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简介及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复习要点
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及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象和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2、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存储、各类加工处理(如计算、统计、查询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
3、信息技术:就是利用科学的原理、方法及先进的工具和手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技术体系。
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1、产生:1946年,美国,ENIAC2、应用: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辅助设计;5)计算机网络与通信;6)人工智能;7)多媒体技术。
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4、“三金”工程:金桥、金关、金卡。
5、信息高速公路:1992年,美国,克林顿
三、计算机发展过程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1958)—电子管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1959--1964)—晶体管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1965--1970)—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1971--现在)—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四、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巨型化
2、微型化
3、网络化
4、智能化
5、多媒体化
五、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硬件的基本功能:
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完成数据的输入、运算、输出等一系列操作。
2、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五大部分
3、其它有关知识:
1)存储器的作用:接受指令和数据
2)常用的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3)常用的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4)运算过程是在运算器中进行的,运算器的主要部件是:寄存器和加法器
5)主机箱内部的部件:CPU、内存储器、主板、显卡、网卡、声卡、硬盘等
6)中央处理器CPU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
7)内存储器的优点和缺点:优点:存取速度快;缺点:容量较小
8)外存储器的优点和缺点:优点:容量大、能永久保存数据;缺点:存储速度相对较慢
9)运算器的作用: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0)控制器的作用:是计算机的指挥系统,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一致的工作
11)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的区别:RAM:可读可写,断电后数据丢失 ROM:可读不可写,断电后数据不丢失
六、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中的程序、数据和有关资料。
2、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系统软件与计算机的硬件直接联系,是提供系统服务和用户操作接口的基础软件。如操作系统、语言编译系统、诊断程序等。
4、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
对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进行调度、控制、管理和服务。
5、应用软件是根据某些特定需要而编制的专用程序。如字处理软件、图书检索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
七、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运算器中央处理器控制器主机 只读存储器ROM
随机存储器RAM外部存储器——硬盘、软盘、光盘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其他设备——调制解调器
操作系统
程序语言处理系统系统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
服务程序——检查、诊断、排错通用应用软件——如Office2000办公 专用应用软件——用户程序
八、计算机的分类
1、按规模大小分为:
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便携机。
2、按用途分为:通用机和专用机
九、计算机病毒: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给计算机系统带来故障的一种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的指令序列或程序”。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传染性、危害性、潜伏性、寄生性
十、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单位
1、计算机中最小的数据单位:位(bit)
2、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字节(byte 简写 B)
3、换算关系:
1B=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2=1024 4、1个汉字用2个字节的二进制代码表示
例题:
1MB的存储容量相当于:
1MB的存储容量相当于:
1020A、一百万个字节B、2个字节C、2个字节 D、1000KB
1010201MB=1024KB=1024*1024B=2*2B=2B 10
第二篇: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教学的软件和硬件
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教学的软件和硬件
