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硕士论文标准格式
硕士论文标准格式
1、页面 设置
页边距:Word文档默 认页边距。(即:上2.54厘米,下2.54厘米,左3.17厘米,右3.17厘米)。
2、行距设置
全文行距设定为22磅,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
3、文章构成及字体设置
(1)论文题目:居中,小三,宋体,加粗。
(2)作者姓名及单位:居中,小四 号,宋体。多位作者之间空一格区分,多个单位用上角标注。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按 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 排列,全部内容置于括号之中。
(3)中文摘要:“中文摘要”4字居中,宋体,小四,加粗 ;摘要内容不超过300字,楷体,小四。摘要中不用图、表、参考文献。
(4)关键词: “关 键词”3字宋体,小四,加粗;内容为3~5个词,楷体,小四。
(5)正文:小四,宋体。
(6)注释及参考文 献:五号,宋体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第二篇: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论文标准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
学位论文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全国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规定以及《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要求,结合MPA专业学位的特点,特制定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论文标准。
一、MPA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选题要紧密结合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的实际,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思路和办法。
2.学位论文应综合运用所学的公共管理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表现出解决公共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要有新见解,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3万字。
3.学位论文应坚持正确的学术方向,遵守严谨学风、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MPA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应不少于1年。
二、MPA学位论文选题与文献综述
1.MPA学位论文选题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应当面向MPA学员所在的公共管理领域,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分析解决公共管理实践中的问题。论文类型可以是公共管理案例分析、专题调研报告、公共政策评估报告和公共管理对策研究等。为了使论文达到一定的深度,在论文选题中应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应使研究的问题具体化、细化。
2.MPA学位论文研究方向确定之后,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向导师组提交论文开题报告,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课题研究需具备的条件和已有的条件、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技术路线及可行性等问题进行论证。
3.按照《大连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文献综述考核表》要求,撰写一般不少于3千字的选题和文献综述报告。在研究和撰写开题报告过程中应阅读25篇以上的文献资料,其中外文参考文献应为5篇以上。
三、MPA学位论文类型与撰写标准
1.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1)总体要求
围绕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已经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件,运用公共管理专业的理
论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2)论文标准
第一,案例反映的内容和数据必须真实,须有作者所收集的第一手资料、访
谈内容和统计数据;
第二,案例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论文能够提出案例的突出特点和推广应用的条件;
第三,案例分析要应用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对实践经验和教训进行概括、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分析层面,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或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3)论文结构与内容
第一,绪论。提出典型案例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评述国内外研究的现状,阐
述案例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案例背景。针对案例中公共部门和机构概况进行描述,分析案例发生的内外环境,重点介绍案例中产生的问题或成功案例的典型经验。
第三,案例分析。运用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分析问题或解析成功经验,并重点
分析其内在原因。也可同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进行同类比较,分析差距或分析典
型经验的特点和可行性。
第四,解决方案或建议。针对公共部门和机构的典型管理案例问题或经验分
析,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或推广建议。解决方案或建议应具有可靠或可信的理论
依据和现实依据,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
2.专题调研报告
(1)总体要求
针对公共管理领域某方面具体问题,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通过运行现
状与突出问题的描述,以及统计数据深入而系统地分析挖掘,剖析问题及其成因,总结归纳或推出结论,提出具体对策。
(2)论文标准
第一,调研分析的对象是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
第二,论文须有作者所收集的第一手调查资料、访谈内容和统计数据,样本
描述客观、科学,资料数据翔实、准确;
第三,调研报告要以事实为依据,在分析中要应用公共管理专业知识,结论
和对策要有科学论证。
(3)论文结构与内容
第一,绪论。提出公共管理调研专题的背景与目的意义,进行国内外文献综
述,阐明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第二,调查研究设计。介绍调研的对象与范围、调查方法与技术路线,阐明
调查样本的选取和调研过程,分析调查问卷与访谈的信度与效度,从而保证调查
结果的真实性和稳定性。
第三,调查结果分析。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处理,运用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四,对策或建议。针对调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可靠或可信的理
论和现实依据的对策或建议,对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
3.公共政策评估报告
(1)总体要求
针对某项公共政策或公共管理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或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调研
分析,对某项政策方案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通过论证得出综合评估结论,提出具体对策或改进建议。
(2)论文标准
第一,以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的某项政策或管理方案为评估研究对象;
第二,结合学生工作实践或专业背景分析比较政策或管理方案的利弊得失,提出一定新的观点和见解;
第三,政策研究和评估过程要结合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提出新的政策方
案或分析评估某项政策,分析评估过程应具有逻辑性,对策或改进建议要有科学
论证。
(3)论文结构与内容
第一,绪论。提出评估研究某项政策或管理方案的背景和意义,评述国内外
研究的现状,阐述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二,政策方案现状分析。详细描述某项政策或管理方案,分析某项政策方
案制定的背景、实施的过程,阐述其实施后产生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社会效应。
第三,政策分析或评估。运用公共管理相关理论,综合评价某项政策方案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代价和效果,对比分析国内外同类公共政策或管理方案的特点,分析评估解决同类问题的不同政策或管理方案,还可以结合某个公共管理区域进
行实证分析。
第四,结论或政策建议。根据某项政策的分析比较和评估,得出关于该项政
策可行性、有效性的评价结论,也可以对该项政策的完善或者有效实施提出具体
可操作性的建议。
4.公共管理对策研究
(1)总体要求
针对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管理中的现实问题,深入分析原因,设计具有可行
性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方案的论证,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2)论文标准
第一,研究目的是发现公共部门或机构的现存问题,从而设计解决方案;
第二,借鉴国内外的理论模式和相关实践经验;
第三,运用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辨析问题、分析成因、提出方案,并进行
可行性论证。
(3)论文结构与内容
第一,绪论。阐述问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明
确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
第二,现状分析。阐述公共管理问题产生的环境、现存问题及其带来的负面
影响,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成因。对现状分析要有依据,资料数据来源可靠,结
合本人实际工作或专业背景。
第三,方案论证。运用公共管理相关理论,针对特定问题,对比分析国内外的解决方案,提出应对问题的具体方案,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也可以进行实
证分析。
第四,对策建议。针对公共管理实际问题,提出具有可靠或可信的理论依据
