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5 09:1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第一篇: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文章标题: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尊严。以怨报怨,以德报怨都不可取,要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也就是你的高尚人格,坦然

面对一切,这就是以直报怨。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我们今天都在说皮面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子游说:“是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如果没事总跟在国君旁边,虽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不远了;有事没事总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豪猪的哲学》也说明了这个道理。那怎样与朋友相处?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论语-颜回》)“花未全开月未圆”,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前提“在其位,谋其政”:

1、原则。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逋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处理事情,没有远近、亲疏,一切按道义行事。

2、方式。重“行”,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论语-泰伯》)(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做事情要考虑后果。其次要注重礼节。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好好修练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再想法让别人安乐,并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连尧、舜都发愁没做好,难道还不够君子么。

-外一篇----------------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于丹教授在此书中是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看完这本书真的是受益匪浅,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但每个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会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点就是要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与人为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

人的一生难免遇到挫折和磨难,怎么样来面对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不幸?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她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们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间、夫妻之间,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不要抑郁于胸,要学会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在处世之道中,于丹教授解析了孔子提倡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所大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的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想、多看、多思、谨言慎行,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经验才会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已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担当,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是没有能力顾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份内的事,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

于丹教授在交友之道中对“益者三友”及“损者三友”进行了深刻的详细的解释,其内涵令人思考!人生难得一知已,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金钱、地位等是一些人衡量交友的标准,其实

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自己有良好的修养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的打开了一个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在人生之道中,于丹教授说:“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短暂的一生活得有价值,那就是要多学习,从书本上学,从社会上学,从小学到老,其实就是学习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孔子所言的从十五到七十的人生历程,每个阶段都是可以参照的一面镜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压力的增大,怎么样才能有一颗从容淡定的心,那需要的是一种修炼,需要的是学会舍弃,不论是对自己的心还是对于社会岗位,都有一种无愧的交待。

看于丹解《论语》体会到的是,《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在现代生活匆匆的路途上,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凉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总之,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中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真的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迪,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君子少一些小人,我们的社会就会多一些安宁,我们国家的理想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第二篇: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尊严。以怨报怨,以德报怨都不可取,要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也就是你的高尚人格,坦然面对一切,这就是以直报怨。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我们今天都在说皮面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子游说:“是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如果没事总跟在国君旁边,虽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不远了;有事没事总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豪猪的哲学》也说明了这个道理。那怎样与朋友相处?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论语-颜回》)“花未全开月未圆”,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前提“在其位,谋其政”:

1、原则。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逋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处理事情,没有远近、亲疏,一切按道义行事。

2、方式。重“行”,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论语-泰伯》)(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做事情要考虑后果。其次要注重礼节。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好好修练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再想法让别人安乐,并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连尧、舜都发愁没做好,难道还不够君子么。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于丹教授在此书中是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看完这本书真的是受益匪浅,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但每个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会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点就是要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与人为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

人的一生难免遇到挫折和磨难,怎么样来面对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不幸?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她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们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间、夫妻之间,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不要抑郁于胸,要学会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在处世之道中,于丹教授解析了孔子提倡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所大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的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想、多看、多思、谨言慎行,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经验才会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已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担当,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是没有能力顾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份内的事,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

于丹教授在交友之道中对“益者三友”及“损者三友”进行了深刻的详细的解释,其内涵令人思考!人生难得一知已,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金钱、地位等是一些人衡量交友的标准,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自己有良好的修养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的打开了一个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第三篇:于丹《论语》心得之处世之道(文字版)

于丹《论语》心得之处世之道(文字版)

话外音:论语之所以流传两千多年而不衰,就在于它对于人内心最本性的理解。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呢?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尤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呢?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种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论语中,其实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有时候很朴素。《论语》不是扳着面孔的一部书,它教给我们的一些办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其实我们今天总在说,任何任何事情是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坏。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定不简单是好坏之分,只是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其实有很多事情应当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原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宥一切的人。曾经有他的学生问他,有一个人说:或曰,以德抱怨何如?以德抱怨这个词,我们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有这样的人,说你看别人那么对不起他,他还对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这里是得到赞赏的。没想到呢,孔子反问了他一句:子曰,何以报德?孔夫子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去抱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抱别人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他好的时候他又该怎么做呢?问完了这一句,孔子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叫做: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说一个人如果有他人有负于你,对不起你了,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这件事;但是,你要用你的恩德,用你的慈悲去真正回馈那些也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其实,这个道理我们要是一听觉得好象跟我们理解中的孔子的哲学不一样啊,孔子也是有原则的,孔子不是提倡以德抱怨的。他给的分寸就是以直抱怨,用你的正直去面对这一切。

