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音乐课形成性评价方法研究》研修日志
《中小学音乐课形成性评价方法研究》研修日志
课程题目:重在过程激励发展
独店学区姚彩红
中小学音乐课形成性评价方法研究
听课时间:2010年12月7---2010年12月25日
授课内容:
一、倡导新的评价观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评价已 不拘泥于传统的评价理念,而是倡导一种新的评价理念:评价重在过程,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以达到激励学生、改善学生,给学生以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发现自我、成就自信、这就是过程性评价的特征,即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评价,更专注学生在学习过程各种能力生成的评价。
我们认为,评价,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可见,激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就要求构建一整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 即: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
【感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评价学生时,一定要注意评价的过程及方法,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以达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从而给学生自信,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
二、明确《音乐课程标准》评价内容
学业领域:包括 1)感受与鉴赏领域 2)表现领域 3)创造领域 4)音乐与文化领域
情感体验:包括兴趣、积极性、情感陶冶、是非善恶价值观的取向等 参与质量:包括参与的态度和程度
音乐学科,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她有着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它有着复杂的情感内涵,文化内涵,审美内涵,道德内涵,而恰恰是这样些内涵,更多需要的是细致入微的过程性评价,因此,对学业领域、情感体验及参与质量的多元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牢记音乐教学评价原则
1.导向性原则:师评应避免一位迎合学生口味,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高度注意评价的正确导向,鼓励和激励学生进步,善于发现、挖掘学生的潜能。
2.科学性原则:教师应注意自我完善,注意提高专业修养和综合修养,杜绝不科学的评价
3.整体性原则:包括发展的、多元的、过程性的评价,提倡全面的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4.可操作性原则:好的评价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将评价潜移默化的融入教学,师评、自评、他评等互相结合,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渗透教学,为教学服务。
在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中,避免为了评价而评价和生硬而有痕迹的评价,好的评价,评价无处不在,处处发挥的巧妙、自然、行云流水一般,潜移默化的、一点一滴的融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激励学生,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情绪,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达成学习目标,这就是过程性评价的魅力所在。
四、了解音乐教学评价方式
1.师 评:包括导向性 激励性 鼓励性
2.自 评:包括主动性、思考性、内心评价
3.他 评:包括多元性,激励性、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对作品、表演者评价
【感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灵活运用师评,自评和他评三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由教师导向性和极具鼓励性的师评,让学生学会主动的思考性的内心自评,再结合他评,取得很好的评价效果。
五、明了音乐教学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诊断作用:课后自我小结、课上抽测、一系列过程性评价等等。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存在问题,问题的症结以及原因是什么,是否取得一定成绩,以及进步的原因。诊断的目的,是为了及时调整,确保我们的教育过程扎实有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诊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比如说问卷、测试、谈话等等,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有时效性。既可以诊断个别学生或者是个性问题,也可以诊断整体或者共性的问题。
3.激励作用:包括鼓励性评价期望性评价延迟性评价等
六、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
音乐教学评价目的在于评出学业、评出自信,评出学习热情,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但最终评价目的,归根结底还是要使学生全面发展。
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运用教学评价策略
评价策略是我们在音乐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教师创造性工作的集中体现,好的评价策略可以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
1、从提问中产生评价:这是最普遍的评价策略,也是很有效果的策略,因为只要有问题就会有评价,就会产生师评,通过教师导向,引发学生思考、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
2、从探究中:探究产生的评价是多元的,包括他评、互评和师评,从多元的评价中,又产生出判断、注意、思考、情感、自信和教学密度等等。
对比:对比产生师评、自评和内心评价,也体现了教师的导向性、情感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自信和成就感。
从鼓励中产生评价:鼓励的师评,可以保护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使学生建立起自信,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审美产生评价:对比-师评/他评/自评-导向性/对比/情感启发/ 情感升华。测评评价:是对教师整个教学质量的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归纳评价:是教师的自我诊断和学生的自我诊断。
不评价的评价:给学生留下自评、互评的空间,让学生自我思考,主动探究。避免:生硬的评价、负面的评价,别为了评价而评价,提倡不露痕迹的,创造性的、巧妙的设计评价环节
【感悟】评价的产生主要产生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提问时产生,二是在探究过程中产生。教学时,要学会运用好的评价策略,注重从鼓励中产生评价的策略,同时给学生留点空间,让他们自评、互评,避免生硬的负面的评价。
八、新时期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网络虚拟评价
45分钟的课堂时间和空间都是是有限的,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同学,也不可能让每一个同学畅所欲言,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资源是有限的,他的时间和精力、经验、知识也都是有限的,在网络上,教师可以打破这一切界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无限的网络,更快捷,更有质量的达成学习目标,而在这个达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充分运用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交往能力、写作能力、评价能力、思考能力,极大的改善了现实课堂的局限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它的特点体现在:
1、拓展了评价的时间和空间
2、增加了教学的密度,扩展了评价的内容——自主学习自主评价 自主发展
3、提高了兴趣,效率,思考能力等
4、是真正面向全体的学习和评价,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程度。
5、学生学会如何探讨、交流、合作、评价
6、虚拟、现实相结合,充分运用评价手段,快捷、实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现实课堂与网络课堂的结合,是新时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评价方式的变革。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培养了思考能力、合作观念、探究精神、参与程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成就感,分享学习的快乐。
第二篇:正如中小学音乐课形成性评价方法研究专题讲座--《重
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以来,很少考虑过关于音乐教学评价的问题,这次培训,让我受益良多。正如中小学音乐课形成性评价方法研究专题讲座——《重在过程,激励发展》中所指出的,音乐教学评价要遵循四大原则: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下对这四大原则的认识。
1.导向性原则。教师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风向标,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态度,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学业领域、情感体验、参与质量等方面的评价,但应避免一味地迎合学生口味,比如流行歌曲等,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好音乐课本中的知识。
2.科学性原则。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专业修养和综合修养,这样才能在知识方面对学生给予准确的评价。此外,教师要热爱学生,要善于鼓励学生,要杜绝不科学的评价。
3.整体性原则。学生是发展变化的,学习的表现也是方方面面的,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是发展变化的、多元的、过程性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过程性评价,每节课上的一点一滴累计起来,更能反映出学生的成长变化过程,有利于改变过去一次评价定性的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4.可操作性原则。无论是何种评价手段,都需要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评价也好,学生自评、他评也罢,都要有相应的途径和方式,因此,选择和设计便于操作的评价方式显得尤为关键,也利于发挥评价的作用,要让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受到激励。
第三篇:新课改中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实施方案
新课改中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实施方案
临泽县城关小学课题组丁秀敏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在小学开展的素质教育,无疑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依然还停留在单一的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上,重知识点掌握的考察,重基本概念掌握与否的考察,英语的评价中听、说、读、写看起来面面俱到的都进行了评价,就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而言,英语的口试、听力加笔试,都在教师一人的操作下进行,教师一人说了算,学生的命运的掌握在一人手中,这不符合现代开放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与21世纪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评价要求相背离,长期以往下去势必会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障碍。因此,新课改中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有必要进行一番反思,必须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方式,建立面向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新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并提出新的改革学习评价的原则、意义和实施办法。这也是实现《新课改中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这一课题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要建立全新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强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形成性评价的含义是: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对他们的语言发展状态作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作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就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实验的方法
1、行动观察法
2、问卷研究调查法
3、搜集评价信息的方法
课题组成员职责是: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学习、研讨和执行,确定小组课题计划。参加集体备课,及时发现和反映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及建议,做好阶段小结和经验交流,收集保存资料,确定
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七、研究成员分工:
{湖南省新化县西河中学}英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作者:黎明华 文章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view.asp?articleid=231 点击数:
4092 更新时间:2006-5-16
课程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今年我区加入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的行列,要求我们以此为契机,致力于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英语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今社会,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上,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但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不小距离。从近年来我区的实际来看,一方面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热心教改的骨干教师队伍正在形成,随着我区“考试内容和方法”以及“课堂教学”两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教师的
