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
第一章
测量的定义:测量系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包含三方面的特性:法则、事物、数字。测量的三个要素:单位、参照点、量表。
教育测量的涵义:教育测量是根据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对象及其属性进行数量研究的过程。
教育测量误差:测量的仪器和设备;所测量的事物的一致性程度;测量者的因素。
评价的定义:评价就是根据某种价值观对事物及其属性进行判断、衡量,亦即对人或事物作出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优与劣等等的判断。
教育评价的定义: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育评价系统的结构:价值目标和标准;组织机构和人员;评价方法和技术;评价对象与评价人员的心理调控。
教育评价是种类:
根据评价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教育评价、中观教育评价和围观教育评价; 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根据评价的基准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根据评价的性质不同,可分为需要性评价、可行性评价和配性评价;
根据评价的主客体不同,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地程度,亦即测量的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考生的实际水平。
信度的类型:稳定性系数;等值性系数;内部一致性系数;论文式测验的信度系数;评分者信度。
效度: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程度,亦即测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难度:指测验试题的难易程度。
难度对测验的影响:测验难度影响测验分数的分布心态;测验难度影响测验分数的离散程度;测验难度影响测验的鉴别能力。
影响题目难度的主要因素:考查知识点的多少;考查能力的复杂程度或层次的高低;考生对题目的熟悉程度;命题的技巧性。
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
教育目标分类:
布卢姆 认知领域(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加涅 《学习的条件》认知领域(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认知策略)、技能领域、态度领域(情感因素、认知因素、行为后果)。
梶田叡 《教育评价》基础目标;提高目标;体验目标。
确定测验目标应注意的问题:深入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正确选择目标领域及其类目;正确理解各类目标之间的 关系。
内容类测验目标模型(内容类维、目标层次维、两维之交合。)
内容点测验目标表;教学内容和测验目标。
数据的特点:波动性、规律性。
教育测量结果的组合方法:直觉判断、加权求和、多重选择、多重回归。
评价心理的分类:
根据心理学范畴分类: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根据评价过程的阶段分类:组织过程心理、设计过程心理、实施过程心理、评价过程心理和
被评价者的准备心理、自评心理、受评过程心理、结果反馈心理;
根据评价者或被评价者的心理机制分类:意识倾向性、情意心理、认知倾向、个性心理特征。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一般心理影响:对自信心和自我概念、自我知觉的影响;对情绪稳定和不安的影响;对意向和动机的影响;对要求水平和到达目标的影响;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关系的影响。
评价者心理对评价过程的影响:对制定评价方案的影响;对搜集和分析评价信息的影响;对测定与评价的影响;对评价结果解释的影响。
调控评价心理的意义: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教育评价的准备更加合理充分;通过心理调试,可以保证教育评价活动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各环节的任务;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评价的功能得以全面发挥,圆满实现评价的目的。
第二篇: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小题目
1、测量:从广义上来讲,测量是根
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此定义包含
了三个方面特性:法则、事物、法则是测量的标准,也就是测量的依
据和准则,即我们根据什么来进行测
量;事物是测量的对象,也就是对什
么进行测量;数字是测量结果的表现
形式。
2教育测量的单位不能直接加减乘
除);参照点(计算的起点,有绝对
零点和相零点);量表(测量工具)。
3、将量表从低级到高级排列主要有
四种量表水平:类别量表水平、顺序
量表水平、等距量表水平、比率量表
水平。
4、教育测量是根据测量学的原理和
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进行数量
化研究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内在精神属性的测量,教育测量主要
是一种间接的测量。
5、教育测量对象的复杂性:首先它
是内在的,不能直接测量;其次它是
多变的;另外有些主客观因素也会影
响测量的结果。
6、哲学史上三种价值观:客观主义
价值观;主观主义价值观;辩证唯物
主义价值观。
7、信度: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
靠的程度,即测量的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考生的实际水平。可从
三方面理解:实测值与真值相差程
度;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接近程度;两
次重复测量或等值测量之间的关联
程度。信度系数以多大为宜:对于学
科测验,信度系数要达到0.9以上,智力测验要达到0.8以上,品德测验
要达到0.6以上。
8、校标关联效度:又叫经验效度和
统计效度,是以测验分数和校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测验的效度的高
低的。
9记载中国在西周实行了教育考评;②
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首先用笔试代
替口试;③1845年美国在初等教育
中以笔试代替口试;④1864年英国
费舍收集学生成绩样本汇成《量表
集》开启了标准化测量的萌芽;⑤
1897年莱斯的拼字测验推动教育测
验的发展;⑥冯特的测量方法和高尔
顿的统计方法对教育测量产生重大
影响;⑦1905年法国比纳-西蒙智力
量表具有经典型;⑧1904年美国的桑代克为教育测量之父,其名言:“凡
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1904桑代克发
表的《精神与社会测验学导论》,标
志着教育测验运动的开始;⑨美国的教育测验运动分为三个时期:
1904-1915开拓期,1915-1930兴盛
期,1930-1940批判期。①1931年
塞蒙兹主张人格测量应用评定法、问
卷法、交谈法、轶事记录法等。②泰
勒主持了课程设置和成绩测试的“八
年研究”(1933-1940),首次提出“教
育评价”的概念,并发表了《史密斯-
泰勒报告》,此报告誉为“划时代的教
育评价宣言”,泰勒被称为“教育评价之
父”。③1963年克龙巴赫发表了《通
过评价改革课程》;1967年斯克里芬发表了《评价方法论》第一次对形成可靠,是信得过的资料,这些资料所40、瑟斯顿智力群因素论中七因素:指标体系确立的依据:依据社会的需性和终结性评价等不同类型的评价反映的情况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时限空间、数量、知觉、言语、言语流畅要;依据德育大纲;依据品德结构;之间做了区分。性指严格按照评价工作所规定的时性、记忆、推理。依据学生年龄特征。
