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慎开订货会专题
只图眼前欢的订货会
S是北方某中等城市的当地啤酒企业,控制着本地市区及郊县50%左右的市场。但近年来,本地市场受到了来自于崂山、雪花、哈啤等品牌的激烈竞争。S企业想了很多办法来保持销量和市场份额,销售经理们承担着非常大的压力。
这不,刚进2月份,销售总监一下就收到了4、5份要求召开春季订货会的申请报告。几个县区经理强烈要求召开订货会,而且订货量一个比一个大,时间都在2月底和3月初,所有的理由都是:在淡季转旺季的关键时期,通过订货会占据二批的现金和库存,打击竞品,提升销量。
想想往年,订货会也没少开,大多数时候都是“轰轰烈烈开始,不了了之结束”;但去年业绩不好,今年新老总上任,正是需要表现的时候,怎么办?一咬牙,开!先有了业绩再说!报到上面,老总不懂销售,看到一条条言之凿凿的理由,想到开年伊始也需要业绩,最关键的是有销量,还能回笼两千来万元现金,自然大笔一挥:同意,给予大力度促销支持!于是乎,老总和销售总监像明星跑场一样,开始往返于各县之间:致辞、寒暄、敬酒、合影……一片祥和之色,一派激情场面。
由于订货的县区经销商须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内完成提货,于是,生产部门开始加班加点、日夜奋战,物流部发货人员也是捉襟见肘、人仰马翻。但结果会怎么样呢?
按照往年惯例,到了5月份,开过订货会的二批们,因为已经交了现金、拿了大奖,自然不能不把酒拉回去,但实际销量根本没那么大,只是预支了未来的销量,最后只好把酒放得哪里都是,更有甚者,把库房、院子、客厅都堆满酒之后,只好把剩下的放在卧室,落得每天和啤酒入眠。
眼看着这么多库存,谁都闹心,只好向终端压货,少不得降价促销,有的更是打起了窜货的心思。总之,前日的激情已不在,有的只是无尽的烦恼。但买卖还得做,来年再开订货会,还不能不去。
这不,今年又来了,又禁不住大奖的诱惑,又开了万八千包酒……
订货会变七伤拳
类似S这样开订货会的企业还有很多。诚然,企业开订货会能同时与大量客户沟通,既能节约营销资源,又能迅速提升销量。但任何事情有利有弊,把握不好,就容易变成《倚天屠龙记》中谢逊练的七伤拳,威力越大,对自己的伤害越深。
一伤生产物流
生产计划赶不上订货变化。订货会前预估的销量,往往被大大突破,而且要求在短时间内生产并运出酒厂。这就一下子打乱了原有的生产秩序,机器设备及人员超负荷运转,质量等自然无法百分百保证。
二伤分销渠道
订货会往往力度大得惊人,一些小的二批,本来卖不了多少货,可看着那么大的奖励,出于贪小便宜的心理,一下子“吃”进很多货,但往往消化能力有限,最后撑坏了脾胃,还得降价销售,有时不仅把促销搭进去,可能还得自己往外掏点,对他们的伤害可想而知。
三伤价格体系
二批压的货出不去,库存太大,必然向终端加大力度。本来这也是订货会的目的之所在,但
往往过犹不及,很多二批减价销售,以其快速消化库存,回笼资金,这样,必然扰乱原有的价格体系。
四伤区域控制
快消行业最怕窜货、砸价。窜货怎么来的?很多都是订货会惹的祸:看着满屋子的酒,要说不着急那是瞎话,是个人就得想办法,有关系的找关系,有路子的通路子,哪里能卖就往哪里卖。由于有大力度支持,反正不担心赔钱,那就窜吧。于是厂家辛辛苦苦管理的区域,一下子被打乱。
五伤基层业务
基层业务员开始愿意开订货会,那是为了先拿两个月的丰厚奖金再说。可到后来,二批们怨声载道,经理逼着提货,还得业务员去擦屁股。你说天天让人追着骂的滋味能好吗?
六伤整体市场
毕竟订货会不可能每个县都开,必然是所谓的重点市场,也就是销量大、和区域经理关系铁的。几家欢喜几家愁,那大多数没开上的县区经销商怎么想?只能看着人家大把数钱,自己眼红心跳,心态肯定不平衡。再有窜货的影响,更是怨声载道,整体市场管理,不乱才怪!