其实孔夫子在这里给了我们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他当然不提倡以怨抱怨,怨怨相报何时了!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以一种仇杀去面队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的循环将是一种恶性的、将是无止无休的,我们付出的不是自己的代价,还有子孙的幸福。所以,以德抱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搭上了太多的恩德,你搭上了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那种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事情,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在两者之间,其实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耿介和磊落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既不是德,也不是怨。其实孔夫子的这种态度可以举一反三,归集到我们生活中很多很多的事情,就是人生有限,生也有崖。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在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避免能源的浪费。这个地球上被浪费的资源已经太多了。但是,当我们关注环保的时候,我们其实没有关注一点,就是心灵环境的荒芜和我们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应该说今天物质是繁荣了,但是心灵的生态未必随之改变,变得欣欣向荣。也不意味着今天那种仇恨、那种报复、种种的甚至高科技的犯罪是停止的吗?有的时候会越演越烈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样避免心灵资源的浪费呢?就是我们面对一件事情迅速的做出判断、选择自己最有价值的方式。

学生:老师,如果一个特别仁义的人掉进去井里。你会跟着跳下去吗?

老师:为什么要跟着跳井呢?做什么事情都是要用脑子想想的。

曾经有学生宰我去问他的老师。说:老师呀,仁者,虽告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看,给他老师出的难题。说问您个问题,如果是一个特别仁义的人,现在有人跑来跟他说,有一个仁者在井里,他掉井里了,你跟着去吗?这叫井有仁焉。井里头有一个更贤德的人,你跟着下去吗?那么,这怎么办呢?老师问他,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这话说的好。孔夫子说,那干吗要这么做呢?为什么仁者在井里,你也要跟着毫无原则的就跳到井里去?这是一个君子所为吗?君子也许不能避免很多的伤害,他可以被人欺骗了,但是他自己的心不能迷惘,也就是说,人不能被自己欺骗了。不能被自己一时智力上的糊涂、一种冲动之下,做出来人生没有效率的傻事。这是孔夫子所不耻的。他并没有拘泥地说,仁者在井里你就一定要跟着下去。他很不解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所以,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孔夫子告诉我们,人的行为一定要有分寸、要有原则、要把握尺度。这在今天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话外音: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爱的无微不至,为什么孩子会反感?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为什么会彼此伤害?费劲心机和领导、同事套近乎,为什么总是好心不得好报?

什么样是好呢?孔夫子老在强调过犹不及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可以说有机的渗透在他举的很多例子中。比如说,您说你去做工作,面对你的领导。那我们每一个下属面对领导肯定应该是忠诚的,也应该是有热爱的,大家私交好、工职好,把事情做好,这没错。另外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大家对朋友都应该是将心比心的,甚至有人说是可以两肋插刀的。那么,这些个关系里面,不管是对领导还是对朋友,有我们的分寸吗?孔夫子曾经跟他的学生探讨过,最后由他的学生子游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什么意思,就是过于密集。他说你跟你的领导的关系要是过于密集的话,离你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跟你朋友的过从要是过密的话,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其实这是什么呢?《论语》里面无所不在有哲学。这其实就是哲学关系。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有一个哲学寓言,叫“豪猪”的哲学。说有一群豪猪(就是身上长刺的一种野猪),大家挤在一起过冬,他们老有一个困惑,就是不知道大家在一起以什么样的距离最好?离得稍微远点,冬天就冷,互相借不着热气,大家就往一起凑,结果一旦凑近了,彼此的刺都扎到对方了。就又开始往远(离),但是再远的话大家又觉得寒冷,又想借助别人的温暖,就再凑,凑着凑着又受伤了,然后在拉远。多少次磨合以后,豪猪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最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