10、难度:是测验试题的难易程度,限去采集评价信息。
41、智力结构论:1967年美国心理
53、语意分析法:由奥古斯丁和同事是试题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适
24、处理评价信息的方法:定性分析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创立的,目的是测量和比较概念的意合程度的指标。公式:P=R/N;P表描述法(包括等级评定、评语鉴定、构论,他用内容、操作、成果三个变义。行为测验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示难度指标,N表示参加考试的总人写实分析法),定量评定法(包括统项构成的立体模型来描述智力结构。划地考察学生思想行为的方法。有自数,R表示答对某道客观题的人数。计分析评判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42、多维智力论:受(吉尔福特)的然观察法、实验观察法、情景观察在常模参照性测验中要求试题难度
25、教育评价中应用较多的统计分析智力结构论的影响,美国哈佛大学心法、跟踪观测法、时间样本法。适中,即大多数题目的难度在0.3-0.7是平均数、标准差、标准分数、T分理学教授(嘉德纳)
54、教师评价的主体:①教育行政部之间,整个试卷平均难度在0.5 数、参数估计、统计检验。他强调人类的智力至少包括以下7门、学校、教师参评;②学生参评;
11、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
26、教育评价过程是评价者依据某种种:言语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③家长参评,④教师自评。的区分程度。公式:D=PH-PL;D代标准对被评价者有关方面情况进行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人际智
55、教师评价的三种指标体系:教师表区分度,Ph代表高分组的难度;评判的过程。力、自知智力。素质指标;教师职责指标;教师绩效Pl表示低分组的难度,D>0为正区
27、评价心理指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对
43、三重智力理论:美国耶鲁大学心指标。分,D<0为负区分,D=0为零区。评价过程的实践活动和评价过程的理学教授(斯滕伯格)提出,这一理
56、备课评价的内容:评价教师课前
12、提高区分度的方法:使题目的难各种关系、交往等现实活动的反应。论从主体的内部世界、现实的外部世所做的思想备课工作和三种备课形度适中,使整个考试的难度适中;着
28、评价准备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包括界以及联系内外经验世界这三个角式。对四项备课工作评价的内容:钻重考察复杂的学习效果。角色心理、心理定势、新情感、时尚度着手来分析智力,并与之对应提出研教材的评价内容;了解学生的评价
13、测验目标:测验所要达到的某种效应、期望效应。角色心理指身份的了三类不同的智力:成分智力、情境内容;选择教法的评价内容;准备教具体目的,它明确规定测验所要达到自我意识及潜意识的表现的一种心智力、经验智力。具的评价内容。对三项备课形式的评的预期结果或标准。是编制测验的出理学现象,是特定的职业责任、道德
44、智力测验的先驱者是英国的遗传价内容:对学期备课评价的内容;对发点和依据。规范、行为习惯、学家高尔顿和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单元备课评价的内容;对课时备课评
14、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心理定势是指有一定的心理活动所高尔顿首先使用等地评定量表和问价的内容。域、情感领域、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卷法作为测验的辅助工具。卡特尔于
57、上课评价的内容:①教学目的明他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继心理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现象。时1890年发表论文《心理测验与测量》确,完成任务好;②教学内容正确、应用、理解、分析、综合、评价。1964尚效应指对新颖、时髦事物的向往和首先使用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关键;③教年,布鲁姆等人发表了《教育目标分崇拜的一种心理现象。
45、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括语言、操学方法适合,教师善“启”善“导”④上课类学:第二分册:情感学习领域》。
29、标准分数是将原始分数与其平均作两部分,语言分常识、理解、组织得好,具有教学机智性;⑤教学15、1977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标准类似、词汇、数字广度;操作由数字基本功扎实;⑥教学效果好。的第三版中将认知领域分为言语信分数又叫Z分数。符号、图像完成、积木设计、58、学生学业成绩考评的种类:①诊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三种。智力30、评价实施前,对评价的期望主要拼图、迷津组成。其测验结果有言语断性评价(指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始技能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表现有三种形式:积极期望、消极期智商、操作智商、全量表智商三种。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则四类。学习的结果分为智力技能、望、中性期望。
46、德国心理学家斯腾于1913年提的预测性、摸底性评价)②形成性评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态
31、施评过程心理包括自尊心理、首出了心智商数的概念;推孟将心智商价(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实施的度五种。日本的梶田叡一在他的《教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参照数乘以100,提出了智商的概念,也过程中,对计划、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育评价》分为三大目标:基础目标、效应、理想效应、顺序效应、趋中心称为比率智商。智商公式:比率智商的评价)③终结性评价。提高目标、体验目标。里、成见效应、宽大效应、附和权威(IQ)=智龄(MA)/实龄(CA)*100%
59、目标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泰勒
16、测验题型可分为封闭式、心理。泰勒在“八年研究”期间正式提出了课(教育评价之父),他将课程评价分
17、测验编制中,设计试卷的蓝图是
32、被评价者过程心理现象包括自卫程评价的概念。认为“评价过程本质上为四阶段: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命题双向细目表。进行教育测验的编心理、迎合心理、应付心理。被评价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效果。制时,一套试题中的客观题约60%,者结果反馈中的心理现象有:敏感心到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CIIP模式:即背景评价、输入评价、主观题约40%,测验试题难度的掌握理(表现在分数敏感、47、学生评价的类型:①定位性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最早由斯塔弗一般情况下,较容易的试题占20%左公正敏感),护短心理,嫉妒心理,(安置性),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之前毕姆、格林、古巴提出。外观评价模右。对评价进行评价心理。