七伤品牌形象
伤来伤去,伤得最深的还是自己。十几年来辛辛苦苦打下的品牌基础,每年这活动、那赞助塑造的形象,一场场订货会下来,往往演变成一场场不大不小的闹剧。砸价、窜货、新酒进不了终端、陈酒泛滥市场……品牌形象已然悄悄衰退。投入多少广告又能换回呢?须知品牌是一种认知,你再宣传,也不如亲眼见到、亲耳听到的更有说服力。消费者看到的酒、喝到的酒才是最好的广告。
饮鸩止渴的幕后推手
实际上,S企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订货会怪圈:开吧,谁都知道结果不太好;不开吧,销售压力太大,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最后只能是饮鸩止渴,喝了再说,最终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一年开下来,年年都得开。
那么,到底谁是幕后推手呢?据笔者观察,实际上是经销商和区域经理联手“绑架”了企业高层。
深入分析,经销商是典型的短视行为,平常得供着二批,收款有难度,这订货会一开,拿着厂家的大力度促销,打着厂家的旗号,一下子收个几百万元,几个月的货也压出来了,自己还担心什么?反正你交了钱,不用我催,你也得把酒拉走!再者说,每次开订货会,经销商都会找一两个托儿,自己开上个几万包,一下子赚几万块,何乐而不为?当然这也是公开的秘密。
再说区域经理,订货会力度批下来,自己手握大权,经销商屁颠屁颠求着自己,让他赚钱,他还能不“意思意思”?再者说了,销量大涨,最起码两个月不用担心自己完不成任务,至于说以后,可以让没开的县再接着压货,备不住再申请个别的活动呢。这样的好事,干嘛不开?于是,一拍即合,联手向上面“哭穷”,要政策,要支持,哭着喊着要开订货会。
营销高层呢?要么不懂这里面的玄机,真糊涂;要么出于不同心态,装糊涂,所以有的明着支持,有的私下默许,老板一看,都没什么意见,皆大欢喜,每每照开不误!
该不该开订货会
营销如战争,其最高境界就是“兵无常势,水无定形”。我们一贯坚持“两个有利于”——只要有利于市场稳步提高,只要有利于品牌健康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活动都可以做。订货会本无所谓好坏,只要掌握好,一样有效果。
但是,类似S企业开的订货会过于简单粗犷,效果不好。但如果确实是为了占据渠道资金和库存、抵御竞品,还是可以大胆尝试的。
订货会究竟该如何开
笔者建议,企业可以采用“修正订货会”的形式,它和目前订货会的目的一样,设置梯形奖励,多订多奖,刺激淡季销售。但在具体操作时,必须注意如下事项:
摸清情况,把订货会开得明明白白
毛主席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开订货会前,必须由基层业务员摸清每个二批的网点数量、库存情况、今年的资金情况、乡镇市场容量、竞品动向、二批心态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盲目召开订货会,必然效果不佳。
制定上限,不要撑死了经销商
这本是每个区域经理应该了解也必须要做的。如果不执行,那么营销高层就要进行干预。一般来说,压货额度在当月30%左右,效果最佳;超过正常销量的50%,就会有负面影响。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一个人早晨一个馒头,中午晚上各两个,但你非让他早晨一顿吃五个,中午肯定不饿,而且硬吃会撑着,备不住还得去医院呢。
市场也是这样,适当压货肯定能调动二批积极性;过度压货,必然对市场产生损害。所以,高层审核申请时,可以强行制定订货上限,这样一般不会出现类似S企业那样的情况。
调整提货计划
企业往往限制提货时间,认为时间短,订货会效果会更好。殊不知,盲目的不科学的压货,只能是涸泽而渔,透支未来销量。
其实,二批的钱也交上来了,目的已经达到。那么,厂家出于提升销量的目的,应在去年同期销量的基础上,制定合理增长率(和年度销售计划相配合),由业务员指导并监督,这样既达到提升销量的目的,又可以减轻生产物流负担,同时避免窜货砸价等。
帮助二批提升销售
订货会只是一个形式,它不是目的,提升销量才是目的。开完会,不是结束了,而是销售的真正开始。业务员和区域经理应该为每一个二批制订销售计划,是应该提高覆盖率,还是增加渗透率;是要开发多少新网点,还是提高单店销量等等。这些工作不做好,订货会只能叫库存转移,其效果可想而知。
创新形式:厂家直控二批
订货会不一定非要找个饭店,把二批们请来,又是吃喝,又是节目,又是抽奖,其实完全可以用“阶段二批销售奖励”甚至“年度二批销售奖励”这种形式。也就是说,和二批签订协议(注意:是以厂家名义签订,而不是经销商),要求二批打款到酒厂(可通过经销商);双方制定阶段或年度销量,享受相应的奖励。当然,奖励是梯次的,不能全年一样,一成不变。
这其实是郊县深度分销的一种,我们称之为“厂家直控二批”,这样还害怕什么竞品呢?厂家加强对二批的管理和服务,一定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第二篇:HR要慎开收入证明
HR要慎开收入证明 楼主
发表于 9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招聘经理能力提升”系列公开课程
法官释法:开虚假收入证明单位易“引火上身”
刘先生是一家企业的财务主管,近段时间,几个员工接连找到他要求开具收入证明。员工们的目的不尽相同,有的说要办理信用卡,有的说是申请房屋按揭贷款,有的说在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诉讼中要用,有的则说正在申请政策性住房;更让刘先生感到难办的是,他们有的要求开具明显高于实际收入的证明,有的则要求开具明显低于实际收入的证明。更有甚者,一些非本单位的员工托人找关系,也要求其出具一份相应标准的收入证明。此类情况的并不是刘先生所在企业所独有。
