫。特别注意对心理揭示分寸感的把握,避免对于主观的臆想。它可以配合适当的采访,人物内心独白,主人公自诉,尤其是感悟心灵的音乐,恰到好处地做直接的揭示剖析,引导观众深入体验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云来雾去》这部电视片中,通过适当的解说,把一位报考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农村青年,那种既自卑又自强,既认真又惶惑,明知无望又心存侥幸的复杂心理,表现得相当成功。在阳光卫视新版的《刘焕章》中,通过主人公生活的环境说,把主人公博大深沉,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展现得相当成功。
⑤电视画面对不具备形象性的问题难以表达。只有通过解说词在适当的时候提炼主题,概括主题,解释主题。较画面而言,解说词对这一类比较抽象的信息,表现起来要相对简单些。⑥画面具有的“多释性”特点。由于画面这样一个特点,创作者的意图和观众的接受程度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差距。仅仅依靠画面自身表现力的提高,很难缩小或填补这种差距。如电视片《万里海疆》中,多次出现一个身穿红肚兜的孩子在海边戏耍的画面;《沙与海》中那个欢蹦乱跳的女孩子从高高的沙岗上滑落的镜头,能引起观众多种的心理对应和不同的情感体验。有时,观众与评论家指出的画面含义,同编导的自我阐释大相径庭,常常令创作者大吃一惊。这就需要借助其他电视手段的不足,填补创作意图同观众理解之间的差距。解说语言在确定指示关系,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作为弥补画面欠缺的重要手段。所以,电视解说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多释性的画面创造一定的指示关系,为其定向,为观众理解画面开通一条既定的渠道。解说为多释性的画面定向,分寸感的把握极其重要。既不能让观众费解困惑,茫然无序;也不能越俎代庖,生硬强迫。在这里,解说主要起到引领,点拨,启示的作用,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既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意图,又得到观众的认可和接受。
⑦画面无法全部回答新闻记录的基本要素。在环境相当复杂,对象的外部标志不甚明显的情况下,由于解说词的参与作用而促进了了解。词语的联系传递到第一信号系统,唤起了与之有关的种种联系,因而补充了知觉的内容,使其更加丰富,使人的认识更趋完善。
⑧对于电视节目需要表现的内容信息,能够用画面表现的,尽量用画面表现。要善于使用画面讲故事,提高画面自身的叙事能力,只有在画面表现不了,或表现不好的时候,再考虑使用解说。叙述事件尽可能不要依赖解说,也不要依赖采访。
⑨电视解说不是画面的简单说明和解释。解说与画面的关系,不是这种肤浅的联系,而是一种深入的,内在的联系。解说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去挖掘画面内在的含义。它应该是画面因素的扩充,延伸,概括与升华。解说应当给观众画面之外更多的信息,尤其是那些无形的信息,以及画面有一定内在联系,但观众又直接看不出来的信息。电视解说不去简单解释说明画面,更侧重对画面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这种较深入的理解与感受,一方面准确传达了编导的创作意图,同时为观众的思维和联想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⑩一般情况下,解说的最后完成,应当在画面编成之后。不要追求解说词自身表面文字形式的完美,要与画面相吻合。解说不要描绘自然景色,描写人物形象。解说语言对形象的描述再准确,再生动,再传神,也远远不及一个镜头那样,能形神兼备,纤毫毕现。解说语言的画面感,主要指它的画面感觉如何,对画面内涵的理解程度怎样,对画面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否准确体现。要通过解说语言强化观众对画面的感受,调动观众的想象和联想,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决不要求解说去重复描绘形象。
二、电视解说词的开头和结尾的常用方法
开头不用故作高深文字,也不需要虚张声势的嚎头,在亲切自然的娓娓道来诉说之中,吸引观众的注意。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述中,把整部作品的主旨和对象开宗明义地介绍出来。
1)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很快接触到实质性的问题。
2)提出问题,形成悬念,这种方法能扣人心弦而引人入胜。
3)安排序幕,烘托气氛。它的作用是通过鲜明的形象,向观念表达和说明问题,发人深省。
4)引入新的理论、相近学术,令人耳目一新。
5)众人瞩目的政治方面“兴奋点”。
6)以人物、事物的命运引人入胜,表露心情,注重“情”的渲染。
7)利用景物拟人手法。
结尾是全片的有机组成部分。简洁有力,发人深省,或清音袅袅、余味无穷,或刚劲有力、鼓动激情。
1)前呼后应,回答问题。
2)概括总结,得出结论,这是常见的结尾方式
3)提出问题,发人深省,引出新的问题,让观念回忆全片内容,从而寻求答案,或逐类旁推,得出新的回答。
4)哲理性较强的警句类结尾,令人耳目一新。
5)展示成果,催人奋发上进。
6)感染力极强的号召式结尾,激励人们去思考和行动。
7)以“诗言志”、“物言志”的形式。
三 电视画面有哪些主要的局限?