33、单字测验判定学生的前期准备;②形成性评式:最早由斯太克提出,1967年发
18、教育评价指标从达标水平去考的三种类型:回忆、自由联想、随机价,是评价的结果能够指导以后的教表《教育评价的全貌》,文中提出了察,可分为必达指标和期望指标。教取样。学与学习的评价;③诊断性评价,是外观评价模式,强调两方面的操作过育评价指标从精确度去考察,可分为
34、语文成绩测验的种类:为了使教学适合与学习者的需要和程:描述和判断。回应模式:1973硬指标和软指标两种。硬指标指“硬单字测验,词语测验,阅读测验,作背景而在一门课程和一个学习单元年斯太克在《方案的评价:特别是回件”,是固定的精确的指标。软指标指文测验,语文综合测验。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应性评价》中提出的。“软件”,是伸缩性较大,35、作文测验的五种方法:分析法、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的评价。60、中小学校评价的指标:基础性指
19、社会标准:以社会对教育的现象多段短文测量法、评定量表法、预料
48、学生评价的原则:发展性、多元标、发展性指标、学校特色发展指标、要求为依据,要求达标过程社会化规后果法,确定要旨法、化、全息性、差异性原则。根据评价教育效益指标。范化。
36、影响作文评分的三个因素:作文主体的不同,学生评价可以分为学生61、中小学师资水平评价六项内容:20、科学标准:根据客观规定和原则题目类型及评分标准、被试者主观方自我评价、学生小组评价、教师对学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评价;教师为依据,要求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面的因素、评分者方面的因素。生的评价。品德修养的评价;教育科研能力的评
21、行为目标评价法:指采用可观测
37、常用的作文评分误差控制方法:
49、教师评价学生的一般方法:学业价;教师身体素质的评价;教师心理的行为目标作为评价的依据的一种2人评分法、表格评分法、正态分布成绩测验、观察与调查法、评语评价素质的评价。评价方法。行为目标的表达要注意两评分法、电脑控制评分法。法、表现性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62、发展性的中小学学校评价的方点:应设立可能观察行为的场合;应
38、西周有数学教育,隋唐出现数学档案评价法:根据学生的反映,以及法:①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容易表示出行动的程度或阶段。考试,科举制有“算学”。现阶段,中学教师的评价、观察、考查、成绩测验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2、加权平均法:是通过自评、专家数学教学目的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基等,得出有关学生进步和发展的系统③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组评、社会群众等不同方面的评价,本技能和数学能力。中学数学教学大而持续的记录。63、教育评价中应用较多的统计分析或者学生、教师、领导等不同阶层的纲对数学能力的规定:运算能力目50、表现性评价方法的构成:有一个是平均数、标准差、标准分数、T分评价者的评价来综合评定被评者的标、空间想象能力目标、逻辑思维能表现性任务、有一个评价标准、有一数、参数估计和统计检验。分数。力目标、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个或几个好的评价者。64、标准分数是将原始分数与其平均
23、评价信息收集的标准主要有准确目标。数学竞赛题的三个特点:命题
51、表现性评价的主要形式:演示、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标准性、可靠性、时限性。准确性指收集背景;对已知结果的逻辑改造;着眼口头表述、模拟表现任务、实验分数又叫Z分数。到的信息与评价目标的一致性,只采于解题的数学思想方法。与调查、作品选集、完成研究项目。集到的材料是评价目标真正需要的39、标准化考试中的四种常模:
52、品德测评的类型:诊断性测评、资料。可靠性指收集到的资料的真实年龄、百分、标准分数。形成性测评、总结性测评。品德测评
第三篇: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知识点)
第一章
1、教育评价这一概念,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泰勒于1930年首次提出,在美国国会1956年通过的《初等及中等教育法案》中得到合法化。
2、教育评价指的是通过系统的采集和分析信息,对教育活动满足预期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3、如何界定教育评价的概念,是教育评价研究和时间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
4、教育评价概念的理解,需要注意:(1)现代教育评价强调,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2)现代家与评价主张,教育评价应以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为价值判断的准则,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育价值增值(3)现代教育评价认为,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教育评价是一个过程
5、教育评价本质上也是一种把握教育现象价值的判断活动。
6、价值判断:指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做出评判。
7、事实判断:是对事物的现状、属性与规律的客观描述。
8、教育价值:指的是作为客体的教育活动的属性与主体之间的特定的关系,是由教育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所决定的9、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人们认识外界环境或自身状况的两种最基本方式,也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基本手段。
10、价值判断所反映的是主体与客体需要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事实判断所反映的是客体各要素之间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11、事实判断是对是非的判断,价值判断是对好坏的判断。
12、事实判断是描述性判断,价值判断是解释性判断。
13、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根本区别是,价值判断包含着人的需要,具有事实判断所不具有的主体间的差异性。
14、教育活动现实的价值:指教育活动已经取得的价值;教育活动现实价值,指的是当教育活动尚未满足人们的需要,但却具有满足人们需要的可能时,教育活动对人们所觉有的价值,即教育活动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
15、教育评价的特征:指教育评价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
16、教育评价的特征:目的性、主体性、中介行、综合性、预见性。
17、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布鲁姆看来,评价是确定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也是确保目标达成过程有效性的持续改进或即时变革过程。
18、教育评价可以有多个主体,教师、学生、学校领导、各级人民政府或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社区居民、用人单位、社会各界人士或有关机构等。
19、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所谓的第四代教育评价,主张教育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共同构建活动。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应该协同、合作。