和现实依据的具体实施对策或建议,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或改善现有的公共管理
现状。
四、MPA学位论文具体规范
(1)题目:应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一般
不宜超过20个汉字。
(2)内容摘要:论文摘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内容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语言文字要简练、明确。篇幅以一页为限,摘要正文后列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请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还需列出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对应,力求语法准确,语句通顺,文字流畅。关键词为中文关键词的英文译文。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论文目录一般
列出章、节、目三级目录标题。
(4)绪论:内容应包括论文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理论意义
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述评,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运用的主
要理论和方法、基本内容和技术路线等。
(5)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根据MPA专业学位特点和学位论文类型的不同要求,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但是,必须言之成理,论据可靠。
(6)注释:论文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均采取尾注,以上角标的形式列出文
末参考文献的序号,对不便于放在正文中的解释性文字列为脚注。按照国内外通
行的范式,逐一注明本文引用或参考、借用的资料数据出处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
观点,严禁抄袭剽窃。
(7)结论:论文结论要明确、精炼、完整、客观,认真总结自己的创造性
成果或新见解。应严格区分本人的研究成果与导师或其他人的科研成果的界限。
(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按照在正文中引用的顺序进行编码,按不同类型
文献(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著、论文集等)的著录规范,列于文末,并将尾
注的参考文献序号列在前面。外文用原文,不必译成中文。
(9)附录: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入的调查问卷、公式推导,便于读者加深理
解的辅助性数据和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缩略语、程序全文和有关说明,其他对正文的必要补充资料等。
(10)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情况:列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与学位论
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并注明属于学位论文内容的部分(章节),所有作者及其顺
序、所发表的刊物名称、检索情况、时间、期号和页码。其他时间段或与学位论
文内容(章节)无关的论文不必列出。
(11)致谢:其他人对本论文所做的贡献应在论文中做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
意,对导师的致谢要实事求是。不得书写与论文工作无关的人和事。
(12)大连理工大学版权使用授权书,由MPA学生和导师共同签署。
第三篇:硕士论文
封面
学校
硕士学位论文 变电仿真系统设计及应用
姓名: 专业: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摘 要
文章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变电仿真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的现状和特点基础上,以****变电站为研究对象,从变电运行人员对变电仿真系统的应用需求出发,完成对****变电站仿真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设计,提高了仿真系统的逼真度、易维护性、扩充性和仿真培训的灵活性。
关键词:仿真变电系统,方案设计,变电站,运用
ABSTRACT ```
KEY WORDS:````
第一章 绪 论
1.1 论文的意义和来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电力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关系密切。如何科学地开展变电运行人员技术培训,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成为电力技术研究的一个新课题。电气运行人员的岗位培训,是提高电气运行人员技术素质的十分有效的途径,而“变电仿真系统”恰好能圆满解决电气运行人员的岗位培训问题。变电站仿真系统的总体设计遵循原理性、实用性、先进性的基本原则,达到仿真范围广、功能齐全、操作灵活、实用真实、技术先进、性能优异、运行稳定,具有21世纪国内国际领先水平。仿真系统的数学模型是以暂态计算为基础,是完全建立在物理机理之上的全动态数学模型,从而可以完整、严格、精确地对现场各种行为进行实时仿真。1.1.1 选题来源
变电仿真培训是变电运行人员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按照《生产人员培训考核办法》规定,变电运行人员必须经过仿真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并且每两年进行一次变电仿真合格证复审培训。截至2010年4月30日,我局变电运行人员326名。变电运行仿真培训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局目前没有变电仿真培训基地,只能向系统内其它培训基地送培。人员差旅费开支较大,且培训时间不能自主安排,导致工学矛盾较为突出。建立我局自己的变电仿真系统,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到目前为止,对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基本是采用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方法。这主要是因为难以为变电运行人员提供实际操作训练、事故处理以及任意改变运行工况,培训效果一直难以提高。随着90 年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现代计算机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培训成为可能。“变电仿真系统”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为核心的变电仿真培训装置,使运行人员在上岗前及岗位培训可得到与现场一样的运行操作与反事故演习的操作等。它使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手段彻底更新,缩短培训周期,提高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正确判断及处理事故的能力。1.1.3 课题来源
经过向上级报告,“我局变电仿真系统设计及应用”项目已经立项,选择了武汉世纪华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开发商,计划于2010年底完成设计和开发应用工作。
1.2 变电仿真系统设计的国内、外现状
从目前变电仿真培训系统发展现状来看,按仿真系统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变电仿真系统:孤立变电站型的变电培训仿真系统、考虑简单电网的变电培训仿真系统、考虑复杂电网的变电培训仿真系统;按仿真系统的有无硬件屏盘可分为二种类型变电仿真系统:硬仿真系统和软仿真系统。
1.2.1孤立变电站型的变电培训仿真系统 优点:造价相对较低。缺点:投切电磁环网中的联络线、潮流无法确定;调整变压器分接头时,系统电压及无功分布无法确定;投切电容器后,电压变化无法确定;同期操作不真实;全网保护配合无法完成;表计数据指示不准;无法考虑故障后的动态过程;无法考虑电网调度员与变电所运行人员综合训练(术语、规范、汇报、执行命令训练等);不能完整地仿真整个变电运行生产过程。
1.2.2考虑简单电网的变电培训仿真系统 优点:功能比孤立变电站型的仿真系统功能略强。
缺点:电网模拟不真实。在一个简单电网中,每台发电机或每个负荷都占有重要地位,投切每台发电机或每个负荷都会对电网产生巨大冲击,运行参数都会产生重大变化,甚至造成整个系统瓦解,否则,模拟是错误的。而上述操作是电网生产运行过程中的经常性操作,在一个真实的复杂电网中,它不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简单电网的变电培训仿真系统是不真实的,它往往会带给运行人员的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显然,方案一的缺点它也基本具备。1.2.3考虑复杂电网的变电培训仿真系统
优点:可以考虑电网和变电站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实现全网保护、自动装置配合;可以对整个电力生产过程进行全仿真,符合变电运行的实际生产过程;可以对变电站运行人员和地区电网调度员进行综合训练。
缺点:开发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开发周期相对较长。1.2.4硬仿真系统 优点:由于硬仿真系统的主控制室是实际变电站主控制室的复制品,比较直观,现场感强。
缺点:由于有大量的硬件设备,工程造价高,维护工作量大,运行费用高;同时,不易于扩展、升级;另外,由于受硬件的制约,有一些功能不易实现;户外一次设备只能采用替代品。1.2.5全软仿真系统
优点:由于软仿真系统的主控制室是采用计算机的图形图象及多媒体技术将变电站的主控制室和户外一次设备呈现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系统的工程造价低,运行费用低,维护工作量小;同时,易于扩展、升级;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技术,实现远程培训功能,符合“分散培训,集中考核”的原则,功能比较完善。
缺点:由于采用全软件的仿真形式,直观性相对较差,现场感相对不够强烈;并且对被培训人员计算机运用有一定的要求,这样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地区实际应用不现实。1.2.6结论
第一,变电站是电网中的一个变电站,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系统,而是和电网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因此变电培训仿真系统应是将地区电网仿真和变电站。
第二,对于220 kV 及以上的枢纽变电站,对它的一些操作和它所发生的故障有可能引起电网的稳定问题。因此,220 kV 以上的变电培训仿真系统的数学模型应包括电网稳定模型,否则,可能会给受训者造成错误概念。第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仿真系统的不断成熟, “软”、“硬”结合的混合仿真是将来培训仿真系统的发展方向。对于变化少、造价低的设备采用硬仿真(物理模型),对于变化大、造价高的设备采用软仿真(多媒体数字仿真)。这样,既保证了直观形象,又降低了造价,还增强了灵活性。
