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法的期末总结
经济法是国家及政府经济领导部门和经济组织的领导者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和协调经济活动、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它是调整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根据本学期学习的《经济法基础》以及老师的课堂讲述中,我总结归纳了经济法的特点如下:
1.从法律组成的形式讲,经济法是一系列单行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特点的法律。因此,经济法在组成和内容上具有综合性。
2.从法律内容上讲,经济法同社会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比经济基础更为直接,是一种具有经济性特点的法律。因此,经济法具有调整经济关系的统一性,此外,经济法在市场调节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3.从调整对象的特殊性讲,经济法同科学技术、自然规律的关系十分密切,是一种具有效益性特点的法律。因此,经济法在作用上具有针对性和效益性。
4.从经济法的功能与作用讲,经济法具有明显的限制性和促进性两种功能,贯彻惩罚和奖励相结合,一种带有指导性特点的法律。因此,经济法在功能上具有限制和促进的一致性。
5.从实施上讲,经济法的实施是由国家经济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共同负责的,遵循经济司法与经济立法相结合,实体法和程序法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因此,经济法是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法律。
在本学期经济法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经济法律知识,也懂得了很多法律常识。作为国际商务专业的我们来说,懂得专业的法律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当今的社会贸易中,人与人打交道出现经济纠纷是很平常的,当我们发生了经济纠纷时,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我们就要利用有效的法律手段,及时解决经济纠纷。
在我国的日常贸易中,产生经济纠纷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进行经济活动的依据不规范。市场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其依据不规范是引起经济纠纷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在进行经济活动中,不严守规则,有些经济法律关系主题不严格依法办事,根据自己的利益,故意不履行合同或订立假合同,因而产生纠纷。经济纠纷的类型有很多种,其中有经济合同纠纷、经济损害赔偿纠纷、经济权属纠纷和企业破产纠纷。在我们遇到以上的经济纠纷时,我们要采取合理、合法的经济纠纷解决方式。如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现实生活中,因一些事发生经济纠纷时,若是在这些经济纠纷中受到了伤害,受害者想要起诉,不同的案件有不同的诉讼时效,在有效的时间内起诉,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会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
诉讼时效分为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特别诉讼时效期间和最长诉讼时效期间。普
通诉讼时效期间是指由民事普通法规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诉讼时效为2年。特别诉讼时效期间是指由民事普通法或特别法规定的,仅适用于特定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期间。如《民法通则》规定,下列事项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第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第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第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第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均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依我之见也就是说,对在20年始终不知道自己权利受侵害的当事人,法律也不再予以保护。20年就是法律保护的最长期限,故也称绝对时效期间,但不适用于中止、中断和延长。
诉讼时效的期间是可变期间,可以中止、中断和延长。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暂时停止计算。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所谓其他障碍,包括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或者法定代理人本人丧失行为能力;也包括继承开始后继承人尚未确定或者非因继承人的原因导致遗产管理人不明确,使继承人不能行使其继承权。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全归
于无效。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诉讼时效期间的延长,是指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基于某种正当理由要求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延长时效期间,经法院审查确认以后决定延长的制度。
根据以上的介绍,下面我以一事为例,更进一步的说明诉讼时效的知识点。
甲出售一批奶牛给乙,双方约定,甲于1999年11月4日在其养牛场向乙交付奶牛,乙于1个月后向甲付款。1个月后,乙没有付款,而甲也忙于其他事务无暇顾及。2001年7月4日甲因车祸受伤成了植物人,因对由谁担任其监护人发生争议,迟至2001年8月4日才确定了由丙担任甲之监护人。2002年2月3日丙清理甲的财产时,发现尚有乙的欠款没有追回,遂向乙主张权利,因乙认为该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已过不愿偿还发生纠纷。下面我就乙的付款请求权是否已过诉讼时效期间,是否该受法律的保护来阐述一下。
由以上的知识概括我们可以得知,一般的民事诉讼的时效为2年。因甲跟乙约定乙于1个月后向甲付款,因此,本案的时效应从1999年11月4日的下个月即1999年12月4日计起,正常情况下应到2001年12月3日止。“甲也忙于其他事务无暇顾及”不是时效中断的理由,而“甲因车祸受伤成了植物人”及以下的监护人未定可以中断时效。至2001年7月4日甲因车祸受伤成了植物人时,时效还有5个月。至2001年8月4日确定了由丙担任甲之监护人时中断的时效恢复,从这时再继续计算5个月的诉讼时效,即应到2002年
1月3日止。2002年2月3日向乙主张权利,显然是超过诉讼时效1个月。因此,不该受法律的保护。
以上内容便是我对经济法律纠纷的举例和理解。经济法对于我们国商专业的学生来说很重要。学好经济法,擅于用法律武器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我们要争做国家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第二篇:经济法期末总结
名词解释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实现国家意志所预期目标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垄断: 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或多个企业对于特定市场的独占。联合限制竞争(垄断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采取协议或默契等形式,共同对特定市场的竞争加以限制的行为。
市场支配地位:只指企业在特定市场具有控制商品价格,排除市场竞争的力量。不正当竞争:是指任何欺骗性商业行为,或以其他手段,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任何商业行为。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的行为。回扣:是指经营者销售商品时在帐外暗中以现金,实物或者其他方式退给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一定比例的商品价款。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商业诋毁:是指在市场交易中,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业声誉,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的行为。
消费者:是指为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消费者问题:是指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的问题,即消费者受到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营者损害而产生的问题。产品召回制度:是指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后,发现可能危害消费者人身及财产安全的缺陷时,经营者依法从市场上召回,并免费为其进行修理或更换的制度。惩罚性赔偿:是指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数倍于实际损害的损害赔偿。
