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SCI论文中讨论部分撰写的纲要
SCI论文中讨论部分撰写的纲要
在SCI论文撰写中,讨论部分是最难撰写的部分。讨论内容表达的顺序构架通常与阐述结果时的逻辑顺序一致。(SCI论文发表)一个非常有用的写作模式是:首先有一个简略的介绍作为开场白(第一段),重新说明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结果,使读者对将要讨论的内容有一个全面了解;接着从重要的结果开始,依次讨论每一个研究结果;最后是一个结论或总结段落(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并说明本论文的结论,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合理的建议。
引言段落或开场白:讨论部分应从一个简要介绍开始,概述你的核心问题和从你的研究结果所得出的答案,随后说明将要讨论的要点,目的是使读者将要讨论的内容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思路。
结果讨论部分:引言之后,是对每个重要发现的讨论。每一个讨论要点写成一个段落,讨论要点一般从最重要的开始,讨论部分要紧紧围绕你的研究问题。讨论每一个要点时,与他人的发现相比较,之初一直和不一致的地方,并解释为什么,以此来衬托你的结果。重点说明你的哪些结果是新的发现,哪些结果是确认以前的发现。在引述他人的结果前,先说明你的研究结果。与你的研究课题不相关的问题不要进行讨论,以免混淆你的要点。
结论或总结段落:此段落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包括本研究的目标、研究结果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对将来的研究方向作出合理的建议。在讨论研究结果的重要意义时,避免用绝对的词语,应该用“suggest”、“imply”或“speculate”等相对温和的词语。在对将来的研究提出建议时,可提出1~2个研究方向,避免提出一长串的建议。另外,不要建议在本研究中即可容易解决的研究问题,否则,审阅人会认为你的研究不够完善,质疑为什么在本研究中没有解决。在结论段落,不要再加入新的信息,一个好的结论段落会使读者有一种结束的感觉。
讨论部分的长度没有硬性规定。与研究结果的多少成正比,也因各杂志的要求而有所不同。因为杂志的空间非常珍贵,一般来说,应将讨论部分的长度限制在4页之内(2倍行距打印)。相当于刊印后的1页纸。
(誉中科技整理出品)
第二篇:完善SCI论文讨论部分
SCI论文讨论部分仅仅是围绕在文字的表面进行研究的话,只会越来越偏离文章发表的标准和要求,之前已经说过讨论部分贯穿整个文章始终,如果这部分无法抓住核心进行准确分析和定位,那么文章的结果也就没法进一步往深层次拓展。
大部分的作者在SCI论文讨论上面缺乏对深度的挖掘,常见的情况都是围绕浅层的研究内容或者是在量化指标方面,比如说在某项实验中两组数据的记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论文写作中肯定会适当的引用实验数据并且配有图表,有些作者好不容易找到可以写的点做一就不断的在数字上面啰嗦,其实这些内容已经很直观的在文章的表格或者图片中展示给读者了,就不需要在对这部分进行不必要的深究。加入实在没有可写的内容的话就借助文献或者利用身边其他资源来充实这部分,可采用的方法比如把文章交给可提供论文相关服务的经验丰富的团队来对文章进行补充、修改和润色等等。
SCI论文讨论部分的重要性已经强调过了,具体的内容要结合自己的文章做出最合理的判断,以此来保证文章的发表率。同样的,在《SCI论文格式要满足的3大点》中有一些格式上的要求,包括讨论部分,可以对比参考一下。
第三篇:针对SCI论文讨论部分的建议
写作格式方面的内容在之前的文章中强调的已经很多了,这篇文章主要想要 再细化研究一下文章讨论部分的内容并且分享一些成功发表文章的经验人士给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论文在生物学、医学与药物学领域的讨论部分分很多歌方面,这也就意味着要测定多项指标,研究意义就是在这些指标的基础上来判断的,所以在讨论部分有以下两种情况的处理。
(1)当所有的测定指标都符合预期指标结果的话,那么在SCI论文讨论部分的撰写就容易的多啦,只要按照一般写作流程来就好,但是也要特别注意分清文章主要结果和次要结果,撰写时要把更多的重心放在重点指标来研究,然后再其他的指标做辅助和补充。
(2)部分内容不符合预期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浪费时间在否认结果上,要积极主动的通过查找其他文献对没有达到指标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决,要明白一点在试验学领域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有发表论文的机会,这个关键就在于讨论部分的撰写了。
