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作文——谈谈写作的真实性
谈谈写作的真实性
读初中生的作文,通常情况是记叙文,我们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感受:真实感越强的文章,就越读得有滋味;而真实感差的文章,不但读起来乏味,甚至你仅读了一小段,就不觉要弃它到一旁。这就是很多语文老师和一些写作指导书中一再强调的,记叙文写作要切合真实性的问题。有的人比喻说:真实性是记叙文的生命。我认为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既然我们都知道,写作中的真实性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做到真实性呢?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写作指导书,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指导方法,而其效果也参差不齐,有的也不尽人意。
二
误区一:记叙文要写真人真事。这是很多语文老师和写作指导书中一致强调的,这一原则在语文教学中,已成为了公理、成为了不可挑战、不可撼动的权威。甚至,由它推论出了一些语文方面的定理,例如:若判定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那么,就能判定,这篇文章一定实有其人,也一定实有其事。并因此,学生在习作时,就束缚在真的人,真的事的羁绊中,苦苦挣扎着。我认为,这其实已经走进了误区。
我要发问:记叙文的真实性是什么?是简单的真人真事么?绝不是。记叙文的真实,应该是文学的真实,应该是符合现实生活的真实,而绝不应该等同于真实的生活。也就是说,记叙文,它应该是真实生活中的一面镜子,而绝不应该是真实生活中的一部照相机!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我有这样的观点,原因在于:虽然记叙文要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并品味感悟生活,但这只强调了记叙文的一种特性--生活的真实性;而没有强调记叙文的另一种特性--文学性。记叙文的文学性,意味着生活中的人和事,是可以进行文学的剪裁、拼接、修补、提炼、加工、润色等处理的。这样处理,尽管使原本的生活素材面目全非;可是,这样了,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所以说,记叙文当然是要写真人和真事的,但这个真人,应该是经过文学加工过的真人,是源于真人又超越于真人,不能完全等同于本原真人的人了;而这个真事,也自然是这个道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跳出长久以来旧思维中的窠臼,让学生挣脱束缚,还记叙文以应有的自由空气。
误区二:积累素材,平时要注意多观察生活。这个观点本身倒并没有什么错,对此观点我绝对认同。平时多观察生活,确实是积累素材的主要途径。这就如同平时一粒米一粒米的积累一样,积累了,到用时才可做有米之炊。但误区在于,究竟应该怎样去观察。有的学生说了:“老师,我也注意观察了,可是我为什么大脑中还是一片空白呢?”有的老师也迷惑:为什么我让学生去观察生活,可他们却什么也观察不到呢?
问题的根源在于:积累文学素材的观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看,它主要依靠的是心,而绝不是眼睛。当然,说文学观察要完全不需要眼睛,那也是走上了极端;有些人、事、物,我们是需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皮肤触、用鼻子闻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感知。但关键是,眼睛、耳朵、皮肤、鼻子,都仅仅是为了积累文学素材,而去观察的手段,或外在的形式罢了,它决不是观察的本身,观察靠的是心!有的同学说了:“老师,你说的我懂,我在观察时也用心去想了,可是,我怎么还是不行呀?”我说:“你虽然想了,但想的程度还不够深入。用心想,是要用心灵去阅读。它包括:用心体验、用心感悟、用心思索、用心品味、用心启迪、用心发现、用心灵去升华等等。
三
转变了思想,积累了素材,这就为写有生活真实感的好作文铺平了道路。但这仍然不够,还要注意一下使文章具有真实性的写作要领。
(一)要注意推敲文章每个细节的合理性。合理性就是要合情理,是指:
1、要合乎情,即合乎上下文、场合氛围、人物心路历程、特定情境下的人物真情;
2、要合乎理,即合乎日常事理、生活原理;
3、还要合乎逻辑,包括层次、次序、因果等内在的逻辑关系。我反复地和学生讲:合乎情理的,假的也是真的;不合乎情理的,真的也是假的。当然,这样说是有些夸张了,真的怎么能成假的了呢。我这样说,一方面是强调文章情节、细节的合理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确实在提示学生,有时,若不推敲其合理性的话,真的有可能会“弄真成假”的。
(二)要注意选取你生活周围的题材。我的家在黑龙江省的偏僻农村,一次,我的一名学生,写了一篇以保护江河水资源为主旨的习作,她写的题材是黄河,假想自己是黄河中的一条鱼。我问她:“你见过黄河吗?”她说:“没有”。我说:“你看,你文章中这两处:一,你的同伴陷在黄河水中的污泥里窒息得快要死了;二,你 1
对同伴说:‘不要伤心,其实我们所有的鱼也都活不了几天了’。我们没有到过黄河去看一看,也不知道这样编起来合不合乎黄河的真实现状,它的合理性必然会受到质疑。我们家就在松花江畔,你与其凭空臆想黄河,为什么不以我们能看得见的松花江为写作题材呢?这样选自你生活周围的题材,才更容易写得合乎真实的情境。也才更具有真实感呀”。
没有去过美国的人,却以美国人的生活为写作题材;没有去过南方的北方人,却以南方为写作题材,这样的情况,都是属于偏离了你自己的生活范围,纵使你才智过人,善于编造,也无论你把情况想像得多么合情合理,终不免会贻笑大方,暴露出虚假的面目罢了。这样的文章,自然很难有真实感可言。
