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岳飞-满江红》有感
经典诵读演讲比赛演讲稿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读《岳飞-满江红有感》
盐镇初中八四班刘蕾辅导教师苗永强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记得还是在小学时期,老师就教会了我们这首词,岳飞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精神和重整乾坤、收复河山的壮志让每一个读者都有一种一往无前的冲动,那慷慨激昂、气势磅礴和无处不在的英雄气概让人热血沸腾。“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更是作为劝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千古名句。
这首词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上所受的屈辱,让人难过和愤怒。我中华泱泱大国,由于满清政府的昏庸无能,被仅八万人的八国联军打败,北京城被占,圆明园被焚,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白银;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杀害我同胞数十万人,这些都是每一个中国人心里永远的惨痛,无论过去多少年,依然牢记在心中,希望有一天能复仇雪耻,扬我中华天威!
庆幸,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带领全国任命建立了新中国,在60多年前我们就像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的胜利,体现了中国人民独立自强的决心;原子 1
弹、氢弹的研制成功,证明了中国人民有捍卫自己尊严的能力;香港、澳门的回归,意味着祖国统一大业稳步向前。
庆幸,我们伟大的祖国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短短60年间,经济建设取得了惊人的跨越,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国民富强,在世界金融危机中仍保持活力,充满希望。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长进,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成功举办了奥运会,金牌数量第一,五星红旗在奥运会场上长久地飘扬。
庆幸,我们生长在新世纪,长在红旗下,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的乱世,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相比岳飞一心想报效祖国却无能为力,我们要做的就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第二篇:满江红岳飞全文
满江红是著名的词牌名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满江红的全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诗词:《满江红·怒发冲冠》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怒发冲冠:愤怒得连头发都竖立起来,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处:地方。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行为。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天阙:宫殿前的楼观,这里指宋金边界的关山。
【译文】
我愤怒至极,独自登高倚靠着扶手,急骤的雨势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阙。我满怀壮志,发誓吃敌人的肉,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诗词:《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问我何心?
却构此、三楹茅屋[2]。
可学得、海鸥无事,闲飞闲宿[3]。
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
误东风、迟日杏花天,红牙曲[4]。
尘土梦,蕉中鹿[5]。
翻覆手,看棋局[6]。
且耽闲殢酒[7],消他薄福[8]。
雪后谁遮檐角翠,雨余好种墙阴绿。
有些些、欲说向寒宵,西窗烛[9]。
【注释】
[1]却赋:再赋。却,再。
[2]三楹:房屋一间为一楹。此言未必整三间茅屋,或为泛指几间茅屋之意。
[3]意谓可以闲居于此,就像自由自在的海鸥那样,无优无虑,自得其乐。古人每用与海鸥为伴表示闲适或隐居,故有“盟鸥”“鸥侣”等典事。宋方岳《送史子贯归觐且迎妇也》诗:“久住西湖梦亦佳,鹭朋鸥侣自烟沙。”
[4]迟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后以“迟日”指春日。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红牙曲:拍击着红牙板歌唱。辛弃疾《满江红》:“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看樽前飞下日边消息。”
[5]尘土梦,蕉中鹿:《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邃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且询士师之言可也。”,后以此典成“蕉中鹿”“蕉鹿梦”等词语,形容世间事物真伪难辨,得失无常等。刘克庄《念奴娇》:“似瓮中蛇,似蕉中鹿,又似槐中蚁。”
[6]翻覆手,看棋局: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因进说他曰:‘……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杜甫诗《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后以此典而成“翻云覆雨”“翻覆手”等,意谓反复无常、播弄权术手腕等。此二句意思是说如今世事反复无常,当作一局棋去看待。
[7]殢(cì)酒:纵酒。辛弃疾《最高楼》:“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淡小山时,怎消除?须殢酒,更吟诗。”
[8]消:享受,受用。
[9]有些些:有少量、有一点点。些些,湖北麻城、四川云阳等地方言,词中常用语。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指朋友夜谈。
【赏析】
康熙二十三年(1684),顾贞观南归三年整,纳兰容若特修建茅屋三楹招他回京。除本首词外,还写了《寄梁汾并葺茅屋以招之》,诗云:“三年此离别,作客滞何方?随意一尊酒,殷勤看夕阳。世谁容皎洁,天特任疏狂。聚首羡糜鹿,为君构草堂。”由此亦可见二人交厚之一斑和纳兰的志趣。而从本篇看,纳兰淡泊功名,欲效陶渊明等先贤的心情则更为明显。
