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品】“中国成语识字”教学随想
“中国成语识字”教学随想
中华汉字历史悠久,造形美观,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揭示汉字独特的本质,构建儿童快速识字、大量阅读、高效习作的可操作程序,创建中国文化语言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是信息时代的呼唤。
1984年秋,我在一所小学任四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当时我发现学生习作中错字、别字、病句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识字量低所致。“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没有对2500个常用汉字和1000个次常用汉字的认识、了解,就无法进行阅读。读得少,写作当然就困难。那么,怎样才能让儿童在较短时间内,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这可爱的、神奇的3500个字呢!于是,我便对幼儿汉字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究。
我审慎地对我国古代《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私塾教材进行剖析,认真学习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集中识字》《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炳人识字》等识字方法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并结合儿童的生理、心理和识记特点,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广泛听取了省内外专家、学者、教师的意见,创造出了有趣味、易掌握、用时短、少遗忘、高效率的识字方法──中国成语识字。
如果说汉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那么,成语就是最闪亮的钻石,成语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结构严谨。在《中国成语识字》的所有韵文中,成语在句子中的功能都是充当造句单位,而且都是作为主语出现的。所选210条资料
成语皆有一段故事为背景(典故),以这种言简意赅,具有丰富内涵的典故为识字教材,是对沿袭了几十年狭窄的以生词解释生字,音、形、义分家的识字法的一次突破。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快速识字、提前阅读、快速习作有机衔接的创新。
成语典故有的来自古代文献。像“夸父追日”,表现了古
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办事,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闻鸡起舞”,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概括;有的是由古书中的名言警句节缩而成,如“水落石出”;有的来自群众口语;有的来自宗教经典或中外寓言„„在《中国成语识字》韵文中,前两句用通俗语言写出典故本义,后两句揭示了由故事而联想的道理。其目的在于为儿童识字提供一个广阔的、可以使儿童产生联想、尽情发挥想象、超越历史时空的语言环境。儿童通过听、看、读、想、说、表演成语故事学习汉字,不仅可以学习最精粹的语言、词汇,而且满足了儿童提前阅读的愿望。
《中国成语识字》共有210篇韵文,每篇28个汉字,总字数5880个,其中含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高频字2300个。这28个字分四句组成一篇成语识字韵文,句首皆为成语,每则韵文中至少含一个故事。学前韵文中至少含一个故事。学前班及一年级儿童每天用35~40分钟时间,一边听故事,一边看动画(教学软件),教师范读韵文,学生分组朗读韵文,识记生字,复述故事,背诵韵文,便可轻松地完成识字任务。每一堂课与其说是以识字为重点的教学活动,不如说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快乐游戏。当孩子在游戏中经过自己努力而获得成功后,自然会感到极大的的快乐和自豪。在成语识字活动中,积极地训练了儿童的感知觉和观察力,也锻炼了儿童的注意力。成语识字以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特色,通过轻松活泼、健康有益的游戏,自觉地承担着塑造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任务。《中国成语识字》教材的编排注重语言表达的形式。好的语言表达,不仅内容准确、生动、形象,而且读起来声音和谐、节奏整齐,具有音乐美。在成语韵文的设计编写时,考虑到了词与词的组合,音节数目的配合,从而使双音节词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音和谐,韵文整体显得匀称平衡。
教材中每篇韵文都有插图(或教师的简笔画)。精美的插图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他们在饶有兴趣地欣赏画面的同时,会凭借童心、童趣去领悟那几个神奇汉字的形、音、义,以及由该字、该画带给他们的娓娓动听的故事。
《中国成语识字》诞生在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信息时代。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故事和某些常用字的部件拆分、组合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理解放事内容、辨别字形,便于记忆。
下面以《叶公好龙》一课教案来说明“成语识字课型”的教学结构。教学目标:
1.能复述“叶公好龙”成语故事。
2..认识28个字(含高频字)。
3..做人要做“表里如一”的人。
教学重点:认识28个字。
教学难点:背诵成语韵文。
教学用具:投影仪、生字卡、计算机。
教学时间:35~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感知韵文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愿意听吗?
