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祥奖学金发言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季节,很高兴能作为我校陈文祥奖学金获得者的代表在此发言,我是高一(2)班学生叶子航。
首先请允许我向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是你们的关心,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是你们的教诲,让我奋发图强,是你们的鼓励,让我茁壮成长。现在,你们精心培育的花朵的第一瓣都吐露着芬芳,请接受我真诚的感谢。
我坚信:只有耕耘才有收获,成功之门是为敢于拼搏、善于拼搏的人敞开的。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我的家庭没有给予我厚实的财富,但却给了我坚强向上的品质,父母俩身上的那种勤劳善良、诚实朴素的优良作风深深地影响着我,我相信只有通过努力才有成功的希望,所以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我都严格要求自己,面对目前严峻的升学形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努力才能拥用美好的未来,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让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需要正确的思想基础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学习上,我始终认真学习,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在工作方面,我除了作好班长的本职工作以外,还积极协助其他班干部开展各项活动,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热情与责任心去感染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上来。在这些工作中,我的处事能力、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拿到奖学金,这无疑是对我们学习成绩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我们各方面进步的奖赏。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其他真正优秀的同学们相比,自然无法相提并论。面对同学与老师的赞美,也许可以证明我是不错的,但与真正有才华的同学相比还是显得差距很大。因此,我只有更加努力才行,这份荣誉将会成为我前往远方的动力。
在我看来,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未来的方向还需要我们自己来掌舵,就让我们从这一刻开始起航,向着我们更加美好的明天,昂首前进。
谢谢!
第二篇:李文祥事迹
“道德模范”李文祥先进事迹
他是一位战斗英雄。济南攻坚战,他冒着枪林弹雨为部队炸开坚固城门;徐州碾庄阻击战,他带领战士吃麦子喝冷水,顽强阻击敌人4天4夜;上海刘行镇国际电台保卫战,他打坏了两支枪,血战后一个排仅剩3个人。
他战功卓绝却不居功自傲。在国家困难时期,他主动放弃干部身份回乡当农民;他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他安贫乐道,半个多世纪坚持人生信仰从不动摇。
他就是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北街的退伍老军人李文祥。
枪林弹雨:战火涅槃的英雄赤子
1948年,23岁的李文祥应征入伍,成为一名爆破手。在当年9月打响的济南战役中,李文祥和战友们顶着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用三轮车把炸药推到城门下,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李文祥的左手也被打伤,但他强忍伤痛码好炸药,毫不犹豫地拉开导火索。一声巨响,城门被炸开,解放军蜂拥而入,冲进了济南城。
战役结束,李文祥获得了第一枚军功章。随后,李文祥所在的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参加徐州碾庄战役,李文祥驻守在太平庄,和国民党精锐部队相遇。他和战友们吃麦子喝冷水,硬是阻击敌人4天4夜,经过浴血奋战,全歼国民党军12万人。在淮海战役中,李文祥再次荣立一等功。
