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扬:《监狱警察心理保健研究》

时间:2019-05-15 08:0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叶扬:《监狱警察心理保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叶扬:《监狱警察心理保健研究》》。

第一篇:叶扬:《监狱警察心理保健研究》

监狱警察心理保健研究

叶 扬

一、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

(一)触目惊心的个案

2010年某公司员工连续10多起自杀事件在国内引起震惊。根据调查,早在1999年某监狱也有1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青女警察,因为婚姻恋爱问题受挫投河自尽;某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一名已经离休的老警察因家庭问题投入渔塘自杀;近年某省女子监狱1名女警察产后抑郁,丢下丈夫和婴儿坠楼身亡。目前,监狱警察中由于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缓解,宣泄渠道不畅所出现的问题不少,个别警察甚至拿犯人出气,打骂体罚,导致执法行为偏差;个别警察借酒消愁,酿成桩桩恶性交通事故,车毁人亡;几乎每所监狱近年来都有警察患精神病入院治疗的个案,发病者多是青年警察,甚至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警察。

(二)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从2000年开始,作者因工作需要先后参加了多项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活动:

1.2000年采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心理测试》问卷,对某监狱186名警察进行了

①心理测试,结果有22.22%的警察心理不健康。

2.2007年下半年采用《90项症状清单》量表,对某监狱288名警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的结果是:(1)心理健康的占70.14%;(2)有某一项心理症状,比如抑郁、焦虑或人际关系敏感等,但心理的总体水平还在健康范围之内,即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占15.28%;

(3)心理不健康的占14.58%。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全国常模。

3.某省司法厅于2007年下半年组织对全省监狱劳教所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发放了2324份问卷,结果有33.1%的警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17.1%的警

②③ 察属于轻度心理障碍,9%的警察存在中度心理障碍,7%的警察患有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4.为了更加全面了解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作者对全国20所监狱劳教所共2199名警察心理测验材料综合分析,有

④某一方面心理症状的占34.77%,与某省司法厅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总体上约三

分之一警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三)监狱警察心理疾病评估

《90项症状清单》量表评估的是近期临床上一般的心理症状,2007年9月上旬,作者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399题)量表,对某监狱警察心理疾病进行了评估。共发放316份心理测试问卷,回收问卷316份,有效问卷为246份。

1.警察心理疾病的严重程度:(1)有轻度症状的(60-70分)警察占13.33%,对工作①叶扬等,广东省茂名监狱干警心理测试报告,载王旭东主编《南粤司法行政文集

(二)》,花城出版社,2002,176。

②钟伟芳等,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刊,2008,(1):13-16。

③赖其青等,我省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对策,南粤监狱,2007,(3):40-41。④叶扬主编,中国监狱劳教工作警官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法律出版社出版,2003,6-28。⑤广东省阳春监狱课题组:《阳春监狱警察心理疾病评估报告》,载广东省监狱管理局2008年11月编《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作发展》一书,31-37。

和生活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2)有中度症状的(70-80分)警察占3.86%,心理症状经常出现,对工作和生活有明显的影响,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3)有偏重症状的(80分以上)警察仅有0.98%,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2.警察心理疾病特点。警察心理疾病排在前五位的是:(1)第一位是癔症,主要表现为存在用转换反应来对待压力或解决矛盾的倾向。(2)第二位是疑病,反映个别警察对身体功能的不正常关心,即使身体无病,也总是觉得身体欠佳,表现疑病倾向。(3)第三位是精神病态,反映出个别警察性格的偏离,脱离一般的社会道德规范,蔑视社会习俗,常有复仇攻击观念等。(4)第四位是抑郁,与忧郁、淡漠、悲观、思想与行动缓慢有关,分数太高可能会自杀。(5)第五位是性度,即“男子气-女子气”,主要反映性别色彩。高分数的男人表现敏感、爱美、被动、女性化,他们缺乏对异性的追求。高得分的妇女被看作男性化、粗鲁、好攻击、自信、缺乏情感、不敏感。

(四)监狱警察心理问题的特点

1.角色冲突:角色是指与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监狱警察最突出问题是角色固着与冲突。长期加班加点将角色固着在铁面无私严格执法的警察角色上,回到家里,甚至与朋友交往时角色不能及时转换,带着警察面孔,影响亲情关系和人际交往。

2.身份倒错:身份是由人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警察在罪犯面前是执法者的身份,但个别警察在工地让罪犯按摩和为罪犯私自购物等都有失身份,严重者由改造者变成被改造者。

3.心理早衰:心能透支,未老先衰。在缺乏心理督导机制情况下,对部分长期从事罪犯心理咨询的咨询师消极影响最大。

4.内疚情绪:长期加班加点,对家人关心不够,愧对亲人,特别是小孩。

5.感染心理疾患:警察在对罪犯进行心理疏导时,没有设置好心理问题“防火墙”,解决了罪犯的心理问题,却无形中将心理“垃圾”留给了自己,带回家中,带到社交场合,个别警察由心理矫治工作者变成心理问题患者。

6.心理脆弱:承受心理压力能力差,主要是个别新录用警察心理素质差,心理脆弱。

二、监狱警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和特点

(一)主观因素

1.突出问题是缺乏对心理保健正确的认识。由于受旧观念影响,有的警察有心理问题不敢寻求心理帮助,将压抑埋在心底形成症结,成为心理问题的祸根。近年来监狱机关对警察心理健康引起了重视,但仍处起步阶段,大部分警察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在警察中有个别甚至认为心理问题不是病,对监狱组织心理测试不配合,工作之余只关心身体健康,心理保健意识不强。

2、缺乏对被罪犯消极心理影响严重性的认识。多年来监狱机关注重了罪犯之间恶习交叉感染问题,在罪犯中广泛深入开展“三分”工作,对罪犯消极心理对警察的影响则重视不够,警察缺乏这方面的防范意识。

3.监狱近年新招警察大部分出生在独生或少生家庭,有的娇生惯养,没有经历艰苦磨练,心理承受能力差,对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特别是警囚矛盾,往往不知所措;对挫折缺乏应对方法,日积月累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客观因素

1.国家对全民心理保健的重视和投入滞后,制约了监狱警察心理保健工作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我国对大众心理健康关心比较多是近年来的事情。一个10多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目前精神卫生法还难以出台,精神卫生缺乏法律保障。

2.当前社会民众本身,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心理咨询存在诸多认知误

区,甚至不把心理问题当回事,由于监狱不能离开社会而独善其身,自然也增加了在监狱警察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的难度。

3.监狱警察因工作和家庭等原因引起的心理压力大,主要表现在:工作对象特殊,工作任务艰巨性;业余生活单调,工作环境边缘封闭性,解决心理问题的社会资源缺乏;未婚警察找对象难,已婚警察子女入学难、配偶和子女就业更难等。

4.罪犯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严重的污染源,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警察受到的消极影响越来越大。根据广东省监狱管理局采用《90项症状清单》量表对全省监狱在押罪犯进

①行的普查,罪犯心理健康的比例为58.64%,心理不健康的比例为41.36%,几乎有将近一半

②罪犯心理不健康。而罪犯中的顽危犯心理不健康罪犯高达67.10%;艾滋病罪犯则更加高,③有74.30%心理不健康。罪犯是目前已知的心理问题最严重的社会群体,心理矫治作为改造

罪犯的重要理论和技术手段已经隆重登上了中国改造罪犯历史大舞台,担当重要角色。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果警察对心理学一窍不通,即便侥幸从事了监狱工作,但是,肯定难以改造好罪犯,甚至,还可能染“病”(心病)上身。打铁还须自身硬,要不断提高警察心理健康水平。

5.由于没有形成心理健康督导机制,在工作中个别警察受罪犯消极心理影响,特别是监狱心理咨询师受消极影响更加大,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出现心理枯竭、早衰,甚至被消极心理同化等现象,影响心理健康。

三、监狱警察心理问题预防重点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转变观念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一)开展监狱警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方法

根据对广东省阳春监狱的调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有:

1.邀请高等院校和有关医院的心理学专家给警察作专题心理健康辅导报告。

2.结合每年的警察培训工作,安排监狱心理咨询师给全监警察分期分批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辅导。

3.监狱为警察发放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4.利用监狱内网,由心理矫治科将报刊杂志上有关心理健康的精彩文章,转载给监狱警察学习,比如《学历越高越认同心理医生的正面形象》和《独特的心理疗法—色疗》等转载文章,引起了警察的广泛关注。

5.加强对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督导,从2008年开始监狱每年召开一次全监心理咨询师年会,总结工作经验,奖励调研成果;邀请心理学教授给全监心理咨询师进行1-2次心理健康和工作业务督导,不断提高心理咨询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增强业务能力。

(二)警察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首先是转变观念增强心理保健意识,解决了认识问题

1.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论”。过去警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认知误区主要是:(1)个别人认为心理问题看不见摸不着不是病,不需要别人干预。(2)另一种则截然相反,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找心理咨询师等于承认自己得了精神病,无地自容。(3)越学心理学心理问题越多,心理学还是不接触为好,等等。

这些错误认识严重阻碍了警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树立了正确的认识:(1)我国已经公布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心理问题也是病。(2)心理疾病分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重性精神病等,并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精神病,有心理问题找心理咨询师同感冒找医生一样,并不丢人,相反,讳疾忌医,不但害己,影响家庭和谐,也影响工作。(3)“越学心理学心理问题越多”的观点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错误言论的翻版,不攻自破,警察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首先是①广东省监狱管理局,广东省监狱罪犯心理状况调研报告,犯罪与改造研究,2009,(3):13-22。②叶扬,顽危罪犯心理矫治研究,中国监狱学刊,2006,(5):98-101。

③叶扬,艾滋病罪犯心理矫治研究,犯罪与改造研究,2009,(11):30-33。

解决认识问题。

2.心理问题“原因论”。目前关于监狱警察心理问题的原因众说纷纷,主要有:(1)“职业论”,监狱警察守着“弹药库”,座在“火山口”,工作对象特殊,任务艰巨。(2)“环境论”,远离城区,生活单调,造成心理空虚。(3)“婚姻家庭论”,婚恋难,亲属就业难,等等。

