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敬业与乐业教案及相关资料
《敬业与乐业》教案
知识目标
1、学习“总——分一总”的结构。
2、学会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道理论据是指为了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而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进行证明的材料,一般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能力目标)
3、明确文章中心论点。
教学重点
学习“总——分一总”的结构。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做学生的总希望自己学习最好,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希望做到最好。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最好呢?梁启超先生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敬业与乐业》。
2、介绍作者。
让同学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著作有《饮冰室合集》,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4、文章运用了几种论据?
5、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
三、合作学习
I、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旁鹜亵渎骈进强聒不舍
明确:(让两位同学分别解释、注音,其他同学纠正。)
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明确:(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不二法门”能用相同意思的短评代替“唯一途径”)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4、文章运用了几种论据?并在文中找出。
明确:(文章运用了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两种。)
作者列举的事实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自己亲身经历的经验引用名人的话。
5、观点是:
人类一方面为生活而劳动,一方面为劳动而生活。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一劳作便是罪恶。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一件看做我的生命„„。敬业主义对于人生最重要,对于人生最为有利。从劳动中找出快乐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课文第三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层次来论述的?
②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太精微”的字面意思,并简述一下文中所指。
③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
④这段文字前面说当大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并没有高下”,但最后说“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
(①观点:要敬业。第一层:“第一要„„便是敬”。什么是敬。第二层:“业有什么„„没有什么分别拣择。”什么是敬业。第三层:“总之,„„第一等人。”敬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文中指长期以来人们过多地从儒家礼仪方面来诠释“敬”字,而造成的“冗杂、琐碎、深奥、繁琐”。
③一方面,劳动是人为了获取生活资料,为了谋生。另一方面,正因为劳动,才使得生活有意义。
④不矛盾。这两种说法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劳动价值同等和职业神圣的角度说的;后者是从人的才能和工作性质不同对社会的贡献就有所不同的角度说的。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劳动价值相等,并没有高下,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1、举二组事例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丝毫不分心到事外”(即敬业)
2、从反面论述不敬业的害处。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
二、让学生发现问题。
学生讨论还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三、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引论)(本论)(结论)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论“敬业”的重要。
第二层:论“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②(总)——(分)——(总)
四、学了本文后,结合自己平时做事的态度,谈谈自己的想法。请你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第一层:什么是敬。
第二层:什么是敬业。
第三层:敬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例:①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勤奋工作,提炼出了镭,获得了诺贝尔奖,她是天地间第一等人。②梁启超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说,他演讲到紧张处,就是表演。手舞足蹈,叹息,狂笑等,梁先生至情至性的演讲就如他所说,做一种劳作做到了圆满,所以他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③邰丽华自小失聪,但这并没有阻挡她对舞蹈的热爱。她始终不渝地舞蹈着,一场《千手观音》向世界展示了灵动优美的舞姿,使世界为之震撼。她是天下第一等人。
3.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业”的看法。
示例:
(1)一个人有了职业,好处是很多的。做出了奉献,充实了生活,也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踏踏实实的。一旦一个人没有了职业,他可能会去乞讨,就失去了人的尊严,更恶劣一点,他可能去干一些不利于国家、不利于人民的事情,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肯定没有快乐。这样就会影响到社会风气。所以,有也是必要的。(全面地谈到了有业既利于自己,也利于社会,并从反面说到了无“业”的危害。)
(2)当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他就会像一只离群的大雁,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在原地不停地徘徊,会感到无比的郁闷与孤寂,即使他想掩盖,也不能摆脱他的形只影单。所以,有业是必要的。(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描述出无业的悲哀,让我们明白有业之必要。)
论点 是你观点论据 支持你观点的依据论证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⑤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⑥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⑦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⑧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
2、说明文的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
3、说明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理顺序(逻辑顺序)等。
表达方式有五种:抒情 记叙 描写 议论 说明。
写作手法: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第二篇: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
学习目标:
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2、辨别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3、用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
学习重难点:
1、本文论证层次的梳理和论证方法的辨别。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和文中某些观点的质疑。
学法指导:
题目告诉了我们作者谈论的话题。首先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并想想他是怎样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思路与方法);其次,选择其中一些段落多多朗读,感受一下演讲的语言特点;最后,选择其中一些经典句和格言做做资料卡片,积累写作素材。特别要注意的是,读书时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可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或作一些论据补充。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走近梁启超(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知识写在下面)。
2、查字典、词典,读准加点字音,记住词语写法,解释词语的含义。
①旁骛():②亵渎()():
③征引:④骈()进:
⑤敬业乐群:⑥断章取义:
⑦不二法门:⑧言行相顾:
⑨强聒不舍():⑩安其居,乐其业:
3、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请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4、认真阅读课文二~三遍,想一想: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又是如何来论述自己看法的?