1949年4月,李文祥随部队渡长江参加了解放苏州及上海的战役,在渡江战役前夕,李文祥火线入党。从此他坚持自己的信仰,63年无怨无悔。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李文祥跟随部队从山东打到台湾海峡,经历大小战役、战斗数十次,他作战勇敢,从普通战士干起,一直到班长、排长、副连长。
一个泛黄的小布包是李文祥辉煌历史的见证,里面装满了奖状、军功章:济南战役的二等功勋章,淮海战役的特等功勋章,进军福建时的一等功勋章,渡江战役的荣誉勋章,渡海战役、平潭岛战役的战斗模范书„„
困难时期:带领乡亲甩掉穷帽子
1956年,李文祥从部队转业,到福建省建设厅建筑工程公司担任保卫干部,他不愿在办公室享清福,主动申请去建设一线。1962年,李文祥自愿回乡务农,带着妻子回到了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农村老家。
李文祥的老家地处黄河滩涂,土地贫瘠,乡亲们辛苦一年吃不了几顿饱饭。李文祥下决心改变现状,他利用在南方学习的水稻种植技术,带领乡亲挖河、修渠,引黄河水种稻子。
在挖河修渠过程中,李文祥专拣推车、扛包之类的重活干。“共产党员要往头里跑。”在李文祥的带领下,他们第一年修好水渠,第二年试种,当年就有了好收成。74岁的农民张文斌告诉记者:“那会儿,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的乡亲们忽然吃上了白花花的大米饭,感觉就像做梦。”72岁的老会计陈玉文说:“我们村种植水稻逐步向全乡,甚至全县推广,李文祥被选为乡种稻队队长。现在,范县的大米已经是响当当的名牌了,李文祥功不可没。”
当时的队干部董明瑞说:“李文祥最大的特点是大公无私,他被选为八队的队长,白天和社员一起干活,晚上在家与队干部商议队里的大事小情,开会的一切费用都是李文祥自己开销。”
当年20多岁的闽南姑娘陈宝珍跟随李文祥来到河南农村,说到自己的丈夫,她埋怨中充满骄傲:“当村干部时,他做啥事都带头,掏粪时他站在粪池里,挖渠的关键时期他40天没回家。”
安贫乐道:坚守信仰一辈子
刚回到老家时,李文祥没地方住,就在一个破庙安了家。在村里最困难的时期,他带领大家为温饱奋斗,直到54岁才有了女儿。改革开放土地到户后,年近花甲的他和妻子带着幼小的孩子靠4亩地生活。尽管生活困难,李文祥却从没向组织张过一次嘴。
如今李文祥已经87岁,为了生计,女儿在离家不远的工厂干活,女婿则去内蒙古打工。村主任董明亮告诉记者:“李文祥的家境在村里属于中等偏下,一家6口人挤在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前年他中风得了脑血栓,更是每况愈下。可我任村主任13年来,他没提出过任何要求,今年河南遭遇大旱,他还想为村里的抗旱打井出点钱。”
陈玉文说:“李文祥刚回村时一贫如洗,但看到当时4岁的董保安得了病,便背着他上了医院,还垫了20元救了董保安一条命。李文祥当队长16年,我给他当了16年会计,李文祥没多吃队里一斤粮,没多花队里一分钱。”
李文祥的女儿李金英说:“2000年,俺村困难户赵相荣的儿子好不容易找了个对象,可是没钱结婚,我们家辛苦一年攒了200多元钱,我爸爸全拿了出来。那年春节我们家没割一斤肉,剁点萝卜包顿饺子算过了年。”
半个世纪来,李文祥守得住清贫,安贫乐道,从不向人炫耀自己的历史。新年过后,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到范县慰问,问起他的从军历史,李文祥才把泛黄的小布包拿了出来,看着那么多军功章,在场的人无不对老人肃然起敬。
第三篇:李文祥事迹
李文祥先进事迹摘要
履历:
1925年农历端午,生于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白衣阁北街村。
1947年12月,参军加入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85团。1948年9月,参加济南战役,负轻伤,立二等功。1948年冬,参加淮海战役,任副班长,同月升任班长。立特等功。
1949年3月,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28军83师247团。
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
1949年5月,参加上海战役,立一等功。
1949年10月,参加福州战役,获特等人民功臣奖状。1949年9月,参加平潭岛战役,获战斗模范称号。1955年7月任副连长,授少尉衔。
1956年8月,复员转业为18级干部,任福建省建设厅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保卫科干事。
1957年,在福建仙游与陈宝珍结婚。
1962年7月,响应国家干部精简支农的号召,返回家乡当农民。先后担任民兵连长、生产大队长、生产队长。1979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务农30余年。2011年1月4日,省委书记卢展工慰问时无意之中发现他的事迹,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作出向李文祥同志学习的决定,全省掀起学习热潮。