1.运用投影仪在屏幕上映出成语韵文:
叶公好龙太可笑,口是心非惹烦恼,看人不仅听其言,表里如一最重要。
2.先听老师读一遍。(语速稍缓)
3.教师逐句领读,儿童跟着读。
韵文第一句前四个字“叶公好龙”(高声强调)是一个成语,它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人知道吗?(学生试说,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二、创设情境,感知故事
老师讲述“叶公好龙”的故事,大家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这个故事是怎么回事儿?
1.出示《叶公好龙》教学光盘。(卡通画面。教师讲述语速稍缓、语调跌宕有致。)
2.请大家一边看动画,一边用自己的话自由地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师点击鼠标、重放动画;全体学生自由讲述故事)
三、图文对照,感知韵文
1.请大家把书翻到73页。老师读一句,大家跟着读一句。
2.老师读两句,大家读两句。
3.大家仔细看图画,试着读韵文全文。
4.教师板书韵文全文。
5.女同学照书齐读韵文。
6.男同学照书齐读韵文。
7.全班同学拍手齐读韵文。
8.大家想一想,这篇韵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或用书上的话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
9.教师板书课题:叶公好龙
四、演练结合,趣味识字
1.“叶公好龙”是一个成语,四个字里就藏着那么有趣的故事,大家说,中国字奇妙不奇妙?
2.猜字游戏:学生抢答(教师利用教具——绘有彩色龙的带手柄纸板,任意遮挡黑板上板书韵文中的一个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变序读句子(了解识字情况)。
4.教师指导学生变速读句子(强化识字效果)。
5.指学生在同学前面讲“叶公好龙”故事。
6.分角色表演小品“叶公好龙”。
7.教师带领学生跟随教学光盘演示在大屏幕上“叶公好龙”四个字的速度,进行书空。
8.两名儿童之间拍手背诵全文。
9.全班儿童背诵全文。
五、课外作业
回家以后,各位小朋友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这是《中国成语识字》以识字为重点的基本教学模式,但绝非惟一模式。它因课堂教学结构诸多要素的变化而变化。《中国成语识字》教材的另一种课型──口语交流型,是在学生复述故事、表演小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小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规范小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小学生听、读、想、说的能力。
成语识字,听音记形,故事相伴,眼脑直映,读说演练,乐在其中,高效快捷,其妙无穷。
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中国成语识字》以完成此项任务为最终宗旨,积极构建以促进每个学生一生的发展为目标,具有中国特色的汉字教育体系。我们热切期盼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学者、教师给予指导和关心,让《中国成语识字》这株初露水面的小荷舒展嫩叶,为素质教育千秋大业献上一片翠绿。
第二篇:“中国成语识字”教学随想
中华汉字历史悠久,造形美观,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揭示汉字独特的本质,构建儿童快速识字、大量阅读、高效习作的可操作程序,创建中国文化语言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是信息时代的呼唤。
1984年秋,我在一所小学任四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当时我发现学生习作中错字、别字、病句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识字量低所致。“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没有对2500个常用汉字和1000个次常用汉字的认识、了解,就无法进行阅读。读得少,写作当然就困难。那么,怎样才能让儿童在较短时间内,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这可爱的、神奇的3500个字呢!于是,我便对幼儿汉字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究。
我审慎地对我国古代《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私塾教材进行剖析,认真学习了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集中识字》《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炳人识字》等识字方法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并结合儿童的生理、心理和识记特点,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广泛听取了省内外专家、学者、教师的意见,创造出了有趣味、易掌握、用时短、少遗忘、高效率的识字方法──中国成语识字。
