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观后感 刘双艳[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8:3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党伟业观后感 刘双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党伟业观后感 刘双艳》。

第一篇:建党伟业观后感 刘双艳

观《建党伟业》有感

会计1001100410040刘双艳 看完《建党伟业》这部电影以后,我内心既澎湃又有些许的沉重。澎湃是被影片中所记叙的,历史上那些为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而倾尽一生的仁人志士所激发的。在那个充满灾难却也是热血沸腾的年代,我看到了理想的力量,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越来越被我们忽视的。然而我内心也有些许的沉重,因为通过影片,我看到了我们党成立的艰辛,背后是有无数爱国人士和革命先辈的鲜血染成的。也懂得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电影从清王朝末期说起,那时的中国已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王朝的统治已是摇摇欲坠,国内穷困衰败,中华民族面临这巨大的灾难。一些进步人士开始认识到历史的使命,开始了救国救命道路的探索。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便是其中的典范。我对孙中山先生是钦佩的,在当时能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并使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无疑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孙中山先生本人一生最大的贡献吧。所以说辛亥革命也是为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的。因此辛亥革命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也是我们民族的英雄。然而影片并没有忽略历史事实,资产阶级还是太过软弱,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一职。记得影片中的毛润之回答同学的提问“这大总统怎么又变成姓袁的呢?”,他答道“他手里有枪呗。”这一句无奈的回答正是对辛亥革命的真实显照啊,资产阶级没有实权,是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影片中我们也看到了。历史确实是这样的发展的,袁世凯的皇帝梦虽然最终破灭了,可中国也陷入了北洋军阀的混乱统治中。

这其中,蔡锷将军的故事是让我很感动的。他虽然是封建地主的代表,可他的思想他的抉择,我觉得他也是为民族进步做出贡献的一员。蔡锷将军对小凤仙可谓是情深意重,用他自己的话是“爱美人不爱江山”,可在民族大义面前,他还是毅然决然的回复小凤仙,身躯已捐国,只能负卿意。这样的爱国情怀难道不值得我们敬畏吗?再看看我们现今,这样的爱国情怀不是正要大力宣扬的吗?那些贪官腐吏如果在满足自己私欲的同时,能想一想国家想一想人民,他们还会那么堕落吗?还有一些耽于风花雪月场合只图享乐的人,有想过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使命吗?

党的成立是不易的。有太多的人为之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只为打开一扇希望的门。我脑海里始终忘不了五四运动中那些奋力呐喊的爱国学生,虽然说他们其中有一些不免还不够成熟,做法也太过激进。但那一种爱国情怀,是不容置疑的。正是有了成千上万这样的爱国青年,我们民族的面貌才开始真正的焕然一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学生罢课引发的工人罢工,让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显示出巨大的力量。这也给了早期先进知识分子以建立党的一些启示,那就是必须要团结工人的力量。这也让我联想到了自己,那个时候的大

学生生活是多么有理想有激情,他们心中都有一种对国家富强的强烈渴望,当他们听到巴黎外交失败的消息时,那种悲恸,激发他们为祖国未来奋斗的决心。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又有几个还能像当初周总理那样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的理想抱负到底丢哪里去呢,难道年代幸福安稳了,我们倒要不思进取了吗?我不能想象假若当年五四运动的大学生看到现如今的我们会有怎样的感想?我一想到这些,心里便涌出一种羞愧感,我这是在浪费青春啊,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这样混沌过日,如何担当起党担当起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电影还重点记叙了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我不得不被我们伟大毛主席对革命对国情了解的先慧折服。他在早期就参透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后来又在自己的实践中,发现了中国的国情。因此他毅然选择了留在国内,他说“中国的情况还是中国人最清楚,我还是留下来吧”。历史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他也因此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真正独立自强的道路出来。他后来吸取俄国革命胜利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紧密联系工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在中国的大地上取得了胜利。中国共产党也在革命的过程的得以壮大,这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要想取得最佳效果,学习别人没有错,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了解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教训证明,盲目学外是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影片对共产党的成立也有重点记叙,在那样险恶的环境下,我们的党还是顺利诞生了。说明我们的党是有顽强生命力的,是不会向困难屈服的。尽管在成立之处,参加共产党的人也不乏有胆小怕死之徒,如李公博等。可当最初的十二名共产党创始人在游船上同唱国际歌时,虽然歌声比较小,但歌声里所蕴藏的浑厚的力量是不能被忽视的。这就如我们当时的党,虽然规模还很小,但她的发展潜力却是无穷的。影片最后的画面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我觉得它是有着深刻含义的。女演员周迅一袭古典淡雅的旗袍静坐于船头,回头给世人一个温婉明媚的笑容,她身后是美丽的山河,还有光线打在她俏丽的脸上,这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在我看来,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不正是象征着我们党的美好的前途,我们国家的美好未来吗?