教学观念逐步更新;另一方面,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还不同程度地在一定范围占据着我们的课堂,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还在不少教师的教学中体现;同时,近几年非师范类教师的不断涌入,也给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实施带来了挑战。但是,我们要抓住本次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启动和实施的极佳机遇,凭借原有的良好基础,扎实工作,把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做好。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和研究《英语课程标准》及其他学习资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速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索和完善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让全体学生接受更加优质的英语教育。
二.新课程改革实施目标
(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验证《英语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改革教材的科学性及在我区的适用性和合理性,探索课程改革的规律和方法,研究解决课改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积累和总结新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全市、全省的新课程改革推广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二)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通过新课程改革,验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在我区的适应性、可行性,探索和积累落实此方案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
2.通过新课程改革,检验《英语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改革教材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探索其他初中英语教材的适用性,为修改和完善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改革教材提供实践依据和建设性意见。
3.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和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在全区内形成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4.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确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5.通过教育评价改革实践研究,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探索初中英语考试内容、方法及学生素质评价的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内容和标准,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学生素质发展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新标准,并以此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三.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认真学习《纲要》和《英语课程标准》,用新课程的理念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为主体,构建主体参与、合作学习、体现差异、发展个性、师生互动、主动探究、任务驱动等能够有效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机制,重点对任务型教学途径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初中学生英语素质发展评价改革的研究。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导向功能。在考试内容上,突出全面性和基础性,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在考试形式上,采用口试、笔试、实践、平时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相结合的办法;在评估方式上,定性与定量结合,百分制和等级制结合,过程评估和终端评估结合。此外,让家长及学生参与部分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探索多元化评价方式。在新课程改革中进行初中英语评价标准的研究,完善和具体化《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分级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初中英语评价手册来指导教学。
四.新课程改革的范围及步骤
(一)新课程改革范围
2004年秋季起,初一进行新课程标准的新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改革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3.8—2004.8)成立区初中英语课改新课程改革中心小组;制订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确定新课程改革课题:初中英语评价标准的研究;对全体初中英语教师进行通识培训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形成共识。
第二阶段:新课程改革阶段(2004.9-2005.6)逐年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贯彻和落实,研究新课程教学评价标准的具体细节,对《英语课程标准》进行具体化和完善,以评价标准指导各中学的英语教学和评估,构建新课堂教学标准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建立和探索任务型的教学新模式,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课程标准。通过三年时间对全体英语教师的教学观、人才观等进行一次有效的引导,提高他们对教材的处理能力。积累基本数据和有效的课例,为新一轮的培训做好铺垫。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5.7—2005.9)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课标实施情况,撰写教改工作总结,完成课程改革课题研究报告,编辑课程改革实践研究的成果集(含新课程改革研究报告、课题结题报告、课改论文、经验总结、优秀课例、课件等)。
五.新课程改革措施
1、选择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的骨干教师参加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工作,组建区课改新课程改革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课改新课程改革工作中的骨干示范作用。
2、定期组织新课程改革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以确立新课程教育理念为先导,注重提高新课程改革教师实施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施教能力。
3、成立英语课程改革中心研究小组,定期专题研究,促进本学科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深入。
4、各新课程改革教师人手一本新课程改革记录册,随时记载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试教情况及课题研究情况,提倡积累教学案例并分析,撰写教后心得及新课程改革反思,并记载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意见与建议。