如果说汉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那么,成语就是最闪亮的钻石,成语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结构严谨。在《中国成语识字》的所有韵文中,成语在句子中的功能都是充当造句单位,而且都是作为主语出现的。所选210条成语皆有一段故事为背景(典故),以这种言简意赅,具有丰富内涵的典故为识字教材,是对沿袭了几十年狭窄的以生词解释生字,音、形、义分家的识字法的一次突破。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快速识字、提前阅读、快速习作有机衔接的创新。
成语典故有的来自古代文献。像“夸父追日”,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办事,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闻鸡起舞”,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概括;有的是由古书中的名言警句节缩而成,如“水落石出”;有的来自群众口语;有的来自宗教经典或中外寓言„„在《中国成语识字》韵文中,前两句用通俗语言写出典故本义,后两句揭示了由故事而联想的道理。其目的在于为儿童识字提供一个广阔的、可以使儿童产生联想、尽情发挥想象、超越历史时空的语言环境。儿童通过听、看、读、想、说、表演成语故事学习汉字,不仅可以学习最精粹的语言、词汇,而且满足了儿童提前阅读的愿望。
《中国成语识字》共有210篇韵文,每篇28个汉字,总字数5880个,其中含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高频字2300个。这28个字分四句组成一篇成语识字韵文,句首皆为成语,每则韵文中至少含一个故事。
学前韵文中至少含一个故事。学前班及一年级儿童每天用35~40分钟时间,一边听故事,一边看动画(教学软件),教师范读韵文,学生分组朗读韵文,识记生字,复述故事,背诵韵文,便可轻松地完成识字任务。每一堂课与其说是以识字为重点的教学活动,不如说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快乐游戏。当孩子在游戏中经过自己努力而获得成功后,自然会感到极大的的快乐和自豪。在成语识字活动中,积极地训练了儿童的感知觉和观察力,也锻炼了儿童的注意力。成语识字以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特色,通过轻松活泼、健康有益的游戏,自觉地承担着塑造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任务。
《中国成语识字》教材的编排注重语言表达的形式。好的语言表达,不仅内容准确、生动、形象,而且读起来声音和谐、节奏整齐,具有音乐美。在成语韵文的设计编写时,考虑到了词与词的组合,音节数目的配合,从而使双音节词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音和谐,韵文整体显得匀称平衡。
教材中每篇韵文都有插图(或教师的简笔画)。精美的插图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他们在饶有兴趣地欣赏画面的同时,会凭借童心、童趣去领悟那几个神奇汉字的形、音、义,以及由该字、该画带给他们的娓娓动听的故事。
《中国成语识字》诞生在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信息时代。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故事和某些常用字的部件拆分、组合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理解放事内容、辨别字形,便于记忆。
下面以《叶公好龙》一课教案来说明“成语识字课型”的教学结构。
教学目标:
1.能复述“叶公好龙”成语故事。
2..认识28个字(含高频字)。
3..做人要做“表里如一”的人。
教学重点:认识28个字。
教学难点:背诵成语韵文。
教学用具:投影仪、生字卡、计算机。
教学时间:35~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感知韵文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愿意听吗?
1.运用投影仪在屏幕上映出成语韵文:
叶公好龙太可笑,口是心非惹烦恼,看人不仅听其言,表里如一最重要。
2.先听老师读一遍。(语速稍缓)
3.教师逐句领读,儿童跟着读。
韵文第一句前四个字“叶公好龙”(高声强调)是一个成语,它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人知道吗?(学生试说,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二、创设情境,感知故事
老师讲述“叶公好龙”的故事,大家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这个故事是怎么回事儿?
1.出示《叶公好龙》教学光盘。(卡通画面。教师讲述语速稍缓、语调跌宕有致。)
2.请大家一边看动画,一边用自己的话自由地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师点击鼠标、重放动画;全体学生自由讲述故事)
三、图文对照,感知韵文
1.请大家把书翻到73页。老师读一句,大家跟着读一句。
2.老师读两句,大家读两句。
3.大家仔细看图画,试着读韵文全文。
4.教师板书韵文全文。
5.女同学照书齐读韵文。
6.男同学照书齐读韵文。
7.全班同学拍手齐读韵文。
8.大家想一想,这篇韵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或用书上的话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
9.教师板书课题:叶公好龙
四、演练结合,趣味识字
1.“叶公好龙”是一个成语,四个字里就藏着那么有趣的故事,大家说,中国字奇妙不奇妙?