SCI论文讨论部分可以说对整体文章内容有升华意义,所以讨论部分的写作一方面要把研究的结果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又要引出文章的引申意义,换句话说讨论部分贯穿了整个文章的始终。推荐热度最高的文章给大家《SCI论文格式最新补充的三点》,希望可以有所启发。
第四篇:剖析SCI论文中Summary和Abstract的区别
剖析SCI论文中Summary和Abstract的区别
放眼望去这个论题有什么好说的啊,直接拿本英文字典查下不就知道了,Abstract不就是摘要或文摘的意思吗,Summary的意思就是提要或简介。但是看事情是不能这样浅层话的,要挖掘他们的内在意义及区别,以下是笔者的个人体会,仅供参考。
先说摘要(或文摘),也就是英文的 Abstract :顾名思义,是一篇文章摘出来的要点。其强调的是对文字本身的概括,内容讲究的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压缩,不能夹带参考文献、图表。摘要(Abstract)写好了很不简单,原因是其对文数的限制比较严格。一般SCI英文论文摘要允许200-300字,很少有超过500字的。摘要不论是在书里还是论文中,都是放在文前。许多SCI期刊对摘要的格式有不同的要求,比如非结构摘要、结构摘要等。是出于出版形式的考虑,目的和本质是不变的。
再说提要(或简介),即英文的 Summary : 既然称之为提要,即包含提炼和要点两个方面。在教科书和科技文献中,提要强调对研究课题内容的概括,比如实验研究的前景、目的、内容等方面的简述。提要对字数的要求比较灵活,可长可短。既可以广征博引、也可以图文并茂。既可放在文前,也可以置于文后。和摘要 Abstract 相比,提要 Summary 更普及常用,不论是在学术界还是日常交流中都会经常出现,是个总结就可以称之为 Summary。
对于综述文章,个人以为,摘要(Abstract)和提要(Summary)之间的区别不是小了或是模糊不清了,而是更加明显了。综述文章要大量引用前人的成果和文献,篇幅比一般的论文长很多。
要写综述文章的提要(Summary),虽然对句式和语法也有要求,但比摘要容易,描述范围也大一些。比如综述文章的背景,构思的来龙去脉,以及采用的方法等等。篇幅可以比摘要长,形式也可以灵活掌握,比如加些图表甚至公式,有利于读者的理解和记忆。但是要写摘要(Abstract)对文字的精炼程度要求更高,一字千金。句式和用词都很讲究,要用简洁的描述,把文章所讲的内容概括给读者。
所以SCI论文要求的摘要(Abstract),不论是结构摘要还是非结构摘要,都不同于提要(Summary)。一旦弄明白两者间的区别,怎么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至于写得好坏,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多数人先把文章写好,再概括出摘要。当然,也有些情况下需要先写摘要,比如申请基金或提交意向书等。经常写文章的学者,在构思阶段,习惯写个提纲,其实就是提要的前身。
第五篇:浅谈SCI论文中Figure legends的写作要求
浅谈SCI论文中Figure legends的写作要求
1、Figure Legends的写作应严格按照期刊要求,如有的期刊要求另页双行打印,位置在表格或参考文献后面,也就是在论文的最后。Figure legends不要排在插图下面。
2、图序即插图的序号。根据插图在正文中被提及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排序,如Figure
1、Figure 2等,并尽量把图安排在靠近第一次提及它的位置。
3、Figure Legends不应该包含方法细节,或者不超过100个字。如果SCI论文没有方法部分,Figure Legends应该少于300个字。
4、图题即插图的标题,要求简明准确,要有较好的说明性和专指性,不要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简洁而选用过于泛指的图题。
5、图中未能表达又必须表达的信息应在图注中说明。如图中含有误差线,则应阐述是标准误、标准差、信度边界或数值范围。如在图中标注了显著性值,则应在图注中说明。
6、当插图中含箭头、数字、符号或字母时,则要在相应的位置做明确的说明。此外,在撰写Figure legends时一定要参考期刊的要求,有些期刊对图片数量有一定限制,因此在处理文档时,务必确认好哪些图片是必需放在文章内的,然后整理好Figure leg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