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成性评价激发学生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在基础理念中提出“要建立能激励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的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评判。它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分析、综合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潜力的发展。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注重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它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反思,并取得学习上的进步。正因为如此,形成性评价给予学生极大的空间,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自信心。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利用形成性评价激活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注重从以下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一、课堂活动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是实施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是英语形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课堂活动的内容和教学任务紧密相联,所以学生参与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效。因此,我在课堂上主要通过激励性评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采用竞争方式,设立各种奖项:在高年级对话、故事表演中设立“oral star”,在低年级的歌曲、chant表演中设立“new star”,随堂测试中采用贴纸、等级或者学生之间互评等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孩子的英语口语得到展示和提高,还能使孩子们乐于模仿和学说,使他们的语音更近乎标准,“idea”则是表彰那些在拓展练习中,能充分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故事或歌谣创编表演的同学。
除此之外,我还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评价。哪一组积极参与、纪律好、表现好可获得“团结之星”。在具体的学习中,我根据所学内容适时更换比赛组的名称,如:apple,banana, orange等。学生都很感兴趣,这种评价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课外活动评价,引导学生培养持续的学习兴趣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引导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袋。在档案袋中设立my homework、my discover、my harvest、my honour等内容。档案可以展示学生在平时点滴的学习成果及通过努力后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既能帮助学生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和如何学习英语,又能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呈现出学生学习动机的转变,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二篇: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及特点
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习者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用于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进行得较频繁,如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后的小测验。形成性评价一般又是绝对评价,即着重于判断前期工作的达标情况。
教学设计中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重视形成性评价比重视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
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1.改进学生的学习
形成性测试的结果可以表明学生在掌握教材中存在的缺陷和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当教师将批改过的试卷发给学生并由学生对照正确答案自我检查时,学生就能了解这些缺陷和难点,并根据教师的批语进行改正。有时,当教师发现某个或某些题目被全班大多数或一部分学生答错时,可以立即组织班级复习,重新讲解构成这些测试题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当有些错误只存在于个别学生身上时,教师可以为其提供适合其特点的纠正途径。
2.确定学生的学习进度
某门学科的教学总是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循序渐进、互有联系的学习单元,学生对一个单元的掌握往往是学习下一个单元的基础。因此,形成性评价可以用来确定学生对前边单元的掌握程度,并据此确定该学生下一单元的学习任务与速度。如果形成性测试能有计划地进行,就可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一个单元接一个单元)掌握预定的教学内容。
3.强化学生的学习
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可以对学生起积极的强化作用。正面的肯定,一方面通过学生的情感反应加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或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通过学生的认知反应加固了学生对正确答案(概念、法则、原理等)的认识,校正了含糊的理解和不清晰的记忆。
要使形成性评价发挥这种强化作用,重要的一点是,形成性测试不要简单地打等第分数,而应通过适当形式简单地让学生知道他是否已掌握了该单元的学习材料,如已掌握或接近掌握,应明确指出;如没掌握,要尽可能使用肯定性或鼓励性的评语,并提出改进建议。
4.给教师提供反馈
通过对形成性测试结果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自己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否明确?教材的组织和呈现是否有结构性?讲授是否清晰并引导了学生的思路?关键的概念、原理是否已讲清讲透?使用的教学手段是否恰当,等等。这些信息的获得,将有助于教师重新设计并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
第三篇:形成性评价体会
邵朝友博士讲座的心得体会
究竟怎样的讲座与培训才能打动人、吸引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追问与探讨的话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个千百年来一直困扰人类神经的哲学命题虽然至今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但其饱含哲理与催人深思的发问总让人不敢懈怠前进的脚步与有限的光阴。我是什么?学生是什么?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怎么把学生带到那里去?我怎么知道学生已到那里了?我如何安排学习活动才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好的表现?备课时应多关注“教材处理”还是“目标明晰”?上课时应多关注“有无告诉”还是“有无明白”?“方法好看与新奇”还是“方法与目标的一致性”?考虑作业时应多关注:设计是为了“多做练习”还是“检测目标”?批改是关注“对与错”还是“与预设目标的关系”?反馈是为了“告知结果”还是“促进学习”?