所以说:选你生活中的、身边的题材,也是你记叙文具有真实性的必要条件。
总之:只要我们明白了记叙文“真实”的原理、积累了大量源自真实生活的素材、掌握了使文章真实的写作要领,创作出具有“真实感”的记叙文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第二篇:初中作文写作
2012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技巧之景物描写法我们用了三讲学习作文的三种开篇方法,而开篇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一定要能抓住老师的目光。最重要的是:简洁明了,快速入题。作文的开篇和结尾同样重要,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进入这一讲——景物描写收尾法。
用景物描写收尾这个方法是写人叙事写作的最常用的笔法。结尾中的景物描写,绝不是为了描写而描写,而必须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寄托一种情思,可以象征一种情态,可以表达一种含义,可以突现一种情境等。
例1“我抬起头来,幽蓝的天空,辽远而纯净——这是春天的晴空啊!一群又一群鸟儿从远方来了,它们欢叫着,抖动着翅膀,划过透明的春天,飞呵,飞呵,飞„„”
这是赵丽宏的《小鸟,你飞向何方》的结尾。用小鸟隐喻十年**后热爱学习的年轻人,这样的结尾虚实结合,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例2“床头挂着一串星星,一串蓝色的闪亮的星星,十五颗闪亮的让人感觉静谧的星星。每每在灯光的照耀下它们那夺目的光芒,总会使我想起一个叫‘诚实’的字眼儿。”“至今,床头那串星星仍闪着美丽的光亮„„”
这是《床头,那串善良的星星》的开头和结尾,这篇作文荣获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作文大赛初中组二等奖。文章开头写“蓝色的闪亮的星星”时,用“静谧”一词写出了蓝色的纯净给人的感觉。结尾仍旧用景物描写,不仅达到首尾呼应,而且写出了这件事给小作者的印象深刻,这样的结尾意味深长。
例3“哦,又和父母闹别扭了。”
“风渐渐停了,风筝缓缓地落下来,被一双充满温暖的手捧起来,它回‘家’了。云渐渐散了,露出一片湛蓝的天„„”
这是范文《风筝》的开头和结尾。“风筝”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小作者通过对风筝的观察与感受,叙述了自己由“迷惑到明了”由“烦恼到快乐”的经过。文章开头的基调是忧伤的,结尾的景物描写感情昂扬,意境悠远。
通过以上的示例可以看到,景物描写的收尾法均是有的放矢,熔铸着小作者的感情,表达了某种含义,而且这种含义的表达含蓄隽永,意境悠远。自然成为作文的亮点。注意在写作时不用生硬地用景物描写结尾,而要在开篇以及文中贯穿这种景物,这样结尾才会水到渠成。
2012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技巧结构安排妥善
知识要点:
1、结构是文章的骨骼。
2、一篇文章要写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一致,就必须妥善安排结构。
3、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考试说明: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详写和略写
确定材料的主次和详略是结构的重要问题,它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保证作用。详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写得具体些、详尽些;略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大的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紧凑。详略不当,势必造成文章主次不明,使读者无法把握中心。
处理详写和略写,首先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中心议题要详写,其他事件和问题要略写;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要详写,一般性材料则略写。例如鲁迅的《故乡》是以“我”回乡的见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可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选取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的事来写。这两个人中,又分了主次。杨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场面里,用几句精彩的话,展示了她的性格。写闰土就不同了。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描写了少年闰土活泼英俊的形象,娓娓动人地叙述“我”和闰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接着作者又精细地刻画了阔别三十年后的闰土的面貌、衣着、动作和性格的巨大变化,诉说闰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抒写了“我”的感慨和希望。这样处理,完全是由“它揭露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证明农村需要来个变革,为下一代开辟一条新出路”这一中心思想所决定的。
其次,要根据文体性质决定详略。说理的文章,重在阐明主要论点的论证部分,因此,说理部分要详写,引证事例则略写。例如《纪念白求恩》介绍白求恩的光辉事迹,开头只用了七十四个字,接着便详尽地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指出我们应向他学习的地方。
