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讲话稿气场营构写作策略摭谈
领导讲话稿气场营构写作策略摭谈
口张松祥
领导讲话作为布置工作、提振士气、传播思想的重要手段,在党政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常工作中,为什么有的领导讲话使人如饮甘露、回味无穷,而有的领导讲话使人昏昏欲睡、味同嚼蜡?究其原因,除了领导者本人工作能力、个人魅力等使人产生敬畏感和其语言表达技巧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讲话稿内容空洞无物,思想苍白无力,语言干瘪无味,表述逻辑不清,营造不出一种足以扣住听众心弦的讲话“气场”。
什么是气场?它是指一个人的性格、言行举止等所形成的个人魅力,其往往带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明星在舞台上一个经典的笑容、一个华丽的转身、一身独特的装束,都可能赢来观众尤其是星迷经久不息的掌声,谢幕后仍然可能呼声哨声不断,这就是明星的气场。而领导讲话稿中的气场,就是讲话者的“讲话信息”通过语言辐射形成的一种能够感染听众、吸引听众的讲话氛围。
一、领导讲话稿气场生成的基本原则
一是思想内容上无可辩驳的正确性。只有正确的东西才能给人以智慧和启迪。领导讲话稿必然要对形势任务、工作环境、困难挑战、对策出路等进行分析、阐释,其视角、高度包括方法论的运用都应该高屋建瓴,但所有这些都是在正确把握实践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判断得出来的,绝不是信口开河、简单推测,或故作高深、巧言惑人。领导讲话稿思想观念的呈现,一要正确,二要明确;正确是前提,明确是手段。有的讲话稿虽然思想观念是科学的、站得住脚的,但表述含含糊糊,即使洋洋万言,听众也仍然如坠云雾中、不知所云,重点不突出,观点不鲜明,这就是不明确。有的讲话稿表述思想观念明白清楚,但思想观念与党的方针政策、与时代发展要求不一致甚至背道而驰,如果领导不分青红皂白将这样的讲话稿拿到大会上去讲、去宣传,必然流毒甚远;还有的讲话稿对一些新的观念、思潮了解得不深不透,只是掌握了一些皮毛,撰稿人为“跟上潮流、显示学问”,就匆匆忙忙地把它拿到公众面前去展示,这也是不妥当的。领导讲话不同于学术研讨,领导的讲话不仅仅是领导个人的意思,更是对党和政府政策的准确宣讲和再次解读,只有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去讲给工作对象听,才不会因为观点的偏颇甚至讹误被听众“轰下台去”。
二是内容勾连上雄浑激越的逻辑性。领导讲话稿的正确性是讲话的基点和前提,但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一种观点、思想、方法要让别人接受,让基层群众信服,就必须讲究论述的方法,以铁定的事实、科学的论证让人折服。要做到这一点,除了领导讲话稿中有必要的事实论证外,更需要领导以事实为依据,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手段和思维方法,对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方法进行论证和说明。在论述时,观点与观点、句段与句段之间从内容到形式上要严丝合缝,如日月贯天、大江行流。观点阐述或由分到总或由总到分,就其一点把道理讲足讲透,既有典型事实又有科学思辨,让听众的思维随着领导的讲话而起伏游动,给人以智慧享受和思维启迪。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中说:“就一节一段说,前后要连贯,第二句接得上第一句,第三句接得上第二句。”讲的就是前言与后语之间的连贯与逻辑要求。
三是态度情感上鲜明健康的倾向性。由于受中国“和文化”的影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观点深入国人骨髓。生活中有些官员乐做、争做好好先生,有问题不揭露、不批评,有矛盾不查究、不解决。对工作中存在的、群众反应强烈的情况和问题充耳不闻,讲话习惯于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即使揭露问题也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既不分析原因也不提出对策,像未经加工的蔬菜就直接端上桌来,吃与不吃请听众看着办。群众或下属对这样的讲话不仅不欢迎,而且十分厌恶。因为从这些官话中看不到其执政为民的职业良心、看不出推动工作的良苦用心、看不出对人民群众的真切关怀。所以,领导讲话要讲真话、实话,要敢于讲真话、实话。某项工作、某个事情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领导要代表一级组织做出明确的判断,给下属或听众一个明确的交代,而不是似是而非、语焉不详,装深沉,弄权术,玩文字游戏。朱镕基总理的讲话之所以被人民群众传颂,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其讲话饱含深情、爱憎分明、正气凛然,譬如“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的关于惩治腐败的讲话,群众就拍手称快,贪官则魂飞魄散。人民群众就欢迎这种“富有劲道”的讲话,那种温吞水、浆糊式的讲话永远是被人唾弃的。