以问句开篇往往能给人以突兀的感觉,而同时便紧紧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作者为何有此一问呢?怀着疑问,读者便会继续读下去,然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整体感情曲折丰富。这阕词正是如此。“问我何心?”纳兰容若开头便发问,让人忍不住好奇:“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再看下去,“却构此、三楹茅屋。”恍然大悟,原来纳兰容若建造了几间茅屋。然而此时难免又生出与开头同样的疑问:“堂堂的相府贵公子、皇帝御前一品侍卫,偏偏要建茅屋,他究竟有什么想法?”容若很成功的带着读者走进了他的思想,接下来就听他慢慢道来了。
诗人词者都是浪漫的,有心回归自然的。传说宋代有个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以湖山为伴。自己经常乘一叶小舟在西湖游赏,如果有客人来,小童便放飞仙鹤,林逋看见了就驾着小舟回来了。林逋不爱富贵功名,只喜欢游山玩水,植梅养鹤,世人称他“梅妻鹤子”。纳兰容若与林逋倒很相似。“可学得、海鸥无事,闲飞闲宿。”茅屋几间,鹭朋鸥侣,青山绿水,相看不厌,悠然自得,真是人生一大乐事。难怪隐居南山,采菊东篱的陶渊明看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会生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赞叹。这种生活还能如何表述呢?一切尽在不言中。
想想这种生活是多么令人向往,再看看自己,感慨万千,“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生生被浮名虚誉束缚着,不能恢复自由之身,白白的浪费了多少大好时光,辜负了许多的良辰美景。若是能够隐逸于此,什么惆怅,什么忧愁,什么功名利禄,全都抛开,定要好好享受这自在人生。纳兰容若又是憧憬又是惋惜,愿望与现实的对比,更能突显出他的知趣所在。
“误东风、迟日杏花天,红牙曲。”这便是让纳兰容若又憧憬又惋惜的的风景吧。“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徐徐穿行在摇曳飘洒的杏花香中,兴起时唱一曲轻快婉柔的小调,多么的自在。不只是容若,我们这些整日为了学业、事业埋头奔波的人,也会禁不住向往这种快乐吧。太多时候我们只顾着低头赶路,行色匆匆,忽略了我们身边变幻多姿的景色,等到我们终于有些觉察的时候,多少的美景都已经错过了。
词的上片侧重叙志,下片点出所以要摆脱“浮名束”的原因,以及如何打发日后的生活。世事反复无常,荣华富贵更是如此。相传唐朝时期,有一名姓卢的书生在旅店巧遇到一位名叫吕翁的道士。卢生渴望得到荣华富贵,吕翁一番劝解不见成效,便让卢生在他的枕头上睡觉,这时店里正在做黄米饭。卢生在梦里历经大起大跌,最后在荣华富贵中度过余年。卢生做完梦后醒来,发现店主人蒸的黄米饭还没有熟。既知荣华富贵如梦一场,短促而虚幻,何必还久久沉迷于其中呢?不如早早醒来吧。
梦醒之后,纳兰容若便开始畅想自己的生活。“且耽闲殢酒,消他薄福。雪后谁遮檐角翠,雨余好种墙阴绿。”闲来无事,纵酒怡情,不求其他,只愿好好享受这份薄薄的福气。住所不大,可处处风情,一场雪过,翻飞的翠色檐角都被遮住了,几次雨后,便可以在墙边种些绿荫荫的树木了。这几句让我想到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理会尘世的纷争,安安静静地过自己平平淡淡的日子,不急不躁,不忙不碌。不知道我是不是有些不求上进,看着那么多人为富贵名利挤破了头,一心一意想做个“强人”,只觉得最幸福的事却是做个“闲人”,不去争,不去抢,闲适地享受自己或许太过平凡的小日子。我们做不来隐士,做个“闲士”还是可以的——当然,不是让你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而是把你心里的空间腾一下,不要满满的挤得都是追名逐利。
此情此景,想必两个志气相投的朋友会有很多话说吧?“有些些、欲说向寒宵,西窗烛。”寒夜中若能与好友秉烛夜谈,这寒夜也都会觉得暖了。史上最温暖的事你能想到几件?我想其中必然有一件事情是与知己好友谈天说地,忘却睡眠吧。高兴的时候,拉着兄弟或者闺蜜,欢天喜地,一起分享你的喜悦;难过的时候,你絮絮叨叨,或是沉默不语,他们都静静地陪在你身边,安抚你的心灵。
这阕词读来颇有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意思。摆脱浮名的束缚,回归自然的怀抱,这应该是纳兰容若一直以来的愿望。容若以词闻名,不过他有一首咏物诗,更直抒了自己对于自由的渴望。
第三篇:岳飞满江红赏析
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以下是岳飞满江红赏析,欢迎阅读。
岳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赏析一】
这首的上片,“怒发冲 冠,……空悲切”。意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感到怒发冲冠,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止。抬头远望,又对天长啸,急切盼望 实现自己的志愿。三十多岁的人了,功名还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尘土一样,都是不足所求的。我渴望的是什么东西呢?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战,我要不 停的去战斗,只要这征途上的白云和明月作伴侣。不能等了,让少年头轻易地变白了,到那时只空有悲愤。
这一段表现了岳飞急于立功报国的宏愿。
下片,“靖康耻,……朝天阙。”靖康二年的国耻还没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时候才能够消除呢?我要驾乘着战车踏破敌人的巢穴,肚子饿了,我要吃敌人的肉; 口渴了;我要喝敌人的血。我有雄心壮志,我相信笑谈之间就可以做到这些。等待收复了山河的时候,再向朝庭皇帝报功吧!
这一段表现了岳飞对“还我河山”的决心和信心。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 血。”“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 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从“怒发冲冠”到“仰天长啸”,先是写在家里庭院中的情况,他凭观栏雨,按说这是一种很惬意的生活,可是却按不住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一句“仰天长啸”,道出了精忠报国的急切心情。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下片一开始就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赏析二】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用,表明这 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 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 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慨,凛凛犹若神明。金兵入据中原,亦可能败退“匈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辞。“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 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幹,他作《贺新郎》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 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
