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训体会
参加《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与检测实验研究》
课题培训心得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9月27日至29日在太原举行的山西省十一五课题“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与检测实验研究”课题培训暨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孔企平教授的讲座和四位名师的精品课。虽然活动安排的很紧张,听课任务很辛苦。不过走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还是很精彩,也使我受益颇丰。
期间的每一堂课都给人回味,无不体现特级教师与名师在课前的钻研精神和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艺术。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管是教学方面还是他们的成长经历。大同市实验小学、太原市实验小学的两位教师为我们展示了扎实有效的数学研讨课,这是在喧嚣、热闹之外的家常课,是适合我们每位教师的数学课;专家在课后还对每节课做了精彩点评,使在场的每位教师受益匪浅。来自介休和江苏的两位特级教师师为我们作了精彩的示范课,他们独具匠心的设计博得了在会老师的热烈掌声,课后他向我们介绍了他的设计思路和成长历程,他们课前的钻研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也让我们思考:只有善学善思,才会使课堂显得那么从容不迫,那么让人回味。
通过专家的精彩讲座和课堂教学。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个课题的重要性。发展性评价指什么?发展性评价是指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可以是语言评价,文字评价身体评价五官评价动作评价还可以是奖励性评价,也可以分数评价。无论怎样的评价就是要达成让学生终身发展的目的。不过,无论怎样的评价都要遵循一条不变的真理:评价要适时,适当,适中,不能多而烂,要多而精,不能没有原则,要分清学生差异。批评对于好学生来说是动力,表扬对于差等生来说是动力;反之,表扬会成为扼杀英雄的温床,批评会成为差生放弃进步的理由。表扬要让他知道理由,批评要让他知道原因;表扬要真诚的,不要廉价的;批评要恰到好处的,不要暴风骤雨的。
想起来,自己有时的教学,只注重了学生的成绩,也就是只注重了结果,缺少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听了这些老师们的课及报告后,感觉到今后在传授
知识的同时,一定也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这样让学生学得轻松快活、学的生动有趣。
比起这些专家老师,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有待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遇到有问题积极向其它骨干专家教师请教,经常总结反思,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第二篇:培训体会
“边学边交,自主领悟”课堂教学模式培训体会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努力把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进校举行了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旨的“边学边交,自主领悟”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我从中收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收获。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看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还要看学生回答结果反映的思路是否清晰”。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说的就是我国古代学习理论的几个递进阶段。现代教育观认为,作为人类认识结果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结果的科学方法更加重要。在一节课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什么”,还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更要让学生领悟到“为什么”。著名作家柳青说:“人生的路很长,但关键的只有几步”,同样道理,一节课四十分钟,只要抓住几个关键环节和步骤,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边学边交,自主领悟”课堂教学模式概括为“导、交、悟、用”四个教学环节和每个环节的三个教学步骤,即“三导、三交、三悟、三用”,简称为“四环三步”操作要点。
(1)边学边交: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学生和课本交流、学生和学生交流、学生和教师交流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互动生成为核心的教学方式。
(2)自主领悟: 在“边学边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经历体验、完成认知建构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对方法的领悟,对经验的积累,对成功的感受。(3)“边学边交自主领悟”课堂教学模式: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教师的有效引发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新知建构为核心,以训练应用为主线,以“导、交、悟、用”为环节,以“三导、三交、三悟、三用”为步骤,以“四环三步”为操作要点,以达到“四基”为要求,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交流互动为特点,以突出领悟为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边学边交,自主领悟”课堂教学模式的“四环三步”操作要点即“导、交、悟、用”四个环节和每个环节的三个步骤“三导、三交、三悟、三用”,在教学实施中要具备以下特点:
(1)导:即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环节是以“导趣、导疑、导学”的教学步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导趣: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导疑: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导学:根据新知特点,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探究新知的思路和方法。
(2)交:即交流互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是新知学习环节,是教学的重点部分,要突出体现“边学边交”是以教师的指导引发,学生的自主领悟,边学边交、边导边学、边学边悟的教学过程。教学中用“学生与课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展现学生对新知探究过程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和不同见解或意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搞清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难点是什么,怎样学习疑惑才能得到解决,思维才能得到启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自主探究的情感体验才能得到满足。