第四,多媒体技术是当代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之一,变电培训仿真系统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尤其针对投资大的诸多一次设备。
1.3项目所要解决的问题
软仿真系统是指用计算机软件来虚拟变电站的全部一、二次设备及监控自动化系统,硬件由主站服务器、教练员工作站、学员工作站及一些网络通信设备组成。教练员工作站提供控制仿真机运行(如设置故障或缺陷),还可监视学员操作;学员工作站用于学员培训,显示设备状态,实现设备操作功能。软仿真系统的设备控制及逻辑关联都是由软件实现,修改容易,适应性好,易于拷贝、移植,易实现一次设备仿真。由于受软件技术和需求配合的制约,现有的一些软仿真系统存在不够“细腻”、逻辑关联欠缺等问题。1.3.1仿真对象
全国220 kV及以下的无人值班变电站已得到推广。这种变电站都采用集中监控的模式,没有必要再开发单个220 kV变电站的仿真系统。因此,变电运行仿真系统的仿真对象应是500 kV变电站和220 kV及以下变电站的监控中心。这两种仿真系统可以完全独立,但考虑到500 kV变电站今后将向集中监控的方向发展,因而将其纳入220 kV监控中心仿真系统,并且站端要具备完善的仿真功能。1.3.2地区电网的仿真要求
220 kV及以下变电站监控中心仿真系统需要对一个地区电网进行仿真,但和调度员培训模拟(DTS)有较大区别。监控中心仿真系统以培训变电运行人员为目的,注重变电站设备的操作和异常处理、故障类型和保护元件动作的判别,对电网的网络拓扑要求很低,甚至不需要潮流计算,当线路发生故障时只须考虑故障线路的两端变电站故障关联即可。电网的模型很简单,只要将多个220、110、35 kV变电站通过线路相联,故障线路两端变电站关联。最完善的方案是把调度员培训和变电站值班员培训结合起来,使变电站仿真、监控中心仿真和地区电网仿真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采用这种方案,可以整合平台资源,利用同一套硬件系统同时实现调度员和变电站值班员的培训。1.3.3 220kV监控中心仿真系统规模
不管电网采用简单模型还是复杂模型,为适应变电站无人值班模式,培训监控和操作人员的220 kV变电站监控中心仿真系统,必须具备至少2个完整的220 kV变电站现场仿真、2个110 kV变电站现场仿真和2个35 kV变电站现场仿真,并可接入500 kV变电站现场仿真系统,以培训监控及操作值班员的网络概念。这些变电站的现场仿真功能完善,可以用作单个有人值班变电站(主要是500 kV和220 kV)运行值班员的仿真培训。建设仿真系统时,必须选用成熟的自动化平台,并能利用通信数据网在远方设置多个运行工作站,提供远程培训平台。1.4 论文结构与各章重点内容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言,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意义、论文结构及本文的特点。
第二章,理论是指导行动的纲领,本章主要提出对仿真学理论的认识,构建仿真系统的设计思想,并详细分析不同类型仿真系统存在的优缺点,并将此作为新开发仿真系统的突破口。
第三章,主要介绍仿真系统应用情况及改进方向,从目前电力公司人员状况,分析培训的必要性,并且分析新的仿真系统的发展和改进方向。
第四章,本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详细介绍构建的仿真系统软硬件结构,应用条件,以及应用对象与实现的培训功能。
第五章,本章既介绍了项目实施过程,更加突出地介绍了新项目的技术亮点,在解决目前存在问题上,提出了新的策略。
第六章,介绍了本套仿真系统完成开发后的具体应用,通过操作训练、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的应用,实现了项目开发的目标。
第七章,结论部分总结了变电站仿真系统项目的开发与培训应用效果,也指出了项目中还存在的不足与下一步的发展趋势。第二章 变电仿真系统的仿真学理论 2.1 变电仿真系统的内容和对象 ·2.1.1··
仿真内容包括:控制屏、仪表屏、信号屏、直流屏及微机五防屏、测控屏等各类屏的盘面均按实际屏的照片进行模拟仿真,对盘面及盘后的所有电气元件作全范围的仿真。盘后的直流控制开关、直流信号开关;盘面的显示仪表、指示灯、光字信号、控制开关、控制按钮及切换开关等为多媒体画面且能进行操作。
继电保护屏和自动装置屏。各种型号的保护屏按变电站保护的实际配置进行全面仿真。保护屏的仿真包括:各种继电器、盘面布置、保护压板、CT切换端子、直流熔丝、小开关、PT切换开关(切换继电器)、按钮、信号灯、盘后直流开关等。保护屏盘面仿真采用多媒体画面加照片贴图方式实现。
微机保护装置。按实际保护装置面板仿真,其面板上的液晶屏幕及显示内容与实际相同,按键功能也与实际设备相同,功能选择小开关与实际设备相对应并具有相同功能。面板仿真采用多媒体画面加照片贴图方式方式实现。2.1.2变电仿真系统的对象
仿真系统的仿真对象是一个500kV变电站、一个220kV变电站、110kV变电站和35kV变电站。四个仿真变电站彼此将为独立变电站,在电气上不联系。四个变电站的出线将均有对侧的负荷(电源)和负荷断路器、电源和电源断路器。变电站一:500/220/35kV 500kV为3/2接线方式,设置四串共四条出线和两台主变(自耦变压器);220kV为双母线单分段(II母分段)带旁路接线,专用母联和专用旁路断路器,共设八回出线;35kV为单母分段接线,分别四组接补偿装置和一台站用变。变电站二:220/110/10kV 220kV为双母线带旁路接线,专用母联和专用旁路断路器,共设四回出线;两台主变(三圈变压器);110kV为双母线,专用母联,每段母线分别带四条出线;10kV为单母分段接线,每段母线接六条出线,一台所用变和两套补偿装置。变电站三:110/35/10kV 110kV为外桥式接线,两回出线;两台主变(三圈变压器);35kV为单母线接线,每段母线分别带四条出线;10kV为单母分段接线,每段母线接六条出线;一台所用变和两套补偿装置。变电站四:35/10kV 35kV为单母线接线,单回进线;壹台主变(二圈变压器),10kV为单母分段接线,每段母线接四条出线;一台所用变和两套补偿装置。2.2 变电培训仿真系统的发展历史
2.3变电仿真系统的典型类型
2.4新仿真机总体技术方案 2.4.1 仿真机总体技术方案概述
仿真机采用一模多模方式,现阶段为一机四模,仿真机系统将模拟一个500kV变电站、一个220kV变电站、110kV变电站和35kV变电站。仿真系统采用软表盘方案对变电站的屏/台及其上报警,监视,控制操作进行仿真,通过就地操作站仿真和变电站的远方就地盘,保护盘等的操作。本仿真机还具备远程培训及多媒体培训功能。
仿真机在一套硬件设备上实现对四套变电站的仿真。仿真机系统硬件设备包括仿真计算机系统:它是以局域网为中心构成的分布、开放式硬件系统,以便能够实时完成变电站及其接入系统的仿真培训功能,该系统包括主机(含教练员台站)、就地站、学员站(含多媒体站)、工程师站等。对于学员站采用设计与现场一致的计算机人机界面。软表盘仿真的盘台采用高分辨率的计算机投影装置。主机采用PC服务器,通过以太网与学员站,软表盘站等连接形成仿真机计算机硬件环境。
仿真机系统软件包括:仿真支撑系统软件;学员站人机界面系统软件;通信与进程控制系统软件;四个变电站模拟软件;教练员台软件;操作系统软件;多媒体软件系统;多媒体培训功能软件;远程培训软件;绘图工具软件;图形化自动建模软件;系统测试软件;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评估软件。
计算机系统运行UNIX操作系统,采用武汉世纪华胜科技自主产权的高级仿真支撑软件ASCA。学员站运行Windows NT操作系统。仿真机提供自动评分功能,对标准考试题目进行自动评分;同时提供详细的学员操作记录。
教员可很方便地对学员下达各种命令或任意设置故障,操作灵活方便,使系统能很快进入新的运行状态。仿真机的操作部分将包括教练员台、学员站、变电站就地站。在结构上具有可靠性和易维护性,且具有一定的可扩充性。程序可读性和结构性强,修改简单,维护方便。本仿真机设计将尽可能满足多层次、多类型变电站值班人员的培训需要。能方便地变换不同的运行方式对学员进行培训:系统可同时开设多组内容不同的教学且互不影响;学员台可设置为软表盘,也可设置为监控站或就地站;学员台为通用终端,可按需装入不同的内容。仿真系统总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
武汉世纪华胜科技提供的综合解决方案的具体目标是达到或超过用户所执行的标准,保持系统具有当前先进的水平。武汉世纪华胜科技在完全同意用户方对故障仿真要求的基础上,为用户方设计了本项目基本的故障仿真模式,这些故障包括了变电站可以发生的所有故障(个别故障概率非常小)。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详尽的供货资料清单,这些是保证用户方正常使用仿真机的必须环境。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质保模式是经德国质量认证机构TüV(PS)认证的ISO9001模式,本项目将遵从此模式为用户方开发仿真系统。在项目开发完成后,武汉世纪华胜科技承诺将对仿真机系统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2.4.2仿真机的总体目标
武汉世纪华胜科技能够高质、按期研制出反映当前国际国内仿真技术水平的仿真系统。武汉世纪华胜科技将结合十多年来对电力系统仿真技术的理论研究运用到本项目中并综合先进的仿真支撑软件及硬件技术,使仿真系统完全满足招标方所提出的“仿真机总体设计原则”。第一,具备完善的运行人员培训功能,提供向受训人员展现正常、异常和故障情况的实际现场运行状态,有效地提高运行人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应变能力和熟练程度,使运行人员经培训后能够熟练地掌握变电站启停过程和维持正常运行的全部操作,学会处理异常、紧急事故的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训练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变电站安全、经济运行。
第二,能对控制专业、继电保护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受训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自动控制系统或继电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正确分析、判断、处理相关的各种故障,对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继电保护系统的参数进行整定、优化,为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供测试手段。
第三,能够复原、演示已发生的各种事件以及事件过程中运行人员的处理操作行为,以供事件的分析和研究。
第四,仿真机系统具备下列特点:第一,计算机系统采用网络拓扑结构,具有先进、可靠、开放等特点,通用性强,易于维护。第二,计算机软件系统符合国际发展潮流,采用视窗技术,全中文菜单,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第三,仿真支撑软件基于UNIX操作系统平台,协调和管理所有仿真机资源,具有效率高、占用内存资源少的特点。第四,教练员台提供多种对仿真机的监控手段及教学管理手段,学员成绩评定和教案生成均可由甲方根据需要自己构置。第五,仿真算法库精度高,仿真范围广,对于变电站及电网具有自动拓扑分析、动态潮流计算、实时故障分析、暂态稳定计算、频率计算的功能,建立全物理过程的电力网络数学模型及继电保护数学模型。第六,仿真机系统整体性能价格比高。第七,具备远程培训功能,采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培训效果。2.4.3仿真系统作用
根据本技术方案,仿真系统投运后,可以为变电站的运行人员提供逼真的培训环境,达到提高运行人员的运行操作素质,增强其安全运行能力的目的,同时经过反事故演练后,提高其对变电站非正常和事故状态的判断、处理能力,为变电站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作出贡献。本系统还能对变电站运行特性、运行方式,以及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具体表现在:
变电仿真系统是全数学-物理过程的培训仿真装置,能完整仿真变电站运行的整个生产过程,可以使变电站值班员进行正常操作训练:包括熟练地掌握变电站各种启停操作、熟悉各种规程及操作要求、正确填写操作票、培养规范操作习惯、操作术语。提供正确的故障、事故现象,培训和提供运行值班人员正确判断、处理各种故障、事故的应变能力,提供保证变电站安全经济运行的能力。
可使变电站值班员对全厂运行的基本知识进行训练,使值班员比较全面地理解变电站各种操作的意义和作用,增加变电站的整体概念。可对运行人员进行反事故演习,可用于对岗位运行人员、技术管理人员的定期轮训,以及上岗、晋升前的考核。可以用来对变电站已有的操作规程进行有效性检查和验证,以改进不同工况下的操作方案。为制定处理故障的措施及反事故措施提供参考。具有进一步修改和扩充变电站数学模型的能力,以满足变电站设备和系统改进的需要。
第四篇:郑州大学硕士论文
学 校 代 码 10459 学号或申请号
密 级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作 者 姓 名:张三 导 师 姓 名:李四 教授 学 科 门 类:工科 专 业 名 称:
培 养 院 系:大电气、大物工 完 成 时 间:20xx年4月
A thesissubmitted to Zhengzhou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Master
Thesis Title
BySan Zhang Supervisor: Prof.Si Li
Major Name Institute Name April20xx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
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郑州大学。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
日期:年月日
摘要
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对材料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各个行业领域中,材料和器件中表面和亚表面的完整性会影响和决定系统和仪器设备的工作效率以及运行寿命。此外,随着中国工业的高速发展,空气及水源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环境污染导致了某些疾病的高发,皮肤病即是受环境因素诱导的典型疾病之一。近年来,中国居民的皮肤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新增病例呈年轻化趋势。因此实现对材料表面裂纹和皮肤表面病变的无损检测尤为重要。激光声表面波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其特别适合应用于对材料表面特征进行检测,因此本文的主要工作有:
1.对激光声表面波检测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已有技术的不足,从而确立了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2.基于ANSYS软件,利用有限元热应力仿真技术探究了声表面波的激发源——脉冲激光的参数,包括脉冲能量、上升时间、光束半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对在皮肤表面激发的声表面波振幅与带宽的影响,并给出了激发大振幅高频声表面波的最优参数范围,并使用最优参数下的脉冲激光在具有表面黑色素瘤皮肤模型表面进行声表面波的激发,通过信号的色散曲线获得了最小黑色素瘤尺寸与网格尺寸的关系,验证了激光声表面波用于皮肤表面病变检测的可行性; 3.基于ANSYS软件,利用有限元结构仿真技术探究了铝材料表面不同深度的表面单裂纹对声表面波传播的影响,同尺寸不同数目的表面多裂纹对声表面波传播的影响,并绘制了传播经过不同数目的裂纹后的声表面波色散曲线,由色散曲线的倾斜程度可大致判断裂纹的数目。
4.设计并搭建了经典迈克逊干涉仪差分检测系统和偏振迈克逊干涉仪差分检测系统,并对两套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两套检测系统均包括声表面激发单元、声表面波检测单元和信号采集与处理单元,其中偏振系统在传统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起偏器、λ/4波片和λ/2波片,并将分光镜替换为偏振分光镜,故偏振系统中的光束为偏振光,使得偏振系统在消除共模噪声和增强信号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同时设计了FIR数字低通滤波器,较好地滤除了系统检测到的声表面波信号中的高频噪声。
关键词:激光声表面波表面裂纹有限元仿真经典/偏振式迈克尔逊干涉仪;
I
Abstract
Abstract As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very fast and gets advanced very much in recent years, the required quality of media and materials gets higher.And the surface/subsurface integrit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materials decide the performance and working life of the equipment and devices.Besides, accompanying the fast developed industrial technology, the air condition gets worse and water resources get polluted.As a result, some disease cases increase especially skin disease.Recently, the morbidity of skin disease in China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it becomes a trend that more young people get affected.Therefore the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for surface crack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n skin is very important and in great need.Laser-induced Surface Acoustic Waves technology as a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approach has shown promising results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urface feature.The work done in this dissertation is following: 1, the state-of-art of the Laser-induced Surface Acoustic Waves technology is explored.The shortnes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es and technologies are concluded, based on which,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goal is finally determined.2, FEM simulations under thermal-stress analysis mode are conducted by the software of ANSYS to explorer the effects that pulse laser parameters, including pulse energy, rise time, beam radius,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coefficients, have on the generated Surface Acoustic Waves.And the range of parameters to generate Surface Acoustic Waves with big amplitude and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are given.Pulse laser with these parameters is applied on skin with melanoma.Through the dispersion curves of the detected signal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esh size of the skin model and the minimum detectable melanoma is found.Key words:Laser-induced Surface Acoustic Wave, Surface crack, skin, FEM simulation, Classical/polarized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II
目录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目录..........................................................................................................III 1 绪论........................................................................................................4
1.1 激光声表面波技术.........................................................................................4
1.1.1 声表面波技术简介................................................................................................5 工作总结与展望....................................................................................7
2.1 工作总结.........................................................................................................7 2.2 工作展望.........................................................................................................7
参考文献....................................................................................................8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9 致谢..........................................................................................................10
III
1绪论 绪论
激光声表面波技术是对材料表面特征进行无损检测,属于无损检测的范畴,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章对激光声表面波技术进行介绍,并对激光声表面波检测技术的发展过程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从中发现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