真的要感谢《建党伟业》,它让我清楚地看到了一批年轻的中国志士为了国家的和平,为了民族的信仰而奋斗的光辉历程。它让我全身的热血再次沸腾起来,让我那一颗无比赤诚的爱国之心正在燃烧。让我感觉到一种革命的烈火正在我身上蔓延,我仿佛看到了那伟大的一刻,十二名中共代表,在嘉兴南湖的小船上庄严宣誓,要为中国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要推翻长期压在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此时,我真想发自肺腑地大喊:“中国共产党万岁!马克思主义万岁!革命万岁虽然,建党已经离我们这个时代非常遥远,我们虽然不能身临其境,亲身感受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高尚情怀,但是通过电影,却可以让我们记住这一不能忘记的历史,让我们知道一件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二篇: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观后感

我在大一的时候曾经看过一遍《建党伟业》,是上团校的时候院团委组织观看的。还记得我最开始对影片的内容没有太大的感触,只是惊讶于那号称百余位国内乃至两岸三地的一线明星加盟的气场。影片里面很多人都是熟脸,都出演过不少影视作品,某个很不起眼的人物底下有可能藏的就是个巨星(我看了两遍都没发现周星驰也在里面客串)。但是,我认为,虽然我们对演员很了解,却一般很难把他们对应到历史人物上去,因为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如周恩来、邓小平等等,在《建党伟业》中的戏份都极少。而其他戏份颇重的人物,如领导火烧赵家楼的学运领袖匡互生、梅思平,曾与袁世凯并肩作战而后反目的段祺瑞、冯国璋、蔡锷,在新文化运动中分立两派的胡适与装扮奇特的辜鸿铭等等,这些在中国近代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的名字只是在以前的历史教科书上一闪而过,没什么突出强调,时间长了也就记不清了。而现在他们像走马灯一样出现在银幕上,我很难在短时间内记住谁是谁,尤其是对于我这种这几年没碰过历史并很少关心历史的工科生,第一次看这片真可以说是一片混乱。

不过第二次看着就舒服多了。这部影片虽不像现代的好莱坞大片一样弄有太多华丽的高科技式的渲染和修饰,但它完全以陈述真实的感情表现历史,拥有独具一格的魅力。“影片内容删繁就简,从辛亥革命起,经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概括文章内容,此句话足矣。

看完此片,估计不少人都有不一样的感觉。有人在看完影片后可能印象最深的是国民党先驱宋教仁先生在火车站遭遇特务暗杀身亡,并感叹他的英年早逝和壮志未酬;或许是感慨于巴黎和会上失败、日本全面接受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后各地莘莘学子走上街头,高喊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的爱国之心;还有人对当时纯洁的爱情观念感到震撼,不管是蔡锷和小凤仙之间,还是毛、杨之间,他们的情感是没有任何杂念的。对于我而言,里面让我感慨的地方还真不只一处,可以说是内心的强烈震撼。影片放映时我的情感完全与放映的内容相关联,我会在学生们游行示威的时候变的斗志昂扬,心血澎湃,也会为了壮士遇险时而紧捏一把汗。虽然我对历史不太了解,但我看完后也能深深的感受到中国历史之路的艰辛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何其的不易并且是何等的重要。放学回寝室后我看了一下此剧的影评,有人写道:“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振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给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寥寥数语,戳中实质。

说完内容不禁想说说里面的人物。孙中山就不用说了,关于他的评论很多,他虽然犯过错误,但对于他的功绩和领导才能来说那就不值一提了,毕竟是“中华民国国父”,他在历史上起的作用无人可替代。下面我就来说说蔡锷。

其实在看这部影片之前我对蔡锷不是很了解,可以说是连他的名

字都很生疏。片中他出现的第一幕就是坐在那里斗蛐蛐,一脸萌像,又是袁世凯的手下,我还以为他是个傻傻的“走狗式”人物。可在后来他跟小凤仙离别的那一貌似平静的告别和后来发生的几件事情好像又与我的猜测相反。完全处于好奇,我在课后查了关于他的相关资料,谁知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彻底颠覆了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他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在现实中沉默寡言,但他却有锐利的眼光和深刻的鉴别力。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在革命运动中,并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可以说他是袁世凯的掘墓人,要不是他在云南组织云南军队发动了护国起义,出征四川,以寡敌众同北洋军鏖战三个月,给了袁世凯沉重打击,真不知道之后还会发生什么事。还有,蔡锷不仅是忧国忧民的戎马将军,同时也是精通多国语言的才子,威武帅气的容貌下不禁霸气四射。网上评论蔡锷与袁世凯:“一个清癯儒雅,一个粗壮雄武;一个劲气内敛,一个虎视鹰扬;一个高洁自守,一个黑白通吃;一个捐生纾难,一个窃国自为。这两个强势男人之间的故事绝对精彩,而且值得玩味。”看到此更是对他肃然起敬,他真不愧是“国葬第一人”。不仅如此,历史上貌似没有关于他的一些负面消息,全部是给他歌功颂德的,这更是加深了我对他的崇拜之情。唯一可惜的是,蔡锷年少有为但英年早逝,年仅34岁,不禁让人扼腕惋惜。

很多人在看完这个影片后很是疑惑,为什么以前历史片中的蔡锷都没有胡子,但此片中刘德华却留起了小胡子呢?再加上当时网上流传说刘德华在出演蔡锷时被“嫌弃”,这又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后来

