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会心得:在“以人为本”与解放思想
全国两会期间,解放思想成为热门话题,诸多代表团都明确提出要高举解放思想的旗帜。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在接受采访时明确提出,“思想解放的空间有多大,山西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的发言异曲同工:“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改革的深度、开放的程度”,“现在讲解放思想,尤其要注意把自己摆进去”;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不遑多让,对于云南的工作提出要“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些炽热的言论充分说明,解放思想正逐渐成为共识,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经济要发展,政治要进步,社会要和谐,文化要繁荣,都离不开解放思想这一个前提。随着各地解放思想运动的蓬勃开展,可以想见,一场新的区域竞争将拉开帷幕。广东曾经在这一场解放思想运动中发出强音,但能否在未来继续担当排头兵,还得看广东解放思想的步伐迈得快不快,迈得准不准,迈得科学不科学。
解放思想不是无的放矢,不是毫无原则地为解放思想而解放,而是围绕着科学发展观来解放。那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答案都是四个字:以人为本。然而,对于许多人尤其是干部来说,以人为本只是一个名词,他们嘴上喊着坚持以人为本,实际上却还是按照老一套方法主导工作。比如对于社会组织抱有成见,不论是非黑白,什么都要以权力来统筹,什么都要“一盘棋”,把社会组织、行业协会都变成了政府的派出品,而且管办结合,结果棋下成了一盘,市场经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却锐减了。这就不仅是见物不见人,更是见权不见人。
什么都以权力为尊崇,什么领域都要看得见权力的决定性作用,什么都要权力说了算,这种唯权是大的观点不仅与以人为本毫不相干,更是走到了以人为本的反面。破除这种官场内部某些区域运行的潜规则,摒弃一切属于权力、一切为了权力、一切依靠权力的不良习气,坚持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才能够赢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支持,才能够突破各种既得利益格局,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消除千年以来的官场积弊,也才能够在思想解放的大道上昂首阔步。
解放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第一次思想解放是要扫清“两个凡是”的迷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中解放出来;第二次思想解放是要解决经济领域的姓“社”姓“资”问题,为发展市场经济铺平道路。这两次思想解放都是针对当时社会前进所遭遇最突出的拦路虎。今天,我们的社会前进也有拦路虎,这拦路虎就是沿袭已久的传统发展观,具体来说,包括片面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施政理念,唯gdp马首是瞻的政绩观等等。第三次思想解放,所针对的就是这些在传统发展观格局中积累下来的旧观点、旧思维,从而转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道路上来。
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落实到关系民生的行动当中,更要落实到政治建设当中。捍卫部门利益、捍卫权利结合、捍卫权力坐大,这当然不是以人为本。可惜有的干部始终无法从一切围绕权力的思维中解放出来。如果不坚持以人为本,不从见物不见人、见权不见人中走出来,即使嘴里喊着解放思想,但干的还会是老一套,问题还是会继续存在。时间不等人,当前只有在以人为本方面大力解放思想,高举以人为本的旗帜,那么第三次思想解放才可能真正取得成功。
第二篇:继续解放思想心得:以人为本确保底线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肯定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目的就是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完全一致,使发展的结果与发展目标高度统一。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增强以人为本、民生为上的意识,进一步抓好以确保坚持守住粮食生产、生态环境、节能减排、改善民生“四条底线”为战略举措的统筹兼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注重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使改革发展中创造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第三篇: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解放思想,首先有一个价值判断,就是为谁解放思想?汪洋书记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强调,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的出发点和归宿。掀起解放思想的大学习大讨论热潮,不断把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推向深入,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统一,这样才能形成发展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实现发展的目的,才有利于深圳当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出发点,真正关注“人”,从对“人”本身的研究开始,全面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人”这一根本性、决定性因素。把“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认识对象,这是一个时代课题。诚如汪洋书记所说,在“以人为本”方面我们还须大大解放思想,“要研究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人。弄清他们的数量、素质、结构等一系列问题”。从深圳的实际来看,提出这样一个课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具体来说,市民在投资创业以及就业等方面有什么障碍,在看病、住房、上学等方面有什么困难,都需要我们细心调查研究,从中找出推进和改善城市建设管理各方面工作的“钥匙”,给市民更大的创业空间和更好的人居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层面上,我们要充分评估和考量人口因素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培育消费文明,来推动特区经济向高端发展。要在弄清深圳的人口总量、人才素质和人口结构的基础上,做好产业转移、结构优化等宏观战略决策,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大的舞台,让人才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共同携手打造深圳的城市梦想。
解放思想必须牢牢扣住“以人为本”的要点,正确认识发展的目的和手段,理顺“人”与“物”的逻辑关系。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强调要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汪洋书记强调要注意在人均发展水平上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要提高居民人均收入、社会治安水平和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正是要我们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认识到GDp增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手段,树立万事民为先的理念,坚持一切以人为本位,以人为核心,以人为目的。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的“指挥棒”作用,继续把民生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解放思想必须找准“以人为本”的落脚点,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谋划全局,从而使大写的“人”字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放射耀眼的光芒。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相连。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同时,市民在文化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需求日显突出。这决定了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系统性、均衡性和协调性,争当“综合冠军”,争当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的先锋城市,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这意味着,我们要继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追求“又好又快”发展,让市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要让市民在享受高水平物质生活的同时,能充分享受生态文明,在美丽鹏城诗意地栖居;要提升民主法治水平,积极稳妥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市民文化权益;要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市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市民全面发展的需要,激发市民创造的激情,努力推动特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第四篇:以人为本心得