四是语言表达上绵延不绝的鼓动性。领导讲话稿的写作,不仅要考虑讲什么的问题,还要考虑怎么讲的问题,也就是在领导讲话稿写作过程中要有强烈的听众意识和“现场模拟”:这个讲话是讲给什么人听的,他们的政策水平、文化修养和接受能力如何都要考虑到;要强化语言的穿透力,讲究响度、亮度、明度甚至彩度。这样写出来的讲话稿才富有鼓动性,才能让听众跟着讲话者的思路、节奏、表述俯仰起伏。
第一,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形成讲话气势。领导讲话不仅要讲得真,还要讲得美,譬如讲话初的先声夺人,讲话中的妙语连珠,结束时的高蹈绵远,或如飞燕掠空,或如老将临阵,让听众充分享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撇开演讲技巧不谈,从讲话稿这个角度说就是要采取适当的修辞方法,以增强讲话的生动性。仇和到昆明上任伊始,就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他说:“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郭沫若先生科学大会上的讲话“这是春天”,以一连串排比,既向人们展示科学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又增强了讲话的气势,飞流直下,激湍左右,使听众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语言艺术的神奇力量。
第二,注意使用叙述表达方式,避免干巴抽象。领导讲话稿是基层开展工作的指导性文本,必然介绍情况、阐明事理,令听众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的讲话才真实可信,让人信服。说明、议论和叙述是讲话稿常用的表达方式。实践表明,较多使用说明或议论的表达方式,容易给听众以说教和枯燥的感觉,且易让听众产生听觉疲劳。因此,领导讲话稿的写作应力求以事迹动人。要以事实服人、以事例感人,讲话稿就一定要以叙述为主,有时甚至可加上适度的描写,将听众导引到事件当中,通过故事、画面增强讲话的感染力和现场感。领导的离任讲话大都写得深情款款、催人泪下,原因何在?一方面,固然是领导离开一个岗位时,平时不愿讲、不能讲的东西在离任的时候少了顾忌都讲了出来;另一方面,就在于这些离任讲话中穿插了领导与同仁、与下属为事业发展或殚精竭虑,或跋山涉水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以讲故事而非说教的方式表达了领导对原先工作岗位的留恋,诉说了奋斗荣辱与酸甜苦辣,因此就具有了特别动人的力量。
第三,使用干净清晰的短句,准确传递信息。领导讲话的目的是要让听众听清楚、弄明白讲话的信息,这也是领导讲话稿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些领导的讲话稿动辄使用四五十字甚至上百字的长句,而且是嵌套多层意思的复句,每个单句又主谓宾、定状补十分完备,结果听众刚刚记住这句又忘掉了那句,更遑去理解上句与下句之间的关系勾连了。一场讲话下来,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因此,领导讲话稿的撰写要充分考虑讲话稿由书面语向口头语的转换问题,可以用短句把意思表达清楚的就不要使用长句,确保表达不拖泥带水,干净明了。
第四,运用适度贴切的幽默,拉近与听众的距离。长期以来,领导讲话时给人的印象大都是严肃有余,亲切生动不足,领导与听众之间有很大的距离,影响了领导讲话信息的接受和吸收。因此领导讲话要敢于破除官本位,放下官架子,讲话时庄谐并用、深入浅出,那么讲话的效果必然会在平和民主的氛围中升腾。广东在金融危机时的情况深受高层关注,胡锦涛总书记多次过问,温家宝总理也先后三次到广东省考察指导工作。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中山大学给师生作形势报告时谈到这件事情时说:“如果中大的党委书记、校长在诸位同学期末考试前,三番五次地到你们的宿舍里去慰问,相信大家考试的压力也不小吧!”全场师生在会心的笑声中了解了作为广东父母官的甘苦与责任。
二、领导讲话稿气场生成的两条策略
一是思想内容要力求给人新鲜感和创造性。韩愈在《答李翊书》中云:“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这说明思想、语言的创新既重要又困难。而“陈言”是否能去,往往是检测一个领导政策水平、语言艺术的重要标尺。有些领导讲话,动辄就是形势、任务、要求之类的老话、套话,难怪有人揶揄为现代催眠术。无论是叱咤风云的政坛领袖还是头角峥嵘的文坛耆宿,他们在写作时,除思想内容独出机杼外,语言表达也十分讲究。比如,邓小平的“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毛泽东的“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等等,就使人在新鲜朴素中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