[摘要] 高效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本文提出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来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关键词] 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教学
初中 “软”环境 “硬”环境
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潮流,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给予革新、提升和深化。为了进一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德兴市教育局把2010年确定为“高效课堂建设年”,在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随着这股高效课堂改革之风袭卷开来,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学十一年,也积极投入到“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中去。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开设,大家都深知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每个人学习和认知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打造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当务之急。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提高课堂效率,在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中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下面我将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打造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
一、打造“软”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是主要考试科目,是副课,许多学生和家长不是很重视,在学生眼里,信息技术课就是他们玩游戏、上网冲浪的时刻,在他们的心中,或许想当然地就有这样的一个等式,那就是“信息技术课=上网+玩游戏”。这个等式显然是不成立的,上网和玩游戏只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一些形式而已。初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来创新学习、辅助学习的能力。要想实现这个教学目标,首先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他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要让学生明确,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终生有用的基本能力之一。
(二)、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新课改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为落实新课改的培育目标,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转变观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课是必修课,管理上要正规起来,一旦教学管理层面不重视,学生就很容易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也变得很难了。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各门学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各科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不一样,但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点上不存在差别。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创新授课模式,活用教学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兴趣的信息资源,再现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良好氛围中自主、积极地学习,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眼界,增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比如:在教学《Excel2003的函数计算》一节时,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求一组考试成绩数据的总分、平均分为开始来导入新课,师生之间开展计算竞赛,使学生亲身体验电脑计算的奇特,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和老师竞赛时的演示去自主探索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计算的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教无定法,但教定要有法”。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能力,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Excel2003的公式》一课,课程的要求是让学生懂得利用Excel2003的公式计算日常工作的各种报表,教育学生要公正、准确地做好各种报表;不要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学有所用”的快乐。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演示和讲授相结合的方法,中间穿插任务驱动、赏识教育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的乐趣。
(四)、运用评价激励,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用激励式评价,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我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孩子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的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样的”等。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总之,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让学生想学、乐学、爱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打造高效课堂。
