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心理学感想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心理学基础第2版》这本书,不仅纠正了我原来的一些错误认识,还让我学到好多东西,下面我一一列举我所学到的,以及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让我对心理学有了新的认识。原以为学心理学的,知道每个人在想什么,以为和算命先生差不多。而其实,研究心理就是揣摩别人的所思所想。心理活动并不只是人在某种情况下的所思所想,它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绪和意志等。根据这点的了解,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也经常通过观察、问问题(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揣摩别人的想法,经常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和周围的朋友相处好,要是只是按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那只能找来别人的厌烦,自己心里也不高兴。而心理学的任务是要探索心理活动的规律,如何产生、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相互间有什么联系等。
原来一听到心理咨询师,就觉得只有心里有变态的心理有问题才去找他们。现在明白,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精神病学是医学的分支,主要从事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治疗,工作对象是心理失常即“变态”的人,在治疗时可以使用药物。临床心理学家也关注病人,但他们不能使用药物,不开药方,一般来说心理学是面向正常人的,来访者有心理困扰,但没有严重的心理偏差。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困扰。而在学校我没有去找过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我觉得有心理困扰并不是非得去找心理咨询师,当每次不高兴了,或者遇到挫折,都会把这些“垃圾”倒给我的好朋友,每次他们都会能让我心里舒服点,增加生活的幸福感。心理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逐渐董事、离家出走、结婚、生育孩子。好好运用心理学,是生活更加和谐幸福。
通过对行为动力的学习,让我学习了动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对我在今后教学路上有很大帮助。在学校教育中运用表扬、奖励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理论依据。对于学生来说,在尽可能的让他们避免失败之外,还应尽可能的增加他们的成功机会,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中总有一些学生学习时毫无动力,缺乏进取心,遇到挫折时倾向于放弃,对于力所能及的任务也往往不能胜任,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拖延作业,或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而归咎其原因学生学业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老师不恰当的评价方式,学生不正确的归因。为了改变学生这些,应该改变外在环境的评价观念,形成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引导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正确归因,降低期望,建立恰当的短期目标。
通过认知过程的学习,让我学习了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的重要性,对我在今后教学路上有很大帮助。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给学生一个明亮安静的学习环境,避免外界干扰,在组织教学中,教学方法生动灵活,教学内容丰富新颖;培养学生有意注意能力,使学生明确每节课的任务,突出重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合理组织课堂、防止疲劳现象,加强意志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灵活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问题的难度要适当;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正确的识别和表征;帮助学生培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辅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取信息;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训练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合理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但不能为直观而直观,要注意科学性;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即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合理地组织识记,提出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有意
识记),使识记材料成为活动的对象,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帮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识记(意义识记),合理选择识记方法(整体识记法、部分识记法、综合识记法);有效地组织复习,科学地组织和安排复习时间,复习要适量,适当的过渡复习——150%;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培养良好的记忆品质。
心理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逐渐董事、离家出走、结婚、生育孩子。好好运用心理学,是生活更加和谐幸福。
第二篇: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想
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想
生物教学,拓展材料,教材生活化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在教学中适当选择课外的拓展材料,辅助教材内容,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课程的学习,要应用于解决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生物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生物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我们校本的开展是在教学坚持对教材内容附加上拓展材料,得到了学生的欢迎,效果非常好。
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拓展具有相对优势,因为生物与人类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但是,对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相关现象,学生一般不太注意,更不会探求这些问题的原因。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生物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生物的热情,体会生物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并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中,调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结合生产实践中应用生物学知识的例子认识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获得成功。下面介绍一些我校的校本开发的具体做法:
一、在生活中寻找情景,开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之门
新的生物知识的引入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寻找典型例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新鲜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生物学问,从而减少学生学习生物的恐惧和厌烦心理,明确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学案例:初中生物教材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节的教学中,我引入新课的情景是这样设置的: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了解一下同学们的饮食情况。下面请某同学说一下昨天他的一日三餐都有哪些食物?
