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论文写作》考试题目及要求
考试题目:关于“感应电能传输”问题展开调研,然后写一篇科技论文;
题目自拟,但是题目中需包含“感应电能传输”,且正文需对“感应
电能传输”及相关问题展开叙述和讨论。
写作要求:
1.写一篇中文的科技论文。
2.论文的9大部分缺一不可【题目,作者及单位(及第一作者的电子邮箱),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及讨论),致谢,参考文献】。
其中,附录,注释部分需要写的也可以撰写。
作为一篇中文科技论文,题目,作者及单位(及第一作者的电子邮箱),摘要,关键词这四部分需要写中、英文。
3.文章写作字体要求:
(1)文中一级标题四号黑体,二级标题小四黑体;
(2)文字叙述部分用小
四、宋体、1.5倍行距;
(3)正文中图、表标号:5号字体,格式如图
1、表1等;
(4)文中所有的硬件电路图用绘图软件画出,大小比例统一,图内字体不
大于正文小四字体;
(5)参考文献,在正文内引用处以上角标形式标出;
4.论文至少写6页内容,A4纸单面打印;
考试要求:
1.论文至少写6页内容,A4纸单面打印;不能出现雷同论文,否则都为0分;不能直接粘贴所调研的其他文章的内容,要自己写,该引用的地方需引用。
2.《科技论文写作》最后成绩=平时成绩(占30%)+论文成绩(70%)。
3.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11月15日。
第二篇:期末论文题目及写作要求
期末论文(报告)写作要求
课程:《国际企业管理》
一、论文题目与内容:
1.命题:(每个题目写作人数不得超过2)
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1)松下(或其他日本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2)IBM(或其他美国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前2个题目提示: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人才的招牌任用,员工的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激励政策等方面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3)国际企业的海外经理的选拔
提示:从海外经理选拔的来源,海外经理需具有的条件等方面结合具体案例加以分析;
4)你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是一家中型跨国公司的初级层次的主管。你的执行总裁下周将出差一个月,会见德国、希腊、沙特的潜在的合作伙伴。由于你在国际商务方面的专长,执行总裁要你准备一份文化摘要,主要是她将访问的国家文化和企业文化,她不想在文化方面犯任何的错误。由于这是指派给你的第一项主要任务,所以做好这件事对你十分重要。请你给她拿出一份高质量的书面报告。
提示:研究的问题可能包括对待工作的态度、家庭在工作中的作用、食品与节日、宗教的作用和语言等基本的文化准则;价值和信念;名片、头衔和致辞形式;问候、手势、增礼、商务语言、交易方式及对女性主管的潜在反应等。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方向:
5)基于七维文化模型的中美日三国跨文化管理研究
提示:分析中美日三国在七维文化模型下各个维度表现的不同倾向。6)***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研究 7)国际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模式探析
8)KFC(或其他国际企业)在中国的跨文化管理分析 9)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的本土化策略
以上4个题目提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必须结合具体案例。国际企业战略管理方向:
10)鞍钢集团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or 某某公司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国际企业组织管理方向:
11)鞍钢集团的组织管理研究 or 某某公司的组织管理研究 国际企业经营管理方向:
12)海尔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
以上3题目提示:结合课堂所学国际化经营的理论对鞍钢的国际化战略和组织结构,对海尔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加以分析。2.自选题目:
自选题目必须与本学期授课内容相关(国际企业的环境分析,经营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跨文化管理,战略管理)且要求有相关案例分析。
二、字数:5000以上
三、提交日期:2014年12月24日
四、论文格式规定:
1.论文的写作排版要求:
1)封皮:论文题目(粗宋体三号,居中)
右下方:课程名,主讲人,学生姓名、学号、班级(宋体小四号)
封皮可加相应修饰图案
例如:
****企业的跨文化管理(三号宋粗体)
课程:《国际企业管理》
主讲:
姓名:*** 学号:29 班级:国贸11.1
2)正文(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一级标题用粗宋体小三号;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粗宋体四号;
3)参考文献:(3-5个)论文中所有的引文均要注明出处。
⑴ 若引文章,则需注明作者姓名,文章名,刊物名,年份,页码。(例如:孙沫萍,《读<灭亡>》,《开明》第二卷,1930年8月,第 4页。)
⑵ 若引书中的观点,须注明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年份,页码。
(例如:王观泉,《鲁迅与美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72页。)⑶ 如引用网络上的内容,要注明具体的网站网页名称及网址链接。
2.打印纸张规格:
A4 210×297毫米。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2.5厘米;左:2.8厘米;右:2.8厘米。
注:学期论文最重要的是请各位同学写出自己新的体会,一定不要出现抄袭他人等不规范的学术行为。
第三篇:科技论文写作及格式要求
科技论文写作及格式要求
1、论文内容必须紧扣科技主题,有针对性、创新性、前瞻性、2、论文尽量减少公式和图、表。摘要不少于400字,勿附任何图、表。
3、论文书写顺序: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论文摘要、主题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4、文章题目用二号黑字体,居中;题目下为作者姓名,小四宋体;姓名下为作者单位,六号宋体,并用小括号括起,论文幅面A4。
5、摘要用六号宋体,主题词在摘要的左下方,一般不超过8个字,小五楷体。
6、正文用五号宋体,正文中标题不超过3个层次。各级标题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一级,1,2,3,……;二级,1.1,1.2…,2.1,2.2……;三级,1.1.1,1.1.2…,1.2.1,1.2.2……)。一级标题用小四宋体,二级、三级标题均用小五黑体。
7、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8、参考文献在正文下方空一行,“参考文献”四个字用小五黑体居中排列。参考文献必须是正式出版物发表的文章,按作者姓名、文章题目、发表刊物、刊物的年、期、页码顺序排列。
9、参考文献后附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四字用小五黑体左起顶格排,后空一格,接排简介内容。简介字数限于100字以内,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工作单位、职务、职称、专业、主要成果、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字体用小五宋体。