2、段落和层次
写作时,为了把文章的中心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一定要分段。划分段落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和内容的多少而定。既要注意一个段落只说明一层意思,又要注意不要分得太细,同学们习作常出现两种情况:有时段落包含的内容太多,本来好几层意思,硬挤在一起,弄得层次不清;有时段落又分得太细,本来只有一层意思,硬分成几段,搞得支离破碎。
3、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在文章中,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照应是说写文章要瞻前顾后,前后应衬,首尾呼应。例如《一件小事》,文章的开头写道:“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文章的结尾写道:“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
为了显示文章的脉络,在文章的中间也要有必要的照应。例如,《反对自由主义》的第二部分,开头说:“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以下十一个小段,分别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而后又写了两个小段,以便跟前后相呼应:“还可以举出一些。主要的有这十一种。”“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在这两段之后,很自然地转到自由主义的分析批判上去了。
4、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文章的不同而变化。开头的方法很多,但可以大致地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2012中考作文攻略之扩句法让作文更充实
初中学生的作文,经常面临一个问题,即不知如何将文章写得生动,充实而具体,往往通篇是大白话式的句子。这样作文一方面显得非常干瘪,另一方面字数上也不够。为解决大家的这个问题,在这里介绍一种让作文变得更加充实的方法,即“扩句法”。同学们在平时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希望大家以后写作文的时候能够将这种技巧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进行训练,这是进行文学写作训练的比较好的思维方式。即在写完一个句子的时候,可以问一问这个句子“怎么样”,比如你写了一个人,写“他很伤心”。此时就可以展开思考,他是如何伤心的,伤心到什么程度,伤心的时候做了什么„„将这些东西一想,再次写出来的句子起码能够逃脱白开水式的文字,初步做到充实具体。在问过句子“怎么样”之后,可采取如下两种方式对句子进行扩充。
1在词语前再加一个修饰词。(尤其动词及修饰词前)
在词语前(尤其是动词以及修饰词)再加上一个修饰词,句子整个会变得厚重,如果学生能够在添加修饰词的过程中注意修饰词的文采,那么整个句子就会具体而充满文采了。比如要写一个句子“我努力学习”,很多同学会写成“我非常努力学习”。此时就可以问问这个“努力”到底是怎么努力的?“也即给努力添加一个修饰词。可从动作,心理等等方面添加,这样多想想之后,学生就可以写出诸如”我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时间努力学习。“”我为了能让妈妈更加开心而更加努力学习了。“之类的比较具体的句子。
2在某个断句后添加解释语
即在一句话说完之后,想一想,对于这句话,能不能用一个具体的句子来解释一下这句话,这也是将句子写长,写生动的一个方法。
比如写”老师性格沉静“,此时就可以在”沉静“后加上一个解释性的句子来解释一下老师到底是如何性格沉静的,这种沉静体现在什么行为上„„这样,一些同学可能就能写出诸如”老师性格沉静,除了上课之外,都不说什么话。“”老师性格沉静,在他带的三年当中,从没对一个学生凶过。“等等比较具体的句子。
2012中考优秀作文欣赏
我心中的那颗星
宇宙中有许许多多的星体,每一颗都闪烁着独特的光芒,照亮那无边无际的宇宙。而在我心里,也有一颗明亮的心,它照亮不守信用的那股毒流。
事情发生在一个夜晚,那晚月色很好,蔚蓝而又有点黑色的天空中,露出半个月牙儿,因为云层的包围,月亮显得十分朦胧,增添了几分神秘感。一旁,有着几颗钻石般闪亮的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
在如此美好的夜晚,心情能不畅快吗?我信步地走着,就在这时,迎面走来一个女孩,她看见我,仿佛看见了救命稻草,跑过来对我说:“姐姐 „„ 你 „„ 能借我点钱吗?”听到这句话,我只觉得眼前一面茫然,不过我又马上反应过来,仔细打量着她,她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但目光中却透露出几分焦急,长长的头发扎成一束,眉头紧锁,红红的嘴巴抿得紧紧的。我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想的,竟毫不犹豫地将钱借给了她,事后我才想起来,如果她是骗子,不还钱了怎么办?可看她着急的样子,应该不会不守用吧?可如今社会上不守信用的人太多了,谁都不可相信呀。
我怀着无法形容的心在那里等了一小时,左顾右盼还不见女孩的踪影,正当我认为钱被骗走了而感到十分沮丧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远处跑来,我定睛一看,正是那个女孩。她气喘吁吁地对我说:“大 „„ 姐姐,钱还给你,谢谢,谢谢。”说完就转身跑开了,我望着她的背影,心里思绪万千。
我想:这个女孩肯定遇上了什么急事,但她始终说话算话,女孩这颗信用之星将永远照亮我前进的道路!
