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习报告各种文献封面[精选]
江西XXXX大学
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论文(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届别××××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二○年月日
第二篇:普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细则
河北师范大学
普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细则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制订《河北师范大学普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细则》,并于2009届毕业生开始试行。
一、组织领导
各学院成立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指导、中期检查、答辩和成绩评定以及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的配备等各个环节进行精心安排,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并落实到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院领导组人员应包括主管教学工作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及教学秘书等,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1、编制毕业论文选题目录,审定学生自选课题。
2、审定指导教师、学生名单。
3、督促检查本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4、组成毕业论文答辩小组,组织相关人员按答辩规则进行答辩。
5、评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
二、精选题目
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求: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充分反映本专业的主要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深度、难度,结合科研任务、生产实际。有条件的学院可以适当安排优秀学生参加有关科研课题的部分研究工作。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难度和份量应适当,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或能取得阶段性成果,以保证论文研究(设计)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由学院进行统一规划,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又要根据学科发展及时进行更新。题目经审查确定后,由学院统一公布供学生选择。
学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拟论文(设计)题目,但必须经学院审核批准后方可列入选题目录。
为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原则上毕业论文(设计)应每人1题,理科专业实验类选题因条件限制的可以两人一题,但须各自独立撰写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遇有特殊情况必需调整时,需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
三、悉心指导
1、各学院应选择工作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或科研人员担任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应占指导教师总数40%以上,各学院应及时向本学院学生公布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名单,以便学生选择指导教师。
2、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指导教师可对报选所指导课题的学生进行了解和考察。为保证质量,严格限定指导教师指导人数不超过6人。
3、指导教师应根据所指导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详细制定指导计划,报经教研室主任、学院领导组批准后,方可给学生下达任务书。
4、学生收到任务书后,应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题要求认真检索查阅相关文献,开展课题论证和方案设计,填写开题报告书,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全面进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5、指导教师在指导论文工作期间要切实履行职责,检查、评价学生论文要做到认真负责、精心指导,对论文(设计)质量严格把关,不允许出现抄袭、大段引用及使用软件整篇翻译外文等不良现象。指导教师的评语要切实中肯,针对论文(设计)的总体情况具体进行评价。
6、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教师应完成以下工作: ⑴、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论文(设计)题目,明确研究目标。⑵、指导学生查阅、检索与本题目有关的参考文献、资料。⑶、指导学生拟定工作计划和撰写开题报告。⑷、指导学生开展有关调研和进行实验研究。⑸、审阅论文提纲、初稿并提出修改意见。⑹、进行中期检查和指导学生准备论文答辩。
⑺、审阅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并给出初评成绩,评语内容包括:(1)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价值;
(2)论文(设计)的观点、结论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可靠;(3)写作的逻辑性、布局结构、技巧及主要优缺点;(4)学生是否掌握研究课题初步的研究方法和技能,(5)学生学习表现、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相关方面综合评定。
四、规范格式
1、毕业论文(设计)的文档包括: ①任务书; ②开题报告; ③文献综述; ④翻译文章(包括外文原文);
⑤毕业论文(设计)正文:包括封面、论文目录、标题、学院与专业、作者,指导教师、内容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论文内文(含序言、综述、理论分析、实验与计算、结论)、相关图表、参考文献、附录等;
⑥中期检查报告,初评成绩评定表及其他附件; ⑦答辩意见(评语)及其他附件(如评阅人意见等)。
上述文档的纸质资料应装订成册,论文正文应制成电子文档,毕业设计作品应提交作品图片、实物及其说明书。
2、编排格式 一级标题:3号黑体 二级标题:4号黑体 三级标题:4号宋体
正文:小4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小4字体 表题、图题:小5号黑体
参考文献:小4号宋体,书写格式参照本专业学术期刊。
页面设置:论文一律用A4纸撰写,单面打印,左侧装订,上下边距分别为2.54cm,左右边距分别为2.70cm、2.00cm。行距用固定值25磅,页码底部居中。可在页眉上标注“河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各学院可下载后附文本样式,按A4纸页面提供给学生和教师。
3、篇幅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的外文文献的中文翻译一般不少于2000字(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外语类等专业可暂不作要求);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一般不少于1000字。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8000字以上;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
4、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注意事项
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中,应注意所提出的论点必须有理论论证和实验验证,引用他人文献资料应忠实于原著、原文,词句精炼通顺、条理分明,文字图表规范清晰,手绘图形或测试结果推荐使用扫描仪直接编入文档或用碳素笔在硫酸纸上誊描并标注图号、图题,贴附于论文适当位置或附录中,要求图面整洁比例适当,毕业论文(设计)中所使用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单位
毕业论文(设计)文档应一式两份,一份由学生自己保存,一份由学生所在学院存档。
五、严格答辩
1、学院可以按照学科专业方向组成若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小组。
2、答辩小组一般由三至五人组成,其中组长应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主要负责学生答辩的组织工作;设记录员一人,主要负责答辩全过程的文字记录工作。
3、答辩小组人员名单必须报学院领导小组批准并存档备案。
4、答辩工作应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最后一周内完成。
5、答辩工作的一般程序为:
(1)指导教师介绍论文(设计)作者的简要情况;(2)审阅开题报告和指导教师初评意见;
(3)论文(设计)作者报告论文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30分钟);(4)答辩成员提问,作者答辩;
(5)答辩成员讨论表决,对论文(设计)做出评价并形成学术评语,对论文(设计)成绩进行评定并提出建议性意见,组长签字后报送学院领导组审定。
1、答辩小组必须坚持学术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格把关。
2、答辩结束后,各学院应将全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议表、答辩小组决议和答辩记录、答辩小组评定书等整理存档。
六、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时,可采用百分制或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成绩优秀比率不应超过论文总数的10%,优良所占总比率不超过45%。