了解到,原来当时刘德华出演这部影片的时候已经四十九岁了,大大超出了蔡锷的实际年龄。专家说是为了显示出蔡锷的斯文和年轻,特意为他加上了小胡子。在我看来,这在一方面说明了当时蔡锷的外在气质和深层内涵,在另一方面,也许让剧中人更符合历史事实也是对人物的一种尊敬吧,不过向蔡锷这么伟大的人,也确实值得我们给予最高的敬重。

再回想前两次看的影片,心中滋味不知如何表达。《圆明园》时代,清朝拥有西方先进的武器设备,但清朝仅仅是把它们收藏起来,作为欣赏品。在面对敌方毫不留情的攻击时,“勇猛”的战士却选择了用“自杀式”的回击方式。那样的做法在当今看来是何等的愚昧,何等的难以理解,但事实终究是事实,我们现在只能从这些让我们倍感屈辱的历史事件上面去挖掘有用的历史教训,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从吃一堑长一智中蹒跚向前,其中的艰辛怎能用语言来表达;在《辛亥革命》一开始,秋瑾慢慢走上断头台,但当我看到周围人那中冷漠的眼神之后,我懂了,那时的人类还是处于“看客”状态中,他们不懂得什么是革命,更不知道什么叫反抗。他们所做的只是默默的承受着压榨和剥削。而在不久广州起义的硝烟弥漫过后,黄花岗又安葬了不少年轻烈士的遗体。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此期间,人民并不没有顽固不化,他们的思想已经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改变,革命两个字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人心。那么,归根结底,革命到底所为何事呢?影片已经给了回答——秋瑾的回答是革命是给天下的孩子造一

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烈士林觉民在给妻子的信中说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的幸福;而孙文在片结尾说道:“革命是让社会进步的理念从此深入人心,让人们懂得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革命是让我们将有中国人自己的工厂、银行、铁路、矿山,有了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革命就是在任何一个地方、在任何一个时候、在任何人的心理,永远永远都不再惧怕列强,都不再有封建皇权,是全国之人无一贫者,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总而言之,革命就是让中国强大起来,让中国人民强大起来,不再受压榨。不过中国走的路虽然艰辛,但吃一堑长一智,风风雨雨这么多年都过来了,艰辛所得的成果也是让人欣慰的。

纵观近代历史,中国是一路曲折一路歌。通过观看《建党伟业》我重温了那段峥嵘历史,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伟大气节及崇高信仰。话说回来,以前的我不是很喜欢看历史剧,真心觉得没意思,而且放映的故事情节大多有悖事实,只能把它当做饭后甜点一样,品品就好,可是要把它当做充饥之物就有点力不从心了。不过在经过这两天的“被迫观看”的熏陶后,自己内心也对历史剧的看法有所改变。原来,只要选择好了“甜点”,想要“充饥”也是可以的。

第三篇: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电影,使我感受颇深,我不得不对那些为国家为人民英勇抗争、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者慕然起敬,他们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该影片讲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故事,是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的影片,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陈独秀、蔡和森、向警予、张国焘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为国家赴汤蹈火的故事。

看了《建党伟业》,对我心灵的冲击很大,我很震撼。电影把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再现在我的眼前,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与水火之中,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经千难万险,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那时候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

在影片中,当我看到青年学生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为人民不怕牺牲、坚强勇敢,面对卖国贼、敌对分子,能够大义凌然,绝不低头时,我深深地感动了;当看到一个女学生跪在地上举着一张写着大大“冤”字的横幅,口里说着为四万万中国老百姓伸冤时,我深深地感动了;当看到蔡锷将军抱病还要上战场却表现出沉着冷静,展现了一代儒将以身许国的悲壮时,我深深地感动了;当看到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学习和探索,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时,我深深地感动了。

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却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领土,那些强权国家,根本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硬是将德国在中国的权利转让给日本。让我们深深的了解到“弱国无外交”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告诉了人民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须自强,要靠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携手共进,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1927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它应允了历史的要求,应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斗争,最终终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这个历程对我们这些出生在新社会、沐浴在党阳光下的青年人来说,尤其是对当代的大学生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四篇: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讲述了从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后到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和风云人物。影片的前半部分讲述了孙中山等革命者建立国民党并与袁世凯争斗的情形;后半部分着重叙述了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者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巴黎和会引发了“五四”运动,布尔什维克的种子经李大钊、陈独秀引入中国,终于生根发芽,最终在南湖召开了中共一大的故事。

一、历史的拐点

《建党伟业》选取了中国百年近现代史上的一个爆破点辛亥革命作为影片的开始。自辛亥革命一声枪响,中国开启了从传统到现代艰难转型的序幕。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此时正面对双重挑战。第一重挑战来自外部,自工业革命已降,东西方列强耗时数百年,顺利完成了现代化转型。而沉睡在传统体制之上的中国错失现代化转型的先机,在比较优势全无的前提下,无力迎战东西方列强的入侵。