5、完善教学研究制度。教研室就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定期组织一些专题性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现场观摩、研究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推动全校英语课程改革的实施。要坚持每周一次的新课程专题研究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要经常组织听课、评课、说课和集体备课,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使优秀教学资源共享,形成随时研讨新课程的浓厚的教学氛围。襄阳区第四中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方案
一.指导思想:
襄阳四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是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积极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减小落后面,破除培养少数“英语精英”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面向全体学生”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具体目标:
1、通过“导学达标,减负高效”教改实验,真正实现英语教师观念的转变,达到课堂优化,提高效率,当堂达标。由“面向部分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 由“重传授”转向“重学生主动学习”。
2、鼓励学生掌握语言项目进行信息交流、传递;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推理、概括或演绎,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要学生根据某种特定的情境和话题,辨别和表达个人的情感(爱好、感受、态度等),在此过程中老师只是充当讲解任务情景、展示任务或做一些指导、示范的角色,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3、从教师单向的信息传输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项信息交流转变。
4、由依赖“课外大量作业”转向“当堂达标”。针对课堂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做到单元清,堂堂清。达到教与学同步。
三、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一)、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特制订襄阳四中每日一吼活动。规定每个班每个小组每日轮流从学的重点句子中选出一句重要的,课前写在黑板上,并在课前领着全班同学一起读三遍,课后齐读三遍。所选的重点句子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会读、会背,并记录在笔记本上保存下来,每个月末让学生加以归纳整理,要求人人都能达标,熟练地说出这些重点句子,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二)、提倡预习,教师细化引导。
“预习”是我们四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步。就英语来说,学生一般都在课堂上预习。而老师预设的预习内容很详细。包括:预习目标、预习重难点、预习诊测、达标测评。我们学校规定以年级组为单位把预习内容打印成导学案,直接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一目了然。
七、八年级学生在预习、总结方面能力较弱,因此需要老师细化引导。每一步都要预设的到位,以免学生在预习上出现误差。英语的课堂流程主要包括:1.目标展示2.出示重难点3.单词学习与反馈4.主要句型总结与诵读5.分配任务:语法、词法展示6就所学内容进行对话、复述等表演7.整理笔记。环节虽多,但内容很少,这样照顾到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与参与。
(三)、学生展示时,教师要注意细节的指导。
首先,老师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展示。每个参与的同学,无论答的对与否,都能得到同样的加分。由此,只要有好的想法,学生会积极的表现自己。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如语言表达方面、教态方面、倾听他人方面,因此老师要在观看学生展示的同时,还要在点评时加入这些方面的纠正。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又规范了他们的行为。
(四)、充分利用预习笔记本和错题本。
我们四中规定每个学生都有一本笔记本和纠错本。每节课老师都应留几分钟整理笔记,要求学生注重双色笔的应用,将双色笔的应用列入评价的一个方面。只有具备了这些评价措施才保障老师、学生每天将所预习、展示、反馈中所出现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归类,巩固了知识点,反思了当堂的内容,并且要求教师每小周检查一次、评比一次给小组进行分数量化。
(五)、制定详细的小组评价方案。
以学生的成绩划分六人合作小组,编排1——6号(5—6号为学困生),并在小组内结成帮扶对子,进行一帮一。小组长掌握本组每个组员的学习、纪律等情况,并每节课给组员打分,记录组员每天的预习、展示以及反馈情况。在开始阶段,我们就细化得分的规则:一二三号岗回答、点评不得分,除非出现大多数答不出来的难度较大的问题。抽查时一般抽5、6号岗的作业,他们的成绩代表全组的成绩,由此来激励好与差的合作学习,优秀学生在帮助别人时提高了自己,较差的学生可以受到一对一的辅导。对表现好的同学、小组每小组评比一次,以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等刺激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有扣分项。如一天之内从未进行展示的;别人展示时不能认真倾听的;虚报自己发言次数的等等。
四、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及细则:
(一)领导小组: 组
长:孙元武 副组长:肖邦根 刘明国
成员:各年级英语教师
(二)课堂量化细则:
1.坚持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定主题;“五统一”: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进度、统一教学案,形成个人详案(主要强调写教学反思)。
2.英语教学专班坚持一周一查,一月一结,将教学案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发现正反典型,及时通报表扬或整改,并将备课结果纳入教师评优表模和奖励的重要指数,激励教师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提高整体效益。
3.基本要求是:A、书写认真美观,信息量大,提倡用电子稿。B、教学目标(知识点)齐备。C、过程详尽、具体。D、措施操作性强。E、时间分配合理。F、预测有价值的问题。G、注重教学反思。
4.备课应体现“四主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创造性思维为宗旨。突出“三侧重”:侧重规范、侧重过程、侧重反思。备课用双色笔:集体备课简案用黑色笔,个人备课详案用红色笔。备有用的教案,备出自己的特色教案。
(三)课堂教学量化细则
1.当堂知识当堂掌握,当堂作业当堂完成,彻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2.学习任务均衡到组,分组合作探究,分组展示交流,分组点评共进。3.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活动率应达到100%,让每位学生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
4.指导学生写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养成不断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5.师生课堂应说普通话,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声情并茂。6.注重“三类题”:精讲例题、精选习题、精编试题。
我们四中的英语课堂教学要真正做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襄阳区第四中学英语组
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当堂训练 课改实施方案 背景:
近几年,我校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和邻近的乡镇中学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总是处于最后明显的位置(倒数第一),从全县排名看也是出于靠后的位置。现今竞争非常激烈,我校的形势严峻,急需通过有效的方式走出这种窘境。从我校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看,可圈可点(即使是日光加灯光老师也无怨无悔)。但教学质量始终不见起色。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传统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老师讲的很详细,生怕有遗漏,讲的嘶声力竭,把知识活生生地灌给学生,再让学生消化,学生能否消化,消化多少,如何才能消化,依靠的是“检查+批评+教鞭”
作为消化剂,而学生的独特体验,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探究、思考,学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被教师剥夺,学生被动地的接受的是教师的思想,扼杀了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我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也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尽管我们的成绩和原来相比有所进步,但在前进的队伍中,别人是轻装上阵,大踏步前进,而我们依然闲庭散步,别人使用的是现代化武器,我们依然是小米加步枪。这就呼吁我们必须革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纵观历史,我们在退化,横看课改,我们按兵未动,结合全县如火如荼的课改势头,要追上前进的队伍,惟改革是出路。
如果采取“先交后学先练后讲当堂训练”的教学方式,他们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到了他人的学习方法,有了自己的体验,还收获了别人的思想。其次,教师灌给了学生一瓶水,不如让学生自己获得半瓶水。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教完,教师不可能永远扶着孩子走路,学生掌握了方法,它需要的时候可以自己去获取。况且,学生能自己学懂得的,老师何必还要做无用功呢?因此,我们必须采用“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当堂训练”的模式进行教学。理论支撑:
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在教育中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充分地让儿童依照自己的学习天性来学习,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
1.突出学生
从矛盾论的关点来分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按照这个观点,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2.突出学习
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
(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 3.突出合作
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生本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
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实践与收获
课改的目标和意义:
(一)课改目标:
1、通过课改,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主动地学习,并努力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通过课改,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寻找适合初中教学策略。
3、通过课改,形成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
(二)、课改意义:
1、优化课前先学策略;
2、优化课内的解惑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质疑和排难;
3、优化课内的训练策略;
4、优化学生评价;
5、优化教师评价。课改内容:
(1)研究的过程内容。课堂进程;效果评价;教学设计;教学进度。(2)研究的策略内容。学生自学;教师调控;师生切入;习得能力。(3)研究的原则内容。个体能力;知识内化;智力培育;心理健康。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课改班级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过程、策略、原则,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教学模式:
预习(20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质疑释疑(5分钟)——拓展训练(5分钟)——巩固练习(5分钟)模式解读: 预习环节:
1、每节课或每个课题必须有预习,时间为20分钟,保证学生能够整体把握学习内容。
2、教师出示预习目标,明确在预习阶段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3、小组讨论交流,形成统一的学习结果,列举出有争议的(问题),为质疑环节作准备。交流展示:
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将小组的学习所得在班级进行交流展示。质疑释疑:
小组不同意见,有分歧的问题或在学习中未完成的目标,展开讨论,教师点拨。教师利用其他小组合适的、正确的答案帮助解决,老师果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和强调。拓展训练:
教师针对重难点学习目标,链接相关题例进行训练,训练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巩固练习:
根据学习内容,出示习题让学生练习,形成技巧,牢固掌握所学内容。实施内容:
(1)督查和指导小组根据学科分组必须完成对课改教师一周两次以上的听课,认真指导,并有详细纪录,教案存档。
(2)课改教师每两周必须开一次阶段性总结会议,依照模式对照,总结得失;学校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汇报会,解决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为课堂改革保驾护航。
(3)各课改教师要通力协作,摒弃偏见,对课堂模式改革不存疑虑,做到资源共享,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4)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视学生学习情况,灵活掌握“先学与后教先练后讲 当堂训练”过程时间,但必须坚持学生以学为主的原则,不可偏废“当堂训练”的环节。
(5)以两学月为单位必须开出一堂“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当堂训练”精品课。说明:
1、一节课教师的讲解时间不超过15分钟。
2、以上的环节时间可作适当调整。组织形式:
各班4至8人为单位,学生围坐在一起,形成学习小组。各组配备小黑板便于展示。小组建设:
1、各组选1——2名组长,4人小组组长一名,8人小组组长两名。
2、按成绩均匀搭配,进行异质分组,确保小组学习有效进行。
3、小组长管理能力训练,让小组长领导本组成员学习,并分配学习任务,组织小组交流,明确各成员职责(记录员 汇报员)。
4、培养合作学习习惯,切忌有效组织名无合作之实。
5、小组内组长安排学生兵教兵,兵带兵,建立结对帮扶帮扶机制,成绩好的学生人成绩差的学生能够听懂,能学懂,让学生有学会变成会学,实现共同进步。实验步骤:
1、选1——2个班级为实验班试点。
2、有明显效果一二年级全面实施。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09年秋第15——20周
第二阶段: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保障措施:
一、学校实行领导负责制,校长为组长亲自抓课改。
二、学校划拨课改专用经费,保障课改的顺利实施。
三、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动,规范课改行为。