这些看起来都有一定道理,但不能解释某监狱近年来发生严重心理疾病的3名警察中,有2名竟是新参加工作的警察,另1名也是年轻警察,如果说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与职业、环境和婚姻家庭有关,应该是老年警察受到的消极影响大,为什么新警察就患精神病?国人具有浓厚的官文化,在中国难以找到比当官更加好的职业,但难以置信的是,近年来居然有一批官员也自杀身亡,这当中居然有检察官、纪委书记和教育局长等身居要职的领导。在校的大中小学生,他们还没有从事任何职业,也居然自杀。据《新快报》2009年4月23日报道 广东2008年有26名大学生自杀身亡。

这就有力说明,监狱警察心理问题的产生固然与职业因素有关,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要将警察心理问题放到社会大环境中讨论。心理问题同其他事物一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纵观历史,人类疾病经历了“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到21世纪的“精神疾病时代”。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恶化、竞争激烈、观念更新、生活节奏加快等一系列影响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上,就开始需要心理医生,我国也就是在2001年人均GDP达到这个水平时出台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统一认证制度。根据新华网广州2010年1月24日电,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09年广东地区人均GDP达到了5965美元;2009年中国GDP增长8.7%,人均GDP达到3603美元,已经进入心理问题高发阶段。监狱是社会的细胞,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警队心理保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心理疾病“感染论”。我国十分重视预防罪犯之间传播犯罪伎俩,但是对罪犯消极心理对警察的影响却一直重视不够。警察长期面对心理疾病缠身的罪犯,如果警察心理保健意识不强,心理“枯竭”,就容易出现被罪犯消极心理影响现象。

四、警察心理咨询与治疗是解决警察心理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一)警察适应不良

新录用警察陈某,男,1986年生,2009年10月参加监狱工作,是应届本科毕业生,2010年1月中旬参加完省监狱局统一组织的新警察初任培训后分下基层监区值勤,不久认为带班单调、孤躁、甚至无聊,不想管罪犯,不敢管罪犯,现实与理想有极大落差,心烦,失眠等,难以适应工作,于2010年3月初向监狱提出辞职申请,到基层监区工作不到3个月。到新环境人们普遍遇到心理适应问题,常会引起情绪波动,要适应新环境,首先要做好身体和心理状态适应,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预防自杀;其次,爱岗敬业,适应工作规则,熟练工作业务。

(二)警察不堪工作压力产生焦虑和睡眠障碍等

2008年11月在对某监区警察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前,运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警察反映最多的睡眠问题进行评估,监区16名警察中,出现了睡眠问题的高达11人,占68.75%,成为这次评估中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1.睡眠障碍主要原因:(1)社会客观原因,主要是工作任务繁重、改造对象心理问题严重,心理压力大,值夜班多,睡眠不足,生活节律被打乱;个别警察因工作原因没有处理好家庭夫妻关系,家庭不和,夫妻反目,小孩调皮,读书不争气,以及与同事朋友关系紧张等都可成为睡眠障碍诱因。(2)心理原因,主要是有焦虑和忧郁情绪,造成入睡困难或早醒,神经衰弱者则既难以入睡,又容易早醒。(3)生物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目前身体健康状况影响,带病在身,比如,晚上胃溃疡发作时,疼痛难忍,当然难以安眠。

2.睡眠障碍包括:(1)失眠:分入睡困难型、保持睡眠困难型和早醒三种基本类型。

(2)睡眠觉醒障碍:分梦艺(说梦话)、睡行症(夜游症)、梦魇和夜惊等。

3.根据心理疾病防控机制:一是消除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可以消除心理问题,比如,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消除产生睡眠问题的社会、心理和生物因素,则睡眠问题消除;二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咨询和治疗,直接消除心理症状,也是可选择的解决方案。

4.消除睡眠障碍基本的预防措施是:(1)在爱岗敬业的同时,积极锻炼身体,保持知足常乐的平衡心理状态。(2)培养科学的睡眠方式习惯,加夜班不能按时休息固然是打乱睡眠习惯,影响睡眠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往往被多数人所忽视,就是休息日睡懒觉(多睡觉),与少睡觉(加夜班)对睡眠习惯的影响是相同的,有规律的起居饮食,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对提高睡眠质量十分重要。平时习惯休息时间该睡不睡,不该睡时却睡懒觉,是造成睡眠问题的重要原因。要做到:该睡时即睡,不该睡时不睡;睡不着就起床,有睡意了再睡。(3)远离黄、赌、毒,保持廉结自律,自然睡得甘甜。

(三)警察婚姻家庭问题咨询

因婚姻家庭原因引起的心理问题是警察心理咨询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一般情况是:第一,小孩的问题比成人问题好解决,小孩心理问题如果将应激源切断了,心理症状一般短期内会消除,小孩具有非常强的心理自我平衡恢复能力,但是,往往是问题家庭出问题少年,心理问题出在小孩身上,根源在家长身上,比如小孩上网成瘾,一了解其父或母,就有天天泡在网上的习惯;二是,因夫妻关系产生的心理问题,双方一起来咨询的一般容易解决,一相情愿的,则胜算不大。

婚姻家庭问题咨询中常见心理问题主要有:(1)婚姻基础不牢固引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将男女之间从恋爱到结婚分为: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和制度化四个阶段,任何一个阶段的情感缺失或不牢固,都有可能成为日后诱发婚姻问题的导火索。(2)因家庭功能缺失或不全引起的心理问题,家庭的主要职能有:经济功能、性的功能、生育功能、抚养与赡养功能、教育功能、情感交流功能、休闲与娱乐功能等,这些功能缺失或不全会引起夫妻之间的心理矛盾,有的因此劳燕分飞。(3)日常生活琐事引起的心理问题等。

五、警察心理排查和危机干预工作

(一)要建立全方位的警察心理预警机制,将心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监狱每季度对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排查和评估,对有心理问题的在内部作出预警,供监狱领导、政工和心理咨询部门处置警察心理问题时参考,发现心理问题或危机的提前介入,及时干预。

(二)心理危机概念

心理危机是指人对急性的或短期的应激状态,以及面临自认为不能克服的挫折时产生的急剧心理冲突、恶化和失衡状态。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帮助和指导当事人领悟心理问题实质,走出心理误区的活动,目的是解救陷入心理严重失衡中的警察,避免导致严重后果。

(三)心理危机特点

1.有产生心理危机的诱因,存在引发重大心理影响的事件。

2.心理问题总爆发,引起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急剧变化,但又不符合任何精神疾病诊断。

3.不能自我平复,当事人用自己常用心理调节方法目前暂不能应对或应对无效。

心理危机难以预测,目前也没有十分有效的应对方法,这同社会突发事件引起的危机相同,比如“5.12”文川大地震,“3.11”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核泄漏事件,都难以预防,事后救治也是摸着石过河,没有现成的行之有效的应策,但是,并不是就此等待观望,现场因地因时制宜的干预措施,对危机有缓解作用。

(四)危机干预基本方法

1.进行积极关注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

2.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耐心倾听当事人心声。

3.科学运用解释和鼓励等心理技术,化解危机。

六、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类型划分及保健对策

(一)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类型划分

①根据叶扬(2011)提出的心理健康大循环系统,本文将警察心理健康状态划分为两种

基本类型和四种基本状态(图1-1):

1.两种基本类型:心理正常与异常两类。

2.四种基本状态:

心理正常的警察分为两种基本状态:(1)正常Ⅰ:心理正常,心理健康水平处在不断提升状态;(2)正常Ⅱ:心理健康水平还处在正常范围,但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

心理异常的警察也分为两种基本状态:(1)异常Ⅰ:心理异常,心理障碍处在不断加重状态;(2)异常Ⅱ:心理仍属于异常范围,但心理障碍呈不断好转状态。

(二)对不同心理健康状况警察的心理保健对策

1.对心理正常,心理健康状况不断提升(图1-1,正常Ⅰ)警察,要进一步增强心理保健意识,转变观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训练,增强心理素质。

2.对心理健康水平还处在正常范围,但遇到了某一方面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态呈下降趋势(图1-1,正常Ⅱ)的警察,要在进行科学的心理评估基础上,开展专项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解决心理问题。只有建立科学的长效预防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要将监狱警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每年定期对监狱警察进行心理辅导,全面评估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监狱应成立警察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有专门咨询设备和场所,有专项经费保障,随时为有需要的警察提供心理服务。

3.对心理异常,并呈不断加重趋势(图1-1,异常Ⅰ)的警察,需要及时进行心理治疗,预防心理危机,防范自杀等突发事件,在心理健康状态稳定后开展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

4.对心理仍在异常范围,但呈不断好转趋势(图1-1,异常Ⅱ)的警察,要巩固心理治疗效果,观察疗效,加强康复训练,组织回访,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发表于《犯罪与改造研究》2013年第3期第53-58页)①叶扬,犯罪与改造心理工程,犯罪与改造研究,2011,(5):33。

第二篇:监狱警察心理问题

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及展望

目前,我国监狱对罪犯的心理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以四川为例,各监狱基本配备了面向罪犯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矫治人员,建立了以罪犯为对象的心理健康档案。而在这些方面专门面向监狱人民警察基础配备却基本不存在。作为一名监狱警察,在长期教育管理罪犯繁琐的工作中,为了维护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其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不容忽视,笔者通过对该文的写作,希望社会各界进一步加强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一步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影响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作为监狱人民警察,常年面对社会消极群体,更加需要保持心理健康,然而,在对某省监狱警察的调查中发现,有90%以上的监狱人民警察感到有心理压力。

1、新的犯罪趋势及执法要求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1)、押犯结构的变化:监狱押犯由文盲、法盲向知识型、高学历发展,犯罪类型由一般刑事犯罪向经济犯罪、多技能型犯罪发展,犯罪手段由简单向智能化、集团化、黑社会化转变,流窜犯、暴力团伙犯以及涉黑、涉毒、涉恶、涉枪罪犯的不断增加等,造成监管安全防范工作中现实的与潜在的危险因素增加,罪犯教育和管理工作日趋复杂,难度增大,风险增高,尤其是近年来多起罪犯袭警事件的发生,监狱人民警察深感自身安全受到威胁,心理包袱加重;(2)、随着国家法治的进一步健全完善,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罪犯的要求越来越高,责任追究力度加大,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工作,监狱人民警察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心理状态,身心常年处于紧张与担忧的应激状态,极易产生心理疲劳,引发身心危机。