收入证明作用大中小企业易作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收入证明的作用越来越大,比如人身损害赔偿诉讼、信用卡办理、房屋按揭贷款、消费信贷、司法救助、社会福利救济以及保险理赔等,都有收入证明的“用武之处”。一些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和需求,在利益和机会的驱使下,想尽各种方法获取一份与本身事实不符的收入证明。
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法官在审判实践中发现,不少企业在出具收入证明时具有随意性,而出具虚假收入证明的多是中小企业或者人员流动大的企业。
通过大量案件的审判工作,法官还发现,中小企业由于内部管理体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不到位,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对自己的行为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缺乏认识,认为出具虚假收入证明只是“小事一桩”,部分企业甚至还以此赚取所谓的“手续费”。而人员流动性大的企业,为了维系与员工的关系,留住员工,认为出具虚假证明也“无关大雅”,碍于情面,一般都会给员工开具满足其要求的证明。
法官解析——
事实上,出具虚假收入证明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和法律秩序,对于出具证明的单位来说,还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
出具虚假证明单位成了被告
孙鹏是一家物流公司的职员,半年前购买了一套商品房。为了能顺利办理贷款,孙鹏找到单位要求出具一份大大超出其实际工资数额的收入证明。
看到自己的员工有困难,单位的负责人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孙鹏的要求。银行依据盖有单位公章的收入证明向孙鹏发放了住房贷款。
后来,因为收入与贷款支出相差太远,孙鹏实在承担不了每月的月供,遂中断向银行按期还
款。银行经调查后发现,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严重不实,孙鹏根本没有能力承担高额的还款。银行一纸诉状,将孙鹏和该物流公司告上法庭,要求二被告承担连带还款责任。法官解析 — —
银行认为孙鹏的单位在明知其收入的情况下,为其开具了大大超出其实际收入的虚假证明,单位虽然不是住房贷款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但是,他们提供虚假收入证明提交给银行,是存在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法院最终采纳了单位的意见,认为孙鹏的单位虽然出具了收入证明,但和银行签订住房贷款合同并停止还贷的是孙鹏个人,银行对收入证明负有核查的义务,收入证明也只是银行授信的参考,由于银行没有履行稽核的义务,其无权要求单位还款。
尽管该物流公司打赢了官司,但从法律上来说,如果单位出具的证明确实夸大了员工的真实收入,或者为非本单位员工出具收入证明的话,的确有违民法诚信原则。同时,单位出具虚假收入证明的行为,也不排除“恶意串谋”的嫌疑,因为单位出具虚假证明在主观上是明知或者故意的,侵害了银行的利益,有可能构成侵权,而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时,这样做也给单位自身带来了潜在的信用危机。一些银行内部的合规经营手册都规定:对于出具虚假收入证明并已被查实的单位,本行不得再采信其证明。如果单位进了银行的“黑名单”,对于单位以后的项目贷款和融资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乱开收入证明引发劳动争议
郑强原来在一家通讯公司工作,但因为收入不高就主动办理了离职。
一天,郑强在外出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中,郑强为了获取误工费,找到原单位要求开具一份误工和收入证明。通讯公司的领导抹不开面子,按照郑强的要求给其出具了相应的证明。
后郑强以该证明为依据,要求确认与单位在其交通事故误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并要求单位补足工资差额和补缴社会保险。
法官解析 — —
正是由于该公司出具的误工和收入证明明确记载郑强是其公司职工,但交通事故期间存在误工和相应的收入减少,法院才判决肇事方向郑强支付相应的误工费。在这份证据已被交通事故赔偿案认证后,郑强再要求法院确认其在交通事故务工期间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案件中,用人单位就很难再否定。
虽然该通讯公司可以提供与郑强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的工资约定或者要求郑强提供其银行工资卡明细来进行反驳,但大部分劳动合同中要么只约定基本工资数额,要么只是约定工资的构成。银行工资卡明细也只能反映每月单位给郑强实际支付多少工资,并不能说明每月都足额支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公司很可能面临败诉的风险。
诉讼证据造假面临法律制裁