其实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我们看一看,原来的大杂院现在都改成了单元楼。已经没有了这院里一家包饺子,十家全挨排儿去送,没有这样的事了。没有大家过年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在一起的情形了。经常是一个单元里边住了三四年,人也认不全,不知道你的邻居是谁。其实今天的社会随着物质整个的发达,人际之间的障碍越来越多了。这种(障碍)多了以后会变成怎么样呢?就变得我们所依赖的几个朋友身上的负担更重。因为你觉得周围人际普遍冷漠。所以你的好朋友你就会觉得“他应该对我多好一点!我对他多好!我应该跟他要过从再密一点,他们家有什么私事,两口子打架了,为什么不告诉我?我可以去给他们调停。”其实我们今天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听听子游的这句话: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太密集就是疏远的开始,这就是豪猪的刺必然要伤及他人。子贡曾经问过他老师说什么叫好朋友呀?老师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这就是好朋友,你看到他有不对的事,你好好的去告诉他,把忠告告诉他,“不可则止”,他不听你的那就算了,别再说了。再说下去属于自取其辱。所以好朋友也有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大包大揽,说包在我的身上,我给你一个幸福的未来。没有任何人可以对他人这样许诺。

话外音:《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清晰的分寸。那么,对待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是不是就可以亲密无间了呢?父母与子女之间,丈夫与妻子之间,也许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吗?

我曾经看到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叫做非爱行为。什么叫非爱行为呢?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这种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有人说你看看,我就为了爱你,我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就为了这个家,我今天怎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父母对孩子经常说你看看,我自从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不好了,我人也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就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的念书呢?所有的这些,其实通通称为非爱行为。因为他是以一种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我曾经看到有一本写父母的书,一个英国的心理学的一个女博士写的一本书。他在开头说了非常好的一段话:他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的目的。所有的爱大家都想最后到一起,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她说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越早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你就越成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明白距离和独立是一种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在最亲近人的中间也应该保有。无论父母对孩子还是多年的夫妻,一旦没有了这种尊重,越过了这个尺度,就会到《论语》中说的到了“数”这个阶段。一切过于密集,密集得彼此已经不独立了。这就潜藏着隐患,这就离疏远,甚至离崩溃都不远了。其实《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什么呢?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人间最好的境界是什么?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就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我们想想这段话多实用!这告诉我们的不就是在指导我们今天的事吗?我们要做的不就是言寡尤,行寡悔,能做到这六个字不容易啊!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小故事,说有一个坏脾气的小男孩,一天到晚在家里发脾气,特别任性。跟家人经常摔摔打打。有一天他爸爸就想要给他找一个办法,就把这孩子拉在了他们家后院的篱笆旁边,说:儿子你这样,你以后每跟家人发一次脾气,你就往篱笆上敲一颗钉子,你看看你发多少脾气。这孩子想,那怕什么,我就看看吧。他就嚷嚷一通,梆!自己敲一颗钉子;嚷嚷一通,梆!敲一颗钉子。然后一天下来自己一看,说:哎呀!一堆钉子。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他爸爸说:你看,你要克制了吧,你这一天说了多少错话,跟大家发了多少火!那怎么克制呢?(父亲)说你克制,你就一天争取不发脾气,你要能做到一整天没发一次脾气,那你把你原来敲的钉子可以拔下来一根。这个孩子本来已经密密麻麻地发脾气钉了那么多钉子,后来一想发一次就钉一根,这得一天不发脾气才能拔一根,多难啊!就学会了克制。不断的克制,觉得真难,但是他想把钉子拔光,就克制克制,等到他把篱笆上所有的钉子终于都拔光的时候,他忽然觉得,我已经学会克制了,我可以不发脾气了。所以他就真正是发自内心非常欣喜的去找他爸爸,他说爸爸你去看看,篱笆上的钉子都拔光了,我现在不发脾气了。那么他爸爸跟他来到了篱笆旁边。爸爸又对他说了一句话,他说孩子你看一看,篱笆上的钉子都已经拔光了,但是那些洞永远的留在了这里,其实你每向你的亲人朋友发一次脾气,就是往他的身上打了一个洞,钉子拔了你可以道歉,但是那个洞永远不能消除。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寓言呢?其实这是一个可以用来解读《论语》的寓言。什么叫做言寡尤,行寡悔呢?就是我们在做这件事之前,你想一想钉子敲下去再拔掉,篱笆已经不再平复。你怎么样能够在此刻的这种隐忍中,去消(除)你以后的伤害。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在做当下一件事,哪怕是凭冲动做的一件事,都先想一想再往远会怎么样呢?所以这就是他跟学生子贡说的,一个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我们还是悄悄的多做一点事,不要把很多空话说在头里吧。

话外音: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世更重要的一点。但于丹教授认为,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自己本身要懂礼节,中国具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那么,在孔子看来,什么叫做礼节呢?