2、工作时间过长成为影响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外研究证明,时间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监狱一线警力不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据调查,作为基层一线的民警每天平均工作时间为14.5小时,民警每周平均工作日为9个工作日,民警平均每月平均休假天数为5天且随时可能应付各种紧急情况。与正常的公务员每天8个小时工作时,每周5个工作日,每月8天的正常休假的工作时间制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民警们节假日的休假时间不能保证,文化娱乐生活匮乏,没有调剂生活、缓解压力的正常宣泄减压渠道,长期处于心理压抑状态,心理健康状况更加容易恶化。

3、执法者角色转变不当,不注意调节控制情绪,也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监狱人民警察作为拥有多重角色身份的人,在管理教育罪犯的过程中,个别民警心浮气燥,对罪犯在改造中的反复行为产生厌恶情绪,容易动怒,从而使得其行为盲目、被动。个别民警在工作中,为了在罪犯中树立所谓权威形象,惯于发号施令,要求别人绝对服从自己,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惟我独尊的心理状态,听到反对意见就勃然大怒,自己做的,错的都是对的,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习惯于被赞扬,奉承,浮躁、惟我独尊等不健康心理现象。

4、监狱人民警察待遇普遍偏低导致心理失衡也是引发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的一个原因。

无论是和其它警种相比,还是和其它行业相比,监狱人民警察,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监狱人民警察待遇偏低,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我省大部分监狱人民警年收入不超过30000元,在实行津补贴后,部分监狱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监狱机构,国家财政保障还未到位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民警是单职工家庭,民警一个人的收入往往要养活一家老小,而物价日益上涨,收入并没有成比例上涨,造成监狱人民警察消费能力反而相对下降,监狱民警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对职业的认同感越来越差,觉得收入不能体现工作的价值和生存的尊严的监狱民警大有人在,而且不在少数。而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对监狱的执法标准越来越高,执法要求越来越严,民警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长期处于压抑和焦虑的情绪状态而又得不到很好的调节和缓解,极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5、环境封闭及文化娱乐活动贫乏是影响监狱民警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监狱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场所,一是指环境封闭,各个监狱民警到狱上班后,基本上要到下班后才离开单位,在工作期间只能在监狱内工作、活动。二是指接触的对象带有封闭性。此外,大部份监狱警察的日常活动大多较为单调,两点一线,一头是家庭,一头是监狱,加之监管罪犯的特殊性,使其缺乏时间、精力参加娱乐活动,使干警紧绷的神经得不到松弛,长此以往容易诱发心理健康问题。

6、青年干警的心理冲突突出。

监狱青年民警占到全与民警的,大部分是一脚跨出校门,一脚变跨进监狱工作,对监狱监狱工作的性质、任务、目标等不了解,不明确,缺乏工作经验,工作手段、方式方法简单、单一。而监狱作为国家的执法机关责任重大,意义重大,监狱干警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队伍。管教罪犯尤其是改造罪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把罪犯改造成为一名合格的守法公民,需要长期耐心细致的教育,严格的管理。由于押犯结果的多样化、服刑人员犯罪心理结构复杂,改造难度大,使青年民警对自己工作的价值产生怀疑,与自身的人生目标产生冲突,此外加上青年民警心理承受压力的强度有限,由此而引发激烈的心理斗争,出现心理问题。

7、一线民警心理压力明显。

监狱系统处于改革前沿,是体制、机制矛盾突显的受众人权,作为一线民警的压力首先来自工作中的“两个安全”,即监管安全和生产安全的压力。具体地说,一是监管改造要求高。压力主要是怕押犯出问题,这方面有很多不可预测的未知因素,且体制改革后,各级领导对监管改造方面的要求更高更严,不仅不允许出现影响全局的大事,就是一般的失误也得担当责任。二是绩效考核体系要求严格。我狱建立了以五大考核为基础的民警绩效考核,切考核结果与津补贴直接挂钩,从队伍建设、监管安全、生产安全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由于怕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扣分,影响到自己的经济收入从而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监狱人民警察维护策略:

在我国针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的对监狱人民警察维护的对策主要有:(1)从社会角度,政府要制定有利于监狱人民警察的相关政策,加强监狱人民警察的工资福利保障,呼吁全社会切实关心支持监狱人民警察,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让他们在一个被爱的、被尊重的氛围中工作,最大限度地减除他们的后顾之忧。(2)从监狱的角度,监狱应当多开展有利于民警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民警文化娱乐生活,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并应努力提高民警待遇,缓解广大民警生活压力,提高民警生活质量。(3)从个人角度,一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主动预防心理疾病。二是保持良好的情绪特征,不断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努力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悦纳自我,不断完善自我。

三、现有研究中的不足:

1.监狱人民警察的理论研究不够

目前,有关监狱人民警察研究的理论基础很薄弱,在国内来说,有关于监狱人民警察的标准没有明确的界定。此外,在理论研究方面,虽然有关文章较多,但多数仅仅是纯理论分析、解释性的说明、经验总结、逻辑演绎,缺乏实证力一面的支持论证,尤其是在原因的作用机制方一面。许多概念还很混乱,而且很多的理论都源自于欧美或别的群体,这就导致了在监狱人民警察的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理论知识匮乏的阻碍。因此,在进行监狱人民警察的研究时,我们应加强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

2.调查研究较多,对策研究较少

我国关于监狱人民警察问题的研究中,关于监狱人民警察基本状况的调查研究较多,对策研究较少,并且多数是理性探讨,缺乏切实可行的维护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现有研究中,针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的措施与对策主要有:第一,从监狱人民警察自身来说,淡泊明志、宁静以致远;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期望适度,体验成功。第二,从监狱方面来说,从微观上切实提高监狱人民警察待遇,改善监狱人民警察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与条件;注意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培训;正确处理好监狱人民警察与管理者的关系。第三,从社会来说,社会宣传跟上,作好理解;转变机制,作好科学评价;从宏观上来调控监狱人民警察待遇,改善监狱人民警察的物质生活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与条件。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对监狱人民警察维护策略的研究多是多的只是停留在简单理论分析与一般经验总结的水平上,可行性较低。

3.监狱人民警察心理问题的干预性研究

监狱人民警察研究的日的是为了增进和维护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关于其干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并未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角度提出其干预手段,如自我维护:理解宽容法、愉悦接纳法、降值低调法、转换视角法、合理宣泄法等,及从监狱管理、社会环境方而来创造有利于监狱人民警察的氛围。我国监狱人民警察维护策略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我们进行监狱人民警察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增进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提升监狱人民警察的生命质量,但是在现实的研究中,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简单理论分析与一般经验总结的水平上,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监狱人民警察维护策略的研究,如,监狱人民警察压力源的研究、监狱人民警察的辅导研究以及监狱人民警察的干预实验研究.另外,应定期进行监狱人民警察普查,及早发现监狱人民警察存在的问题,并建立监狱人民警察咨询机构,建立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档案,以便随时为监狱人民警察服务。

4.研究工具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监狱人民警察调查研究的工具主要是:(1)Scl-90症状自评量表,国内修订的SCL-90量表包括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具有容量大、反映精神症状面广、能较准确判断各症状程度、省时间、易操作等特点,要求被试必须回答所有90个项目,限定回答近一星期内的体验,采用5分制评定。SCL-90是迄今国内外最具权威性的关于精神卫生的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被广泛使用用来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因此,对于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群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对没有或较少有心理症状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缺乏分别能力。它反映的是一周时间内某人群有无心理症状及其程度。因此,该量表具有阶段性的特点,阶段性状态结果不能代表整体的状态这可能是导致监狱人民警察调查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因此采用5CL-90量表进行监狱人民警察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

在将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结合调查法或访谈法来弥补单独使用SCL-90的不足。日前的研究工具多为SCL-90,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的科学性,并且结果解释也缺乏一定的客观性。一次调查、一个量表的测评,并不能准确判断实际情况。并加强本土化量具的研制,这样可以使将来研究更具科学性与客观性,工具较单一。

目前,我国学者也进行了很多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压力的探索,在心理压力的测量上,较多的使用了SCL-90调查问卷,生活事件量表等影响了受访者的合作程度。杨廷忠教授经过研究,研制出了中文知觉压力量表(CPSS)。知觉压力量表(PSS)是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的英文版一般性的压力测量工具,其由14个反映压力的紧张和失控感的问题构成,4、5、6、7、9、10和13题反向评分。经测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适合中国人的文化和国情。但是在国内的研究中却没有加以使用。

5.监狱人民警察状况研究取样的片面性

通过对监狱人民警察研究论文、文献的分析表明,对监狱人民警察的研究更多的停留在中青年监狱人民警察的研究上,对于中老年监狱人民警察的研究以及离退监狱人民警察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这些都表明对监狱人民警察研究的片面性,离退休监狱人民警察作为一个没有继续为监狱事业做出直接贡献的群体,但对于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的监狱人民警察来说,他们也是其中的一个群体,对他们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对中青年监狱人民警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因为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对他们老年生活保障的研究有利于更好的为激励中青年监狱人民警察为监狱事业奉献提供依据。

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监狱人民警察群体的角度出发,谈如何加强对监狱人民警察的管理、提高对罪犯的改造质量等,较少针对个体的监狱人民警察进行研究。监狱人民警察首先是一个普通人,然后才是一个赋予社会角色期望的“监狱人民警察”,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我们应该站在监狱人民警察个体的角度来认识、看待、评价和期望。只有这样,才能更客观地评价监狱人民警察的各种问题,更客观、理智地认识和解决问题。此外,在监狱人民警察的研究中没有涉及各专业对监狱人民警察生活适应情况的研究。