除饱受列强欺辱外,中国还面临内在的挑战,即积重难返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让衰落的中华帝国失去了往昔的从容。对先天不足、后天欠缺准备的中国来说,无论如何“穷则思变”,都将是仓促和混乱的尝试: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到1917年7月12日张勋复辟失败,短短六年时间,中国便发生了2次复辟,更换大总统3回,爆发内战4场。对处于黑暗和混沌中痛苦摸索的中国人来说,近现代历史上的短短10年好似看不到曙光的漫漫长夜。内外交困的中国人民生活苦痛,民族危机加剧,各种思想观念激荡:帝制、君主立宪、共和、德先生、赛先生……在这一些混乱的表象后,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以常人难及的眼光深刻洞察中国的现实:中国的问题比任何国家都要复杂,因而不能照抄照搬他国理论。不能照抄照搬并不意味着不应以先进理论为指导。在种种主义和思想的实践破产或胎死腹中之后,苏维埃革命的成功给求索中的中国革命者以启示。苏维埃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更是庶民的胜利。苏维埃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和俄国革命的个体性相结合碰撞出来的耀眼火花,也激励着穷则思变的中国革命人。在找到了全新理论的指导后,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经过长期的准备和酝酿后,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正式成立。这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拐点,从此之后,中国历史开启了风云际会的新篇章。

二、小节不拘与大事不虚

《建党伟业》着力展现了从辛亥革命爆发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十年历史。通过流动的历史画卷,意在说明,唯有把握问题实质、借助正确理论指导的政党,方能带领中国争取国家的独立,实现民族自强,进而以崭新的姿态重归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舞台。

《建党伟业》面临的难题在于,如何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展现无限宽广和影响深远的历史?从辛亥革命的枪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短短的十年中,出现了许多的事和许多的人。为了能够实现还原历史和构建故事的双赢,《建党伟业》的创作团队采取了小节不拘的创作原则。比如,在辜鸿铭和罗家伦的辩论中,辜鸿铭这样说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如同数学家的加减乘除,两千年前是三三得九,现在仍是三三得九,不会三三得八。”这段对话取材自辜鸿铭与伊藤博文之间的论战。这种失事求似的挪移,反而增强了《建党伟业》的层次感。此外,《建党伟业》也没有刻意回避儿女情长,蔡锷和小凤仙的离别,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相识、相知和相恋,都拍得动人心弦。

与小节不拘的创作方式相映成趣的是大事不虚,为了客观还原历史,《建党伟业》不仅在历史事件上尽力做到了实事求是,在人物刻画上也力求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比如,为了称帝而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密约的袁世凯,也并非一味]卖国求荣;在各种思想交汇的北大,辜鸿铭的观点也并非全然歪理邪说,其维护传统文化的观点自有其可取之处(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显得不合时宜);胡适的实用主义也并非毫无道理(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成其为势力)。

这种小节不拘、大事不虚的创作方式,以具体的历史脉络为骨,以历史事件为肉,以演员的表演为神,在神骨肉兼具的前提下,使建党伟业的历史画卷气韵生动起来,在保证艺术性的同时,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

三、一点启示伟大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能够应对巨大挑战的文明,才能获得前进,反之,文明就会停滞或者流产。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十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巨大挑战的十年。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前提下,各种理论、学说以及实践行动的先后失败,无不说明这些理论、学说和行动无法带领中国人完成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伟业。相反,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带领中国走出历史的困局,开创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

但汤因比也曾言:“对一次挑战做出了成功应战的创造性的少数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经过一种精神上的重生,使自己有资格应对下一次、再一次的挑战?”纵观历史,任何一种文明模式的发展过程,都是一场成就与问题的拔河比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并且初步实现了百年前的梦想。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刻意回避存在的问题,而应真诚面对。真正的、可持续的成功,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为“与时俱进”赋予更为深刻和可操作的内涵。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建党伟业》的横空出世有双重意义。第一重意义是让我们重温那段惊天动地的历史,了解中国百年的辛酸和苦难史,让所有的中国人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天地,进而奋发有为,通过个人的努力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第二重意义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共产党人以革命大无畏精神成功应对各种挑战,这是新中国得以建立、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和平崛起的年代,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更有必要重归建党的源头,找到这源头的火种,并赋予其新时代的意义,带领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

看完了《建党伟业》这部巨作,我深深的感受到生活在当今和平时代生活多么幸福,今天的和平和繁荣是老一辈的革命者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而当时的中国饱受屈辱,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压迫着我们中华民族。爱国的人士惨遭迫害,日本军国主义在青岛东北蛮横无理,爱国的学生自发组织了五四运动,看着那些学生为了国土的完整,严惩国贼,奋不顾身地走上街头,可一排一排罪恶的子弹打在他们的胸膛,学生们一排排倒下了。这时我感动的哭了,他们为了国家尊严而不怕牺牲的精神让我震撼。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真实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么一步步艰难的走过来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们的党是怎么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观的了解,每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都被演员活生生的演绎出来,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着我们,一种久违了的青春的冲动澎湃在我的胸中,真的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体内的热血又沸腾了,让我们对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为了建立新中国,他们甘愿赴汤蹈火!真的很感谢先辈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建立新中国!真的很感动先辈们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影片最后,在一九二一年三月毛润之等在上海一爱国人士家中召开了中国一大会议,可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代表们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所以被迫转移。终于在嘉兴的南湖胜利召开了中共一大会议,当他们确定了党代表、党的纲程等后,在一个代表的倡议下,他们唱起了国际歌,一张张激动的脸映入我的眼帘,他们低声吟唱,但响彻大地,在天空中回旋„„“起来,饥寒受迫的人民!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热血已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感谢这部电影,用艺术手段复原了那段波涛汹涌的历史,再现了共产党建立前后的风风雨雨,让我们后辈得以跨越时空去见证什么是真正的伟大!