“待从头,收 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用文学家眼光视之结束全篇,神气十足,无复豪发遗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 陷困境,由于奸计,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可指望他率军协同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词不以文字论长短,若以文字论,亦 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赏析三】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强烈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涌现出的一批批前仆后继的仁人志士足以证明爱国主义意识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当中。岳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幅幅壮烈的诗篇。他所写的《满江红》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作品表现了岳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炽热而沉痛的爱国主义激情。
一、《满江红》是历史、文化思索和艺术的综合现象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公元一一零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从小天资聪悟,爱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练就了一身的武艺,自从二十岁参军便表现出惊人的能力。
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颖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靡,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呙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邢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驰骋在抗金战场上的主帅岳飞,就这样被秦桧一伙奸臣夺去了年青而宝贵的生命。寿年仅三十九岁。
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为已任。转战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回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
此词一出,数百年来一直震撼着炎黄子孙的心灵。每当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们总会油然吟诵着它,去抗击外侮。
上片开头两句,抒情与写景并举,一开始便把读者的情绪引进气势磅礴、气氛悲壮的词的境界。“怒发冲冠”,在写法上是夸张的,但读者并不感到离奇,因为这是一个满腔爱国义愤的民族英雄无法遏止的“怒”,这样写,似乎使人感到“凛凛一躯,堂堂一表”的岳飞,正面对急风骤雨,凭栏远望。他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幼在那里生长的中原,如今被敌人肆意践踏,那里的父老乡亲,在敌人铁蹄下惨遭蹂躏,他怎么能不气得头皮要“炸”呢?“抬望眼”三句,紧承上句,继续抒发自己激昂的胸怀。抬眼远望,目中所见,特别是由此引起的想象,包括山河的破碎,人民的苦难,势必引起作者更为悲愤的情感,“仰天长啸”正是悲愤到极点的表现。
而下片直写为国雪耻为民解恨的强烈愿望和战胜敌寇的坚定信念。“臣子恨,何时灭”两句说明,他对国耻未雪是耿耿于怀的,这也是导致他“怒发冲冠”的主要原因。下片开头四句在结构上与上片头两句仅相呼应,使全词成为浑然一体,可谓天衣无缝。结尾两句,是全词内容的概括,点明作者的最高理想就是为了重整破碎的祖国山河。
全词风格豪迈,气势磅礴,意境扩大,语言粗犷有力,气氛雄伟悲壮,前人说这首词“千载后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二、《满江红》的现代意义
(一)岳飞的抗金行为的评判
近几年,社会上对岳飞、文天祥是否是“民族英雄”这一说法评说不一,各执一词。对此,我仍应把岳飞的行为放到特定的时代进行评说。
民族本来就是一个抽象性的名词,是否是“民族英雄”也各有评说。所谓民族就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这共同体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生存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也可以这样说,民族就是具有共同社会性的人组成的群体,这里并没有什么心理上的区别,哪怕是象黄种人与白种人这样不同的人只要具有相同的语言、生存地域、经济生活、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就可以算是同一民族的人。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民族是不断在演化、更新的,现在的中华民族无论是在人的自然性还是人的社会性方面都与几千年前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明确岳飞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当时岳飞是南宋的将领,他忠于自己的朝廷,面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而尽自己的力量去捍卫大宋江山。
西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孙展认为,不应局限于如何对英雄进行记忆和书写,更重要的是穿透历史隧道去面对他们、理解他们。两千多年前,无论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还是易水河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荆轲,他们的所作所为只是做了一个忠于自己选择的决定。放在那个时代,他们只知道要挽救自己的国家于危难之中,并不懂得“暴秦”之后竟是一个统一的中央大帝国的开始。他们并不知道,也不会想到自己的行为在两千年后会成为“阻碍国家统一的行为”。他们在当时以自己的生命做出的选择既没有超出个人生活史,也没有超出在那个时代能够达到的理解力。那么,我们在看待、理解他们的时候就只能以那个时代的眼光。岳飞在那个时代,那种情形之下,还有比抵抗金人进攻更加理性的选择吗?