5、文中的“业”仅是指正式的谋生职业吗?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对文中的内容有疑问或对某些观点有不同见解吗?若有,请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2、3
(三)整体感知:
j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观点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用了哪些方法?试列出本文的提纲。
j结尾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试用自己的话谈谈“合理的生活”该是怎样的。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学生该如何“敬业与乐业”?
(四)合作探究:
1、仿照示例,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几个例子。
2、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在你我身边就有这样安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工作的人。试说说他的一些事迹。
3、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中作者的观点在那个时代而言不无道理,如今你对他的某些观点、某些说法有疑问或有不同意见吗?若有,试作一简要说明。
4、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朗读课文,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色。
(五)小结:
三、巩固•延伸:
(一)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类型
句子
出处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对初次参战的第45师士兵们的训话
(公元一九四三年六月二十七日)
巴顿
显然,你们大家知道战斗即将来临。但是,战争并不像你们许多人想像的那样。你们第45师的战士们必须面对这一现象,你们是要同久经沙场的老兵去竞赛,你们也不要发愁。他们也都打过第一仗,他们的第一仗是打胜了,而你们也会打胜第一仗。
战争并不像那些从未打过仗的人想像得那么可怕。作家们夸夸其谈,说什么会思念你们的母亲、情人和妻子(妻子也是你们的情人)。这些作家们既没有听到过一声敌人的枪声,也从未耽误过一餐饭,他们不是按照战争的本来面目来描写战争,而是按他们的想像来描写。
战争是人类所能参加的最壮观的竞赛。战争会造就英雄豪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所有的人都害怕战争。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让自己的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责任感是大丈夫气概的精华。美国人可以为他们都是好汉而感到自豪,他们的确是好汉。
要记住,敌人也和你们一样害怕,可能比你们更害怕。他们不是超人。我们已经消灭了敌人的精锐部队,我们在下次战斗中将要碰到的并不是他们的精华。此外,你们还要记住,无论是在肉搏中还是在战斗中,总是进攻者取胜,招架是不能打胜仗的。但是敌人不了解我们的意图,因而他们必然要招架的。
不让敌人进攻你的办法就是你去进攻他,不停地向他进攻。这样可以防止敌人重整旗鼓……战斗中的死亡是因为时间和敌方的有效火力在起作用。你们应以自己的火力压制住敌人的火力,以迅速的行动来缩短时间。
我们美国人是个喜好竞争的民族,我们对任何事物都下赌注。我们好胜,在下一次战斗中,你们将参加一场有史以来最激烈的竞争。你们要同其他美国人和同盟国的军队竞争,去赢得最伟大的荣誉——那就是胜利。最先取得胜利,达到目标的人,也就是赢得荣誉的人,永远不要忘掉这一点。还要记住,上帝,无论你们用什么方式去思念他,他总是和我们在一起的。
1、巴顿将军的演讲是紧扣了演讲对象(初次参战的士兵们)的哪些心理特点来说的?请通读全文后回答。
2、演讲是面对听众,以有声语言为主要表达形式。因此演讲的要点比较清楚。演讲稿的要点中,你认为哪一点对初次参战的士兵们影响最大?说说你的理由。
要
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
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考场也是一种特殊的战场。结合巴顿将军的演说给你的启示,请谈一谈作为初三学生的你,应具备怎样的应试心理?
第三篇: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 亵渎 强聒不舍 佝偻 承蜩
三、整体感知
[过渡]《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组: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四、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1-7段,思考下列问题
1.试解释中心论点的含义。
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3.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
1.略。
2.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3.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五、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两次运用了设问句,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六、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学生即席发言交流,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评析。
七、布置作业
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进一步巩固掌握基础知识。读积累的经典语句、格言。
2.回顾本文论点及文章结构
二、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8-9段,并思考。
(多媒体投影出示问题组)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明确答案要点:
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学生自由提出问题,鼓励其他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为什么从反面的现象谈起,可不可去掉?