第五篇:建党伟业观后感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万众瞩目的献礼电影《建党伟业》终于如期公映了。最近我十分荣幸地赶在2011年7月1日之前观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得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6、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虽然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虽然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然而电影《建党伟业》却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可以说整部电影删繁就简,详略得当,节奏合理,看到悲壮处让我禁不住扼腕长叹,如国民党先驱宋教仁先生在上海火车站遭遇特务暗杀身亡,壮志未酬,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看到紧张处直让我为剧中人的命运直捏一把冷汗,如年轻的朱德率军在棉花坡与吴佩孚的激战;看到哭笑不得处直让我感慨莫名,如张勋被溥杰戏弄,在皇宫里丑态百出地放风筝;看到动情处让我情难自已,眼眶濡湿,如蔡锷与小凤仙车站离别情景,蔡锷将军貌似平静地与小凤仙话别,然而那缓缓流下的眼泪却已经无声地告诉小凤仙,他是怎样一个重情重义的将军!看到温馨处让我心生羡慕,默默祝福相爱的人幸福绵长,如年轻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简单婚礼,毛泽东坦诚告诉自己的新婚妻子:“做我的媳妇,是要吃苦的,跟了我,从此就没有了安生的日子……”,然而杨开慧却无限深情地回答他:“我愿意。”最简单的台词却道出了最真挚的爱情,让我焉能不深受感动?!

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最让我肃然起敬,钦佩动容的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分别推荐代表奔赴上海召开会议,这些青年才俊怀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主义走到了一起,他们在中国的大地上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个叫做“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成立之初只有五十多名党员,他们为了召开一次会议还得东躲西藏,谁又能料到,这个年轻而力量单薄的政党,却在二十八年之后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从此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

通过观看这部《建党伟业》,我们再一次形象地认识到,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积贫积弱、处于列强环饲的旧中国,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终他们发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不二选择!

影片的结尾真美啊:在那水气氤氲、朦胧迷离的嘉兴湖面上,年轻苗条的王会悟身着粉色碎花旗袍,手撑油纸伞坐在船头上,为这群焕发着年轻活力的共产党人放风;船里面,先是一个人,继而是一群人的声音,他们缓缓唱起铿锵有力的《国际歌》,打破了这山水江南纯朴的宁静,历史的传奇在山水中若隐若现……

一路曲折一路歌,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将近八千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九十年,是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丰功伟绩的九十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为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观看《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最后我想诚恳地说一句:《建党伟业》真的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一部让你感动的电影,一部成功的电影!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品味眼前幸福的人生!

影片《建党伟业》是一部重现辛亥革命后到中国共产党正式建党这10余年时间里面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恢宏巨制电影作品,它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和修饰,但却客观、真实。影片中很多场景都让人印象深刻,我们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当学生们涌上街头,振臂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的口号,咬破手指血书“还我青岛”,青年一代担起山河重任的激情扑面而来,看得人热血沸腾。火烧赵家楼、血书“还我青岛”以及女学生滴血喊冤跪在地上拿着一块写着冤字的大布为四万万同胞喊冤等历史事件逐一呈现。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

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腥风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甜。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了现在的和平,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员肩上的责任。我们全国的党员到现在已有8000多万,这是多么辉煌的成绩啊。13名代表,50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能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我们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带领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有美好的自由,可这些自由是谁赢取的呢,是党。她让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美好的时代下,不用呼吸战火弥漫的空气,不需要担忧衣食住行,只需安然前行。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他们与我们,昨天和今天,血肉相连。我们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它是由无数共产党用鲜血换来的。所以让我们张开翅膀,向广阔天空飞去,为未来打拼,为祖国争光!在党的90周岁生日之际,忠心祝愿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再创辉煌。

《建党伟业》如期上映,号称票房要突破八亿,鉴于网上一片唾骂之声,甚至网友打出了verycd上有史以来的最低分2.2分。本人实在按捺不是好奇的心情,想要亲眼目睹这部惊世大作。感谢政府,感谢党,感谢盗版商,本人昨天就在网上下到了DVD版的,熬夜观影直至凌晨,闭目深思:其实这部电影不错,如果能结合现实社会你会觉得非常不错。先别忙着拍砖,扔鸡蛋,听在下慢慢道来。