产品质量责任: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因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以及合同规定的对产品适用,安全的其他特性的要求,给用户造成损失而应承担的一种综合责任,包括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产品责任:是指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因生产,销售有缺陷产品致使他人遭受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国有企业:是指资本全部或主要由国家投入,该资本或该资本形成的股份归国家所有的企业。
股权分置改革:是指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制度性差异的过程。现代企业制度:指涉及现代企业组建,运营,管理一系列行为和关系的制度体系。法人股: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以其依法占用的法人资产向独立于自己的股份制企业出资形成或依法定程序取得的股份,即法人拥有的股份。
指导性计划指标:不具有强制性,主要通过运用经济手段促使其实现的目标。支柱性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相当比重,前后关联效果最大的产业。瓶颈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中由于其供给能力不足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严重制约的那些产业。
增值税:是以商品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商品税。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在一定期间取得的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发票:是记载经济活动的基础性商事凭证,是一切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收付款项时开具的取得的一种合法凭证。
偷税: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单和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等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次级贷款:是指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重要商业储备制度:是政府为平抑或稳定某些重要商品的市场价格水平,建立起这些商品的调节性库存,并通过吞吐库存来调控市场的管理制度。价格听证制度:是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在调整关系群众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前,在有了一定的价格,成本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主持召开由消费者经营者及有关方面参加的论证会,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就拟调整价格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广泛论证的制度。简答题:
1.市场机制的缺陷,国家调节经济的基本方式和经济法的基本构成:一是市场障碍,二是由于市场机制具有唯利性,三是市场调节具有被动性和滞后性。国家调节的基本方式:一 国家对市场强行干预规制方式。二 国家参与直接投资经营的方式 三 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引导调控方式。
三种基本类型的国家调节活动: 第一,为规制和保障国家所采取的第一种调节方式,即国家对市场的干预规制,国家需要制定市场规制法。第二,为规制和保障国家调节的第二种方式,即国家直接参与投资经营活动,国家需要制定国家投资经营法。第三,为规制和保障国家调节的第三中方式,即国家对经济的引导调控,国家需要制定经济引导调控法(或称宏观调控法)。
2.1979年以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数量急剧增多,覆盖面广。2.立法紧紧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行。3.立法反映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4.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这一时期经济法的中心内容。
国家调节按其本来的使命,是希望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的结构和运行能够协调,稳定和发展。所谓协调,主要指社会经济内部各种结构和比例关系的大致均衡;所谓稳定,主要是指避免经济停滞,过速增长或大起大落;所谓发展,是指经济在质和量上的提高和增长。3.经济法的价值和基本原则:
经济法的价值是指经济法在客观上所具有的能供人们利用的某种性能和功效。经济法的原则,是指由经济法所确立的,在其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时所遵循的准则。它是规范国家经济调节活动中各有关主体行为的准则,在经济法全部或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性。有一定的抽象性,一定的课操作性,具有稳定性。(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乃是一种“衡平”原则,要在社会总体经济效率同个体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同个体公平之间进行衡平。国家经济调节如何调节,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如何发挥,主要就是在社会与个体之间进行衡平——效率和公平等方面的衡平,或者说到底是利益的衡平。)
4.反垄断法发展的趋势:1.反垄断法调整的范围越来越广泛.2.反垄断法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3.反垄断法受经济学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5.经营者集中的概念和方式:经营者集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者相互合并,或者一个或多个经营者通过收购或其他方式对其他经营者进行控制,从而导致相互关系上的持久变迁的行为.经营者集中是指下列情形:1,经营者合并2.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3.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6.所谓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是指一国依据某种原则将其反垄断法适用于在本国以外发生的某些垄断或限制竞争行为.一国法律对其在领域内发生的行为具有约束力,此即属地管辖原则:一国法律对其在领域外的本国公民和法人的行为也具有约束力,此即属人管辖原则.7.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各类市场交易活动的参加者.2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与诚实信用原则或其他公认的商业道德相悖的行为.3.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4.不正当竞争行为所侵害的客体是经营者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8.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和特点: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禁止以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或其他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从事市场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一类法律的通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特点:一.产生的背景与法律渊源不同.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多种法律表现形式,既有专门的成文法,也有判例法和民法中关于侵权行为的规定等,其规定和适用主要针对较为具体的侵权行为.二.规制的目的和侧重点不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竞争过度,消除恶性竞争的影响,主要是保障具体交易场合特定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侧重维护微观的竞争秩序,追求局部和个案的公正,保障静态的财产权和人身权,可以说是经济领域的侵权法.三.规制对象的性质和违法的构成不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是不正当竞争行为,这种行为在性质上是违反商业道德的,在分析时只存在是否构成的问题,而不存在适用除外和豁免的问题.四.规制方法与责任形式不同 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是事后规划,以民事制裁(主要靠私人提起损害赔偿诉讼)手段为主,辅以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的手段.9.市场混淆行为的概念和主要类型:市场混淆行为是指在市场交易中,经营者擅自使用与他人商业标识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导致或者可能导致其商品或者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者服务相混淆的行为.四种类型的市场混淆行为,即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使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1.假冒他人注册商标.2.仿冒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4,伪造,冒用质量标志,伪造产地.10.低价倾销行为的概念,性质,认定及例外:低价倾销,又称掠夺性定价,是指经营者采用在一定的市场上和一定的时期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低价倾销的性质: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一种表现,因而也是垄断或者限制竞争行为.认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 条规定: 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例外:销售鲜活产品;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季节性降价;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1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对消费者特别保护原则。2.国家保护与社会保护相结合原则3.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12.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消费者享有的权利:1.安全权2.知情权3.选择权4.公平交易权5,.索赔权6.结社权7.受教育权8.维护尊严权9.监督权