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
一、创新教学模式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的核心要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曾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待被点燃的火种”。这句话说明,人本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1.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当前教育忽视个性、过分统一化的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尽可能地让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学校根据学生特长和自愿,开设了各类兴趣小组:读写、数奥、书法、美术、剪纸、围棋、合唱、舞蹈、二胡、扬琴、古筝;组建民乐队,办文艺汇演、学生书画展等活动。
2.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顺势引导
在学生丰富多彩的天性中,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强烈。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愿望能够因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而不断得到强化。反之,在不适当的教育中也可能夭折,一道禁令,一声呵斥,乃至一丝无意识的嗤笑,都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终结。所以,人本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像呵护荷叶上滚动的露珠一样保护好儿童的包括好奇心在内的各种天性,同时积极加以引导。
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需要,激励儿童的学习动机,为儿童创造各种能够发挥、表现和确信他们力量和创造才能的领域,让他们经常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就一定能使所有的儿童不但在智力上,而且在道德上、情感意志上都能得到发展。
3.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改变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学生们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学生没有自我主体意识,就更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了。在人本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的学知识到主动自觉的掌握知识。
学校要求教师们改变“满堂灌”方式,把教学变成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双向过程。教师在讲知识时,不能像过去那样,自己滔滔不绝、按部就班地讲解,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基本知识,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所了解的知识,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接着,教师再纠正错误、补充说明、答疑解惑,然后,教师可以设置情景,让学生积极参加,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这样,抽象而晦涩的东西就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中变得简单易懂了,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
二、美丽、和谐、人文的校园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践的环境保障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学生的学习、生活也离不开校园环境。作为学校文化的窗口,校园环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重视校园物质文化景观设计,建设美丽和谐的校园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校园绿化良好,空气清新,肃静而不失典雅,校舍美观,干净,使人一进校园就能产生清爽、亲切之感和无限愉悦、恬美的感受。所以,学校认真搞好绿化,使配置的树种与花草构成一幅优美的画,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自然之美的熏陶。学校的主建筑及各种场所、各类设施,尽量体现自然美与传统美的结合,清新优美,富于丰富的教育性。
走廊摆放的花草,悬挂的标语,书画和名人简介及各班窗台上摆放各有特色的班花,都有利于清除生理疲劳,有利于学生形成优雅的气质,潇洒的风度,健康的体魄和稳定的心态。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学校的每个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学校可以在大厅正中设置整容镜,让师生以整衣冠,注重仪表,弘扬中华文明礼仪之风。所有学校工作成员的一言一行都文明、庄重,衣着仪表及为人处事都以身垂范,给予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积极影响。
2.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建立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
社会人文环境对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影响着学生思想、价值观、意识等精神取向。
学校精神文化一般通过学校的办学目标、主题理念、管理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考风,营造特色,对外宣传口号等等使其得以彰显,并使之形成一种潜伏、弥漫、浸染于整个校园的精神氛围。教风严谨踏实,学风勤奋刻苦,考风整肃而闻名,学生淋浴其中,久而久之,刻苦好学,锲而不舍,实事求是的心理印象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三、建立为学生服务的群团,关爱学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践的应有之义
所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营造优美、和谐、人文校园以外,还要做好学生在学习之外的心理健康辅导、爱心救助贫困生等学生服务群团。
学校要成立“关心青少年成长工作委员会”,排查、摸底,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各类学生谈心、学习、组织活动、心理咨询。设立校长热线电话,建议、谈心工作箱,及时听取学生、家长、社会和教师心声,排忧解难,调整工作。建立“经济困难互助会”、“献爱心基金会”、“市科技园”等组织,每年定期定向资助一批学生。建立“学生紧急援助中心”,专人专职,救学生之急。学校党员、骨干教师及志愿者,对经济困难学生长期实行“一帮一”或“一帮二”,对学生进行资助。
总之,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优美、和谐、人文化的育人环境,建立为学生服务的团体,关爱学生,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成为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
第五篇:以人为本心得
人为本学习心得
中国历史上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坚持以人为本是银行的生存发展之本,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石。