专家教授们一连串的追问,也许一时无法求解,但其内在的隐性价值不可否认与估量。犹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人生需要追问,教学更是如此。因为追问,让人清醒,催人奋进。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引导教育过程正确而高效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育效果所采取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开展。也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和影响。
1、引导学习活动的方向。不管什么内容的化学课,都要学生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的、目标任务及评价项目,划分出学习单元和具体课时,着无疑能对教学起到导向的作用。学生也知道每节课要自己做什么,老师都有哪些要求。
2、强化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能对学生是否已经达到阶段性目标,达到的程度如何做出评价,从而肯定学生已有的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达到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3、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综合使用。它们之间有共同之处,即都有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的任务和作用。但一般说来,形成性评价重在迅速找出简单带有普遍性的困难与问题,并加以解决。至于在个别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严重的特殊困难,则必须留待诊断性评价通过诊断分析处理。
通过这种评价方式的运用,促使学生学习更认真,更努力,更有效地约束自己,改变自己,发展自己。在学生加强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化学素养,也为化学成绩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短短半天的培训,已使我收获颇多,最深的是思考问题的维度与思维方式的突变。人最难改变的是观念,最需要改变的也是观念。
也许面纱无法揭开,但更显其探寻的必要与价值。“我是什么,我要干什么,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该干什么。”这是我在短短一天半的培训之后产生的强烈追问,期待其伴随我以后的工作。我更将为此努力。
第四篇:巧用评价激发学生兴趣
巧用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 :牧歌
摘要 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在于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技巧莫过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了。比如同样是一次考试,学生考得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可能造成学生骄傲的理由,考试失误可能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严重的还会造成学生产生厌学和害怕考试的心理。这时,教师的评价就显得举足轻重,好的合理的评价会将学生带进天堂,让他们越来越好,不当的评价会将学生引入深渊,使他们厌学和害怕学习。
关键词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时候来至于教师对他们的鼓励与肯定。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感悟,教师需要做好对学生评价坚持“一弱一强”的原则,“一强”指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强化,“一弱”指就是对学生的缺点进行弱化。强化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继续发扬成绩,补正不足,认为学生还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厚望,弱化的目的是减轻学生对不足的或过失的内疚感,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希望所在,从而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感到有人在帮助他,产生自信心,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在评价中做到“一弱一强”呢?
一、将知识评价、技能评价和情感态度评价相结合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就需要观察和发现学生的美,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了解和评价学生:
1.知识评价
学生在校的学习很多时候会从学生的作业、考试中体现出来,如有的学生作业书写工整规范,错别字少,考试中知识点掌握牢固-----,这些都是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把握用于对大多数学生,特别是中等偏下的学生最需要鼓励,他们的成绩很可能因此而迅速发生改变。
2.技能评价
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当学生明白自己问题所在后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你上课认真一点可能学习会更好,多与大家交
流会对你的学习更有帮助,上课前做好预习会使你上课听得更明白,课后作业独立思考完成才能将学习成绩提高,考试的时候仔细检查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潜移默化的鼓舞着学生去学习,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情感态度评价
情感态度是无意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积极与消极这两个相对立的作用。积极的评价可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消极的评价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我们认识到,积极的情感态度对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成绩。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态度评价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评价时应关注学生在以下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的应用价值;审美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观察是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搜集评价信息,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提供依据。