“生--本”交流:是学生与课本交流的简称。是指学生对课本问题的探究交流。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教师设计不同的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的简单问题,让学生交流问题发现和思考解决的过程,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生”交流:是学生和学生交流的简称。是指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问题的探究交流。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易错、易混、难于理解的问题,分层次启发设问,组织学生分步合作交流,讨论争辩,达成共识,以便加深印象,强化理解。
“师--生”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简称。师生交流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交流活动。本环节的师生交流主要是指在“生-本”交流、“生-生”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交流,调整、校正学生探究的方向,点拨、启迪学生的思维,归纳整理探究新知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经历、体验、感受有意义的探究活动过程。
(3)悟:即总结规律,领悟方法。这一教学环节,通过学生对探究新知过程的回顾、分析、对比、归纳、整理,让学生经历“感悟过程、体悟方法、领悟思想”的学习体验。这既是教学的重点,更是本教学模式“自主领悟”特色的体现。
感悟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对新知探究过程的回顾,搞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知识的建构过程。
体悟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新知探究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整理,搞清所学新知的规律为什么是这样。
领悟思想:主要是让学生在总结规律的过程中,通过类比分析,积累解决问题的思考经验和方法,领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环节。
(4)用:即训练应用,积累经验。这一环节是通过“基本应用、综合应用、拓展应用”步骤,对掌握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的实施环节,也是学生领悟基本思想、积累活动经验的提升环节,更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落实环节。
基本应用:用基本练习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使人人对新学内容加深理解,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合应用:用综合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使人人在巩固新知的基础上,在思想方法、活动经验方面都有所提高。
拓展应用:用开发智力、训练思维并具有弹性的问题设计,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明确了边学边教,自主领悟的课题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步骤,让我坚定不移的在课堂中把这种课堂模式得以实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后续力。
第三篇:培训体会
中国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心
2015年3月21日——3月22日,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教学观摩活动在临汾市东苑酒店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此次观摩活动,在此次活动中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鞋匠的儿子》、罗才军执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少年闰土》盛新凤执教的《我讨厌妈妈》及其讲座。近距离观看名师上课,聆听名师的教诲,一睹名师的风采。听后令我心灵震撼,让我感受到教师原来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学生也可以学得如此的轻松。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与不足。
此次观摩活动,让我如饮甘霖,如沐春风,感慨万千。3位著名特级教师,为我们带来了4节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高质量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他们的课精彩纷呈,亮点频出。他们用敏锐的教学智慧、独特的教学风格、巧妙的教学机智、独特的人格魅力,把一堂堂课教学得活灵活现、演绎得恰到好处,使在场的听课教师无不拍手称赞,连连叫好,而他们的讲座也很切我们的教学实际。两天来,我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收获颇多。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课堂教学引导得法、因材施教、精彩纷呈
这次创新力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既有特级教师的精彩授课,又有独到的讲座,无论是王崧舟老师的示范课《去年的树》和《桃花心木》,还是张学伟老师的《螳螂捕蝉》,以及张敬义老师的《珍珠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对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印象最深的还是王崧舟老师的《去年的树》,总是设置悬念让学生联想,学生的丰富联想,积极举手发言,我真是羡慕不已。对学生来说听课、学习就像是做游戏。这一课,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王老师对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的关注。首先,体现在他请孩子们想象树、鸟儿的外貌时,要求学生用上“特别”一词写。其次,体现在王老师让学生补白。王老师先让孩子们把本课的旁白与《巨人》中的旁白对比,引导学生否定本文的旁白写得不好,很平淡。然后让学生补白,如“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补白后再让学生重新回到故事里,就是回到语境,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去体味这个故事的语言风格。再次,体现在王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如:让孩子们想象,鸟儿面对灯火时,鸟儿心里想说什么,而且开头要用“树呀树,„„”
此外,名师们的教学让我深深认识到一堂精彩的课还必须要层次清晰,各部分要能很好衔接,使整堂课形成为一个整体。其次,教师在教学生时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尤其是学生遇到难题时,怎样去引导学生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如:张学伟老师的《螳螂捕蝉》,在引导学生说大小两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时,多次引导学生不同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层层深入,又合情合理。他最后引导学生理解出:“我明白了,楚国是蝉,吴王是螳螂,其他诸侯国就是黄雀„„”;“我明白了,以后做事要考虑周全,考虑后果,要听取意见„„”;“我明白了,既要考虑看到眼前的利益,也要看到后面隐藏的祸患„„”;“我明白了,以后我们在给别人提意见时,最好智谏,不要直谏„„”。从这里就能看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还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并能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总之,四多(多创设、多提问、多思考、多回答)。真是了不起呀!