20、教育评价的方法、过程、结果、教育评价领域是综合的。
21、教育评价的意义:有利于保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全面贯彻和教育方针的顺利实现;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利于增进广大教师和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更好的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
22、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人们在开展教育评价之前设想和规划的教育评价活动所欲达到的效果和结果。
23、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育评价增值,即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促进教育有效的满足社会与个体的需要,增进教育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最终目的是由教育评价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24、教育评价的具体目的:鉴定(当代教育活动不再以鉴定为主要目的)、诊断(在布鲁姆等人的积极倡导下,诊断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特别强调的目的之一)、改进。
25、改进的主要涵义是及时反馈信息,调控行为,促进评价对象不断完善与优化。
26、教育评价的功能:管理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心理功能、研究功能。
27、教育评价的管理功能是指教育评价达到预期目的的约束功效和效能。
28、管理功能是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
29、教育评价的教育功能是指对教育者的教育教学和受教育者的学习产生影响,从而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展的功效与能力。
30、教育评价的教育功能可具体分为指导功能和学习功能。指导功能是就教育评价对教育者的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它无论是对学校领导来说,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习功能指的是教育评价对受教育学习产生影响的功效与能力。
31、教育评价的社会心理功能是指教育评价对教育领域社会心理产生影响的功效与能力。
32、教育评价的社会心理功能表现为通过传播或强调特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或思想方法等,形成具有一定导向的强势舆论和心理氛围,强化有关当事人对某种观念或行为的重视。
33、教育评价的研究功能:指教育评价具有的探索教育现象或活动(包含教育评价活动本身)的规律,创造、加工及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功能与效力。
34、教育评价的作用:导向与激励作用、反馈与交流作用、检查与监控作用、鉴定与选拔作用。
35、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指教育评价可以引导评价对象趋向于理想的目标。
36、教育评价的激励作用:是指教育评价的正确运用,能够激发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调动他们的潜能,增进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
37、教育评价的反馈作用:指评价者将有目的地系统采集的有关评价对象的信息及其意义,传递给评价对象,或评价者将特定的评价信息传导给评价对象,然后搜集评价对象的返回信息,为此来实现评价信息的循环,借此不断修正评价对象或评价者的行为。
38、教育评价的检查作用: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与评价标准或预期目标的符合程度的衡量与判断。
39、教育评价的监控作用:指教育评价可以通过依据预期目标而制定的评价指标系统和评价标准,监事评价对象的变化情况,对于偏离目标的行为及时进行调整,实现对评价对象的调控。
40、教育评价的鉴定与选拔作用:指评价者通过评价,给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学生、教育机构和方案等)排出名次、分出等级或层次,最终评选出先进,或甄别、筛选出优劣。
41、以评价对象为依据,教育评价的类型: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与教学评价、学校评价。
42、按照评价参照的标准,教育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43、按照评价的主体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或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44、按照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划分为单项评价与分析评价、综合评价与整体评价。
45、按照是否采用教学方法划分为定量评价、定性评价。
46、按照评价目的或进行的时间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47、学生评价指学生个体成长发展情况的评价,既包括对学生个体学习情况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和身体发育情况的评价。
48、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学科最基本的探究领域,在教育评价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
49、评价的一般过程:
1、明确评价的问题
2、确定评价的目的3、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
4、决定采集那些信息及信息采集分析的方法
5、采集与分析信息6得出结论
7、用适当的方式向评价委托人报告评价情况8依照评价结论采取措施9再评价
50、相对评价:指以评价对象的平均水平或其中的某一对象的水平为参照点,确定评价对象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或与群体中某一个体之间的距离的评价。
51、绝对评价:指在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处,以某一预定的目标或标准为客观参照点,确定评价对象达到客观标准绝对位置的评价。
52、自我评价是评价者在组织内部对自身进行的评价。他人评价是评价对象自身以外的任何评价者实施的评价,相对于被评价者而言,属于外部评价。
53、单项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的某个侧面进行的评价。
54、综合评价是指在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把多方面的评价结果整合起来,对评价对象进行完整的系统的评价。
55、诊断性评价又称“事先的评价”是在某项教育计划、方案或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评价对象的现状或为了发现存在的问题、原因,以便采取符合评价对象实际情况的适当措施或对症下药。
56、形成性评价又称“即时评价”或“过程评价”,是在某项教育计划、方案或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活动,即时改进工作。