我行坚持以人为本,把关爱员工,帮助员工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作“人本周”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举措践行“人本周”活动的内在要求,用实际行动诠释活动的具体内涵,为运营部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我行以人为本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体现:
其一是客户,我行提出了“以市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尊重客户,给客户更多方便与实惠。多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与客户建立起互利互惠的关系。坚持服务至上,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建立通畅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渠道,以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广大客户的满意和信任。保证客户沟通和信息反馈渠道的通畅,深入了解客户对企业的整体评价与意见建议,及时作出科学决策。要积极报效社会,将企业文化融入社会文化中,负起特定的社会责任,积极支持和参与社会公益、社区建设和公共活动,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其二是员工,对于管理者来说,以人为本,应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着力培养一批品德优秀、懂经营、会管理及有开发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强现有员工的培训,努力提高现有员工的队伍素质,同时适时引进复合型专业人才,填补空白点,提高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把“客户为中心”的概念融入企业管理中,正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内容。把“客户为中心”植入每一个员工心中,以此激励员工的创新行为,增强员工的责任心,把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客户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就会充满活力,就会越来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价值。对于普通员工来说,要不断加强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古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一步即是修身,只有掌握了为客户服务的技能,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业务技能是工作之本,是决定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的基本,我们要重视业务技能的训练,利用业余时间,看电视的时间认真练习点钞、汉字输入、数据输入等业务技能;同时我们还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金融政策,金融知识,以提升自升的素养,从而为有效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一定要有学习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以求更好的个人发展前景。
中国梦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更加美好的中国,将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奋斗中变为现实。
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个人奋斗如此,国家发展亦然,环顾世界,很少有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历尽苦难与辉煌;也很少有国家,在持续奋斗中,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
只有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民族,才会如此渴望再创辉煌,也只有历尽了苦难沧桑的国家,才会更珍惜来之不易的道路,沿着这条复兴路,为梦想努力奋斗,让梦想照进现实,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达到。
中国梦,我们离它曾经如此之远,我们从未离它如此之近。
成功源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
今天,我们离民族复兴的梦想前所未有的接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以苦干续写中国辉煌,以实干托起中国梦想,民族复兴的壮阔历程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手里,行进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多少人把梦想描绘得奇妙瑰丽,又有多少人独对梦想空自嗟叹。多少人艳羡成功之梦绽放的光华,又有多少人知晓那梦想背后的青春与汗水。在追逐梦想的新征程上,汲取中国人脚踏实地的精神养料,我们的梦想会飞得更稳、飞得更高。
梦想,铺陈一个民族的心路,也标示一个国家的方向。梦想是承载社会愿景的垂天之翼,也是激励人民奋斗的动力之源。今天,一个“中国梦”,道出了国人的心声,奏响了时代最强音。
梦想只有植根于人民的沃土,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面对光明前景,面对艰难坎坷,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朝着既定目标,“中国号”巨轮必将一往无前,“中国梦”必将化为美好现实。
中国梦是你的梦、我的梦、大家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深刻揭示出中国梦蕴含的人民主体本质属性,生动道出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价值追求和动力之源。
历史没有终点,追梦未有止境。每个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我们将以辛勤工作创造美好未来,体现人生价值,报效国家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点滴之水,汇成江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定会在亿万人民的携手筑梦中变为现实。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进而以众人之力汇聚成强大的中国力量;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需要有宽广的人文胸怀。登高方能望远,有志方能自洁。处在深刻而复杂的变革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无时不经受着考验,包括现实生活中奢靡、浮躁等不良风气的考验。人生犹如逆水行舟、大浪淘沙,我们只有怀揣远大梦想,才能经受住考验,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浮躁所动,而是志存高远、坚韧不拔地为实现伟大梦想而扎实奋斗。
实现伟大目标需要坚忍不拔的努力,只要我们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始终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就一定能成为现实。
对于“雾霾”现象,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今年年初以来,开始于北京的雾霾天气不断升级,影响地区达到中国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影响人口达到了近6亿。9月份以来,各地又出现了大规模的雾霾天气。
对于这种天气,其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北方冬季普遍使用的煤炭取暖系统导致的空气污染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第二,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第三,工业生产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第四,中国的工业生产部门对于环保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和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会造成一定影响,雾霾天空中的含有有毒颗粒物,会对人的心血管、肺部等产生不好的影响,同时还会引发心肌梗死,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老慢支、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鼻炎、上下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也可能被雾霾天急性触发。
那么,对于雾霾我们如何来预防和防治呢?