2.猜字游戏:学生抢答(教师利用教具——绘有彩色龙的带手柄纸板,任意遮挡黑板上板书韵文中的一个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变序读句子(了解识字情况)。
4.教师指导学生变速读句子(强化识字效果)。
5.指学生在同学前面讲“叶公好龙”故事。
6.分角色表演小品“叶公好龙”。
7.教师带领学生跟随教学光盘演示在大屏幕上“叶公好龙”四个字的速度,进行书空。
8.两名儿童之间拍手背诵全文。
9.全班儿童背诵全文。
五、课外作业
回家以后,各位小朋友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这是《中国成语识字》以识字为重点的基本教学模式,但绝非惟一模式。它因课堂教学结构诸多要素的变化而变化。《中国成语识字》教材的另一种课型──口语交流型,是在学生复述故事、表演小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小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规范小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小学生听、读、想、说的能力。
成语识字,听音记形,故事相伴,眼脑直映,读说演练,乐在其中,高效快捷,其妙无穷。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中国成语识字”教学随想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中国成语识字”教学随想人教版新课标
中华汉字历史悠久,造形美观,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揭示汉字独特的本质,构建儿童快速识字、大量阅读、高效习作的可操作程序,创建中国文化语言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是信息时代的呼唤。
我在一所小学任四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当时我发现学生习作中错字、别字、病句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识字量低所致。“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没有对2500个常用汉字和1000个次常用汉字的认识、了解,就无法进行阅读。读得少,写作当然就困难。那么,怎样才能让儿童在较短时间内,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这可爱的、神奇的3500个字呢?于是,我便对幼儿汉字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究。
我审慎地对我国古代《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私塾教材进行剖析,认真学习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集中识字》《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炳人识字》等识字方法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并结合儿童的生理、心理和识记特点,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广泛听取了省内外专家、学者、教师的意见,创造出了有趣味、易掌握、用时短、少遗忘、高效率的识字方法--中国成语识字。
如果说汉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那么,成语就是最闪亮的钻石,成语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结构严谨。在《中国成语识字》的所有韵文中,成语在句子中的功能都是充当造句单位,而且都是作为主语出现的。所选210条成语皆有一段故事为背景(典故)。以这种言简意赅,具有丰富内涵的典故为识字教材,是对沿袭了几十年狭窄的以生词解释生字,音、形、义分家的识字法的一次突破。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快速识字、提前阅读、快速习作有机衔接的创新。
成语典故有的来自古代文献。像“夸父追日”,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办事,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闻鸡起舞”,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概括;有的是由古书中的名言警句节缩而成,如“水落石出”;有的来自群众口语;有的来自宗教经典或中外寓言......在《中国成语识字》韵文中,前两句用通俗语言写出了典故本义,后两句揭示了由故事
第 1 页第 1 页 而联想的道理。其目的在于为儿童识字提供一个广阔的、可以使儿童产生联想、尽情发挥想像、超越历史时空的语言环境。儿童通过听、看、读、想、说、表演成语故事学习汉字,不仅可以学习最精粹的语言、词汇,而且满足了儿童提前阅读的愿望。
《中国成语识字》共有210篇韵文,每篇28个汉字,总字数5880个,其中含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高频字2300个。这28个字分四句组成一篇成语识字韵文,句首皆为成语,每则韵文中至少含一个故事。学前班及一年级儿童每天用35~40分钟时间,一边听故事,一边看动画(教学软件),教师范读韵文,学生分组朗读韵文,识记生字,复述故事,背诵韵文,便可轻松地完成识字任务。每一堂课与其说是以识字为重点的教学活动,不如说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快乐游戏。当孩子在游戏中经过自己努力而获得成功后,自然会感到极大的快乐和自豪。在成语识字活动中,积极地训练了儿童的感知觉和观察力,也锻炼了儿童的注意力。成语识字以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特色,通过轻松活泼、健康有益的游戏,自觉地承担着塑造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任务。