经营者的义务:1,依法定或约定履行义务2.接受消费者监督的义务3.保障安全的义务4.提供真实,明确信息的义务.5.出具凭证盒单据的义务6.品质担保义务7.不得从事不公平,不合理交易的义务8.不得侵犯消费者人身权的义务 13.国家与社会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一.国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1.立法保护2.行政保护3.司法保护 二.社会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1消费者组织2.舆论监督 14.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
(一).争议的解决途径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5.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确定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原则1.由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承担。2.由变更后的企业承担。3.由营业执照的使用人或持有人承担4.由提供虚假广告行为的经营者和广告经营者承担5.社会团体,社会中介机构承担。15.产品质量的概念和性能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为满足合理的使用要求所必须具备的物质,技术,心理和社会特征的总和。产品质量一般包括以下性能:1.功能性2.安全性3.可靠性4.经济性5.可维修性 16.产品质量责任和产品责任的关系
产品质量责任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因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以及合同规定的对产品适用,安全和其他特性的要求,给用户造成损失而应承担的一种综合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产品责任是指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因生产,销售有缺陷产品致使他人遭受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主要区别如下:
首先,两种责任性质不同,产品责任是一种特殊的侵权民事责任。而产品质量责任是一种经济法责任,既包括产品质量违约和侵权的民事责任,也包括产品质量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后者包含了前者。
其次,判定承担责任的依据不同。判定承担产品责任的依据是产品是否存在缺陷,即产品是否存在不合理危险,其依赖于法律法规的直接规定,并不考虑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合同关系。而判定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是是否违反默示担保或明示担保以及产品是否具有缺陷。即除了依赖于法律法规的直接规定外,还可根据当事人之间是否具有合同关系来判断,如果由于生产者或销售者的过错造成违约,即使没有给对方造成损失,也应承担违约责任。
最后,承担责任的条件不同。承担产品责任的条件是产品存在缺陷,并且造成了他人损害。产品责任是一种事后救济。而产品质量责任可以存在于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任何环节,只要有违反质量义务的行为,无论是否造成了损害,均应承担产品质量责任。既有救济功能,也有预防功能。17.产品责任的概念,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
产品责任是指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因生产,销售有缺陷产品致使他人遭受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归责原则是指确定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理由和依据。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大体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极端为合同责任阶段;第二阶段为一般侵权责任阶段;第三阶段为无过错责任阶段。
第一:产品存在缺陷。第二:存在人身伤害,财产损害的事实。第三:产品缺陷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18.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问题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对策(开放式问题,研究性学习)
19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的含义和内容: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是指对国家出资企业及其管理者,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涉及企业国有资产的各种行为的监督,以保护国家作为出资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企业国有资产的流失.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的内容:1.人大监督2.政府监督3.审计监督4.公众监督5.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的监督.20.国家投资决策失误的概念,认定标准和意义:所谓投资决策失误,是指由于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致使投资项目不能实施,投资项目实施不能实现投资预期目的,造成巨大损失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投资决策失误的认定:一是从决策本身看,决策是否具有科学性,二是从决策的后果看,决策是否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确定投资决策失误的认定标准的意义:首先,把决策的科学性作为判断投资失误的首要标准,有利于制约投资在决策时的主观随意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降低决策失误的几率.其次,将是否导致严重不良结果作为补充标准,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策失误,将损失降到最少.最后,不唯结果归责,有利于鼓励决策者依照科学的方法大胆决策.21.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和体制: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1.保护国家所有权2.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3.保障国家利用资源性国有资产实现调节经济的目标.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一切资源性国有资产的所有权都属于国家,有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所有权,国务院资源管理部门行使资源性国有资产的具体管理工作;地方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资源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22.试述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原因
1:各国对国有企业开办目的认知发生了理性变化。各国开办国有企业,主要有以下三种目的:(1)财政性目的,即扩大财源以满足国家机关活动经费和供统治者挥霍的需要;(2)政治性目的,即为了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抵御外敌入侵或对外侵略,由国家控制某些经济要害部门;(3)经济性目的,或称之为经济调节性目的,即通过国家直接投资经营,调节社会经济结构和运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
2:为减轻财政压力,必须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3:为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必须进行国有企业改革。23.试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立法的积极效应和不足 • 国有企业改革立法的积极效应