此外,除了对离退休高校的监狱人民警察研究资料较少外,对于处于更年期的男女监狱人民警察的研究涉及也非常少。更年期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生理阶段,由于生理上的变化是否会引起精神上的变化以及引起了哪些变化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对于男性监狱人民警察来说也是一样的。其中,在各项研究中跨地域的横向、纵向研究也没有涉及,不能体现出每个地区监狱人民警察问题的地域区别。

四、对监狱人民警察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1.应该明确监狱人民警察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目前,有关监狱人民警察研究的理论基础很薄弱,在国内来说,有关于监狱人民警察的标准没有明确的界定。此外,在理论研究方面,虽然有关文章较多,但多数仅仅是纯理论分析、解释性的说明、经验总结、逻辑演绎,缺乏实证力一面的支持论证,尤其是在原因的作用机制方一面。监狱人民警察是高压力、高应激群体,具有诸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在诱因。尤其是监狱人民警察问题的负面效应具有不容忽视性和与其他职业群体的不可比拟性。这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和成败。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使得监狱人民警察研究地位的提升成为必然,并且监狱人民警察研究的更多意义在于监狱人民警察心理素质的形成、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的专业化及其生存和发展。监狱人民警察职业专业化的重要内容就在于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监狱人民警察是由于他具备了其他职业不具备的心理素质。因此加强监狱人民警察心里健康的理论体系的研究,必将有利于监狱人民警察研究的更进一步发展.2.必须重视监狱人民警察的监狱人民警察要深入人心

以往认为监狱人民警察是高于一般普通人的模范公民,因而很少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所怀疑。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传统价值观念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人们逐渐认识到监狱人民警察也是普通公民中的一员,同样也会有心理问题,并且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在某种程度上更易造成心理问题,而恰恰这一特殊性又要求监狱人民警察必须具有更健康的心理。因此,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中的其他群体的心理健康同样应该受到重视。这不仅涉及监狱人民警察自身发展,更关系着未来社会的发展。

监狱人民警察辅导研究将会把监狱人民警察观念的转变作为首要工作。监狱人民警察辅导研究的对象是较成热的成年人个体,具备较完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反思性,而监狱人民警察辅导工作还是个新兴事物,许多监狱人民警察还不能认识到利用它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监狱人民警察辅导工作需全社会支持更需全体监狱人民警察支持,因而监狱人民警察辅导研究的起步理应也必将会把监狱人民警察个体的观念转变作为首要工作。

3.监狱人民警察辅导的干预研究必将成为监狱人民警察辅导研究的重点

监狱人民警察辅导研究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是实践和现实问题的需要。问题必须予以解决,否则监狱人民警察辅导研究就失去其存在发展的必要性。如,监狱人民警察压力源研究、监狱人民警察的辅导研究以及监狱人民警察的干预实验研究。另外,应定期进行监狱人民警察普查,及早发现监狱人民警察存在的问题,并建立监狱人民警察咨询机构,以便随时为监狱人民警察服务。

4.监狱人民警察研究必须重视与其他相关领域研究的结合监狱人民警察职业是个接触广泛又比较狭窄的职业,广泛是指它面对的罪犯背景形形色色,狭窄是指它主要活动于监狱中,对象主要是罪犯。这种矛盾性就决定了监狱人民警察问题产生的背景的广泛化。因此,必将重视与其他领域研究的结合,如监所文化研究等。

5.监狱人民警察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的多样化以及研究样本的代表性

针对我国监狱人民警察研究工具的单一性问题,研究工具使用较少的情况,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的高校研究者以及心理学研究者,应该尽可能的使用研究工具进行量化的研究。在将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结合调查法或访谈法来弥补单独使用SCL-90的不足。在研究方法上,也应该多种研究方法有机结合,并加强本土化量具的研制,这样可以使将来研究更具科学性与客观性。对样本的抽样要具有代表性,我们应该加强不同监狱人民警察的调查研究,多做一些横向的比较,找出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已成为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在长期、复杂的管理教育罪犯工作中,监狱民警们还将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将会受到不断的挑战,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仍然任重道远。

第三篇: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研究

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研究

[ 胡配军 ]——(2004-10-18)/ 已阅18243次

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研究

江苏省司法警官学校 胡配军

摘要:以现代监狱理念为指导,监狱警察应当而且只应当从事监狱警察事务,实践中,监狱警察的职责不纯与错位严重制约了监狱工作的效率与水平,开展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成了势所必然,推动力与促进力为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妨碍力的存在又使这种建设活动面临着诸多困难,分化监狱职能、强化职业制度建设、加强监狱警察人才资源开发、转变思想观念是当前加强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的应有举措。

关键词:监狱警察 职业化、监狱职能 专业化

监狱警察是我国人民警察的一个警种,他与其他各类人民警察共同构成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也是实现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五十多年来,监狱警察以惩罚和改造罪犯为己任,曾在新中国监狱史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改造成就。但是,成就属于过去。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依法治监的不断深入,以及知识经济、入世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我国监狱正在发生着亘古未见的变化,特别是监狱工作理念正在经历着历史的大嬗变,素质、创新、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公正、文明、法律至上,权利、义务等理念要素,成了监狱工作现代理念的最基本和最核心构成要素。以现代监狱理念为指导,努力提高监狱工作水平,就必须从监狱工作的最根本决定因素——监狱警察自身着手,走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道路,充分保证监狱警察只干监狱警察事务,尽可能避免监狱警察从事非警察事务。下面,笔者拟就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的有关问题谈些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的实践缘由

我们知道,警察是指在国家的统治与管理中,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志,运用武装的、行政的、刑事司法等特殊强制手段的国家行政武装治安力量,是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管理社会治安秩序为职责的特殊机构、人员和职业。(引自《警察学教程》王明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页)在我国目前的警察系统中,其构成要素包括公安警察、森林警察、铁路警察、港航警察、油田警察、监狱警察(含劳教警察)、司法警察。比较目前各类警察的职业现状,不难发现,当前,整个警察职业领域,除了监狱警察之外,其他各个行业的警察早已跨入职业化行列,警察专门负责警察事务,而监狱警察却不是这样,他们在履行监狱领域的警察职责之外,还要承担许多非警察职责,监狱警察不仅要干警察的事,而且要干非警察的事,甚至还经常会以极高的效率去干一些本来不应该干的事。在新中国监狱史上,监狱警察从他产生的那天起,其职责纯化就先天不足,监狱警察不仅要管教犯人,而且在劳动改造目标的指引下,广泛组织各种罪犯,努力参加形式多样的监狱生产劳动。尽管在组织罪犯劳动问题上,由于罪犯劳动的根本性质、罪犯实际劳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曾经使我们对罪犯的劳动提出过种种理性约束,如“改造第一、生产第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等

等。但不管我们作出什么样的生产约束,我们都无法避免监狱警察在组织罪犯劳动改造时,实际跳出改造罪犯的本意,直接追求监狱生产的经济效益。无论是监狱农田劳动、监狱工业劳动、还是当前的监狱劳务加工业,其劳动都具有双重性,而且对劳动的经济效益的追求,远远胜过对劳动的改造效益的追求。监狱警察职责的错位,给监狱工作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罪犯的改造质量下降、社会的重新犯罪率上升、监狱警察工作效率不高,监狱警察的形象和地位受损,监狱警察执法的神圣性、威严性受到质疑。

监狱警察还有些人其实不干监狱警察事务,如中小学教师、监狱产品营销人员、监狱内部三产服务人员等,他们有自己的专门工作,但这些工作没有一样是监狱警察职责范围内的事务。这些非监狱警察事务,不仅大量耗费了监狱警察的应有资源,而且直接占用了相当数量的监狱警察名额,使得监狱警察总量与实际从事警察工作的人员数量总是存在着很大空间,监狱基层一线的警力始终处于不足状态。它也影响了监狱的法制建设、监狱警察队伍建设、监狱警察职业道德建设、影响了监狱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妨碍了监狱警察工作效率的提高。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进行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对于从业人员而言,监狱警察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门化活动。具有监狱警察身份的人,不应当再去从事非监狱警察的活动,应当坚持监狱工作方针,做职业化的监狱警察。

二、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的时代背景

所谓监狱警察职业化,就其实质而言,就是监狱警察职业文明在监狱工作中的扩张,是监狱走向现代化、社会化的一个必然的变迁过程和形态。监狱警察职业化的过程及形态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运作的。现实的环境构成了监狱警察职业化的客观背景。当前,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就其背景而言,既有建设发展的机遇,也有建设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这些机遇与挑战,可以用推进力、促进力、阻碍力三种力的作用形式加以表述。

(一)、推动力

监狱警察职业化的推动力量主要来自监狱依法治监的持续运行、监狱警察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监狱警察自身素质的普遍提高、监狱警察队伍的动态稳定,以及党和政府历年来所给予的政策支持。

1、依法治监的持续运行。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监狱紧紧围绕依法治国的伟大方略,大力实施依法治监,全面建设法治监狱。依法治监的持续运行,从监狱法律体系的完善、监狱规章制度的健全、监狱法治理念的革新、监狱法治环境的净化、监狱刑罚执行的规范化等方面,为监狱警察职业化提供了良好的法治基础。

2、监狱警察职业文明的不断扩张。近几年来,以依法治监、狱务公开为契机,以公正、公开、公平及文明、科学、规范执法活动为形式,结合监狱警察职业道德建设、从优待警等活动,监狱警察职业文明在整个监狱工作环境中不断扩张,监狱警察的职业文明不仅成为监狱工作的主流文明,而且越来越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

3、监狱警察素质的不断提升。监狱系统的“568”学历建设工程、以各类高等院校为依托的监狱专业工作业务建修与培训,新监狱警察岗前培训、各类学科知识考试、三年素质系统教育,这一系列教育与培训活动,大大提高了监狱警察队伍的素质,为监狱工作的各种具体岗位培养造就了数量众多的专业人才。

4、监狱警察队伍动态稳定。由于监狱警察的公务员资格准入,监狱每年可以通过公务员录用考试,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因此,尽管每年我国都有大批的监狱警察因为种种