主要内容:
李文祥1925年5月出生,1947年参军入伍,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解放军第28军83师247团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先后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和平潭岛等战役,荣立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各一次,荣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6年,他转业到福建省建设厅建筑工程总公司工作。1962年,他响应国家支农号召,主动要求回家乡务农,先后担任生产队长、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
1962年,党和国家发出了党员干部回乡支农的号召。单位召开动员会后,李文祥第一个报了名,咬破手指,按下了鲜红的指印。就是这一按,按出了他50年的另一番人生境遇;就是这一按,按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赤子情怀!当年7月,李文祥带着妻子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从此,在福建省建筑工程总公司的花名册里,少了一名干部,而在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多了一个农民。当时的北街村,到处都是盐碱地。这位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汉子横下一条心,他说:“我就不相信,改变贫穷比打仗攻山头还难!”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两年时间,原本亩产只有一二百斤小麦的低产田,全部种上了水稻,产量也增长到400多斤。
稻改成功后,大家联名推荐他连任村党支部书记,李文祥婉言谢绝:“我年龄大,文化低,还是让年轻人干吧,我做好配合就行啦。”就这样,他由村支书到副支书,由民兵连长再到生产队长,最后成为社员,“官”越做越小。
在李文祥的生活中,我们不能不提他的妻子陈宝珍。这位当年美丽清纯的闽南姑娘,如今已经年近八旬,50年过去了,陈宝珍老人早已和这里的生活融为一体,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北街村村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老太太。因为拿不起路费,这么多年,她只回过一次福建老家,还是卖了一头猪换来的路费。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牵挂老干部、老党员、老军人的生活和待遇问题,先后于1979年和2001年两次对优抚对象进行全国性普查。几十年来,为了掌握准确情况,县民政局对优抚对象曾进行过12次核查。在这些普查、核查中,李文祥的辉煌历史始终没有任何记载。1993年,范县对全县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进行排查,寻访人员到李文祥家里了解情况,李文祥拿出的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党费证。2009年,范县民政局开展了“红色记忆・追忆英烈”活动,广泛收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英模资料,李文祥老人在他填报的表格中,对参加的各种战役和家里的困难,一个字也没填。
十几年来,民政部门对前来反映生活困难的每一名优抚对象,都进行了登记。可是,在我们的登记册中,一次也没有出现过李文祥的名字。
几十年来,他把一枚枚军功章悄悄地藏在了小布包里,把信念深深扎进家乡的土壤,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本该享受的各种待遇。
“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福建省建设厅的同志辗转来到范县,专门为李文祥落实待遇。“李文祥同志,组织已经决定恢复你的干部身份,请你回福建工作,不用在农村受苦了!”听到这个消息,李文祥十分激动:“没想到,这么多年了,组织还惦记着我呢。”随后他平静地说:“我在农村这么多年了,已经习惯了。再说,我是队长,村里的群众也需要我。要是大家都去富的地方,穷地方没人来,那不就更穷啦?!”