二是要加强试读,仔细体味讲话语言的响度和气度。领导讲话稿是一种用于口头表达的文体,必须始终注意口头表达的要求,句式的长短、语体的选择,都要口语化、通俗化;要讲究音韵的和谐和优美,像张志公先生在《写文章的关》里所要求的那样,每个句子“要看它念着顺嘴不顺嘴,听着悦耳不悦耳”。要做到这一点,在讲话稿写成之后,要养成试读的习惯。这种试读既是讲话稿修改的方式之一,也是检测讲话稿是否悦耳动听的一种手段。郭沫若先生在悠样运用文学的语言》中说:“话剧的语言最好是多念几遍,念给自己听,念给朋友听,务求其容易听懂,而且中听。有好些语言的适合度要经过试演之后才能判定。”这样的要求和做法对于讲话稿亦是适用的。
优秀的讲话稿仅仅为领导讲话形成气场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在实际讲话过程中要将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领导还要注意讲话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和力度的大小,力求在高低转折、庄谐并举间最大限度地把讲话信息传播出去,让听众在情、理、文甚至音、形之中受到影响、陶醉其中,与讲话者本人声气相通,生成绵长、持久、令人回味无穷的讲话气场。
参考文献:
[1]刘锡庆.写作论谭[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5.
[2]裴显生.写作学新稿[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3]徐爱兵,汪洋,幽默彰显平和魅力[J].演讲与口才,2010(4).
(作者单位:江苏教育学院如皋分院)
第二篇:例谈领导讲话稿写作的构思要领
例谈领导讲话稿写作的构思要领
领导讲话稿属于会议主要领导者使用的文种,一般就某一方面的问题专门发表意见,其特点是权威性、思想性、鼓动性。领导讲话稿写作是奉命而作、以笔代言,这就要求起草者学会身临其境、换位思考,善于“关起门来当领导”,假设自己就是讲话的领导,在特定会议、特定场合讲话。为此,笔者认为,在领导讲话稿的起草过程中,不能信马由缰、自作主张,必须经过至少四次换位思考,全身心地让自己置身于特定背景、特定场合等。这样写出的文稿才能真正为工作所需、为领导所用。本文以全市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会领导讲话为例,谈领导讲话稿写作构思的几点粗浅体会。
换位思考一:假如我是上级组织。领导讲话稿要写出思想的高度和理论的深度,就必须站高一级看成绩、想问题、谈思路。就笔者所在的部门而言,上级组织主要指两个层面。一个是本地党委政府,另一个是上级对口部门。省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以中央提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为主基调,对如何打造地方经济“升级版”作了具体部署,提出要“稳中求快,快中求好”,走新增长之路。而发展文化产业,正是稳增长的突破口、调结构的主抓手、促改革的关键点、惠民生的新举措,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尤为重视的工作。省上对口部门召开的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会,总结分析上运行情况,提出了今年要重点推动的几项工作。站在上级组织的角度来说,在对今年要“做什么”作出部署后,最希望的是下级单位认真研究“具体怎么做,如何做好”,这样才算把上级精神贯彻落实到位。基于这样的考虑,这次会议领导讲话稿中对上级组织强调的“政策落地、体制改革、园区清理、项目开发、企业扶持、市场培育”等工作任务作了具体安排,明确工作重点、研究具体措施,落实到责任单位,提出时限要求,把上级组织的意图转为具体行动。换位思考二:假如我是单位领导。领导讲话通常是由主要领导同志代表单位讲的,既是组织意图的体现,又是领导者思想观点的表达。“干活不依东,累死也无功。”起草者必须注意接受、领会、完善、发展领导意图,这样才能更好地酝酿感情、增进感觉、进入角色,把领导讲话稿写好。笔者所在单位领导有双重身份,一个是市委分管领导,另一个是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作为分管领导,可以传达党委意图,肯定文化改革发展成绩,从全局角度指出总量不大、进展不快、贡献不足等突出问题,对下提出要求。作为文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要对文化产业发展负总责,必须针对存在问题给出解决办法,可以围绕相关指标的完成情况,点评各地的成绩与具体问题。领导还有自己的关注点,通过走访一些企业,感觉总体势头不错,但有的重点项目受征迁或前期手续问题影响迟迟未动工,有的园区规划定位不够科学,有的企业资金紧张、专业人才招聘难、效益下滑明显,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重视。领导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喜欢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喜空谈、不端架子,可从需要领导强调的重要事项来考虑,在文章标题设计及内容安排上尽可能符合领导的个性和习惯。领导有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于工作过的地方和与个人兴趣相关的活动、项目有机会还是要给予鼓励和鞭策的,这是人之常情。