这部电影换个角度来看其实可以改名为《中华民国颂》,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你会觉得中华民国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好时代,看着看着就会对今天蜗居台湾岛的中华民国产生无限的向往。

首先说说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这个人被本朝的史书骂得一钱不值,罪名罄竹难书。但是在电影里,袁世凯好像没那么坏。隆裕皇太后宣布退位的时候,袁世凯战战兢兢地给小皇上下跪谢恩,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怎么说也是背叛朝廷,还有敬畏之心,否则一个穿开裆裤的小破孩,手握重兵的未来大总统给他下跪??呸!!袁世凯想做皇帝,想拉拢梁启超,梁启超断然拒绝,这明显属于持不同政见者。不过后来袁大总统也没把他怎么样,想想本朝,对于持不同政见的人只有两条路,要么投奔美利坚英吉利的怀抱,要不蹲大狱,你自己选吧。

既然说到了袁世凯,就不能不说蔡锷。蔡锷将军在本朝不算红人,很少会在电影电视里露面,但是在《建党伟业》中,这个人物刻画得不错。蔡锷将军的身体不好,英年早逝,30多岁就去世了。他拖着病躯远赴日本和孙中山联合讨袁,作为高级将领难能可贵啊。本朝的将军们,你见过这样的吗,得点病还不得去高干病房里住着,或者去什么圣地疗养。要不就是毛将军那样的到处走穴剪彩,或者是宋将军那样的,去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开演唱会,红歌响彻世界,风光无限啊。电影里有一段情节,我觉得特别好,蔡锷将军远赴日本,小凤仙去车站送行。蔡锷握着小凤仙的手,深情地说:“堂堂七尺之躯,已属国,不能属卿……”联想到前阵子本朝安排驻京部队200军官相亲,“堂堂七尺之躯,已属卿,不能属国”高下立判。

下面说说国民党的代表,宋教仁先生。电影里宋教仁去火车站坐火车,我惊奇地发现作为当时中国第一大党的领导人,竟然没有防弹汽车,没有保镖,没有警察开道,没有方圆多少公里戒严,没有包下整列火车,实在太意外了。国民党怎么这么不重视领导人的人身安全问题,难怪一个业余杀手拿把手枪就把宋教仁刺杀了。你们看看本朝领导出巡比皇帝还厉害,前护后拥,戒备森严,别说杀手,几公里外的苍蝇都进不去。一个大学女生只不过在火车站想拍张领导的照片留念一下,还要被警察教训,还差点被逮起来了,还好人家是北大的,警察叔叔才放她一马。

好了,终于绕到北大了,中国的最高学府,这个不能不说说。先说说民国学生的学生装,那会的学生装真好看,男装一袭黑色或白色,整齐的纽扣,笔挺的衣领,青年学生穿上显得倍有精神。俗话说:人靠衣装,我想就是我这类长得不帅的人穿上那套衣服也会加点分。看看本朝学生的校服,惨不忍睹,类似运动服,学生穿上其实不太像运动员,真不知道是哪帮混蛋设计的。民国的女校服也不错,蓝色的衣服,黑色的裙子,女孩子穿上显得很纯。本朝大学里有些女生打扮过于时尚或者性感了,以致于我这样没怎么见过世面的人多次把某些学生误认为性工作者。民国的北大,蔡元培本着“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宗旨,广纳人才,电影里面新文化的代表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和旧文化的代表辜鸿铭在礼堂里辩论,一个多么热烈的学术讨论场面,这些人在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今天的北大,尽出孔庆东,孙东东,厉以宁这样的货色,难怪到了本朝教授变成了“叫兽”,真是斯文扫地啊,蔡元培九泉之下不知作何感想。

说过教授了,说说学生。那会的学生真能称得上热血青年,国家有难,学生第一个冲上去。大学生们天天谈论的是如何救国救民,复兴中华民族,不像今天的大学生,一般只讨论三件事:钱,网游,女人。

五四运动,学生上街游行,北洋政府出动警察镇压,在电影里我看到警察是很克制的,在和学生的冲突中竟然处于下风,战斗力还不如本朝的城管,最后终于动真格的了,抓了几十个学生交差,最后还给放了。北洋政府真是太软弱了,竟然向学生妥协,本朝政府可千万不能学他们啊。学生烧了章宗祥的公馆,北洋政府最后不了了之,也没追究,搁本朝,学生敢烧领导的房子,活腻味了,等着把牢底坐穿吧。

既然是《建党伟业》不说说党的领导人也实在说不过去,说说电影里的周恩来吧。周恩来在上海领导学生运动被捕,关进大牢,他在大牢里还组织学生绝食抗争。然后,政府紧张了,注意!是紧张了,派了个警察局长模样的人和学生谈判,那位警察局长很爽快地答应了周恩来提出的条件,并且表示要亲自请蹲大狱的学生们吃饭。在本朝,你在看守所绝食,太好了,管监狱的不用编什么躲猫猫,洗澡澡,喝水水这样拙劣的谎言来欺骗民众,你这属于自绝于人民,死了活该。