首先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认识和实施污染防治规划。大气污染防治具有区域性、复合型和流动性等特点,面对雾霾等大气污染,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独善其身。如果仅仅从单个城市出发来治理大气污染,将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即使投入再大,也可能会因为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使努力付诸东流。为此,必须“跳出来”认识大气污染防治,意识到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仅仅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空气质量根本改善,必须通过区域性空气改善来实现本地区空气质量改善。同时在规划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实现各省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协调统一,从产业布局、清洁生产、污染物减排、联防联控等诸多方面共同发力,避免单打独斗。作为企业,在生产中应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或者对于有害气体进行处理。而作为个人,在生活中应该提倡低碳生活,少开私家车,尽量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尾气排放,为预防雾霾出一份力。
微博舆情
随着网络在我国的不断普及发展,网络监督成为广大民众行使权力监督的新渠道。由于微博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参与门槛低的特点,一些问题官员一经微博曝光,就迅速纳入舆论视野,被迅速追责。微博的自身特性使得它成为一种有力的舆论监督工具,微博的强大力量在舆论监督上予以凸显。对于微博舆情,我认为应该客观辩证地予以看待。一方面,微博提升了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能力,拓宽了舆论监督的渠道,从而间接提升了普通公民的参政议政能力。微博既成为群众的解压阀,又曝光了一大批贪污腐败问题,从“表哥”、“房叔”到雷政富、刘铁男的查处,无不显示出微博监督的威力。同时,从“光盘行动”到“微博打拐”,微博对公益事业和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也起到了切实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微博舆情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一是微博舆论监督的整体质量不高,微博舆论监督失实现象时有发生,严重误导受众;二是公众在利用微博开展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侵权现象。
针对微博舆情这一新生事物,我认为应该疏堵结合,扬长避短。第一,合理引导网络舆论,提高公众权责意识以及网络信息鉴别能力,甚至可以考虑将媒介素养课程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体系,从孩子抓起,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引导公众正确看待、理性合法地运用新媒体;第二,加强制度规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监督依法追责,既要保证公民依法监督的权利,也要保证被监督者依法维权的权利,切实推行网络实名制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第三,变被动监督为主动出击,各级政府要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地做好舆论沟通和引导,积极通过微博平台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及早发现问题、处置问题。构建一个广泛参与、有序互动的微博舆论新环境,使微博成为社会情绪的“减压阀”、官民关系的“润滑剂”;第四,要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微博监督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关键还是要推进制度建设,把教育反腐和制度防腐相结合,推进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真正把“权利装在制度的笼子里”,这才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之策。
北京“年龄控”政策
但是这样一刀切的政策很显然有其不合理之处,第一,涉嫌违反宪法,宪法的平等原则要求政府及一切社会公权力机关不能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对公民进行区别对待,否则就构成宪法禁止的歧视;第二,这样会把很多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拒之门外,因为对于北京这样的城市,应该着力发展金融,信息技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这样的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所以这样的政策对于北京的长远发展会带来不利的影响。第三,北京这一严厉政策,是一种赤裸裸的“地域歧视”,反映了中国特色户籍制度的森严壁垒。
对此,我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对于这种粗暴的对年龄划线的政策法规应当立即被叫停,美国早在美国1967年就制定了《职场年龄歧视法》,以提高中高年龄者的就业机会。我们应早日构建禁止年龄歧视的立法,建立相应的机构来处理年龄歧视。第二,北京政府应该在产业政策方面做出积极的调整,重点发展第三产业,逐渐向周边地区转移其制造业,以此来应对不断膨胀的人口。第三,逐步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进一步深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供应市场,让劳动力自由流通。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也是防止过多人口涌入首都的解决之道。城市病、尽管“城市病”有各种表现,但是总体来说,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衡,城乡区域差距过大,城市各项设施较完善,医疗卫生、公共基础设施等相对先进,这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二是由于产业结构格局不合理,大中小城市之间产业缺乏合理分工,造成大城市的功能和人口过于集中;三是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分离,住宅区和办公区形成断层,这加重了城市运行成本。