此外,讲话稿中可对去年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剖析,特别是对指标数据或单项工作明显落后的单位予以点名或不点名通报,给有关单位施加压力,力促全面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换位思考三:假如我是参会人员。领导讲话旨在统一思想、部署工作、分解责任。具体工作的落实还要依靠全体与会者及相关干部群众的群策群力、共促共为。为此,起草领导讲话稿在语言组织和内容安排上,必须考虑让与会者听得懂、听得进,有触动、有行动。本次会议参会对象有三类:一是各县分管领导,二是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三是部分文化企业业主。作为参会的县级分管领导,通常希望一年的工作亮点能够得到上级肯定,问题少被批评。希望上级领导在部署下一步做什么的同时,能够指导基层具体怎么做。作为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希望领导小组负责人对相关工作予以肯定。从讲大局的角度,希望明确具体哪些事情需要本单位的支持配合,以便共同把文化产业发展好;从小集体的角度,希望承担任务适量,因为精力有限,还有职能部门其他工作需要统筹考虑。作为企业业主,一般希望政府对企业予以更多的政策和资金倾斜,通过参会能够了解到政策导向,围绕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及时调整投资方向,以便争取更多扶持。基于这样的考虑,领导讲话稿中需要尽可能照顾到各方面的情绪和诉求,多说大家爱听、想听、会听的话,以鼓励、支持、肯定为主,讲问题要有理有据、有轻有重、有点有面。这样领导讲话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促进会议目的的实现。
换位思考四:假如我是普通群众。现在是信息时代,通常比较重要的会议结束后,当地报纸、电视、网络将进行报道。为此,起草讲话稿需要超前考虑会议报道发出后各方面的反映,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对于普通群众而言,有的可能会关注党委政府在办哪些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有的可能会抱着看热闹的态度研究领导又说了哪些空话、套话,有的可能关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又取得了哪些成就,找寻作为当地人的自豪感。基于这样的考虑,需要对一年的工作亮点进行总结提炼,特别是对一些走在前面的工作更要充分肯定。对于一些项目的建设、活动的组织可以从丰富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求的角度进行阐述。同时注意使用一些生动、通俗的语言,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走好语言文字工作的“群众路线”。
总之,起草领导讲话稿需要找准代言的位子、拓宽思维的路子、用对写作的法子,善用换位思考模式,学会扮演领导角色,主动置身会议现场,边模拟演讲边写作,或者心里演讲手上写作,这样方能写出合时、应景、管用的好文稿。
附:全市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会讲话稿写作构思范例 第一部分,谈对当前形势怎么看。
一是成绩值得肯定。将取得的主要成效归纳为增长快、亮点多、举措实、干劲足,然后选择统计数据、竣工项目、工作落实、上级考评等富有说服力的素材予以佐证,点面结合,抓大舍小,旨在坚定信心、鼓舞士气。
二是头脑务必清醒。既要指出宏观环境、产业基础、交通条件、人才储备、市场消费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要提到个别地方领导重视不够、协调推动不力、破题办法不多、政策运用不活等主观因素的问题,希望大家对号入座,扬长避短,知耻后勇,迎难而上。
三是机遇不容错过。全国和省上出台关于促进某产业发展的最新政策激发投资热情,为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注入生机活力,当地党委今年重点推动相关工作期待更大作为,所以必须顺应大势,抢抓机遇,用好政策,加快发展。
第二部分,谈今年工作怎么干。
首先,要增强打响立体战的信心。认真总结近年来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按照全委会确定的工作要求,着眼产业结构优化、龙头企业带动、主打品牌引领,在现有基础上加快推进园区平台、企业实体和特色品牌“三位一体”建设,提升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
其次,要坚定打赢攻坚战的决心。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着力以项目开发拉动投资,以产业融合促进转型,以全面改革激发活力,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细化方案,以更大的力度、更硬的举措、更严的考评推动某产业提速增效升级,努力成为当地经济的新增长点。