1984年,福建的同志再次专程来到范县,为李文祥发放了生活补助费,以后每季度给他寄一次。不久县民政局也根据相关政策,给工资40%的补助。他知道他办理了原后,马上拿出福建方面给他寄来的生活补助费凭证,找到民政部门说:“福建给我发着钱呢,咱不能昧着良心拿两份,让国家吃亏啊。”
今年2月初,有关部门专门安排李文祥老人到濮阳市人民医院做了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并让他在职工食堂免费就餐。当他听说一份套餐要15块钱,便对女儿李金英说:“我们不能这样吃人家的,这都是公家的。”看到不小心从碗里掉到桌上的米粒,老人用颤抖的手,一粒、一粒地捡起来,放到了嘴里。老人这个举动,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回到病房,李文祥紧紧拉住前来看望他的一位市领导的手,后悔地说:“不该啊,那天见到卢书记,我真不该把那包东西拿出来,不该惊动领导,给大家添麻烦了。”
鲁迅先生曾经形容那些脚踏实地推动民族进步的人是“中国的脊梁”。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所有像李文祥这样居功不傲、安贫乐道、默默无闻的人,都是民族的英雄,都是时代的先锋。他们身上闪耀出的“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光辉,正是中原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
第四篇:沈文祥同志在市政府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沈文祥同志在市政府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按照抓落实干到位的总要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进度要求(止9月底,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7.12亿元,同比增长20.9%,占计划的74.9%;固定资产投资57.61亿元,同比增长45%,占计划的84.2%;大、小口径财政收入1.31亿元、9400万元,同比增长40.9%、46.5%,占计划的79.9%、83.2%;农业增加值5.3亿元,同比增长
9.3%,占计划的9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27万元,同比增长62.5%,占计划的75.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89元,同比增长26.8%,占计划的8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13元,同比增长24%,占计划的7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亿元,同比增长22%,占计划的72.4%)。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业发展、产业开发、金融保障、城镇建设、基础建设、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为了确保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做好第四季度工作,我们已于10月10日召开了全县重点工作推进会,对照市、县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书,逐类逐项抠进度,逐乡镇逐单位排名次,寻差距、定任务,对第四季度重点工作推进和明年工作谋划进行了安排部署。按照市委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今天市政府全体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第四季度,我们将全力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全力抓好项目建设。采取全体县级干部盯项目、盯进度、严格考核的办法,加快保障性住房、林业总场棚户区改造、县城污水处理等183个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封冻前完成计划进度,确保完成全年68.44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二是全力抓好农业生产。11月底前新建水泥骨架大棚200座,新栽果树2万亩,完成1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任务,做好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全力抓好工业经济。积极服务、支持油田企业完成原油产量70万吨的任务,实现油田支地资金和税收4000万元以上;支持省煤炭局加快煤炭勘探进度,力争年底前完成合水东区块采矿权拍卖;争取厦门坤跃集团垃圾发电、烟台万吨果蔬气调库等招商引资项目落户我县,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四是全力抓好民生改善。组织专门力量抓财政收入,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完成省列29件、市列45件和县上确定的10件为民实事办理工作,妥善安排好冬令期间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确保安全越冬。五是全力抓好明年工作谋划。成立专门工作组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市的衔接争取,切实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和争取工作,力争合水职专实训楼、县医院门诊楼等43个项目得到省市立项批复。同时,按照市委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要求,我们将对明年的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及早进行谋划和布局,为明年工作争取主动。
关于明年的工作,按照转型跨越发展的总目标和市委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的部署要求,我们的初步思路是紧抓“一个总纲”,主攻“两个重点”,实现“三个突破”,强化“四个保障”,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提速跨越发展。
紧抓“一个总纲”:即项目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3341”工程的总要求,我们将把谋划、争取、实施好项目作为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总抓手,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谋划、争取50个以上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项目资金10亿元以上;强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亿元以上。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以上。