永远的星星
深蓝的夜空中,一颗小而明亮的星星陨落了,带着最后一丝光亮划过这深蓝的夜空,消失了„„一行滚烫的泪珠滑下来,落在您的遗像上。窗台上的水仙收拢了残白的花瓣,枝叶在夜风中颤抖着,仿佛也在为您的远去而悲哀地呜咽。
老师啊!如果您的灵魂还没有离开您深爱的这个世界,还没有离开您无限眷恋的这片校园,您该听到我的悲声了,您该感觉到我们这群职校生感动的眼神了。
背着中考失利的沉重包袱,我们极不情愿地上了职业高中,我和我周围的同学都一样地自责、羞愧,我们贪玩、散漫,对什么都无所谓,就像大海中飘荡的浮萍,在人生的波浪中摇摆晃悠,就像黑夜里摸索的迷路人,跌跌撞撞。老师,您知道吗?是您用真挚的热情和无私的关爱,拨动了我们尘封的心弦,点亮我们人生的航灯,让我们重新燃起理想的火花,扬起希望的风帆。
您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用您全部的心血教育我们学会自尊,树立自信,鼓励我们像李云迪等优秀职校生一样不断地充实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每一个晨曦初露的清晨,宿舍楼前,运动场边,都留下了您催促我们起床,鼓励我们加油的足迹;每一个本该和家人团聚的万家灯火的夜晚,在办公室里,在校园的大道上,灯光把您与学生促膝谈心,真诚交流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学校紧缺教师,您一个顶俩,担任三个班的语文课还兼我们班主任,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难道您是钢铁做的吗?您怎么能够承受如此重的负荷呢?可是,我们哪里知道,您甚至连自己的女儿上哪个班都不知道,您妻子下岗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营业员的工作,为了支持您又只得辞掉了。不过,有一点,我们却很清楚,您的额上又添了一层明显的白霜啊,老师!
记得那次运动会前夕,您组织班上同学训练。一会儿指导这个纠正动作,一会儿又帮那个学压脚,全神贯注,头上的白发与额上的汗珠一起闪亮。望着您,我们都呆住了,您的白发,您的神情,您的汗珠,永恒地定格成为我们心灵的底片。那天,您很晚才回去,夕阳下,您推车的背影,我们感觉像朱自清先生笔下父亲的背影一样令我们从心底震撼。老师,您知道吗?您的背后满是我们敬佩的目光。
一天,噩耗传来,您不幸死于心脏病突发。其实,听您妻子讲,医生早就要您在家休养。但是,您没有。怎么能够让人相信呢?在我们的印象中,您从来没有显露过您的病态,甚至不曾露出一丝倦容,您总是精神焕发、神采奕奕的啊。昨天,就在昨天,您还给我们讲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后悔和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我们都很清晰
地记得——您的手势那样郑重有力,您的眼神那样坚定和执著„„老师,您怎么会,怎么会就这样地就走了呢?