第三,要养成打好持久战的耐心。文化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欲速则不达,既要踩油门,更好把好方向。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工作,用心把产业规划定准,把消费市场搞活,把中介机构做大,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加快发展。第三部分,谈对繁重任务怎么办。
一是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然后才是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本次会议我们也邀请到部分企业家参加,所以把它作为第一点来讲。具体地说,就是要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走访座谈调研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然后对相关扶持政策进行修订完善,提高优惠政策的针对性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激发现有企业规模扩张和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
二是凝聚上下两级的合力。上热下冷、下热上冷都不利于打开局面,必须步调一致、协调联动。上级要加强指导督促,多出主意,多给支持。下级要主动作为,抓好落实,定一件是一件,抓一件成一件。
三是增添成员单位的动力。文化产业涉及面较广,光靠牵头部门,根本无法推动。要求各成员单位必须增强责任担当的意识,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单位本职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主动配合、大力支持,切实加强对口指导,形成条块结合、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第三篇:妙取巧借谱新篇:谈领导讲话稿的写作
妙取巧借谱新篇:谈领导讲话稿的写作
“震天下者必震之于声,导人心者必导之于言。”要使听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领导讲话稿必须新鲜活泼、深入浅出、富于变化。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妙取巧借”的办法。
一、巧借寓言,析事明理
寓言,是带有劝谕或讽刺的故事。它往往能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深刻的哲理在简短的故事里体现出来。恰当地运用寓言,能够增强讲话的感染力,引起听众的深思,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例如,在一次干部培训班上,一位领导讲到怎样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有一则寓言说,兽中之王的老虎准备在动物世界中挑选副手,他决心打破传统观念,由大家民主推荐,不拘一格来选拔。有推荐兔子的,大家说:胆子太小;有推荐乌鸦的,大家说:羽毛太黑;有推荐熊的,大家说:行动太笨;有推荐熊猫的,大家说:神态太憨……选拔副手的民主活动,演变成相互挑刺、相互指责的一场舌战。现实中这种现象是有的。我们应当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干部潜力,用辩证的眼光看干部长处,在全面考察干部德、能、勤、绩、廉的过程中看主流,真正把握干部的特点和长处。“睁一只眼”看干部的长处,少指责、多赞赏,防止失察失误、以偏概全;“闭一只眼”看干部的短处,多理解、少贬损,防止吹毛求疵、求全责备。
讲话者借用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把抽象的道理讲得具体生动,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启迪。试想,如果干巴巴地说教或者板着面孔训人,或者像开中药方一样长篇大论地罗列论据,听众很可能觉得昏昏欲睡,甚至可能非常厌烦。这样巧借寓言析事明理,台上娓娓道来,台下听得津津有味,既宣传了党和国家培养、选拔干部的方针政策,又规劝和教育了听众,事半功倍。
二、善打比方,深入浅出
在领导讲话稿写作中,打比方是一种常见的手法。比方打得恰到好处,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例如,在一次会议上,一位领导在讲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时,打了个生动的比方:
一个1岁的娃娃和一个89岁的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是45岁。如果我们单从平均数来看,两人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但实际上一个年老体衰,一个幼小无力,谁都无法放开手脚开展正常工作。去年,我省人均GDP首次突破1500美元,全国排名第十一,但具体到我省各个地、市。差距可就大了。所以,本次党代会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提出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就是为了解决各地、市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全面实现“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