1921年,中国社会乱象纷纭,人才辈出。这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年代,无数的莘莘学子为百废待兴的祖国描绘着美丽的蓝图;这又是个热血沸腾的年代,抛头颅洒热血只为把青春献给祖国;这也是一个群雄争霸,英才辈出的年代,爱国的年轻人为泱泱大国注入了新鲜血液,奠定了雄狮苏醒的基础......今天,党委组织公司全体党员刚看了《建党伟业》巨片,作为预备党员的我也荣幸参加,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形成一篇观后感。

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日子,作为向这重大历史时刻献礼的影片,豪华巨制《建党伟业》从1911年北洋政府成立前夕一直演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两小时故事脉络按时间分为三步:袁世凯北洋民国政府,张勋复辟,中国陷入军阀割据年代;俄国十月革命、中国五四运动,领袖、学生斗志昂扬演说和浩大游行;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惊心动魄一幕幕。

《建党伟业》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它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故事。

一、历史的拐点

《建党伟业》选取了中国百年近现代史上的一个爆破点辛亥革命作为影片的开始。自辛亥革命一声枪响,中国开启了从传统到现代艰难转型的序幕。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此时正面对双重挑战。第一重挑战来自外部,自工业革命已降,东西方列强耗时数百年,顺利完成了现代化转型。而沉睡在传统体制之上的中国错失现代化转型的先机,在比较优势全无的前提下,无力迎战东西方列强的入侵。

除饱受列强欺辱外,中国还面临内在的挑战,即积重难返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让衰落的中华帝国失去了往昔的从容。对先天不足、后天欠缺准备的中国来说,无论如何“穷则思变”,都将是仓促和混乱的尝试: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到1917年7月12日张勋复辟失败,短短六年时间,中国便发生了2次复辟,更换大总统3回,爆发内战4场。

对处于黑暗和混沌中痛苦摸索的中国人来说,近现代历史上的短短10年好似看不到曙光的漫漫长夜。内外交困的中国人民生活苦痛,民族危机加剧,各种思想观念激荡:帝制、君主立宪、共和、德先生、赛先生……

在这一些混乱的表象后,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以常人难及的眼光深刻洞察中国的现实:中国的问题比任何国家都要复杂,因而不能照抄照搬他国理论。不能照抄照搬并不意味着不应以先进理论为指导。在种种主义和思想的实践破产或胎死腹中之后,苏维埃革命的成功给求索中的中国革命者以启示。苏维埃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更是庶民的胜利。苏维埃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和俄国革命的个体性相结合碰撞出来的耀眼火花,也激励着穷则思变的中国革命人。在找到了全新理论的指导后,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经过长期的准备和酝酿后,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正式成立。这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拐点,从此之后,中国历史开启了风云际会的新篇章。本文来源: 范文在线

二、小节不拘与大事不虚

《建党伟业》着力展现了从辛亥革命爆发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十年历史。通过流动的历史画卷,意在说明,唯有把握问题实质、借助正确理论指导的政党,方能带领中国争取国家的独立,实现民族自强,进而以崭新的姿态重归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舞台。

《建党伟业》面临的难题在于,如何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展现无限宽广和影响深远的历史?从辛亥革命的枪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短短的十年中,出现了许多的事和许多的人。为了能够实现还原历史和构建故事的双赢,《建党伟业》的创作团队采取了小节不拘的创作原则。比如,在辜鸿铭和罗家伦的辩论中,辜鸿铭这样说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如同数学家的加减乘除,两千年前是三三得九,现在仍是三三得九,不会三三得八。”这段对话取材自辜鸿铭与伊藤博文之间的论战。这种失事求似的挪移,反而增强了《建党伟业》的层次感。此外,《建党伟业》也没有刻意回避儿女情长,蔡锷和小凤仙的离别,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相识、相知和相恋,都拍得动人心弦。

与小节不拘的创作方式相映成趣的是大事不虚,为了客观还原历史,《建党伟业》不仅在历史事件上尽力做到了实事求是,在人物刻画上也力求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比如,为了称帝而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密约的袁世凯,也并非一味卖国求荣;在各种思想交汇的北大,辜鸿铭的观点也并非全然歪理邪说,其维护传统文化的观点自有其可取之处(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显得不合时宜);胡适的实用主义也并非毫无道理(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成其为势力)。

这种小节不拘、大事不虚的创作方式,以具体的历史脉络为骨,以历史事件为肉,以演员的表演为神,在神骨肉兼具的前提下,使建党伟业的历史画卷气韵生动起来,在保证艺术性的同时,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三、一点启示

伟大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能够应对巨大挑战的文明,才能获得前进,反之,文明就会停滞或者流产。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十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巨大挑战的十年。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前提下,各种理论、学说以及实践行动的先后失败,无不说明这些理论、学说和行动无法带领中国人完成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伟业。相反,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带领中国走出历史的困局,开创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