原因、退休、内退、辞职、调动,但是监狱警察队伍的规模却一直保持着动态稳定,并在监狱警察总量上逐步增加。另外,由于面向社会公开招录,监狱系统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人才的机会,因此,在如今的监狱警察构成问题上,无论是年龄构成还是专业构成、素质构成,当代的监狱警察都比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

5、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历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关心支持监狱事业,从政策、立法、制度、经费保障等方面为监狱工作排忧解难,推动监狱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其中,特别是1994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善的监狱法典,不仅明确了监狱机关的性质、监狱警察的身份、而且,把监狱警察经费、罪犯改造经费列入国家财政预算,用专门的法条予以确定。这一规定为监狱警察职业化提供了足够的财政支撑。

(二)促进力

监狱警察职业化的促进力,源于监狱环境的需求,特别是严打以来的监狱押犯形势、中国入世面临的各种挑战、社会对监狱权的行使要求、罪犯改造质量的目标定位、监狱工作科学化的现代需要。

1、严打以来的监狱押犯形势。2001年以来,由于严打,监狱的押犯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押犯总量持续增加,在狱内押犯构成上,传统的财产型犯罪、暴力型犯罪的数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并占据了犯罪构成的绝对多数;涉毒、涉黑、涉恶、高科技犯罪、跨国境犯罪、洗钱犯罪、职务犯罪、法轮功犯罪在绝对数量上有所增加。犯罪个体中既有文化素质低下者,也有文化层次较高的人进入犯罪行列。新形势下,狱内押犯的构成情况非常复杂,复杂的狱内押犯构成形势带来监狱的不安定因素,增加了监狱安全的危险性和安全防范的难度,加剧了监狱警察改造罪犯的难度。在这样的形势下,监狱基层一线的警力更加显得不足,监狱警察只有排除非警察事务的干扰,集中警力,强化专业分工,各司其职,责任到人,才能保证监狱工作安全防范到位、狱政管理有序、教育改造有方,劳动改造见效。

2、中国入世所面临的竞争。2001年11月,中国成功入世,这无疑会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入世并不仅仅是带给我国众多的发展机遇,也使我国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就监狱系统来讲,监狱事业要发展,必须与国际接轨,走国际融合道路,然而这种接轨、融合都应以竞争为前提,只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有资格去谈接轨、融合。目前,西方国家监狱警察已经普遍走上了职业化道路,而且职业化的程度和水平都比较高。职业化意味着监狱警察工作的专业化,监狱警察的各项具体工作都有专业人员专门从事,不难设想专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必将显著高于非专业人员从事同类工作。相比之下,我国监狱警察工作的专业性及效率还存在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国家这些先进的实践做法可以被我们拿来,为我们监狱工作服务。我们也只有走监狱警察职业化道路,实施监狱警察专业化分工,努力提高监狱工作效率,才可能使我国监狱在入世后的中西方监狱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社会对监狱警察监狱权行使的要求。监狱权是广大人民通过法律赋予监狱警察在执行刑罚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力。监狱权是一种严格的执法权力,监狱警察接受了这项权力,就应当忠实地行使这项权力,而不应当使这项权力在某些监狱警察身上行使落空,更不应让这种权力作为一种手段,供监狱警察用来组织在押罪犯为追逐经济利益创造利润。社会对监狱权的行使要求监狱警察必须走职业化道路,只为监狱警察之事,不从事非监狱警察事务。

4、罪犯改造质量的目标要求。监狱法规定:监狱应当“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

旨”;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一再强调要在改造好上下功夫。目前,我国监狱的罪犯改造以守法公民为目标,各省市监狱系统在守法公民的基础上,还会结合实际需要,在目标的落实上,注重造就什么样的守法公民。当然,不论造就何种守法公民都应当贯彻到罪犯改造的实践当中。要在改造好上下功夫,要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降低罪犯的重新犯罪率,监狱警察应当切实去做改造罪犯的工作。为此,针对目前罪犯改造的任务比不上监管安全、监狱经济的目标任务来得明确强硬,监狱警察无暇顾及罪犯的改造工作,监狱只有通过职业化建设,对监狱警察进行科学分类,建交专职的罪犯改造队伍,专门负责罪犯改造工作,才能真正在改造好上下功夫,达到罪犯改造质量的目标要求。

5、监狱工作科学化的现代需要。传统监狱工作尽管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监狱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过非常显著的贡献,但是那种粗放、简单、不计投入产出、不讲究工作效率的做法,只能适应于那种相对封闭、缺乏竞争的时代。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科学倡明,科学价值得到全社会的认同,讲科学、用科学、科学思维、科学决策、科学分工、科学组织,成了社会的普遍现象,监狱工作从传统走向现代,同样需要科学,要走科学化的道路。监狱工作的科学化,涉及到监狱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科学地开发与利用好监狱警察人才资源,使监狱警察分工科合理、职责分明、组织科学、精干高效。保证适当的人才安置在合适的岗位、专业人才从事对口专业的工作。只有监狱警察职业化,才能使监狱警察人尽其才,适得其所,从而实现监狱工作科学化的目标追求。

(三)妨碍力

监狱警察职业化的阻碍力源于监狱工作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在短时期内难以根本解决的若干问题。

1、监狱职能多元化。理论上讲,监狱是惩罚和改造人的地方,劳动改造罪犯中的劳动应当是为着改造罪犯的目的,而不应该在改造的目的之外产生经济效益的目的。监狱警察应当从事惩罚和改造罪犯的工作,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行政职能工作,办企业、办社会(如医院、学校、三产)不应当是监狱警察的职责。但是,由于监狱自身条件的限制,我国农村监狱多数地处僻远、交通不便、子女入托、上学、就业困难重重,监狱警察及其他工作人员就医不便,在这样的情况下,监狱办社会的职能虽然在理论上说不通,但是实际情况却又是无可奈何。监狱办企业这本来就不是监狱的本意,它只能是劳动改造的附属物,是劳动改造的一种实现形式。这种企业应当服从劳动改造的需要。然而,在监狱的经费保障不能全额到位之前,当前,罪犯改造经费的缺口很大,绝大多数省份拔付的监狱改造经费都不能满足改造工作的需要,监狱必须通过生产,自己主动地挣改造经费。另外,监狱要发展,硬件设施要上规模、上层次,这些花费巨大的开资从何而来,它也迫使监狱必须通过生产自筹。再说,每年国家的财政预算与监狱实际的经费需要能否相符,这本来就是一个非常难以协调的问题。所以,在目前的监狱条件下,如果让监狱停止办企业,放弃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是不切实际的,且会引发若干难以解决的新问题。现实条件对监狱职能单一化的限制,从根本上妨碍监狱警察职业化。

2、监狱工作法规制度不健全。监狱警察职业化,必须有相对健全的法规制度,对职业化行为进行规范调适。几十年来,尽管监狱系统在法规制度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新中国监狱的法规制度从无到有、从不健全走向健全,但是,这种法规制度的健全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我国有了监狱法、有了许多关于监狱工作的法规、制度。但实践证明,监狱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修正,监狱法实施细则至今还未出台;在法规制度方面,我们时常

需要沿用公安机关一些已经落后于现实的“老规定”。有些制度的内容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监狱警察职业化还面临着有法难依、有制难循的矛盾。由于监狱法制的不健全,迄今为止,我们仍然无法说清监狱警察的执法活动究竞包括哪些内容,监狱警察到底有哪些工作职责。

3、监狱工作非科学化。职业化的监狱警察必须科学地组织实施监狱警察的各项工作,全面高效地履行警察的岗位职责。现实的监狱警察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非科学做法,并由此导致了监狱警察工作的效率问题。多年来,我国监狱警察工作一直强调严防死守、硬拼苦干,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监狱警察的奉献精神固然可佳,但问题是这种奉献是不是必不可少的,甚至于可以追问是不是有此必要。监狱警察应当干警察的事,应当依职责干警察的事,应当在职业活动时间范围内干警察职责范围内的事。这是一种监狱警察职业化的分工及组织活动理念,舍此,我们就只能空谈职业化。监狱警察在工作中,忙碌于看守、改造与生产之间,每一个基层一线的监狱警察,都在职责上具有全能性——看守、改造、生产的职责全要承担,每个监狱警察都充当全能型人才。事实上,他们肩负不起也不可能肩负得起这么多的职责。心理学理论认为,当个体面临多重职责需要同时履行时,个体往往倾向于选择承担最容易实现、最富有实效的职责。这正好说明为什么当前监狱警察对监狱生产与教育改造厚此薄彼的原因。监管安全是监狱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每个监狱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安全防范。从防范手段来看,现在,我们至少有三种手段可以使用——物防、技防、人防。可是在安全防范方面,由于种种原因,监狱现有的物防、技防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有时还会成为耗费警力的一种途径。许多监狱对物防、技防所持的信任度太低,往往习惯于相信人防,不顾物防技防的现实存在及其可能达到的功能,依然如顾地强化人防。现在的工作状况既不能保证每个监狱警察尽到全职,也无法使个监狱警察的工作都有成效,重复劳动、低效劳动、无效劳动客观存在,这些非科学化的做法更是与监狱警察职业化的要求完全相悖。

4、监狱警察的权利义务不明确。监狱警察的存在具有工具效用价值,即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警察的政治定性赋予监狱警察崇高的政治地位与政治使命,使这个集体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群体的政治意义。对于监狱警察个体而言,职业的政治使命感固然必要,但他们不能仅仅被当作工具发挥作用,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从事监狱警察职业活动并不能逃离“职业是人们赖以谋生的手段”的定性。监狱警察职业活动涉及到他们自身及家庭的切身利益。因此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权利义务必须明确,这样才能谈得上职业化。实践中,监狱警察的执法权力比较明确,政治性很强,但监狱警察非常关心的权利和与此相对应的义务,却说不清道不明。由于没有关于监狱警察权利与义务的明确规定,监狱警察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只能享有人民给予的权力,却无法行使他从事职业活动应有的权利,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应尽义务也缺乏明确认识,更无法保证他们在工作中对应当承担的每一项义务都能全面履行(如目前的教育改造,在许多监狱,其工作都与要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些情况表明,监狱警察职业活动与监狱警察职业化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

