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讲议论文中如何运用论据证明论点
第五讲运用论据证明论点
第一节如何运用论据
选择恰当的论据来证明论点,有两个难点需要突破:
1.难以选择真实的论据,影响证明的可信度。如有的同学一用论据,就自己编造,不是小明怎样,就是小刚如何,方便顺手,可是不难看出,小明小刚都是假造的人物,他们的事迹也就靠不住了。要突破这个难点,可运用从课文采珠的办法,即在课本中寻求论据,包括语文、政治、历史等各种课本,甚至理科课本,其中的论据都是真实的,人们用来也都熟悉,可信度就会大大增强。
2.难以选用新鲜的论据,影响证明的说服力。如有的同学一用论据,不是张海迪就是雷锋,不是鲁迅就是华罗庚,他们的事迹虽然也都是真实的,也很典型,但他们的事迹距离今天至少有十多年了,你用他用我用,未免显得有些陈旧,更不能把他们当做万能论据。要突破这一难点,可采取两种办法:一是用新近发生的人和事为例,这就要留心近期的报刊和影视,吸取其中的有效信息,为我所用;二是即使想用一些陈旧的人和事,也要更新角度,或选用那些名人鲜为人知的事迹来做证,同样可以产生避陈就新的效果,例如华罗庚习惯方面的事迹,鲁迅与人友谊方面的例子,就比较新颖了。
例子作文题目:成功来自勤奋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的确如此,每个人的成功都是勤奋的结果。
(提示1:以名人名言点明宗旨,开门见山。)
李时珍是大家熟悉的著名医学家。他一生奔波于祖国的大江南北,耗尽毕生精力才著出对世界医学有极大贡献的《本草纲目》。数学家陈景润攀登数学峰巅欲摘取皇冠明珠的事迹,已在人们中间广为传颂。他的诱人成就不也是靠勤奋吗?那整整六麻袋的稿纸就是他勤奋的最有力的见证。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这一殊荣,来自她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莫泊桑从20岁就开始写作,直到30岁,习作草稿已堆得与书桌一样高时才发表了震动整个法国和西欧文坛的短篇小说《羊脂球》。这无数事实不容置疑地证明了成功来自勤奋。
(提示2:用李时珍、陈景润、居里夫人和莫泊桑的事迹论证中心。这四人中,有男有女,有自然科学家也有社会科学家,涵盖了古今中外。典型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可见作者选材的艺术匠心。)(提示3:反对观点设得好。天赋不佳的爱迪生的成功及其对成功经验的总结,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的不可辩驳。)
或许有人会说:“成功要靠天才,天生愚笨的人再勤奋也成不了大器。”其实不然。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上小学时被老师称为智能低下,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迫离开了学校。但他并未因天赋不佳而自卑,通过顽强的勤奋学习,以1000多个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到底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这是爱迪生用自己一生的经验给“天才”所做的正确解释。
相反,一个人若不勤奋学习,天资再好也无法取得成功。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便会作诗,聪明过人,号称“神童”。但他出名后不再勤奋上进,整天随父到处吃喝受礼,结果诗才枯竭,“泯然众人矣”。(提示4:对反对观点进一步反驳。方仲永与上段的爱迪生,一反一正,鲜明对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无数事实证明了一个真理:成功来自勤奋。
(提示5:引诗作结,篇末点题。遒劲有力、干净利落。)
解题思路:
本文除开篇简洁、首尾呼应、层次清楚、结构严谨等优点外,在选材、组材方面也有独到之处。第一,选材典型。作者选用李时珍、陈景润、居里夫人和莫泊桑的事例是有其深意的。这四个人,性别涉及男和女,地域涉及中和外,时间涉及古和今,专业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些带有普遍意义的事实,论证了中心论点的不可辩驳。第二,组材精当。本文选用的事例涉及到李时珍等六个人,但毫无堆砌之感,原因在于作者对这些材料作了精心处
理。不仅侧重他们勤奋的一面,使之与中心论点相吻合;不仅通过精心设计,使这些材料有的用于正面论述,有的用于反面批驳,取得正反事例形成鲜明对比的效果;而且通过先立论后驳论的安排,使论述做到了逐层深入。文章强大的说服力,收益于选材的典型和组材的精当。
命题意图:
点拨运用论据的方法。
1论据要真实