《中国成语识字》教材的编排注重语言表达的形式。好的语言表达,不仅内容准确、生动、形象,而且读起来声音和谐、节奏整齐具有音乐美。在成语韵文的设计编写时,考虑到了词与词的组合,音节数目的配合,从而使双音节词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音和谐,韵文整体显得匀称平衡。
教材中每篇韵文都有插图(或教师的简笔画),精美的插图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他们在饶有兴趣地欣赏画面的同时,会凭借童心、童趣去领悟那几个神奇汉字的形、音、义,以及由该字、该画带给他们的娓娓动听的故事。
《中国成语识字》诞生在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信息时代。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故事和某些常用字的部件拆分、组合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辨别字形,便于记忆。
下面以《叶公好龙》一课教案来说明“成语识字课型”的教学结构。教学目标:
第 2 页第 2 页
一、能复述“叶公好龙”成语故事。
二、认识28个字(含高频字)。
三、做人要做“表里如一”的人。教学重点: 认识28个字。教学难点: 背诵成语韵文。教学用具:
投影仪、生字卡、计算机。教学时间: 35~40分钟。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感知韵文。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愿意听吗? 1.运用投影仪在屏幕上映出成语韵文: 叶公好龙太可笑 口是心非惹烦恼 看人不仅听其言 表里如一最重要
2.先听老师读一遍。(语速稍缓)3.教师逐句领读,儿童跟着读。
第 3 页第 3 页 韵文第一句前四个字“叶公好龙”(高声强调)是一个成语,它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人知道吗?(学生试说,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二、创设情境,感知故事。
老师讲述“叶公好龙”的故事,大家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这个故事是怎么回事儿? 1.出示《叶公好龙》教学光盘。(卡通画面;教师讲述语速稍缓,语调跌宕有致。)2.请大家一边看动画,一边用自己的话自由地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师点击鼠标、重放动画;全体学生自由讲述故事。)
三、图文对照,感知韵文。
1.请大家把书翻到73页。老师读一句,大家跟着读一句。2.老师读两句,大家读两句。
3.大家仔细看图画,试着读韵文全文。4.教师板书韵文全文。5.女同学照书齐读韵文。6.男同学照书齐读韵文。7.全班同学拍手齐读韵文。
8.大家想一想,这篇韵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或用书上的话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
9.教师板书课题:叶公好龙
四、演练结合,趣味识字。
1.“叶公好龙”是一个成语,四个字里就藏着那么有趣的故事,大家说,中国
第 4 页第 4 页 字奇妙不奇妙? 2.猜字游戏:学生抢答(教师利用教具--绘有彩色龙的带手柄纸板,任意遮挡黑板上板书韵文中的一个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变序读句子(了解识字情况)。4.教师指导学生变速读句子(强化识字效果)。5.指学生在同学前面讲“叶公好龙”故事。6.分角色表演小品--“叶公好龙”。
7.教师带领学生跟随教学光盘演示在大屏幕上“叶公好龙”四个字的速度,进行书空。
8.两名儿童之间拍手背诵全文。9.全班儿童背诵全文。
五、课外作业:
回家以后,各位小朋友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这是《中国成语识字》以识字为重点的基本教学模式,但绝非惟一模式。它因课堂教学结构诸多要素的变化而变化。《中国成语识字》教材的另一种课型--口语交流型,是在学生复述故事、表演小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小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规范小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小学生听、读、想、说的能力。
成语识字,听音记形,故事相伴,眼脑直映,读说演练,乐在其中,高效快捷,其妙无穷。
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中国成语识字》以完成此项任务为最终宗旨,积极构建以促进每个学生一生的发展为目标,具有中国特色的汉字教育体系。我们热切期盼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学者、教师给予指导和关心,让《中国成语识字》这株初露水面的小荷舒展嫩叶,为素质教育千秋大业献上一片翠绿。
第 5 页第 5 页
第四篇:《识字4》成语教学设计
《识字4》成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它言简意赅,能够帮助我们以最简洁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从小了解、积累一些成语,对他们以后的说话、作文,将大有裨益。
“识字4”有三组成语。第一组是说人应该“取长补短”;第二组是说看事物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第三组是说做事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三组成语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设计理念】
以朗读为依托,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以游戏为形式,积极搭建“对话”平台,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表演式的朗读,多角度、多层次感悟成语的魅力,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成语,如在一年级时学过的“五谷丰登、春华秋实、景色宜人”等等,但对成语的印象还不够深,所以,在学习本课时,我要求学生收集一些成语,加深对成语的印象,并通过不同策略引导学生走近成语,领悟成语的魅力所在。【教法学法】