1、历史上发生的时间难以完整再现
2、画面无法预测和展望未来。画面形象无法对尚未发生或者将来可能发生的事物进行预测和展望。画面报道最基本的特点和要求是形象、具体。对于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后即将出现的人或事,画面无法做出具体的呈现和描述。电视画面呈现的形象,只可能是既有的,已经存在的现实,不可能无中生有地拿出未来的幻象。
3、难以直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4、对不具备形象性的问题难以表达。无论画面本身具有怎样丰富的内涵,具有多少生动形象的表现能力,也难以表达那些抽象的意义和无形的概念。
5、画面具有的“多释性”特点
6、无法全面回答新闻记录的基本要素 画面无法满足观众了解全面信息的要求
四 电视解说词有哪些主要功能
1、弥补画面不足,完善电视形象报道。通过电视解说的补充,可以完成对报道事件基本事实的陈述,对画面传达不充分、不准确、不清楚的地方,给以必要的补充、说明和解;对画面无法传达的而又不可或缺的信息,尤其是那些间接的信息,比较抽象的问题,利用解说,给予充分的说明,借以提高信息传递的精确度和明晰度
(1)对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和总体社会环境的介绍。
(2)对新闻事件各个要素的介绍,对人物关系和事件各方面联系的介绍,都需要解说完成对基本事实的陈述。
(3)通过解说调动观众的再造想象,使他们从无形的画面上感受到有形东西的存在,以充实画面形象,弥补现有画面形象的不足。
2、整合画面信息,创造明确的指示关系。
(1)放大画面的信息量,强调突出关键性细节。
(2)对无序的画面信息进行整合,对多义的画面指向进行规定和引导。
(3)挖掘画面内涵,丰富提升画面表现力
(4)调动观众的想象和联想
(5)连接画面,顺利通过转场
(6)直接抒发感情,阐述道理
解说词的开头:对于观众来说,一个电视节目开头和结尾的解说词是否精彩,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收视心理。能否引起观众的注意,开头的几句解说词显然承担者更加重要的任务。
1)选择整个节目的切入角度。解说传达信息,是从什么角度,利用什么细节、哪个故事、哪个人物展开报道的?选择的切入点是否新颖、独特,具有接近性和吸引力,是否能够带动后面的报道顺利进行?它是否具备足够的扩展领域?需要仔细的斟酌。
2)确定整个节目的基调和解说的基本风格。节目的风格基调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解说词体现出来的,甚至节目的时代感都同解说使用的语言有关。最初的解说往往起到了“定调子”的作用,调子一旦确定,后面的解说就要按照这样的一个基本的风格延续。
3)先声夺人,出手不凡,给观众以新鲜感受或强烈的冲击,展现出解说的水平与言语技巧 如:在《北京运动服装一瞥》中,开头的画面是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和一组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浮雕。解说是这样的---这是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在艺术上,它是不朽的;在服装上,它是真实的。它告诉我们,那时候参加奥运会比赛是不穿衣服的。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的自然美,运动员们全涂满了橄榄油,身体在阳光下发出古铜色的光彩。通过浮雕自然引入运动服装的话题。解说的开头是全篇的基础,基础打好了,观众进入了状态,后面的展开也就顺利了,新颖,独特,自然,接近观众,具有冲击力和吸引力,应当是对解说开头的共同要求。
解说词的结尾:结尾的解说,承担者节目是否能圆满收场的任务。如何通过最后的解说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如何避免片面,消除硬伤,少留缺憾,修补瑕疵,都是结尾的解说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结尾的解说主要有以下作用。
1)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是对作品主题的概括的升华,使观众在过程和感觉中感到彻悟。这种点题,恰如其分。不明确说出,观众感到意犹未尽,不解气,不过瘾,甚至不明确;说得过头,又可能越俎代庖,给人以说教和画蛇添足的感觉。
2)引人思考,发人深思,给观众留下回味无穷的韵味。结尾的解说,把观众的思考和情感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和空间,使他们浮想联翩,久久难忘。
1)说出观众能够感受到但表达不好,想说却说不清楚,朦朦胧胧又把握不定的意思。
4)对于多集系列节目或连续报道,最后结尾的解说经常要起到承上启下,为以后铺垫悬念的作用。
如:《中国冠军录---容国团》的结尾,则是明确的点题---在这历史的回声中,仿佛还在回响着容国团的呼喊,“人生能有几回搏”。没有这样的点题,观众会觉得积蓄的情感难以得到充分的抒发。
第三篇:电视解说词写作
1、电视解说词的定义:电视解说词是电视语言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因素。
2、电视解说词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凡是电视创作中涉及使用语言文字的地方,凡是创作者需要以文字语言形态准备的,无论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是前期的还是后期的,是有声源还是无声源的,是出现在节目中的还是未曾出现的,都应该进入它的考虑范围。如果把外延限定得过于狭窄,我们就会作茧自缚,陷入概念之争的沼泽中去,无法自圆其说。
3、电视解说词的应用重点:a、电视记录片、专题节目的解说词部分的使用与安排;b、大型系类节目,如政论片、文献记录片的前期文稿和后期解说词部分的加工调整;c、除电视新闻消息之外的电视新闻节目,如大型活动的现场直播、通讯特写、评论综述、深度报道等稿件的案头准备工作;d、电视综艺节目的串场过渡词、电视栏目的串联词前期文字稿准备;e、电视节目各种策划方案、选题报告、拍摄采访提纲、文字脚本的写作;f、节目或栏目标题、宣传标语、频道呼号、片头题记的写作;g、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对解说词的特殊要求。(或简答)
4、电视语言就是利用光电或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以声音影像形式,作用于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多层次多因素的艺术信息。
5、电视语言构成的基本规则:一是服从大局,一切从更好的表现主题出发,照顾总体结构和基本风格。二是发挥各种手段优势,寻找最佳的配合方式,尽量做到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6、电视解说使用的一个最基本原则是:在电视画面表现不了或表现不好的时候使用解说。(如果电视画面可以表现,并且能够充分表现的地方,应该尽量发挥画面的作用,没有必要非得使用解说。)
7、电视解说的主要功能大致归纳为十种:a、补充-----充实,填补,拾遗补缺,弥补画面不足;b、引导-----定向,启发,提示,帮助理解,引导注意;c、强调-----突出,强化,捕捉细节,挖掘内涵;d、渲染-----营造气氛,烘托气氛,激发情感,提高兴趣;e、延伸-----想象,联想,扩展,散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f、过渡-----承接,转场,递进,弥合接缝,跨越流畅;g、压缩-----紧缩时间进程,迅速转移空间,省略多余的部分;h、概括-----提炼,抽象,升华,总结,点题;i、对比-----与同时出现的其他手段在内容、形式、风格、节奏上形成反差;j、整合-----通过调整、转移、伸缩、帮助、借力,综合协调各手段的关系。
8、解说与画面配合的基本状态是若即若离,有时{紧贴画面},有时又{游离画面},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9、禁止使用{假话}、{大话}、{空话}。
10、伴随画面的电视解说,尽量要把某种概念、某种意韵的表达诉诸于充实具体的形象,把解说提供的形象与画面形象叠印交融,把理念表述得生动活泼、亲切具体。【简答题、】
1、解说词在电视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1)无法脱离电视特定的语言环境。
(2)分门别类单独进行研究和学习。
(3)解说词写作必然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电视解说词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解说-----不仅是指对画面的解释(2)解说的学习不是孤立的(3)解说应具有灵活、准确的正对性(4)解说的应用类型
3、电视(语言)手段的使用,受哪几方面的制约?
