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诊所心得
法律诊所实习心得
诊所式法律教育开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诊所法律教育的形式借鉴了医学院诊所教育的模式。在医学院就读的学生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从事临床实习,从实践中学会诊所和治疗。当法学教育引入这种教学方法时,法学院引用了“诊所”的称号,就产生了“法律诊所”这一法学领域特有的名称。学生在“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中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他们的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这一做法类似于医学院的临床实习,从实践和经验中学习法律执业技能。
出于对法律诊所模式的好奇,以及本身身为法学专业学生的热情,从这学期选课时知道有这项实践课程的时候开始,心中就充满了期待。总是在心中假象,法律诊所到底会是什么样呢?无奈,我们组被安排的比较靠后,只能在焦急中等待,等着什么时候能轮到自己去亲自体验。一边向已经去过的小组同学询问一些过程和注意事项之类的,然后时不时的在闹钟幻想一下,自己坐在咨询台前,为那些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朋友答疑解惑时候的样子,想着都觉得会很有成就感。
终于在今天,轮到了我们这个小组去进行法律诊所的实践活动。刚到律师事务所,心里除了紧张还是紧张,觉得是个特别庄严正义的地方。毕竟是第一次到这种地方,心中想象着希望以后也有属于自己的律师事务所,那也不枉我身为法学专业的学生了。就在紧张与激动之中,我们跟随带队的律师来到了人力资源市场,正式开始了我们为时一上午的“法律诊所”实践活动。
因为地点的原因,来往经过的人很多,对我们的咨询感兴趣的人也很多,但是真正愿意上前咨询的却是少之又少。带队律师便抽空为我们讲解该如何为咨询的当事人进行案件的登记,以及如何询问当事人案情等注意事项。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有人上前进行咨询。可在他们滔滔不绝的跟我们讲完案情之后,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姓名、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的登记时,他们却都拒绝了。也因此,我们一直没有收集到有效地当事人案情资料。带队律师告诉我们,在这种公共场合,如果我们直接单刀直入的询问对方姓名等资料,是很难让对方信任我们的,必须采用一些灵活的方法,而这也是对我们口才的一种锻炼。在之后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改变了方式,终于让咨询的当事人对我们有了基本的信任,从而也取得了很好的资料。我们的手忙脚乱没有白费,大家心里还是很开心,很激动的。
时间很快就过去,在结束了一早上的实践之后,我们回到了律师事务所。夏律师在最后对我们这次实践做了总结。当我们提到当事人不愿意留下姓名等信息时,夏律师告诉我们,法律这门科学,虽然离人们很近,但毕竟是门科学。我们为当事人进行咨询,也是在付出我们的劳动和努力。如果当事人连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都不愿意给我们,我们就该思考是我们的问题,亦或是当事人的问题?而真正的锻炼,有难度的实践,也就是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与思考了。
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深体会到,单单从课本上,只能学到条条框框,是学不到灵活变通以及察言观色等这些社会文化的。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便是说的这个道理。因此参加“法律诊所”这项实践活动还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不仅对巩固我们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有帮助,更对我们未来走上社会有很大影响。如果还有机会,我愿意再进行这类有意义的活动。
2010级法学班柯建安
第二篇:法律诊所 办案心得
办案心得
上半个学期接待当事人时,我总是不注意说话技巧,习惯直接指出案件中的法律关系,分析其中利害,然后告诉当事人这个案件可能的结果,而忽略了他们当事人的切身感受。没有意识到来诊所要求帮助的人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或者对法律专业知识了解不多的人,且遇事情绪都比较容易激动、愤怒,因此对说话的方式技巧要求更高。但下半学期在接待当事人时,包括在诊所接电话,我刻意改变自己说话的语气、态度,不再急于向当事人分析案情,而是给他们适当的时间陈述甚至是发泄自己的情绪,待他们情绪稳定时,再发表意见。
这个学期,我接下了熊小梅的案子,虽然当时诊所已经要结课,老师不打算再接案子,可这对我们来说,也许只是多一个案子少一个案子的事,对一个贫苦的家庭,8万元却能大大改善他们的生活境况。所以我答应给她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经过分析以及跟余涛老师的讨论,还是决定提起行政诉讼,但是争取先通过诉状“吓唬”他们一下,如果他们仍是不给恢复户籍,再到法院起诉。