57、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的评价”,是在某项教育计划、方案或活动结束后对其最终结果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评价这一最终结果达到预定目的的程度或所取得的总体效益,以便对特定的教育活动作出终结性结论,甄别优劣,鉴定分等,为各级决策人员提供决策信息。
58、确定评价目的的常用方法的基本步骤:
1、管理人员集体审定法(学校管理层成用的最简单、最古老的方法)
2、成本效益分析法
3、风险分析法
4、优选法
59、对评价质量有影响的几项管理工作:
1、教育评价方案的制定
2、评价组织建设
3、做好思想动员
4、加强心理调控
5、编写评价报告
6、建立评价资料档案
60、教育评价模式分为:泰勒模式、CIPP模式、CSE模式、反对者模式、应答模式、消费者导向模式、目标游离模式。
61、教育评价片面性的表现:
1、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往往只注意到得分的高低、多少,从未关注不同对象的客观基础和努力程度。
2、忽视特定情境的影响,专注于在缺乏清净化的背景下的统一,从而有可能抹杀评价对象发展的个性,误导评价对象的发展,夸大、低估了评价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下所能做出的贡献。
3、以标准化考试或者纸笔测试为学生
评价的唯一手段,评价带有一定的“教科书中心主义”色彩,评价所参照的观点是一元的,答案是统一的,准则是单一的,多样化的发展受到限制。
第二章
1.学生评价的作用:
1、有助于把握学习起点,选择教学策略
2、有助于改善教学活动、改善学生的行为表现
3、有助于理解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4、有助于使教师和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发展情况
2、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传统学生评价的缺陷:
1、把考试与测验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形式,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2、形成了对分数的过分追求
3、学生评价过程中的随意性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准确
4、学生评价难以产生有效地教育效应
4、现代学生评价制度的特征:
1、学生评价的功能重点逐步从总结性功能向形成性功能转移
2、评价内容从对学生的认知评价扩展为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
3、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由被动等待评价向主动参与评价发展
4、学生评价从关注结果向重视过程发展
5、在评价方法上,从仅强调测验分数向评价方法的立体、综合、多层次、全方位发展。
5、教育、教学目标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指南,也是评价学生的基本依据。
6、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布鲁姆为首组织了一个目标分类委员会,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知识和能力)、情感领域(心理素质--情绪控制、自我感知、自我激励、认知他人和品德品质—公民素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动作技能领域(运动的技能、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他的分类,在1965和1972年由辛普森和哈罗分别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7、教学目标分类学的特点:
1、以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础
2、具有层次性和累积性
3、具有通用性
8、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一般过程:
1、准备阶段(确定评价目的—确定评价目标并考虑可能的非预期效应—对于大型的评价还学要组织准备和方法准备
2、实施阶段
3、对结果的分析阶段(整理、分析、反馈)
9、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组织信息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笔试、学生作品、教师观察与学生交流、课堂评价
10、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做好测验编制工作
2、正确认识和处理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的分数3、11、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形成性评价主要有两种方法:目标分析法和即时评语法
12、学生非认知因素的诊断性评价方法:学生的日常观察、与学生交谈、教育“会诊”、心理测量。
13、巴班斯基提出评价学生学习实际可能性有七条标准:
1、学生的工作精力
2、从教材中区分重点的能力
3、思维的独立性
4、完成基本学习技巧的速度
5、学习的自我检查
6、遵守学习纪律的自觉性
7、原有知识水平
14、辰野千寿提出的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评价有以下四项内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身心健康。
15、学生非认知因素的总结性评价方法:态度测评法、自陈量表法、投射测验、人物推定法、操行评语法、等级平测法、操行加减分法、综合评判法
第三章
1、社会对于教师的职业要求:
1、对待教育事业上,要热爱教育,献身教育
2、对待学生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对待教师集体上,团结协作,勇于探索
4、对待自己上,严谨治学,学而不厌
2、好教师的标准P97
3|、所谓提高教学效能,就是通过衡量结果、评判等第、明确职责、奖优罚劣或去除不称职的教师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它通常与教师聘任、提升、增薪等人事决策相联系。
4、所谓专业发展就是通过诊断问题,提供教师优缺点信息,鼓励改进,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5、现代教师评价的特点:
1、评价的目的上,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评价的形成性功能的发挥
2、评价组织上,注重教师主体地位的发挥,强调评价信息的广泛沟通
3、评价内容上,注重全面性,强调教师过去的表现与未来发展的结合4、评价方法上,注重分析法,强调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5、评价效果上,注重内部导向,着眼于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6、为了保证教师评价的成功,需遵循以下原则:
1、关于评价机制的观点:自我控制与同行评议结合2、关于评价过程的观点:与校园文焕相兼容
3、关于评价技巧的观点:一致性、全面性与简单性
4、关于评价策略的观点:原则性与灵动性结合7、教师劳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劳动方式的个体性
2、劳动时空的连续性
3、劳动成果的集体性与迟效性
4、劳动过程的创造性
8、教师评价准则的确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教育目标出发确定教师评价准则
2、从心理学原理出发确定教师评价准则
3、从教师经验出发确定教师评价准则
4、从教师职责出发确定教师评价准则
5、从教学效果出发确定教师评价准则
9、从教师职责分析出发,教师评价准则一般包括素质评价(思想素质评价、文化素质评价、业务素质评价、身体素质评价、心理素质评价)、工作过程评价、工作绩效评价(从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10对教师科研工作的评价方法:成果计数法,引用分析法、科研经费评价法、同行评价。