孙大爷在超市购物摔倒,造成右侧髋骨骨折,花费医疗费8000多元,卧床休养了3个月。由于有医疗保险,除去报销的部分,孙大爷向法院主张要求超市赔偿其医药费800多元、护理误工费30000元。
为了能够多获得赔偿,孙大爷向法院起诉称,在他卧床休息的3个月里,儿子对他进行了护理,而儿子每月的收入在1万元,并提交了儿子公司出具的误工收入证明。
超市对这份误工收入证明不予认可。后经调查核实,孙大爷儿子的收入仅在2200元左右。因为这份误工收入证明是该案的主要证据,直接影响了案件的审理,法院最终对出具证明的公司直接责任人员予以了罚款。
当罚款单被交到孙大爷儿子所在单位时,该单位的负责人才知道自己的做法已经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法官解析 — —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人民法院对单位存在上述行为的,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出具一纸收入证明,看似简单,但如果缺乏诚信,给员工开了假证明,最终将“引火上身”。因此,用人单位一定要增强法律风险意识,防止“好心办坏事”。
即使最终用人单位没有面临上述风险,也要提醒每个用人单位:请为社会诚信开出一份合格证明。
认定劳动关系收入证明很重要
不久以前,刚大学毕业没多久的小张一纸诉状将一家公司告上法庭,要求确认与该公司存在劳动关系、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赔偿社保损失。
小张提交的最重要证据就是公司之前给其出具的收入证明。
该公司在庭审中否认与小张存在劳动关系,并表示小张并非公司职员,当初小张通过熟人关系要求公司为其出具一张收入证明以办理信用卡,公司相关负责人碍于面子给小张出具了收入证明,但该证明仅是供小张办理贷款手续使用,不能作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法官解析 — —
在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上,有着诸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但是用人单位给劳动者出具的收入证
明等是重要参考凭证。
在本案中,正是由于该公司出具的收入证明明确记载小张是其公司职工,公司在认可证明真实性的基础上提出其不能作为认定存在劳动关系的辩解,如果没有有效的证据来支持这一辩解,那么收入证明的证据效力难以被否定。因此,这家公司很可能面临败诉的风险。
转自《工人时报》
第三篇:《慎子》
《慎子》
《慎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慎到等人所著。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赵国人,原来学习道家思想,是从道家中分出来的法家。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对于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史记》说他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后来很多都失传了。《慎子》现存有《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五篇,《群书治要》里有《知忠》、《君臣》两篇。清朝时,钱熙祚合编为七篇,刻入《守山阁丛书》。此外,还有佚文数十条。在先秦的法家代表人物中,慎到、申不害和商鞅分别重视“势”、“术”、“法”,但都是在提倡法治的基础上提出的不同观点。
“势”主要指权势,慎到认为,君主如果要实行法治,就必须重视权势,这样才能令行禁止。第一,慎到主张“民一于君,事断于法”,即百姓、百官听从于君主的政令,而君主在做事时必须完全依法行事。而且,立法权也要集中于君主之手,各级的官吏只能严格地遵守法律和执行法律,即“以死守法”。百姓则要接受法令的规定,按法做事,即“以力役法”。慎到认为这样才能实行法治,并取得功效。在君主具体执法的过程中,慎到提倡法治,做到公平执法,反对人治。主张立法要为公,反对立法为私。用他的话说,就是“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他认为法治比人治优越,甚至说不好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好。第二,他提倡重“势”和“无为而治”。重“势”是为了重视法律,君主只有掌握了权势,才能保证法律的执行。慎到把君主和权势分别比喻为飞龙和云雾,飞龙有了云雾才能飞得高,如果云雾散去,飞龙就是地上的蚯蚓了。如果有了权势,即使像夏桀那样的昏庸残暴,命令也能执行,即“令则行,禁则止”。如果没有权势,即使像尧那样贤德,百姓也不听从命令。所以,慎到反对儒家主张的“德治”,认为那样不可能使法律贯彻执行,会产生很多弊端。在无为而治方面,慎到和申不害主张是相似的,只是论述的角度不同。他认为,如果国君什么事都自己亲自去做,不但会筋疲力尽,还会使大臣旁观,不积极做事。等一旦有了过失,大臣会把责任推到君主身上,君臣矛盾的激化甚至会导致谋反篡位的事出现。