二、改善“硬”环境,服务高效课堂 目前,虽然大家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要让其开展起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硬件设施的不足。比如我校组建的微机室,由于学生多计算机少,上课时经常是两、三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根本无法实现人手一机,部分学生只能“望机兴叹”。信息技术教学很难正常开展,更谈不上去打造高效课堂。要想打造信息技术课堂的高效性,首先要做到人手一机(每台电脑要有显卡、网卡、声卡、硬盘和光驱等配件),由于机房电脑不带声卡,学生经常会抱怨无法播放音频或视频资料;其次,要有投影仪和黑板,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没有投影仪,教师只能通过一张嘴,无法进行准确的演示操作,有的机房甚至连黑板都没有,在上理论课时,教师无法进行板书。
因此,我认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如果要顺利开展,机房硬件环境的改善事在必行,也希望在以后的学校建设中,我们的决策者们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信息技术教育的“硬”环境,从而解决信息技术教育设施的“温饱”问题。
总而言之,要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真正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性,首先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他们不是单纯的“玩”,而是带有目的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学到计算机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课程开办的目的;二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多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三是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根据课程本身的特征,充分利用灵活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将学生吸引到有意义的学习上面来;四是在教学过程中多用激励式评价;五是改善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良好的“硬”环境。以上几点是本人归纳的粗略的意见,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要打造成功的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还有待我们不断去努力,去提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年]35号文,2000.11 2.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项国雄,2008.5
第三篇:实验1:Materials_Studio软件简介及基本操作要点
《计算材料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Materials Studio软件简介及基本操作
一、前言
1.计算材料学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研究的体系越来越复杂,理论研究往往不能给出复杂体系解析表达,或者即使能够给出解析表达也常常不能求解,传统的解析推导方法已不敷应用,也就失去了对实验研究的指导意义。反之,失去了理论指导的实验研究,也只能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根据科研人员的经验理解、分析与判断,在各种工艺条件下反复摸索,反复实验,最终造成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相互脱节。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不断提高,为复杂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在材料学领域,随着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不断的提高,材料学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在不断变小,纳米结构、原子像已成为材料研究的内容,对功能材料甚至要研究到电子层次,仅仅依靠实验室的实验来进行材料研究已难以满足现代新材料研究和发展的要求。然而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根据有关的基本理论,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下从纳观、微观、介观、宏观尺度对材料进行多层次研究,进而实现材料服役性能的改善和材料设计。因此,计算材料学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与实验室实验具有同样重要地位的研究手段。
计算材料学是材料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是关于材料组成、结构、性能、服役性能的计算机模拟与设计的学科,是材料科学研究里的“计算机实验”。计算材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计算模拟,即从实验数据出发,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及数值计算,模拟实际过程;另一方面是材料的计算机设计,即直接通过理论模型和计算,预测或设计材料结构与性能。计算材料科学是材料研究领域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桥梁,不仅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新途径,而且使实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计算材料学的发展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的。从前,即便使用大型计算机也极为困难的一些材料计算,如材料的量子力学计算等,现在使用微机就能够完成,可以预见,将来计算材料学必将有更加迅速的发展。另外,随着计算材料学的不断进步与成熟,材料的计算机模拟与设计已不仅仅是材料物理以及材料计算理论学家的热门研究课题,更将成为一般材料研究人员的一个重要研究工具。由于模型与算法的成熟,通用软件的出现,使得材料计算的广泛应用成为现实。因此,计算材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已成为现代材料工作者必备的技能之一。