生:早饭吃了牛奶和馒头,中午饭吃了青椒肉丝、西红柿炒鸡蛋、土豆丝和米饭,晚饭吃了面片和羊肉,还吃了一个苹果。师:你吃的羊肉肥吗? 生:“肥搭瘦”。
师:其他同学都吃了哪些食物? 生:……
师:从同学们的食物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食物中富含各种营养物质。牛奶、瘦肉、豆类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很高,馒头、米饭、土豆、面粉、苹果中糖类含量很高(淀粉也是糖类物质),肥肉、炒菜用的植物油主要是脂类物质。除此以外,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炒菜时加食盐以及食物中本身也含有无机盐,每天喝水、吃饭都摄入大量的水分。总上所述,我们每天摄入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脂类(脂质)、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些营养物质对人和动物来说有什么用处呢?今天我们学习人体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营养以及这些营养物质的作用,以及下一节的这些营养物质是怎样被人和动物体消化、吸收利用的。
所谓“生活性”是指生物课程内容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现象和活动。这个情景设置符合观察——思考的逻辑顺序,也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树立了本节学习的目的,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生物知识走向生活实践,让学生体会生物知识的价值。
现实生产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问题,生物及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生物的目的在于用生物和生物知识来解决问题。如“乐于用学到的生物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如何养好家里的花卉、金鱼”,“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人体健康与疾病”等等。但学生很少用生物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判断、选择和策划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当学生学习了生物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在课堂内外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生物问题,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生物巨大的应用价值及其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完全符合的。
教学案例:学习完初中生物《绿色植物利用光制造有机物》的知识后,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中怎样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并将这个问题具体化:“树影下的小麦为什么生长不好”,“为什么种植密度过大过小都降低产量”,“为什么要轮作”,“为什么要一年多茬”,“为什么北方冬天植物几乎不生长”,“为什么温室大棚栽培要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等问题。随即拓展提问“为什么要中耕松土?”“为什么盐碱地上植物不能生长或生长不好” 等问题。让学生在分析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知识的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问题时生物学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是培养具有一定生物学素养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要求。
三、学以致用,用生活中的生物启迪学生创新的智慧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利用学过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生物,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可以打开学生的创造智慧,让生物课堂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教学案例:仿生学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边缘科学,教师先可以介绍一些仿生学应用的例子,如雷达与蛙眼,北极熊中空体毛与高保暖衣服,变色龙与伪装迷彩,宇航员的宇航服和长颈鹿,血液透析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等。然后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相关问题,模仿相关原理进行发明创造。例如,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壁虎的脚设计一款登山鞋等等,可以适当开放实验室设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发明创造条件,通过创造发明等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对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大有帮助。
总之,“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建构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的经验联系起来”缺少生活经验的生物课是不完整的课,缺少学生生活经验的生物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根据新课程要求,充分利用拓展材料大胆开展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让我们把生物教学立足于生活,让教材外的拓展材料在生物教学新起中发挥强大的作用!
一、问题情境的种类
(1)呈现型问题情境。这是将现成的问题提供给学生思考的一种情境。如,教师利用一个或几个典型事例,设计出具体问题让学生归纳,以达到理解某个概念或观点的目的。这是教师常用的一种设疑方法,多用来理解某一知识、概念、观点等。由于它所提供的创造性思维空间极其有限,这类设疑只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因而我们的设疑不能只停留在这类问题情境上。
(2)发现型问题情境。这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不是他人提供问题。例如,在讲《光合作用探究史》的时候,老师设置如下问题情境。师:一粒种子能长成苍天大树,植物是从哪里进行物质积累的?生甲:从土壤。生乙:从空气。生丙:不对,植物生长都需要浇水,应该从水中吸收营养物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不同回答,形成认知冲突,想知道哪一种观点才是正确的,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接下来教师抛出亚里士多德观点“,植物的物质积累来源于土壤。”亚里士多德是著名学者、科学家,有的学生可能已经偏向这一观点,有的学生在怀疑中思考。创设发现型问题情境的常用方式有: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提出个人要学习的目标,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和学习后质疑、标新立异等。教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把学习内容内化为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深刻性,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3)应用型问题情境。这是由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些现实社会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或有目的制造矛盾,将学生置于是非的“十字路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地、辩证地分析解决问题。如学习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为农民制定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具体措施。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提高农作物产量,一方面提高光合作用,另一方面降低呼吸作用,如蔬菜大棚用蓝色塑料薄膜或挂红光灯、蓝紫光灯,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增强光合作用以增加有机物的积累,夜间适当降温以降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这样的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养成变换角度、变通思路考虑问题的习惯。
