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素质评价制度
明德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我校结合实际,不断强化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监控与管理,全面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从而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导向机制。
一、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进一步明确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是建立系统评价制度的基础性工程。建立科学的小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评价的根本目的。
从这一目的出发,我校在学生评价工作中坚持四项教育原则:
1、主体性原则,即充分体现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评的组织,保证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全面地发展。
2、方向性原则,即端正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方向。
3、动态性原则,不用一个标准评价学生,不拿一个框框限定学生,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个性特长发挥。
4、全面性原则,即全面反映学生发展实际,反映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到达程度,各育并举,全面发展。
二、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科学确定评价内容
我校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了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特长发展7个方面评价内容,每个方面又细化为几项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基础上制定出若干条全面、具体可行的三级评价标准。如“劳动素质”细化为“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习惯”三项内容,其中劳动习惯又分为“养成生活自理习惯”、“主动从事集体劳动或家务劳动”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个具体的直接评价标准。各学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又根据本校实际,对评价标准中的条目进行分解。
三、贯彻发展性评价思想,改革评价方式方法
我校从促进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大胆改革评价方式,把形成性评价、督导性评价和社会评价有机结合,对学生素质评价进行全程监控。学校采取自评与他评结合、平时与期末结合、考试与考核结合,观察法、问卷法、测试法并用,“学生成长记录簿”、学生自己出考试题、学生评价联系卡、评价课等形式综合运用。整个评价方式为:描述化评价+等级化评价+评语。
1.建立形象化评价模式,对思想品德、心理、身体、审美、劳动、特长进行描述化评价。描述化就是按照思想品德、心理、身体、审美、劳动、特长所包含的各项内容,用正面、鼓励性语言去评价,不计分,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特长的评价,可以用形象化的评价语言描述。
2.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模式,对文化素质进行等级化评价。等级化评价就是按照教育部调整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学科设置的要求,把学科分为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两大类实行等级评定。学生成绩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即优秀、良好、及格、需努力四个等级,进行三种方式评价,即提问评价、考试评价、作业评价。
3.改革形式和内容,推行融入素质教育目标的人文化评语。评语是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定性的评价。我们提出,教师要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评价理念,评语要采用第二人称直接面向学生,要求教师用孩子的语言,朋友的口吻,长辈的爱抚来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鼓励进步。要求评价面要宽,针对性要强,内容要具体,评价要准确,以鼓励为主。评语的基本模式是优点+鼓励。在评语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殷切的期盼。
4.开设评价课,进行示范性集中评价。为增强评价的民主性、科学性、准确性,扩大参与面,增强透明度,我校开设了评价课,每学期进行两次。做到人人有自评机会,有他评权利,教师综合自评、他评意见进行汇总,并在课堂上通报,征求受评者和他评者意见,以引领学生照标准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不断进步,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
5.建立成长记录簿,随时监测学生成长状况。针对课堂时间有限、评价内容复杂的情况,我们要求班级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把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具体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班干部协作完成这项工作,把档案内容纳入到学生评价之中。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任课教师随时记录,课余时间的表现(劳动、活动、文明礼貌等),班主任和班干部随时记录,家中表现,班主任及时向家长了解,然后每两周进行一次汇总,并和学生见面,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哪方面进
步了,哪方面还需努力。学校随机抽查,并选择恰当时机进行择优交流,总结评价经验。
另外,我校还建立了学校、家庭、学生评价联系卡,每周填写一次。通过联系卡使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学生了解教师、家长对自己的关注,形成学生评价网络。
四、严格评价制度,发挥导向作用
为了搞好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我们重视各项制度的建设,通过严格评价制度,发挥导向作用。
1.建立了形成性评价制度,保证评价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学校制定评估办法,成立了领导组织,专人负责学生评价工作的检查与指导。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认真填写评估手册,及时与家长联系,指导学生。
2.建立了督导评估制度。不断加大督导评估工作力度,督促学校做好学生质量的评价工作。督导检查采取随机、随时、不预先通知的抽测办法,把抽测结果作为该项全年成绩纳入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奖惩。
3.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自评制度。学校定期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宣讲开展学生质量评价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并采取有力措施,倡导学生投身到评价中来,认真、自觉地开展评价。努力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正常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使所有学生能够在评价中既展开竞争,又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为强化学生素质评价工作力度,我们明确规定:要将评价结果
作为学生操行和素质评定最终结果,作为学生评优、奖励的基础条件;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依据,从而提高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个方面对学生素质评价的重视程度,为推进素质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
明德小学 2012.09
第二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育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评价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评价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过程性原则。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测试结合起来,把书面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激励性原则。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科学性原则。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既反映学生学业成绩,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努