(1)单一手段自身表现力的限制。(音乐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尤其是在渲染气氛、表达感情方面有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作用,但是音乐无法传达具体的信息。)(2)电视语言整体结构对手段使用的制约。(3)编导个人创作个性的制约。(如张艺谋,他是摄影师出身的电影导演,他对于画面构图、摄影造型、色彩光线的使用特别讲究,也特别到位。)(4)制作经费和技术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4、电视语言的主要优势。
(1)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强大的传播系统,真正实现了语言的跨时空交流和传播,其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都是空前的。
(2)以逼真的图像和声音记录还原生活,成为记录人类文化的形象载体,改变了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
(3)利用语言的综合分解能力,使传统艺术的融合交流更加自如频繁,再生和创新呈现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
(4)语言的综合优势,是它拥有丰富的表现技巧和创造能力,艺术反映生活的各种可能性大大提高。
5、电视画面的主要局限性。
(1)历史上发生的事件难以完整再现。
a、政论片或文献记录片中许多珍贵的场面无法再现。
b、等我们发现某个人物值得报道,或者准备报道某个人物,开始拍摄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一生中许多重要的经历已经过去了。
(2)画面无法预测和展望未来。
画面报道最基本的特点和要求就是形象、具体。事情还没有发生,事物还没有出现,画面进行展望既不可能形象,更不可能具体。(3)难以直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一个人心里在想什么?很难通过他外部的动作行为,面部表情看出来。(4)对不具备形象性的问题难以表达。
社会生活中和人类交往中,有许多抽象出来的问题,如带有哲理性、思辨性、政论性的话题。有一些基础理论和尖端科学的课题,比如数学、逻辑学、心理学、美学、经济学等等,往往超越了具体直观可视的形象,是无法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画面对这一类比较抽象的信息,表现起来是极其困难的。(5)画面具有的“多释性”特点。
a、创作意图与观众接受程度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而画面自身难以填补这种差异。b、观众往往根据自身的体验和需要去解释画面。
c、画面的模糊性使摄像机有了一种探索功能,他能拍出照相者本人不能理解和没有预料到的东西。
(6)无法全部回答新闻纪录的基本要素。
新闻报道必须具备一些基本要素,如五个“W”等,在电视报道中都应该交代清楚。而对于大的时代环境背景,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各种关系和复杂联系,则难以通过画面做出完整的传达。甚至连起码的时间、地点、姓名、职务、出事原因等也无法具体说明。
6、电视解说在创作时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1)对于电视节目需要表现的内容信息,能够用画面表现的,尽量用画面表现。要善于使用画面讲故事,提高画面自身的叙事能力。只有在画面表现不了,或者表现不好的时候,再考虑使用解说。叙述事件尽可能不要依赖解说,也不要依赖采访。
(2)电视解说不是画面的简单说明和解释。解说与画面的关系,不是这种肤浅的表面的联系,而是一种深入的、内在的联系。解说应该是画面因素的扩充、延伸、概括与升华。(3)在一般情况下,解说的最后完成,应当在画面编辑成之后。从操作的程序上,应当先编好画面,然后根据画面完成的具体情况,再考虑解说词的处理和安排。(4)不要追求解说词自身表面文字形式的完美。解说是一种“镶嵌”。要有隐有显,有藏有露,有突出有回避。这样才能“嵌入”画面。
(5)解说不要描绘自然景色、描写人物形象。解说语言对形象的描述再准确、再生动、再传神,也远远不及画面一个镜头那样更准确、更形象。
7、电视解说的基本功能。
(1)弥补画面不足,完善电视形象报道。(2)整合画面信息,创造明确的指示关系。(3)挖掘画面内涵,丰富提升画面的表现力。(4)调动观众的想象和联想。(5)连接画面,顺利过渡转场。(6)直接抒发感情,阐述道理。
8、解说词写作应当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1)突出新闻事件的时效性。
(2)交代新闻事件的背景因素。
(3)突出主要新闻信息,确定报道的角度、方向与主题。(4)帮助画面突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
(5)根据不同的播出时段,相应调整不同手段的使用程度和比重。
9、政论片和电视记录片对于解说的特殊要求。(1)解说的语言有比较完整的表述形式。(2)以具体的细节,具体的故事情节带论述。(3)要善于上下勾连,纵横关照。(4)论述带着信息进行。
(5)要有深入的思考和立意。
(6)解说要具有感染人的语言魅力。
10、节目的选题成功得益于四种情况。(1)恰当掌握节目出台的时机与火候。
(2)以题材的新颖、独特取胜。
(3)以独特的个性特色或新颖的形式美感取胜。
(4)以主题深刻、挖掘深入、报道充分、分析精辟而独到取胜。
11、好标题的主要因素。
(1)新颖,独特,有浅层吸引力。
(2)准确,具体,恰当,到位。
(3)标题的字数不宜过多,但是信息的涵盖量要大。(4)标题要求音节和谐,琅琅上口,好听易记,便于流传
12、字幕的用法。
(1)片头题记(2)引文(3)数据排列(4)需要特别强调的内容(5)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6)利用字幕转移部分信息。
13、采访同期声的使用主要有以下五个特征。(1)舆论调查。
(2)突出报道的现场感。
(3)突出采访人物的个性特征。(4)作为一种叙事因素。(5)权威论证。
14、电视解说的形式要求是什么?