(4)创造型问题情境。这是指让学生不满足现有的结论或问题的答案,不仅仅满足于教材中的问题,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做新的探索、补充新的见解。如学习了标志重捕法后,教师拿出一大袋黄豆和一小袋赤豆,要求学生估算出黄豆的数量,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最终想出了用标志重捕法类似的实验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未提示或少提示可联系的信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相结合,大胆想象,合理推测,创造性地从已学知识中发现可类比的对象,找出源问题与目标问题中隐含的相似属性,实现迁移,从而达到求解的目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逐渐形成。创设此种情境进行教学,教师常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如“除教材中关于„„ 方法之外,你还有自己的方法吗?”也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假设的情境加以思考,展开想象。如提问“假如你是市环保局长,将怎样治理本市环境?”通过这种角色的设计和转换,鼓励学生积极寻求现实的具有可行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类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现代教育学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问题情境教学其本质特征是师生间、生生间多元互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可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二、组织问题情境教学的方式
(1)课堂讨论活动。讨论是生物课常用的体验式自主学习活动,是一种最有利于师生间情感沟通、信息交流的活动形式。通过讨论的方式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更多学生动脑、动口,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还有利于学生间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要使讨论式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选择讨论的内容,并灵活设计讨论的方式,如同桌共议、小组讨论、全班发言等。讨论中,教师要适时介入,给予必要的引导、辅导。如在染色体组的概念教学中,我先在黑板上画出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后进行提问:“图中果蝇体细胞内有多少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后的配子中有几条染色体?”然后让学生把这几条染色体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来,接着告知这四条染色体可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当学生感到理解困难的时候,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试图用自己的语言给染色体组下定义,再把自己的定义和教材中的定义进行比较。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对直观的图解有个初步的印象,这与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是一致的,并且能锻炼学生从具体图像中抽象出概念并组织语言描述的能力,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进行修正、完善,加深对疑难概念的理解。
(2)案例辩论活动。对于需要开展案例辩论的,课前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计辩题,在课堂上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对于案例的评判,教师不能一人独揽,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在辩论中明白是非曲直。通过辩论,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新型。课堂上的案例辩论活动比讨论活动更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有理有据地发表不同观点,在“头脑风暴”等活动中,在针锋相对的辩论中明辨是非曲折,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运用。在教学中,教师注意结合案例教学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设计适合的辩题,通过多种途径自行寻找相关资料,提前做好准备,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知识开展课堂案例辩论。例如在讲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时,先放了一影片《逃出克隆岛》,该影片中克隆人被称作产品,出现问题的“产品”可以被任意销毁,而影片的最后,“产品”又将本体杀死后取而代之。结合现实中大家对于克隆人的伦理问题,学生就克隆人安全和伦理问题展开辩论。
(3)角色体验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编排小节目,让学生或检验现实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扮演案例中不同角色,使其通过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生物课堂教学中问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前言中部分中指出:“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课标内容对我们的生物教学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性。作为高中的生物教师,应打破那种照本宣科的从理论到理论的讲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构建充满活力的高效生物课堂,在盎然的兴趣中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一、指导观察生活,做好课前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生物课的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教材所讲的内容并结合课标的要求,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获得相应的感性认识,带着这些好奇和疑虑去学习相关生物学知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为课堂有效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学习关于酶的知识时,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使用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蛋白酶、脂肪酶)分别洗衣服,然后对比洗衣效果。在讲细胞呼吸知识的时候,课前让学生进行农业社会调查:为什么植物浇水后,要适时松土?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指导学生课前去观察生活现象,不但能获取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生物课程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兴趣,二、展示生活案例,创造学习情景。