力获取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五)互动性原则。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评价内容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操行表现评价、学业发展评价和个性特长评价等三项内容。
1.操行表现评价:对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养成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习惯与生活能力、个性品质与情感态度等个人操行表现。
2.学业发展评价: 对照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学生学业达成与发展的状况。
3.个性特长评价:学生个性特长形成与发展的状况及学生在体育、科技、艺术比赛和各类学科素养竞赛获奖情况。
四、评价实施细则(见附件)。
五、评价结果的呈现及作用
1.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行等级评价,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待合格四个等级。
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中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操行表现、学业发展和个性特长评价等三方面的过程性资料。成长记录要典型、客观、真实。
3.填写《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必须填写等级。4.评价结果作为评选、表彰优秀学生的主要依据。
六、组织实施
1.各校根据市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意见,成立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具体组织实施评价工作。
2.学校在组织实施综合评价的过程中,要本着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教育宗旨,扎实做好考核工作。学期结束,学校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及其家长。
小学生社会实践制度
一、活动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强化、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切实强化“与时俱进”的理念,坚持“分层次、抓基础、重建设、严管理、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切实增强大教育、大德育观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主动争取社会、家庭的通力协作,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综合合力,开创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活动地点:
低坑村蔬菜大棚基地
三、活动时间:
每周三下午,如有需临时改动。四.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五.活动形式:
1、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中队长带领轮开展活动。
2、假日小队为单位轮流开展活动。
六、活动内容及目标:
1、在实践过程中,亲身感悟科技给农业带来的效益和生机,激
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的感情,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如温室菜棚的出现使蔬菜的生产基本不受节气影响,可以四季供应等。
2、了解有机农业和循环经济的模式,认知“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了解农业基本知识,并参与实践。如:除草是因为杂草的生长会给农作物带来病虫害,并与作物争肥争光,造成减产,所以要除草。而前期除草事半功倍,后期除草事倍功半,等等
3、在教师和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发表宣传作品,培养初步吸收一部分农业科普知识并向家庭宣传推广的能力
七、活动要求:
1、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各班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广泛动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要精心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方式等,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并予以落实,使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各班也可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活动的顺利有序进行。
3、点面结合,注重实效。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重点做好社会实践活动,兼顾面上的工作,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全面参与。活动一定要围绕当地的实际需要展开,努力为社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力戒形式主义。
4、密切配合,加强宣传。由于社会实践活动规模大、涉及面广、时间集中,要求各班统一思想、协调一致,集中精力做好这项工作。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完成规定的宣传报道与总结评比任务,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5、加强教育,注意安全。在活动之前,要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其充分了解社会实践活动的注意事项;在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管理和监督,促使其自觉遵守活动守则,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学生社会实践安全制度
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我校特制定学生社会实践安全制度
一、明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原则
(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树立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学会交往,承受挫折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实际问题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充足的时间和必备的条件。
(三)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指导性原则:教师应教给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鉴别、研究和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时代性原则:实践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突出人文、科技、国防、环保等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五)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安全性原则:保证学生在社会实践活
动中的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指定专人负责。教师和家长(监护人)要教给学生自我保护方法,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实践基地和单位在保证设施安全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清与实践内容相关的操作程序,安全制度,培养学生安全生产和操作的意识。
二、落实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内容和途径
(一)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实践活动以校内外有计划的活动为主,以学校和家庭为主要实践场所,重在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含参观访问)、公益劳动、国防教育、社区服务、科技文体活动等,以社区和基地为实践阵地。