话音刚落,会场上一片掌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经济学问题,要想用寥寥数语将相关信息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并使听众接受和理解,不借助恰当的比方往往难以奏效。这位领导用l岁的娃娃和89岁的老人打比方,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进行形象的解读,变深奥为浅显,高屋建瓴却又不落俗套,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结合实际,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许多成功的讲话稿,都是把真挚的情感流露于字里行间,不言辞虚浮,不矫揉造作,体现讲话者的自然本色,并巧妙结合当地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和名人志士等丰富材料尽情发挥,寓情于理,情理相融。一位老领导在离开湖南时充满感情的一席讲话就是这样,情真意切,令人久久回味。他说:
此时此刻我要表达的感情很多。集中起来讲三句话,第一句话,坚决拥护。我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对接任的同志表示诚挚的欢迎。第二句话,衷心感谢。我从贫困的大山走向社会,从贫穷的家庭走上领导岗位,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我的一生属于党和人民。
我对党和人民的感恩、报恩之情是刻在心上、融在血里的……第三句话,殷切希望。作为生在湖南、长在湖南、生活在湖南、深深热爱着湖南的一名共产党员,我对在湖南工作的同志提出三点希望,同大家共勉。一是要记住“三个知”。作为领导干部,对组织要知恩图报;对自己要知足常乐,对同志要知人善任;二是要做到“三不忘”。湖南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家乡,中华始祖炎帝、舜帝安寝之地,有6700万勤劳朴实的父老乡亲,每个在湖南工作的同志都要“不忘老人家,永远爱党;不忘老祖宗,永远爱国;不忘老百姓,永远爱民。”
这段话直抒胸臆。真挚动人。它以严密的逻辑和井然有序的层次为基础,结合讲话者本人的实际情况,借助湖南的历史传统和人文情境,把要表达的诸多内容集中为“三句话”,既表明了对中央人事任免决定的坚决拥护,又抒写了对党和人民精心培养的感恩之情,更有对在湖南工作同志的殷切希望,语重心长,字字含情,句句在理。
四、妙取新话,引人警醒
康有为曾经说过:“夫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领导讲话稿的写作也是如此,要把领导的新思路、新信息、新观点、新论断,以全新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不重复老调和套话,使听众喜闻乐听,受到新的启发。但讲新话并不意味着故弄玄虚,而是要尽可能使讲话稿的语言生动明确、新意盎然,使科学的理论、深刻的思想蕴含其中,起到切中时需、指导现实的作用。例如,在一次反腐倡廉专题会议上,一位省纪委副书记用“新话”抨击了红包开路、钱权交易的丑恶现象。
他说:如果爱他。就送他红包。因为红包可以叫他上天堂;如果恨他,就送他红包,因为红包可以让他下地狱。红包这东西,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日常生活中,老人做大寿,小孩过百日,朋友有喜事,包上一个红包,表示祝福,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把这套人之常情变性异化,用在我们的领导干部身上,变成了“钱权交易饱私肥,红包展翅飞;用钱行贿买头盔,当官假虎威”,那纪委就不能熟视无睹、不闻不问了……希望大家高度警觉,全方位
地安装好思想领域的“防火墙”,及时“杀毒”,时常“升级”。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各种“黑客”的袭击,防患于未然。同时,面对那些剐有用心的“红色诱惑”,既不能“心太软”,更不能“手太长”。否则,等到东窗事发,才知道“都是红包惹的祸”,将悔之晚矣!到时候,只能“独自一个人流泪到天亮”啦。
我们知道,反腐倡廉是个老话题,相关材料堆积如山。如果照本宣科,听众会觉得是老生常谈;如果罗列案例,未必能打动人心。而这位领导在讲话中,巧妙运用了楹联艺术家吴廷吏先生《阮郎归·严惩贪官》中的词句,化用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经典独白,还借用了网络词汇和流行歌曲的歌词,把上级反腐倡廉的精神具体化,把某些腐败分子行贿受贿、买官卖官的丑恶现象揭示得淋漓尽致,把腐败分子的心理感受、蜕变过程和可悲下场作了形象的描绘。这样的讲话,既幽默风趣,又发人深省,令听众不由自主、心悦诚服地接受正确思想,抛弃错误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