形象化、生活化的课堂导入,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氛围,提高课堂实效。在生物教学中更是如此。生物学知识,属于严谨的自然科学,但也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用生活中的案例引导,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讲生态环境保护的时候,用多媒体播放了广东海域的大面积赤潮现象,环境破坏造成的恶果,触目惊心,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一方面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讲述发酵技术的时候,在课堂上,我呈给学生亲自酿制的葡萄美酒,在品尝芬芳甘甜的美酒同时,在一片唏嘘的赞叹声中,学生们跃跃欲试,身心早已迫不及待地飞向知识的殿堂。之后的学习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三、培养动手能力,崇尚学以致用
知识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第二部分的课程目标中指出:“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引导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在讲述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有关知识时,我让学生了解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后,探究恶性肿瘤的防治措施,关注人类自身健康。在学习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知识时,让学生在秋季,葡萄丰产的时候,尝试亲自酿制葡萄酒。在讲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后,让学生自制豆芽菜。当甘醇的美酒和鲜嫩的豆芽通过学生自己的劳动被创造出来的时候,知识就真正的转化成了能力。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前言中谈到:“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的生物教师,更应明确肩负的社会责任,在教学中,本着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
第三篇:学习心理学的感想
学习心理学的感想
在高中的时候我初步接触心理学课程,觉得轻松有趣,让我对它充满好奇和兴趣,同时改变了小时候认为的心理学即心理测试的幼稚想象。而大学真正开始接触心理学这门科学,才深刻的意识到这是一个复杂、包罗万象的学科。
以前看过一些书籍介绍心理学知识,以为心理学主要就是解释心理现象,通过观察或测试得出一些结论。虽然现在依旧可以这样笼统解释心理学,但学习它的过程注定充满了枯燥艰难,并不是停留在表面那样肤浅。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活动规律的科学,并且研究领域大约有140个分支。学习它需要学习很多相关知识,比如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像是生物课一样,对于我这个文科生略显困难,还有记忆,注意,情绪,能力,气质等等的概念、原理等。心理学家注定是个博学多识的人。
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不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恐怖主义,而是来自于人类心理的问题。所以学习心理学对我们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正在成长的我们会面对多种困难和压力,这就需要会调节自身心理状况。我始终相信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或者乐观程度对成功有很大影响。毕竟意识具有能动性。学习过心理学,我可以从多方面来“认识你自己”,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并运用学过的方法来调整自己,使我更好的适应社会,比如处理人际关系等。我还可以了解自己更适合从事哪种工作等,对我的未来帮助很大。
此外还有对我学习的帮助,我对记忆力和注意力这两课印象较深,毕竟这也是我最需要提升的技能,通过对感知,记忆力,思维,注意力等知识的学习,掌握相关方法,技巧,可以提高记忆力,更好集中注意力,让我更有效率的面对不同学科特色,采取相应的办法,事半功倍,受益匪浅。
学习心理学对未来也有影响。毕业后的我将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心理学是必备的知识。首先要懂得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还要传授学习方法技能等相关技巧,不仅教书更要育人,所以心理学知识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学习过心理学基础这门课后,我的感想即是心理学是一门非常贴近生活学习的重要学科,并对我的成长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文化知识还是自身修养都有所进步。尽管学习心理学过后,它的神秘感减少,不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尽管学习它的过程中充满枯燥的概念,难理解的原理,需要大量记忆的知识,但是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现在的我羡慕老师的知识,我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也会有很大的进步,对得起老师的辛苦,对得起这门伟大的科学。
2012英语师范3班41204076
单林戈
第四篇: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在生活中应用
一、教学内容
生活中数学知识:合理安排、商品的利润
二、教学目的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周围,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目的的,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
三、重、难点 重点:
知识的系统掌握 难点:
如何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
本课时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处理数据、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能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和思想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数学的魅力,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在生活中
(二)探索新知
1、合理安排
例1四年级学生小敏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3分钟)、整理床铺(2分钟)、洗脸梳头(8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一件一件事去做需要50分钟,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是多少分钟?
(1)、(1)—3—(2)—2—(3)—8—(4)—5—(5)—20—(6)—12—=50 从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清整理床铺、洗脸梳头、上厕所可以放在烧饭时同时完成,于是可以把小敏活动的步骤作调整,调整后活动过程如下图:
(2)、(1)——3——(5)——20——
(6)—12—=35
(2)—2—(3)—8—(4)—5— 调整后的活动只需35分钟,约15分钟。
巩固练习
哪位同学还能说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进一步激发把所学知识实际应用到生活中。
2、商品的利润
利润的百分数=(卖价-成本)/成本*100% 卖价=成本*(1+利润的百分数)成本=卖价/(1+利润的百分数)商品的定价按照期望的利润来确定: 定价=成本*(1+期望利润的百分数)
定价高了,商品可能卖不掉,只能降低利润减价出售,减价有时也按定价的百分数来计算,这就是打折扣,减价25%就是按定价的1-25%=75%出售,通常就称为打七五折。
卖价=定价*折扣的百分数
现在您是一个老板,以下问题您如何定价,才能恰到好处: 例2某商品按定价出售,每个可以获得45元钱的利润,现在按定价打八五折出售8个,所获得的利润,与按定价每个减价35元出售12个所获得的利润一样,这种商品每个定价是多少元?
解:(1)每个减价35元后出售12个,共能获得多少利润?
(45-35)*12=120(元)
(2)按定价打八五折出售出售一个能获多少利润?
120*8=15(元)
(3)按定价打八五折时,每个降价多少元?
45-15=30(元)
(4)每个商品原来的定价是多少元?