1.1 激光声表面波技术
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 NDT)是指在不损坏或者不影响被检测对象的性能与质量的前提下,利用材料本身存在的缺陷、结构的异常或病变等引起的热学、声学、光学、电磁等方面的变化,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被检测对象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性能、状态,以及缺陷或异常结构的类型、位置、尺寸、形状、数量、分布等特性进行检测和表征的方法[1]。随着工业和科研技术领域内的快速发展,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材料或产品实现精密测量和检测的便显得日益重要,在此需求的基础上,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快速的发展。
现如今,实现无损检测方法众多,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检测方法、射线检测方法、渗透检测方法、磁粉检测方法、涡流检测方法等[2-8]。在这几种检测方法中超声检测、射线检测适用于块状样品,对样品的内部信息的获取较为准确,但难以检测到样品的表面的信息;渗透检测易造成对样品表面的污染,且只适合开放式的表面裂纹,也无法对判断裂纹的深度进行判断;磁粉检测较为简单且检测速度快,但只适用于铁磁材料,且易产生磁力残留;而涡流检测只能测试导电材料,且当测试对象几何形状复杂和不规则时检测的准确度大大降低。
而近年来新兴发展起来激光声表面波技术(Laser-Generated Surface Acoustic Wave technology, LSAW),运用超短脉冲激光照射在样品表面激发声表面波,并用声表面波的色散或传播经过裂纹时振幅的变化来表征样品的表面特征。声表面波集中在材料的表面传播,对材料的表面特性十分敏感,近年来其在材料的表面和亚表面特性的检测方面发展迅速,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9-12],1绪论
下面本文对此技术进行介绍。
1.1.1 声表面波技术简介
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是沿物体表面传播的一种弹性波,是在19世纪80 年代英国物理学家瑞利(Rayleigh)在研究地震波的过程中偶尔发现的一种能量集中于地球表面传播的声波,因此也叫瑞利波。声表面波是横波与纵波的组合,其在传播过程中,会穿透到介质表面下1-2个波长的深度。如图1-1所示为声表面波在介质表面下的渗透深度与声表面波波长关系的示意图,波长越大,渗透深度越大。而且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声表面波的相速度随频率保持不变[13],在分层介质或具有表面缺陷的介质中,声表面波的相速度随频率变化。基于此特性便可将声表面波用于材料表面特性的表征与检测,如分层介质的表面或亚表面裂纹,皮肤癌,薄膜的杨氏模量、泊松比等[14-16]的检测。
图1.1声表面波在纯净介质和分层集中的渗透深度与传播速度示意图
表1.1皮肤表层的物理参数
1绪论
参数 m 数值 0.25 单位 Kg l 0.25 m
Kt 3.1×10-7 N/s2
Kd
4.48×10-7 N/s2
Jx 0.033 Kg/m2
Jy 0.033 Kg/m2
Jz 0.061 Kg/m2
g 9.8 m/s2 20世纪现代传统导航技术开始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08年HermannAnschütz-Kaempfe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摆式陀螺罗经,开辟了第一代惯性技术,奠定了整个惯性导航的基础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0年代,美国国防部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卫星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耗时20年,在1994年正式建成。GPS系统向全球开放,但为军用和民用安排了不同的频段,分别广播P码和C/A两种不同精度的位置信息。目前,GPS已经称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实用的全球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系统。70年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以MEMS传感器作为测量元件的捷联惯导技术越来越成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传统的惯导采用稳定平台技术并与运载体的转动进行隔离不同,捷联惯导将敏感元件固定在运载体上。由于其结构简单、尺寸小,成本低等诸多优点,捷联惯导取代了大部分常规武器上的导航系统,而且在民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惯导的测量由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时间积分的结果,因而精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精度,这就无法克服惯导长时间出现的积分漂移的问题,而且系统的可靠性仍需要加强,以适应更加恶劣的工作环境。70年代末80年代初,麻省理工大学的马尔教授创立了视觉计算理论,奠定了计算机图形的理论基础;70年代中期,CCD图像传感器的发明,揭开了机器视觉发展的序幕。80年代CPU、GPU、DSP等电子技术的进步,使得视觉导航的腾飞成为了可能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特别在机器人控制领域,视觉导航让机器人有了一双明眸的双眼。通过视觉导航,机器人可以完成更加复杂的三维空间的动作,它能实时感知出复杂的环境信息,对非结构化的环境适应能力强。特别是近两年,深度学习等智能算法的崛起,必将极大的促进视觉导航系统的全面进步。
可以看出,经过近60多年的发展,导航的方式逐渐增多,从传统惯导、捷联惯导到视觉导航,单一传感器的导航系统已经日趋成熟,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也非常明显。因此,通过何种融合算法将多传感器的测量数据进行融合,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点,从而最终提供一个满足测量目标的位置、姿态、航向等参数信息自然而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组合导航技术本质上就是多传感器融[2]
2工作总结与展望
合技术:利用计算机等设备强大的运算能力,应用数据融合等数据处理技术,获得更加智能化、多功能、高精度、可靠性强的导航效果。工作总结与展望
2.1 工作总结 2.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高志强.自抗扰控制思想探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3,30(12):1498-1510.[2] avent, P., Raharijaona, T., Fabiani, P., & Ruffier, F.(2013, May).Low-speed optic-flow sensor onboard an unmanned helicopter flying outside over fields.I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ICRA), 2013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pp.1742-1749).IEEE.[3] 方勇纯.机器人视觉伺服研究综述[J].智能系统学报, 2008, 3(2):109-114.[4] 颜发根, 刘建群, 陈新,等.机器视觉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J].机械制造, 2004, 42(11):28-30.[5] Conroy, J., Gremillion, G., Ranganathan, B., & Humbert, J.S.(2009).Implementation of wide-field integration of optic flow for autonomous quadrotor navigation.Autonomous robots, 27(3), 189-198.[6] Altuğ, E., Ostrowski, J.P., & Taylor, C.J.(2003, September).Quadrotor control using dual camera visual feedback.I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2003.Proceedings.ICRA'03.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Vol.3, pp.4294-4299).IEEE.[7] Van Der Merwe, R., Wan, E.A., & Julier, S.(2004, August).Sigma-point Kalman filters for nonlinear estimation and sensor-fusion: Applications to integrated navigation.In Proceedings of the AIAA Guidance, Navigation & Control Conference(pp.16-19).[8] Das, A., Subbarao, K., & Lewis, F.(2009).Dynamic inversion with zero-dynamics stabilisation for quadrotor control.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IET, 3(3), 303-314.[9] Mokhtari, A., Benallegue, A., & Daachi, B.(2005, August).Robust feedback linearization and GH∞ controller for a quad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I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2005.(IROS 2005).2005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pp.1198-1203).IEEE.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姓名:张三性别:不详出生年月:1949年10月籍贯:地球村 教育背景:
1949.09-2013.06 2013.09-2016.06 发表文献: [1] 郑州大学大电气电气自动化本科 郑州大学大电气电气自动化硕士 9
致谢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李四教授的亲切关怀与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感谢党中央、感谢国务院,最后还要感谢CCAV。
第五篇:硕士论文致谢
硕士论文致谢
硕士论文致谢1
三年的努力,最后通过的论文体现,然而论文的致谢也和关键的!
首先,描绘下硕士的生活的度过,是如何的充实。
寒来暑往,几度春秋。转眼间,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在这硕士论文付梓之际,回首过去三年,心中不免泛起无限感慨。在那些激情燃烧、烙印着科研脚印的岁月里,苦恼、迷茫和彷徨曾经一度困扰着我;挑战、超越和挫折也曾不断激励着我。这一路走来,梦想和执着始终不曾放弃!回首这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有太多的感动,更有太多需要感谢的人。感谢在这段岁月里给予我鞭策、锤炼、支持和帮助的老师、同学和亲友!