2.计算机模拟方法简介
按照时间和空间尺度的不同,计算机模拟技术分为量子力学层次、统计力学层次、介观层次和宏观层次,主要包含量子力学方法、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力学方法、分子动力学方法、Monte Carlo方法、耗散动力学方法、介观动力学方法、有限元方法、有限差分方法等。
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层次分布图
(1)密度泛函理论
量子力学方法是以原子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为基础,在合理的近似条件下,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和必要的数学处理方法与计算方法,描述和计算原子分子的结构、电荷分布、电子能级以及分子能量等性质。其核心是求解分子的薛定谔方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密度泛函为基础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迅速发展起来,它改变了以往其他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以轨道波函数为基的特点,转而以电子的密度函数为基,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并迅速得到广泛应用。
密度泛函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原子、分子和固体的基态性质可用粒子密度函数来描述。1927年H.Thomas和E.Fermi作了最初的尝试,将能量表示为电子密度的泛函。1965年,Hohenberg-Kohn定理证明了多粒子体系的基态性质是粒子密度的唯一泛函,也就是说多粒子系统的基态性质由密度泛函唯一确定,能量泛函对粒子数密度的变分是确定系统基态的途径。但是,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如何确定粒子数密度函数,②如何确定动能泛函,③如何确定交换关联能泛函;对于问题①、②,W.Kohn和L.J.Sham提出了解决方案,并由此得到Kohn-Sham方程,该方程成为密度泛函方法的基础方程;而问题③一般通过采用所谓的局域密度近似(Local Density Approximation,简称LDA)方法来解决。在Kohn-Sham方程的框架下,可将其多电子系统的基态特征问题在形式上转化为有效单电子问题,但这只有在找出准确的交换关联势能泛函表达式时才有实际意义。因此,交换关联泛函在密度泛函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密度泛函近似的基本思路(Kohn-Sham方程),系统总能量与电子密度函数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EET(r)EV(r)EJ(r)EXC(r)
式中,ET(r)为经典动能项,EV(r)包括核与核的排斥势能和核与电子的吸引能,EJ(r)是电子间的静电库仑相互作用势,EXC(r)是交换关联能。EXC(r)又可分为两部分,即交换积分项和相关积分项,分别对应于同自旋与混合自旋的相互作用
EXC()EX()EC()
式中,EXC()、EX()、EC()三项都是电子密度的函数,决定上式右侧的函数分别称为交换函数和相关函数,这两种函数又分别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只和有关的局域函数,另一部分是和与都有关的梯度函数。
(2)分子力学方法
分子力学以分子模型为基础,采用经验是函数表征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求解牛顿方程,描绘出实体相点的运动轨迹,从中筛选出能量极值点和相应的分子构象,计算平衡和非平衡性质。它忽略了电子运动,把体系能量看作是原子核坐标的函数,其贡献来自诸如键伸缩、单键键角的张合以及旋转等等。该方法从本质上说是能量最小值方法,即在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的作用下,通过改变粒子分布的几何位型,以能量最小为判据,从而获得体系的最佳结构。
分子力学中用力场来描述分子中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所谓力场是指描述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对分子能量影响的函数,其有关参数、常数和表达式通常称为力场。一般力场的表达式为
EEstretchEbendEtorsionEvdwEelec.......式中,Estretch.为键的伸缩能,Ebend.为键的弯曲能,二者均采用谐振子模型;Etorsion.为键的扭曲势,它采用傅立叶级数形式来描述;Evdw、Eelec为非键作用项,分别表示范德华相互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
(3)分子动力学方法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把物质看成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粒子系统(many-body systems),从该体系的某一假定的位能模型出发,并假定体系粒子的运动遵循经典力学或量子力学描述的规律,若已知粒子的所有受力作用,则可以求解出运动方程而得到系统中全体粒子在相空间中的轨道,然后统计得到系统的热力学参数、结构和输运特性等。
其基本步骤是首先将由N个粒子构成的系统抽象成N个相互作用的质点,每个质点具有坐标(通常在笛卡儿坐标系中)、质量、电荷及成键方式,按目标温度根据Boltzmann分布随机指定各质点的初始速度,然后根据所选用的力场中的相应的成键和非键能量表达形式对质点间的相互作用能以及每个质点所受的力进行计算。接着依据牛顿力学计算出各质点的加速度及速度,从而得到经一指定积分步长后各质点新的坐标和速度,这样质点就移动了。经一定的积分步数后,质点就有了运动轨迹。设定时间间隔对轨迹进行保存。最后可以对轨迹进行各种结构、能量、热力学、动力学、力学等的分析,从而得到感兴趣的计算结果。其优点在于系统中粒子的运动有正确的物理依据,准确性高,可同时获得系统的动态与热力学统计信息,并可广泛地适用于各种系统及各类特性的探讨。
(4)耗散动力学方法
1992年,Hoogerbrugge和Koelman提出了一种新型分子模拟方法,他们把分子动力学与格子气体自动控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针对复杂流体介观层次上的模拟方法,被称为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通过保留体系运动方程积分的主要部分而首先积分出最小的空间自由度,找到了一个能够在介观的时间与空间尺度上模拟复杂流体的方法。在DPD体系中,珠子通过软势与其它珠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其中每一个珠子表示体系中的一个小区域。并假设其运动遵从牛顿定律,即珠子上的合力为其直接相互作用及它与其它珠子之间的耗散力和随机力之和。通过对其运动方程积分,得到体系的动力学行为沿着一个通过相空间的抛物线运动,利用柔性(soft)势能函数进行能量计算,平衡性质可由沿该轨迹作适当平均计算得出。