孔夫子的礼节,往往是不一定要别人看得到的,他就那样做了。比如说,他路过当官的人面前,穿丧服的人面前,还有盲人面前。不管这是一个年龄多轻的人,他也一定要站起来。如果他一定要过,他也一定小步快跑着跑过去,也就是说他面对这些人,都有他的一种尊敬。也就是说这些人,有些是有官,你需要表示出尊敬;但有些像身上有孝和盲人,这属于什么?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叫弱势群体。人家或者是家里有事或者是自己不健全。面对弱势群体,你要报有对于官员一样的尊敬,你不要在他们身边叨扰太久,不要惊扰了他的那种伤痛,你要悄悄的过去,这就是一种礼仪了。孔夫子是能这么做的。所以《论语》上面还记载,说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大伙在一块喝酒,喝酒的时候多高兴,百无禁忌、热热闹闹,人都进进出出,孔夫子偏偏做到:所有那个扶手杖的人,什么人?老人!只有扶手杖的人都出去以后,他自己才出去。只要还有老人没出去,他就要在后边,他绝不与老人抢行。这是什么?其实这是一些最小最小的礼节。所以我觉得《论语》记载得也挺可爱的。大家可能会觉得一个圣人,这点事还用记吗?这还不是应该的,谁都懂的道理,这是夸圣人吗?为什么还把这点事给记下来呢?其实所谓圣贤,言谈举止就是这么朴素。

学生:老师,我想成为一个君子,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应该做些什么事呢?

老师:你就好好修炼你自己就行了。

学生:啊,我修炼我自己就能对社会有贡献呀?怎么可能?

老师:你把自己修炼,自然就可以帮助别人了,有益于社会了。”

这就是子路问什么是君子。当然它有不同学生问君子。老师不同的时候给不同的答案。这一次他对子路说,很简单四个字,叫修己以敬,修炼自己怀着这么一种恬静的心,保持着严肃、恭敬的态度,修己以敬。子路就听傻了,说就这四个字就当君子了?然后就追问,曰:如斯而已乎?子路特别不屑,就这样就行了啊?老师又多补充了一点,叫修己以安人。这话说得好!修炼自己不是为了自私呀!是为了可以安顿别人。也就是说,我自己好了以后,推己及人,我有能量帮别人,这行了吧?子路觉得还不行,子路又说:如斯而已乎?这就够了呀?这回老师就要正式跟他理论理论。老师觉得这还不够,你还想干嘛?所以老师说: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也就是说尧舜,在这件事情上还没做好呢?说你能够修炼自己,调养内心,让你的道德情操可以去安抚天下百姓,去帮助别人,就这件事连尧和舜还发愁呢,病之乎?还在这件事情上发愁,不知道怎么办呢。你觉得这还不够吗?

话外音: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平。抱怨处事艰难。于丹教授认为: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躬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自然就会懂得为人处事之道。

回过头来看我们每个人,为什么《论语》中充满了这些温暖的、新鲜的、朴素的身边一样的小故事呢?他告诉我们的首先不是如何安天下,首先是如何修自身。也就是说让自己修炼好,是对社会、家国负责的第一前提,而在这个修炼的过程中,不是苦行僧的心态,而是一种乐观、光明、抱有未来希望这样的态度。这就是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说,当我发愤图强的时候,我可以忘了吃饭,那当我自己看到有大欢乐的时候,当我能够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会忘记忧伤和忧愁。那么就在这样一种发愤图强、创造大快乐、大幸福的过程中,我并不知道生命已经垂垂老矣。其实这就是中国士阶层的一个写照。所以儒家学派说到底是一种见道者,也就是说他们所培养出来的这些人,是一种担当着文化使命的特殊阶层,这就是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有一种社会担当。但是这个前提又是素朴的,是始自于脚下的。也就是说,一切从修身养性开始。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去把握生活中的每一点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一种阳光的能源。去普照世界。辐射他人,让周边从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取一点欣慰的理由,这我想不仅仅是《论语》里面的一种道德理想,他同样适用于二十一世纪,他同样是我们一种人格的大欢乐所在,因为他人的欢乐、世界的欢乐与我们自己休身养性的智慧可以融二为一,这大概就是《论语》可以给我们今人最大的借鉴和经验所得。

话外音: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那么何谓君子?何谓小人?我们如何来分辨君子与小人?于丹教授又是如何解释《论语》中对君子与小人的界限呢?请看于丹《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第四篇: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处世之道有感

提起《论语》不免有些惭愧,因为就是这本蕴含着古代圣贤无数智慧、源远流长的书籍,自己对它的了解也只不过停留在中学时代的那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那里面的之乎者也让我不知所措,更谈不上有想了解它更多的兴趣了。