主攻“两个重点”:就是以“工业强县”、“产业富民”战略为重点,实现强县富民目标。一是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按照地企融合发展的要求,积极组建服务石油煤炭开发的地方企业和专业队伍,支持油田企业完成原油产量100万吨、产能120万吨的任务,实现油田支地资金和税收5000万元以上;支持省煤炭局完成瓦岗川等3个区块详查任务,力争合水东煤炭区块进入实质性开采阶段;加大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支持总投资13亿元的窑煤集团煤矿机械制造维修项目建成一期工程。二是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按照“做优林果、做强瓜菜、做大草畜”的目标要求,以实施省级农业示范区项目为载体,建
成苹果标准化示范园40处2万亩,提升果园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新建万吨以上果蔬气调库3处;种植设施蔬菜1.7万亩;积极运作建成天兆集团10万头种猪养殖繁育基地,建成规模养殖小区24个,发展规模养殖户420户。
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交通建设上,重点抓好西合二级公路建设,完成全县下剩的13个村200公里通村水泥路(油路)建设任务,实现全县水泥路(油路)通村率100%的目标。水利建设上,重点实施好投资8000万元的小型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完成葫芦河莲花寺水库工程移民搬迁、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二是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县城建设上,重点实施好“十大工程”(党政统办楼、公安大厦、北区道路延伸拓宽、粮食局片区改造、保塬固沟C片区灾害治理、南区集中供热、南区休闲文化广场、黄河古象森林公园、加油站、汽车站整体搬迁)。小城镇建设上,重点实施好老城、太白等6个小城镇“五化”建设,建成市、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12个,完成城乡建设投资10亿元以上。三是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就医、上学、就业、住房等实际问题,改扩建乡镇卫生院4所,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800个,建成保障性住房252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集中力量办成办好一批惠民利民实事。
强化“四个保障”:一是抓好示范带动。对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县上将集中抓好20个以上的精品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全盘。二是抓好环境优化。大力推行政务公开,简化审批程序,严肃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违法违纪案件,营造诚信文明的投资环境。三是抓好效能提升。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任务,一律责任到领导、到部门、到乡镇,并严格督查考核,促使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四是抓好安全稳定。全力做好“五项安全一项维稳”工作,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接待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第五篇:李文祥同志先进事迹
李文祥同志先进事迹
李文祥同志是濮阳市范县人,1925年5月出生,1947年参军入伍,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解放军第28军83师247团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先后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平潭岛等战役,荣立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各一次,荣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6年,他转业安排到福建省建设厅建筑工程总公司工作。1962年,他响应国家支农号召,主动要求回家乡务农,先后担任生产队长、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
3月31日上午,在省人民会堂举行的李文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范县人武部政工科科长周玉陶、范县白衣阁乡副乡长杜晓玲、范县民政局干部刘朝庆、李文祥同志的女儿李金英、濮阳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张锋5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侧面讲述了李文祥同志的先进事迹。现将有关内容摘发如下,以飨读者。
永不生锈的军功章
这些天来,我一直被深深地感动着,而最让我震撼的,是省委卢展工书记看望老英雄时亲手打开的那个已经发黄的小布包,里面一枚枚军功章,见证了老英雄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辉煌。
1948年9月20日凌晨1时,是济南战役发起总攻的时刻。济南城西的永镇门是李文祥所在83师247团2营6连的主攻方向。伤亡很大,连长迅速收拢人员,决定组织“敢死队”进行强攻。“共产党员站出来!”连长话音刚落,齐刷刷地站出六七名战士。“李文祥,你不是党员,不能参加!”李文祥一听急了:“连长,别看俺不是党员,打仗俺可从没含糊过!”连长批准他加入了“敢死队”。李文祥迅速推起装有炸药的独轮车,城门被炸开了,我军7个主力纵队冲进城内,攻下了济南。这次战斗,李文祥荣立二等战功。
在李文祥的记忆里,永远无法抹去的一幕,是淮海战役中的鲁楼阻击战。经过3个多小时生死阻击,阵地上只剩下指导员蔡同田、李文祥和已经被子弹击中胸部的范县同乡马士华。“同志们,后面的战斗将会更加残酷,我们要随时做好牺牲准备。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说?”指导员蔡同田说。“指导员,再过两天,就是俺17岁生日了,俺恐怕是过不了„„这个生日了„„”马士华断断续续地说着,便身子一歪,倒在了战壕里。眼睁睁地看着战友倒在自己身边,李文祥失声痛哭:“士华,俺的好兄弟,等革命胜利了,俺一定好好给你过一回生日!”这次战斗,李文祥消灭了30多个敌人。1949年2月,渡江战役即将打响,在长江边上,指导员与李文祥的一番对话,使他毅然下定决心,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6月15日晚上,在上海刘行镇国际电台战役中,李文祥带领全班担负炸碉堡任务。李文祥扛起10公斤重的炸药包,一跃而起,拉着了导火索,敌人的碉堡顷刻间轰然倒塌。这次战斗,上级为他记一等战功。
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李文祥无比珍视地将一枚枚军功章悄悄收藏起来,包进了小布包,这一包,就是半个世纪!