DPD的特色在于:(1)引入了非常“软”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势,从而使选用较大的时间步长成为可能。不过,过大的时间步长,容易引起较大的离散化误差。因此,谨慎地选择时间步长,以在保证模拟稳定性的前提下,使时间步长尽可能大是很重要的;(2)引入了一个具有Galilei不变性的热浴,减小粒子之间的相对速度,并且在每一对粒子之间加入随机力补偿能量。由于随机力是作用于一对粒子之间的,因此满足牛顿第三定律,从而整个体系的动量是守恒的。引入的这个热浴,在满足Fluctuation-Dissipation关系的条件下,使DPD方法可以正确地表述动量传递,而这一点对于复杂流体的动力学是非常重要的。
3.Materials Studio软件介绍
Materials Studio软件包由美国Accelrys公司出品,是专门为材料科学领域研究者开发的一款可运行在PC上的模拟软件。该产品提供了全面完善的模拟环境,集量子力学、分子力学、介观模型、分析工具模拟和统计相关为一体,可以帮助解决当今催化剂、聚合物、固体及表面、晶体与衍射、化学反应等材料和化学研究领域的一系列重要问题。Materials Studio软件是高度模块化的集成产品,用户可以自由定制、购买自己的软件系统,以满足研究工作的不同需要。目前该软件被广泛应用于石化、化工、制药、食品、石油、电子、汽车和航空航天等工业及教育研究部门。
Materials Studio采用了大家非常熟悉的Microsoft标准用户界面,允许用户通过各种控制面板直接对计算参数和计算结果进行设置和分析。目前,Materials Studio软件主要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Visualizer模块:提供了搭建材料结构模型所需要的所有工具,可以操作、观察及分析结构模型,并提供软件的基本环境和分析工具,是该软件的核心模块。
COMPASS模块:第一个由凝聚态性质以及孤立分子的各种从头算和经验数据等参数化并经验证的从头算力场。可以在很大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精确地预测孤立体系或凝聚态体系中各种分子的结构、构象、振动以及热物理性质。
Discover模块:软件分子力学计算引擎。使用多种分子力学和动力学方法,以仔细推导的力场作为基础,可准确地计算出最低能量构型、分子体系的结构和动力学轨迹等。
Amorphous Cell模块:允许对复杂的无定型系统建立有代表性的模型,并对主要性质进行预测。通过观察系统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可以对分子的一些重要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设计出更好的新化合物和新配方。
DMol3模块:独特的密度泛函(DFT)量子力学程序,是唯一可以模拟气相、溶液、表面及固体等过程及性质的商业化量子力学程序,应用于化学、材料、化工、固体物理等许多领域。可用于研究均相催化、多相催化、半导体、分子反应等,也可预测诸如溶解度、蒸气压、配分函数、溶解热、混合热等性质。可计算能带结构、态密度。基于内坐标的算法强健高效,支持并行计算。
CASTEP模块:先进的量子力学程序,广泛应用于陶瓷、半导体以及金属等多种材料。可研究:晶体材料的性质(半导体、陶瓷、金属、分子筛等)、表面和表面重构的性质、表面化学、电子结构(能带及态密度、声子谱)、晶体的光学性质、点缺陷性质(如空位、间隙或取代掺杂)、扩展缺陷(晶粒间界、位错)、成分无序等。可显示体系的三维电荷密度及波函数、模拟STM图像、计算电荷差分密度。MS4.0版本中加入了更方便的自旋极化设置,可用于计算磁性体系。
DPD模块: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是对包括全部流体动力学相互作用流体粒子体系进行模拟的动力学程序。势能的粗粒化处理方法使对较大时间和空间尺度体系的模拟成为可能。DPD采用周期边界条件使对无穷大体系的模拟更加有效。可以使用平面墙来研究体系受限所带来的影响,而Lees-Edwards周期边界可以用来模拟体系的剪应力过程。同时可以得到界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等,也可以通过可视化界面或者数值结果来进行分析。
MesoDyn模块:MesoDyn是一个介观尺度动力学方法,用于研究跨越长时间过程的大体系。此方法使用源自化学组分梯度和朗文噪音的组分密度场方法。体系的微相分离、胶束和自组装过程都可以使用MesoDyn程序进行研究。在固定几何结构的剪应力和受限影响都可以进行研究。MesoDyn的应用包括:涂料,化妆品,混合聚合材料,表面溶剂,复杂药物传输以及其它领域。
此外,Materials Studio软件还包括Reflex(晶体衍射)、Sorption(吸附)、Forcite(经典分子力学)、QSAR(构效关系)等模块。软件的模块化模式可使研究人员非常方便的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工具,同时良好的用户界面也将人们从以往繁琐的编程中解脱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实验目的
(1)了解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应用。(2)理解计算机模拟的概念、方法及基本原理。(3)掌握Materials Studio软件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内容
1.创建工程(1)双击,或者开始—所有程序—Accelrys Materials Studio—Materials studio;
(2)选择Create a new project,创建一个新工程,如下图所示:
(3)点击确定,选择新工程保存路径,并将该工程命名为New project。(注意:新工程可保存在电脑上任意硬盘位置,但必须保证路径全为英文,如D:fileNew project)
(4)点击OK,新工程创建完毕,如下图所示。了解软件界面上各部分基本功能。
2.从软件数据库中导入分子和晶体结构
(1)选择菜单file—import—structures—organics-选择benzene双击,即可导入苯的分子结构,如下所示。
(2)运用工具栏作。例如点击
可进行旋转、放大、更改显示方式等操,(或者鼠标放在分子处右击,选择Display Style),出现如下对话框:
(3)选择ball and stick,相应的结构以球棍形式显示,如下图所示:
(4)同样的方法,可以从数据库中导入聚合物、晶体结构等,如下图所示:
3.手动构建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1)以构建丁烷分子为例,菜单栏中选择file—new,选择3D Atomistic,点击确定。此时文件名出现在左侧的Project Explorer中,名称为3D Atomistic Document,在其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Rename改名为butane并进行保存。
(2)选择工具栏,选择sketch atom,选择C原子,然后在文档区域绘制分子,并以球棍形式显示,如下图所示:
然后点击工具栏中,进行自动加H原子,点击
按钮对分子结构进行初步调整,分子构建完毕。如下图所示:
此外,构建环状分子可通过现。