(二)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点
岳飞的抗金行为一直以来都被后人所称颂,那是为什么呢?其实也就是岳飞的精神,是热爱故土家园的人伦光辉,舍身取义精忠报国、宁死不屈的道德信仰。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更是全人类的,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显示出岳飞对南下金人的痛恨,而“精忠报国”突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正是背上这四个字正是背上这四个字一直激励着他,面对艰难险阻也要走一回。岳飞的行为创举是爱国主义的伟大表现。关于爱国主义,革命导师列宁曾作过这样精辟阐述:“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他的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义以为上”的准则,成为评判行为的主要准则。
现在不少人特别是一些青年人对传统文化不以为然,认为那是旧纸堆中的“陈年旧事”,是不符合现代时尚的“老古董”。在他们看来,弘扬传统文化会长“复古”思想,会阻碍现代思想的传播。从而一帮人盲目的“崇洋媚外”、“外国的月亮总比中国圆”只知道吸收引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就能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好。“师夷长技以制夷”固然对振兴中华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强国之路,光靠技术和管理是不行的。鲁迅先生就深刻地认识到拥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才是振兴中华的本源。
现目前,中国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离不开中国的国情,离不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爱国主义乳汁。一个人热爱自己的祖国与民族,首先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之心。
萧伯纳曾经说过“所谓爱国心,是指你身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对于这个国家,应当比其他一切的国家情感更深厚。”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割舍其历史传统就意味着割裂现实和将来,“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列宁语),我们只有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去除糟粕,并结合现在时代发展潮流,才能找到中华伟大复兴的光明坦途。
“中华民族的各民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他们赞成平等的联合,而不赞成互相压迫。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曾对世界文化产生过很深的影响。同样,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伟大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成吉思汗,一生战功显赫,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毛泽东称赞他是“一代天骄”。他统一了中国,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满族人努尔哈赤及其子孙建立了百年的清朝,出现了康熙、乾隆统治的鼎盛时期。他们曾抗击沙俄,签订了第一个平等条约。虽为满人,但仍然维护的是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三)、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岳飞抗金的行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他所想的是受苦受难的大宋臣民。正因为如此,他的存在也就具有了普遍价值。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为了祖国、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雷锋,一名普通的战士却成为万众学习的榜样;孔繁森,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曾先后三次到条件比较艰苦的阿里工作。他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成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他们的行为是新的历史时期的历史背景下爱国主义行为的新型体现。“如果把人生比之为杠杆,信念则好像是它的‘支点’,具备这个恰当的支点,才可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人。”正是有着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的行为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动力。
回顾过去,放眼未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延伸为“雷锋式”的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现代人要紧紧握住前辈留下的光荣传统并把它延续下去。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0周年的日子,在新的形势下弘扬雷锋精神,对广大青少年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是不可缺少的。胡**同志曾说过:“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他强调:“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这些教诲,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少年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很强。我们历来强调要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这种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世界观解决对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认识与看法问题。这种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深度与广度,是同长期艰苦的实践、锲而不舍的奋斗密切联系的,没有这种艰苦奋斗精神,就将一事无成。”