今年2月24日,李文祥长期战斗过的老部队领导专程赴范县看望慰问已经87岁高龄的老英雄。部队的同志将83师《师史》递给李文祥,翻开英模名录说:“李老,这里边还有您的名字呢!”看到当年牺牲的战友名字时,老人又一次泪如雨下:“战友们,你们要是还活着,该多好啊!”
黄河岸边写忠诚
1956年,时任副连长的李文祥,转业到福建省建设厅建筑工程总公司工作。在福建,李文祥与美丽善良的闽南农村姑娘陈宝珍喜结连理,小两口过着幸福甜蜜的生活。
1962年,党和国家发出了党员干部回乡支农的号召。单位召开动员会后,李文祥第一个报了名,咬破手指,按下了鲜红的指印。就是这一按,按出了他50年的另一番人生境遇;就是这一按,按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赤子情怀!当年7月,李文祥带着妻子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从此,在福建省建筑工程总公司的花名册里,少了一名干部,而在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多了一个农民。当时的北街村,到处都是盐碱地。这位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汉子横下一条心,他说:“我就不相信,改变贫穷比打仗攻山头还难!”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两年时间,原本亩产只有一二百斤小麦的低产田,全部种上了水稻,产量也增长到400多斤。
稻改成功后,大家联名推荐他连任村党支部书记,李文祥婉言谢绝:“我年龄大,文化低,还是让年轻人干吧,我做好配合就行啦。”就这样,他由村支书到副支书,由民兵连长再到生产队长,最后成为社员,“官”越做越小。
在李文祥的生活中,我们不能不提他的妻子陈宝珍。这位当年美丽清纯的闽南姑娘,如今已经年近八旬,50年过去了,陈宝珍老人早已和这里的生活融为一体,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北街村村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老太太。因为拿不起路费,这么多年,她只回过一次福建老家,还是卖了一头猪换来的路费。
李文祥,这位曾经驰骋疆场的特等功臣,这位半个世纪以来默默无闻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共产党员,很普通,普通得在他走过时,你都记不住他的背影;但却很伟大,伟大得在他面前时,需要仰视才能领悟他的境界!
英雄隐功50年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牵挂老干部、老党员、老军人的生活和待遇问题,先后于1979年和2001年两次对优抚对象进行全国性普查。几十年来,为了掌握准确情况,县民政局对优抚对象曾进行过12次核查。在这些普查、核查中,李文祥的辉煌历史始终没有任何记载。1993年,范县对全县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进行排查,寻访人员到李文祥家里了解情况,李文祥拿出的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党费证。2009年,范县民政局开展了“红色记忆·追忆英烈”活动,广泛收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英模资料,李文祥老人在他填报的表格中,对参加的各种战役和家里的困难,一个字也没填。
十几年来,民政部门对前来反映生活困难的每一名优抚对象,都进行了登记。可是,在我们的登记册中,一次也没有出现过李文祥的名字。
几十年来,他把一枚枚军功章悄悄地藏在了小布包里,把信念深深扎进家乡的土壤,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本该享受的各种待遇。
“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福建省建设厅的同志辗转来到范县,专门为李文祥落实待遇。“李文祥同志,组织已经决定恢复你的干部身份,请你回福建工作,不用在农村受苦了!”听到这个消息,李文祥十分激动:“没想到,这么多年了,组织还惦记着我呢。”随后他平静地说:“我在农村这么多年了,已经习惯了。再说,我是队长,村里的群众也需要我。要是大家都去富的地方,穷地方没人来,那不就更穷啦?!”
1984年,福建的同志再次专程来到范县,为李文祥发放了生活补助费,以后每季度给他寄一次。不久县民政局也根据相关政策,给他办理了原工资40%的补助。他知道后,马上拿出福建方面给他寄来的生活补助费凭证,找到民政部门说:“福建给我发着钱呢,咱不能昧着良心拿两份,让国家吃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