(3)下面接着手动构建Alpha石英晶体。新建一个3D文档,选择菜单栏Build—Crystal—Build Crystal,在Space Group栏中,选择Enter Group,输入P3221,按下Table进行确认,如果知道该晶体空间群的序号,也可直接输入该序号。然后在Lattice Parameters栏中,输入Alpha石英的晶胞参数,a=4.910;c=5.402,按下Build,一个空晶胞就出现在文档中。
工具实现,更改原子和键类型可通过
工具实
(4)选择菜单栏Build—Add atom,进入Options栏,确认Test for bonds as atoms are created被选中,确认Coordinate是Fractional。进入Atoms栏中,从Element下拉菜单中选择Si原子,输入相应的a、b、c数据。a=0.480781;b=0.480781;c=0,点击Add。继续添加O原子,输入坐标a=0.150179;b=0.414589;c=0.116499,点击Add,晶体结构构造完毕,如下图所示。
四、课堂作业
(1)从数据库中导出以下晶体结构:Cu、Si、MgO、Al2O3,聚合物结构:聚乙烯、聚苯乙烯;并以至少3种显示方式表示。
(2)手动绘制以下分子结构,并至少以两种显示方式表示。(a)十二醇:
(b)甲基乙酸甲酯:
(c)苯酚:
(d)苯并三氮唑:
(e)氨基酸:
(f)聚氧乙烯烷基酚醚:
第四篇:《信息技术应用策略及案例示范》作业复习要点
《信息技术应用策略及案例示范》作业复习资料一
复习要点一:
1.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最终目的是让孩子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参与包
括三方面:感情参与、行为参与、思维参与。2.幼儿园教育活动前应该采取的具体教学
策略是知识渗透策略、游戏巩固策略。
复习要点二:
1.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整合策略研究的理论依据:(1)学习《纲要》精神,树立“大
课程”观;(2)学习“整合”理论,发挥媒体优势;(3)学习“建构”理论,明确师幼
关系。
2、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采取的具体教学策略:(1)情境激趣策略;(2)提问
引思策略;(3)立体感知策略;(4)帮助理解策略;(5)情感激励策略。
-《信息技术应用策略及案例示范》作业复习资料二 复习要点一:1.信
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整合,包括信息技术与艺术、科学、语言、健康、社会五大领域的有机整合。2.幼儿园教育活动后应该采取的具体教学策略是合作欣赏策略、家园合作
策略。 复习要点二:1.幼儿园教育活动新型教学模式:(1)活动前,收集信息,参与学习;(2)活动中,主动参与,有效学习;(3)活动后,分享经验,合作学习。
2、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信息技术与教师、幼儿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包括: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白板互动,提高兴趣;(3)增加神秘,保持兴趣。-3-《信息技术应用策略及案例示范》作业复习资料三 复习要点一:
1、提问
引思策略的定义:提问引思策略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提出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调动幼
儿的已有经验。作用:信息技术提问与教师提问相结合,能够帮助幼儿从听觉、视觉上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调动已有生活经验。2.立体感知策略的定义:利用信息技术提
供信息,引导幼儿充分感知,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1)动静结合,充分感知;(2)感
视结合,立体感知;(3)视听结合,综合感知。3.策略的定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重
难点,帮助幼儿有效理解,提高幼儿学习效果。要求:(1)利用放大功能,解决难点问
题;(2)利用再现功能,展示难点问题;(3)利用交互功能,解决重点问题。(4)利
用动态功能,巩固重点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策略及案例示范》作业复习资料四复习要点一:1.情感
激励策略的定义雨作用: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优势,通过实物投影、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设
备,记录幼儿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使幼儿充分体验活动的成功与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再次学习的动机。
2、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的作用:(1)提高幼儿学习兴趣;(2)解决活动重
难点;(3)提高师幼信息素养;(4)探索适宜整合策略;(5)促进教师、园所发展。
3.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生动形象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包括:(1)问题的提出游戏化、自然
化;(2)幼儿的回答情景化、多样化;(3)提高教、学过程的自然融合。
第五篇:金蝶软件对系统运行环境的要求及硬件建议配置
金蝶软件对系统运行环境的要求及硬件建议配置
金蝶KIS产品充分为用户着想是采用最成熟的技术本着“KeepItSimple”的原则开发的新产品对运行环境要求不高对用户硬件配置要求低。用户无须额外升级现有的电脑软硬件也无须再多花钱购买配套的数据库软件等即可快速投入使用极大节省用户投资。
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硬件最低配置建议配置CPUPentium100及以上1GHzPentium4及以上内存64M512M及以上驱动器CD-ROM或DVD-ROM硬盘500M以上自由空间显示器SUPERVGA鼠标器各种类型的鼠标器打印机各种类型的打印机系统运行的环境操作系统Win2000中文版、Win2000Server中文版、Win2000AdvancedServer中文版、WinServer2003中文版、WinXP中文版、WindowsVistahome中文版。
网络环境Win2000Sever中文版、Win2000advancedSever中文版、WinServer2003中文版、WindowsVistahome中文版。
网络环境使用建议金蝶KIS标准版网络版安全稳定建议最多3个用户同时操作同一账套。
为了使金蝶KIS标准版在Windows中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请将Windows显示分辨率设置为800×600推荐1024×768颜色设置为16位色以上推荐使用32位以上真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