《老子问疾》出自于《慎子》。这则哲理寓言只简单记录了两个人物的对话,即商容与老子的对话。商容是商代的贵族,传说为老子的老师。老子为道家创始人。商容得了病,老子大概担心他一病不起,问他有什么教导留给自己。商容张开嘴问:“我的舌头还存在吗?”老子回答说:“在。”商容又问:“我的牙齿还存在吗?”老子说:“牙掉了。”商容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老子说:“这不是说刚强的东西丧失了而柔弱的东西还存在吗?”商容说:“哎,天下的事理全在这一句话中。”商容与老子的对话虽然简短,但作为寓言却非常典型,对话中所要表现的哲理全用比喻,而比喻恰恰是寓言最基本的要素,它具有借此喻彼,借小喻大的作用,抽象或深奥的道理往往从具体而浅显的比喻中体现出来。老子求遗教于商容,商容不正面回答,却张开口让老子看他的舌头和牙齿,以自身的舌存齿亡,启发老子从中悟出一个哲学道理,柔能克刚,柔弱胜刚强。老子一经点拨,便心领神会,明白了这个哲学道理。柔弱胜刚强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柔弱胜刚强”一语就出自《老子》,在此书的其他各章中,也曾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如“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等等,难怪《吕氏春秋》对老子一言以蔽之曰:“老子贵柔。”这一命题要从理论上阐述却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的。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现象中,强凌弱,大压小,刚摧柔的现象似乎更普遍些。但在一定条件下,柔弱胜刚强确实存在,所以这一哲学命题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把它绝对化,那就错了。在封建社会中,不少人信奉委曲求全的哲学,因为刚强的人往往碰钉子更厉害,李固《遗黄琼书》中有两句名言:“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就与“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可见这一命题,在历史上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这则寓言在艺术上有这样的特点:全篇仅开头一句是叙述语言,其他全为对话。它用舌存齿亡的比喻来说明“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虽非思辩性的论述,却比思辩性的论述更巧妙,更简净,语短理长。而且其说理手段带有趣味性,富有理趣。但是,列宁说过:任何比喻都是有局限性的。这则寓言纯用比喻来阐述某种哲学思想,以具体代替一般,以偏概全,又把“刚亡而弱存”夸大为天下事全在此一句话中,其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
第四篇:为官“八慎”
为官“八慎”
如何对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强弱、官德好坏的试金石。领导干部在运用权力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对待自己的一举一动。特别要做到“慎独”,在众人看不到、监察机关监督不到的时候管住自己、管好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警惕,防微杜渐,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具体而言,为官须有“八慎”。
一慎始——谨防“第一次”。人生贵善始。一位领导干部曾说过:“加强官德修养,保持自身廉洁,关键在于第一次。把好了第一次的关口,就是掌握了主动,就能在各种腐蚀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此言不失为经验之谈。一些腐败分子之所以“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把握住“第一次”,在“下不为例”的自我安慰中一步步走向了深渊。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时时刻刻把握住自己,认认真真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个“第一次”。警惕了“第一次”,就能累积成“每一次”,坚固的“思想长城”就不会被突破,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就难以找到可乘之机。
二慎微——谨防小恶积大恶。有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干工作,收一点拿一点、捞一点占一点、吃一点喝一点、玩一点乐一点,是人之常情,充其量只是小节问题,无伤大雅。由于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错觉,他们渐渐放松自我约束,滋长了放任心理。于是,今天贪一点,明天捞一点,后天占一点,越陷越深,最后难以自拔。广东省汕尾市原副市长马红妹,平时不检点,把自家买水果、面包、鸡蛋、油、米等用的几十元、几百元开成发票,以公用名义报销,致使私欲膨胀,发展到将几万元、几十万元公款贪为己有。由此可见,一个干部的腐败,往往是从一些小事情开始的。小事不在乎,时间长了,大节就要出问题,甚至走向犯罪。
三慎言——谨防口无遮拦。现在,有一些党员干部口无遮拦,讲话不注意影响。有的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对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及工作评头品足、说三道