接下来是要感谢自己的导师,如:
感谢我的导师***教授。是您引领我步入学科领域的大门,鞭策我勇攀科学技术的高峰;是您为我创造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教育我树立起报国的理想;是您一次次审思与斧正我的论文并督促我反复修改,培养我勤奋、自强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您不厌其烦地悉心指导与谆谆教诲,让我深刻思考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您虚怀若谷、厚德载物的人格魅力不断激励我奋勇向前。
在是感谢自己的学校提供这么好的环境。
感谢亲爱的母校****,在读博的日日夜夜,我在您的怀抱中生活、成长,那一草一木、一椅一石,是那般亲切与温馨。如今,深深依念着您的学子已学成,无论我将去何方,您永远是我心灵的家园。
在是感谢自己的父母。
感谢我的父母,你们永远坚定地站在我身后,默默无私地奉献着爱与 宽容。你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我得以全身心投入学业,而不必面对生存的压力而放弃梦想和追求;你们是我最温暖的港湾,无论海上的风浪再大,这里永远张开双臂,期待着我的归来。儿子无以报答,唯有用一个又一个新的成绩回报你们。
感谢自己的女友的陪伴。
感谢女友陈亮这许多年来历久弥坚的爱恋。感谢你与我携手走过艰苦 卓越的旅程,共同领略世间大好山河;感谢你在我重病时无微不至的照料,全然不顾我身上的大片脓疮;感谢你宽容我的责备和严厉,你用安慰的拥抱抚平我的固执与恼怒;感谢你在我远行日子里静静地守候,还有归来时那汪秋水望穿眼神的凝视。我一生有两次生命,一次是降临这个世界,一次是与你相遇。
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亲戚朋友,你们的支持和理解是我成长的动力。
最后还要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
硕士论文致谢2
感谢我的导师高峰教授。在我本科毕业的迷茫无措时,高教授给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并为我提供了探索科研的机会。在硕士课题进行期间,高教授经常邀我到办公室里深入探讨、耐心解答、鞭策鼓励,常常在周末抽出时间讨论我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帮我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高教授对科研严谨的态度将激励我一生。
感谢辅导老师张星讲师,从实验的设计实施和最终的成稿,都得到你无私的帮助。在你的影响和鼓励下,我学会了如何去理性思考,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谢XX总医院蔡晓庆师兄,从科研学习到为人处事都深深影响着我。你为人热忱的态度,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永远是我的榜样。
特别珍惜在生理教研室这个大家庭中几年的学习时光,使我对医学和科研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
感谢裴建明主任和王跃民教员,一直关注着我的成长。感谢马恒副主任,您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对我影响深刻。
感谢朱妙章教授、迟素敏教授、周京军教授、樊荣老师您们长辈般的关爱。感谢董玲副教授、李嘉副教授、刘亚莉副教授、郭海涛副教授的帮助和指导。感谢xx讲师和张圆讲师,像哥哥姐姐一样的关心和照顾。
感谢秦兴华博士给予我生化知识的普及;邢媛博士给予我实验技术上的入门指导;杨璐博士在检测血管功能时的帮助;XX博士和付锋博士在科研和为人上的榜样作用。感谢西京医院烧伤科XX医生给我临床烧伤知识的指导;心脏内科闫文俊医生提供心脏功能检测的帮助;实验中心季乐乐讲师对我实验技术的指导。感谢侯作旭硕士,我们每天在实验室熬到深夜。感谢李旭博士、米春娟博士、王洋博士、邢文娟博士、顾晓明硕士、陈希瑶硕士和实验室孙强、杨敏,杂志社贾敏给予的热情帮助,与你们在一起的日子终生难忘。
同时,感谢我硕士队的战友们。陈琨、李聪聪、殷安安,崔龙彪、张海军等,因为你们,生活才丰富多彩。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叔叔,他们永远是我求知路上的不懈动力。感谢我的姐姐,一直给我树立的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榜样。
硕士论文致谢3
岁月穿梭,如白驹过隙,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涯即将迎来了尾声。回首这两年半的时光,我见证了母校从学院升为了大学,见证了母校博士点的成功设立,见证了母校四十诞辰的到来。同时,我也在母校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成熟稳重的性格。然而,时光匆匆令人唏嘘,在这临近毕业之际,我希望向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亲人致以我最由衷的感谢。
首先,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汪祥耀教授。在研究生期间,汪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以及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润雨细无声地感染着我;汪老师丰厚的人生经历和职业生涯更是打开了我的眼界,为我的进一步成长指明了方向。在毕业论文的筹备期间,从论文的选题、理论框架的设定、论文细节内容的修正到终稿的撰写成功,汪老师都是以启发式的方法给我以细致的指导。我研究生期间幸运地成为汪老师的弟子,这将是我人生道路上重要的财富。
其次,感谢柯东昌老师、李文贵老师、于永生老师、朴哲范老师、张红英老师和孙刚老师在论文开题以及预答辩阶段给我文章提出的完善意见。感谢邱学文老师、邓川老师、邵毅平老师、戴娟萍老师、赵敏老师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你们丰富的学识和精彩的授课方式令我在愉悦的心情中受益匪浅。
再次,感谢所有在生活中和学习上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朋友。感谢胡旭峰学长、马锐华、鲍梦琦、王琛学姐在初入校园时给予我的指导和解惑;感谢同门金一禾、沈灵奕、唐滢滢在两年半研究生期间的关心与帮助,支持着我不断前进;感谢室友郑贤龙、朱聪聪、孔骋涛在生活上的包容和互助,为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此外,我向所有的朋友与同学表达我最真挚的谢意,无论是在我失意还是得意时,你们的批评与鼓励成为我一直以来最宝贵的财富。
最后,特别需要感谢我的家人。在我漫长的求学生涯之中,是家人给予我无条件的支持和帮助,成为我在求学道路上的坚实后盾。在我充满迷茫和失落的时候,是家人的排忧解难让我重拾信心,坚定地向着人生目标前进。在此,祝愿家人永远安康幸福。
硕士论文致谢4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刘树林教授。在这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中,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刘老师都给予了我们悉心的指导,让我们很快的适应并融入其中。从刘老师身上我们学到了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与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在这三年里还要感谢刘老师为我们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实验条件,让我们在充分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动手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借此毕业之际,再一次向我的导师刘树林教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衷心感谢本论文所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是他们的成就让我能够站在巨人肩膀上进行研究。
还要感谢与我同窗的兄弟姐妹们:文小明、杨明、陈勇、尹宏雨、崔强、张文峰、姬晶、许昕琪、张妮娜、张瑞芳、李雄等。在这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中,是他们的关怀和鼓励让我一直努力前进,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特殊的爱要献给我的家人,我前进的每一步都包含着他们的关爱与支持。他们是我最强大的力量源泉!非常感谢西安科技大学多年的培养,这段学习经历将使我受益终身。感谢三年来所有教育过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
衷心感谢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论文评阅的各位专家学者,感谢你们为审阅论文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硕士论文致谢5
时光飞逝,转眼间三年的硕士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我要向在我研究生阶段给予我关怀、帮助的父母、老师、同学们表示最真挚的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的人是我的导师姚凤阁教授。姚凤阁教授知识渊博,具有扎实的理论基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并且始终站在学术的最前沿。导师给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能够成为姚凤阁教授的学生是我终生的荣幸。在研究生阶段,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姚老师一直全心全意的对我进行指导和帮助。尤其在论文的研宄和书写的过程中,导师多次给我审阅、修改,并且提出很多好的建议,使得我的论文不断完善。
在此,我真的想对我的导师说声谢谢。感谢金融学院的各位老师,在论文的开题和中期过程中给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耐心的帮我分析论文的内容,帮助我完善了我的毕业论文。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们,在研究生阶段,我们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和你们在一起真的很开心,祝福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学业有成、工作顺利。
最后,我想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始终支持我,不论我遇到什么困难从来都是鼓励我向前看。没有你们多年的奉献和培养,也不会有我的今天,是你们让我健康的成长并不断成熟。
硕士论文致谢6
时光如梭,转眼间,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即将画上句号。在即将告别学校踏上社会之际,回顾过去两年间的点点滴滴,曾经的酸甜苦辣都是那么的美好,这段珍贵的记忆必将留念于心。在这两年半里我学到了很多,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
值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请允许我向所有关心、爱护、帮助过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与最美好的祝愿。感谢我最敬爱的导师,张红英副教授。感谢您在过去的日子里,不论是对我的学习、生活还是情感等方面,都给予悉心的关怀。
本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包括文章的选题、构思到文字的斟酌,各个环节无不凝聚了张老师的智慧和悉心的指导。也正因为张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才得以使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完成。
生活中,张老师更是关心爱护着我们,教我们热爱生活,勇敢面对问题。一切的一切,无法用语言完全地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但我都将铭记于心,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加努力,不辜负张老师的教诲。感谢研究生期间,所有为我授业解惑的老师们,汪祥耀教授、邵毅平教授、于永生教授、邱学文教授等,是你们的无私奉献造就了今天的我。
感谢梁飞媛、李文贵老师等在论文开题时给予我的指导和建议,你们以广博的知识和精辟的见解,对我提出的宝贵意见是我论文顺利完成的基础。感谢我的室友唐滢滢、王倩等同学,因为有你们的相伴,使得我短暂的的研究生生活变得如此丰富多姿。感谢我的同门陈聪聪、王书源、孔骋涛等人,你们的帮助与支持使我受益良多。
最后,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父母和姐姐。你们用全世界最伟大的亲情,关心我、照顾我、疼惜我、包容我、激励我。正因为你们的默默付出和无限支持,我才能够无忧无虑地安心学习,不断前进走到今天。
毕业之际,真诚的祝福我们每个人都能成就梦想,幸福快乐。
硕士论文致谢7
在经过1多年的工作实践后,能够重新踏入学校的大门,较为系统的学习安全工程知识,对我来说,实在是难得的机会。在两年多的学习过程中,既得到了良师的教诲,又得到了同学和益友的启发,使我受益良多。
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教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本论文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自己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此外,本文研究工作还得到了安徽省消防总队**高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博士、***硕士的热情帮助,他们在专业领域的通晓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我还也要感谢学校所有辛苦工作、为我们精心安排每次学习与活动的老师们,感谢他们给予我学业上无私的教诲和生活上亲切的关怀!