11、引用分析法的不足:引用的任意性、局限性、滞后性。
12、教师评价通常采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议与专家评议相结合方法。
第四章
1、学生评价:指评价人根据一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学校的一项或多项工作的显在和潜在价值进行判断,以便调整和控制学校工作的活动。
2、学校评价工作的构成要素:评价人、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对象。
3、学校评价的基本类型:
1、按评价主体分类:学校内部自我评价与学校外部他人评价
2、按评价标准分类: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
3、按评价内容分类:综合评价与专项评价。
4、鉴定性学校评价模式的弊端:
1、根据正态分布的规律,任一群体内好、中、差的学校总归是“中间大,两头小”。
2、由于评价结果与学校利益紧密相关,势必造成学校的紧张与焦虑,评价成了为“证明”而非“改进”,成为了最佳状态表演而非常态展示。
3、为了所谓“公平”起见,必须使用同一的学校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5、现代学校评价的基本特征:个别性、建设性、开放性。
6、发展性学校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能力、发展保障机制和发展成效。
7、学校评价方法:教育目标评价、“增值”评价、“最优基准”评价、“自身进步”评价、“顾客满意”评价、“生产力”评价、“组织质量”评价、“良好的教育实践”评价
8、在西方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的美国学者泰勒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思想,即所谓的教育评价的“泰勒模式”,被一些教育评价研究人员直接描述为“行为目标模式”。
9、“增值”作为教育评价标准,源自70年代初期首创于美国东北密苏里大学的“增值评估方法”。
10、基准法属于一种过程驱动的方法。
第四篇:测量与评价
对学生学业评价的认识和想法
为什么要进行评价?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教与学。对学生学习的正确评价是关系到一个学生树立自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唤起主体意识,激活创造意识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发展为目标,体现学生在各类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另外,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知识评价的手段之一。评价重点不再简单地重笔头考试、重结果;评价注重的是过程评价,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自主性监控和调整。
当前,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还是考试。新课改的要求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或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当前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的学业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评价的方法和内容单一。不是考试这种形式的原因,而是考试内容、操作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评价的结果。比如试题的质量难以保证,测试过程的公平性难以保证等。2.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激励与改进功能。典型代表是中考和高考。3.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学生在学校被塑造的千人一面,所有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统统被扼杀。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学生只有在学习成绩好的前提下,有些个性才能被允许存在,否则,一切免谈。4.关注结果,忽视过程。
毋庸置疑,理想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意义。理想的学业评价必须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紧密结合。那么,理想的评价到底该如何实施?有几项原则是需要遵守的。
首先,评价形式的多元化。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有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等等。第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不要局限于以考试结果来评价学生,那只是对学生评价的一小部分。比如在英语教学中,角色扮演就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可以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等。因此,老师不应拘泥于单一的评价方式。第三,评价内容的多维化。要从多个角度来制定评价的内容,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第五,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只注重结果是片面的,两者结合才能较全面、合理、正确、公正的评价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映,也直接的影响学生学习的下一阶段和学习的结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总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习热情,促进全面发展。老师评价学生的同时,要反思三点:一是评价是否发挥了其应有的功能。二是评价是否关注了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变化。三是评价是否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经常反思评价,善于捕捉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才能更好的服务教育。同时,我们要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投身对学生学业评价的行动研究中,不拘泥于成见,不满足于现状,积极探索新型学业评价模式。
第五篇:测量与评价资料
体育测验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体育评价的功能:①导向功能②监督检查功能③激励功能④筛选择优功能⑤诊断改进功能
测量量表:①名称量表②有序量表③等距量表④比例量表 影响体质的主要因素:①遗传与体质②环境与体质:⑴自然环境⑵社会环境
社会体育评价总目标:可以分为效能目标、职责目标、素质目标
运动技术水平包括:技术质量、技术容量、技术效果和技术学习能力