三、监狱警察职业化的举措思考

1、转离社会职能、分离经济职能。监狱职能得不到纯化,监狱警察就不可能只从事警察事务,就不可能有监狱警察职业化。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监狱的条件有了很大变化,交通有所改善。监狱办社会的职能已经不象过去那样有着迫切的实际需要,在一些相对发达的区域,监狱办社会的职能发挥,甚至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应当尽快把监狱办社会的职能转离出去,丢掉监狱一个沉重的包袱。由于监狱经费的原因,监狱的经济职能在目前还不具有完全分离的条件,但是,可以把它从监狱警察职能中分离出去,监狱警察不必承担经济生产指标任务。在组织罪犯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监狱警察追求的应当是其中的改造效益,通过生产劳动,促进罪犯转变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掌握和提高劳动技能。而劳动的经济效益及劳动成果的价值实现不应由监狱警察来负责,应由专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营销人员来负责。

2、强化职业制度建设。监狱警察职业化的制度还有许多需要建设的内容,要从法律、法规、监狱工作制度等方面强化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尽快出台监狱法实施细则,努力构设刑事执行法典,修订完善监狱法,明确监狱警察职业活动的权利和义务,制定监狱警察职业规范。通过这些制度建设措施,努力为监狱警察职业化提供制度保障。

3、加强监狱警察人才资源开发。针对监狱警察队伍的现有素质状况,应当采取措施,大力加强人才资源开发。首先应当对监狱警察进行工作分类,根据各人的专长及实际工作能力、年龄、政治素养等条件,把监狱警察分成看守、改造、其他三种类型,其次,加强从事看守和改造工作的监狱警察的职业化建设,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水平,努力实现这些岗位上的监狱警察从事岗位工作的专业化,高效化。因为一旦这些岗位上的监狱警察都具有了专业水平,那么工作的效率就会显著提高,我们就可以减少一些不讲科学的严防死守,更不必经常性无报偿地牺牲监狱警察大量的非工作时间。第三,重视做好监狱警察人才资源的引进工作。监狱警察职业化,这种职业活动对技术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提高监狱警察相关从业员的的整体素质和个体素质,既要靠内部队伍建设,也需要从外部加强人才引进,通过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激活监狱内部的监狱警察人才资源。因此,要重视做好监狱警察人才引进工作,对将要引进的人才不仅要强调有真才实学,而且这种真才实学确实是为监狱所需,以保证引进人才的质量。

4、转变两个观念。一是由于监狱警察的政治属性、过去,我们习惯于强调监狱警察工作的政治重要性,相对忽视了这一职业自身固有的规律性、职业对技术的要求。因而,监狱工作中,工作的科学性不足,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不高。监狱警察必须要讲政治,但监狱警察不能因为政治而忽视了科学技术。监狱警察应当从讲政治的高度去追求监狱工作的科学性、技术性。促进监狱工作更快地发展。二是从监狱工作的具体岗位来讲,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工作岗位都需要监狱警察,有些岗位如财务、工会等岗位,他们和罪犯一般没有直接的接触,这些岗位上的工作完全可以由非监狱警察来完成。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监狱警察人才资源,纯化监狱警察职能与事务,而且可以通过监狱警察岗位和非监狱警察岗位的划分,达到进一步提高监狱警察职业地位的效果。这样一来,即使监狱还有企业、学校、三产,也不会由此影响到监狱警察的职能,至少监狱警察可以从这些职能和事务中摆脱出来,专心于惩罚和改造罪犯的本职工作。

胡配军,男,1966年1月生,汉族,硕士研究生,先后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参与著作编写五本。

第四篇:叶扬:《罪犯改造文化研究》

(《犯罪与改造研究》2017年第3期)

罪犯改造文化研究

叶 扬

(广东省阳春监狱,广东阳春,529615)

中国有几千年的法制史,有丰富多彩的监狱文化,在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监狱工作的迅速发展,以文化人已经成为当前监狱工作的热点课题之一。回顾新中国监狱发展史,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更加重视监区文化建设,2003年司法部将这些实践活动上升为规章,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2003年6月13日,司法部令第79号)中设专章,即第五章《监区文化》。近年来,文化建设不局限于监区,提出“监狱文化建设”和建设“文化监狱”等更高层次的理念,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监狱文化内容广泛,本文只对罪犯改造文化进行专门研究。

罪犯改造文化概念

罪犯改造文化是指在改造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的总称。基

①本特征:

(一)民族性。我国从古代的“皋陶造狱律法存”、秦以前的夏台、圜土、囹圄、狴犴,到后来的监狱等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监狱文化。比如,我国监狱最早关于对罪犯进行教化的思想,据《周礼》记载:“以圜土聚教罢民”,将社会的危险分子关押到“圜土”(即监狱)去实行教养。

(二)地域性。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罪犯改造文化的地域性差异更加明显,山东省的一些监狱用“儒家文化”改造罪犯形成特色品牌,江西省部分监狱用“红色文化”改造罪犯,广东部分监狱则用“岭南文化”改造罪犯建立模式等。

(三)多样性。罪犯文化具有多样性,从形态上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多种形式;从内容上有文体活动、歌舞晚会、书画比赛和征文活动等多种方式。

(四)时代性。创新发展是罪犯文化的灵魂,新中国监狱工作从解放初期的以集中教育为主,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分类教育,再到现在提倡个别改造,时刻都在发展变化。过去犯人唱歌就是比较时髦的文化活动了,当下,不但许多监狱建设了大型的狱内文化广场,并细化到罪犯监舍“走廊文化”和“床头文化”等,逢年过节,还举行全监性大型文艺演出,规模不断扩大,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和文化氛围十分浓厚。

(五)特殊性。罪犯文化有共性,又有特殊性,总体上是法文化的范畴。罪犯文化在监狱特定的环境中形成,是为监狱的安全稳定和提高改造质量服务的法制文化,具有鲜 ★作者系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特聘心理矫治专家、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理论研究带头人、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省高明监狱副调研员。

①薛梅卿主编:《中国监狱史》,群众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2页。明的法制指导性和服务于改造的目的性。

罪犯改造主流文化

一、罪犯主流文化概念和特点 罪犯主流文化是指在改造过程中,受到监狱机关大力倡导的,起主要影响的改造文化。基本特点:

(一)传承性。新中国罪犯改造的思想文化中,比如,人是可以改造的理念,劳动改造人的思想文化等一直被传承下来,并不断发展完善。

(二)倡导性。监狱大张旗鼓地倡导罪犯主流文化,比如在罪犯中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有益身心的文娱体育活动和书画文化活动,用先进的科学文化占领罪犯改造阵地,丰富罪犯精神文化生活,树立正气,提升正能量。

(三)教化性。罪犯主流文化对罪犯具有教育、感化、矫治等多种改造功能,比如,罪犯改造行为文化,对罪犯改造行为起到导向、约束、激励和养成作用,是再社会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四)发展性。监狱文化中的传统与现代,主流与非主流都是相对的。历史上许多传统文化是某个时代的主流文化,比如儒家文化,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时儒家文化是主流文化。今天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传统文化,非主流,但是,可以吸其精华,古为今用,传承发展。

二、罪犯改造的思想文化

(一)思想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根据罪犯改造文化的存在形态和层次不同,分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等。其中思想文化主要是指处在最高层次、以精神形态存在的文化,即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文化。

(二)人是可以改造的思想文化。人是可以改造的是毛泽东关于罪犯改造理①论的重要部分。对罪犯能不能改造这一根本理论问题,毛泽东同志坚定地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罪犯是可以改造的。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人是可以改造的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罪犯改造的重要思想文化。

(三)劳动改造的思想文化。②通过劳动对罪犯实施感化教育,早在18世纪资产阶级监狱改良时期,劳动感化一词就已经出现。劳动创造了人则是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的科学论断。我国劳动改造的刑事政策和思想形成于解放初期,1951年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出现了一大批应判徒刑的犯人,为了不让他们坐吃闲饭,由国家组织他们从事兴修水利、筑路、开荒和建屋等生产建设劳动,并促使他们在劳动中得到改造,在劳动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培养组织纪律性,改造思想,消除恶习,学会劳动技能,创造财富。1954年 8月26日原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使这项改造人的活动法规化。目前劳动改造不但是我国改造罪犯的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的三大基本手段之一,也是重要的思想文化。

三、罪犯改造的法制文化

(一)法制是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总称。法制文化是指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形成和积累的对法制观念和法制实践的普遍观念和行为习惯,以及与此相应的体现民主与法制精神的法律规范和制度等组成的法制文化体系。罪犯文化是法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①孟庆丰:《毛泽东罪犯改造理论的特点与伟大贡献》,载王明迪等主编《岁月铭记—新中国监狱工作50年》一书,法律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227页。

②中国劳改学会:《中国劳改学大辞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291-299页。

(二)罪犯法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古代中国刑罚一体,将其分开研究比较困难。中国古代的刑罚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归为五种。隋以前的五刑为:墨刑、劓刑、刖刑、宫刑、大辟,前四种为肉刑。至隋文帝制《开皇律》,基本上以五刑:笞刑、杖别、徒刑、流刑、死刑取代了旧五刑,以身体刑(又称痛苦刑)取代了肉刑。①中国刑罚思想文化主要体现在:

第一,刑罚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原始的野蛮、落后、残暴向着文明、慎刑和刑事处罚从轻的趋势发展。人类刑罚由肉刑报复的血腥状态、监禁刑报应的落后时期,发展到当代的试行社区矫治的非监禁刑的文明阶段,是世界刑罚发展的方向和社会政治文明的标志。

第二,刑罚功能由报复、报应和功利主义为主向以预防和教化目标为主转变,刑罚的功能分为惩罚功能、改造功能、感化功能、教育功能、威慑功能、安抚功能和保障功能等,重在预防,分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服刑改造属于特殊预防。

四、罪犯改造的科学文化

(一)科学是指被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经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科学知识不等于科学文化,科学文化包括对科学的信念和观念、正确认识科学对社会文化和个人影响的积极作用,积极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等。