30/(1-85%)=200(元)
答:这种商品每个定价是200元。
全课小节
通过学习合理安排、商品的利润等一些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感知道数学在生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所以学好数学不只是为考学所用,更重要的是以后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努力学好数学,并很好地运用它,会使我们的人生更精采。
像我们生活中还有如运算与推导、判断与推理、开放与操作、韩信巧点兵等一些有趣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让学生练习。“使用139全球通手机,月租费50元,每分钟通话费0.4元;而某一人用136神州行手机,没有月租费,每分钟通话费0.6元,而这个人用136手机,每月计费150元以上,若他要换用全球通手机合算吗?”这些题目,是学生从示接触过的,又很贴近学一的现实生活。通过让学生业计算,既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又很好地创造了生活的新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可以设置疑问。“为什么自来水的管道是圆形的而不是长方形的”、“你们有没有见过正方形的自来水管”,这样一个带有生活常识的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对它充满兴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样使教材的内容融入趣味的生活情节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
如美国第三次全国进展评估中有这样一个试题是:每辆卡车可载36名士兵,现在有1128个士兵需要用卡车送到练营地,问需要多少辆卡车?乍一看,这是个很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测试的结果也表明,有70%的学生正确地完成了计算,即得出了36除1128商是31,余数为12。然而,在此基础上,只有23%的学生给出了32这一正确的答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学生没有把这一问题看成是真正的问题,没有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而只是把题目看成是虚构的数学问题,为了练习而杜撰的故事。他们所做的事就是进行计算把得数写出来,这也是一些学生的通病,只注重机械练习,而很少考虑其他问题。这只是数学教学中的小小一例,在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的数学要加强真实感要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数学要为生活服务,从而来增加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从数学实践活动入手,拓展数学视野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并让学生辨别步测与目测的差别;让学生到食堂去看看、称称,根据各种水果、蔬菜的重量,使学生去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可获得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二、感悟生活,架构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成了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口号。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解释数学问题。
1、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在上“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内容时,我用CAI课件演示李蕾同学拾金不昧的情景,紧接着播出一则“失物招领启事”: 失物招领
李蕾同学在校园升旗台附近拾到人民币A元,请失主前来少先队大队部认领。校少先队大队部 2002.3
学生惊奇于数学课上老师怎么讲起了失物招领的事呢?我和学生通过分析、讨论A元所表示的意义,师:A元可以是1元钱吗?生1:A元可以是1元钱,表示拾到1元钱。师:A元可以是5元钱吗?生2:可以!表示拾到5元钱。
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3:还可以是85元,表示拾到85元钱。
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4:还可以是0.5元,表示拾到5角钱。……
师:那么A元可以是0元吗?生5:绝对不可以,如果是0元,那么这个失物招领启事就和大家开了一个大玩笑!
师: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拾到多少元,而用A元表示呢?……
由于学生容易认识具体、确定的对象,而用字母表示的数是不确定的、可变的,因此开始学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本题中的“失物招领启事”是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学生便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解题过程中去。在讨论交流中,集思广益,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理解了新知,并对所学的知识更理解,掌握地更牢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相互帮助、合作的意识,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也锻炼了学生对社会的洞察力。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组合图形的计算后,我尝试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老师家有一间两室一厅的住房,如图:你能帮帮他算一算这两室一厅的住的面积有多大?要计算面积有多大我们先要测量哪些长度的面积?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让学生们计算;接下来我还让学生们回家测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在这样一个实际测算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如,学过了100以内加减法之后,创设了“买汽车”的教学情境:微型汽车大削价,小林花去100元买了几辆汽车,他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在我的鼓励指导下,同学们用式子有序地依次表示为:(1)把100元分解为两个数的和:(2)把100元分解为3个数的和:
50+50=100 40+60=100 30+70=10020+80=100 60+20+20=100 50+20+30=100 40+40+20=100 30+30+40=100
(3)把100元分解为4个数的和(4)把100元分解为5个数的和40+20+20+20=100 20+20+20+20+20=100 30+30+20+20=100
学生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求新、去寻觅独创性的答案,这也正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图文并茂的应用题,使学生感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生活中的问题,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应用题的应用味:漫画的形式更贴近于儿童的实际生活,学生从图中获得各种汽车价钱的信息,又从文字中获取“小林花去100元”的信息,由于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刻板地归为哪一种类型,要想解决“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就能得到不同的解法。整个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概括和归纳等学习过程。不仅巩固了100以内认识和加法,而且促进数学的交流,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三、创造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两步应用题之后的教学,我让学生“创作”应用题,学生们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份鸡翅8元,一个汉堡包比它贵4元,我吃了一份鸡翅和一个汉堡包,你们说我用了多少元?”;“我的妈妈上午买了一斤青菜,买的萝卜是青菜的两倍,请问我的妈妈一共买了几斤菜?;《西游记》有62集,《西游记续集》比它多5集,《西游记续集》有多少集?”学生们编应用题时眉飞色舞的神态,夸张的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常常引起哄堂大笑。由于题材来自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学生发言积极、语言流畅,思维呈多极化和多元化,得出“雪融化后是春天而不是水”的新思路,因创造而倍感兴奋,更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再如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爸爸妈妈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水费(电费)是多少;学习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多少本息;再如学习完“比例尺”一节的知识后,让学生绘制“我给未来的校园设计平面图”、“我给生活小区设计平面图”等等,其对图表内容的丰富和社会关注程度令人感叹!