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即在评价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问卷、访谈、测试等调查手段,搜集评价对象的有关资料,然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价值判断。学生的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主观的认识和理念,属于内在特征,因此,评价时常用问卷法与访谈法,通过投射技术让评价对象回答,从中了解他们的认识与观念。同时,学生的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还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与习惯。有时通过对学生某些典型行为、习惯的考察,也可以间接地反映出他们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的水平。
二、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传统的评价和考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话就是权威,学生毋庸置疑的,而往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少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品质的发展。因此,学生很少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如今学校教育的目标已不仅仅是
区分学生,选拔精英进入高一级的教育体系。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促使全体学生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期望学生达成他们所能达成的最佳水平,实现他们的最佳表现。所以在传统的考试评价之外,我们需要补充新的评价途径,补充考试评价的不足,完善整个教育评价体系。这种新的评价应该是一种促进学习的评价模型,它关注相对于自己而非他人的个体成就,体现着一种建设性的评价观,目的在于帮助而非惩罚学生,它要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评价对象只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包括自身现在成绩同过去成绩的比较,以及自身不同侧面的比较,能比较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减轻评价对象的压力。学业自我评价可以很好的满足上述要求,做为传统考试评价的补充。学业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内省,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判断与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学业自我评价实质上是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意识和行为的反思和调控。在教育中,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那就意味着学生要进行自我导向与控制,自我审视与诊断,自我促进与激励,这就是元认知,是对自我评价的功能的一种运用途径。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时还应借助周围同学的评价来进行,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品质表现身边的同学了解最清楚也最客观,他们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将学生自我评价与周围同学的评价再与老师的评价结合起来就能做到客观全面,让学生找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予以找准自己的方向和位置。有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既有了积极地学习兴趣和动力又能客观的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有针对性的去改正自己,将对学生评价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同时,评价的综合性因素、时效性等也会影响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效果,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价最具有针对性,时机恰当的评价也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的,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的教师,发现学生优点也是优秀教师在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的学习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具有学习成功的自信心,没有自信的学生很难获得学习上的成功,而自信的来源就是对自己优点的发现和对自己特长的发挥,学生对自己优点的发现又是借助于教师的强化而实现的。当然,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适度的压力,这种压力是正向的,积极地,对学生具有促进和激
励作用的,但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充分发挥好评价这一利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篇:利用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利用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涿州双语学校张艳春
习作是否有兴趣是阻碍学生习作水平提高的瓶颈。作文的评价应是一种连续性的评价,而不是总结性的评价。因此,作文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评判学生习作的好坏,而是激发学生,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在日常作文教学工作中,我注意自己在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思维等方面尽量不走以前的老路,尤其是学生作文的评价方式,我一改以前教学中教师给定分数、详细批阅、指导思路等老方法,善用多元化的评价功能,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激发,随之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
一.自主性写作的评价
自主性写作指的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在我的要求下,不限文体,不限字数,不限内容,不限立意的以日记的形式写成的小作文,我要求每周要交一篇。对于这些小作文,我没有按照一般的评价方式,给分数,给评语,而是和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在评语中,尽量挖掘学生性格中的闪光点,而不对作文的形式和内容给予任何形式的评语。例如,收第一次日记,有的学生认为是日记,就敷衍了事,只写了百八十字。有一个孩子就记了这样几个字:“爸爸妈妈把我的课余时间都侵占了,我为什么非得什么事都听家长的?难道就因为我不是大人?”就这样的几个字,我给她写了以下评语:“老师喜欢你张扬的个性,喜欢你不同于别人的头脑,只要你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她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评语,别的同学也从没有看到过这样的评语,他们在看到自己短短的文章后面那陌生而又亲切的话语时,都惊呆了。然后,再一次交日记时,他们写的内容丰富了,篇幅也长了,也愿意和我说心里话了。再下一次,没到收日记的时间,就有同学主动把自己写作的内容拿给我看,甚至有的同学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把我布置的周记变成了日记,很多同学都展露了自己的写作天赋,我也每周都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把他们当中涌现出来的优美文章在班上朗诵。可以说,这种新形式的评价方式,增进了师生间的交往,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课堂作文的评价