10、如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请在第一页下方加注,用横线同正文分开,注明文章发表日期、题目、刊物名称、出版单位。注文字体用六号宋体。
第四篇:科技论文写作要求范文
科技论文写作格式与基本要求
摘要:对科技论文写作的意义、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和基本要求等方面作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科技论文写作
科技论文是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主要载体,是获得科技信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化学家卢嘉锡指出:“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达的人,不算一个真正的科技工作者。”科技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科研工作的进展。希望各位工程技术人员在注重技术研究的同时,做好科技论文发表前的撰写工作。
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科技论文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可读性和规范性。
1.1创新性:没有创新性,就没有必要写科技论文。所谓创新,是指在认识中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发现,在应用中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提出,研究成果显著。
1.2科学性:建立在试验和推理的基础上,论点鲜明,经得起推敲,论据确凿,经得起论证。
1.3可读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逻辑性强。语句通顺、概念准确、语言表达清晰。
1.4规范性: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期刊投稿规定。
2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
科技论文一般包括以下8个部分: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
2.1题名
题名应以最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出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题名要简明、准确、醒目,有利于读者阅读和文献检索。题名一
般不宜超过20字,因此,题名尽可能删弃多余的词语,避免将同义词或近义词连用,如常见的有“„„的研究和探讨”,“„„的分析研究”,一般可删去其中的一个。
2.2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一般应列于题名下方,表示文章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对于多作者论文,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依次类推。
2.3摘要
论文一般都应有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使读者不阅读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实验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摘要要求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作,力求简短精练,具体明确,内容完整,独立成段。一般报道性摘要以200—300字为宜,指示性摘要以50一1‘nO字为宜,报道一指示性摘要以100一200字为宜。摘要的写作应字字推敲,力求做到“多一字有余,少一字则不足”。
2.4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要求,从文章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可从文章的四个部位去寻找:首先,从题名中找,题名是论文的主题浓缩,最易找到;其次,从文摘中找;其三,从论文的小标题中找;其四,从结论中找。“关键词”左顶格书写,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空一格,每篇文章关键词选取3~8个词,置于摘要的下方。
2.5 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引言的内容包括:说明本研究工作的缘起、背景、目的、意义等;介绍与本研究相关领域前人研究的历史、现状、成果评价及其相互关系;陈述本项研究的宗旨,包括研究目的、理论依据、方案设计、要解决的问题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可与摘要雷同,也不要写成摘要的注释,应能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引言的篇幅一般没有限制,写作过程应按逻辑顺序,做到文理贯通,条理清晰。
2.6正文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
2.6.1正文层次
正文是表达作者思想观点最重要的部分,为表达清楚,正文必须分成若干个层次来写,各层之间要有逻辑关系。有的正文分成若干个自然段,注意一个自然段只能表示一个中心意思。有的正文分成若干个小标题进行分层表述。把正文分成若干个小标题进行分层表述时,每个小标题都应有题名,不能有的有题名,有的没有题名。用小标题对正文进行分层时,每层的小标题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编码的两个数字之间用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如:“1”、“2.1”、“3.1.1”。所有的编码均左顶格书写,最后一个序数码之后空一格写标题。当用小标题对正文分层时,每一层次一般不超过4级,如“2.2.1.1”,最后一级内如果还要分层可用“(1)”、“(2)”或“a、b、c”等的形式表述。
2.6.2插图
插图必须精炼、清晰、规范,尽量用计算机作图。图序号、图名称必不可少,其中不加标点且期间留一字间隔,图例、图注、图文可
视情添加,一般插图规格为5×7cm或10×15cm。文中插图的编排均应按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序号,并标注图名。例如:图
1、图
2、图号和图名(其间空一格)置于图的下方居中位置。插图应紧随其叙述文字之后编排。
2.6.3表格
表格应精心设计,具有自明性。表格中的符号、单位等应与文字表述或插图一致。一般随文字排,先见文字后见表格。表格必须有表序号、表标题,其中不加标点且期间留一字间隔。
2.6.4计量单位
一律用国际(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统一符号表示,对废止的计量单位,请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例如:长度为m、cm、mm;重
量为g、kg;流速为m/s;时间为h、min、s等。
2.7结论