(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践基地的建立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必要保证。
(三)学校要善于利用资源,充分发挥青少年教育基地及有关场所的作用,挖掘地区资源的潜力,逐步建立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类型实践活动需要的实践基地,规范现有的基地。
(四)学校在落实文件精神时结合实际,与学校传统活动相结合,与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紧密结合。各班在安排学生社会实践内容,选择实践途径上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
(一)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从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出发,以素质教育总目标为依据,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二)学校要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纳入学校
整体工作,切实予以保证。学校还应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争取家长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三)学校要组织学生实践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把各种成果和建设性意见推荐给有关部门,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鼓励和保护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四)学校要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作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考核内容,记入教师的考核档案。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计入工作量。学校要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籍管理内容,作为各级评优条件之一。对开展实践活动好的个人和班集体,学校将进行表彰。
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2011——2012学年)
生活中灾难、暴力、事故、意外等创伤性事件时有发生,侵害人们的心灵,造成不良后果。在学校,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亲子关系、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而青春期的躁动和感性使他们处理问题容易极端化.因此,心理危机干预迫切而重要。针对高危人群的心理社会干预能够防止或减轻创伤后的不良心理反应,避免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乃至极端化,促进创伤性事件的适应和心理康复。这不仅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诉求。为此,特制定我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方案,以期尽最大努力帮助师生解决面临的可能心理困境,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好发展。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处理突发心理危机事件,避免造成的更大的伤害;解决心理危机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群体或个体危机消除,恢复常态。
二、心理危机干预组成人员: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老师、校医、三、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医现场处理可能的躯体病患及伤害。
5、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程序:
1、心理危机发生后,班主任与心理社团成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领导。
2、主管领导通知心理老师、校医、司机等相关人员到达现场。
3、按照分工迅速展开工作。
五、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事项:
1、危机瞬间发生,决策很重要,所有成员应绝对服从领导安排,避免拖延导致不良后果。
2、危机就意味风险,所有成员不能因干预无效而自责、内疚,要意识到干预的有限性。
心理健康活动课——做个受欢迎的人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受欢迎的人的特质。
2、反思不受欢迎的人的特质。
3、推选出本班最受欢迎的人。
地点:教室 活动时间:35分钟
二、活动方式:(—)小品表演
(二)讨论
(三)投票选举
(四)自测
三、教具准备:
1、课题黑板
2、选票、自测卡等
3、一份小礼物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决定于什么吗?有关专家声称,人一生的成就 20% 决定于智力,80% 决定于人际关系。爱因斯坦也说过:“智力上的成绩,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这一点常常超出人们的认识。”作为一个学生。如果你与同伴合作良好,获得大家的支持,那么你就会心情舒畅、学习成绩上升;相反,如果你不与同学交往,受到大家的排诉,你就会缺乏安全感,产生严
重的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学习成绩无法提高,甚至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所以,不论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这一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受欢迎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并且选出我们班中最受欢迎的人,下面的活动请我们的宣传委员来主持。
二、小品表演
选取运动会、期中考试、值日、宿舍、以及排座位等镜头,表现受欢迎的人和不受欢迎的人的行为品质。
三、讨论归纳受欢迎的人和不受欢迎的人的特征。受欢迎的人:待人真诚、爱集体、有荣誉感、有责任心、有上进心、有礼貌。不受欢迎的人:冷漠、虚伪、自私、嫉妒、没有责任心、甘愿落后。
四、推选班上最受欢迎的人
1、发下“谁是最受欢迎的人”的选票,无计名填写,交上。
2、打乱后重新发下
3、统计选票得出结果
4、请最受欢迎的人亮相
五、“做个受欢迎的人”自测发下自测纸,每个学生填写 说明:若该项内容自己做到了,就在后面的括号内打“√”,若没做到的则打“×”内容:
1、热心班集体活动,对工作负责()
2、别人有苦恼,我会同情他、安慰他()
3、能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4、有了过失能勇于承认,及时修正()
5、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6、别人取得成绩,我会为他高兴()
7、批评同学总是善意的()
8、不炫耀、不自命不凡()
9、学习努力,要求上进()
10、兴趣广泛,有特长()11遵守纪律()
12、待人有礼貌,尊敬师长()
13、风趣幽默、机智果敢()
14、仪表整洁、爱护环境()
15、信守诺言()
六、总结自测情况自测题中肯定的回答越多,越受大家的欢迎
七、结束语老师: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很多,如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时间因素、空间因素等。其中人的因素最为重要。虽然我们现在做得还
不完美,但只要我们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跟据自测题目中的项目,慢慢积累不断改进,努力完善自身修养,一定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
心理健康活动课——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体会、表现人类常见的各种情绪。
2、初步学会调节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教学目的:
1、让孩子从小逐渐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初步的调节,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2、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情绪中认识、体会、表现一些常见的情绪:“喜、乐,怒、哀、惧”。
教学方法:游戏法,表演法,情景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步骤
一、课前谈话:今天对老师来说是个开心的日子,因为马上要放暑假了,那么同学们今天感觉怎么样呢?