论据是证明论点所用的事实和道理,任何一篇议论文,只有用充分的论据去证明论点,才能使人信服。所以,论据一定要真实,虚假的论据是无法证明论点的。例如,有位同学在谈尊敬老师时,用了这么一段论据:“教师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像我们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老师,还有历史、地理老师,他们为了教好书,一年360天,从早到晚,一直坐在办公室里,不是备课就是改卷,„„”这个论据就经不住推敲、分析,谁也不会相信这是真实的。这样的论据不但不能证明论点,反而会损害论点。
论据虚假往往是由于同学们在引用时不辨事实真假,随便引用,或者任意夸大、缩小事实本身,或引用理论“断章取义”、张冠李戴而造成的。如同学们在“谈爱国”时,有位同学在文章中这样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爱国诗人屈原的誓言,屈原以他的爱国行动实践了他的誓言。”这里把顾炎武的名言说成是屈原的话。这样,论据就失去了真实性。另外,有些同学在证明论点时,引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或情节来作为论据,这也是造成论据虚假的原因之一。
要做到论据真实,关键是要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文章中运用的论据,必须是真实、准确的事实,对于没有把握的论据,要经过认真的考核以后再引用,切忌凭着主观想象,随意编造论据。
2论据要典型
同样一个观点,如果用一个一般的和典型的论据分别去证明,那么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因为典型的论据最具有说服力,最能够证明论点。
什么是典型的论据,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最能证明某一观点的事例。同学们在议论文写作中,论据往往不典型、不充分,使文章出现论据无力的毛病。为什么会出现论据不典型呢?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选用的论据抽象空洞,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事实依据。这是初学议论文写作时经常出现的毛病。例如,在论证“坚持就是胜利”这一论点时,有位同学说:“坚持就是胜利,比如有的科学家,为了研究某一课题,往往废寝忘食地钻研数年;有的工人,为了搞出一项新发明,苦苦摸索10多年,„„”这样的论据就非常空洞,只是“有的”、“有的”,没有具体的例子,这样的论据当然是没有说服力的。
其次,论据不中要害,不能充分证明论点。很多同学在写作时,往往喜欢堆砌论据,认为论据越多就越能证明论点,其实并非如此。有位同学在谈及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时,列举了这样四条理由;“第一,要写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第二,我国有大量的古籍,要读懂它们,必须学好语文。第三,跟外宾交谈,用词造句要规范,否则会影响国家声誉。第四,我们平时免不了写信,没有一定的语文水平,就会文理不通。”这里虽然列举了一大堆,但都没有击中要害,似是而非,论据显得苍白无力。
第三,举出的论据只是个别或偶然之事,不具有典型性。同学们在证明论点时,运用的论据如果不是人所共知的,甚至只是“我”一个人所知的事实,这样,文章也会平淡无力。
要克服这些毛病,使论据具有典型性,就要多下工夫,平时注意搜集材料,读书看报时,看到有意义的事就把它记下来,分门别类地保存,这样日久天长,便会有充分的贮备,那么在写文章时就能“择优”而用了。另外,在证明论点时,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证明,但不是
堆砌论据,而是根据中心的需要来选择论据。
3论据要新颖
在论据的选择上,也讲究“推陈出新”,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许多人都用过的论据,总是老生常谈,即使文章写得文理通顺,也不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作家秦牧曾经说过:“选材要抓住事物的尖端部分,好比一颗菜,要摘最嫩的菜芽炒肉丝,才上味。一般材料只能炒出一般的菜,‘尖端’材料才能炒出佳肴。”同样,论据的选择也是这样的道理,只有那些新颖、典型的论据,才能“炒出佳肴”来。
4论据要和论点相统一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是:论点统帅论据,论据证明论点,这种关系不能改变。一个论据无论多么典型、真实和新颖,只要和论点不统一,那么就不能称之为好论据。
第二节教案@论据的运用
一、训练要点
论据,是证明观点的材料。论点要让人信服就不能只是空洞的说教,需要有充分的论据来证明。
论据,可以分成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等。“事实胜过雄辩”,典型的事实论据,常常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因此,使用事实论据,让事实说话,是写议论文章常用的基本方法。作为论据的事实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使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一)要注意事实材料的确切与真实,切忌胡编乱造。