教法:我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闯关”,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成语的魅力。首先是准备“闯关”——第一关“识字大比拼”——第二关“朗读大竞赛”——第三关“书写大展台”——闯关成功,进入成语王国。同时,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成语,我将采用多种策略,如朗读成语,积累语言;观看图片,揣测词意;欣赏动画,懂得道理;补充成语,热爱汉语等突破本课的难点。
学法:通过自主学习、表演学习、交互评价、以读为本来达到学生认识成语、了解成语、积累成语、热爱汉语的目的,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还给课堂。【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教学难点】
结合各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感知成语所特有的表达优势,鼓励他们在平时多积累、多运用。【教学资源】
1、制做课件。
2、准备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
3、师生收集相关资料(文字、图片、视频)。【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准备闯关:
1、师:秋天到了,成语王国可是景色宜人,大家快来看呀!(图片过后,出示一组词,让我们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2、真是太美啦,你们愿意到成语王国做客吗?(愿意。)
3、师:不过要进入成语王国,必须闯过三道关,有信心吗?现在我们向成语王国出发!哟,第一关到了——识字大比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看图和文字,引导学生复习曾经学过的成语,让学生对成语有初步的印象,同时用“闯关”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他们向成语王国出发。】
二、第一关:识字大比拼。
1、师:同学们,快捧起书翻到58页,认真读《识字4》两遍,注意读准每个字音,并用圆圈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
3、识字:
(1)成语中有九个生字,它们的字音你读准了吗?(出示九个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导生认读一遍。师点评:你的平舌音读得真准,翘舌音和后鼻音都读得准,夸夸她!第四声读得棒,你的声音真清脆,我喜欢听你读,你的声音真洪亮。)
(2)你觉得哪些字音比较难读准。
(3)去掉拼音帽子你还能读准吗?(出示九个生字,生读一遍,各种形式读,如男生读、第一组读等。开火车认读。)
5、记字:字音读得真准,那你用什么巧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同桌商量商量。(1)生交流,师巡视。
(2)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记生字的方法真多,在记字的过程中,你觉得那个字最难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换一换:(“障”和我们刚才学过的那个字有些像?你真聪明,能用新字记新字,真是一箭双雕呀!这两个字形状相似,可意义却完全不同。三撇的“彰”是表彰的彰,瞧,这位同学在比赛中获了奖,受到了表彰,多光彩呀!双耳刀的障是障碍的障,体育课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障碍赛跑呢!)出示两幅图帮助理解。编故事的方法:“渠”。图片帮助理解“渠”的意思。(师评:你的想象真丰富,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夸夸她。)
名言记字:“功”,工人有力量。(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儿歌记字:徒。(这个方法巧妙。)
(3)还有哪些字难记,你又没有想到好方法。谜语:益
课件:豹(“豹”是象形字,老师还知道古人是怎样巧妙地造出这个字来的。你想看看吗?古人先根据“豹子”的外貌特征将它的样子描绘出来,瞧它的血盆大嘴、锋利的爪子,身上的斑点,活像一只金钱豹。后来这个字演变成金书、篆书、隶书,又逐步演化成现在的楷书造型,汉字的发展真是博大精深。)
连成字串:这里还藏有一个寸字,你在我们学过的哪些字中见过它?(课件出示“寸”的形近字,认读。师:我们用连成字串的方法记字也很棒。)记住了寸,你知道一寸有多长吗?(比3厘米长一点,用尺子帮助观察。)
(4)齐读生字。
6、调皮的生字藏到了词语中,谁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 出示生词,学生认读,开一次火车。
7、生字回成语,自由读。(它们又跑回了成语中,看谁能把成语又准确、又通顺。)
8、指名读。(一人一小节。)
9、师总结:同学们读得真好,所有的生字都读准了音、认清了形、理解了意思,祝贺同学们顺利闯过了第一关。第二关是——朗读大竞赛。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稍带字意的渗透。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较大,为了有效的加强识字的效度,在读准字音后,我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识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生字记生字、儿歌记生字、谜语猜生字、名言记生字、编故事识字、连成字串记生字、图片记生字、用汉字文化的演变记生字等,多种方法的使用,使学生识字效度得以保障。】
三、第二关:朗读大竞赛。
1、只有弄懂了成语的意思,我们才能更加有滋有味地读好成语,顺利通过第二关。看看你知道哪个成语的意思?