四、滥发议论;有的道听途说,传播小道消息,把社会上某些妄加猜测的东西和互联网上所谓的“内部消息“及“顺口溜”当作谈资说料,添油加醋地传播;有的甚至津津乐道于一些消极颓废、格调低下的所谓“段子”……。这种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党的威信,败坏了党的形象。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牢记自己作为一个党员的责任,不要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百姓。要切实增强党的意识,谨言慎行,做到与中央不一致的话坚决不说,不利于党的形象的事坚决不做。
四慎好——谨防嗜好误前程。一个人有点爱好是正常的,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但是,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绝不能视为“小事一桩”,更不能恣情放纵。应当把个人的兴趣爱好同人品官德的修养联系起来,对有利于官德修养的则育之,不利于官德修养的则弃之。否则,就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成为不法之徒腐蚀领导干部的“缺口”。从福建厦门远华走私案中可以看出,一些国家公职人员的堕落,就是被赖昌星之流从他们的“爱好”打开缺口的。所以,赖昌星总结出一句“至理名言”:“不怕什么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就怕领导干部没有兴趣爱好。”
五慎欲——谨防跌入欲海深渊。人有七情六欲,领导干部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但在个人欲望上一定要严加克制。有的干部之所以经不住权、钱、色的诱惑而坠马,究其根源无不是为欲所团、为欲所害。对待欲望的正确办法是以理导欲,以理制欲。以理制欲,就是欲求适度,欲不逾规,欲不损德。以理导欲,就是以正确的理论和原则为依据,划清什么是正欲,什么是邪欲,择其善者而从之。共产党员不是清教徒,也有个人利益,但追求个人欲望的实现,不能违背党纪国法和党性原则,应把正当的欲求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做到节而不过,遂而不纵。
六慎顺——谨防坦途翻车。人们常常见到这种情形:有人行船,渡过了无数激流险滩、隐石暗礁,却在平静如镜的开阔水面沉舟翻船;有人行车,顺利通过了崎岖山间小道,却在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上车毁人亡。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困境、险境、恶境之中谨慎小心,格外警惕,而在顺境、佳境之中怠心懈志,忘乎所以。因此,愈是个人成长、进步顺利的时候,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见喜忘忧,自松其绑,而应履平防险,浅水深防。既要“无病早防”,“人病我防”,更要“小病大防”。既要有“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敏感性,更要有改错于初萌的坚强决心和毅力。
七慎友——谨防被“朋友”拉下水。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在结交朋友方面要慎之又慎。有些“朋友”就是瞄着你手中的权力而来的,他们千方百计和你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为达此目的,他们千方百计寻找借口,运用各种手段,甚至设臵陷阱,迫使你成为其谋取私利的工具。因此,对领导干部来说,一定要谨慎交友,交结益友。只要你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那么,任何“朋友”的任何伎俩都奈何不了你。
八慎终——谨防晚节不保。人生之路,行百里,半九十,一步不慎,往往会前功尽弃。要做到善始善终,必须克服种种不良心理。其一是吃亏、补偿心理。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同“大款”、“大腕”攀比,攀出了“羞涩”感,比出了“吃亏” 感,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几十年,到头来却“一无所有”,继而生出补偿心理。他们企图通过大捞特捞补上“损失”,勤“捞”致富,结果吃亏更大,损失更重。其二是及时行乐心理。在纷纷缭缭的“酒绿灯红”面前,一些人心花、头晕、目眩,对奢糜的生活由感叹、向往到迷恋,用公款上赌场、养“小蜜”,“潇洒”掉了自己的晚节。其三是侥幸、冒险心理。他们或自以为手段高明,无人知晓;或自恃“德高望重”,无人猜疑;或抱着“冒险一次,享受终生”的念头,不惜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和身家性命为赌注,到头来,伸手必被捉,贪婪之心吞噬了自己的灵魂,赔进了自己的晚节。其四是懈怠心理。人生的历程,有如流水中行船,山丘中跋涉,丝毫松懈不得。而有些领导干部到晚年往往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要么抱从众心态,认为“随大流”既保险又有利,既能吃上肉又不沾腥,而实际上,同流必然合污,合污者终究逃不脱法律的处罚;要么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临近退职、退休之时,不是留恋工作,而是迷恋权力,利用即将离手的权力,拼命地为自己贪钱敛财,以图富度晚年,享受余生,结果却栽在最后一站再也起不来了。
第五篇:慎交友教案
《立德树人》第二讲 慎交友