结论是将实验、观测得到的数据、结果,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逻辑分析,而得到的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整篇论文的总论点。读者阅读论文的习惯一般是首先看题名,其次是看摘要,再次看结论。结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哪些补充、修改和证实,有什么创新;本文研究工作的领域内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结论应做到准确,完整、明确、精练,用语斩钉截铁,数据准确可靠,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文字上也不应夸大,对尚不能完全肯定的内容,注意留有余地 2.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当今的大部分科研成果是在前人研究成果或工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可以反映出作者对前人劳动的肯定和尊重,便于同行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动态,以及采用追溯法查找与此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文献情报研究。引用参考文献要精选,一般仅限于最必要的、最新的文献,并且作者对这些文献应亲自阅读过。未经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不能引用。参考文献应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并在文末按顺序著录,同时要采用规范化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2.8.1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专著的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论文集的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C].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3)技术标准的著录格式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4)期刊的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5)报告的著录格式
[序号]报告人.题名[R].会议名称,会址,年份。
(6)专利的著录格式
[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
科技论文撰写常用的标准化及其格式
标准化是现代组织生产、促进技术进步、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文献工作标准化是标准工作的一个新领域,其目的是使文献工作走向标准化、系列化的通用化,以达到文献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要求。在文献标准化工作中,科技期刊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科技期刊是科学技术信息的重要载体,其信息量在印刷体中占70%以上,是情报的重要来源,是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工具。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期刊得到了迅猛发展。全国公开发行的期刊有8000余种,其中科技期刊就有400。多种,占全国期刊总量的50%以上,与国外交换的有1000余种,取得国际标准刊号(ISSN)的有2500种。为了不影响科技期刊信息的存储、交换和共享,使期刊达到标准化要求,尽快与世界接轨,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了哎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并从1991年7月1日在全国实行,从而为科技期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黑龙江农业科学》是我省唯一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2000年已改为大16开国际标准版本,并全部实行了标准化编排,使期刊质量得到了提高。为便利广大学者撰写科技论文,现将撰写科技论文中常用的标准化要求及格式介绍如下: 1文题及文题注释、作者署名、摘要及关键词的著录
1.1文题及文题注释题名尽量简单明了,能概括文章主题。用字应醒目大方,字体要适当。通常用2号宋体字,副题用3号宋体字。文题注释包括论文涉及的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第一作者的出生年、性别、籍贯、职务、职称、现主要从事工作等,一般著录在文章第1页的左下角。
1.2作者署名包括姓名 w201008***2.htmlw201008***2.html作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例:仁3〕金黎平,屈东玉,纪颖彪,等.马铃薯加工型品种的选育技术[A〕.陈伊里.中国马铃薯研究进展仁C].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9.1一6。
7.4报纸[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1〕谢稀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一12一25(10)。7.5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www.cajcd.edu.。n/pub/wml.txt/980810一
2、heml,1998一08一16八998一10一04。
例:[3〕万锦堑.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献(1983一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注: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数据库一DB,计算机程序一CP,电子公告一EB;电子参考文献载体类型标识:OL一数据库,MT一磁带,CD一光盘,DK一磁盘。)7.6国际、国家标准〔序号」主要责任者.标准名称〔Sj例:[1」NY一T39一39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S〕。
参考文献: 〔l]翁永庆.科技期刊编排格式标准化专辑〔J].编辑学报,1991,3(增).[2〕GAJ一CDB/TI一1998[S〕.
第五篇:科技论文写作考试2016
科技论文写作考试题
姓名: 青靖 学号: S20166031 年级:S16级
一. 简要评述并修改摘要(任选一题,简要评述20分,标出错误10分,修改25分,共55分;错误或需要修改的地方标注电子版用不同颜色,纸质版用下划线;在该摘要后依序写出修改前及修改后的句子)
1.四川农家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作为旅游业中发展最快、增长潜力最大的生态旅游(业),正以日渐迅速(因其日渐迅猛)的发展趋势备受世人关注,(。)而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新型模式--农家乐,也如雨后春笋般的逐渐(迅速)发展起来,(。)它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和消费空间,而且还在调整农民的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农家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鲜事物,它把农业生产,农村自然景观,乡土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新)产业。现在,农家乐这种农业生态旅游形式以它独有的风格和魅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到处开花结果,迅猛发展(发展迅速),显示(表现)出了强烈的新时代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家乐这种旅游休闲方式(农业生态旅游形式)将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对四川最具代表性的成都周边农家乐进行了实地调查,作了(展开了)以下研究工作:
1、介绍了(阐述)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一些基本概念。(,)(总结)对目前国内外生态旅游规划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及(介绍)乡村旅游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与农家乐的关系。(,)并从市场、环境、农民、游人、历史等多个角度对农家乐兴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与分析)。(,)最后介绍了四川农家乐的发展现状。
2、对(按照)四川农家乐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原则及方法进行研究。(,)根据农家乐所依托资源的不同特点,归纳总结出目前农家乐存在的几种模式及其各自的特点。(,)并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雕塑、置石、铺装、景观小品等这几大景观构成要素对农家乐的规划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这对四川乃至全国农家乐的规划设计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通过(分析)一家星级农家乐的规划设计实例来(,)诠释(了)“生态环境氛围优良,景观特色突出,植物与环境配置得当,有特色、效果好”这
(一)评定星级农家乐的重要标准(在实践中的应用)。该设计(实例)从设计构思到功能布局与景区景点设置,再到植物配置(均)进行了详细阐述,对研究中提出的农家乐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印证。
解答
简要评述
该摘要介绍的内容是先由生态旅游引出农家乐这一新兴的产业模式,阐述了乡村旅游,农家乐以及国内外生态旅游规划理论的相关内容,然后从缩小范围,从四川农家乐的一个具体事例入手,分析了农家乐这一产业模式的现状以及特点,以上是该摘要的主线。
摘要是指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应说明研究的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一般性论文集的摘要篇幅以300字左右为宜,而该摘要过于冗长、且包括很多本学科领域的常识内容,也多次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该摘要结构松散不够严谨、表达冗长繁复、多采用长句,而这正是摘要写作中应该慎用的;修改后的摘要主要应明确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研究结果,即“采用了„„方法研究了„„,通过„„对„„的调研,得出了„„的结论”。该摘要问题很多,需要斟酌修改的地方很多,总的来说主要是过于冗长,没有抓住摘要写作的重点,使读者所获信息过于繁杂、摸不着头脑,没有起到摘要简明扼要、补充题名不足、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的目的。并且文章中段落间缺少层次感,一个句号就是一个段落。前两段中语言过于繁琐,内容过于简单,并且语言重复性强,需要对语言进行压缩,并且语言不谨慎,诸如到处开花结果,乃至全国农家乐等等词句。其次语言使用过长,一句话包含内容太多,需要进行删减或者分句。摘要中对实验方法的说明很少,理论语句过多,实验后的结果也未能清晰的说出来。
总的来说,作为一篇学术论文,此摘要的用词略显口语化,各个段落之间的连接不够连贯,逻辑不够紧密,而且在行文的选词断句中有比较明显的问题。这篇摘要内容过于空洞,语句不够严谨,没有掌握到摘要的核心写法,并且语言的层次性相当欠缺。需要对摘要的核心写法进行学习,并且语言功底需要加强。达到用最精简的话语表达自己的论文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等。
修改后的句子
1.作为旅游业中发展最快、增长潜力最大的生态旅游业,因其日渐迅猛的发展趋势备受世人关注。而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新型模式--农家乐,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它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和消费空间,而且还在调整农民的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农家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鲜事物,它把农业生产,农村自然景观,乡土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新产业。
3.现在,农家乐这种农业生态旅游形式以它独有的风格和魅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发展迅速,表现出强烈的新时代特征。
4.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家乐这种农业生态旅游形式将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对四川最具代表性的成都周边农家乐进行了实地调查,展开了以下研究工作:
5.阐述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一些基本概念,总结目前国内外生态旅游规划的主要理论与方法,介绍乡村旅游的研究现状,分析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与农家乐的关系,并从市场、环境、农民、游人、历史等多个角度对农家乐兴起的原因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最后介绍四川农家乐的发展现状。
6.按照四川农家乐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原则及方法,根据农家乐所依托资源的不同特点,归纳总结出目前农家乐存在的几种模式,并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雕塑、置石、铺装、景观小品等这几大景观构成要素对农家乐的规划设计进行详细分析,这对四川乃至全国农家乐的规划设计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7.通过分析一家星级农家乐的规划设计实例,诠释了“生态环境氛围优良,景观特色突出,植物与环境配置得当,有特色、效果好”这一评定星级农家乐的重要标准在实践中的应用。该设计实例从设计构思到功能布局与景区景点设置,再到植物配置均进行了详细阐述,对研究中提出的农家乐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印证。
2.稀土壳聚糖对四川山地乌骨鸡生产性能