对策分析
近年来,一些城市在反思“城市病”的同时,已经开始采取一些对策旨在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江苏江阴、河南平顶山等地把“幸福指数”纳入官员政绩考核;北京采取私家车限号出行,但是这都是治标不治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农村完善各项服务,只有不同地区的居民都能够享有大体相当的生活、福利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流动人口往大城市扎堆。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二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合理规划,做好城市功能的定位,把住宅区和办公区结合起来。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注意优化城市布局,以居民居住区靠近工业区以及机关、科研单位集中的地区为原则,尽量减少跨区域交通量。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的“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规范新城新区建设,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防止特大城市用地面积过度扩张。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是一把双刃剑,的确有利有弊。
不利的一面:
1、如果到了退休年龄的人不退休,就可能减少年轻人工作的机会,而目前中国的就业状况已经很不乐观。国近年来受到输入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竞争压力增大,连研究生、博士生进新单位的起薪也越来越低,延迟退休可能会给年轻人造成更大的压力。
2、如果单位退休年龄延长了,单位给职工缴纳的费用也会增加,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的成本应当是有一定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延迟退休能够推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有利的一面:
1、是可以减轻国家负担。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大幅增加(从解放初期的50岁提高到了现在72岁)意味着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这也将会导致老人退休后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会越来越大,国家财政负担加重。而适当提高一些在重要岗位和关键部门的高端人才退休年龄,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养老金的积累,另一方面有利于减缓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
2、是有利于让那些身体健康、学历高、经验丰富的60多岁人继续发挥余热。正如鲍淡如副局长所解释的:之所以要出台“柔性延长退休”政策,是因为越是受教育年限长的人,工作年龄越短。如果过早地让他们退休,这也是一种人才浪费。当前,上海提出柔性政策更主要的是针对这类人才。给这些需要、也有可能的人一条出路。
我认为:在普遍推迟退休年龄不能得到完全赞同的情况下,上海采取退休年龄“柔性延长”的方法,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这种不搞“一刀切”的退休政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期待。
网购潮
对于现在热门的双十一购物狂潮,你认为它带来哪些影响?
参考解析
今年双十一淘宝的交易额突破了300亿,重新刷新了记录,这样的一场电商购物狂潮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影响。
淘宝店铺带动了很多人就业,由于淘宝开店的成本较低,能节省很多房租水电等开销,同时由一个淘宝店带动了其他就业,比如淘宝客服,网拍模特等,由于淘宝整体的发展甚至拉动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新兴的购物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如今消费者只需在家动动手指,就有货物送上门,如果不满意还能有专业的售后和物流方便退换货,而且网上商品繁多,明码标价,在对比商品也变得更加便捷,所以很多消费者都青睐网上购物。
当然,区别于实体店购物,淘宝也存在很大的风险,由于消费者看不到真实的物品,只有关于物品的几张图片,很难判断物品的质地,而有些店主也会利用这样的缺陷对商品图片进行过度美化而欺骗消费者;由于淘宝只是一个平台,店铺的规范化水平并不一致,有一些店铺的售后服务并不完备,很容易发生退后无门的现象。
而最近的双十一购物潮现象,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很多商家名义上以最低折扣销售,实际上价格并不低,或者是有些店铺以次充好,以假充正;而双十一也给物流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物流公司几乎年年爆仓,运送不及时常常发生;淘宝及商家在双十一过度宣传,消费者容易冲动消费,就有消费者抱怨双十一买的面膜用了一年没有用完。
淘宝的诞生以及双十一的购物狂欢确实给很多的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但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消费者在购物时应时刻保持理性,选择信誉好,有保障的店铺来进行消费。
看病难
看病难,一直是当前我国社会中的一种重大而紧迫的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与群众的福祉息息相关。看病难固然与基础设施不完善,医疗环境有待改进,以及我国人口多的基本国情息息相关。但是,在这些问题背后,票贩子的炒票、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隐患、现代化生活方式导致的体质变弱,都与此关联颇深。
同时,看病的问题,又极易让人联想到另一个问题,也就是医疗保障体系,再大一点就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群众极为敏感的一个点。