星星陨落了,可人们永远记得,它曾经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星星在夜空中陨落了,可在我们的心中又重新升起。
老师,您安息吧。我们一定会以新世纪职校生的风采告慰您九泉之下的亡灵。
心中永远的星星
在我的心中有一颗永远闪烁着的星星,即使他已不在,但也永远在我心中闪烁,这颗美丽的星星就是我一直崇敬的哥哥,他从来不曾退缩过,他永远保护我。那是一段凄美的故事„„
从小我就是一个小娇气的女孩,谁也争不过我,我想要的东西没一样我得不到的。然而哥哥却不一样,他始终保护我,不使我受一点儿伤害,哥哥保护我不知有多少次了,有如满天星斗,我永远数不清。就是那一次,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立志也要做一个勇敢的女孩。那是一个寂静的夜晚,我与哥哥坐在灿烂的星空下,听他讲天上的传奇故事,我总是不耐烦,听了一片又一片,还听得津津有味呢!突然“啊”地一声划破了夜晚的寂静,风猛烈地呼啸着,连小树儿也不安分,不停地摇摆着,我怕极了,但哥哥却立在那儿,是那么地勇敢,我似乎被这种勇敢的精神打倒了。他向前走去,只对我说:“不用怕,我去看看。”哥哥勇敢地向前走去,原来是有人在打架,哥哥不禁气愤,开始与坏人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战争中,我在一旁哭泣着,祈祷着但愿老天有眼,哥哥能平安无事,我的眼泪一点一滴,滴在大地妈妈的怀抱中,天空下起了雨,仿佛也在同我哭泣,不一会儿,哥哥打不过坏人了,倒下了,在雨中我依然看得清楚,哥哥依然那么勇敢,但他倒在大地妈妈的怀抱中。雨点儿打在他的身上,坏人给他最后一击,他流血了,那鲜血一股劲儿涌了出来,我哭了,我跑了过去,我似乎崩溃了,但哥哥却对我说:“不要怕,哥哥要走了,以后你要勇敢,做一个坚强的女孩。”就在这风雨中,哥哥走了,我也伤心欲绝,我恨!我无法接受命运的安排,为什么?好人总是不长命呢?我最亲爱的哥哥,走了,我还能是以前那个快乐的女孩吗?泪水和雨水一同流下,只有告诉自己:轻轻一挥,不许再有眼泪。十年过去了,我始终忘不了那一幕,哥哥勇敢拼搏的那一幕,虽然当时我才五岁,但我懂这人生的无可奈何,我忘不了哥哥的精神,他永远。永远都是我心中一颗最亮的星星,不管相隔多远,我永远记得他——我最亲爱的哥哥。
心中永远的星星,永远不停地发光,照亮我成长的道路。
第三篇:初中作文写作
[摘要]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活动。而作文一直是学生的一大难题,相应的,学生作文水平一直不高,在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也是作文,针对这一“病症”,我们就应对症下药,转变学生的认识,分析学生的作文心理,改善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想象来拯救作文,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以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关键词]初中生作文教学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我们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作文水平的高低。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以培养书面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视作文,然而,在生活中学生极怕写作文,把它当作一种苦差事,常常应付了事。“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有相当多的中学生对这一顺口溜抱有同感。这表明,作文,对广大同学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件可怕的事。但怕归怕,写还得写。我们说,应试教育固然应该摈弃,可只要招生考试没有取消,应试就不会废除。《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一一一一、、、、转变认识转变认识转变认识转变认识,,积极作文积极作文积极作文积极作文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时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分析心理分析心理分析心理分析心理,,找出病因找出病因找出病因找出病因 作文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的作文心理尽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1111、、、、有强烈的写作欲望有强烈的写作欲望有强烈的写作欲望有强烈的写作欲望,,表现出对作文积极取向的态度表现出对作文积极取向的态度表现出对作文积极取向的态度表现出对作文积极取向的态度 这样的学生盼望上作文课,在课堂上情绪振奋,看到作文题目后,迅速进入思考的过程和写作过程;且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十分活跃。作文成功率较高,但是这样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太小。2222、、、、没有写作欲望没有写作欲望没有写作欲望没有写作欲望,,但有来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但有来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但有来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但有来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对作文表现为消极被动的对作文表现为消极被动的对作文表现为消极被动的对作文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态态态态度度度度 这类学生虽谈不上有写作的欲望,但是为了一定的需要,如争取优异成绩、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希望在考试中拿个高分等,他还是会认真地完成作文。如若作文题目合意会迅速的进入写作过程,若不合意,仍会搜肠刮肚,努力完成。这类的学生在实际中所占比例最大。3333、、、、完全不想写作文完全不想写作文完全不想写作文完全不想写作文,,对作文为回避对抗的态度对作文为回避对抗的态度对作文为回避对抗的态度对作文为回避对抗的态度 这类学生不想写作文,更怕写作文。往
往碰上能写的题目,应付了事,碰上不会写的题目就乱写一通,甚至是拒不完成。这样的学生所不多,但比第一类学生绝对数要多,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于以上几方面,可以找出其基本存在的问题为:
1、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2、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
3、语文基础差,写字、造句等都遇到困难
4、作文的屡屡失败,挫伤了写作积极性 三三三三、、、、改善教学改善教学改善教学改善教学,,激发兴趣激发兴趣激发兴趣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表现自我、示自我是每个孩子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留心观察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下来。”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对于作文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愿望。在这种愿望驱使下,他们乐意主动地、由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想象,不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有了兴趣做基石,然后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渐渐地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针对于中学生的作文心理,我们可以对症下药,试着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入手,努力改善自己的写作教学。