(二)要注意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特别是那些内含丰富的材料,一定要仔细斟酌。有时,一件事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把握不好其中诸多因素的细微差异,就会造成论据与论点脱节。
(三)事例的叙述要有鲜明的指向性和强烈的论证意识,要使用概述的方法,将笔墨集中在能够证明观点的主要情节上。
(四)用事实论证还要注意对事实的分析论述。不能只是将事实一摆,事例说完就完。还要进行分析论述,事例才能更有效的证明论点。道理论据,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这样的言论有着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引用为论据,也能有力的证明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使用道理论据,要注意所引语言与论点的一致。还要注意保证引言的准确,引文的内容及出处都不能有误。论据不真实、不准确,必定会削弱文章的说服力。
用好论据的前提,是作者头脑中丰富的知识储备。平时要关心时事,关注生活,多读书报,注意准确地积累材料,还要特别注意强化自己的联想能力,打开思路,调动自己全部的知识积累。联想的触角可以古今中外,无所不及。各门学科学到的东西、报刊电视上得到的信息、耳闻目睹的生活事件等,能证明论点的尽可挑选。要激活思维,才能进入一个较自由的写作天地。
二、作文题目一九八四年,一群俄国专家来华传播“巡回展览画派”的绘画艺术。我们负责接待的同志热情的用“勤劳、智慧”等语汇称赞俄罗斯民族,但俄专家们却摇着头笑了,并毫不掩饰的说:“俄罗斯民族是智慧的,但是它很懒惰。”
请从这则材料中确立一个观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2.“我是一只被放在广场上的观赏鸽。早晨。我刚刚落脚广场,就被一只大手紧紧攒住,丢进了一个口袋。叫\雪‟和„点子‟跟我的命运一样……“啊,他们把„小雪‟和„点子‟投进了一盆滚沸的开水。啊,那只大 手又抓住了我。我知道,我们要成为人类的盘中餐了……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三、作文提示
1.作文题目(见上1.)。
提示:俄罗斯专家的话,表现了他们对待自己民族怎样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还是言过其实?这种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联想到什么?你是否联想到中华民族?你是否联想到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Z请你展开充分的想象,思考哪些材料可以证明已见,注意观点一定要正确、鲜明。
2.作文题目(见上2.)。
提示:可以从社会道德、精神文明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保护动物、保持生态平衡的角度立论。要尽可能的多想些材料,从中国到外国,从古代到现代,个人言行,群体行为,能证明论点的都可以提出备用;然后依据论点需要精选入文。
四、优秀例文劝君莫打鸟
鸟类是害虫的天敌,人类的朋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鸟、保护鸟。
每到春末夏初,正是鸟儿繁殖的季节。这时候,它们要大量捕捉昆虫来喂养幼雏。就是其他季节,鸟儿也要消灭很多害虫和有害的小兽。
据解剖得知,啄木鸟、麻雀、喜鹊等鸟的胃里,昆虫占80%以上。一只猫头鹰每天捕食5只田鼠,一只长耳鸟每天吃鼠4只。由这些资料可知:鸟类对于造福人类、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据报载:某国家南部的大农场,农民为了保护他们的小鸡,捕杀了大量吃小鸡的鹰。结果,田鼠失去天敌,猖狂起来,致使庄稼遭受了严重损害。那真的是没有远见、得不偿失的做法。
鸟类对于调节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极其重要的。古诗“两个黄鸥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给我们描绘了令人神往的意境。鸟类装.点着世界,美化着大自然。当你春季漫步于林荫小路时,有咽嗽的鸟鸣声相伴;当你夏日黄昏院中乘凉时,欣赏小燕子剪出的一树翠绿,你会感到生活到处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鸟类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爱护鸟类是我们的责任。
劝君莫打鸟!