经过30年的改革历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立法的积极效应是显著的,既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也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 国有企业改革立法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国有企业改革立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法制与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 国有企业改革立法促使和保证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国有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国有经济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 国有经济实力向大企业集中,国有企业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居主导地位。•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立法的不足
在肯定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立法的积极效应的同时,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立法还存在一些不足:
• 立法理念的偏失。• 立法技术的不足。• 立法的稳定性差。
• 立法的层次低,权威性不足。• 立法内容的缺失。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主管机构的规定欠明确。其次,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程序规定不均衡。再次,改革举措的设计不周全。24.财政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 所谓财政,就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通过收支活动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
• 特征:(1)强制性。即国家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是基于其主权地位和所有者的地位,并且是以强制、无偿方式取得为主;
(2)公共性。即财政虽然具有经济内容,但不具有营利目的,国家进行财政收入和管理活动,并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给公众增加社会福利,保障经济的协调发展与社会的正常运行。
(3)永久性。即财政是国家的一种永久性活动,在国家存续期间,财政必然连续运行而不可间断。
• 收入和支出的对等性。即财政既然以满足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为目的,在财政收支关系上,就应当以支出决定收入,也就是根据一定时期内实现国家职能所需要的财政支出量来确定一定时期的财政收入量,从而做到财政收支平衡。功能:(1)财政的资源功能配置;(2)财政的收入分配功能;(3)财政的经济稳定增长功能。
25.国债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概念: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特征:与一般债务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从法律关系的性质来看,国债的债权人既可以是国内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以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而债务人一般只能是国家。
2从法律关系的性质来看,国债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较多的体现了国家单方面的意志,与一般债务关系相比,体现一定的隶属性和国家政策性,这在国家内在法律关系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 从法律关系实现来看,国债属风险最小的债权债务关系。作为财政范畴的特点:(1)国债是一种财政收入。(2)国债的认购具有自愿性,这与税收有区别(3)国债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和调节经济的功能。国债的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2)对财政预算的调剂。(3)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26.政府采购的概念、特点 概念: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政府部门和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下,以法定方式、方法和程序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特点:(1)政府采购的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具有明显的公共性;(2)政府采购的主体是依靠国家财政资金运转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公用企业;(3)政府采购的目的是为了给政府部门提供消费品或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不具有营利性,故政府采购成为一种政策性调控手段也不足为奇;(4)政府采购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并通过专门立法规定这种行为。
27.税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基本原则:
(一)税收法定原则1.税收要素法定2.税收要素明确3税收要素合法4.税收程序保障。
(二)税法公平原则1.税收的普适性2.横向公平3.纵向公平
(三)税法效率原则 28.税法征管的方式有哪些
(一)税款征收方式1.查账征收2.查定征收3.查验征收4.定期定额征收5.代扣代缴,代收代缴6.委托征收。
(二)税款延期征收
(三)对关联企业的税款征收
(四)税款的补缴,追征制度。29.银行业监管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银行业监督,是指一国金融监管当局或银行业专门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组织主体和业务经营行为进行的监督和管理。
基本原则:1.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的原则2.独立监管原则3.监管信息共享原则4.国际合作与跨境监管原则。30.试述贷款的概念及其分类
贷款是指金融机构依法把货币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约定期限偿还的一种信用活动。
根据贷款期限的不同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按贷款有无担保可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贴现贷款。
按贷款人是否承担风险可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
根据贷款资产品质,即风险程度可以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贷款。
31.储存业务原则有哪些
存款自愿 取款自由 存款有息 为储户保密 32.借款人申请贷款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2.原应付贷款利息和到期贷款已经清偿;没有清偿的,已经做了贷款人认可的偿还计划3.除自然人和不需要经工商部门核准登记的事业法人外,应当经过工商部门办理年检手续 4.已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一般存款账户,并持有《贷款证》。借款人申请贷款,须持有银监会签发的《开户登记证》和《贷款证》。5.借款人资产负债率符合贷款人要求。6。申请中,长期贷款的,新建项目的企业法人所有者权益与项目所需总投资的比例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投资项目的资金比例。
33.价格机制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是指市场价格变动和市场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联系和作用。
作用:(1)传递经济信息,价格机制是连接市场主体和交换关系的桥梁。(2)调节供求,价格机制是合理有效的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3)调节收入,价格机制是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重要保证。(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34.经营者价格行为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概念:经营者价格行为则是指经营者制定和调整价格及相关行为的总称,通常主要指经营者的定价行为,包括定价目标、定价策略、定价方法等的选择。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2)合法原则。(3)诚实信用原则。35.价格欺诈行为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概念: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表现形式:(1)哄抬价格行为。(2)虚假降价行为。(3)模糊标价行为。(4)两套价格行为。(5)价外加价行为。(6)诱骗交易行为。(7)质价不符行为。
第三篇:经济法期末重点总结(定稿)
经济法期末考
一、考试时间
18周周四(6月26日)晚上(大家复习主要背简答题和看PPT就可以啦!)