所以,对于看病难的问题,极可以结合票贩子的炒票现象,考察社会道德和社会管理问题,也可以考察对现代社会生存方式的反思,深挖人情冷漠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还可以和环境污染结合考察环保、职业病等问题,更可以考察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
三、看病难的原因
原因在考察方向中已经谈及,在此大概列举如下:
1、基础设施不完善,医疗医护环境有待改善,医院及专业医生数量不足。
2、现代化生活方式导致现代人体质变弱,疾病多发。
3、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隐患,疾病易发。
4、票贩子炒票。
经济与环境和谐共赢
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要公开、透明,让公众、媒体能够充分、有效地加以监督,这也是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来硬化企业和政府的责任,也可以增强人们自身的防护意识。——李克强
[综合分析]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妥善应对复杂局面,环评管理工作既要发挥好环保倒逼经济转型的作用,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又要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还要广泛、扎实、深入地做好公众参与工作,防范环境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环评制度的意义不言而喻。通过事前控制,环评制度既可以有效预防环境损害的发生,也能够将环境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环境保护制度,我国更是专门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随着经济发展和我国公民环境意识的提升,公众对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异常敏感,环评面临着比以往更加严苛的审视,也承载着相关部门机构的环保公信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环评造假尤为引人注目,也更加不可容忍。
从社会背景看,环评造假是政绩冲动的外在表现。虽然中央早就提出要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但是在有些地方GDP依然是政绩考核的核心指标。很多时候,面对招商引资项目、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重点项目,环评仅仅是走个程序而已。
从制度设计看,现有环评制度的不足,也为滋生造假提供了温床。依照我国法律的规定,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环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在这种制度框架下,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环评单位往往需要“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想方设法确保环评报告获得通过。环评这个过滤器成了大漏斗,许多不符合环保条件的项目反而通过环评穿上了合法的外衣,造成了一起起本不应该出现的环境污染事件。
从环评流程看,环评程序不透明也是环评造假严重的原因之一。尽管随着《环境影响评价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环评阶段的公众参与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不容忽视的是,环评华图众参与的深度与广度依然不足,公众意见处理走过场现象依然比较普遍,导致公众参与的有效性较低。缺少了有效的公众监督,缺少了公开透明,环评单位才有了造假的空间。
[措施]
根据以上情况,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是完善环评制度设计。切断环评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直接利益关系,保障环评单位的独立自主性;加强公众参与进程,实施重大项目环评报告公众听证制度,使造假者在阳光下无处藏身。
三是让公众参与环境评估。环评要充分征求附近居民的意见。广泛、充分的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有效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就是要完善信息公开、听证会等制度,变笼统性为可操作性,这样公众才有参与的机会,在阳光之下,权力才能被很好的监督。
四是要加强监督。各级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法制等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工作应加强监督检查,形成监督检查的合力。
五是加大处罚力度。参与环评审批的人员对审批结果终身负责,对查出的问题,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分。
汉字
传统文化
传承
【热点背景】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应把对本国语言文字的学习,放在教育体系的首位。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然而,长期以来,英语被提升到过高的位置,几乎成了“第一语言”,许多家长甚至在孩子尚处于幼儿阶段时,就开始让其学英语。而另一方面,汉语的学习却相对受到了冷落,降低了国人的汉语水平,写错别字、看到字不会读音或读错音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可以说,这次“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正是因其针对性强而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考点分析】
一、问题及其成因
汉字做为文化载体,如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汉语夹杂英语表达成为流行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已屡见不鲜。历史发展到今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遭遇到了强大的挑战。网络社会工作、学习的特点,让快餐化、碎片化的学习大行其道,这种牺牲系统性和深度的学习方式,已足以让我们对未来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深深的忧虑。