2、生自由的说:
(1)第三组成语:我会理解“拔苗助长”的意思。生讲故事,师总结:农夫把禾苗拔高帮助它生长,结果禾苗都死了,这样做一点用处都没有,真是拔苗助长、徒劳无功。
指导生读此组成语。(让我们带着体会再来读一读这组成语。可以边读边做动作。再安排读得好的同学示范读。第三组读一读。每组读两遍。)
(2)第二组成语:“坐井观天”,生讲故事,师总结:青蛙在井底看不到天空的广大,这就叫“坐井观天”。这一组词意思相近。看图片猜成语。
指导生读。(让学生带着理解读。)
(3)第一组词:(你理解得真好,我们来看一个短片,你会理解得更清楚。)(还有一组成语,你们想知道它们的意思吗?让我们来看一个短片吧!)视频播放《骆驼和羊》。原来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那你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呢?你应该向谁学习?(总结: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大家互相学习,就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指导生读。(谁来读读这组成语?指名读。女生读。)
3、成语的意思理解了,现在我们来读成语,不但要读准确、流畅,还要读出韵律感。(出示全文)
4、自由读。
5、师示范读。
6、生齐读。(你们想不想读?)
7、尝试背诵。
我们已经有节奏地读了成语,能试着背一背吗?(齐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猜部分成语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成语,这样才能读得有滋有味。对成语的理解是个难题,于是我让学生抓住每组中一个简单的成语,通过讲故事、看图片、赏视频等形式,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将整组成语的内涵解析出来。】
四、第三关:书写大展台。
1、师:同学们,我们又顺利地闯过了第二关,到了第三关——书写大展台。
2、这是“我会写”的生字,请大家一起读一读。
3、这些字中,哪个字最难写,难在哪?
2、观察,说。(老师也认为这两个字很难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写法。大眼睛——看黑板!)
3、师示范。生书空。
4、描红,写字。(强调书写姿势。)
5、评价。(小身板——坐端正!大部分同学已经写完了,我们来评一评这位同学的字。)(1)正确:没写错、有变化的笔画。
(2)美观:田字格中的位置、大小、结构匀称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做到书写正确、整洁、美观,为了达到目标,我先让学生欣赏课件中难字的写法,再书空,接着描红,然后书写,最后同桌互相评价,要求占位正确、结构匀称、干净整洁。】
五、闯关成功。
恭喜大家连闯三关,成语王国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了。课件:欢迎大家来到成语王国,成语里面有好多成语,既有四字成语,又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等成语,我们和它们打个招呼。
师:是呀,在成语王国里,我们可以观赏到风格特异的成语长廊,聆听有趣的成语故事,感受成语无穷的文化魅力!课后,我们还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看成语故事;
2、收集成语;
3、进行成语接龙。下节课,我们来比一比谁交的成语朋友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让他们知道,成语不仅有四个字的,还有三字成语、五字、六字、七字、八字等成语,我还向他们推荐成语故事,让他们在课外收集整理更多的成语,养成热爱成语、积累成语并运用成语的好习惯。】
第五篇:教学随想
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随想
当好一名低年级数学教师,了解新教材中特有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执教过程中遇到的新型应用题做一些简单分析,有一些教学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供大家参考。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有效手段。基于此原因,它在教学过程中倍受关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纵观小学应用题教学的整个过程,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旧教材涉及的主要是一些简单应用题教学,而今新教材对低年级应用题做了一定的深化,使得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环节更为重要。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比较弱,学生面对老教材中简单的应用题时,即使读题朗朗上口,一字不错,条件、问题统统找对,但是仍然难以正确地解答;而新教材中又添加了合理安排、多条件多问题、两步计算等新型的应用题,许多学生感到有相当的难度。
