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职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宇峰 庞雅芳
来源:《职业·下旬》2009年第07期
21世纪以来,为了顺应计算机普及的热潮,本着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目的,许多中职学校都为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发现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完全照搬教材,忽略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当前大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内容组织过于系统,往往是按照章节把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Windows XP基本操作、文字录入、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因特网基础知识等内容罗列出来,盲目追求大而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也往往与教材内容保持一致,照本宣科,讲授硬件基础时让学生只观看一些教材里的硬件图片,配合生硬的讲解;讲授软件时就一个菜单一个菜单地去讲。这样就使得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一些学生学完计算基础课后,还是不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解决诸如制作个人简历表、上网查找所需信息等一些简单而实用的问题。
2.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由于各地的计算机普及水平不同,中职学生在入学时的计算机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别。有的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有的学生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如Windows XP基础,还有的学生因为家中有计算机,已经能够掌握一些Word排版、制表等相对复杂的操作。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这一点,授课时采用“一刀切”的方法,造成了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层次较高的学生“吃不饱”,埋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浪费时间,其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另一方面,层次较低的学生“吃不了”,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从此妄自菲薄,自我放弃。这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产生了极大的障碍。
3.教学模式以传统教学为主,学生个性与主动性无法充分发挥
在当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加投影仪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观看演示,课下模拟老师的操作,制作一些类似的实例。由于在教学中仍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以上三个问题的存在,极大挫伤了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大大限制了他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积极研究教材教法,精简教学内容,突出所学计算机知识的实用性
当前大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在编写时,基本上还是按照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中英文录入、操作系统Windows XP基本操作、MS-Office的Word、Excel、PowerPoint、因特网基础及防杀病毒知识等顺序组织内容,重点与实用性不突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以前,积极研究教材与教法,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适当精简,保留与非专业学生最需要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相关的内容,增加一些教材上没有而学生又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对于教材上的其他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或选学。
2.使用“任务驱动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3.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的基础不同,教学中可采取分层次教学。具体做法是:新生入学时,先进行计算机水平的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的需要安排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循循善诱,悉心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提高计算机水平;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练习更新的技术。以上的三个对策是笔者在从事非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来的,要做到这三点需要中职学校的教务管理部门提高教学与管理水平,改变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法,指导教学;更需要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学习计算机的新知识、新方法,集思广益、积极改革、锐意进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能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今,有计算机知识,且能较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已成为现代化人才的必备条件。本文试结合现代教学理论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提出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不断提高,近年来,无论从教学状况还是从教学效果来看,都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新问题:
(一)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很多城市的中学已普遍开设了电脑课,来自这些地区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这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计算机基本知识。这样,来自城市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就普遍高于来自农村或者山区的学生。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给计算机教师教学的实施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教学模式更新不彻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发挥一直以来,学校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则始终是一种被动学习的姿态,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特别是像计算机 这样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技术课程,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不起来,则教学任务将无法实施。
二、提出对策 中职生综合素质既包括了能力素质,也包括了知识素质。而中职教育主要是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一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以学生为主载的新型教学模式。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而言,其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熟练运用各种 应用软件,并使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取得计算机技能鉴定证书。要达到这一目标,需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在学生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的现实情况,我们在教学中 可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方法。
(二)变满堂灌为“探究性”学习针对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我们需要借鉴最新的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来指导教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要 以学生为中心,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获取知识、学会方法,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并完善认知结构。
(三)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如下问题
1.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增添学生学习动力
2.使用情景教学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态度比如,在讲用 word 文档编排艺术小报的课程前,教师可先向同学 们展示一份已完成的艺术小报,让学生产生自己制作艺术小报的想 法。然后教师再进行简单讲解,即创设了任务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或过程感兴趣。
3.积极交流讨论,组织协作学习
4.效果评价,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5.使用其他方法保证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1)使用多媒体技术,保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前单一的、枯燥的课堂教 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 学校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逐渐提高。