1.唤醒了全民族对本国文化的关注和重视。它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继承中华文化过程中的不足,引起我们的警觉,鞭策我们要正视不足,进而做出应有的改变。
2.用电视这种与时俱进的传播载体,用真人秀这种寓教于乐的节目形态,激发起了全民关注汉字学习的热潮,通过塑造一个个“汉字英雄”,告诉我们汉字学习并不可怕,实乃“非不能,实不为也”。
3.顺应了民众的内心需要。重塑中华文化的辉煌,是中国目前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渐提升过程中民众的强大期盼,是国民发自内心的强大愿望。而汉字做为中华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受到民众热捧自然是顺理成章之事。
当然,在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面前,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注重节目的形式,更要注重节目的内涵和细节,“汉字听写,别陷入刁钻崇拜”。
二、基本对策
1.传承中华文化需要坚守与创新并举。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是我们最值得保存和珍惜的文化瑰宝,要弘扬汉字,需能开拓汉字的艺术美。
2.加大宣传力度,要让汉字进入百姓的生活,进入我们的艺术领域,让人们感到美,感到震撼自己的心。在这方面,我们的媒体不仅有责任,而且完全可以有能力激活汉字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重新焕发汉字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想象力,让汉字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3.提高新闻宣传和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水平,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总书记在谈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时指出,“人民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要认真研究不同群众思想文化需求”。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提高群众素养,是宣传思想工作艰巨而重大的使命,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长期积累,持之以恒。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会通过“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修身,以字促美”,实现提高“软实力”的目的。5.借鉴经验教训。我们要把握这个宣传汉字、宣传中化文化的大好机会,坚持正确的方向,传播中华文化的精华,抛弃其中的糟粕,激发国民更大的学习热情,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网上造谣
近日,长期在网上造谣、传谣的名“秦火火”、“立二拆四”被抓获并刑拘,消息一经公开便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广大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网络不是法外世界,恶意造谣、传谣必须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那么,网络谣言的危害有多大?网络谣言泛滥的根源在哪里?如何才能彻底整治网络谣言?
一、网络造谣危害分析
1.网络谣言造成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在“7·23”甬温特大铁路事故发生后,“秦火火”在网上编造了中国政府花2亿元天价赔偿外籍旅客的谣言,仅两小时就有上万条微博转载,挑动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使政府的善后处置陷入被动。2011年3月,日本发生地震核泄漏事故后,网民“渔翁”在QQ群上发消息称中国食盐将受核污染,后经大量转发扩散,中国部分地区开始疯狂抢购食盐,市场秩序一片混乱„„随着信息技术的裂变式发展,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目前已过6亿,且以每年近10%的速度在增长。“人人都有麦克风、时时刻刻都发言”的自媒体、微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原有的网络生态彻底打破:以往我们常用虚拟世界来区别网络与现实的不同,而现在网络与现实的界限变得模糊;以往我们用“网上冒烟网下燃”来说明一个网络热点话题会发酵成为社会热点事件,而现在网络引燃现实矛盾的燃点更低。网上一个不负责任的谣言,很容易成为引发社会恐慌的爆点,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性。
2.网络谣言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在这一特殊时期,网络谣言很容易成为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的直接因素。一些转型期特有的社会矛盾,往往成为网络议题设置的重点,譬如贫富分化、资源分配不平衡、腐败问题等内容的点击率很高。网络造谣者迎合转型期一些人内心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利用网民心理弱点,编造散布极具蛊惑性和危害性的谣言,引发社会危机。
二、网络谣言泛滥的原因
1.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是直接原因。随着当代中国乃至当今世界进入网络时代,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的传播形式不断出现,民众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要求空前高涨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网络时代传播手段日新月异,颠覆了传统意识形态传播规律,打破了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格局,社会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明显,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主流与边缘的思想观念相互交织,意识形态领域的噪音、杂音此起彼伏,也导致了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多样化并发生冲突,一些矛盾在冲突中酝酿、发酵甚至激化。而网络的发展为谣言的制造、传播等创造了极大便利条件,一些人或势力就开始通过制造谣言等手段让别人认同自己的思想或者谋取自己的利益等。