1111、、、、感悟生活感悟生活感悟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素材获取素材获取素材获取素材 就目前来看,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文章缺少个性,语言缺少少年的生动、活泼,学生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凑成一篇应付交差。作文水平如何提高?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是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这样说来,从有所积蓄而打算发表,从打算发表而研求技术,都不妨待学生自己去理会好了。”①怎样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离不开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从而让自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逐渐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问为什么。倘若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往往能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渐渐显露。例如下列问题:这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产生这事情?这事情能表现人物什么思想感情?这事情的性质是什么?这事情将有什么样的结果?„„还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征意义。社会现象、自然生态,大都蕴含着一种哲理,一种思想。看到流水,想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看到飘落的花瓣,想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蚂蚁运食,想到“人多力量大”。看到孩童嬉闹,就想到“天真”“可爱”„„;要及时定格对生活的感悟。写日记、周记,作札记可以逐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作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国家教育部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飘22:57:06
那你复制过来吧
心空。22:57:19
也强调作文教学要重视生活,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
高。2222、、、、模仿求新模仿求新模仿求新模仿求新,,培养文风培养文风培养文风培养文风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断的模仿中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的。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不爱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自己的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注重刻画人物形象,把人物置于矛盾之中,通过描写其语言行动和一些细节来显示人物个性特征。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同是亡秦战争中的风云人物,司马迁写他们在起兵前,陈涉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说:“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三人的独白,突出了他们不同的出身与性格:陈涉出身佣耕,他的话表现了他改变自己和社会的强烈愿望;项羽出身贵族,加以才气过人,对秦始皇就敢蔑视;刘邦是个无赖,贪图享受,看到秦始皇的豪华生活便不自觉垂涎欲滴。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不单纯地模仿,以求变通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3333、、、、先说后写先说后写先说后写先说后写,,动笔成篇动笔成篇动笔成篇动笔成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难以成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叶圣陶先生的这段经典论述,生动地揭示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辨证关系,也就是书和写的关系。,我们通过写话、作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说话词不达意,条理不清,不合语法等毛病,增强词汇的丰富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因此,作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必定会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使“说”更为规范,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更强。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然后再写下来。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引导学生将“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说话还可以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起作文来,中心明确,条理清晰,得心应手,学生的作文兴趣倍增,作文水平也得以提高。4444、、、、展现个性展现个性展现个性展现个性,,鼓励想象鼓励想象鼓励想象鼓励想象 个性,是人的一种重要因素,即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以一致的标准和答案强求学生,应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作灵活的要求。鼓励学生自我选择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在其独特的潜能领域进行深入的指导。”因此,我们的作文要求也要发挥学生的个性心灵去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并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及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所感所想。新大纲在关于作文方面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高尔基也说过:“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习作中蕴含的想象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鼓励想象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如一个学生构思了一篇关于“环