6.注重实践,调整和完善教学任务 目前,一些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片面强调学科教学,注重理论 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不能简单地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而应认真地开展 市场调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状况以及本校的专业 特色来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和任务,自编或选用合适的教材,使教 材更贴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三、实践的效果 按照改革思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很多方面都有了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 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还可以经教师指导后再学习。而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程任务。既解决了学习起点不
一、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是“授 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提供给学生符合教学内 容要求的情景。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三)学生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得到了提高 采取协作交流的方式授课,老师点评和同学互评结合,可以使班上每一位学生对同一问题有多方面、较深入的认识,有助于思考能 力、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
四、结束语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紧紧围绕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立足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三篇: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
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摘要:初中计算机信息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结合自己长期从事初中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实际,对当前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建议,希望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做好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为孩子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问题;对策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在中学生中间开展计算机教学早已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各种与计算机相关的新技术逐一亮相,使人们清醒的看到:掌握不好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可见,初中计算机信息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更进一步说,掌握娴熟的计算机知识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如果中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没有打牢,将难以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笔者结合自己长期从事初中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实际,对当前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建议,希望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做好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为孩子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有着显著的区
别。它具有教学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各自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难免出现教学思路有区别、教学效果有差异、教学方法有不同等现象。归结起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期待之间的矛盾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配备了计算机,致使孩子们能够较早地接触到这一新生的事物,因此,中学生普通对计算机课 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期望值非常高。然而,由于应试教 育的现实原因,中考、高考对于计算机知识的考核都很少,甚至为零,致使一些学校在课程安排时,有意无意地把计算 机课程的课时进行了压缩;而部分教师在讲授计算机课程 时,也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还按照传统的系统性、渐进式 方式授课,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即便一些学校有了多媒体 教室,但是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与当前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期待之间,有着较难调和的矛盾,致使教师讲解的内容如过眼烟云,教学效果其实并不好。
2、教师计算机知识老化与课程内容快速更新之间的矛 盾计算机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其知识体系的变化十分快速,这就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迫于当前的现状,一些计算机教师知识体系普遍跟不上计算机的发 展,也跟不上课程内容快速更新的速度。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逐渐提高,因为已经有越 来越多的小学逐渐开展了计算机方面的教学,这些情况都给 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这就要求初中计算机
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适应快速变化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适应不同级别的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多身兼数职,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因此这一矛盾 还将在一定的时间内存。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1、少讲多练,精讲多练初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重在操 作的课程,教学中应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一节课不如操作十几分钟。在许多操作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采取少讲多练习,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一堂课一般只安排十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空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练习,对所学内容得到巩固、操作熟练和理解提高目的。有时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讲授内容作一些适当调整,着重 讲一些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由于计算机基础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长的支持 下,购置了电脑,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大多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或者父母知识水平的限制,要么根本谈不上买电脑,要么即便有了也处于无人指导的情况,仅仅有一些计算机方面的零星概念,属于“电 脑盲”。因此,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测验、小竞
赛、提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游戏,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在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例如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好的网页给学生看,告诉他 们在网页中不仅要有好的文字内容,还要有优美的背景音 乐,以及一些好看的动画效果。这样的网页在教学过程中演 示,学生会立即表现出兴趣。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网页,并教会他们利用所学过的软件来制作网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4、形象举例,直观呈现初中学生由于思维方式的限制,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更喜欢直观的内容,喜欢动手亲自操作。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很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相对比较抽象的,如果教学中不注重这些特点,学生将很难一下子理解那么多的计算机知识。因此,作为计算机教师,应力求在上课的时候,多举例子,将深奥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例如,在上计算机基础知识课时,可以将计 算机的硬件比喻成人的五官:人是通过眼睛、鼻子等器官获 得外
界信息的,可以把它比作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人类获得信息后由大脑处理,大脑就相当于微处理器;信息经过处理 后再由嘴巴说出来,那嘴巴就相当于输出设备。这样一讲,通过形象举例、深奥的知识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既容易明白,又加强了记忆。
三、总结,以上即是笔者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肤浅认识。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适应初中计算机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我们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是一门艺术,计算机教学刚刚起步,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实践呼唤理论,过去多年传统教学形成的计算机教育观,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才能适应新的情况,时代需要我们勇于探索并积极创新计算机教育理论,共同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迎珍.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教学与管理,2004,(12).[2] 贡梅.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J].科学之友,2009,09(26).[3] 单春方.对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探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20(3).