一、引入:(参照《立德树人》P12)
每个人都会有好朋友,也都知道交朋友要志趣相投。然而,与什么人交朋友、如何谨慎交友,是必须严肃对待的一个问题。
古人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有言道:好的朋友是你一生的财富,坏朋友会引你走向不归路。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慎重交友。
二、反面例子:阅读案例1
正面例子:(1)语文科代表朗读《立德树人》P13-14 “经典欣赏”
(2)学生阅读“经典欣赏”---译文
谈一谈:请学生谈谈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
三:轻松一刻:
小游戏《优点大轰炸》
四、新闻链接:
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及现在领导干部的交友问题
思考:学生从上述新闻中,感受到什么?谈谈交友不慎的危害
五、讨论:
大家发言:你认为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你现在有几个朋友?
六、欣赏歌曲《好朋友》
《立德树人》第二讲 慎交友
第二课 班主任:刘美华 中学生如何正确交朋友
一、引入: 请一名学生朗读课件中前三页内容
二、小故事:故事
一、故事二
如何与朋友相处,又怎样才能得到一份真正的友谊,如何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选择朋友,朋友的相处
1、讨论: 如何选择朋友?
引用孔子在《论语》中的“益者三有” 谈谈同龄朋友的影响作用
2、阅读:(1)《立德树人》P16-18 “鲁迅与瞿秋白的友谊”
请大家谈谈,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2)阅读《立德树人》P19-20 :《国学启示》 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3、朋友应该如何相处?(共11点)
四、结束语:
在交友中,我们要学会如何推心置腹,如何体会别人的心情和感受,如何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保持和维护友谊,学会商量,学会等待和忍耐,学会退让和妥协,学会忠诚与守信,学会宽容与信任,学会说服和劝告,学会倾听和接纳,学会坚持和拒绝。这些都是处理人类各种社会关系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
上课备用资料
社会交往是人们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正常的适度的社会交往,有利于调节情绪、放松身心,有利于开阔视野、丰富思想,有利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而不健康的社会交往,既耗时、费力、伤神,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带来消极影响和不良后果。
从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一些人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交友不慎开始的。
要抱着学习提高的动机去交朋友。朋友之间相互学习,见贤思齐,取长补短,是自我提高的有益方式。领导干部应当把充实提高自己作为社会交往的重要目的,经常与学有专长、思想敏锐、见识广博的朋友交流探讨,在巩固友谊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信息、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才干。
1、选择朋友。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告诉我们要交志同道合、真诚、正直、有理想、有抱负的朋友,交这样的朋友往往相处非常融洽,才能在学习和做人之上彼此促进相得益彰。
选择朋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朋友应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也就是说要结交多种类型的朋友,以满足各方面之所需。比如:能直陈自己的过错失误,开展批评的诤友;能给自己指点迷津,使自己少走弯路的导师;能够在学习上互助、情感上互慰、个性上互补的异性朋友;能相助于危机、困难之时的患难之友;能与自己一同从事感兴趣的文娱体育活动的娱乐型朋友等。从而为自己的发展和个性的完善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在诸多朋友中,应特别注意对多交学习上能互助互励的同学。
(2)把握好择友的标准。如具有共同的志向、兴趣,崇高的品德,能以心相见,真诚相待,诚实、可靠、正直,具有渊博的学问,在某一方面强于自己等。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人品当然兴趣相投也很重要。但是如果一个人的人品不好,即使和他有再多的相同爱好也是没什么用的。要特别注意观察了解对方在你背 后的真实表现,掌握对方的真实动机,以免误解人家或受骗上当。
(3)要积极主动出击,不宜消极坐等。交友需要相互间的双向交流与交往。要交上朋友,得有一定的主动精神,可利用课后、学余时间,特别是假期多与同学谈心,交流情况、信息、思想及感情,取得相互的了解及信任。