课堂作文指的是课本上每单元要求完成的习作。以往,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是主要的。每次作文结束,意味着学生任务完成。至于作文的优劣,全凭老师手下的一个分数而定。在学生心里,高分便是好作文,至于优劣的内容一无所知,因此,这种评价的收效极微。有关评价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通过自我评价使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发生作用的。他人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最终还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再评价而实现。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探索了一条自我评价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的评价思路。
1.引导学生参与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指的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身作出分析和判断,从而对自身活动作出自我调节,在自我感悟、自我认识中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可见,自我评价是学生参与评价全过程的有效评价。形成自我评价的氛围,首先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先让学生按一定的作文要求评价老师的下水文。为了降低难度,开始时,只是根据要求在老师的诱导下逐条评价,以后逐渐增加难度。同时建立奖励机制,对积极主动参与评价的给予奖励(奖小花瓣),有独特见解的更是给予重奖(奖多片小花瓣)。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接着,每次作文后,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对照要求对自己作文作出评价,谈收获说不足;评价形式为打分、写上几条评语、或者重新修改自己的作文;或个体操作或小组交流。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基本上采取肯定语气给予评价,有不同看法的,也在征得本人同意后稍作改动。一段时间后,学生参与评价的意识得到了增强。
2. 自评+互评+师评
在作文评价过程中,我们始终将自评、互评、师评结合一体。首先,由教师定出评价的基本标准,并以范文作示范。然后,全班或小组或同桌或自我开展评价活动。最后进行大组交流,由小组代表或个人自由发言,对他人的或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允许相互争论,也允许为自己辩解。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诱发、调拨、参与评价。这样的作
文评价活动,学生喜欢,经过一学期的锻炼,他们从不愿讲到争着讲,从不会讲到能说会道;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都得到了锻炼,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时,我们定期召开作文评论会、举行“作品”诵读比赛等。活动一般由学生主持,由学自己主动参与,他们表情朗读自己的作品,畅谈自己的写作思路。为了鼓励全体参与,教师一方面设置众多奖项:发言奖、作品奖、评论奖等;一方面规定了分期分批必须参加的人员,每一次成绩、奖项都记录在案,作为总评依据。
三、发挥评语的激励功能
评语,从字面上看,就是评定作文的语言,如果只是这样理解,那就太简单了。评价作文,其实是师生交流沟通的一个良好时机。学生的作文就像学生的一颗心,捧着这颗心,我们教师也应该用心去阅读、去欣赏、发现、点拨,而评语正是连接师生间情感的纽带。因此教师的评语要体现激励功能和指导性,更应该融入自己的感情。
学生作文内容离不开他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也必然反映出他们的学习生活,表达出他们的思想感情。不管什么样的作文,都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在学生的习作面前,我们是读者,学生才是作者,他们有权自由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能表现自己的文学是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那么,我们写批语时,对文章所表现的这些内容与了解到学生本人的真实表现进行联系,给予鼓励表扬。这样不仅评价了文章,也评价了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让学生在阅读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即使是提出不足,语言也应该委婉,引导学生乐于修改自己的文章。因为激励是学生向上的动力,学生作文中的每一进步、每一优点都应得到鼓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作文也应该不以“完文”为要求。同时在评语中点拨出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及澄清模糊性认识,让学生懂得哪些是好的,哪些地方该改正,从而得到不断的提高。我们要求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那么教师的评语也应让学生听到教师心声,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潜移默化。
有些学生的作文字迹端正,语句通顺,而且卷面干净整齐,可以看出,这些孩子的写作态度非常认真,但写的内容非常一般,一点也没有特色。对这样的作文,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在评语中可传授一些写作技巧,让他们懂得怎样才能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有时,我会这样写评语:你的书写很漂亮,语句也很通顺,如果选材再新颖些,立意再新谢,你的作文会更优秀!同学互评时,我也让他们以鼓励为主,说出优点和不足。
如今,在我班学生的作文本中,每篇文章之后都可见到这样的写作评价表。(优点:----不足:----建议:----)习作之后自评、互评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评价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看到自己的不足,学到别人的长处,因此他们明白改进不足,赶超先进的道理。而且,每次作文后都会让学生带回家,请家长帮他们写评语,有的家长评语写得非常好,起到了激励孩子的作用。
评价过程中本人、同学、老师、家长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分层次、分角度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客观地、综合地认识了自己的写作,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促使同学间建立勤奋向上的学习风气。评价过程中的鼓励性语言无疑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的是爱,而并非冷冰冰的符号,因此,在保护了学生自尊心的同时更多的给了学生自信心,激发了他们习作的兴趣。有了信心,有了兴趣,写作的水平自然有所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