第四篇:计算机及应用专业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
专业编码:0711
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社会企事业基层单位计算机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的初、中级技术人才。
业务基本要求:
一、掌握电工、计算机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
二、掌握计算机硬、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与销售的基本知识;
三、掌握计算机网络硬件组成的基本知识,具有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安装、设置的操作技能;
四、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设计多媒体软件的初步能力;
五、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具有操作和维护常用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技能;
六、掌握财会、统计的基本原理;
七、具有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能力;
八、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英文资料的阅读能力。
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电工基础、计算机电路基础、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汇编语言与计算机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初步、数据结构、数据库应用基础、微机安装与维护、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常用计算机外设和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应用文写作、财
会与统计基础、专业英语。
实践教学项目:计算机基本操作实习、文字录入与排版实习、微机安装与维修实习、网络安装与维护实习、岗位综合实习。
招生对象:面向省内外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文化水平的知识青年。
学制:三年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社会各企事业基层单位的计算机房、计算机室及办公计算机岗位、从事计算机设备、计算机网络的管理、维护,计算机操作以及计算机产品的销售等工作。
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表(附后)
第五篇: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仙居县职业技术学校朱伟杰
摘要: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反思,针对目前社会上对计算机技术人员的要求,提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更要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增加学生实践操作时间,提高动手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既重视学生计算机理论的学习,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又要抓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技能训练
在全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已广泛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等各行各业中,它已成为我们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计算机专业,也有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担任着教学任务,能够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计算机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目前社会上对计算机技术人员的要求是这样的:熟悉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软件,有一定的文字输入能力;能够熟练利用网络工具查找所需知识;会安装操作系统,常用软件,排除计算机的常见故障。很显然,大多数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完全达到这样的要求。
二、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由于计算机相关知识需要日积月累的储备,而教师在学校这个环境里很少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造成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三、学校教学设施和设备更新缓慢,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四、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总的来说,中职生源文化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很低。
以上分析了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着“方法总比问题多”的态度,我认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从这几个方面去改进我们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一、在教材上要进行取舍。计算机专业教材的选择要注重社会实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注重开设实用的应用软件课程,除必须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应用 1
能力外,减少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课程和一些被淘汰和将被淘汰的理论和软件课程的开设,以减轻学生、教师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遵循“针对性、新颖性、趣味性”的原则,自己设计开发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不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素材。例如在教到《网络布线与组建局域网》这门课时,我深入研究教材,将适合我校学生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多次利用学校机房的网络结构进行教学。
二、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操作性教学方法为主。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们怎样做,少讲多练,讲课中可用一些实例入手,讲解演示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将计算机当成一个工具而不是一门课进行学习,同时也要改进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操作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操作过程中,教师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计算机课程比较适合采用模块教学方法,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基础课,一个章节一个任务模块,要求学生分模块掌握,比如学到WORD软件时,就分为认识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图片与文字排版等几个模块,通过模块教学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实践课教学效率。实践课是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付诸行动,进行操作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在实践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以便使实践课的教学工作得到顺利的实施。首先,必须制定严格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严格按照实验课的操作流程进行实验操作,防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造成实验设备或器件的不必要的损坏,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其次,必须做好实验设备的准备工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验要求每组配备一套完整的计算机散件和操作系统软件及相应的工具软件。最好能做到设备略有富余,以便在设备遭到损坏后能及时得到补充,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在教学生组装计算机时,我会让学生分工合作,每一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负责安装一个部件,同时要将该部件介绍给其他成员,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巩固了课堂理论知识,也加深了他们对组装计算机的认识。
四、以赛促学,真正体现职业学校的特色。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不同的地方,就是职业学校强调学生技能的训练,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一定要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我认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多进行技能比赛,可以是全校范围的,也可以是分专业或分班级的。在教授《网络布线与组建局域网》
课程时,我就是让学生分组,每月进行一次比赛,每次比赛给表现出色的学生奖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一举多得。学生经过一学期的比赛后,90%的学生能独立组建一个简单的对等网和小型局域网,能担任局域网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爆炸时代,对获取信息的工具——计算机的掌握现已显得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用人单位要求的计算机方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洪基“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之路”,《教育与职业》 2010年第7期
【2】魏茂林 “浅谈如何用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
【3】李壁“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索”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