接下来就是帮熊阿姨写诉状,这是我第一次写正式的起诉状,写的时候我深刻体会到,律师处理法务的能力不仅是雄辩的口才、敏锐的思维、扎实的专业知识、亲和的交流沟通,还需要我们能够以流畅的、合乎逻辑的、符合规范的文书展现能力。法律文书写作的能力是法律知识和内涵量化的一方面,也是一个律师水平高低的最直观体现。而且,写诉状之前应该充分分析案件证据材料,明确案件的法律关系以及立案的案由,把跟案件有关的所有法律规定找全。起草的诉讼文书必须要经过一遍一遍的修改,然后形成一份事实清楚,诉求清晰,表述简洁明了的诉状。在跟熊阿姨接触过程中,她总是很急切地问案子结果能怎么样,不要八万块钱,把保险金本金退出来也可以,她越是这样问,我就越避免在跟她联系时做出类似“能胜诉”、“可以解决”、“绝对没问题”等措辞,因为即便案子胜诉可能性很大,但在不能全面认识诉讼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尤其在对方还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时候,一旦事情不按预想方向发展,这种保证就会一方面给当事人心里以巨大落差,造成第二次伤害,另一方面也会有损律师的权威和信心。
另外,熊阿姨给了很多证据材料,这些证据材料都是原始证据,为了保险起见,我统统拿去复印了一遍,把原件又如数还给了她,以免不慎遗失在开庭时候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功亏一篑。
这个学期只参与了两个案子,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对律师代理案件也算有了基本的认识,诊所的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我仍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积累做律师的经验和能力,就算以后不会成为一名律师,最起码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周围的人,照亮身旁的方寸之地。
第三篇:法律诊所案件代理心得
法律诊所案件代理心得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法律诊所这一课程,这对于法律专业的大三同学来说,是继模拟法庭之后又一次靠近真实法务的机会,这亦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很荣幸,我能够在法律诊所中代理一宗案件,获得更加深层次关于司法实务的体验。
对于初来乍到的我们,一开始代理案件都是生疏的,如何会见当事人,如何与当事人交流,以及如何取证都是未知数。第一次与当事人见面的时候甚至是紧张的,但是通过课堂上学习的关于会见当事人的技巧,我聆听了当时人对案件的叙述,以及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但第一次一定会有疏忽与不足,比如在取证时,对房屋的照片取证没有在照片上加入时间戳,以及没有问清房屋的实际归属,导致后来的重新返工。所以在接待案件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通过当事人的陈述尽量还原案件的客观事实部分,找出有利和不利的地方,才能准确的运用法律知识。在跟当事人会见时要讲究技巧。因为一般到诊所要求帮助的人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或者对法律专业知识了解不多的人,且遇事情绪都比较容易激动、愤怒,因此会见的要求就更高。这虽然是错误但也是经验,多亏了法律诊所提供的这次社会实践的机会,我才能学习到如何与当时人交流,以及询问当事人案件具体信息时应该问什么问题。这对我以后的学习与工作都是有极大帮助的。
在将民事起诉书送达至法院之后,就进入了证据的采集阶段,我本认为证据的收集极其简单,但事实却与实际相差甚远。在对漏水房屋楼上的房主信息进行调查时,我先后去了房屋管理所、所辖地派出所以及所辖社区去调取楼上房主的信息,但都没有成功。在去社区开具社区公民推荐书时,社区的各种拒绝也让我十分无助。但这就是谈判的过程,一切的困难都需要我们去直接面对,这正是法律诊所所教会我的。通过这一阶段极大地增强了我对“证据”的理解。我们知道,任何法律案件都讲求“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而事实要靠证据来说话来澄清。通过在诊所的学习,不但强化了对证据理论认知的认识,了解什么是调查取证,以及调查取证的范围、方法和步骤等基本知识外,还要求我们要用充足确凿的证据来展示再现法律事实,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这就要求我们在会见当事人或者接受委托时,要有意识地询问当事人对证据的掌握情况。以获得我们所要得到的对案件有利的证据。
在开庭时,让我再一次的感受到了司法实务与学校平时模拟的不同,在模拟法庭中,同学之间虽然在程序上没有问题,但多数有表演的成分在其中,但在实际开庭中,法官与我之间的交流只有寥寥几句,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经验,在实际庭审中与法官交流。并且在庭审中虽然经过了之前的充分准备,但也能感觉到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不足,这也需要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知识储备。
最后可以说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法律诊所为我们法学院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在社会实习的人,不允许你有犯错的机会,你一旦犯错就会危及当事人的利益有时候可能一个小小的错误就会葬送当事人的利益。法律诊所所传授的法律实务方面的内容,最大限度的帮助了我们在以后实际生活中来运用,这也使得以后将要作为法律从业者的我们,少走了许多的弯路,获得了一些前期经验和历练。
从盲目被动的与当事人交谈到有针对性有技巧的处理相关案件,从面对案件的无所适从到冷静、理性的分析案情,从代理前的忐忑到案件结束后的坦然,只要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案件,那么每次办案的过程不仅是与人交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更是法学实践能力的提高,这对我以后进一步学习法学理论知识是有很大益处的。最后还是感谢学校、老师能够给予我这次机会,让我得收获了如此多珍贵的经验!