(1)电视解说词段落的划分尽量要细,要短小,不易长篇大论。(2)解说的句式尽量使用短句。(3)解说的针对性要强。
15、如何谨慎使用简称?
(1)不能随心所欲自己发明简称。
(2)简称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代际界限。
(3)简称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不宜用在跨地区、跨范围传播的电视解说词中。
(4)在企业或地区的简称后面加“人”的时候,一定要格外慎重。(5)简称不能生搬硬套。
(6)使用简称要注意对象、场合。
16、电视解说无非讲四个方面的话。(1)必须要讲的话。(2)讲令人信服的话。(3)讲令人感兴趣的话。
(4)讲令人赞叹的话。
17、(电视解说的艺术处理)语言分寸感的准确把握。
(1)禁止使用假话、大话、空话。
(2)尽量少使用形容词或程度副词之类的虚词。
(3)解说用词一定注意不要把话说得过满,过于绝对,尽量避免直接下结论。(4)解说应该为观众提供积极思考和补充想象的天地。
18、解说词的结尾的作用。
(1)卒章显志,点名主题,是对作品主题的概括的升华,使观众在过程和感觉中感到彻悟。(2)引人思考,发人深思,给观众留下回味无穷的韵味。
(3)说出观众能够感觉到但表达不好,想说却说不清楚。
(4)对于多集系列节目或连续报道,最后结尾的解说经常要起到承上启下,为以后铺垫悬念的作用。
【论述题、】
电视新闻报道出现的“四少四多”的情况,应该如何避免?(1)现场直播报道太少,后期转播、录制完成的太多。
①“现场感”是电视报道的主要优势和重要特点。我们现场报道多局限于大型社会活动、体育比赛和综艺晚会上面,真正最具活力、最能体现电视优势的新闻消息,反而很少直播报道,甚至连现场报道也只占很少的比例,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电视报道的媒介优势,去主动做那些自己该做,而且能够做好的事情。而不是人云亦云,一味跟在报纸广播的屁股后面爬行,按照他们的样式进行报道。
(2)主动采访报道太少,被动采访报道太多。
②电视报道不仅体现在它的媒介优势上,不仅体现在它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传播能力上,更应该体现在记者的新闻素质上。
电视报道需要有设备技术的保障,行动起来相对比较麻烦,比较迟缓。这就需要记者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和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尤其是发现那些更适合镜头表现、画面感较强的新闻事件,主动出击采访,进行独家的报道或专访。虽然我们的新闻不可能都是第一时间的独家报道,但至少有一部分新闻史自己发现,主动出击采访得来的。
因此,只有加强主动采访的力度,多一些自己的发现,多一些独家的报道,才能避免同其他媒体的雷同和撞车。
(3)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太少,常规性的报道太多。
③电视报道的及时性、同步性和现场感,是报道突发事件的最佳媒介。把突发事件的及时报道,作为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部分去努力抓好,是电视媒介义不容辞的任务。所以,电视新闻记者迅速反应、迅速行动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在通讯、联络、交通、线索网点的分布、线人的素质方面都要建立快速反应和行动的机制,一旦出现具有新闻价值的突发事件,电视记者就能迅速出现在现场。
(4)有针对性的画面太少,万能的空镜头画面太多。④电视新闻消息报道的基本原则,应当是根据报道内容和选题的不同,根据客观条件的具备程度,选择不同的报道方式。倚重文字,还是倚重画面,都不是绝对的。二者的完美结合,当然是最佳选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或干扰。只要在我们主观努力范围内能够做到的,我们尽可能的做好,应当成为我们的共识。
第四篇:电视解说词写作
电视学系列教材
电视解说词写作
徐航州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绪论
一 电视解说词概说
电视解说词同电视其他表现手段配合起来,共同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是节目创造者传达创作意图,帮助观众理解电视节目内容的主要方式之一。解说词是对电视节目中部分有声语言因素约定俗成的叫法。“旁白”一次来源于中国戏剧,一般指剧中人物暂时脱离剧情发展,以旁观的身份点评剧情或表达人物心理活动的内心独白。是帮助观众理解剧情的一种辅助性说明。二 电视解说词的地位和作用
对解说词的观点概括起来有两点:1 “重视派”,强调原文字在电视传播中的重要作用。2 “排斥派”基本否认或轻视语言文字在电视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章 电视解说词的应用范围和相关准备
一 电视解说词的应用范围
一般我们习惯于吧那些无形而有声的语言部分作为解说词看待,而且侧重于表述创作者的意图。但是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凡是的是创作中涉及使用语言文字的地方,凡是创造者需要以文字语言形态准备的,无论有声与无声、前期与后期、有生源于无声源、是出现在节目中还是未曾出现,都应该进入解说词的考虑范围。
解说词出现的形式:1 以有声源、有画面形象方式出现。如节目主持人的串联词,新闻评论员的评论。2 以主人公的自述方式出现。重点类型解说词:1.电视纪录片、专题节目的解说词部分的使用与安
排。2.大型系列节目,如政论片、文献纪录片的前期文字稿和后期解说词部分的加工整理。3.除电视新闻消息之外的电视新闻节目,如大型活动的现场直播、通讯特写、评论综述、深度报道等稿件的案头准备工作。4.电视综艺节目的串场过渡词、电视栏目的串联词前期文字稿准备。5.电视节目各种策划方案、选题报告、拍摄采访提纲、文字脚本的写作。6.节目或栏目标题、宣传标语、频道呼号、片头题记的写作。7.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对解说词的特殊要求。
解说词创作的学习重点:1.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的解说词使用。2.在节目中呈现出来的有声语言的后期配音部分。3.解说词使用介入节目的时机和表现程度。4.解说词出现的外部语言环境。二 相关知识的必要准备