【简评】本文突出的特点是说理透彻,说服力强。作者没有空谈理论,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知识面较宽的优势,运用大量具体翔实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来说明道理。文章引用四个方面的材料——鸟类繁殖、解剖、报载、古诗,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观点,扎实有力。最后又用形象化的语言把论点诗意化。结句“劝君莫打鸟”突出了文章主题,回应了题目,干脆有力。本文篇幅虽短,但论述充分,说明与议论、抒情兼用,语言准 确、生动,不失为一篇相当出色的文章。
第三节教案@精选论据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选用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论据来说明一个道理。
教学重点: 选用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论据来说明一个道理。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讲述 选论据的要求:(可结合具体的例子说明)(3').真实性: 实有其事,真有其言。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数字必须准确无误。.针对性: 针对论点,证明论点。.典型性: 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
二、台阶练习.如果要证明 “ 贵在恒字 ” 这个观点的正确,下面 10 个材料,哪些比较贴切? [ 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各句含义,然后分组(逐项)讨论,得出结论 ]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业精于勤,荒于嬉。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玉不琢,不成器。
(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7)有志者事竟成。
(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9)莎士比亚说: “ 书是世界的营养品。”
(10)童第周说: “ 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从下面材料中选取三项(保留材料序号)组成一段完整的文字,说明一个道理。(字数 150 字左右)
(1)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3)建设社会主义,各科知识都有用,都需要,一样也不能偏废。
(4)有志者事竟成。
(5)业精于勤,荒于嬉。
(6)爱迪生花了整整十个年头,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发明了蓄电池。(7)司马迁撰写《史记》,是在遭受了腐刑以后。
(8)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
(9)志比精金,心如坚石。
(10)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11)李时珍在几年内,读了医书八百多种,单摘下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个柜子。(12)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处理方法: A、师生共同分析各项材料所包含的道理,并作适当归纳。(8')
B、教师给一两节例文让学生领会、参考。(4')
C、学生习作,然后互相修改。(20')
第二篇: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是论据的两种最基本地形式。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采用事实论据的就属于事实论证。道理论据包括革命导师的正确论述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定理、公式等。此外,正确反映自然规律和人类生活经验的名人名言、谚语、格言等,也属于道理论据。在论据的表述上,我们必须选择使用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例。事实不确凿,没有广泛的代表性,不仅会是文章缺乏说服力,有时还会导致论点的片面或模糊,甚至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注意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否则也会缺乏说服力,得出错误的结论。既有事实的材料,又有理论的材料,就可使论据显得更充足有力。另外,论据的表述应紧密地围绕论点去论述,每一句话都应直接或间接的去为论点服务。它要求议论语言周到,没有疏漏,无懈可击,准确严密。
第三篇:论中考作文中的素材运用
论中考作文中的素材运用
武夷山市 上梅中学 李娟
摘要:中考 作文 素材
记叙文是中考写作最常用的一种文体之一,叙事完整、事情具体、人物鲜明、场景生动、语言富有感染力,往往是获取记叙文写作高分的重要条件。
然而,每年中考结束,总结作文得失,平庸之作只所以平庸,与其材料的陈旧、内容撞车大有关联。总结起来,这些失败作文的选材误区大体上有三类:一是套用。许多同学在考前紧抱各类优秀作文选不放,其目的不是考虑任何借鉴写法而是想着如何全盘套用。如此以来难免出现内容撞车事件。二是胡编。为了追求感人,许多同学喜欢胡编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来幻想骗取阅卷老师的同情,这种作文无论编得怎样巧妙,都难逃老师的法眼,假的就是假的,永远也变不成真的。此类作文在各类考试中都很常见,如在许多涉及到家庭、父爱、母爱的作文中,有些同学无端故意制造“父母离婚”、“父母双亡”、“自己残疾”一类的情节,妄图换取老师的同情,博取高分。然而这种做法只能换来老师的“严打”,因为“作文”与“做人”是一样的道理,必须诚实。三是陈旧。材料陈旧充分说明了考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缺少对课外材料的阅读,缺少对生活的思考。脑子里就那么几件事,写来写去老一套。比如一写父母就是发白的头发,满脸的皱纹,守护病重的我一守就是一夜;写“勤奋”写“毅力”写“恒心”一律是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此外便什么也不知道了。这种作文想得高分比登天还难,因为太陈旧了。
可是如何在中考考场中出色发挥,考取优异的成绩?如何在中考作文中吸引阅卷老师眼球,取得高分?这应该是所有参加中考的同学们最想解决的问题。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中心思想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蕴含渗透在材料之中。因此,我们要表现一个特定的中心思想,就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2010年南平市初中学业考试说明与指导》中对选用材料的标准做了四点说明:
一、材料要以真实为基础,写自己熟悉的东西。
二、选材要典型有意义。
三、选材要新颖而生动。
四、在选材时,我们要首选“打动自己”的材料。结合考试说明以及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想解决如何在考场中获得高分这个问题,可以从积累素材、选择素材、考场组织素材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要选出好素材,首先还得有素材,这就需要大家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学会积累材料,那么,怎么积累素材呢?