(4)珍惜友谊,发展感情。有的人交友像“蜻蜓点水”,或“黑瞎子掰苞米”,不能深入,满足于泛泛之交,或者见异思迁,喜新厌旧;忽视朋友的情感,以自我为中心;有的搞实用主义,需要时是朋友,用不着时成路人,一旦有点矛盾就翻脸变敌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与人为善,珍惜友谊,需明白:“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
2、朋友相处。真正的朋友应该是贴心、知心和互相关心的,要维系好朋友之间的关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和善、热情,懂得分享别人的痛苦和欢乐,注意倾听别人说话——多听有助于我们了解别人、理解别人、与别人沟通,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这样的人别人乐意交往。
(2)培养广泛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兴趣基础上的。一个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爱画画,不爱活动的人是不会有朋友的。努力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在参加各种各样活动中和同学建立友谊。
(3)信任朋友。古人云“信人者,人恒信之。”所以说要想获得朋友的信任首先要相信朋友,真正做到以诚相待才是和朋友相处的根本。
(4)懂得保密。保密,并不是一种对朋友不信任的行为。问卷调查显示,六成的同学和朋友交谈时无所不谈,涉及方方面面。这样容易泄漏自己的一些重要信息,如银行卡密码、存折密码、甚至是父母工作单位的秘密。这样可能为不法分子提供方便,造成自己和他人的损失。所以,与朋友交谈时我们要适当保密。
(5)大度做人。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乎”。在这个世界之上完人是不存在的,所以要包容朋友大原则之外的错误和缺点,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已待人,发现别人的优点才能真正和朋友相处,也才能交到真正的好朋友。
(6)患难与共。“朋友”之“朋”为两个平起平坐的“月”字组成,意味着欢乐共享,苦难同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朋友之间的友谊不是靠甜言蜜语来维系的,真正的友谊是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的。
(7)取长补短。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和胜过自己的地方。例如:有人见多识广、思维敏捷、处事沉着;有人办事老练,处事果断。这都值得自己学习。如朋友有过,那不仅要引以为戒,还要帮助,不能护短包庇,互相真心爱护,珍惜友谊。这样结交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8)尊重别人,讲信用。尊重别人就是尊重他人的意愿与想法,自己犯了错误时应立即承认并且大方道歉,不要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找借口,这样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解与麻烦。珍惜别人的时间,守信守时,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 是现代中学生的修养之一。
(9)不要过于谦虚。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独特的人格。我们在与别人相处时,虽然要对别人的需要持迁就、随和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一切,没有了“自己”。处世也要有主见,不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与朋友有不同看法时,可以不脱离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说“不”、“对不起”。即使因为坚持正确的东西而得罪了别人,也可坦然置之,更不可为讨好别人而牺牲自己。
(10)正确看待、处理异性间的交往。男女同学的交往有利于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营造温馨的氛围。同时也可以锻炼与异性交往的能力。但交往也要有尺度,要相互尊重,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以及频率。不要认为异性之间的交往会浪费时间或者是早恋。
(11)对朋友要真诚,心无城府,肝胆相照,坦率直言。也就是要讲真心话,倾谈人生、前途和未来,倾吐欢乐和痛苦,这样交往能增进了解,增进友谊,有利双方进步。中学生时代的交友是训练社会合作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在交友中,我们学会如何推心置腹,如何体会别人的心情和感受,如何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保持和维护友谊,学会商量,学会等待和忍耐,学会退让和妥协,学会忠诚与守信,学会宽容与信任,学会说服和劝告,学会倾听和接纳,学会坚持和拒绝。这些都是处理人类各种社会关系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