本试验研究稀土壳聚糖对四川山地乌骨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营养物质利用率以及脂类代谢的影响。试验一,选用240只1日龄健康四川山地乌骨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进行为期56天的饲养试验。5个处理组是分别是在每kg基础日粮中添加金霉素(50mg/kg)以及添加0.00%、0.10%、0.15%和0.20%的稀土壳聚糖。试验分为0-4周、5-8周两阶段,共56天。生长试验结束,进行代谢试验和取样,代谢试验期7天。从稀土壳聚糖对四川山地乌骨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的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内脏ATP酶活性及脂类代谢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促生长作用,并筛选出添加效果较好的添加剂量做进一步的研究。试验二,在试验一的基础上,选用1日龄健康四川山地乌骨鸡192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进行为期56天的饲养试验。处理l是基础日粮组,处理2添加0.10%稀土壳聚糖(试验一中稀土壳聚糖的适宜添加量),处理3添加0.08%壳聚糖,处理4 添加0.02%稀土。试验分为0-4周、5-8周两阶段,共56天。从稀土壳聚糖,稀土和壳聚糖对四川山地乌骨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的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内脏ATP酶活性和脂类代谢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其促生长作用,并筛选出添加效果较好的剂量做进一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1.分别添加金霉素和适宜剂量的稀土壳聚糖均能改善四川山地乌骨鸡生产性能,其中以0.10%的稀土壳聚糖促生长效果最好。与金霉素相比,O一4周0.10%的稀土壳聚糖平均日增重提高了3.09%;5-8周提高了4.88%;全期(0一8周)平均日增重提高3.55%。在0-4周,添加稀土壳聚糖对ADFI无显著影响;5-8周和全期ADFI变化规律相似,与金霉素组相比无显著影响。在料肉比方面,0一4周0.10%稀土壳聚糖组,与金霉素组相比分别降低了3.08%,5-8周比金霉素组降低了3.52%,全期料肉比变化规律与5-8周相似,与金霉素组相比降低了3.38%。试验二,0-4周,5-8周,0-8周,0.10%的稀土壳聚糖组平均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均高于其他各组;料肉比,0-4周,5-8周,稀土壳聚糖组低于其他各组;0-8周,稀土壳聚糖组低于壳聚糖组。统计分析表明,添加稀土壳聚糖0.10%组,提高了平均日增重、改善了饲料利用率,且效果与金霉素相当。
2.稀土壳聚糖能提高有提高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含量,降低血清中尿素氮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趋势,各处理之间血清中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四川农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稀土壳聚糖对四川山地乌骨鸡脂类代谢及促生长作用的影响尿素氮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试验二表明,添加稀土壳聚糖血清中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尿素氮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好于单独添加壳聚糖和稀土。
3.添加稀土壳聚糖与金霉素,均能提高养分的利用率。0.10%稀土壳聚糖组与金霉素相比,蛋白质利用率提高了3.22%:干物质利用率提高了7.66%(P<0.05);能量利用率提高了7.47%(P<0.05);脂肪表观代谢率降低了1.21%。稀土壳聚糖与单独壳聚糖和稀土相比,蛋白质利用率分别提高了8.83%,3.17%(P<0.05);干物质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06%、1.83%;能量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73%、1.07%;脂肪表观代谢率分别降低了0.33%、3.27%。
4.稀土壳聚糖能提高ATP酶的活性,其中0.10%稀土壳聚糖组效果最好。对心脏、肝脏、肾脏NA+ -K一ATP酶活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0.10%稀土壳聚糖分别提高了18.64%、30.15%、28.39%(P<0.01);对心脏、肝脏、肾脏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0.10%稀土壳聚糖分别提高了25.93%、28.03%、33.33%(P<0.01)。
5.添加稀土壳聚糖能降低四川山地乌骨鸡腹脂率、肝脂率以及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随着稀土壳聚糖添加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腹脂率、肝脂率以及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以上结果表明:稀土壳聚糖0.10%与金霉素均不同程度改善了四川山地乌骨鸡生产性能;稀土壳聚糖可降低四川山地乌骨鸡脂类代谢。同时,稀土壳聚糖比单独添加稀土和壳聚糖效果好。从促生长作用、脂类代谢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等指标考虑,在四川山地乌骨鸡饲料中添加0.10%的稀土壳聚糖效果最好,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抗生素添加剂,并达到更好的饲养效果。
3.云贵川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及DNA多态性分析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小麦生产上主要流行病害之一。该病害是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lici Eriks)引起的一种重要气传真菌病害在我国曾发生多次大流行,给我国小麦生产造成严重产量损失。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相邻,小麦种植情况和气候条件相似,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的常发区和易变区。逐步摸清三地小麦条锈菌群的毒性结构、分子多态性及其菌源关系,对于病害测报和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项研究根据基因对基因原理,选用37个小麦抗条锈近等基因系和己知基因品系作为鉴别寄主,对来自云、贵、川三省的61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毒性鉴定,并用6对SSR引物及6对AFLP引物对120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分子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省小麦条锈菌群体对目前国际上认定的绝大 十多数小麦抗条锈基因都存在高频率且稳定的毒性。供试条锈菌群体除对yr5、Yr10+YrMoro、Yr24/Yr26无毒力,以及对YrSP和Yr9、Yr12、Yrcle。的毒力频率低于40%外,对其余抗条锈基因均表现为高毒力。分别比较来自云贵川三省的条锈菌群体毒性,四川地区毒性最强,贵州地区最弱,云南地区居中。运用NTSYSPc软件对供试61个条锈菌所构成群体的毒性数据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发现菌株间毒性相似度较高,其相似系数在0.57-1.00之间。利用6对SSR引物及6对AFLP引物对来自云、贵、川三省的120份小麦条锈菌株进行DNA多态性分析:前者共扩增出9条多态性片段,后者共扩增出50-76条条带,其中20条为多态性条带,病菌群体DNA多态性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为SSR相似系数在0.51~1.00之间,AFLP相似系数在0.46-1.00之间,表明群体的DNA多态性较高。云、贵、川三省小麦条锈菌群体的毒性基因频率和DNA多态性相似程度均较高,说明地区间菌源交流较为频繁。条锈菌毒性多态性与DNA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者间缺乏显著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07812(SSR)和0.10217(AFLP)。
4.沼液农用对小麦产量、品质及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