二、题型
1、单选(1分*20)
2、多选(2分*10)
3、问答题(约6分*4)
4、案例分析(共30分,主要考合同法、公司法和市场规制)
三、简答题题目
1、导致合同终止的法律事由
2、合同法定解除的事由
3、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成立要件构成要件
4、什么时候合同无效
5、代位权、撤销权成立要件
6、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的行使要件行使条件
7、抗辩权的概念和效力
8、合同违约责任的法律承担形式、缔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9、国有独资公司的含义与特征
10、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有哪些
11、必须经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三分二以上表决权通过的事项
12、股东会召开的条件和程序(不作背诵,但要了解)
13、低价倾销的例外情形
14、产品责任的除外条件
15、消费者权益法规定的争议解决途径
第四篇:经济法期末复习题
经济法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物价法 2国家所有权3.企业国有资产法4.国有独资企业5.有限责任公司
5.公司债券6.合伙企业法7.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企业破产法9.无效合同
10.著作权11.专利法12.反垄断法13.反不正当竞争14.消费者权益15.预算法16.银行17.票据法18.保险法19.证券20.会计法21.劳动法 22.仲裁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经济法?其调整对象是什么?
2.什么是担保物权?担保物权具有什么法律特征?
3.国有资产分为哪几类?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哪一类?
4.股份有限司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5.合伙企业在什么情形下可以解散?
6.外资企业终止的事由有哪些?
7.企业破产的原因是什么?
8.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9.什么是知识产权,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10.什么是垄断?垄断行为包括哪些?
11.产品质量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2.国家预算支出包括哪些?
13.设立商业银行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14.取得票据的合法方式有哪些?
15.什么是保险?保险有哪些种类?
16.什么是证券?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
1.什么是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行为和抗税行为有什么区别?
2.什么是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计算题
某煤气公司2005年7月份取得不含税煤气销售收入额610万元,该公司当期的进项税额为30.2万元。问:该公司7月份应纳增值税额为多少万元?
4.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是什么?
5.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股票和公司上市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7.如何理解《证券法》中“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
8.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区别是什么?
9.对产品质量产生的责任如何赔偿?
10.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是什么?
经济法练习题
第五篇:经济法期末案例分析
案例:个人独资企业
2000年1月15日,甲出资设立A个人独资企业。甲聘请乙管理企业事务,同时规定,凡乙对外签订标的额超过1万元以上的合同,须经甲同意。2月10日,乙未经甲同意,以A企业名义向善意第三人丙购入价值2万元的货物。7月4日,A企业亏损,不能支付到期的丁的债务,甲决定解散该企业。经查,A企业和甲的资产及债权债务情况如下:
(1)A企业欠缴税款3000元,欠职工工资8 000元,欠职工社会保险费用2000元,欠丁10万元;(2)A企业的银行存款1万元,实物折价8万元;(3)甲个人其他可执行的财产价值1万元。2000年9月,该企业注销。
问:
(1)乙于2月10日以A企业名义向丙购买价值2万元货物的行为是否有效?并说明理由。答:有效。因为丙是善意第三人,并不知情,所以这一行为是有效的。甲乙两人对外保持统一。但是对内,甲有追究乙越权代理的权利。(考点:善意第三人。P84)
(2)试述A企业的财产清偿顺序。
答:先偿还所欠职工工资8000元和社会保险费用2000元。再偿还所欠的税款3000元。最后偿还丁的10万元。(考点:个人投资企业的清算。P75)
(3)如何满足丁的债权请求?