保”的话题 作文。借用猪八戒的形象,好吃懒做,贪心物欲,西天取经后,开了一建材厂,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生态环境,大量砍伐树木,破坏环境,终酿成苦果,自己尝尽,最后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他的作文有了想象的彩翼,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新性,也体现了一个学生的美好愿望和追求,这也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个性,鼓励想象是学生作文的动力,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拓宽思路,自由想象发挥,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5555、、、、积累材料积累材料积累材料积累材料,,迁移运用迁移运用迁移运用迁移运用 国家教育部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要“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先导。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阅读经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掌握表达方法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等。让学生爱读书,善思考,乐于写作。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文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像这种优美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注意摘抄积累,模仿它的写法,创造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合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学生阅读的热情高涨,作文兴趣得以激发,教师的引导,平时的材料积累以及合理的运用,让学生有感而发,文思泉涌,动笔成篇,作文水平普遍提高了。
第四篇: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节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一、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一)确有其事
(二)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三)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四)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二、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一)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
(二)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
第二节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导致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传播者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体制性失实
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
二、经济性失实
经济性失实是指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所造成的新闻失实。
三、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第三节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一、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二、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新闻写作的谋篇布局,即消息或通讯的结构设计、段落安排,实际上体现着写作者对所报道事实的认识与分析。此时此刻,要掌握与运用科学的方法,辩证地、全面地反映和报道事物,这是防止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将推测、推论、合理想象的东西作为事实来写均属想当然,无可非议地在严禁之列。
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一)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资料、史料,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查询与核对。
(二)对被采访者的自述,即记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也要保持质疑意识,也要核对。
(三)要注意核对数字。
五、描写要有分寸感
我国新闻界最常见的是滥用溢美之辞,描写时夸大、渲染、拔高。新闻描写是否恰如其分从根本上说,起决定作用的是记者的态度,能否保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如果带着个人的好恶,就会有意无意地夸大或缩小有关的事实。
六、要注明新闻来源
一般来说,新闻来源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知情者等。
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审稿者主要是被采访对象。这个程序不仅有助于纠正稿件中的失实之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二次采访。
记者写出来的稿件,也还要经过所在传媒内部的审改。
第五篇: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目录
摘要和引言 ………………………………………………………………………… 2 第一章 新闻写作真实性的含义 ………………………………………………………… 3
(一)事实真实是新闻的本源………………………………………………………… 3
(二)真实性事新闻传媒必须遵循的原则…………………………………………
4(三)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的被报道出来………4 第二章 新闻失实现象的原因及危害…………………………………………………… 5
(一)导致新闻失实现象的原因 ……………………………………………………5 1.政治原因的影响 ………………………………………………………………… 5 2.经济原因的影响 ………………………………………………………………… 6 3.社会原因的影响 ………………………………………………………………… 7 4.新闻报道者故意原因的影响 ………………………………………………… 7 5.新闻报道者非故意原因的影响 ……………………………………………… 8(二)新闻失实的危害 ……………………………………………………………… 8
第三章 维护新闻真实,防止新闻失实际…………………………………………… 9
(一)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 9
(二)培养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10
(三)加强受众对媒体以及新闻工作者的监督……………………………………… 10
(四)加强新闻工作的规章管理制度 ………………………………………………… 10
(五)加强法制教育,尽快出台有关新闻造假的相关法律 ……………………… 11 参考文献 …………………………………………………………………………… 12
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摘 要
当今社会由于一些媒体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虚假新闻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本文针对虚假新闻泛滥成灾出现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强调了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同时作为新闻线索提供者、新闻编写者,以及新闻把关人应积极维护新闻写作的真实。
关键词:新闻 真实性 新闻失实 新闻工作者
引 言