二、以读为本,书声琅琅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4节课,每一节课都有各自的亮点,可谓精彩纷呈。但他们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辅助手段等等都是围绕一个字而展开的,那就是“读”。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课堂上,教师不仅注重自身的范读,倾听,也同时注重了引导,如你读懂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等。读出了文本的意境和画面,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如:王崧舟老师执教《去年的树》,王老师抓住树、鸟儿、树根、大门和小女孩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看到的画面,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树和鸟儿深厚的感情。教师不论是从词语出发还是句段入手,也不论是自由读、指名读、接读、范读还是背诵,每一次朗读都步步落实,毫不含糊,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书中体会情感,感悟思想。整节课书声琅琅,语文味十足。
三、读写结合,提高能力
这次听到的课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堂课老师都会让学生拿起笔来写一写、练一练,注重读写结合。如在张敬义老师执教的《珍珠鸟》一课中,老师在拓展环节中先出示写作题目《鸟语》,说明现在自己就是冯先生家中的这只鸟。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自由说后让学生用两分钟列出写作提纲。(教师在学生列提纲前强调要写得有创意。)最后让学生回家把内容写完后交给老师。学生在练笔中,情感得到了释放,体验得到了创造性的表达,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名师讲座见解独到、引人深思
讲座:这几位名师告诉我们,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文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更好,谁就能震慑学生的心灵。当我听这三位老师的课时,他们的语言亲切,自然,简洁,准确。他们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带着学生在课文中创设的情境中遨游,带领学生感悟课文。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文章不同的体裁有针对性的进行写作意识的培养。同时也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最核心价值在于语言文字的运用。
五、教师教学艺术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三位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深入研读了教材。
2、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独具匠心,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这三位教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特别是名师们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精心做出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此次观摩活动开阔了我的教学视野,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真是不往此行。在观摩课的课堂中,我看到,名师们重视字词的教学,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注重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强化读写结合的意识。课堂书声琅琅,语文味十足,让我感到学生是在实实在在地学习语文,老师是在扎扎实实地教语文,语文课充满着无穷的魅力!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所听的4节课,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但细细思索,又都紧扣标准,具有共性:每位名师都很好地落实了“落实年段学习目标,夯实识字教学,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呈现学习过程”的研讨重点。反思我的教学,我总会抱怨学生的作业错别字多、字迹马虎,总抱怨学生朗读水平差,总抱怨学生作文干巴巴„„静心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都是学生的原因吗?我的课堂落实了写字教学吗?低年级该指导写的字没指导到位,不该让写的字,为了考试也让学生抄写,造成了“画字”现象;高年级甚至完全忽视了识字写字教学。这样怎能让学生不写错别字?课堂上教师忙于引导学生理解各种句子的含义,给了学生多少朗读的指导,留给学生多少朗读的机会?给学生多少写的指导,多少练笔的机会?那么我能为我的教学做些什么呢?不能彷徨,不能犹豫,只能迎着改革的浪潮,取名师的“经”,迈自己的“路”。今后我将以名师为榜样,不断吸取他们的精华,勤恳耕耘,不断探索收获明天的希望。因为,残缺的改变永远胜过完美的守旧!