没想到,时隔好几年,又让我接解到了《论语》。再次接触它就是看了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后了,这里的《论语》没有了那么多枯燥的文字,而其中的道理似乎把我引领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它净化我的心灵、升华我的思想,让我体会到了圣贤为人处世高尚而崇高的一面。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怨”;子曰:“有在其位,不谋其政”;子曰:“言寡尤,行寡悔。”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古训,让我觉得其中到处是些朴素的、就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而且很少长篇大论的大道理,也让我觉得《论语》所说的道理真的不是遥不可及的,反而是感到很温暖、很亲切。对于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人际交往日益紧张,也与生活、工作系系相关,但有谁能保证自己在这方面处理的完美无瑕呢?细细品味于丹老师心得所解析的“处世之道”,其中的为人处世的技巧真的会让我一生受用。

首先了解到的便是一个处世的分寸,这是一个人能否“处好世”的基础。

“以直报怨,以德报怨。”只要自己心里坦荡荡,用一颗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别人,而不是以怨报怨,也许那尘封多年的恩恩怨怨将被你的率直、你的耿介、你的磊落一一化解。也正如书中说的一样: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浪费是可耻的,浪费生命能量则是可悲的。所以就一定要选好目标,做对事。

想做出一番事业来,就要处理好你与别人的关系,而那种细小而微妙的关系,一直是让我最头疼的事情了。做什么都要有个度,一个界线。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夫子其实早已把人与人之间处世的尺度掌握得恰到好处了。人与人之间是应该存在距离的,离的太远显得生疏,不利于交往;离的太近又容易使彼此受到伤害,后果也会很严重。而《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就像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叫做“花未全月未圆”,永远保持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或许自己得到的将会达到“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境界。

人际关系搞好了还要面对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与压力,其中的分寸把握也很重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便是古代圣贤教给后人的一个“度量器”,当时读到这里的时候觉得不太理解,因为现在的领导都喜欢那种全能型的人才,恨不得一个做三份、四份甚至五份的工作,但正如书中解析的那样,这并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精神,谁的活儿谁操心,这样的话大家合起来才是一盘棋。而就这句话反过来讲便是“在其位,谋其政。”具体的“谋”法:首先是则做事的原则,其次是做事的方式。而我想这些看过后对我来讲也都是受益菲浅,终身受用了。“言寡尤,行寡悔。”对我们今天都还是有用的。

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都是为了让自己不要“寡悔。”世上没有后悔药,所以做事时就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才行。

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在我看来真的是微不足道的小得不能在小的事情,在被世人尊崇为圣人的孔子看来却不因是小事而乎略。圣人就是圣人,总是有很高的思想情操在里面,连从盲人身边路过时都要轻轻走过,怕惊扰了他们的伤痛,我真是自叹不如。书中用了好几个“朴素”来形容圣贤孔子,在我们今天看来,孔子应该是属于特别低调的那一种了,但这样让我们感到很亲切,也没有“名星”架子。

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假如将这几点都能够理解透彻,结合到实际生活,那自然会在其中领略到处世之道

第五篇:观《于丹论语心得之处世之道》有感

观<于丹论语心得之处世之道>有感

班级:111022姓名:何俊军学号:06

今天,我们班组织观看了于丹教授的《于丹〈论语〉心得之处世之道》。我真的深有感触。因为我虽然看过听过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但是有许多都是夸夸其谈,让人感到华而不实,颇有战争年代大喊“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之嫌。但是于丹教授的《处世之道》让人不仅感到平实,贴近生活,而且很有哲理,看后实在是受益匪浅。

于丹的《处世之道》主要阐述了以下的几个道理:

一、利用孔子和弟子的问答:“弟子问孔子说:“老师,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阐述了人际关系中的对待“德”和“怨”的不同态度。告诉我们不能一味的以德报怨而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正如于丹教授所提出的如果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我觉得这种做法真的很得当。既不主张消极的任其所为,也不宣扬积极的以怨报怨,真的能够指导我们正确的对人处事。看了于丹教授了这一处事的原则,我的心也开始明朗起来,我为以前自己没有体会到这一点而懊恼,因为在过往的工作中,虽然自己真真实实的去认认真真的做了,但却受到别人的非难和不理解而深深的苦恼,感到特别的不值和委屈,但是听了于丹教授的讲解,真的有如拨开乌云见青天的感觉。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大可不必有受委屈的感觉,也没有必要为这样的小事而耿耿于怀,我可以坦然的面对这一切,即:“以直报怨,”我想如果在人生和工作中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无论受到多大的伤害和打击对自身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都是可以坦然面对的,那么,在思想上,自己就战胜了自己,因为人说„理智是一棵树,情感是一片云,云经常被风刮得到处乱跑,而树被风刮走的,只是几片树叶‟只有我们具备了坦然面对外界的种种,我们才不会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悲哀。