考场作文的材料该怎样选择呢?历览历年全国各地中考满分作文,我发现,其素材的选择无不紧扣“独特”二字。独特才能新颖,独特才能深刻,那么独特的素材从哪里来呢?
1、从“自我”中积累独特的素材
中考作文的一条基本要求就是要写出“真情实感”。这显然是要求考生注意从自我的角度挖掘素材,写真正只属于“我”的事、抒发真正只属于“我”的情,只有真正只属于“我”的才是“独特”的。选材时,围绕“自我”你可能会想起许多的材料,这时就要认真想一想了,哪些素材同学们会和我一样呢,哪些素材是真正属于我的独一无二的材料呢,我选择这个材料会不会同其他同学撞车呢,这样,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多准备几个素材,然后进行选择,你一定会找到独特的素材。
2、从“阅读”中积累独特的素材
读与写是紧密相连的,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养成收集写作素材的好习惯,名人名言,好词好句,逸闻趣事,民间传说等等在合适的时候都肯能化为我们的新颖素材。
3、从“时代”中积累独特的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同学们除了要学会从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外,还应
该学会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倾听时代的呼声,听从时代的召唤,描写时代的生活,展示时代的风采。要与时俱进,抒写时代的最强音。
二、有了独特的素材就有了打造精美文章的基础,但是要想把原始的素材构建成成功的作文,还需精心裁剪、合理运用。再好的材料运用不合理也难成功。在材料的运用上应注意
把握以下几点。
1.围绕和突出主题
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
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剪裁,需要有依据。依据之一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最能表现中
心思想的材料,一定要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与中心思想无
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可惜地予以割舍。
2.真实性和典型性
“真实”就是要求材料符合实际,符合生活的逻辑;“典型”指材料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有代表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叙述类文章的选材与论述类的选材有不同的特点。
叙述类的文章选材不一定非得选用那些惊人的“大事”,往往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同样能反
映事物的本质,此所谓“滴水也能见太阳的光辉”。
3.新颖而又生动
“新颖”就是采用别人文中未用过或很少用过的材料,或是对旧材料能从新的角度加以
分析,挖掘新的含义。这样才能产生陌生化的效果,使人耳目一新。“生动”就是材料要有
时代气息,有意味,有可读性。新颖的事物能吸引人,作文尤其如此。从阅卷场上的反馈的信息来看,考生作文选材陈旧的情况比较普遍,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时代气息。学生作文材
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所以如此,可能是没有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这为我们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
4.选取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
记叙文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人或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是同学
们常犯的毛病。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
记事,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考场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找到合适的素材呢,如何组织素材呢?
1、对比联系
考场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找到合适的素材呢?对比联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首
先根据文题确立中心,然后围绕中心寻找第一个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找
到第一个材料后,在反向联系,寻找相反的材料。
2、类比联系
在考场上,有了第一个素材后,怎样使材料丰富起来呢?类比联系必不可少。这种方法的操作是,围绕中心找到第一个材料(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然后想一想与它同属一类的事例还有多少,如果找属于人的事例,可以从时间(历史顺序)联想,也可以从空间(不
同地区)联想;如果找属于物的事例,可以空间(生长、生活的地域)联想。
3、定位联系
定位联系是根据文章表达的中心先确定一个或几个联想点,然后想一想在这个特定的地
方有没有合适的事例。比如可以把联想点确定在教室、操场、家中、公交车上、马路上等等。
4、物人联系
物与人之间是可以广泛联系的,考场上,面对文题,找到一个有关人的事例或有关物的事例就不妨想一想与此相关的物的事例或人的事例。物与人可以是对比的也可以是相互衬托的。
总之,素材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选准新颖恰当的素材是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在选材时一定要围绕文章主题精心挑选,确保材料的真实、生动、典型、新颖,使文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参考文献:《2010年南平市初中学业考试说明与指导》
第四篇:作文训练教案:选择恰当的事实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
作文训练教案:选择恰当的事实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txt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女人在约会前,一定先去美容院;男人约会前,一定先去银行。作文训练教案:选择恰当的事实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