总之,此次观摩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真不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因材施教,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今后我会更加地努力,努力做好一位语文教师,努力做好每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
责任编辑:B2
第四篇:培训体会
尊重学生,让课堂绽放精彩
10月29日、30日,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全国名师精品课堂展示观摩研讨会”。两天的活动中,我们聆听了钱守旺、许斌、刘劲苓、赵震四位名师的观摩课和精彩讲座。下面我向大家汇报自己学习的些许收获。从钱守旺老师的《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有灵气的学生》讲座中,我们知道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从三维目标教学到现在的核心素养,更加关注了人的发展。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从许斌老师的《平均数》一课中,我们感受到了无痕教育的魅力,教学不知不觉中开始,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能力在春风化雨中提升。刘劲苓老师的《数与形》一课,展现了数学课堂的魅力,让我们看到了学生数学思维碰撞的火花。赵震老师的《千以内数的认识》,让我们真正看到了数学思维的产生。名师的课堂,留给我最深的是,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对学生的真正尊重,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中绽放精彩。
接下来,我将从“尊重学生”这个角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刘劲苓老师,讲授的是 五年级的《数与形》一课。研究数与形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如果让我来讲授,可能就是重结果轻过程,恨不得找个捷径,让孩子们尽快找到规律,记住规律,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容易就被剥夺了。刘老师,在课堂上,先从数学谈起,再到数的规律,再到数与形的规律,整个过程,始终把学生作为认知、发现,实践的主体,观察,思考,讨论,算一算,摆一摆,讲一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亲历了探究数与形规律的过程,享受着探究的乐趣,分享着成功的喜悦。
二、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我们作为教师的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在这个起点上来设计教学过程,使每位学生将主动投入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中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时的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名师所执教的班级,学生水平高,但用我们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讲课时,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距,依然让我们看到了精彩的有效数学课堂。这也更加提醒。我们大家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认真分析学情,为我们的学生量身定做一套教学设计。
三、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人人都有被爱的需要,人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与尊重。作为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塑造别人灵魂的同时,更应该首先净化自己的灵魂,更应该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应该必备的心理素质。用欣赏的眼光来鼓励每一个学生,少一点求全责备,而应多一些欣赏与赞美。
每一堂课开始前,专家都要先与要上课的学生交流感情,谈话聊天,讲一些故事做个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想要继续往下探索的欲望,这使得学生在接下来的课中是否能高度集中精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听课活动中,刘劲苓老师面对学生的不爱发言,她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鼓励,降低要求,鼓励发言。面对摇头不敢上台展示自己解题思路的孩子,老师及时伸出援助的手,“来,孩子,老师陪着你,上来吧”一双温暖的大手,驱走了孩子心中的胆怯
“高年级学生不爱发言,其实是越大的孩子越怯场“刘老师,面对学生的不爱发言,是这样评价的。多了一份理解,就多了一份包容,更多了一份爱。反思我们的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在抱怨孩子们大了,不爱举手了。面对此种状况,我们是否用我们的鼓励,我们的爱,帮助学生走出胆怯。我们一句”咋都不举手呢,甚至在听到“你们的手都断了”这样的喝斥声中,学生还能自信的举起手吗?
尊重是相互的。我们教师都要求我们的学生尊重我们,那么,也请你,尊重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批评学生时,切记说侮辱学生人格的话。同时,也不要当着学生的面和其他老师评价学生的缺点,特别是说“笨”试想,当时被评价的学生+该有多自卑,多没面子啊.真正的教育离不开爱,离不开尊重,只有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让他们敞开心扉,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才能让我们的教育走向成功。
第五篇:培训体会
做教育的有心人 ——开学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新年伊始,学校便给了我们向教育专家大师学习的机会,秦建平教授教给了我们成功课堂有效操作要领——系统而详尽;叶德元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讲得幽默风趣,有声有色;纪大海教授则教授了我们多种教育方法——方法多样、案例丰富,语言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这几位大师都令我十分崇敬和佩服,从他们身上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做了教育的有心人。
做教育的有心人,就要把教学做出条理、做精做细。从秦教授的“教学管理规范标准”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如何备课还是预习课、交流课的上法甚至学生自习课规范都是详尽具体,条理清晰的;无论是日本佐藤学报告还是美国埃德加戴尔学习方式实验,所有的实验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大量调查最后做出精细的数据与结论的,数学是门关于数字的学科,应该是精确的、条理的。
做教育的有心人,就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秦教授强调课堂练习和作业及考试要记录学生做错的地方;叶老师随时拍下学生的精彩瞬间用博客记录学生的成长,及时的给家长发信息报情况;纪教授大谈语言节奏„„记录错题才能准确地讲到学生会听的;记录学生的成长,和家长的及时沟通,那才是学生和家长想看想听的;适当的分贝,抑扬顿挫的声音,艺术的表达才能让听着如沐春风,得以继续下去„„实质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分别站在了学生的角度,家长的角度,听着的角度。
做教育的有心人,就要多学习,处处留心生活,学以教用。《红楼梦》中有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前半句的意思是,明白世事,掌握其规律就是学问。叶德元老师是热爱川剧的,他能将热爱川剧的热情传递到教学中,学习川剧的胆识让他在如今唯安全第一的教风中,敢于创新,敢于行动,带领七中十八班的孩子和家长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活动,喜欢这样一位热爱生活,有丰富教学经历的老师。纪教授的报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他那高超的演讲水平,很少有人做报告能像他一样让听着听得依依不舍,由衷的佩服。他例举的案例每个都是恰到好处,连菜市屠夫吵架的节奏都模仿得惟妙惟肖,赢得大家掌声不断,可见纪教授必是位定处处留心生活的有心人。
做教育的有心人,从教学琐事开始,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