四、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照相机、录像机等)。
五、建立指导小组,为课改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六、督查小组落实过程督导和考核。
七、研讨和交流机制,解决课改中的困惑。
八、学习机制保障课改教师的知识摄取和理念更新。
九、落实积分和津贴考核,调动课改教师的积极性。
十、实行汇报制和月查制确保课改的落实。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刘建平副组长:向昌荣
成员:向涛 向於 陈小华 鲁红尧 督查小组: 组长:刘建平副组长:向昌荣
成员:向涛 向於 陈小华 鲁红尧 指导小组: 组长:刘建平副组长:向昌荣
成员:向涛 向於 陈小华 鲁红尧 何永红 付华英
职责:督查小组按照学校的轮流表,每天对实验班级的课改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并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模式进行教学。指导小组深入实验班级听课,边就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跟踪听课,指导解决问题。
第四篇: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及特点
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习者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用于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进行得较频繁,如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后的小测验。形成性评价一般又是绝对评价,即着重于判断前期工作的达标情况。
教学设计中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重视形成性评价比重视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
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1.改进学生的学习
形成性测试的结果可以表明学生在掌握教材中存在的缺陷和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当教师将批改过的试卷发给学生并由学生对照正确答案自我检查时,学生就能了解这些缺陷和难点,并根据教师的批语进行改正。有时,当教师发现某个或某些题目被全班大多数或一部分学生答错时,可以立即组织班级复习,重新讲解构成这些测试题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当有些错误只存在于个别学生身上时,教师可以为其提供适合其特点的纠正途径。
2.确定学生的学习进度
某门学科的教学总是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循序渐进、互有联系的学习单元,学生对一个单元的掌握往往是学习下一个单元的基础。因此,形成性评价可以用来确定学生对前边单元的掌握程度,并据此确定该学生下一单元的学习任务与速度。如果形成性测试能有计划地进行,就可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一个单元接一个单元)掌握预定的教学内容。
3.强化学生的学习
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可以对学生起积极的强化作用。正面的肯定,一方面通过学生的情感反应加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或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通过学生的认知反应加固了学生对正确答案(概念、法则、原理等)的认识,校正了含糊的理解和不清晰的记忆。
要使形成性评价发挥这种强化作用,重要的一点是,形成性测试不要简单地打等第分数,而应通过适当形式简单地让学生知道他是否已掌握了该单元的学习材料,如已掌握或接近掌握,应明确指出;如没掌握,要尽可能使用肯定性或鼓励性的评语,并提出改进建议。
4.给教师提供反馈
通过对形成性测试结果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自己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否明确?教材的组织和呈现是否有结构性?讲授是否清晰并引导了学生的思路?关键的概念、原理是否已讲清讲透?使用的教学手段是否恰当,等等。这些信息的获得,将有助于教师重新设计并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
第五篇:形成性评价体会
邵朝友博士讲座的心得体会
究竟怎样的讲座与培训才能打动人、吸引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追问与探讨的话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个千百年来一直困扰人类神经的哲学命题虽然至今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但其饱含哲理与催人深思的发问总让人不敢懈怠前进的脚步与有限的光阴。我是什么?学生是什么?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怎么把学生带到那里去?我怎么知道学生已到那里了?我如何安排学习活动才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好的表现?备课时应多关注“教材处理”还是“目标明晰”?上课时应多关注“有无告诉”还是“有无明白”?“方法好看与新奇”还是“方法与目标的一致性”?考虑作业时应多关注:设计是为了“多做练习”还是“检测目标”?批改是关注“对与错”还是“与预设目标的关系”?反馈是为了“告知结果”还是“促进学习”?
专家教授们一连串的追问,也许一时无法求解,但其内在的隐性价值不可否认与估量。犹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人生需要追问,教学更是如此。因为追问,让人清醒,催人奋进。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引导教育过程正确而高效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育效果所采取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开展。也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和影响。
1、引导学习活动的方向。不管什么内容的化学课,都要学生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的、目标任务及评价项目,划分出学习单元和具体课时,着无疑能对教学起到导向的作用。学生也知道每节课要自己做什么,老师都有哪些要求。
2、强化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能对学生是否已经达到阶段性目标,达到的程度如何做出评价,从而肯定学生已有的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达到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3、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综合使用。它们之间有共同之处,即都有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的任务和作用。但一般说来,形成性评价重在迅速找出简单带有普遍性的困难与问题,并加以解决。至于在个别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严重的特殊困难,则必须留待诊断性评价通过诊断分析处理。
通过这种评价方式的运用,促使学生学习更认真,更努力,更有效地约束自己,改变自己,发展自己。在学生加强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化学素养,也为化学成绩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短短半天的培训,已使我收获颇多,最深的是思考问题的维度与思维方式的突变。人最难改变的是观念,最需要改变的也是观念。
也许面纱无法揭开,但更显其探寻的必要与价值。“我是什么,我要干什么,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该干什么。”这是我在短短一天半的培训之后产生的强烈追问,期待其伴随我以后的工作。我更将为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