(二)罪犯改造的科学文化内容。(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社会发展观念,破除天命论的唯心史观,消除封建迷信思想,确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2)在服刑改造过程中,充分运用科学的改造理论和方法,从根本上改造自己。目前我国监狱学科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出版的著作大多是警察学习的,指导罪犯

②改造实践的罪犯科学改造读物甚少。(3)积极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监狱组织的文体活动,勤看书学习,不断提升科学文化素质。

(三)监狱以制度保障罪犯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根据司法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司法部79号令),监狱组织的文化教育,应当根据罪犯不同的文化程度,分别开展扫盲、小学、初中文化教育,有条件的可以开展高中(中专)教育,监狱创办罪犯文化技术学校。鼓励罪犯自学,参加电大、函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为他们参加学习和考试提供必要的条件。尚未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年龄不满45周岁,能够坚持正常学习的罪犯,应当接受义务教育;已完成义务教育或者年龄在45周岁以上的罪犯,鼓励参加其他文化学习。

监狱根据罪犯在狱内劳动的岗位技能要求和刑满释放后就业的需要,组织罪犯开展岗位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年龄不满50周岁,没有一技之长,能够坚持正常学习的罪犯,应当参加技术教育;有一技之长的,可以按照监狱的安排,选择学习其他技能。

为了提高罪犯的科学文化素质,目前有的监狱组织他们参加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服刑期间能获取大学毕业文凭;有的与地方高校合作,进监狱办学,建立罪犯技术培训基地。

五、罪犯改造的行为文化

(一)行为是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罪犯行为文化是指在服刑改造过程中所做出的有价值的,促进改造和社会安定的经验及改造活动。

(二)罪犯改造行为文化的规制建设。(1)1982年2月18日公安部根据《中 ①蒲坚主编:《中国法制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61页。②王明迪主编:《服刑指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1页。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有关规定,颁布《犯人守则》,是第一部系统的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当时监狱归公安部主管。(2)《罪犯改造行为规范》 l990年11月6日由司法部令第12号发布施行。共l6章33条,规定了基本规范、生活规范、生产劳动规范、学习规范、文明礼貌规范,是罪犯接受改造必须遵守的言行准则,是考核罪犯改造表现,实施奖罚的重要依据。随着形势发展,《罪犯行为规范》,已经2004年3月2日司法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原《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同时废止。(3)《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具体规定了罪犯奖惩的行为,监狱法第29条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根据监狱考核的结果,可以减刑,有所列6种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监狱法第57条规定罪犯有所列7种情形之一的,监狱可以给予表扬、物质奖励或者记功;监狱法第58条规定罪犯有所列破坏监管秩序8种情形之一的,监狱可以给予警告、记过或者禁闭。

(三)建立行为激励机制让罪犯在希望中改造。行为重在正面激励,监狱建立严格的日、月、季度、半年和考核制度,奖勤罚懒,恩威并施,形成抑恶扬善环境,让罪犯看到改造成绩好坏与减刑假释等切身利益的关系,坚定改造好的信念,在希望中改造。

六、罪犯改造的环境文化

(一)环境既包括以大气、水、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狭义的环境指相对于人类主体而言的一切自然环境要素的总和。罪犯改造的环境文化是其在改造过程中,对监狱的认识、对罪犯与监狱环境关系的认知状况和水平的群体性反映状态,由环境认知文化、环境规范文化、环境物态文化和环境习俗文化构成。

(二)新中国罪犯改造环境文化建设规制主要有:《监管改造环境规范》,l990年11月6日司法部令第l1号发布施行,共5章33条。要求监管警戒设施、罪犯生活区、生产区和学习场所,要规划合理,确保安全,利于监管,方便生产和生活,做到监院建筑物布局、建造规范合理,监舍、教室、监区环境清洁整齐,车间、场院设置有序,并对监管警戒设施规范、罪犯生活区规范、生产区规范做了具体规定。

(三)监狱环境文化的作用机制和价值取向:①

1.监狱环境改造机制。监狱环境的改造机制具有双重性,要实现监狱环境刑罚性的过度体现对罪犯改造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环境压抑),与监狱环境改造所期待的积极作用(环境促进)之间的平衡发展,充分发挥监狱环境的积极促进作用。

2.罪犯对监狱环境形象的价值取向。调查中多数罪犯喜欢“环境美化绿化的监狱”,有少数罪犯喜欢“花园式监狱”,只有极少数罪犯喜欢“戒备森严的监狱”。监狱的“戒备森严”形象不可取,“花园式”也得不到多数罪犯的认同,监狱环境存在适度性问题。

3.罪犯对关押空间环境的价值取向。活动空间是环境心理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罪犯喜欢“多人混合关押”的监舍,只有少数罪犯喜欢“单独关押个人”的监舍。监舍爆满挤拥固然不可取,但大部分罪犯也不 ①叶扬等:《监狱环境矫正理论研究》,载于爱荣主编《监狱矫正论坛2008》,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64-82页。喜欢单独关押,可能与害怕孤独或不习惯有关,自古以来人类就普遍具有群体归属感。

4.罪犯对监狱执法环境的价值取向。罪犯期望监狱执法环境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其中最期望监狱在考核计分、减刑假释等工作做到公平公正。

罪犯亚文化

一、罪犯亚文化概念

罪犯亚文化是指与他们的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局部文化现象。与主流文化相比,亚文化是在监狱主流文化背景下,属于罪犯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不仅包含着与主流文化相通的部分价值观念,也有属于罪犯独特的价值观念。比如罪犯同性恋行为,在监狱不提倡,在社会不禁止。另一类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消极文化现象,比如狱霸行为、自杀行为和诈病行为等消极文化现象,与亚文化的区别是,亚文化目前不被监狱法律规定明文禁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主流文化,消极文化现象则被禁止。由于对罪犯文化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本书将罪犯消极文化现象归到亚文化中加以研究。罪犯亚文化的存在具有客观现实性,管控得当,引导及时,可以向主流文化靠拢,为提高改造质量服务,否则影响改造。

二、罪犯纹身行为

(一)纹身,又称文身、刺青,是用带有颜色的针刺入皮肤底层而在皮肤上制造一些图案或字眼出来,即指刺破皮肤而在创口敷用颜料使身上带有永久性花纹。纹身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有流行,肤色较深的民族一般没有这种文化习俗,中国近几百年间也比较少见。纹身现象存在的文化基础是许多民族认为可以防病袪灾。也有的民族用纹身标明地位、身份或某一集团的成员资格,但是,最普遍的动机是为了美观。

(二)罪犯纹身行为多发生在入监前,狱内罪犯不能纹身。根据调查,罪犯纹身现象根据内容不同分为文字类和图案类两大类型。

1.纹身的文字类图案:第一、励志类:比如在手臂上纹:有志者事竟成;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等。第二、悔恨类:比如在手臂上纹:痛改前非。第三、情意类:比如在手臂纹:情字。

图1 罪犯文身照片 2.图案类:第一、英雄人物:比如在腹部纹关公像。第二、意中人:比如在大腿内侧纹美女图。第三、动物类:比如在胸、腹部纹雄鹰和老虎等。第四、神灵类:比如在背部纹龙和凤等。

图2 罪犯文身照片

(三)对罪犯纹身行为的管控。(1)纹身不是监狱现行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但是,罪犯如果在狱内纹身,将相关工具和物品带进狱内,可能影响狱内安全稳定,目前不应允许罪犯在狱内进行纹身活动。对已有纹身行为罪犯要做好排查,必要时定期进行分类辅导和个别疏导。(2)对入监前已经纹身的罪犯,服刑期间要求清除的,在医疗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满足要求,但是,一般等出狱后自行处理。(3)防止罪犯以纹身图案类型为标志拉帮结伙进行反改造活动。有的纹身图案本身就是罪犯价值观念和犯罪心理的表露,比如胸部纹有穷凶极恶的蛇蝎类图案罪犯,犯罪时多心恨手辣,要加强管控、引导和疏导。

三、罪犯同性恋行为

(一)同性恋是指同性之间相恋,分男男和女女同性恋两种基本类型。如果细分还有双性恋,即既与异性恋,又有同性恋;境遇型的同性恋,比如,罪犯由于在狱内长期性饥渴产生的同性恋行为,一旦出监,有异伴侣,同性恋行为即消失。同性恋现象古已有之,甚至封建皇帝与大臣之间都有这种行为。同性恋现象在世界各国都有发生,目前有的国家已将同性恋行为合法化,承认同性婚姻。

(二)司法部1990年11月6日公布施行的《罪犯改造行为规范》第48条规定:“说话和气,举止文明,说真话、实话,不说粗话、脏话,不准做低级下流动作,严禁同性恋。” 但是,司法部2004年5月1日公布的《罪犯行为规范》施行后,则废止了“严禁同性恋”的规定。

(三)对罪犯同性恋行为的管控。(1)同性恋不再是我国罪犯行为规范中的禁止性行为,但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提倡。因为在狱内同性恋的时空受到严格限制。对有同性恋行为罪犯要做好排查,需要定期进行分类辅导和个别疏导,化解心理问题。(2)同性恋是与性有关的问题,监狱需要研究管控罪犯性心理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罪犯普遍有性需求,并在监管条件下感到性压抑,同性恋成了境遇性选择,必须严格管控,适时得当的性教育,通过学习劳动和文体活动的体力注意力转移,心理帮助和宣泄,性替代品在罪犯中使用的探索,都能消除罪犯 性心理问题,并防范事故发生。

四、罪犯狱霸行为

(一)“牢头狱霸”是指在狱内对符合拉帮结伙、称王称霸、恃强凌弱、寻衅滋事、侵犯其他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等行为特征的罪犯。他们在狱内充当犯人自然的“带头人”,“英雄人物”、“领军人物”,有较强的组织煽动能力,有的成为狱内抗拒改造的组织力量,是狱内危害性较大的亚文化现象。