答:先用企业的财产换,不足清偿的,投资人甲应当以其个人的财产予以清偿。
(考点:个人投资企业的清算。P75)
⑷2006年2月,A企业的债权人Q找到甲,要求其偿还A企业以前所欠的2万元的债务。对此,甲能否拒绝?
答:能。因为法律规定,债权人在5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偿债责任消失。2006年2月距离2000年9月已过去五年多了,故甲可以拒绝偿债。
(考点:个人投资企业的清算。P75)
案例:(合伙企业)
1.甲乙丙合伙经营一普通合伙企业,负责人为甲。甲乙丙约定的出资比例和分成比例均为4:3:3。2000年7月的一天,丙与乙商议后与丁签订了一份购货合同,价值8万元,因企业流动资金不够,甲决定向某银行贷款10万元。后因企业无力偿还银行贷款,为此发生纠纷。经查(1)合伙协议约定,凡5万元以上的业务须经甲乙丙三人一致同意;(2)甲曾在一次诉讼中免除了戊对企业的2万元债务;(3)企业除欠银行10万元外,尚欠庚、巳各2万元债务;(4)企业的财产价值10万元。
问题:(1)该企业与丁所签合同的效力如何?
答:若丁对企业的“凡5万元以上的业务须经甲乙丙三人一致同意”知情,则无效。反之,若不知情,且是善意的,则有效。因为丁是善意第三人。我国《合伙企业法》在调整合伙企业与第三人的关系时,着重强调对善意第三人的保护。因此有效。(考点:善意第三人。P84)
(2)设乙、丙以甲免除戊的债务未经其同意为由主张无效,甲的免除行为效力如何? 答:无效。因为善意第三人的条件是;第三任与合伙人交易时主观上不知道,也不必知道该合伙人为无权人,并且该交易是自主的公开的有偿的。而在次交易中,甲免除了戊的债
务,明显是无偿的,故不成立善意第三人的条件,故此行为无效。(考点:善意第三人。P84)
(3)设银行、庚、巳同时向企业行使债权,企业的财产该如何清偿?
答:应该先偿还所欠职工工资和社会福利,再偿还所欠税款。(如果有的话),最后再偿还银行,庚,巳的债权。且是按所欠债务的比例清偿。不够的部分有甲乙丙三人负连带责任,以个人财产清偿。(考点:合伙企业的清算P88)
(4)设企业的债权人银行、庚、巳和乙的债权人辛同时向法院起诉,银行、庚、巳主张用合伙财产清偿债权,辛主张应用乙在合伙财产中的份额清偿其债权,法院应优先支持谁的诉讼请求?
答:支持银行、庚、巳的诉讼请求。因为按照“双重优先权原则”,合伙企业的债权人优先于合伙企业人个人的债权人从合伙企业财产中受偿,而合伙人个人的债权人则优先于合伙企业的债权人从合伙人的个人财产中受偿。所以银行、庚、巳作为合伙企业的债权人,有权利就合伙财产要求清偿。而辛作为合伙人乙,应该主张就乙的个人财产要求清偿。(考点:双重优先权原则。P85)
(5)设企业的债权人银行、庚、巳向法院起诉后,债权未得到全部清偿,能否对丙的个人财产进行追偿,为什么?
答:可以。因为甲乙丙三个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有无限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向甲乙丙三人中任意一人进行追偿。然后甲乙丙内部可以按照约定或者出资比例进行分配追偿。
2.2005年1月,张
三、李
四、王五共同设立一合伙企业。合伙协议约定,张三以人民币5万元出资,李四以房屋作价8万元出资,王五以劳务作价4万元出资;各合伙人按相同比例分配利润、分担亏损。合伙企业成立后,为扩大经营,于6月向银行贷款人民币5万元,期限为1年。8月,张三提出退伙,鉴于当时合伙企业盈利,李
四、王五表示同意。同月,张三办理了退伙结算手续。9月,幺六入伙。幺六入伙后,因经营环境变化,企业严重亏损。2006年5月,李
四、王
五、幺六解散企业,并对企业的财产在合伙人中进行分配,但对未到期的银行贷款未予偿还。2006年6月,银行贷款到期,发现合伙企业已不存在,于是要求张
三、李
四、王
五、幺六偿还。
问题:
(1)张
三、李
四、王
五、幺六各自的主张能否成立?(题目里面没有主张。印象中好像张三说自己已经退伙了,所以不用偿还。这个主张是错误的,因为退伙人应当对其退伙前已经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张三是8月退伙发,贷款是6月份的,所以张三要承担责任。幺六说自己是在贷款发生后入伙的,所以不需要清偿,也是错的。因为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钱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所以幺六也需要清偿。其他人的主张不记得了。考点是入伙和退伙。P86)
(2)合伙企业所欠银行贷款应如何清偿?