面对新的教学要求,我们需要及时地了解新教材中应用题教学的特点,转变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新教材中应用题教学很少以“应用题”作为课题,通常融入于计算的教学中,如:第一册“连加、连减”、第二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三册“加与减”、第四册“连乘、连除”;或以应用题所要讲述的某个情节命名,如:第一册“秋游”“绿地”、第二册“郊外活动”、第三册“快乐的节日”、第四册“植树”等,应用题已经不再以单独“讲讲算算”的章节形式出现。新教材中应用题教学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
1、编小故事,列算式,初步认识应用题(如:第一册《绿地》)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阅读以文字为主的题目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应用题以看图编小故事的形式出现。讲故事是每个孩子都很乐意接受的教学形式,教师应当好好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的主题来编故事,编好的故事就是应用题的雏形了。
在课堂内,教师可以用刚学的方位指导学生有序地看图,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地看,根据图左上角出示的内容为重点讲解,通过小组内编故事、同桌编故事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完成其他几幅图片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地动脑、动嘴,教师则不断地深入每个小组,帮着学生把图上的内容编完整。
2、说情节,读文字,提问题,认识只有条件的应用题(如:第一册《乘火车》)
说情节,侧重口头表达的培养,为应用题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新教材中的一个亮点,教材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识字量少的特点。
随着学生表达能力的日益增强,教材逐步过渡到只出示应用题的条件部分,问题仍然留给学生来说,此时,学生提问题就要通过阅读条件来知道已知的内容是什么,然后思考条件之间相应的关系,最后提相应的问题。
3、有余数应用题(如:第三册《几张长椅》)
有余数应用题在旧教材中也有,但解答略有不同,在旧教材中这道例题就会写成“4人坐1张长椅,34人需要几张长椅,多多少人?”问题比较直接,学生只要算出商和余数并写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就可以了。新教材有余数应用题的问题比较灵活,通常只问“需要几张长椅”,计算以后学生还要考虑到多出2人没有座位,需要再加1张长椅。类似的题目有时不需要加1,如:小胖到20元去买6元一支的钢笔,他能买来几支?通过计算知道能买3支钢笔,多2元,知道答案后就要指导学生思考多的2元能否再买一支钢笔,从而考虑要不要加1。新教材的有余数应用题在求出得数后要根据问题仔细思考余数保留还是舍去,是对学生完整思考的考验。
4、多条件多问题的应用题(如:第四册《植树》)
旧教材中也有多条件多问题的应用题,但通常没有这么多条件和问题,现在以一组组形式出现的应用题比比皆是,题目的安排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5、合理安排的应用题(如:第四册《游国家森林公园》)
新教材中特有的应用题——合理安排,学生必须在多个条件中先把数量分分类,人物是哪几个数量,列车是哪几个数量,然后根据问题找出合适的组合,通过计算、大小的比较得出合理安排。此类题目锻炼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堂内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尽情阐述自己的方案,在小组讨论中让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教师只是引导者、参谋人,主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
6、多解的应用题(如:第四册《应用题》)
多解的应用题在低年级旧教材中是没有的,偶尔也是出现在动脑筋题目中,只要求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即可。而今,多解的应用题要求人人掌握,在教学中有一定难度,当出示这类应用题时,教师不要心急,不必要求一下子把所有答案找全,而是要鼓励学生读题后讲出自己的想法及所想的答案,让学生尝试到正确的喜悦,增强他们找到所有答案的信心。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情况下,教师巧妙地利用板书汇总学生的答案,让学生从汇总的答案中寻找规律,进行归纳,培养多解应用题的解题能力,以便今后在有序的排列中可以一个不漏地找出所有的答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