新闻事业一直以来都有着极强的社会功能,并且影响深远,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指新闻事业对人类、对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即新闻事业满足社会需要的效能。它包括: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和刊播广告五种功能。所有从事新闻工作的编辑、记者等“传媒人”都有深切的体会,写作与采访之间的关系非常特殊,就是采访期间掌握的素材和细节越多也越全面,在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这种情况下,除过筛选那些特别有价值的部分作为新闻稿的主要内容外,还要十分注重素材和细节的“留精去杂、保真抛虚”。虚,是指所的反映,是对客观所发生事件的写真。虽然新闻的形式千变万化,但是其对真实性的要求是恒定不变的。所以说在新闻报道中,真实性密切地将事实与新闻联系在一起,使主观与客观达成统一。与此同时,新闻的报道应该是多层次的真实,所以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时要对事实进行整体的综合、概括与分析。使得新闻的现象事实与本质事实、微观事实与宏观事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新闻就能更加符合客观事实,最终使得新闻的真实性达到更高的层次。
(二)真实性事新闻传媒必须遵循的原则
由于真实性对于新闻存在和发挥影响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它成为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工作做中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成为了传媒取信于广大受众的关键。无论是国内或者国际新闻界都把新闻的真实性挡在至关重要的位臵上。1948年通过的《联合国国际新闻信条》:“报业及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准确,不能任意扭曲事实,也不可以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全国记协1997年第二次修订通过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第四条就是“维护新闻真实性”。由此可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新闻工作者必须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揭示该事实发展的原因以及本质。
(三)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的被报道出来。
大都有其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1958 年“大跃进”时期的高指标、瞎指挥和共产风,新闻报道上公开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放卫星,钢铁元师升帐,超英赶美等等。在“左”倾冒进思潮的影响下,当时的新闻界对经济建设的成就报道严重失实。1966 年至1976 年10 年“文革”期间。开始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接着大抓走资派。后来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夺了党的新闻事业领导权,他们便乘机大打出手,颠倒黑白,无中生有,疯狂进行反党反人民活动。一个时期以来,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的消息、文章充斥了报纸和广播。当时,在新闻界流传着一个顺口溜说:“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这成为了中国新闻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页。
不仅在中国的新闻史上有过这样的不光彩的一面,国外也出现过这样的失实报道现象。1999年至2000年间俄罗斯发生车臣战争。为了保卫国家与民族的安全,俄罗斯政府出兵打击车臣非法武装分子。但是西方媒体基于他们的“人权价值观”,在所谓的“人道主义干预”的意识形态指导下对车臣事态的发展进行了不少的报道。在这些报道中西方媒体带有不少明显的政治倾向,导致新闻的失实,有些甚至是假新闻。
2、经济原因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我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极大地激发了我国报刊业的活力,但也同时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媒体激烈的市
乐性、轰动性、可看性,而不愿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对于新闻事实本身的深入采访、探究与细致观察上,以至于为了一己私利,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编造假新闻。又为了迎合不正之风,不惜主观片面,牵强附会,大肆渲染,造成新闻严重失实。
5、新闻报道者非故意原因的影响
这类的失实大多是因为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而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导致的新闻失实。如一些新闻工作者缺乏调查研究的作风。有的采访时不全面调查、不做充分准备,只听一面辞,不对比、不核实,从而造成失实。给宣传工作造成了障碍。又如,对材料缺乏认真核实和斟酌。轻信或误用间接材料,不深入群众中,不去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偏听偏信,主观武断。遇事只问当事人,就事论事,也不向周围有关人员查询核实,使得很多新闻因未能直接进入现场并与采访对象接触而失真。
(二)新闻失实的危害
新闻媒体在受众的眼中是尊重事实、客观公正的社会组织。新闻报道是为全社会服务的。新闻媒体在一些事情上虽然没有裁决权,但它可以依据事实仗义执言,揭露事实真相。所以说新闻的真实性对公众来说很重要。一旦出现大量的失实报道,使新闻成为了造谣、欺诈,那么媒体的公信力度就将下降。这样受众对媒体产采取不信任的态度,甚至对一些真实的报道也将信将疑,那么这样的新闻媒体就失去了受众,也失去了其
(二)培养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既然肩负着新闻传播的责任,就要做到既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又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使我们对新闻的发展环境具有更强的责任感,,能够更好的维护新闻事业的发展。实践反复证明:靠弄虚作假来扩大宣传效果,其效果适得其反。要收到真正的宣传效果。惟一的办法是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坚持真实,坚持真理,才能赢得人心。因此拥有社会责任感能够使我们直面读者,能够真正客观的表达新闻的真实性。
(三)加强受众对媒体以及新闻工作者的监督 鼓励受众积极举报造假者。依靠基层受众的及时举报, 对蓄意制造假新闻或不实报道的个人,以及发布不实新闻的媒体,视情节轻重予以追究责任,并向群众反馈处理意见,表明与不实报道进行坚决斗争的决心。
(四)加强新闻工作的规章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新闻工作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好新闻从业人员,防止虚假新闻。实践证明:把思想道德教育、职业培训与新闻战线的整体管理、各新闻单位的内部管理相结合。加强和完善体制、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内部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新闻工作运行机制,是防范虚假新闻的重要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假新闻无见报的可乘之机。要着力健全制度,强化自律,完善制止虚假新闻的长效机制,从采访、编辑、校对、0
注释与参考文献
[1]方汉奇,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8 [2]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 [3]叶子.现代电视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3 [4]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