沼液是人、畜粪便和各种农作物秸秆等原料投入沼气池内经密封发酵后残存的液态物质,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生物物质,具有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双重功效。沼液农业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等的施用,有效地降低对生态系统和环境的破坏,而且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的品质,满足人们对环保、绿色、健康型的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有效持续地改良土壤环境、有效调节土壤的水、肥、气、热等环境要素,从而促进土壤生态环境、土壤功能的良性循环。
本研究以小麦为研究对象,以大型养猪场猪粪尿发酵的沼液为供试原料,在四川省资阳市临江镇大型养猪场的承包地上开展了小麦大田试验,设置不同的沼液施用量梯度,以清水和常规化肥为对照,研究沼液农用对小麦产量、品质、食品安全及土壤肥力与质量的影响。确定小麦生产的沼液适宜施用量以及当地土壤对沼液农用的最大承受力,从而为沼液在农业生产中的科学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小麦产量、品质以及食品安全为控制指标的最佳沼液施用范围
与清水和常规化肥处理对照相比,适量的沼液施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小麦营养品质,还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籽粒矿质元素含量,降低小麦籽粒的重金属含量。当沼液施用量在2000-5000kg/666.7m2时(处理4一处理9),小麦产量显著高于清水处理和常规化肥处理;小麦的品质指标随沼液施用量的增加其差异不显著;当沼液施用量在2500-4500kg/666.7m2时(处理3-处理5),各沼液处理的小麦籽粒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常规化肥处理,并且参照《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各处理中小麦籽粒Pb、Cd、Cr、As、Hg的含量均低于相应的污染物限量标准(其中As、Hg含量未检出)。
综合考虑沼液施用对小麦产量、品质以及食品安全的影响,本研究认为,沼液施用量控制在3500-4500kg/666.7m2的范围,小麦的产量最高、品质最佳、并满足食品安全要求,施用沼液的经济效益较好。
2.以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为控制指标的最佳沼液施用范围
施用沼液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防止土壤酸化;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不同程度地增加,有机质含量无明显增加。当沼液施用量在3000-5000kg/666.7m2时(处理5一处理9),施用沼液能够有效地提升土壤肥力。所有沼液处理的土壤Cr、AS含量均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GB15618-1995)一级标准,而Pb、Cd、Hg的含量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GB15618-1995)二级标准,但当沼液施用量在5000kg/666.7m2时(处理9),其所有土壤重金属指标较其它处理均有大幅度提高。
综合考虑沼液施用对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影响,本研究认为,当沼液施用量控制在 3000-4500k/666.7m2时,土壤肥力较高,环境质量较好,施用沼液的环境效益较高。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在旱作系统下,以小麦为供试材料,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品质、食品安全以及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等方面(因素),在猪场沼液一小麦一土壤体系中,四川山丘区紫色土的沼液最大承受力为4000-4500kg/666.7m2,此时土壤肥力较高,土壤质量较好,且小麦的产量最高,品质最佳,沼液农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最佳平衡。
5.基于农户角度的城郊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研究——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随着收入水平的逐年增加,农民越来越有能力改善自己的居住状况,扩大住房面积和提升居住条件已成为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居民点具有数量多、建设自发随意、空间布局规划不合理、分布零散、用地强度低、闲置比例大等特性,由于这样的特性,对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管理较为困难。同时,农村土地的经济比较效益较低,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基层政府机构的财政资金减少,投入到农村土地管理上的资金也在减少,农村土地管理资金、人手的缺乏使得基层政府对于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的力度不如城市建设用地管理。农村居民点扩张导致的耕地减少绝对数量甚至大于城镇用地扩张导致的耕地减少绝对数量,而这还是在农村人口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发生的,农村居民点扩张已成为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城市郊区属于经济活动活跃的地带,它承接着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并向毗邻的典型农村地区渗透中心城市的文化与生活方式,起着桥梁作用。在城郊居住的农户受中心城市发展的影响较大,城郊的经济条件要优于典型农村地区,居住在城郊的农户更有条件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同时在城郊居住的农户修建房时仍然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出现如:更偏向于单家独户的居住形式、在城镇或新交通要道附近已经拥有了新的住宅但原有旧房仍然保留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存在造成当地土地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城郊土地的经济价值高于典型农村地区,因而城郊土地资源相比典型农村土地资源显得更为稀缺,研究城郊农村居民点的变化对保护我国的耕地资源、引导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城郊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有着自己的特征,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也多种多样。在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众多因素中,区域的外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两个很重要的方面。农户是引起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微观主体,农户建房行为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因此农户建房行为受到农户的需求、农户的传统思想观念、农户的教育水平等一系列内在的驱动因素影响。