同时,尤其感谢多年来一直给予我鼎力支持和无私奉献的父母以及默默支持和照顾我学业和生活的妻子,没有他们的付出与牺牲,我的课题研究就谈不上顺利完成,再次真心地感谢和祝福他们!
最后,谨向所有在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曾经关心和帮助过本人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硕士论文致谢8
三年的学习和生活转瞬即逝。我将从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毕业,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这三年里,虽然我没有花太多时间在学校里学习,但是每一点学习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受益终生。在三年的学习中,我受到了许多老师的精心教育,尤其是我的导师王云峰教授。王云峰教授不仅给了我耐心和细心的指导,而且从大纲的起草、开幕报告、中期报告和论文的撰写中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增强了我的信心。王老师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极大地帮助和影响了我。
特别感谢赵昭对论文耐心的指导和对学习的帮助,这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要感谢陆荣杰先生和其他老师对我写毕业论文的帮助和指导。岳殿民先生,感谢你对文件最后审查和提交的宝贵指导。我要感谢李明老师在我的生活和学习中给予我的帮助和关心。我还要感谢各种课程的老师和教授的关心和帮助。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他们一直关心我的工作和学习,并为我的论文提供了相关材料和数据供我参考。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他们一直默默地关心和支持我,为我做出了许多牺牲。这样我就能按时完成这篇论文的研究。
在此,我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硕士论文致谢9
在硕士论文完成之际,我要感谢我的同事,尤其是人才办的同事们,不但为我提供了许多翔实的调研资料,并且帮助我做了大量问卷调查工作。感谢大连理工大学敬业授课的老师们。感谢我的导师李冲教授,从论文的选题、框架的制定、开题报告的设计以及后期的修改、文字加工、定稿等方面都得到了李冲教授的耐心指导。即便是他远在美国深造期间,也总是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并给予修改意见。在此对他表示深深的谢意!我还要感谢我的评阅老师,林德明老师治学严谨,为论文的完善提出中肯的意见。洪晓楠教授对工作敬业、对学生人性化关怀的品格令人感动和折服。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爱人。这篇论文从最初的调研开题,到最后修改定稿,正值我从怀孕到生产,面对身体、工作、学业三方面的压力,是他无微不至的照料、关心和支持,才使我最终圆满地完成了论文。真心感谢爱我的家人!
硕士论文致谢10
转眼三年即将过去,博士阶段即将结束,回想过去的学习和生活,感触良多。同样的doctor不一样的人生。博士在读期间,首先要感谢的是柳欣教授,柳老师渊博的学术思想和他对经济中的实际问题的独到见解深深影响和启发了我,也促使我对法观经济理论的研究产生极大的兴趣,此外柳老师谦谦君子风范、与人为善的处事作风也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教会了我如何为人处事。然而最令人心痛的是恩师的英年早逝,是经济学界的一大损失,更让我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良师益友。此后师从贺京同教授,贺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为人率真,平易近人。在与贺老师交流中使我的博士论文研究得到很大的启发与提升,深深地为贺老师渊博的学识、精辟的观点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所折服。人生得以得到两大重量级的导师的指导,实为三生有幸。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必将秉承老师们严谨的态度、诚恳地做人、踏实地做事,以报师恩。
此外在经济学院的三年学习当中,受到刘晓欣、张晓桐、黄兆基、龚刚、李俊青、李宝伟、张云、郭金星、王露、曹静等老师的教导和指点,对此深表感激。此外还要感谢三年来与我一起并肩奋战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同学们和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还要感谢羽毛球小分队和宋文文同学,在他们的带领下我喜欢上羽毛球运动,期间还获得博士生羽毛球双打冠军,这是一个会使我终身受益的运动。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父亲和母亲、岳父和岳母、妻子和儿子。感谢双方父母在生活上寄予支持和照顾孩子所付出的辛劳,才能使我专心学业,感谢妻子刘茜这几年来对我的支持与鼓励,感谢儿子在生活上给我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硕士论文致谢11
完成了博士毕业论文的这一刻,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五年的硕博生涯的完结。蓦然回首,这五年的生活还真是平淡如水。寝室、食堂、教室、图书馆、操场,曰如一曰,年复一年,没有跌宕起伏的事件,也没有让人无法遗忘的经历,没有激情,也没有放纵,没有指点江山,也没有激扬文字。不过,在这样一个迅速变迁的时代,平淡的生活未尝不是一种难得的幸福。而且,平淡的生活也同样能够孕育出思维的转变。
五年前,我是药学专业的毕业生,现在,我即将成为一名经济学博士;五年期,我读书是为了学到什么,可能知识,可能是技巧,现在,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喜欢品味书中的内容和文字;五年前,我将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统称为文科,现在,我能区分它们,也能看出它们的共通之处;五年前,我会不自然地带着强烈的感情去针砭时弊,现在,对各种事件、思潮和注意,我都不再固定看法,而是对各方都抱有一种客观的怀疑;五年前,我觉得世界是简单的,存在一种简单的规律,因而喜欢研究模型,探讨理论,而现在,我相信世界是复杂的,所有的理论都有适用的范围,因而喜欢研究具体的问题……博士学位论文是五年硕博生涯的结晶,它不如预想的那样壮观,但依旧让我欣慰。它包含了我在想到好的想法时的欣喜,遇到挫折时的沮丧,攻克困难时的激动,也有深夜码字的心酸,当然,也包含了我对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人的感激。我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我的导师,葛顺奇教授,他对学术的态度,对研究的热情,和对待人生的智慧,一直是,将来也会是我学习的榜样。这篇论文,如果没有他的指导,关心、鼓励和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也正因为有他对我的细心培养,我才有可能写出这样一篇论文.
我原本很排斥写作,是葛老师鼓励我,即便刚开始不会写,也应该多写常写,并且常叮嘱我,好的文章应该是怎样的,正是在他的鼓励和教诲之下,我得以克服对写作的恐惧,并慢慢的找到了写作感觉。我原本是偏向于空谈理论的,而他为我创造了非常多解中国现实的机会,使得我对中国外资情况,相关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运营机制,企业的实际状况等有了直观的认识,因而比较早的认识到研究现实问题的重要性。此外,我非常感激葛老师能够包容我那些固执且过于理想化的想法,也很感激葛老师给予了我选择自己研究领域的充分自由,更感激葛老师这五年期间在生活上给予的关心和诸多照顾。
我也非常感谢五年同窗,吕越博士。和她在学习和研究上的交流,是我对经济学的兴趣得以维持,研究能力得以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她是个很聪明、很自信而且很大胆的博士,其想法在表面上看天马行空,而仔细思考后,又极具合理性和敏锐性。和她的交流,我总能受到不少的启发;而且她对自己想法的自信,以及宣传想法的方式,也常能激起我了解陌生领域的兴趣。虽然由于思维模式上的差异,交流想法通常以和平方式开始,争辩方式结束,但在这争辩的过程中,我得以充分的调动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优化逻辑和表述,并不断审视彼此的想法。这个过程既有乐趣,同时也能提高智识,还能使得自己想法成熟,我也因此累积五年的辩论的经验,而且是和一个聪明且知己知彼的对手进行辩论的经验。
我也非常感谢我的两位室友,候鹏师兄和陈帅师弟,他们在我想独自思考和学习时,给了足够的空间和尊重,而在我感到孤独时,给予了我友善和热情。我也非常感谢王璐瑶、田珍、段然、以及其他同门,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文持。
最后,我要感谢我父亲、母亲和两位姐姐,他们给了我最无私和最存粹的爱,是我最坚强的后盾,让我无论遭遇什么波折,受到多少的不公,感受了多大的委屈,都能坦然面对,继续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硕士论文致谢12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值此定稿之际,我的工程硕士生活也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遥想入学之时,至今仍然历历在目,恍如隔日,不免感叹光阴易逝、韶华难追。然而,艰辛而快乐的求学之路,也给我留下了很多难以忘怀的温暖和幸福。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视域狭窄,加之资料匮乏,思路难以理顺,论文写作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波折,我深感这份喜悦和骄傲来之不易。除了欣喜,心中更多的还是感恩,此时此刻,只能以最为朴素的感谢,感谢所有使我的今天成为可能的人们,老师、同事、同学、朋友,还有家人,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就没有论文的最终完成。
首先我要感谢我尊敬的导师姜卫平教授,长期以来一直得到姜教授热心地帮助和指导,他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授业精神,对我影响深刻,使我在硕士生期间不断成长和进步,并将在以后的岁月里继续激励我。在我撰写学位论文的两年多时间里,姜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在我对论文的选题、框架的调整、内容的增删、乃至具体格式的规范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提出了很多极具价值的建议意见,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帮助,让我领会到了一个真正学者所应该具有的风采以及治学为人的道理。借此机会再次表达我对姜教授最深切的尊敬、爱戴和谢意。
感谢给我传授专业课的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的老师们,是他们授予我知识,为我的研究思路铺垫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没有他们谆谆的教导和深深的关爱,我的论文就无法完成。
感谢吴院长和全体总院领导,感谢他们的决策,是他们鼓励大家考取工程硕士,并组织开办了河南省地质测绘总院工程硕士班,从而使我紧紧抓住了这次宝贵机会进入武汉大学深造,没有他们或许今天的我还在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是他们鞭笞我们进步,让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找准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感谢与我同窗的同事们,感谢他们为我提供的宝贵资料和技术指导,他们兄弟姐妹般的情谊使我的两年半研究生生活充满了乐趣和生机。
感谢我的朋友,感谢你们在我失意时给我鼓励,在失落时给我支持,感谢你们和我一路走来,让我在此过程中倍感温暖!