1.相应的文字基础和写作功力(丰富的语汇和修辞方法、多样的文体格式和表达方式)。2.了解电视制作的基本过程和操作程序(了解各环节的创作思路,调整彼此的感觉,以达配合默契)。3.掌握电视的发展脉络和潮流方向(模仿,积累经验,转化经验。以专业眼光观摩优秀作品,分析,看出门道。关注最新潮流)。4.在创作实践中积累融汇广泛知识(解说词创造者要不一定是专家,但一定得是杂家)。5.始终保持新闻敏感和创新意识。观摩作品:《毛泽东》、《邓小平》、《新中国》
第二章 电视语言的合理应用
一 电视语言的结构特点
电视语言就是利用光电或数字技术等高等科技手段,以声音影像形式,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的,多层次多因素的艺术信息。
其构成因素主要有;摄影、美术、解说、音乐、音响、文学、戏剧、采访、注册、同期声、字幕、特技、录用等技术手段。
特点:1.单一手段自身表现力的限制。2.电视语言整体结构对手段使用的制约。如要受节目整体风格和形态的制约,要充分考虑与其他手段的协调关系。3.编导个人创作个性的制约。如编导出身不同,其侧重语言手段不同。4.制作经费和技术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考虑操作的可行性。各手段没有绝对的主辅之分,只有达到最佳配合(声画配合)。
二 电视语言的综合优势
电视语言的综合优势在于其视听结合产生的综合效应。强调电视解说词创作不完全是一种传统的写作,而是一种处理和安排的理由就在于,各语言不能各行其是,电视创作过程就是一个协调、使用、修改的过程。
其语言构成的基本规则:1.服从大局,一切从更好地表现主题出发,照顾总体结构和基本风格。2.发挥各种手段的优势,寻找最佳的配合方式,尽量做到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三 语言环境的影响和营造
1.语言使用的社会与文化环境(社会在进步,文化有差异)。2.外部语言环境构成的立体交叉式影响。3.内部语言环境构成的库存选择关系。总之,一个镜头以不同的镜头前后组接,镜头间不同顺序的组合,往往使同一个镜头呈现不同的意义指向。同样的画面、同样的解说,在不同的背景音乐下,会呈现迥然不同的意义和色彩。
思考题:怎么样确定所使用语言成分的准确性? 观摩作品:《万里海疆》、《沙与海》、《二十人二十年》
第三章 电视解说的语言特点
画面语言与文字语言的不同:画面语言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再现了事物的感性存在状态。打破了国家、地理、民族、文化程度、经验感受这一切界限。
电视解说词的特殊语言形态:由于其在电视节目中,画面与解说以双重信息形态同时出现,它既有画面形象的紧密配合,又有独立于画面,传达类概念抽象信息的能力,处于一种一出一如、若即若离的状态。
解说词的特点:把观众的想象活动和直接感受结合起来;把画面外的信息和画面内的信息结合起来;把间接信息和直接信息结合起来。忽而紧贴画面,针对性很强的感受和说明画面;忽而游离画面,传达抽象的间接信息。
观摩作品:《万里海疆》、《最后的山神》、《泰山》、《大京九》
第四章 电视解说词的合理位置
电视解说的最重要配合对象——电视画面。电视解说词使用的最基本原则是:在电视画面表现不了或表现不好的时候使用解说。注重电视语言的综合优势的应用。
电视画面的特点:1.画面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2.画面又把人们 的思维局限在提供的图像上面,使人主动创造的审美情趣大大减弱。电视画面很难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内部联系、和内在规律做出准确、深刻而完整的反应。一 电视画面的局限
电视画面的主要局限:1.历史上发生的事件难以完整再现。电视的形象报道比文字报道失去的机会要多。对那些曾经出现过和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未能及时拍摄到的或者为保留下来相关图像,试图用画面再现过去,再现历史,电视画面就显得无能为力了。电视编导一般采用的是方法是:用“空间”(加上解说词)表现“时间”。但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必须是在这里确实发生过,曾经出现过的事情,不能随心所欲,以免张冠李戴。在这种情况下,要充分利用解说词。解说词在回顾历史,报道过去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也是它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2.画面无法预测和展望未来。在这一情况下,配合现实画面的电视解说词,就发挥了它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的优势。利用解说词的虚拟性和想象的能力,调动观众想象的未来场景。3.难以直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语言(解说)可以大显身手在任务内心刻画方面,而画面只能做肤浅的揭示。这时候就要善于“藏拙”,把不适合画面表现的地方收敛起来,让给其他手段(如解说词)发挥。是有解说的时候可以适当配合采访、人物内心独白、主人公自述、尤其是感悟心灵的音乐等。4.对不具备形象性的问题难以表达。5.画面具有的“多释性”特点。画面上一种模糊语言,因而具有多种解释、指向。解说语言在确定指向关系上,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解说词的一个
重要功能就是为多释性的画面创造一定的指向关系。起到引领、点拨、启示的作用。6.无法全部回答新闻记录的基本要素。在没有其他电视手段配合的情况下,画面是不能把全部新闻信息要素交代清楚的。二 电视解说的非独立性
是指电视解说不去独立的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也不去独立的塑造电视艺术形象,它必须和电视的其他手段(尤其是画面)一道配合起来,才能最终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对人物形象的全面塑造。它补能独立存在或独立成章,这也是其区别于文学作品的重要之处。它要为看而写,注意和画面的配合关系。在文字形式上,强调指代性语言的大量使用。