(四)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我们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我们的祖先,曾以自己创造的物质文明影响和推动着人类的历史进程,也曾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和推动着进步人类精神世界的建设。
当今社会,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正在红红火火的开展,物质文明高速发展,对物质利益的追求逐渐垄断了我们的生活,人际关系发生信誉危机,社会秩序也日益混乱。五千年来的优秀道德传统似乎已经被埋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下。思想道德建设在这种被物质利益驱使的社会生活中日益突显其实施的必要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也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建设,也就是加强爱国主义建设。要将所有中国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成为一道永摧不倒的“万里长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五)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原动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维旨趣的集中体现,是该民族的文化精神积极方面的体现。
中山大学教授、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就将中华民族精神分为以下几类:“以唯伦理思维为特征的古典民族精神,以唯政治思维为特征的现代民族精神,以唯经济思维为特征的当代民族精神。”古典民族精神是基于自然经济下,以宗教和伦理道德为基础的人文精神。现代民族精神则是以救亡图存、为中国的民权、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精神。当代民族精神就是新时期下全民族的开拓创新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容,是民族历史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表现出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鲁迅先生指出,重铸我们的国魂,应是“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正如江**同志所指出的:“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十六大工作报告》)这种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奋斗史,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富强的斗争中得到了空前的发扬光大。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同时也要借鉴西方文化的诸多优秀成分,共同构建出具有现代革命精神的民族文化。要用我们的民族文化来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在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培育出了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往无前为特征的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岳飞民族精神本身就是能够激起全民族的激情,能够团结起全民族的凝聚力来。在新时期下,要用这凝聚起的力量真正树立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大旗,发挥出民族精神的永久力量,并依靠这源源不断的力量去推动民族文化不断的向前发展。坚持民族精神的培育,推动文化创新的开展;坚持文化创新,促进民族精神的培育。
(六)潜在的忧患意识不可废
岳飞抗金,愤然之下写出的《满江红》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一种潜在的民族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超越个人生存境遇的体验而上升为对国运民瘼的关注和幽思。谈到民族忧患意识,海外学者徐复观、牟宗三等认为中国的“忧患意识”最早起源于殷周之际(见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和牟宗三《中国文化的特质》一文),取辞于《易·系辞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种“忧患”据说就是周初统治者在击败大邦殷之后,没有战胜强敌的喜悦,反而感到“皇天无亲”,“天命靡常”,由此而产生一种戒慎恐惧的心态。
忧患意识在殷周时就有表现,到战国屈原时得到了完美诠释。其代表作《离骚》和《哀郢》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怀。屈原身为楚国贵族,面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自身国力的衰微,目睹了这一切后,激起了他潜在的忧患意识。他能够预见到楚国再不强大起来,必然要亡国的命运。执著的屈原多次进谏,但统治集团拒不接纳,反而放逐他。“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涉江》)是他心灵的呼喊。屈原含恨自投江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是他的这种崇高情操得到了后人的尊崇。
忧患意识作为中华精神之一,在历史上绵延不绝,构成中华民族衰而复振的基础。
时过境迁,同样的忧患意识再次体现出来。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旧传统,提出“德先生”、“赛先生”。这恰恰正是新文化运动领袖们继承了忧患意识的传统。新文化运动的先锋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说:“国势凌夷,道衰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这难道不是忧患意识的自白吗?正是一批有着忧患意识的爱国之士掀起一场冲击旧文化专制的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进程,也影响到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
第四篇:满江红全文岳飞
岳飞的《满江红》是非常有名的作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满江红全文,欢迎阅读参考!