但汤因比也曾言:“对一次挑战做出了成功应战的创造性的少数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经过一种精神上的重生,使自己有资格应对下一次、再一次的挑战?”纵观历史,任何一种文明模式的发展过程,都是一场成就与问题的拔河比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并且初步实现了百年前的梦想。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刻意回避存在的问题,而应真诚面对。真正的、可持续的成功,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为“与时俱进”赋予更为深刻和可操作的内涵。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建党伟业》的横空出世有双重意义。第一重意义是让我们重温那段惊天动地的历史,了解中国百年的辛酸和苦难史,让所有的中国人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天地,进而奋发有为,通过个人的努力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第二重意义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共产党人以革命大无畏精神成功应对各种挑战,这是新中国得以建立、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和平崛起的年代,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更有必要重归建党的源头,找到这源头的火种,并赋予其新时代的意义,带领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

影片《建党伟业》是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陈独秀、蔡和森、向警予、张国焘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看《建党伟业》,除了演员明星阵容的强大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人心灵的冲击。电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再现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与水火之中,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经千难万险,经过不懈斗争,终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对我们这些出生在新社会、沐浴在党恩下的年轻人,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本文来源:范文在线

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却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领土,那些强权国家,根本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硬是将德国在中国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演员陈道明在剧中沉痛的话,告诉了人民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须自强。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它应允了历史的要求,应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给人民带来了光明,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斗争,最终终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

观后感1:

《建党伟业》我觉得拍得非常不错,故事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起一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页,几乎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如毛泽东、孙中山、胡适、袁世凯-----等等,都是可以单独写一部电影了,要把如此众多的人和事,在短短二个小时内说清楚,其实根本不可能,因此不可避免,剧中人物形象丰满的不多,但历史事件述说着非常清楚,观看时随得剧情的起伏,会有热血沸腾的感觉,编剧的功力确实不凡,演员的演出也十分精彩,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建党伟业》采取了多线叙事的方法。从辛亥革命一直到五四运动中的大事说得非常清楚,不少人物都写着有声有色,比如,发哥演着袁世凯痛骂日本人,霸气十足,一个枭雄的形象让发哥演活了,为了当皇帝,出卖国家主权,签订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再比如,刘德华演着蔡锷将军,火车站与小风仙挥泪相别,与孙中山相谈时的吐血,抱病上战场的沉着,很好地再现了一代儒将以身许国的悲壮;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以及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苦苦寻求救国之路的历程,是《建党伟业》浓墨刻画的另一条主线,刘烨演着毛泽东确实不错,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他演着青年毛泽东初到北大,颇有乡下人进城的感觉,他听胡适讲课时与胡适的对话,蛮有意思,与杨开慧的爱情平淡之中见深情,刘烨的演技真是牛!

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探索,以及因此而和以胡适、辜鸿铭等国学大师为首的保守思想的辩论和冲突,是《建党伟业》写着很精彩的第三条主线,冯远征演出了陈独秀特有的领袖魅力,看完《建党伟业》,你会觉得,没有陈独秀,可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没有这样顺利。

《建党伟业》的画面也很注意视觉效果,让人目不暇接,我最喜欢南湖上周迅演着王会悟撑得一把伞,坐在嘉兴南湖的船头,烟云笼罩的湖上,古色古香的木船,船头美丽的女子曼妙的身姿,构成了一幅美仑美奂的美景,真是美极了。

《建党伟业》真精彩!

建党伟业观后感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影片《建党伟业》是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陈独秀、蔡和森、向警予、张国焘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看《建党伟业》,除了演员明星阵容的强大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人心灵的冲击。电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再现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与水火之中,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经千难万险,经过不懈斗争,终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对我们这些出生在新社会、沐浴在党恩下的年轻人,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

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却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领土,那些强权国家,根本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硬是将德国在中国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演员陈道明在剧中沉痛的话,告诉了人民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须自强。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它应允了历史的要求,应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给人民带来了光明,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斗争,最终终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下载建党伟业观后感 刘双艳[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党伟业观后感 刘双艳[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观后感 今天下午,我非常庆幸的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我们学院举办的业余党校开学典礼。在典礼中,院领导党委书记和颜书记,姜老师给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要求我......

    《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真实再现了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十年间中国大地那段风云变幻、令人可歌可泣、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抗争奋斗的历史;主要讲......

    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大业观后感 昨天我满怀崇敬的心情在学校的组织在观看了建党大业这一部影片,故事从1840年英国侵略中国开始,中国近代史就由此产生了,鸦片战争也由此拉开序幕,两对矛盾也因此......

    《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观后感 这次团校组织我们观看《建党伟业》这是一部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演到中国共产当成立,这之间的十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十年里发生了许多值得......

    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我看了两遍,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只是过多的关注各种明星的角色,而这次在教室观看给了我更大的想象空间,让我能够去思考历史,面对现实。此段历史,我们需......

    建党伟业 观后感

    建党伟业 观后感 不知不觉党已经带领全国人民走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而今天也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第九十个生日。现在人们的生活是美好的、是和谐的、是幸福的。然而在九十年......

    建党伟业观后感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投身革命,致力于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其间,有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 在建党九十周年......

    建党伟业观后感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万众瞩目的献礼电影《建党伟业》终于如期公映了。最近我十分荣幸地赶在2011年7月1日之前观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得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