电视解说词创作需要注意的五个主要问题:1.尽量用画面讲故事和叙事,不要依赖解说词和采访,一般情况下,解说词越少越好。2.解说不是画面的简单说明和解释,没有必要做重复的解释,避免看图示的撰写解说词,解说应该交代画面之外的更多信息。3.一般情况下,解说词应该在画面编完之后完成.4.不要追求解说自身文字形式的完美,解说在文字上的缺陷,正是它形式的特点。5.不要描绘景色、描写形象,在有画面呈现的情况下,用不着解说费力进行描写。观摩作品:《庐山——山趣》、《望长城》、《刘焕章》
第五章 电视解说的功能与作用
画面完整的情节,常常呈现出无序状态,不具备准确的叙事功能,需要画面外的解说承担一部分叙事任务。一 电视解说的主要功能
解说这种手段在电视节目中的主要功能是:延伸画面,扩大信息含量,补充画面不足,挖掘画面内涵,渲染烘托气氛,提炼升华主题,连接画面实现语言蒙太奇,顺利过渡转场,协调电视片的转化艺术效果。
1.弥补画面不足,完善电视形象报道。主要体现在对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和总体社会环境的介绍;和对新闻事件各个要素的介绍,对人物关系和事件各方面联系的介绍,都需要用解说来完成最基本事实的陈述。再次就是通过解说调度观众的再造想象,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空间表现时间。在现有的画面上,通过解说,调动观众的积极想象,使他们在脑海中感受到有形的形象存在。但务必不能凭空杜撰,随意发挥。欣赏《让历史告诉未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民必胜》《井刚抒怀》。
2.整合画面信息,创造明确的指示关系。为具有多种解释可能性的画面,创造一个明确的指示关系。如放大信息点,强调突出关键性细节。欣赏《井刚抒怀》《半个世纪的爱》。对无序的画面信息进行整合,对多以的画面指向进行规定和引导。画面的多释性特点,屏幕前观众离场观点、水平层次、经验感受的差异,使得仅仅通过画面,就能够准确传达创作者的意图,显得十分困难。印成利用解说词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对关键的画面信息进行定向和引导是必要的。但适当而准确的利用解说,以画面的真实性为基础,对无序和散乱的画面进行必要的整合,顺利传达编导的意图,是合理利用解说词的重要原则。3.挖掘画面内涵,丰富提升画面表现。解说词能够强有力的起到强化
感受、提升主体的作用,将形象的画面感受与深入的理解有机的结合起来。“揭示画面组接的深刻内涵”是解说词在这方面的主要作用。4.调动观众的想象和联想。电视解说词应该能调动观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令其结合画面进行积极的想象和联想,这样才能为观众的思维开拓更广阔的空间。由于创作者对主题的准确把握,对画面的深入观察和理解,对背景材料的充分占用,创作解说词时,可以结合眼前即成的画面形象,通过解说词的启发和调动能力,引起观众相应的想象和联想,获得新的形象感受。解说词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诱导性,牢牢把握观众的心理趋向,给他们挖出一条想象空间的渠道,留出充分的思考的天地。“以有限(电视节目的时间)表现无限(观众的想象空间)”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技巧之一。解说词也一样,可以通过有限的语言,让观众去想象画面之外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欣赏《话说长江》。
5.连接画面,顺利过渡转场。6.直接抒发感情,阐述道理
观摩作品:《失落的文明》《背景运动服装一瞥》《半个世纪的爱》
第六章 特殊类型的电视节目对解说词的要求
第五篇:写作要求
工作总结的写作内容和结构
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基本情况
这是对自身情况和形势背景的简略介绍。自身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基本建制、人 员数量、主要工作任务等;形势背景包括国内外形势、有关政策、指导思想等。
2.成绩和做法
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采取了哪些方法、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等,这些是工作的主要 内容,需要较多事实和数据。
3.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经验教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性认识。
4.今后打算
下一步将怎样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准备取得什么样的新成就,不必像计划那样具体,但一 般不能少了这些内容。
总结的结构总结一般分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署名四部分。
(1)标题。一般是根据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同一事物因总结的方向——侧重点不同其标题也就不同。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字迹要醒目。单标题就是只有一个题目,如《我省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一般说,总结的标题由总结的单位名称、总结的时间、总结的内容或种类三部分组成。如“××市化工厂1995生产总结”“××市××研究所1995工作总结”也可以省略其中一部分,如:“三季度工作总结”,省略了单位名称。毛泽东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其标题不仅省略了总结的单位名称,也省略了时限。双标题就是分正副标题。正标题往往是揭示主题——即所需总结提炼的东西,副标题往往指明总结的内容、单位、时间等。例如:辛勤拼搏结硕果——××县氮肥厂一九九五年工作总结——