陈立今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选择恰当的事实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
【教学重点】论据选择的全面性和典型性。
【课型设计】以学生练习为主的训练课。
【课时设计】1课时。
【教 具】常规教具、教学投影。
【教学步骤】
一 开场白:
上次作文课,我们学习了根据材料提炼观点。今天,我们来学习选择恰当的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上周已经让同学自学了第137页的“作文训练──让事实说话”,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二 第一阶段训练。
1.教师给同学发讲义并指导完成讲义上所提的问题。
讲义内容:
贵在有恒
若有恒,何须三更起半夜眠;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副对子说出了一个道理,若要事业有成,必须有恒心。“有恒”就要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爱迪生说得好,“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古今中外,凡成大业者,无一人离得开“恒”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花了四十年的时间,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巨著《资本论》。李时珍品尝百草,足迹万里,博览群书,写出《本草纲目》。百岁老人孙局仙九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练字,成为全国书法征稿赛中的佼佼者。丹麦天文学家开普勒之所以能发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是因为他在30年中,天天坚持了观察星象。“有恒的”,就是要不怕苦。世界上的事情总是艰难曲折。要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必须经得起苦和累的考验,有时甚至是痛苦的折磨。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采摘数论皇冠上的“明珠”受的折磨是难以言传的。
“有恒”,来源于有志。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古今中外凡在学业、技艺上能持之以恒、顽强奋斗的人,无不怀有造福人类的远大抱负和崇高理想。马克思写《资本论》就是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砸碎旧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今天,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中,更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每个青年都应该为实现现代化这个宏伟目标而刻苦学习,锲而不舍,努力工作,百折不挠。只有这种人,才能为现代化作出较大的贡献。反之,经受不住苦和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半途而废,都将一事无成。
问题:
(1)如果将证明“‘有恒’,就是要不怕苦”这个分论点的有关陈景润的事例换成“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事例,可以吗?
(2)如果将证明“‘有恒’,来源于有志”这个分论点的事例换成科学家诺贝尔不顾自己被炸伤,家人被炸死而最终研制成炸药的事例,可以吗?
(3)如果将证明“‘有恒’,就需要刻苦努力,坚持不懈”这个分论点中的“孙局仙练字”换成王献之刻苦学书,终成书法大家的事例,可以吗?
答案:
(1)不可以,因为从全文看,文章是说的“治学”。
(2)不可以,因为这个例子更多的是体现诺贝尔为了科学事业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3)不可以,因为这样不能照顾到古今中外四个方面。
2.教师指导同学总结选择事实论据应注意的事项。
(1)要能有力证明论点,忌讳模棱两可。
(2)要能多方面照顾论点。
三 第二阶段训练: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资料,指导同学完成。
投影片内容: 下面哪些事例可以证明“成功离不开勤奋”这个论点?
A 民族英雄文天祥从小就喜爱读书写作,被俘后在狱中还不忘创作,写下了有名的《正气歌》,表现了自己的铮铮铁骨。
B 邓亚萍身材矮胖,高不足1.50米,但她能针对自己的弱点坚持刻苦训练。她除了认真完成教练布置的训练任务外,还自觉延长训练时间,提高训练难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成为世界顶级的乒乓球运动员。
C 爱迪生一生的发数以千计,他经常为解决一个难题而连续工作数天不出实验室一步。他说:“天才就是一分智慧加上九十九分汗水。”
D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勇气当如斯”,铁人王进喜和他所率领的1205钻井队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在艰苦的条件下打出了我国第一口高产油井。
E 少年毛泽东即胸怀大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这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精神鼓舞着他克服了日后革命征程中的重重险阻。
F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豪,有人向他请教写作秘诀,他说道:哪里有什么秘诀,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写作上了。
G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虽以残暴闻名于世,但他勤于政事却是值得称道的。传说他每天必须看120斤的竹简文书,看不完就不休息。秦国得以结束诸侯割据的状态,统一全国,和秦始皇的这种勤奋精神是分不开的。
答案:B、C、F、G
四 布置作业:
任选下列一题,从古今中外四个方面寻找事实论据进行论证,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
题目:
1.小处不可随便
2.适应变化
3.志当存高远
4.开卷有益
5.开卷未必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