答: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所以银行可以像张
三、李
四、王
五、幺六中任意一人要求清偿。然后他们四人内部之间协调。
(3)在银行贷款清偿后,张
三、李
四、王
五、幺六内部之间应如何分担清偿责任?答:应该按照他们之前约定的,按照相同比例平均分担清偿责任。
案例:(公司法)
1、某市有七家国有企业甲、乙、丙、丁、戊、戌、庚,作为发起人设立一股份有限公司,拟名“风光轻工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募集方式设立。所拟发行的股份为50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为40元,总股本为20000万元,其中发起人认购180万股,向社会发行320万股。之后,它们组建了“风光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处”,向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提出募股申请,获批4个月的募股期限。在募股过程中,考虑到发起人的出资有房屋等,作为办公室用需装修,筹备处就与“二七装饰材料公司”签订了价值250万元的装修材料购买合同。然而,募股期限到后,只募到了70万股。股份公司不能成立,筹备处解散。
问题:
⑴七家发起企业至少得认购多少股?
答:发起人应该认购不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35,也就是175股。(P100)⑵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时,应作哪些文件准备?
答:发起人向社会募集股份,必须公告招股说明书,并制作认股书。招股说明书应当附有发起人制定的公司章程,并载明下列事项:
1、发起人认购的股份数。
2、每股的票面金额和发行价格。
3、无记名股票的发行总数。
4、募集资金的用途。
5、认股人的权利和义务。
6、本次募股的起止期限不及逾期未募集时认股人可撤回所认股份的说明。
认股书应当载明招股书中所列事项,由认股人填写所认股数、金额、住所并签名、盖章。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应当由依法设立的证券公司承销,签订承销协议;还应当同银行签订代收股款协议,银行应当按照协议代收和保存股款,向缴纳股款的认股人出具收款单据,并负有向有关部门出具收款证明的义务。(P100)
⑶若公司不能成立,“二七装饰材料公司”的货款应由谁偿还?
答:应当由七家发起人共同偿还。
⑷认股人购买的70万股股票依法应如何处理?
答:应该将钱退还给认股人。
2、某年6月5日,荷兰N公司致函中国C公司,欲购买200吨松节油,问C公司能否供货。6月27日,C公司应N公司的请求,以信函方式报出松节油200吨,每吨CIF鹿特丹$1950,即期装运的实盘。对方接到我方报盘后,请求我方增加数量,降低价格,延长有效期。中方与7月20日去函,将数量增至300吨,价格降至每吨CIF鹿特丹$1900,并将有效期延长至8月15日。就在中方去函后第二天,因巴西受冻灾,该产品国际价格猛涨。荷商于8月5日来函接受该盘,但要求“提供适合海洋运输的木箱包装,费用由我方支付” 我方在接到对方来函后,一直未予答复,后以“由于世界市场变化,货物在接到承诺前已售出”为由拒绝交货。对方要求中方赔偿损失,双方为此发生争议。
问题:
⑴C公司是否构成违约?
答:构成了。因为荷商于8月5日已经接受改盘,没有超过有效期,且对于“提供适合海洋运输的木箱包装”这一变更不是实质性变更,C公司也没有及时反对,所以是C公司违约了。P184-185
⑵如果你是C公司法律顾问,应怎样使C公司在避免价格损失的同时又避免承担违约责任?
答:有两种方式。第一,发现巴西受冻灾,松节油的国际价格猛涨时,及时有效的用更快捷方式赶在信函到达荷商之前取消该要约。第二,在接到荷商于8月5日发来的信函后,及时的通知荷商反对该变更,并且提出新的变更(提高价格),发出新要约。P184-1853、2009年7月,王某向江某(女方)借款2万元用于经商。两个月后,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王某怕江某移情别恋,就要江某出具一张保证书,表明如日后江某提出分手,王某所借2万元现金则不用归还。热恋中的江某照办了。2010年3月,因江某觉得王某不适合自己,便提出与其分手。分手后,江某要求王某归还借款,但王某则以江某已作出保证为由,拒绝归还。4月2日,江某一纸诉状,将王某告上法庭。
结论:
法院审理认为,人身关系不能通过“保证书”来约束。尽管江某已出具保证书,但该保证书的内容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习俗,应属无效。江某作为债权人,有权要求王某归还借款,遂判令王某于判决生效后的10日内,付给江某借款2万元及利息。
4、甲和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一份商品房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先交纳房款50%即50万元的预付款,付款后半年内交付房屋。甲付款后一个月,由于城市规划的原因,该处房产价格上涨。房地产公司随将该房以高出原价30%的价格转卖他人。
房地产开发公司属于何种违约行为?