鼓励学生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四、体验反思(多媒体出示)
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此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能力,能辨证的理解人生问题。所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来把握讨论的深度。
本环节采用学生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师作适当发问、引导、点评。
五、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渡]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做适当补充,最后多媒体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六、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七、布置作业
领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特意设置了关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探讨。在发言中,有的学生只谈理论,忽略了结合自身实际。我及时地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感受,从而更好的认清自己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现在的青春年华,有很深的实际教育意义。
我设置的关于立足本职工作和树立远大理想的辩论,激发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兴趣,效果很好。在辩论中,大多数学生更赞成应有远大理想,认为二者相矛盾。我做了点拨纠正,启发他们,如果不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远大理想就会成为空谈,启发学生要全面具体的看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的能力。在辩论中,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条理清楚说理有力,还有同学联系了自身实际,从而加强了本文的实际教育意义。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有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什么是“敬”
敬业 敬业 为什么要敬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与 如何做到敬业
乐业 列举反面现象,进行批驳 乐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为什么要乐业
总结全文 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第四篇:《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通过归纳段落大意,把握文中的行文思路,明确文章的主要观点
3、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能够加以赏析解读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并能够加以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归纳段落大意,理清文章结构
2、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能够说出运用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学生自主运用课外论据进行观点的阐释,初步尝试议论文的创作
三、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
1、预习检查
旁骛
承蜩
解剖
亵渎
骈进
教诲
拣择
强聒不舍
2、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梁启超资料,《少年中国说》。
3、解释“业”的含义,明确“业”,不是指狭隘的职业,而是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国民经济中的部门:工~。农~。职务,工作岗位:职~。就~。
学习的功课:学~。肄~。毕~。~精于勤。重大的成就或功劳:创~。丰功伟~。~绩。从事:~医。~商。财产:产~。
(二)初读全文,梳理脉络
1、自由阅读课文,讲一讲课文每一段主要讲了些什么。再联系题目,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谈论的是关于什么的问题。
题目表明本文将围绕“敬业”与“乐业”及其相互关系来展开论述,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2、提问议论文的文体知识,(论点、论据、论证方式)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作者在提出中心论点后又谈了哪几个问题?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明确: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5、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课文共9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的形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观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第二部分(2~8):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三)深入课文
1、本文怎样提出中心论点?
《礼记》:“敬业乐群”;《老子》:“安其居,乐其业”;推出“敬业乐业是人类的不二法门。
2、作者是如何来论述“有业之必要”的?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道理论据)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百丈禅师的故事。(事实论据)
3、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
“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要“有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论述“敬业”和“乐业”的思路
2、感受议论文语言的生动、通俗、准确的特点
3、学习作者的论述方法,用自己的话加以论证
4、树立对事业的责任心和热爱事业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清“敬业”和“乐业”的论证思路
2、体会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难点:
1、运用自己的积累尝试论证“敬业”和“乐业”
2、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
三、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深入学习,理清思路
1、自读6~7自然段思考:(1)什么叫“敬业”? 一点也不旁骛就是敬。(2)为什么要敬业? ① 人生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② 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就是功德,不劳作就是罪恶。(3)怎样做才算敬业? 唯一的就是忠实,忠实从心里上发出来就是敬。
凡作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是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视做生命的事和他交换。
2、作者提供了哪些依据?(1)朱子的话;
(2)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3)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4)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5)曾文正,庄子,孔子的话。
3、思考:这些依据有什么特点?可以大致分成几类? 第一类(1)和(5)都是名人名言; 第二类(2)(3)(4)都是实际的事例。
4、我们常说,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假如把“学业”当成是你的“业”,那么,学习了本节课后,你认为该怎样“敬业”?
(二)小组讨论,自主探究
1、在论述“乐业”的时候,作者是如何来论述的?说说具体的过程。作者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啊”开始论述,剖析了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
接着,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论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穿插问题:文中列举了哪几条理由)变化进展千姿百态;奋斗中快乐的分量加增;因为竞争而得快乐;省得无限闲烦恼。
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2、思考:文末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1)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业)
(2)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敬业)
(3)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乐业)
3、你能举出“乐业”的例子吗?试讲出故事
玛丽·居里: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天如一日,非常的艰辛和枯燥,但是他们一日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21路公共汽车北起北京北站,南到北京西站,沿线10公里分布14个车站.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李素丽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给他们最需要的服务:老幼病残孕,怕摔怕磕怕碰,李素丽搀上扶下;“上班族”急着按时上班,李素丽尽量让他们上车;外地乘客容易上错车或坐过站,李素丽及时提醒他们;中小学生天性活泼,李素丽提醒他们车上维护公共秩序,车下注意交通安全.(三)品味语言(穿插讲解)
1、多种论据,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大禅师等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短句、口语、设问、反问。
(四)课后作业
摘录文中所引用的格言、警句,读读记记。
第五篇:《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论证思维。
2.过程方法目标:初步懂得抓住中心句、主旨段等关键句段阅读议论文的方法。3.情感态度目标: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明确文章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把握、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预习要求:
1.阅读全文,划出表达作者观点和看法的关键句子。
2.想一想,如果是你来证明这些观点,你打算如何证明? ★
教学过程及活动设计:
一、激趣引题谈感受
学生谈如何劝同学勤奋学习,最后引出课题。
二、品题速读明观点
1.品题目:
(1)从题目来看,文章谈的是一个关于什么的问题?(明确题目即论题)
(2)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学生解释“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3)文中哪个句子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学生依据预习回答)