测量的三要素:1待测属性或特征 2法则 3数字符号 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①科学性原则②可比性原则③适用性原则④相关、独立性原则平衡性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体质的范畴:有五个方面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2生理功能水平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4心理发育水平5适应能力 速度素质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最大摄氧量:指人体的呼吸循环等机能达到最高水平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运动员选材: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某项运动的人才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培养,以便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运动技能: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
体质:是指人体生命的质量.正中面:沿身体中线将身体切成左右对称两半的平面。正中线:人体被正中面平分为左右两半,这一平面的前线及后线的正中垂直地面的线
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做的与地面垂直的平面 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做的与地面垂直的平面 矢状轴: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前后方向)额状轴: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左右方向)
腋中线:躯干上通过腋窝前后皱襞连线中点向下所引的垂线 上与下:靠近头部的称为上;靠近足底的称为下 前与后:靠近腹侧的称为前;靠近背侧的称为后
内侧与外侧:靠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
近端与远端:两肢靠近躯干的部分称为近端;远离躯干的部分称为远端
胸围:胸围的大小反应呼吸器官、胸部肌肉和脂肪的发育情况。身体素质:也称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活,协调性。
前胸壁:①前正中线(或称胸骨中线):通过胸骨中央的垂直线。其上端为胸骨柄上缘中央处,向下通过剑突的中央,并可通过脐部向下延伸②锁骨中线(左、右):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它与前正中线平行,为前胸壁最重要的一条直线,与乳头线相吻合。③胸骨旁线(左、右):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一条垂线。
侧胸壁:①腋前线:通过腋窝前皱襞所作的垂线。腋窝前皱襞,从表面看似一条斜线,通过该斜线的上端与上肢下垂时相交的点坐垂线②腋中线:通过腋窝中央所作的垂线。与腋后线、腋前线等距③腋后线(左、右):通过腋窝后皱襞所作的垂线 后胸壁:①后正中线:通过脊柱棘突所作的垂线②肩胛线:上肢自然下垂时,通过肩胛 下角所作的垂线
胸廊横径:通过测量胸廊可以评价胸廊的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体育测量评价的意义:①有利于体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正确性②推进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③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促进体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④强化学生评价的理念,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体育测验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客观性:是间接衡量第Ⅰ过程中测量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影响因素:①测试者水平②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③测量的指标特征④测量的尺度
可靠性:是间接衡量第Ⅱ过程中测量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影响因素:①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②重复测量间隔时间③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
有效性:是指测量的结果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影响因素:①测量的可靠性②效标有效性③受试者总体特征④测量指标的数量
体育测验过程 :⑴①组建测试队伍②组织测试者认真学习、明确分工、明确任务和职责③测试实习④准备测验场地、设备和仪器⑤准备成绩记录的表格或测试卡及其用具⑵测验工作的进行①向试者说明有关事项②准备活动③测验前的练习④必要的提示⑤思想鼓动⑶测验后的工作①放松活动②整理测验场地、设备及仪器③检查所记录的测验成绩④安原计划及时分析处理测量资料
身体素质测量的意义:诊断和评价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水平,了解未成年人身体素质的发展状况;预测少年儿童的运动能力,为运动员选材提供较准确的依据;评价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为改进和提高教学和训练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测量与评价国民体质状况,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身高测试方法:受试者取自然立正姿势站在底板上(两臂自然下垂,足跟靠拢,足尖分开30°—40°),足跟、骶骨和两肩胛间与立柱接触,注意保持耳眼水平位。测试者将水平压板下滑,轻压其头顶点,两眼与压板呈水平位读数并记录,记录身高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填入表内,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胸廊横径:测量仪器:测径规。测量方法:受试者取立位姿势,体重。
两臂外展60°左右。测试者站在受试者对面,将测径规的两端置于腋窝腋中线与第四胸肋或乳头水平线交点的位置,在平和的呼气之末读数。注意事项:测径规两触角的位置一定要位于同一水平面;受试者不得低头含胸。
胸围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两上肢自然放松下垂。测试者面对受试者,将皮尺上缘经背部肩胛骨下角下缘绕至胸前。男性和乳房未发育的女性,皮尺的下缘可经过乳头点测量,而乳腺已发育的女性,则皮尺下缘应经过乳头上方的胸中点(第四胸肋关节)测量。注意事项:测量时要注意受试者背部的皮尺是否折转,位置是否正确。测量时皮尺的松紧度要适宜,要量取呼气之末、吸气之前的胸围。
脊柱测评:测量方法:令受试者身着短裤立于测量计底板。足跟、骶骨及背部紧靠立柱测试者立于侧面,首先观察受试者耳屏、肩峰、大转子三点是否在同一垂线上。然后将测量计上的小棍前推,使其密切接触受试者的脊柱部分,根据棍棒在腰曲的最大距离,以及上述三点的相互位置进行躯干背部姿势的判断。
腿部形状测评:测量方法:令受试者裸露双腿取立正姿势站立。测试者立于受试者正前方,观察并测量受试者两腿内侧、两膝、足跟之间的距离,据此来判断其属于那种腿型。①直型腿②X型腿③O型腿
描述人体各环节长度的指数:①上肢长/身高×100②指距/身高×100③坐高/身高×100④前臂长/身高×100⑤下肢长/身高×100⑥足长/身高×100。以上指数主要是通过有关长度与身高之比,来衡量各环节长度的相比值。
描述人体各环节宽度的指数:①肩宽/身高×100②骨盘宽/身高×100③腰宽/身高×100④手宽/身高×100⑤足宽/身高×100。通过有关宽度与身高之比,反映人体各部位的发育程度。指数越大,身体相对较宽,体格较强壮。
描述人体各环节围度的指数:①胸围/身高×100②腰围/身高×100③上臂放松围/身高×100④上臂紧张围/身高×100⑤大腿围/身高×100⑥小腿围/身高×100。通过有关围度与身高之比,来评价胸、腰、上臂及大、小腿的相对围度。指数大,相对较粗壮。反映人体各部位发育程度的常用指数。