二、用孔子的“过犹不及”论阐述了,无论是同事,还是朋友,甚至是亲人应当具有的“距离”美。于丹教授列举了一个豪猪相互取暖的故事阐明了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群体的温暖。其实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常常有这方面的困惑:为什么有时我明明是为了对方好,而对方却拒人于千里之外呢?我现在才真正的明白,和人相处真的不是越走得越近越好,而应该保持一定的“度”。同时呢,不要以爱的名义,进行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我也明白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多一些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考虑和思考问题,那样就不会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到头来落得“两败俱伤,里外不是人”。说来其实真的很可笑,在我的生活中,我也曾有过“以爱的名义,来控制别人”那个时候,我常常的苦恼,但是我就是找不到苦恼的原因,经于丹教授这样一讲,我才真正明白自己的幼稚和可笑,我总是认为,自己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我总是觉得“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都是出于自己的一片爱,但是却没有想到,自己的爱却是建立在可笑的“自我”之中的,总是自然不自然的就站在“自我”的立场上去了,结果经常就会有许多的小矛盾和小摩擦发生。我想现在明白尚不晚,给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一个足够的个人的空间吧,给所有的人的爱都是要没有回报和没有负担的爱。不要认自己所爱的人感觉到这种爱是一种负担。

三、对待工作也要适度。用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说明了对待工作也要适度。于丹教授认为:“只要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因为这

个社会不缺少锦上添花,缺少的是雪中送炭。我想确实是这样的,有些时候,我们为了表现或者是为了一片好心,去做了自己不该做的事,却弄巧成拙,事与愿违,结果虽然事是做了,但是却做得不尽人意,跟着就招来一片骂声。虽然是一片好心,却做了坏事。那么用哲学的“过犹不及”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

四、正确处理说与做的关系。用孔子的巧言令色,鲜仁矣来阐述了不说自己做不到的事,要少说多做,慎言,慎于言,这也是一个分寸。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都不乏夸夸其谈的人物,废话一大堆,但是,真的要踏踏实实的工作,就原形毕露了。于丹教授在这里用了一个形象的故事来阐述了说和做的辩证关系。告诫我们不要象坏脾气的小孩一样,在别人的心灵之上打一些无法消除的“洞”。在现实生活中少一些指责和报怨,少一些后悔的经验,那么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是的,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把所有的指责和报怨都变成行动的动力!

五、为人处事要先学会礼仪。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修己以信就是要好好的修炼自己,以安顿别人,只有把自己修炼好了,才能帮助别人。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许多的人报怨社会不公,报怨处事艰辛,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躬身自省,掌握处事的原则,把握做事的分寸,礼行天下,修身养性那么我们就掌握了处世之道,自然生活就会变得无比的快乐。

听了于丹的讲演讲,我真的是由衷的感动!!

下载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于丹论语心得

    中国人是讲究变化的。你看,盘古在天地之间“一日九变”,像一个新生的婴儿,每天都在微妙地变化着。这种变化最终达到了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让“快乐”陪伴我们的教师张志丽看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

    于丹 论语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 (一)天地人之道 无言也是一种教育。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在大地上生长的信念。 神于天,圣于地: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

    于丹《论语心得》

    读书笔记于丹〈论语〉心得 中学时代就一览《于丹〈论语〉心得》的风采。而今旧书重读,只道岁岁年年书不变,年年岁岁心不同。 是它伴我走过那段叛逆迷惘的青春岁月,如冬日的一缕......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1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两千五百年来,穿越历史的长河,以她简洁、朴素的智慧,影响、感悟着中国历朝历代的人们,今天也在影响着我们。回过......

    于丹《论语》读书心得

    于丹《论语》读书心得 于丹《论语》读书心得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得到于丹的《论语》心得这本书,也没有好好看,一直搁在书架上,直到前一阵子我一时兴起,随手拿来翻了几页,我就被于丹......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福兴乡中学 张书东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笔记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笔记 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