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开辟了广袤的原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导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吴懿芳(福泉市仙桥乡中心小学 贵州 福泉 550500)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键词】数学;生活;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要求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让数学教学活起来。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数学学习模式,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让数学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1.用生活事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可以通过事例,让学生知道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就用这样的生活情景描述并加以表演:“教室里本来有5个学生,现在进来4个,又走出去1个,现在有几个学生?来解决“5+4–1=?”的问题,通过情景描述,学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运算过程。又如:我在教学“元、角、分”时,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汶川地震过后,小红想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把自己攒的零花钱都拿出来,她一数有50个1角的硬币,拿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就找邻居的阿姨来帮忙想办法,阿姨收了小红的50个1角硬币后给了小红5张1元钱纸币,小红有点不高兴,觉得自己有点吃亏。你们说小红用50个1角钱硬币换5张1元钱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5个10个一角就是5元,所以50个一角和5元是相等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和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所以“1元=10角”。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通常在教学计算题时,只注重教会方法,然后让学生不断地练,反复地练,以求计算正确。这样不仅枯燥乏味,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这时老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模仿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例如我在上“小数加减法”这一课时,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一个小顾客买一根火腿肠1.8元,一个面包1.5元,于是老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说他该付多少钱呢?被情景吸引的学生都能列出加法算式1.8+1.5=?,可是等于几呢?这时不仅把小顾客和售货员愣住了,也给所有的学生设了个悬念.于是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争辩,终于找到答案。这样富有情趣的模拟生活情境,走入数学课堂,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保持积极的态度。
3.加强实践活动,体会数学生活的乐趣
3.1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体验和理解数学”。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主要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水平”上。如我在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把准备好的一千克盐、一千克米、一千克豆、一千克沙等给学生掂一掂、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试一试,让他们感知一千克到底有多重。那么就让学生亲自对实际事物进行实践操作。然后再将学生分成小组,把带来的橘子、香蕉、梨、黄豆、米等称一称。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3.2课外实践活动;生活中的数学总是与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能直接应用数学知识、技能,尽可能地创造实际应用机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如:学了“分一分”后,安排学生在家里把自己的小柜子、书包、小抽屉等动手分类整理,从中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把数学融入生活之中,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把已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总之,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处理数据、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能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和思想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
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数学的魅力,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一、数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数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情景越接近,学习自觉感知程度就越高,所以我们要善于挖掘数学中的生活情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例如:我们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节,首先观察、触摸自身到周围的环境,从小巧的艺术品到宏伟的建筑对称的形式是和谐的、美丽的、真实的,镜子中的我们看到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对合在一起,大红的双喜字等,都是对称的体现。
又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公园的票价是每人五元,一次购票满三十张,每张票少收一元,现有27名同学去公园游玩怎样买票合算。如买27 张,即:27×5=135(元),买30张即30×4=120(元)有人认为买30张浪费,实际上是节省了。
如在学习“直线”这个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我就问:“大家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拿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最有印象呢?”同学们大都问答是神奇的“金箍棒”,我就让学生把直线想象成能缩能伸的无限的“金箍棒”,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所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数学中的生活事例: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受生活的启迪而发展至今,我们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知识去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了数学意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如:我们在推铅球时,铅球的行进轨迹是抛物线,怎样推才能更远,学习了二次函数,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跳远怎样跳得更远,怎样来测量跳远的距离等等。还有,在足球比赛中,守门员如何站位,才能缩小对手的射角,(就是对球门的张角)当然真正的足球比赛情况会很复杂,我们可以用“三角形的外接圆”知识从静止状态加以思考。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大家知道茶叶筒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圆柱体吗?买东西,重量长度、搞科学研究。卫星的发射,银行用数学,会计、出门旅游、坐车等等。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又如在统计初步的“成功与失败”“机会的均等与不均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投硬币”“猜红白球”和“抢30”游戏,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学习;通过计算彩票的中奖率,学会用概率解决生活中抽奖问题,学会正确对待各种促销活动。