本文把目光投向西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直辖市一重庆,选择经济欠发达的巴南区农村作为城郊农村居民点变化的研究区域,并基于农户角度构建农村居民点规模变化驱动模型及农户建房意愿的驱动模型分析城郊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笔者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与5个调查小组于2009年3月至5月深入巴南区鱼洞、南泉镇、安澜镇、接龙镇、木洞镇五个乡镇进行抽样调查。此次调查涉及40个行政村,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500份问卷,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09份,问卷有效率为62%。在问卷调查资料的基础之上,本文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巴南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的过程及其驱动机制进行研究。
文章首先界定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相关概念,介绍农户建房决策行为涉及的人地关系理论和马斯洛需求理论,指出各理论对本次研究的指导意义。其次,介绍巴南区的社会经济和自然地理条件,分析调查区域农户的年龄、家庭规模、劳动力构成和文化程度等,研究农村居民点现状特征和农村居民点变化情况,选择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并解释各变量因子、选择合适的度量方法,建立城郊农村居民点规模变化驱动力实证模型并对模型估计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基于对农户择居意愿的调查,分析城郊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趋势,构建农户建房意愿以及迁居至中心村意愿的实证模型,得出影响农户择居意愿的因子。基于调查和分析结果,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1)随着经济的发展,巴南区农村住房的建筑结构由传统的土草或土木结构转向了砖混结构;农户住房以“一楼一底”的两层建筑层数为主;传统的房屋建筑思想影响聚落样貌,农户住房以“单家独院”为主,容积率低:农户宅基地超占和闲置情况较多,布局不合理。
(2)在实地调查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基础上,利用计量统计软件SPSS43.0,分别建立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能较好的反映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与各驱动因子之间的关联,Logistic模型能较好的反映影响农户建房意愿和搬迁至中心村的意愿的影响因子。
(3)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点规模变化的因素包括户主在外务工时间以及家庭人口规模两个因子。这两个因子与农村居民点新辟宅基地用地规模变化呈正相关,且与预期农村居民点规模影响方向相同。
显著影响农户建房意愿的因素包括房屋建筑年限、自然灾害、交通条件三个因子。房屋建筑年限与农户建房意愿呈正相关,自然灾害与农户建房意愿呈正相关,交通条件与建房意愿呈正相关,这三个因素与预期意愿影响方向相同。
显著影响农户迁居至中心村意愿的因素包括户主文化程度和户主在外务工时间两个因子。户主文化程度与农户迁居至中心村意愿呈正相关,户主在外务工时间与农户迁居至中心村意愿呈负相关。户主文化程度预期方向相同,而户主在外务工时间与预期方向相反。
二.指出各图表中的错误,并改正(如无法改正的要指出错误和修改方法)(每小题5分,共30分)
(1)
1.纵坐标的改成土壤容重(g/cm)
2.柱状的范围符号该注明a,b,c,d,e,f...(2)6
图2中:
修改:1.字体该改为Time New Roman
2.缺少中文图名和图序
3.图片背景该改为白底
4.数字“2”应改为Time New Roman字体,即“2”
5.部分图形元素不清晰
(3)
修改:1.图中单位不应是空格,应该改为mg/kg
2.处理浓度四个字该去掉,后面的英文该改为Treatment(mg/kg)
3.纵坐标缺少名称,该加上Hlorophyll content(mg/kg)
4.纵坐标该以0.1作为最低坐标
5.图四该改为图4 6.图例设计不够好,可把其中一种斜线柱状图换为全黑,更易于辨别 7.图不宜在word中进行放大或缩小,造成字体失真或模糊
8.纵坐标缺少名称和单位,该加上Hlorophyll content(mg kg-1)9.横坐标间距不一致
10.图例设计不够好,可把其中一种斜线柱状图换为全黑,更易于辨别
(4)
表1 土壤有机碳和养分描述性统计特征表 样点数据 对数转换 项目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偏态值 峰度值 偏态值 峰度值 2010OM 0.8 114.4 17.51 7.1406 40 0.854 7.054 2010AN 4 374 105.45 37.433 35 0.838 1.798 2010AP 0.6 173.3 19.477 10.6527 54 2.562 22.258 2010AK 10 686 97.37 45.56 46 1.732 10.177 1985OM 0.14 3.78 1.37 0.841 61 0.833 0.442 1985AN 3 134 68.13 34.433 50 0.130 0.771 1985AP 1 47 12.60 11.583 92 1.496 1.633 1985AK 21 180 80.50 33.726 41 0.854 0.768
修改:1.表内同栏数字没有上下对齐,应一律向左边对齐
2.表内栏目缺少标准规定符号和单位
3.缺少英文表序和表名
4.表格的序号和表名应在表上面且居中位置 5.数字小数点后面的精确值应保持一致
(5)
表2 苹果梨园与荒地土壤颗粒组成空间分布与分形维数
Table 2 Spac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particle composition and fractal dimension in Apple-pear Orchards and wasteland soil 修改:1.字体应用宋体,英文应用罗马字体
2.Table2后应空一格再写英文表名
3.表中翻译有问题
4.最后一栏的2.804 1c该改为2.8041c
5.竖栏最后一栏、横栏第4、5栏数字和字母之间应空一格,与文中其他内容保持一致,改为2.7500bc和2.7828c 6.应采用三线表
7.颗粒的英文particle的首字母“p”应改为大写的“P”
8.表名的英文翻译有误,应改为:The particle composition and fractal dimension of space distribution in Apple-pear Orchards and wasteland soil
(6)
表3 不同锌源间的多重比较
Table 3 Mutiple comparisons of average daily weight different Zinc levels
修改: 1.缺少英文注释
2.表中第一横栏缺乏对应的英文
3.平均值后单位应该改为(g/DAY),中英文保持一致 4.平均值后单位应该改为(g/d),中英文保持一致 5.表名的英文翻译有误,应改为:The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average daily weight between different Zinc levels 6.表中第一栏“硫酸锌组内不同水平”和“平均值”缺少对应的英文翻译,即“Different levels between Zinc sulfate”和“Average”
三.修改参考文献(1小题1分,共15分)