评定成绩,首先由指导教师审阅毕业论文(设计),并结合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或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写出综合评语并给出初评成绩。经过学院组织的答辩后,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领导组审定并给出最终成绩。
凡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者,按作弊处理,其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一律记为0分。
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参照如下:
1、优秀。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能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观点与材料密切统一,内容详实。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且有创新。写作过程虽经教师指点,但主要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文章逻辑性强,结构严谨,语言、文字规范、流畅,图表、字迹工整。
2、良好。主题明确,观点正确,能做到观点与材料统一,内容充实。理论联系实际,且有新意。写作过程虽经教师指导,但基本上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文章逻辑性较强,结构较严谨,语言、文字规范、且比较流畅,图表、字迹工整。
3、中等。主题较明确,观点正确,观点与材料基本统一,内容较充实,但在分析、论述中体现不出作者自己的见解。论文是在教师较多的指导下完成。文章逻辑系统清楚,语言、文字比较规范、流畅,图表、字迹较工整。
4、及格。论文观点基本正确,论证过程显示作者能自圆其说,但逻辑性较差。论文是在导师较具体细致的指导下完成。作者独立工作能力较差。
5、不及格。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为不合格:(1)不能按时完成论文(设计)工作。
(2)在运用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分析问题时出现不应有的甚至是原则性的错误。
(3)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无论任何原因缺课时三分之一以上。各专业可参照上述标准,结合本专业特点制定详细地成绩评定标准。
七、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评价工作
本届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价要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是否按课题要求独立地完成了全部工作,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设计(研究)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是否有独到见解和创新;
3、是否能正确地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密切联系工作实际;
4、毕业论文(设计)成果是否对实际应用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5、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八、辑印汇编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由学院领导组按学生总数2%的比例,于每年6月20日以前向学校推荐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收入《河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汇编》,九、检查验收
学校在毕业生做论文(设计)期间不定期进行抽查,答辩期或结束后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有关检查的具体内容如下:
1、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及指导教师一览表;
3、毕业论文(设计)评议书及成绩分布情况汇总;
4、毕业论文(设计)原件。
5、召集教师、学生座谈会,评议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本细则解释权在教务处,原文件废止。
河北师范大学教务处 2009年5月
附件1:
河北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文本规范
(试行稿)
为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订本规范,自2006年试行。毕业论文(设计)文本应包括如下内容:
① 任务书; ② 开题报告; ③ 文献综述; ④ 翻译文章;
⑤ 毕业论文(设计)正本:包括封面、题目、内容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论文目录、正文及相关图表、参考文献、附录(可选)等; ⑥ 毕业论文(设计)评议书
毕业论文全部文档应顺序装订成册,鼓励学生制作相应的电子文档,页面用A4纸。
附件:毕业论文(设计)具体格式要求。
第三篇: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封面样板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封面样板关于四川民营酒店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的研究综述学 生:杨仕东学 号:06051020215专 业:工商管理班 级:XX.2指导老师:林映光四川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二oo九年十二月第四篇:大学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 目 名 称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题 目 类 别 毕 业 论 文
学 院(系)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
专 业 班 级2003,23(1):18-21
[15]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6]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7]侯世勋,等.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110-102
[18]刘卫民,李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18-21
[19]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073021班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辅 导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学 生: 体育学院
指导老师: 体育学院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0)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主题]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5];同时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于勇在《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表明体育运动由于本身特点决定了其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效应。
“
1、体育锻炼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
体育锻炼中从事每一项运动都要求运动者对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感知,从而快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从事长期的运动能促进人的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知觉判体育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缓解心理矛盾、消除忧郁和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调节心理状况、维持心理平衡。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1、不同的教学内容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田径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忍不拔、奋发进取、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8];“而在球类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可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9];“太极拳特别强调‘知己’功夫的练习,‘看熟’、‘懂劲’的阶段也就是‘知己’的阶段,通过‘知己’功夫的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太极拳锻炼者对‘自我’的认识。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的提升都极有利于练习者健全人格的培养。”[10];“游泳、滑冰、跳马及双杠等既具有表演风格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这要求学生不断克服怕摔跤和去怕担风险等胆怯心理,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11];“体育舞蹈具有增进人际交往和友谊,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提高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增强自信心的作用”。[12];“健美操、艺术体操课是人们交流思想、打发情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人们自我封闭的意识在这里得到彻底解脱,活动中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亦能增强人们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和欲望”。