总之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应用问题是从实际背景中产生和抽象出来的,其特点是客观的,现实的,让我们学会在生活中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依托,借助生活经验来思考数学问题。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处理数据、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能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和思想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数学的魅力,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一、数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数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情景越接近,学习自觉感知程度就越高,所以我们要善于挖掘数学中的生活情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例如:我们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节,首先观察、触摸自身到周围的环境,从小巧的艺术品到宏伟的建筑对称的形式是和谐的、美丽的、真实的,镜子中的我们看到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对合在一起,大红的双喜字等,都是对称的体现。
又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公园的票价是每人五元,一次购票满三十张,每张票少收一元,现有27名同学去公园游玩怎样买票合算。如买27 张,即:27×5=135(元),买30张即30×4=120(元)有人认为买30张浪费,实际上是节省了。
如在学习“直线”这个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我就问:“大家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拿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最有印象呢?”同学们大都问答是神奇的“金箍棒”,我就让学生把直线想象成能缩能伸的无限的“金箍棒”,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所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数学中的生活事例: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受生活的启迪而发展至今,我们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知识去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了数学意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如:我们在推铅球时,铅球的行进轨迹是抛物线,怎样推才能更远,学习了二次函数,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跳远怎样跳得更远,怎样来测量跳远的距离等等。还有,在足球比赛中,守门员如何站位,才能缩小对手的射角,(就是对球门的张角)当然真正的足球比赛情况会很复杂,我们可以用“三角形的外接圆”知识从静止状态加以思考。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大家知道茶叶筒为什么大
部分都是圆柱体吗?买东西,重量长度、搞科学研究。卫星的发射,银行用数学,会计、出门旅游、坐车等等。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又如在统计初步的“成功与失败”“机会的均等与不均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投硬币”“猜红白球”和“抢30”游戏,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学习;通过计算彩票的中奖率,学会用概率解决生活中抽奖问题,学会正确对待各种促销活动。
总之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应用问题是从实际背景中产生和抽象出来的,其特点是客观的,现实的,让我们学会在生活中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依托,借助生活经验来思考数学问题。
第五篇: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
网络这个词语已经流行很久了,上学的日子里,我体会到网络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生活中网络技术无处不在,拇指一族说的就是总是用手机上网的人们。我们大学生更要学习网络及计算机知识,可以说,学习计算机,懂得网络知识是一项基本技能。我忘记了是哪个领导人说大学生要学习好先进技术,以应对变化万千的时代发展。
我能够体会得到的就是平时闲时网上聊天,还有,有的学科的作业老师会放在公共邮箱里面,这样既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也方便同学和老师的沟通。新闻信息每天都在更新,那么怎样才能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大事小情呢,我想只有发挥网络的作用了。比如,前些天国家关于“天宫一号”的及时报道,我们学生在学校如果想要了解这些及时的新闻,鼠标一点就能看见最清晰最及时的信息。
网络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能同时调动数百万台计算机完成某一个计算任务,能汇集数千科学家之力共同完成同一项科学试验,还可以让分布在各地的人们在虚拟环境中实现面对面交流。
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发展网络技术,由863计划“高性能计算机及其核心软件”重大专项支持建设的中国国家网络项目在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软件、网络环境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塑造出一种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态——网络社会文明形态。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从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的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得到获取信息。
网络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网络可以构造地区性的网络、企事业内部网络、局域网网络、甚至家庭网络和个人网络。网络的根本特征并不一定是它的规模,而是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因特网在全世界走进了千家万户,网上游戏娱乐、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网上新闻传播、网上教育、BBS电子公告牌等速得到了开拓和发展,网络的社会影响正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网络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方面,比如教育、个人、传媒和经济发展。下面就简单的介绍网络技术在这些方面的应用。
一、网络技术与教育 学校现代网络技术的建设应着眼于应用,如何使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教学、深入课堂、深入学科,从而“深入”到教育中,成为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努力思考并积极实践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学校以信息素养的培育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重点,开展了包括网络设施、应用平台、信息资源、专业应用、人员素质等众多成分的综合化、信息化的教学系统建设。
现在,由于现代网络技术对于教育的不断深入,使得教育意识发生了改变,也要求了教育工作者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相关的培训业已经广泛的展开。在此基础上,计算机网路技术在教育方面的渗透,开拓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新的主流,也有助于优化教学系统;此外,由于教师的相关能力的提高,教师就成为了教育资源的直接创造者,相应的教育软件或者工具等,被赋予了教师的个性,更加有助于教学的开展;在教师现代网络技术技术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学生也会跟随着提高自己的相关素养,这样不仅仅优化教学模式,也能为学生今后的实践打下基础。
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学生,对于学生自身来说,正确的现代网络技术观点的形成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要注重网络道德的建立,也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选择,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建立正确完备的思想防线。