(2)前言。即写在前面的话,总结起始的段落。其作用在于用简炼的文字概括交代总结的问题;或者说明所要总结的问题、时间、地点、背景、事情的大致经过;或者将总结的中心内容: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概括的提示;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情况、突出的成绩作简洁的介绍。其目的在于让读者对总结的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阅读、理解全篇打下基础。
(3)正文。正文是总结的主体,一篇总结是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成绩与问题,科学地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文章是否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阐述透彻、逻辑性强、使人信,全赖于主体部分的写作水平与质量。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把立体部分的材料安排好、写好。正文的基本内容是做法和体会、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训。
1)成绩和经验这是总结的目的,是正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材料如何安排很重要,一般写法有二。一是写出做法,成绩之后再写经验。即表述成绩、做法之后从分析成功的原因、主客观条件中得出经验教益。二是写做法、成绩的同时写出经验,“寓经验于做法之中”。也有在做法,成绩之后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来介绍经验,这实际是前一种写法。成绩和经验是总结的中心和重点,是构成总结正文的支柱。所谓成绩是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所谓经验是指在工作中取得的优良成绩和成功的原因。在总结中,成绩表现为物质成果,一般运用一些准确的数字表现出来。精神成果则要用前后对比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高尚,使精神成果在总结中看得见、摸得着,才有感染力和说明力。
2)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一般放在成绩与经验之后写。存在的问题虽不在每一篇总结中都写,但思想上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每篇总结都要坚持辩论法,坚持一分为二的两点论,既看到成绩又看到存在的问题,分清主流和枝节。这样才能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虚心谨慎,继续前进。
写存在的问题与教训要中肯、恰当、实事求是。
(4)结尾一般写今后努力的方向,或者写今后的打算。这部分要精炼、简洁。
(5)署名和日期。署名写在结尾的右下方,在署名下边写上总结的年、月、日,如为突出单位,把单位名称写在标题下边,则结尾只落上日期即可。
工作总结的写作格式及病文分析
(一)总结的标题
总结的标题有种种形式,最常见的是由单位名称、时间、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市 财政局1999年工作总结》、《××厂200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有的总结标题中不出现单位名称,如《创先争优活动总结》、《1999年教学工作总结》。
有的总结标题只是内容的概括,并不标明“总结”字样,但一看内容就知道是总结,如《一 年来的谈判及前途》《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51页。、《走活三步棋,选好一把手》《先锋》1996年第5期。等。还有的总结采用双标题。正标题点明文章的主旨或重心,副标题具体说明文章的内容和文种,如《构建农民进入市场的新机制——运城麦棉产区发展农村经济的实践与总结》、《加强 医德修养树立医疗新风——南方医院惠侨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
(二)总结的正文
和其他应用文体一样,总结的正文也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各部分均有其特定的内 容。
1.开头
总结的开头主要用来概述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主要任务、时代背景、指导 思想,以及总结目的、主要内容提示等。作为开头部分,要注意简明扼要,文字不可过多。
2.主体
这是总结的主要部分,内容包括成绩和做法、经验和教训、今后打算等方面。这部分篇幅大、内容多,要特别注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态有三种。
第一,纵式结构。就是按照事物或实践活动的过程安排内容。写作时,把总结所包括的时间 划分为几个阶段,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每个阶段的成绩、做法、经验、体会。这种写法的好 处是事物发展或社会活动的全过程清楚明白。
第二,横式结构。按事实性质和规律的不同分门别类地依次展开内容,使各层之间呈现相互 并列的态势。这种写法的优点是各层次的内容鲜明集中。
第三,纵横式结构。安排内容时,即考虑到时间的先后顺序,体现事物的发展过程,又注意 内容的逻辑联系,从几个方面总结出经验教训。这种写法,多数是先采用纵式结构,写事物 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情况或问题,然后用横式结构总结经验或教训。
主体部分的外部形式,有贯通式、小标题式、序数式三种情况。
贯通式适用于篇幅短小、内容单纯的总结。它像一篇短文,全文之中不用外部标志来显示层 次。
小标题式将主体部分分为若干层次,每层加一个概括核心内容的小标题,重心突出,条理清 楚。
序数式也将主体分为若干层次,各层用“一、二、三„„”的序号排列,层次一目了然。
3.结尾
结尾是正文的收束,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方向、任务和措施,表明决心、展望前景。这段内容要与开头相照应,篇幅不应过长。有些总结在主体部分已将这些内容 表达过了,就不必再写结尾。
(三)总结写作的注意事项