网络作为社会民众宣泄情绪、表达诉求的一种方便、低成本的手段和渠道,尤其是由于微博言论的碎片化、感性化、情绪化、片面化甚至偏激化等特点,再加上其成本小、隐蔽性强、传播快,使其可以通过裂变式、感染性传播扩大某条信息的影响力,尤其是关于官员贪污腐败、侵害民众利益、污染环境、野蛮拆迁、为富不仁等问题的信息;谣言一旦在网上发布后,很容易引起网民的共鸣,不少人不辨真假便加以转播,使之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而有关部门对这种言行也缺少有效监管,更使得一些人在通过制造这些谣言发泄自己不满情绪的同时,还成为了拥有很多粉丝的网络红人,甚至成为媒体、民众追捧的所谓“反腐英雄”、“揭黑尖兵”等,这种造谣、传谣竟然可以名利双收的“典型”则对网络谣言愈演愈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利益驱使、渗透是重要原因。随着市场交换原则几乎渗透到每一个领域,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利益集团为了打击竞争对手或者谋取私利,自己出面或者利用公关公司、广告公司、传媒策划机构等,收买一些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甚至负责人,相互勾结起来制造谣言、假新闻并大肆传播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近年来多次爆出的中国乳业两大巨头蒙牛、伊利之间在媒体上的相互攻击战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一些媒体转企改制为追求利益而忘记社会责任是特殊原因。随着一些媒体转企改制,在媒体行业激烈竞争的压力下,一些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更高的点击率、收视率、阅读率等,竟然不惜牺牲新闻真实性甚至故意造谣、传谣而去追求所谓轰动效应,有的甚至公然炮制虚假新闻来达到吸引受众眼球、谋取单位私利等目的。还有的新闻单位在市场经营的压力下,为了追求广告利益,以软新闻等形式变相出卖新闻版面,把一些未经核实或者根本就不进行核实的广告以新闻的形式刊发、播出,导致这些广告误导民众、危害社会,尤其是一些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医疗广告等方面的软新闻危害更为巨大。
3.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网络和传统媒体的渗透是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凭借其在各种新闻资源上的资本、科技优势,尤其是利用其掌握的网络话语霸权,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力度进一步加大、手法更加多样化、方式更加隐蔽化,网络更是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阵地。为了实现对中国的和平演变,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实施“文化帝国主义”,利用其在网络信息上的垄断地位以及利用其控制的传媒资源,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的渗透,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并且,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一些基金会、非政府组织等机构,不仅通过收买、同化一些国内的官员、知识分子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上散布一些攻击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等的言论甚至谣言,还收买、同化一些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甚至借一些媒体转企改制的机会以参股、控股的形式介入,先是从控制媒体的市场经营权然后一步步渗透最终控制新闻采编权。目前,在一些网络媒体乃至传统媒体上不时出现攻击我们党和国家根本制度、丑化我们党和国家的领袖人物、捏造我们党和国家的所谓悲惨秘史等谣言,就是这些问题的体现。
据悉,秦志晖、杨秀宇等人组成网络推手团队,伙同少数所谓的“意见领袖”、组织网络“水军”长期在网上炮制虚假新闻、故意歪曲事实、制造事端等,甚至声称要“谣翻中国”。他们利用“郭美美炫富事件”蓄意炒作,恶意攻击中国的慈善救援制度就是一个例证。那么,这些所谓的“意见领袖”是谁?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仔细分析更多网络谣言不难发现,不少经常造谣、传谣的网络大V本人就曾经是罪犯,不少网络谣言的矛头是直接指向我们党的历史、纲领、领袖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等,这背后有哪些政治势力参与甚至指使、操纵,都是一些应该彻查的问题。
4.有关部门对网络谣言打击不力是关键原因。面对网络谣言泛滥,有关部门此前曾多次整治,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打击不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我们看到,对一些故意造谣、传谣的网络大V常常只是禁言一段时间而很少销号,并且还是其在一家网站的微博禁言了却不妨碍其在其他网站的微博上继续造谣、传谣,给人感觉整治就是做样子、走过场;一些网络大V经常编造谣言攻击我们党的历史、纲领、领袖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等,不少网民举报却得不到回应,更看不到应有的处理;网络上的内容是否是谣言,往往是发布的网站自我判定,有关部门对网站在这方面的监管和纠错却很少看到;包括一些大型商业网站在内的不少网站多次出现故意甚至恶意的造谣、传谣事件,不少网民也呼吁严惩相关网站,但是却很少看到哪个大型商业网站受到严惩;专家这些年多次呼吁建立谁提供发布平台谁负责的网站责任制,但一直没有看到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规定,就连曾一度被寄予厚望的网络实名制也因为利益干涉等原因大打折扣,某种意义上放纵了谣言的蔓延;并且,这么多年一直说要建立健全整治网络谣言在内的网络犯罪的法律制度,但是相关的法律和司法解释至今仍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