第四篇:法律诊所
“用我所学,服务社会”我认为这句话最能体现法律诊所这门课程的宗旨。法律诊所为法学
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门课程共分为两个环节,一个是老
师对相关知识的讲授环节,另一个便是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去法律援助中心以及社区提供法律
咨询服务的实践环节。下面,我分别就这两个环节谈一下我学习这门课程的经历和收获。
在老师讲授这个环节,老师分别就会见当事人的技巧、事实调查方法、法律研究方案、调解及诉讼解决能力训练进行了讲解和模拟练习。社交技巧以及法律基础知识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彰显了出来。通过学习,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律师,其专业素养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懂得聆听,更要学会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分析案情;要知悉各类法律规定,更应熟练地
将这些死的法条应用于活的案例。在课堂上,我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也积极参与课堂
讨论。每当看到新的案例,脑海中的第一反应便是如果我是当时人的委托律师我该怎么处理
这个案子以使得我的当事人利益最大化,在这个有老师指导、有自我信息反馈的过程中我学
到了很多,也汲取了很多营养,也跃跃欲试地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真正地帮助他人解决实
际问题,而这个期望也终于在接下来的实践环节中得以实现。
第五周的时候,我们小组被派去通州区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实践,我们组员三人早早地便
去到了办公室,指望着能遇到一个大案,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却是无人造访,只有一个工作
人员为我们大致地介绍了一下援助中心的基本情况,还给我们看了很多援助中心已受理案件的卷宗以便我们学习参考。这一下午不免让人有些失落,但还是庆幸自己能实地了解到我国的法律制度,包括办事流程和援助对象范围等等。
第二天,我们又早早地去到了援助中心的办公室,下午四点钟左右,一对母女走进来说
是想咨询一下婚后财产分割的法律问题。我们热情的接待了她们,并仔细询问了相关情况后
得知:那位中年妇女是年轻女子的母亲,在她女儿结婚前她曾出资为新人购置了新房,如今
这对年轻夫妇想要离婚,女方想拿回房屋的所有权,男方却不愿意,声称房子属于夫妻共有
财产应进行财产分割。女方束手无策只好来寻求法律帮助。在听完她们的介绍后,工作人员
以她们不属于援助对象为由而拒绝了为她们提供相关的法律服务。但我们三人还是希望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到这对母女,于是趁她们和工作人员闲聊之际又更详细地询问了相关情
况,得知女方虽主张房屋是由女方家长在其婚前所购置的,但并没有任何有力的证据证明这
一点,而且房屋购买是产权登记在新人夫妇双方名下。根据我国(婚姻法)第的规定,得知的新情况使我们犯了难,根据我们现有的法律知识,我们只
能建议当事人尽量去收集能证明女方家长是房屋购买出资人的证据,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建
议她们可以在这一点上去取得男方的自认。关于具体的法律适用问题,我们只能建议她们去
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这好不容易来的案子,却因为自己知识上的欠缺而没能一箭中的地帮当事人解决问题,可见我们的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离一名合格律师的标准还差了很多,但同时也通过这个案
例让我们有了一个查漏补缺的机会。回校后,通过询问老师后得知。从中,又让自己更
深刻的理解了有关法条的意义和适用方法。
意识到自己知识上的欠缺,我便更虚心地想要打好自己的知识基础。在接下来去社区服
务的实践中,我们再没有碰到过什么案子,不过利用这个机会我们翻阅了大量的真实材料,切实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民事纠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我想以上便是我通过法律诊所这门课程的学习所得来的收获,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试着
去面对一个真实的案例、真实的当事人,同时也适时地起到了一个对知识查漏补缺的作用,加深了我们对有关法条的理解和认识,可谓收获颇丰。务社会”,我将带着这样一种使命感
去更加努力地学习我的专业知识,也希望能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第五篇:法律诊所
对法律诊所的认识和加入法律诊所的目的 “法律诊所”,是指借用医科教育中学生在诊所中进行必要实习的教育模式,通过让学生承办真实的案件,面对真实的客户和真实的对方当事人,以及教师在学生办案过程中的具体指导,使学生掌握办理法律案件的技巧和技能,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律师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学会怎样遵从律师的职业道德,从而为将来成为合格的法律执业人才打下基础。
通过法律诊所将培养我如何在解决办理案件时出现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寻找法律、分析法律、解释法律和使用法律的能力,即培养持续学习的能力。法律诊所课程就是使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了解法律的运行,在办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主动地去学习法律,从而学会运用法律。法律诊所教通过让我办理真实的案件,赋予我一定的责任,在这种责任的推动下,会以超出一般课堂上百倍的注意力和细心来处理案件中出现的问题。这种负有责任的学习过程也能使我学到如何在实际案件中把握法律职业道德标准的经验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