1.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总结写作的基本原则,但在总结写作实践中,违反这一原 则的情况却屡见不鲜。有人认为“三分工作七分吹”,在总结中夸大成绩,隐瞒缺点,报喜 不报忧。这种弄虚作假、浮夸邀功的坏作风,对单位、对国家、对事业、对个人都没有任何 益处,必须坚决防止。
2.要注意共性、把握个性
总结很容易写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当然,总结不是文学作品,无需刻意追求个性特色,但千部一腔的文章是不会有独到价值的,因而也是不受人欢迎的。要写出个性,总结就要有 独到的发现、独到的体会、新鲜的角度、新颖的材料。
3.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有人写总结总想把一切成绩都写进去,不肯舍弃所有的正面材料,结果文章写得臃肿拖沓,没有重点,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 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而一般性的材料则要略写或舍弃。病文分析:
××厂一九××年青工文化补课工作总结
我厂应该参加文化补课的青壮年职工有130人,去年底普测合格有39人,还有91人需要继续 补课。为了切实抓好青工文化补课这项工作,我厂于今年一月办起文化补习班。下面谈谈我 们的初步做法和今后打算:
中央五单位《关于切实搞好青壮年职工文化技术补课工作的联合通知》下达以后,厂党支部 十分重视。支部书记及时召开支部会,研究这项工作。大家认为,我厂接近婚龄的女青年较 多,如果不在近期内抓紧完成补课任务,将来困难会更大。因此,党支部决定在厂里开办初 中文化补习班,并把这项工作交给工会和团支部具体抓。
会后,厂里成立了由工作主席、团支部书记和一名工人代表组成的“补课领导小组”,着手 筹备办理。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一无教室,二无教师。面对重重困难,我们决定向临近的 一所中学求援。在该所中学领导的帮助下,我们从他们那里聘请了三位教师,并租借了教室。这样,我们根据学员文化程度的具体情况,编成了两个快班,一个慢班。利用每星期一、三两个晚上和星期六一个下午来上课。开学以后,语文课本还缺一、二册买不到,我们又自 己动手刻印教材,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管理。我们制定了“学员守则”、“考勤制度”等必要的 规章制度,并且各班配备了正副班长,负责考勤和收发作业。订了制度就要严格执行。有一 段时间各班出勤率、作业完成率普遍不高。我们根据群众意见,规定无故旷工一次,扣发月 奖金10分(我厂月奖金采用百分制评分法);两次不完成作业扣5分。这件事对学员震动很 大,出勤率、作业完成率都有所提高。
但是,光有这些还不够,还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职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为 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例如,我厂有不少孩子妈妈,因小孩拖累不能按时上课,工会就腾出一 间房子,领导亲自动手,粉刷墙壁,购置了炊具、小床,办起了临时托儿所,解除了她们的 后顾之忧。又有制度,又有措施,职工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员出勤率、作业完成率一直 保持在90%以上。
在青工文化补课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目前,两个快班已经结业,对于考试及格的,我们将举办高中补习班,让他们继续学习提高。对于考试不及格的,我 们打算把他们插入慢班继续补课,待明年六月份再参加统考,争取明年全部完成补课任务。
一九××年十二月
这是一篇专题总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内容缺乏归纳,条理层次紊乱
总结的开头部分以介绍基本情况为主。这篇总结的第一自然段是开头部分,内容基本符合开 头的要求,但安排得十分混乱,且有所遗漏。上级下达的《关于切实搞好青壮年职工文化技 术补课工作的联合通知》是开展这项专题工作的前提,应该作为主要依据放在基本情况介绍 的开端,而本文却安排到主体中去了。本厂青壮年职工的有关情况,如共有多少适龄青工,其中有多少人普测合格,还有多少人需要进行补课等,要紧接着进行介绍。然后用过渡句转 入主体部分。
主体的结构安排更加混乱。从内容上看,这个厂在青工文化补课方面所做的工作还是很多的,也有不少成绩。归纳梳理之后,应有如下四条经验: 一是领导班子重视;
二是因陋就简办学;
三是建立了切实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
四是解决职工学习的后顾之忧。
如果按照这四条经验为脉络组织材料,文章会显得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可惜的是,有关材料 被随意的堆砌在一起,逻辑混乱,没有层次、脉络可言。
2.遗漏重要内容
这篇总结说:“在青工文化补课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存在什 么问题?总结中没有说。最后一段提到“两个快班已经结业”,将学员按程度不同分为快慢 班,这是很好的办学措施,前文却根本没有提到。另外,应该将办班后参加考试的成绩写清 楚,例如有多少人及格,多少人仍不及格,从中可以看到成绩和不足。由于缺少这些必要的 内容,工作的最终成绩就不清楚,随后的今后工作打算也缺乏针对性。
3.语言辞不达意
这篇总结的语言问题较多。如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下面谈谈我们的初步做法和今后打算”,“初步做法”的说法不确,“今后打算”也不应该在这里强调,因为总结的重心是成绩、做法和经验,不是今后打算。再如“中央五单位”的说法,一是欠明确,二是措辞不当,将 国家级领导机关或权力部门说成“单位”,不合适。“厂党支部十分重视,支部书记及时召 开支部会,研究了这项工作”,短短二十余字仅“支部”二字就出现了三次,不精练。第五 自然段的“学员出勤率、作业完成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跟前面“有一段时间学员的出 勤率、作业完成率普遍不高”的说法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