答:根据主体分,属于单方违约,指违约是由一方当事人的行为造成的。应该由违约一方承担责任。根据违约行为导致的后果严重程度分,属于根本性违约,指一方的违约致使另一方订约目的不能实现或者违约后果严重。根据违约行为发生的时间分,属于预期违约,指在履行期到来之前的违约。
5、甲在某商业街有一家饭店,因生意不好,欲转让给乙。丙与甲在同一条街上经营,丙听说甲欲转让饭店给乙后,就打听了乙的情况,得知乙善于经营,丙就特别害怕乙接手饭店后,会把自己的饭店挤垮。丙就找甲,假意与甲磋商,并表示愿意以高价买下甲的饭店。甲便取消了与乙之间的磋商,欲转让该饭店给丙,但时隔一月,丙依然不与甲签约,并推托说资金紧张,不欲购买该饭店。而此时甲去找乙,乙已经买了别的饭店,也不理会甲。甲的饭店因等待丙的购买,停业达二个月之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甲非常气愤,诉诸法院。问题:
⑴丙的行为是否是违约行为?为什么?
⑵丙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应承担何种责任?
分析:
1、不是违约责任,因为合同尚未订立
2、是缔约责任。是缔约人故意或过失违反先合同义务时依法承担的民事责任。所谓先合同义务,是自缔约人双方为签订合同而互相接触磋商时开始产生的注意义务,包括互相协助、互相照顾、互相保护、互相通知和诚实信用等义务,而非合同有效所产生的给付义务。
6、某洗衣机厂库存500台优质名牌洗衣机。2004年7月3日洗衣机厂给天鹏商场询问其是否愿意以每台750元的价格购买,备有现货,只要数量在500台以下,可保证供应,限期在7天内答复。天鹏商场恰逢本商场的洗衣机脱销,急需进一批洗衣机,在收函的第二天即7月6日遂回电称愿意购买400台洗衣机,价格为每台740元并要求洗衣机厂送上门。洗衣机厂在接到天鹏商场的电文后,当天回函称愿意接受天鹏商场提出的价格条件,但因生产
任务繁忙,无法送货上门,要求天鹏商场自己支付运费,自己到洗衣机厂提货,并要求立即答复。天鹏商场接到回函后,因忙于购进其它货物,将该函搁置一边。时隔不久,到2004年10月洗衣机价格调整,上涨幅度为20%。天鹏商场组织车辆到洗衣机厂提货,要求洗衣机厂按每台740元的价格供应400台。而此时,洗衣机厂仅剩下库存100台,其他已经售完。天鹏商场为此诉至法院,要求洗衣机厂履行合同,并赔偿损失。洗衣机厂则辩称:它与天鹏商场的合同根本没有成立,因此不存在承担违约责任或履行合同的问题。
问题:
⑴7月3日,洗衣机厂向天鹏商场发函的行为属何种性质?为什么?
答:是属于要约邀请。因为 洗衣机厂并没有直接向商场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只是以此行为表示希望商场向自己发出要约,而且洗衣机厂应该不只发了天鹏商场一家,应该还发了很多家。所以只是要约邀请。
⑵7月6日,天鹏商场给洗衣机厂的回电行为的性质如何?为什么?
答:属于要约。要约就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天鹏商场给洗衣机厂的回电中有希望与其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且内容具体,故该回电应为要约。
⑶10月底,天鹏商场组织车辆到洗衣机厂提货的性质如何?为什么?
没有法律效力。因为在7月6日洗衣机厂给天鹏商场的回函中要求商场到洗衣机提货,是履行方式和地点发生了变化,属于实质性变化,就不在是承诺,而是一个新的要约。由于洗衣机厂要求立即答复,给予了期限,而商场没有及时给予答复则次要约就失效了,没有达成合同。所以天鹏商场去洗衣机厂提货不具有法律效力。
⑷洗衣机厂和天鹏商场的合同是否已经成立?本案应如何处理?
答:没有成立。因为因为在7月6日洗衣机厂给天鹏商场的回函中要求商场到洗衣机提货,是履行方式和地点发生了变化,属于实质性变化,就不在是承诺,而是一个新的要约。由于洗衣机厂要求立即答复,给予了期限,而商场没有及时给予答复则次要约就失效了,没有成立合同。
处理:洗衣机厂不需要赔偿损失,因为合同没有成立,所以洗衣机厂不存在违约责任。天鹏商场和洗衣机厂可以就剩下了100台洗衣机自行协商订立新的合同。
(PS:后面两个小题不太确定。)
7、1999年10月15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由乙公司于2000年1月15日提供一批价款为50万元的电脑配件,1999年12月1日甲公司因销售原因,需要乙公司提前供货,被乙公司拒绝,甲公司为了不影响销售,只好从外地进货,随后将对乙公司的债权转让给了丙公司,但未通知乙公司。丙公司于2000年1月15日去乙公司提货时遭到拒绝。问:
(1)乙公司拒绝丙公司提货,有无法律依据?
答:有。《合同法》第71条规定,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提前履行合同。但如
果该项提前履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债权人就不可以拒绝债务人的提前履
行。另外,如果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给债权人增加费用的,该费用由债务人承
担。
(2)甲公司与乙公司的转让合同是否有效?
答:无效的。因为没有经过乙公司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