(二)“牢头狱霸”形成原因。(1)由于受到罪犯在社会原先形成的帮派等亚文化的影响,他们将犯罪时的江湖义气观念带进狱内,成为“牢头狱霸”。有的就是因为江湖义气走上犯罪道路,成为阶下囚。(2)在改造初期,由于犯罪恶习还没有得到彻底改造,部分罪犯利用监管漏洞,受原有帮派观念影响,以及“牢头狱霸”自身的条件,比如身体强壮、组织能力强和有影响力等优势,在狱内搞“牢头狱霸”活动,成为危险性较大的抗改力量,必须严惩不贷。

(三)对“牢头狱霸”行为的管控。(1)依法依规“露头就打”,构成犯罪的依法严惩,严厉打击,铲除滋生“牢头狱霸”土壤。(2)打防并举,加以引导,分化瓦解帮派团伙,积极推进监狱文化建设,将消极能量转化为改造的正能量。(3)管教结合,定期对“牢头狱霸”进行排查,分类辅导和个别疏导,专项治理,倡导积极的行为规范。

五、罪犯暴力亚文化行为

(一)暴力犯罪行为本身不是文化现象,罪犯在走向暴力犯罪过程中形成的喜欢“用拳头”说话的行为习惯,信奉“谁的拳头大谁就有理”的价值观念,相信“暴力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心理倾向,才是亚文化,是暴力犯罪的重要根源。

(二)暴力犯罪罪犯的心理特点。第一,暴力文化浓厚,法制观念淡薄,崇尚暴力,相信暴力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和方法。过去犯罪分子是谋财害命,偷或抢到钱后害怕恶行败露而行凶杀人;现在是害命谋财,先将人杀掉,才看身上有多少钱,不留活口,也不管口袋里有或没有钱物。现场的暴力抢劫代替了往日的鼠窃狗偷。他们入监后有的仍然组织暴力团伙,哄监闹事,宣染暴力文化。第二、个性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入监后仍打架斗殴,甚至公开顶撞警察,不服管理,个别铤而走险,劫持人质,企图越狱脱逃等。

(三)对暴力亚文化现象的管控。(1)从转变亚文化观念入手,通过系统的法制文化知识教育疏导,转变落后的亚文化观念,回归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和护法的行为规范。(2)通过劳动强化、体育活动转移和亚文化心理倾向矫治等方法,提升自我控制能力,消除冲动个性倾向。(3)对劫持人质、聚众闹监和暴狱等严重暴力行为监狱要有专项防控预案,定期组织防控演练,警钟长鸣,防患未然,对为恶者严惩不贷,提倡法制和科学文化。

罪犯文化建设创新实践

罪犯文化建设创新对象范围广阔,可以是纵向的传承与发展,比如,新中国监狱由办特殊学校,到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也可以是横向的区域性特色品牌创建,比如广东用岭南文化改造罪犯,山东用儒家文化改造罪犯,创建品牌。不管形式如何,关键是能否为监狱工作实践服务。从这个意义出发,下面选择了两个在工作实践中对监狱改造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的例证作为参考。

一、罪犯法制文化专项矫治活动

(一)创新基本情况。广东省阳春监狱将中国传统的法制文化和现代心理矫 治手段融入罪犯改造,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监狱组织编写罪犯《法制文化矫治指引》,在新犯中开展法制文化专项教育活动;2007年5月,在监狱心理矫治中心设立《法制文化矫治室》,开展专项心理矫治活动。据统计,从2006年至2015年已有2万多人次先后接受了法制文化专项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矫治,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单纯从文化角度改造罪犯针对性不强,当前罪犯中暴力犯罪比例不断增大,普遍文化素质差,法制观念淡薄,将“传统文化、法律制度和心理矫治”三个层次结合起来,增强了心理矫治的针对性,显著提高矫治效果,并逐步形成一种全新的心理矫治理论和方法:“法制文化矫治理论和方法”,① 是对我国法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法制文化矫治主要对象。参加专项矫治罪犯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罪犯有心理问题,比如在临床上有焦虑和敌对等心理症状,感到精神痛苦,影响人际交往、学习和劳动等活动。第二,心理问题是由法制原因直接引起的,比如罪犯不服法律判决,但其原因不是法院判决本身存在问题,而是自身明辨是非能力差,对法律认知的误区造成。法制文化矫治主要适用对象是法制观念淡薄、不认罪悔罪、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惯犯累犯、抗拒改造罪犯等。主要内容包括法制文化、刑罚文化、监狱文化和囚犯文化四大部分。

(三)罪犯法制文化矫治目标。分三个目标层次:(1)知识层次:掌握基本的法制文化知识,消除法制认知误区, 是最基本的目标要求。(2)信念层次:确立坚定的守法信念,是罪犯改造的关键环节。(3)行为层次:消除恶习行为,养成守法行为习惯,做守法公民,是罪犯改造的最终目标。

(四)罪犯法制文化矫治模式。根据矫治目标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矫治模式,因人施治:(1)增长法制文化知识矫治模式。矫治对象主要是不懂法的罪犯,不知法为何物。矫治重点是学习法制文化知识,增强学法和守法自觉性,认清罪与非罪界限,产生对犯罪行为的悔悟,做守法的公民。可以是集中辅导,也可以是个别疏导。后者要按心理咨询的要求个人申请经批准后安排。(2)增强法制文化观念矫治模式。矫治对象主要是知法犯罪的罪犯。矫治重点是在学习法制文化知识基础上,加深对法制文化思想和理念的学习,转变落后观念,深刻认识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引导悔悟,从而增强守法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做守法公民。这类罪犯多以集中辅导方式进行,一般2-3次见效。

二、罪犯书画文化专项矫治活动

(一)创新基本情况。书法是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中华书法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绘画在技术层面上,是一个以表面作为支撑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颜色的做法,那些表面可以是纸张或布,加颜色的工具可以通过画笔、也可以通过刷子、海绵或是布条等。在艺术用语的层面上,绘画的意义亦包含利用此艺术行为再加上图形、构图及其他美学方法去达到画家希望表达的概念及意思。绘画在美术中占大部分。书画活动对人的身心都具有广泛的增益效果。

根据目前新收罪犯中,职务犯罪、智能型犯罪人数比例不断上升,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罪犯不断增多等特点,广东省阳春监狱于2011年下半年正式启动罪犯《书画文化矫治工程》,在监狱心理矫治中心设立《书画文化矫治室》,内容分四部分:中国书画文化精要、书法文化矫治原理和方法、书画要术和书法园地 ①叶扬等:《罪犯法制文化矫治理论研究》,载于爱荣主编《监狱矫正论坛第3卷201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83-92页。等,深受有书画爱好的罪犯欢迎。

(二)罪犯书画文化矫治的方式和方法。(1)罪犯个人申请的书画活动。在心理矫治中心在心理咨询师指导下进行书画活动,主要达到放松和调节心理目的。(2)罪犯集体书画文化活动。监狱组织有书画爱好的罪犯开展书画学习辅导班,系统辅导书画文化知识;监狱有组织地在罪犯中开展书画比赛活动,营造一种书画文化氛围,从而调动罪犯参加书画文化矫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监狱为罪犯举办书画作品展览等,都可以丰富精神生活,调节心理平衡。

第五篇:监狱警察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按照监狱管理局的统一安排,我于XXXX年XX月XX日到XX监狱报到,截至今日已经两个多月的时间。通过这段时间的见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警察,不仅是社会稳定、法律尊严的维护者,还是教育、感化、挽救罪犯的特殊园丁,我们肩负的责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同时通过见习提高了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现按要求对这一段时间的见习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见习期间,我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践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总结见习岗位工作经验,并把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新一代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信念。同时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素养,做到学以致用、科学运用、合理使用,实现了通过见习发展和锻炼提高自己的目的,为今后参加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积极参加监狱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断在活动中总结经验。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警察,我们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毫无疑问,神圣的职责任务决定了我们必须对党、对人民、对法律倾注全部的忠诚。见习期间,我积极参加监狱管理局及监狱组织的“岗前培训”活动,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方式,开拓新的管理理念,并积极为监狱的改革和发展进言献策。同时向老一辈警察学习他们好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不断通过学习、锻炼和参加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三、摆正位臵、牢记身份,坚定不移地维护警察的良好形象。

作为一名见习警察,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的同时,还是一名执法者。见习期间,我摆正位臵、服从分工、听从指挥,始终把尊重法律、崇尚法治、捍卫法制视为职业的崇高信念和天职,切实增强宪法、法律观念,增强维护法律权威,维护司法公正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坚持严格执法、依法办事,树立公正执法的良好形象。

通过这段时间的见习,切实增强了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观念,树立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使自己走上工作岗位,更好的服务人民,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积累了经验,丰富了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以此次见习取得的收益,指引前进的方向,为党喝人民的事业献出自己的青春。

下载叶扬:《监狱警察心理保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叶扬:《监狱警察心理保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监狱警察礼仪

    监狱民警礼仪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监狱管理规范化建设,提升民警队伍素质,塑造监狱人民警察良好形象,根据司法部《监狱劳动教养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江苏省司法......

    监狱警察演讲稿

    篇一: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优秀监狱警察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十一监区的干警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优秀监狱警察”。 XX年前,当我从......

    监狱警察队伍建设

    监狱警察队伍建设学术讨论会论文 强化教育培训工作 提高警察综合素质 更好的为提高改造质量服务 大理监狱五监区:刘家军 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监狱是国......

    监狱警察检讨书

    篇一:监狱警察工作失职检查 检查 尊敬的领导、同事们: 你们好!在近期的工作中,因为自身失职,在管理罪犯过程中没有按照现场管理规定,连续两次被上级机关通报,不仅影响了监区的形象......

    监狱警察(模版)

    北海公安局特警的面试题: 介绍个人有关情况; 1、特警岗位比较辛苦,一些地方曾出现一些个别新录用人员被分配后自动放弃录用资格,你为什么还要考这个岗位? 2、当前为什么还要强......

    监狱警察年终总结

    监狱警察年终总结 ****年的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支持下,积极肯干、兢兢业业,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工作能力等方面都取得......

    监狱警察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回顾上一年来的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培养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立足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谦虚、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始终坚持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切......

    监狱警察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2013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对我来说也是关键的一年,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引关怀下,本人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工作水平和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