[13]刘卫民,李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也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可利用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因材施教。如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交际、不合群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集体性活动项目,并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提供发言和练习的机会,以改变孤僻的个性,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势;对那些处事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跑、击剑等反应灵敏性活动项目,并在练习中提出严厉的硬性要求,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果断和百折不挠的品质;对那些胆子较小、做事怕风险、难为情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游泳、滑冰、滑雪、拳击、摔跤、平衡木等冒险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勇敢无畏跨越障碍的精神品质;对那些易于急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下棋、太极拳、慢跑、远足、游泳、骑自行车、射击等持久耐力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自我控制能力,改变易急躁、冲动的特点;对那些做事信心不足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简单性活动项目,使他们易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提高其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对那些自负、爱标新立异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水、体操、马拉松、艺术体操等难度较大的活动项目,或让他们与比自己水平高的对手比赛等,以改变他们的骄傲之气;对那些遇事易紧张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项目,从而使他们在激烈的练习和竞争中锻炼自己冷静、沉着思考的心理品质”。[14]
2、有研究就专门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心理健康所产生不同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认为:
“1)、小群体互助学习法,它加强了对责任感、创造力、协同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模拟训练及意念训练法,它可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心理适应及调节能力;
3)、创设情境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其获得积极的感受和认识,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并最终内化为认知结构,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质;
4)、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
5)、调整法,它可平静学生的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是舒缓学生心理的一种极好方法。另外,经常采用的方法还有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15]。
3、研究显示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提出:
“1)、强调改变练习的背景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的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
2)、加强角色和地位的互动性,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善处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品质;
3)、利用异性效应组织练习,使学生在异性面前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弘扬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并发展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
4)、引入体育竞赛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动机。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和能力”。[16]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测量评价
侯世勋等在《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中提出,“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价纳入考试体系,能促使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心理健康的评价可分为两个方而:一是理论知识.应列入体育课程理论试卷中,以便考查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状况;一是心理健康评价表测评.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较全面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状况以及如何完善自我。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为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弥补了目前考试体系中存在片而性的问题”。[17]
刘卫民、李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认为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应依据各级在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标而制定。因此,应区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不同情况,但平要指标体系应包括对待学习的态度,成就动机,适应能力,交际能力,行为能力,创造能力,预见能力,情绪反应能力,健康人格等,其具体的方法是和体育实践课中测量评价学生的心理负荷方法相同,即先运用教育观察法对各主要指标的细化标准进行测量,然后再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18]
[总结]
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过程可以根据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功能,挖掘各种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过不同的内容、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借助科学可行教学评价从而更加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从而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进而促进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发体育多元功能的需要。”[19]
参考文献
[1]曾四清.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88-90
[2]任长顺.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02):36-37
[3]曾四清.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88-90
[4]刘卫民,李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18-21
[5]高丹娜.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S1):168-169
[6]于 勇.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体育科技,2005,(3):343-345
[7]李安民,等.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运动员自信心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04)
[8]孙秀芝.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106-107
[9]孙秀芝.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106-107
[10] 杨祥全.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 63-66
[11]张小田.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81-83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12]李晓新.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影响的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3):99-101
[13]赵小静.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课对大学女生身心健康功效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5):110-112
[14]刘卫民,李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