描述人体整体发育水平的指数:①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反映身体的充实度,指数越大,相对体重越大②维尔威克指数:(体重+胸围)×100。它反映了人体长、围、宽、厚度和组织密度,与心肺和呼吸机能密切相关,不仅是体格、体质的评价指数,而且也是一个很好的营养评价指数。③劳雷尔指数:体重/身高3次方×10的7次方。、反映肌肉、骨骼、内脏器官及脂肪组织的发育状态,作为显示人体充实度和营养状态的指数④利维指数:根号3体重/身高×1000。用以判断人体的充实度和营养状况⑤贝利迪西指数:根号3的10×体重/坐高×1000。用体重的立方根与坐高之比来判断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⑥布罗克指数:体重-(身高-100)。反映一个人的标准
体型的分类:①内胚层型-肥胖型。中等身高,身体呈圆柱形营养良好②外胚层型—细长型。身材细长、头小面白、胸部扁平、四肢细长、肌肉纤细皮下脂肪沉积不多,皮肤和神经组织占相对优势③中胚型—匀称型(运动员型)。身高超过平均身高以上,全身发育匀称、颈长而粗,肩部丰满。
正常人安静时血压变动范围: 收缩压90-12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高于130mmHg或舒张压高于90mmHg,称为高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称为低血压。
体育测验过程:⑴①组建测试队伍②组织测试者认真学习、明确分工、明确任务和职责③测试实习④准备测验场地、设备和仪器⑤准备成绩记录的表格或测试卡及其用具⑵测验工作的进行①向试者说明有关事项②准备活动③测验前的练习④必要的提示⑤思想鼓动⑶测验后的工作①放松活动②整理测验场地、设备及仪器③检查所记录的测验成绩④安原计划及时分析处理测量资料
编制心理健康测验的操作流程:①确定测验的目的②确定测验的性质③确定测验的内容④建立测验的指标体系⑤编写和筛选题目⑥对测验的标准化处理⑦对测验的技术分析和鉴定⑧编写测验指导书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成年人部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适用对象的分组与测试指标;第二部分是测试方法;第三部分是评定标准。适用对象为20—59岁的中国成年人,按年龄、性别分组,每5岁为一组。测量指标包括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
运动员选材的基本内容:①体能:⑴形态⑵机能⑶素质②机能:⑴协调⑵技术⑶战术③心理能力④智能
社会体育评价目标之间的关系:①社会体育评价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基本上反映了社会体育的三个环节②社会体育评价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具有独立性,也具有统一性。③社会体育评价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并列的,其核心是效能目标。人的健康标准: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负担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惫,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御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抬头,肩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脸部发炎,8、牙齿清洁,无蛀齿,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选择和使用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成套试验时应考虑的问题(1)首先要考虑或明确测试者的研究或测量的目的(2)要考虑收试者的年龄、性别、发育水平以及运动能力(3)要考虑各种测量的条件,包括场地器材、测试人员等(4)要根据有关测验编制与实施的要求来选择或使用成套测验。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①巴罗运动能力测验②斯科特运动能力测验③埃默里大学运动能力测验④勒森运动能力测验⑤卡膨特运动能力测验⑥其他国家中小学运动能力测验⑦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指标和得分
哈佛台阶试验:测试器材:50cm高的台阶(成年男子用)、42cm高的台阶(成年女子用)、节拍器或事先录制好的录音带、收录机和秒表。测量方法:令受试者由相对安静状态开始,以每秒30次的节律连接登台阶150次,共持续5min。若中途不能以规定节律完成动作,即令其停止运动,并记录已完成登台阶的实际时间。动作要求:由直立姿势开始,①将一足放在台阶上面②在台阶上成直立姿势③一足落于地面④还原成开始姿势。定量负荷结束后,令受试者取坐位休息,并测量恢复期第2、3、4分钟前30s的脉率。
哈佛台阶评定指数=(蹬台阶运动持续时间(s)/2×(第2、3、4分钟前30s脉率之和))×100。简易评定指数=(蹬台阶运动持续时间(s)/5.5×(第2分钟前30s脉率))×100 12min跑测验:测量方法:受试者站在起跑线后,每一名受试者需一名计时员。受试者尽力自己最大力量跑完12min,12min内跑的距离即为测验成绩。听到停跑信号记下受试者的所在点。
引体向上:测量意义:主要反映相对于自身体重的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耐力。适用于12岁至大学男生。测试方法:受试者跳起,双手采用正握方式握杠,握杠间距与肩同宽,呈直臂悬垂姿势。身体静止后,两臂同时用力向上引体,不可附加任何动作,当引体上拉躯干到下颌超过横杠上缘为完成一次。评价:引体向上的次数越多,受试者的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耐力越好。
耐力素质测量的注意事项:①测量时,向受试者做必要的宣传鼓励工作,鼓励受试者尽力完成测验②进行肌肉耐力测量时,每个测试者应负责一名受试者的测量,并及时、明确地指出错误动作。错误动作不计入成绩。③耐力测量均测1次,测量后应让受试者自行放松④可用定时计数的形式测验肌肉耐力,时间可选择30s或1min.柔韧测量
1、坐位体前屈。测量方法①受试者坐在垫子上,两腿伸直,足跟并拢,足尖自然分开踩在测量计平板上。②两臂及手指伸直,两手并拢,掌心朝下。③上体尽量弯曲用手指中指轻轻推动标尺上的游标向前滑动,直到不能继续往前为止,不能突然做下阵动作。④以CM为测量单位,记录,测两次,取最好成绩。
2、立位提前屈
3、俯卧背伸
4、前后劈腿、左右劈腿。
灵敏性测量往返跑(10m×4):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适用于7岁至大学男、女生。测量方法:受试者手持一木块站在起跑线后,当听到跑的信号后,迅速从A线跑向对侧的B线外的横线上,用一只手交换木块随即回跑,直到往返4次,用秒为单位记录4次往返的时间。测量要求:受试者不准抛木块,不
能双手交换木块,取放木块时,脚不能越过A线和B线,违者重测。
速度素质测量的注意事项:①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及反应速度的测量不能互相取代②在测验位移速度时,要求受试者穿运动鞋,不得穿钉鞋。③在测验位移速度前,应让受试者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受伤。④每次测验后,测验者切记回表。1min仰卧起坐:测试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的腹肌力和腹肌耐力。适用于12岁至大学男、女生。测试方法:测试前,受试者在软垫上屈膝仰卧,大小腿成90°,两手手指交叉置于头后。同伴双手握住受试者两侧踝关节处,双足固定在地面上。双手抱头,收复使躯干完成坐起动作,双肘关节触及或超过双膝后,还原至开始姿势为一次。测量要求:受试者不可借肘部撑起或臀部上挺后下压的力量完成起坐,或仰卧是两肩胛部未触地,或双肘未触及双膝,双脚必须放在垫子上,由同伴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