1.Akinbami F.K.,Hori T.0.,Oyebisi I.O.,et al.BiogasenergyuseinNigeria:current status,future prospect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01,5:97-112.2.Walla C.,Schneeberger W.Survey of farm biogas plants with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produetion in Austria [J/OL] 2007,3.Singh K.,Jatinder H.,Sooch P.,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economies of different models of family size biogas plants for state of Punjab,India [J].Energy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2004,45(10):1329一1341.4.Omer A.M.,Fadalla Y.Biogas energy technology in Sudan [J].Renewable Energy,2003,28:499-507.5.侯春林等.几丁质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3, 7(2):115-117. 6.Yudai Okuyama;Hiroyuki Kanzaki;Akira Abe;et al.A multifaceted genomics approach allows the isolation of the rice Pia-blast resistance gene consisting of two adjacent NBS-LRR protein genes.The Plant Journal, 2011, 66(3): 467-479
7.文向明.农家乐与生态环境建设.云南环境科学.2003,22 8.郭来喜.中国生态旅游一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地理科学.1997(4)9.Vitousek PM(1982).Nutrient cycling and nutrient use efficiency.American Naturalist, 119, 553-572 10.Ceballos,L,H.The Future ofEcotourism,Mexico Journal, 1987(1)11.Dodds PN, Lawrence GJ, Catanzariti A-M, Teh T, Wang C-I, Ayliffe MA, Kobe B, Ellis JG.Direct protein interaction underlies gene-for-gene specificity and coevolution of the flax resistance genes and flax rust avirulence genes [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6, 103(23):8888-8893.12.Ziffer,K.Eeotourism:The UneasyAlliance.1989 13.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2004 14.Shaohong Qu;Guifu Liu;Bo Zhou;et al.The Broad-Spectrum Blast Resistance Gene Pi9 Encodes a Nucleotide-Binding Site–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 and Is a Member of a Multigene Family in Rice.Genetics, 2006, 172(): 1901-1914 15.杨金艳,王长宽等.生态学报,东北东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和碳通量.2005,25(11),2875-2883。
修改:
1.Akinbami F.K., Hori T.O., Oyebisi I.O., et al.Biogas energy use in Nigeria: Current status, future prospect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01,(5): 97-112.2.Walla C., Schneeberger W.Survey of farm biogas plants with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produetion in Austria [J/OL] 2007.3.Singh K., Jatinder H., Sooch P.,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economies of different models of family size biogas plants for state of Punjab, India [J].Energy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2004, 45(10): 1329-1341.4.Omer A.M., Fadalla Y.Biogas energy technology in Sudan [J].Renewable Energy, 2003, 28: 499-507.5.侯春林.几丁质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3, 7(2):115-117.
6.Hiroyuki Kanzaki;Akira Abe;Yudai Okuyama;et al.A multifaceted genomics approach allows the isolation of the rice Pia-blast resistance gene consisting of two adjacent NBS-LRR protein genes.The Plant Journal, 2011, 66(3): 467-479 7.文向明.农家乐与生态环境建设.云南环境科学.2003, 22 8.郭来喜.中国生态旅游一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地理科学.1997(4)9 Vitousek Nutrient cycling and nutrient use efficiency.American Naturalist, 119, 553-572 PM(1982)10.Ceballos, L., H.The Future of Ecotourism, Mexico Journal, 1987(1)
11.Dodds PN, Lawrence GJ, Direct protein interaction underlies gene-for-gene specificity and coevolution of the flax resistance genes and flax rust avirulence genes [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6, 103(23):8888-8893.12.Ziffer K.Eeotourism: The Uneasy Alliance.1989 13.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2004 14.Shaohong Qu;Guifu Liu;et al.The Broad-Spectrum Blast Resistance Gene Pi9 Encodes a Nucleotide-Binding Site–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 and Is a Member of a Multigene Family in Rice.Genetics, 2006, 172(): 1901-1914 15.杨金艳, 王长宽等.生态学报, 东北东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和碳通量.2005, 25(11), 2875-2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