最为感谢我亲爱的父母,他们最为普通,也最为伟大,是父母给予了我这二十六年的生命,让我拥有一个温馨的家。是他们给了我直面人生的勇气,给了我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分担和谅解了我所有的一切,使我能够顺利考入高等学府继续学习。
感谢我的爱人,感谢他在精神上对我的支持,在生活中对我的照顾,那朴实而温润的爱、那无法用言语比拟的默契是使我向前的最大动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在武汉大学养成的良好学风,从点滴中积累,让自己全面发展,更上层楼!
硕士论文致谢13
经过一年的时间,虽然自知能力有限,我仍然全力以赴完成这篇论文。伴随着这篇硕士论文的结束,三年的硕士生活也即将步入尾声了,回想 20xx年刚刚步入校园的那天,仿佛只是昨日,回想这三年的点点滴滴,真的有太多的不舍与留恋。在会计学院这个大集体里,26 个同学如一家人般的相处,时刻给予我温暖和感动,严谨开放的学风、齐力向上的学术氛围让我受益匪浅;生活中互帮互助、相互关怀的同窗情节令我记忆犹新。
在这个大家庭中生活了四年,使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许多见识,学习到了如何更好的与人交流。特别要深深感谢我的导师,马莉教授为人和蔼可亲,知识渊博,教学上始终秉承科学严谨的端正态度,私下相处中又如朋友般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老师虽然平时事务繁忙,对我们却从来都是循循善诱,耳提面命,三年来她始终关心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事无巨细。这篇论文凝聚着老师太多的心血,从选题到收集资料,再到一遍一遍的改正写作,老师指导着我的每一步写作进度,恩师的教诲我将永远牢记心间,无论将来的我身在何处,都将用一生来感激您。
在此还要特别感谢我们的研究生班主任宋茹老师和蔡杨老师。她们事事从学生角度出发,真心真意为我们服务了三年,再次感谢她们。以及在研究生生涯中教授过我们的各位老师,每一位老师都是我的良师益友,生活里老师们时刻关心我们的思想动态,每每语重心长;课堂上老师们才思敏捷,旁征博引,令我们由衷佩服。还有我们寝室的付思思、李佳和田晖三位真挚好友,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也从她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方法,让我受益终生。
最后真诚的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你们踏实的生活态度教会了我要认真对待每一天,让我正直又快乐的成长着,能做您们的女儿,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母亲,在这里我想对您说,是您的坚持让我有了一个完整快乐的童年,是您的自强让我享受了生命的珍贵与美好,您放心,我一定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上进,不辜负您的期望。
硕士论文致谢14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是20xx年秋天,我在东北财经大学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我现在开始的附言部分也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了论文的结尾。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在去学习的路上20多年了。在此期间,我经历了两个激动人心的转折点,一个是高考,另一个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对我来说,参加高考的时候我还很年轻。我只是把高考作为人生中一个必要的阶段。与高考相比,让我印象更深的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回想几年前,我决定参加一个金融管理研究生的跨学科考试。我清楚地记得准备第一次考试的艰难和第二次考试的紧张。幸运的是,我通过了东北财经大学的第一和第二次考试,成为了蔡东金融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我加入了蔡东的大家庭,在这里获得了非常有意义的生活经历。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母校,老师和同学,朋友和家人,他们在过去的两年里帮助了我。
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我对财务管理专业有了深刻的了解,并通过课程学习构建和丰富了财务知识结构。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迟国华教授。在研究生学习期间,齐教授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渊博的学术知识和平易近人的态度,我很荣幸成为一名教师。我非常感谢迟老师在我进入社会之前陪伴我度过了这个关键时期。论文选题之初,通过与chi老师的交流,老师给了我很多启示,也给了我遇到思维瓶颈时的指导,引导我找到正确的思路,论文才能顺利完成,我要感谢chi老师的帮助。此外,我不能忘记的是,除了繁忙的工作之外,迟老师还经常关心我的生活。我想再次感谢迟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我想在这里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其次,我要感谢在蔡东偶然遇到的新朋友和老朋友,他们没有面对面交谈,因为我从来没有和你单独在一起过。当我快乐的时候,我分享快乐。当我难过的时候,有些人会听我的。谢谢你和我一起长大,经历我生命中的阳光和雨水。有些我不能对父母说的话可以很容易地和你分享。你给了我很多有用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和鼓励,分享和帮助。我会记住,无论你将来在哪里,我都会存在于你身后。我们不会单独作战。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父母和家人。当我长大后,他们关心我,这样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就能找到一个依靠的肩膀。他们陪我同甘共苦,鼓励我进步,给我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支持。正是他们单相思的努力和支持成就了我今天的成就。我会尽最大努力长大。在不久的将来,我会保护你免受风雨的侵袭。我们一家人将永远在一起,彼此相爱。我将永远记得我父亲送我上大学那天对我说的话。只要我在未来的生活中记得“健康、友谊和学习”这三样东西,无论我在哪里,我都能快乐和充实,不要忘记你的主动精神。最后,我要再次向所有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和家人表示衷心的感谢。你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愿你的生活幸福、健康、快乐。
硕士论文致谢15
回顾七年的科学技术学习和生活,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想借此机会向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在我的学习和与人相处方面给了我指导。
首先,我要向我的导师泉·竖亥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所有教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学术风格、创新的思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谦虚朴实的人都对我目前的研究和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所有的老师都为我三年的科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我能够从一个只懂书本知识却没有实践能力的本科生成长为一个科研能力很弱的研发人员。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艰辛和汗水,但我获得的财富足以让我终生受益。
其次,我要感谢黄亮副教授对我研究生项目研究的指导。当我参与的项目遇到瓶颈时,黄灿先生总是利用他多年的实战经验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来帮助我克服技术困难。最后,我要感谢这样一个团体,其名义名称是“家庭成员”。我们一起在科研项目中并肩战斗,以苦难为乐。他们是:吴超、郝世江、胡洋、曾成、王月和杨刘春,他们带我走上了电力电子之路。张可、师兄曹旭、刘春雨、乔青石杰、陈骁、聂宇宏、刘枫、王毅、周波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充电器项目团队中的汪卉、范普林、张宁、鲁超和王伟被召集在一起。叶琼,何晓艳的妹妹,陈冰和袁波,他们对我的科学研究很有帮助。
有如此活跃的一群人,以至于303调试实验室已经成为充满笑声的天堂。我很高兴在最美好的时光遇见最乐观的群体!多亏了两位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七年的辅导员张钊和李丹,他们对学生的态度教会了人们如何做事。
随着末日的临近,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父母默默的努力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我家人的理解和宽容给了我挑战和面对挫折的勇气。父母的爱教会了我更加关心身边的人。回顾20多年的成长,我一直伴随着家人的支持和担忧。有了这条领带,我将加倍努力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