现代网络技术运用于教学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怎样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使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怎样利用网络的优势,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体”。这又是一个很重要、很实际的问题,我们也应该重新认识和把握。
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的是令人惊叹的,而计算机的网络的应用领域之广、发挥作用之大、产生影响之深更令我们为之震动。在震动的同时,我们也思考了很多。
二、网络技术与个人
这一点是我理解得最深刻的,也是与我们生活最接近的。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现代网络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对个人的影响也日益明显。互联网络的普及,强大的网络资源,这些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
网络资源的丰富使得一切很多人沉迷其中,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网络游戏,简单、轻松、刺激、好玩的游戏吸引了很多人参与其中。网络还可以提供电视电影,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了乐趣。很多休闲娱乐的游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一。
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为我们查阅资料提供了便利,很多资料都可以通过搜索查阅来获取,不必翻阅大量的图书,既省时又省力,省却了我们翻书查阅的麻烦。
网络中资料的丰富为很多人提供了学习资源。对于一些比较专业或者比较麻烦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自己的答案。电子书的迅速发展改变书籍的一贯特征,不再是笨拙厚重,而是简单明了,并且都是免费的。
凡事具有两面性,我们看到现代网络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现代网络技术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现代网络技术普及,更多的人将上网作为自己的唯一消遣方式,殊不知,这样对自己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很多的人颇受上网辐射的影响而痛苦不堪。随着网瘾青少年的不断曝光,网瘾成为青少年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由网瘾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化,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毒害了多少青少年,有多少家庭因为这个而破裂!由于网络资源的良莠不齐,很多淫秽色情充斥其中,这些腐蚀着青少年,很多年轻人因此而堕落。网络资源的丰富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眼中的问题,那就是文章的大肆抄袭,很多人将网络作为获取资料的唯一方式,自己的论文作业全靠抄袭而来,这不禁令人叹息!总之,无论网络有多么大的裨益,我们都必须严肃对待网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我们的努力,尽量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使网络人性化、健康化。
三、网络技术与传媒技术
大众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同样,当它与网络技术结合后的作用也影响深远。就像我刚刚提到的在网上了解最新信息一样,大众传媒借助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的全球化、语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网络语言是时代发展过程中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在网络时代,巨大的信息量要求网络人际交流迅速快捷,此时,传统语言的表达已不足以将信息转变成最简洁的形式输入输出,于是,有别于中国传统语言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普及和在社会中传播。
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传播是一种时尚的大众传播方式,它因前卫和新潮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青睐。
近年来,许多主流媒体都在互联网上开辟了自己的网站,并设立读者在线交流的论坛,将纸质媒体与互联网结合起来的做法促进了网络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传统媒体每每报道重大事件,常在论坛上激起较大的反响,网民也是读者们在论坛上就各种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进行深入的讨论。这种深入的讨论不乏真知灼见,传统媒体因此也经常将一些有见地的发言经过编辑加工后发表,虽经编辑的删编和整合,但来自网上的语言不可避免地在传统媒体上或多或少地留下清晰的痕迹。
当然,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必须建立在传统规范语言的基础之上。由于网络人际交流匿名、隐匿的独特性,又由于网络的时尚和参与网络人际交流的主要是追求新潮和前卫的年轻人群,因此,网络语言在传承规范语言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语言做出适度偏离,这种偏离有时是对传统语言改造后的推陈出新,因此,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尽管有一个影响和渗透的过程,但传统媒体对网络语言的吸收不会不分良莠地全盘接受,它有一个甄选、保留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继承和偏离的相互交融会使一些精辟的网络语言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传统媒体,并在媒体的表达中与规范的主流语言并存。
四、网络技术与经济
目前的最便捷,发展最快的要数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了。操作者只要坐在电脑前,鼠标轻轻一点,收益就会转到自己的账户上。
最近几天,校园里推出了“大学生炒股”这个词语,学生拥有十万元的虚拟货币,来进行实践,听说还会有奖励。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整修世界经济的格局以及产业的组合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网络对经济的影响,体现在对传统产业的履行和技术深化上。它使得人们有可能以较低的价格,得到有用的商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通过网络和电子商务,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要的商品。从生产者角度来说,网络的应用养活了企业的监督成本,缩短了生产的决策者和生产人员之间的距离,并使企业管理模式从金字塔型向扁平型转变,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网络的应用,更有助于政府对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行使,通过网络,政府能够及时地了解公民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和对于公共服务的要求,有利于政府按照公民的要求为公民提供适合他们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网络使政府机构工作人员数量逐渐减少,从而有助于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系统和管理系统。网络降低了政府运作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更加及时。网络,像一根很长的绳子,它把一个很大的世界连接在一起;网络,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让你的梦想成真;网络,像一片汪洋大海,有无穷的奥秘等你去探索。
网络,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得方便,更加得丰富多彩,也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我们也希望网络能更好地服务人们,变得更多姿多彩。
还有,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信息社会里对于大学生重要的是要提高时代大学生自身素质,结合信息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培养适应时代、适应社会、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信息时代大学教育的核心,也是大学生准确定位自己、发展自己、健全自己的基本途径。
我想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还会不断推出新的应用,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