2.学生谈预习课文后的感受: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框架思路。
三、设疑品文明论据
**导入:文章的标题为“敬业与乐业”,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证明“要敬业”这个观点的?
1.提问:如果是你,你打算如何证明“要敬业”这个观点?(思路及依据)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各抒己见。教师点评,并导入对课文的研读。
2.研读第6-7段:
(1)请一位学生以演讲的口吻朗读第6 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勾画:划出表明作者观点的 句子,以及作者提供的依据。
(2)学生齐读第7段,然后划出相关句子。
(3)学生就勾画结果进行讨论,交流。并明确:
A.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第一要敬业”。(引导学生注意论点的一般位置)
B.作者的依据: ①
朱子的话;②做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③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人与军人具有同一价值的例子;⑤曾文正、庄子、孔子等的话。
**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概括事例,并总结出方法。
(4)提问:这些依据可以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明确:
A.这些依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名人名言,一类是具体的事例。
**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明白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明白论据的特点:事实论据往往是一些具体的事例和数据;道理论据往往是一些名人名言、公理、定理等。
B.它们的作用分别是(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理解和讨论):引用了朱子的话,证明了什么是“敬”。(朱子的话的含义)
●举了做总统和拉黄包车两个例子来证明“凡职业都是神圣的,都是可敬的”,从而证明了为什么要“敬业”的道理。(谈谈你对这个例子的理解)
●作者先举了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然后又举了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人与军人的例子,最后引用了曾文正、庄子和孔子的话,都是为了证明怎么“敬业”的道理。(谈谈对这些例子和名言的理解)
**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形成板书。
C.教师追问:任何人的任何话都可以作为道理论据吗?把一大堆论据堆叠在一起就行了吗?(不行,还应对其进行分析与阐述)
(5)提问: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来证明“要敬业”这个观点的? 学生讨论明确:什么是敬?——为什么要敬?——怎么敬?
3.研读第8段。
(1)本段论证的是“要乐业”这个观点,请自读文段,然后说说职业有哪些趣味。
**学生自读,并交流观点,明确职业的趣味所在。
(2)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发现,本段的论述与前文相比,更多的是讲道理,事实论据很少。下面,请同学们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补充几个事实论据。
** 学生补充论据,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握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同时提示议论文中讲述事实论据时的详略处理。
四、互动比较知方法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论证思路和依据与文章进行比较。
1.提问:刚上课时,同学们与梁启超同样论证了“要敬业”的观点,现在请大家比较一 下,你们与梁启超的论证中,有哪些共通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学生讨论,比较,教师引导学生从“论证的思路”、“论证的依据”、“论证的效果(说服力)”等方面进行比较,同时引导明确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的方法。2.学生发表看法:
(1)相同点:都引用了名言和事例。
(2)不同点:思路不同,效果不同。
3.提问:
(1)如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提供一些有说服力的论据)
(2)论据从何而来?(平时的积累)
五、拓展延伸作小结
1.判断下面两个例子能否作为证明“要敬业”的论据?为什么?
A.甲同学很喜欢小动物,所以在生物老师的指导下,他全神贯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通过长期的观察与实验,写了一篇科普小论文,并获得一等奖。
B.乙同学很喜欢玩游戏,他为了游戏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在学校、在课堂、在课后,他脑海里想的全是游戏,他也因此成为班里的游戏高手。
** 学生讨论明确:
A事例可以作为论据,B事例不能。因为作为学生,学业是唯一的事业,甲同学是专心于学业的表现,而乙同学则开了小差。
2.请为“要敬业”的观点再提供几个论据(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均可)。
3.回头照应导语论证:作为学生,要勤奋学习。
4.教师引导学生对整节课进行小结,谈收获。让学生进一步明确:
(1)一般议论文的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一般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提出论点——证明论点——得出结论;(3)论据的类型及作用;(4)常见的论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