满江红·怒发冲冠
作者: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头发竖了起来。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关于岳飞:
岳飞(1103――1142),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字鹏举,出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和勤奋的学习。宋高宗建立南宋后,金军继续大举南侵。心怀报国之志的岳飞,积极投身于汹涌澎湃的抗金浪潮。他转战南北,收复建康(今南京),三援淮西,四次北伐。他英勇多谋,屡建奇功,由一名普通战士成为威震全国的统帅。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愈战愈强,成为抗金战场上的一支主力。当时连金兵也不得不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第五篇:岳飞《满江红》赏析
满江红,著名中国文学作品之一。作者为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汉族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原文: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赏析:
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左右,戴复古曾在鄂州吞云楼谱写一阕《水调歌头》的词作,《满江红·赤壁怀古》词,约写于《水调歌头》的前后,此时词人正在鄂州、黄州一带漫游,黄州城外有赤壁矶(又叫赤鼻矶),虽有人考证这里并非赤壁之战的战场,但时人可能有些传说,前此又有苏轼的“大江东去”一词,词人过此,也难免生发怀旧的感情,继苏轼之后,再写一篇赤壁怀古词。
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平淡之中见奇伟。清人纪昀十分欣赏这首词,觉得它的豪壮之气并不逊于苏东坡。
上片开头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复古词显得起势平淡,远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但戴词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倒也显得自然轻快。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复古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慨,别是一种写法。对赤壁大战场面的描绘,苏轼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复古词则用浓墨重采,极力渲染气氛,艺术地再现这一惊心动魂的大战。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貔虎”本指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鱼龙”指潜蛰江中的水族动物,杜甫《秋兴》诗有“鱼龙寂寞秋江冷”之句,在千艘列炬的大拼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再也不会感到孤独,它们因为受到战火的威胁而感到怒不可当了。“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词写到这里,陡然转折,用“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复古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全含在这一问句中。
下片“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数句,写赤壁矶附近的山川形胜,迫怀赤壁之战的遗迹。词人认为建安十三年发生在这里的一次战斗,是两军决定存亡的一次战斗。如今看到这些遗迹,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真胜过读历史书籍。下面又将话题一转,抒写词人忧国伤时的感慨:“几度春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东风吹,光景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潮而逝去,这是历史的规律。千古风流人物,也随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而流逝了,现在又有谁能收拾祖国残破的山河啊!下片的结穴处,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这与杜甫的《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以及姜夔《扬州慢》结穴处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同一种手法,都是以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作者的时代感伤。
当然,苏轼是宋代一代词坛巨匠,后人再写《赤壁怀古》,要想获得读者的赞许,的确有些困难,戴复古写这阕词,也难免有望洋生叹的感觉。
很难说此词能与苏东坡争胜。平实的开笔,总觉少了“大江东去”的雄奇,缅怀的周郎,也失却几分“雄姿英发”的潇洒,然而“万骑临江貔虎噪的渲染,毕竟腾升了决战赤壁 的壮气,”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后的冷然反诘,亦有狂谰逆折般的警醒之力。过片语重而气促,似闻风振潮涌之声涤荡其间。结句的发问虽从杜甫诗中发生,依然有世迁景存的无限感慨推涌。大抵东坡所缅怀的,是辉耀江天的英雄功烈,故多从人物风神着墨。此词所感慨的,则是昔盛今衰的兴亡时势,故时以论议入调。神采之略逊,正有哀感之深沉相补,以足以论本词之得失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