(高兴、紧张、害怕、快乐„„)
步骤
二、游戏导入,体会情绪
我们就先来做个游戏吧!——“击鼓传花”。小组进行传花,先把花放在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处依次向其他同学传,音乐停轮到谁谁就得表演节目。(采访:表演了节目和没表演节目的同学分别感觉如何)
(学生得到了失望、兴奋、喜悦等各种情绪体验)
步骤
三、认识情绪
1、采访:访问此刻的学生的心情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指出这就是情绪。(板书:情绪)
2、情绪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老师经过仔细观察,把这些情绪都拍摄下来了,(课件逐一出示各种情绪人的画面,带声音):高兴、伤心、生气、害怕、烦恼
他的情绪怎样?(高兴)
从什么地方看出他很高兴?(板书:表情、动作、声音)
想象一下,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逐一出示图片,再辨情绪,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的情绪?想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3、你还能列举出其他情绪吗?(愤怒、紧张、难过、好奇、兴高采烈„„)
步骤
四、体验、表现情绪
1、游戏一:摸礼物
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个盒子。有几件礼物送给大家,要你自己用手伸进盒子里去取。(两个盒子,分别请两位同学上去取)
(盒子一:小鸭盒子二:空的)
体验情绪:你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礼物吗?——“好奇”的情绪,着急的情绪
手伸进盒子之前——“紧张”的情绪,期待的情绪
手触摸到礼物时——“疑惑、紧张或害怕”的情绪,兴奋的情绪 拿出礼物时——“高兴或害怕”的情绪
边进行教师边采访,此时的情绪怎样?他们在取礼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各种情绪。
步骤
五、情景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提示内容,排演心理情景剧。课件出示提示内容:
当遇到以下情况时,你会有怎样的情绪?会怎么做?(1)当你的妈妈来学校看你的时候
(2)当你想去同学家玩,妈妈却没有同意的时候(3)当你考试拿到好的成绩的时候
(4)当你考试考砸了,父母批评你的时候(5)当你在付钱的时候,发现自己没带钱的时候 操练五分钟左右时间,让二至三组同学上台表演,表演完后,老师对同学们进一步引导,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快乐的情绪,抛弃不好的情绪。
步骤六:引导
情绪原来有许许多多,那么,哪一种情绪你希望经常拥有它呢?(快乐、高兴等)我们也来谈一谈快乐的事吧!
老师先举例自己的一些快乐事情:如收到小礼物,得到朋友和家人的关心和爱护,买了一本好书等,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讲出自己生活中值得高兴的事情
步骤
七、小结:
是啊!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关键就是看你如何去面对,如何让自己保持快乐的情绪。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只垃圾桶,知道是用来干嘛的吗?老师希望同学们把所有
共建文明社区——低坑小学“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2011年9月16日
为了更好地推进低坑小学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根据低坑小学位于安流市场附近、商户云集、环境复杂的实际。近日,低坑小学联合安流城市执法分局、民权社区以及学校的部分家长代表共同开展了一次围绕农贸市场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小组进行,分别是:“清洁小卫士”“爱心小天使”“文明小助理”。每个小组分别由执法局领导和学校领导、老师共同带队展开活动。当天下午,孩子们兴致勃勃,精神抖擞地整装待发。校长一声令下,同学们马上奔赴自己的实践岗位。“爱心”小队的孩子们拿着慰问品,来到社区的贫困户家庭,问寒问暖,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文明”小队的孩子们手拿宣传单张,以及小慰问品,来到市场的周边商户中,向他们宣传文明经商、守法经营、微笑服务等。孩子们面带微笑,热情宣讲,所到之处,商户们无不称赞孩子们懂事明理、文明有礼。
最辛苦的要数“清洁”小队的同学们,他们不顾天气炎热,手拿扫把迅速展开了清扫行动。孩子们不放过每一个卫生死角,看见哪里有垃圾,就马上走过去清扫,无暇顾及难闻的气味和苍蝇蚊子。周边的商户们看见此情此景也纷纷响应,加入了清扫的行
列。不一会,眼前的马路干净整洁,焕然一新。路过的群众纷纷竖起拇指赞扬孩子们:真是好样的!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社会实践,孩子们都有了很大的收获。不但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增强了动手的能力,为社区文明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潘校长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这次活动开展的很成功,充分体现了“我能,我行”的校训精神。此次活动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全校师生将继续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把健康、文明、礼仪之风带出校园,带进社区。让大家一起传承文明、共同努力,使社区更和谐,让城市更靓丽!
第三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普惠乡中心学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普惠乡中心学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个体为评价对象,努力做到对每一名学生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这既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努力方向。它的作用在于树立一个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为师生确定工作和学习的奋斗目标,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利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统一。
二、内容和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具体指标应包含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等各种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质水平。主要评价指标:
(一)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二)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四)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五)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三、基本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因此,在实施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评价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
(一)多元性原则。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二)过程性原则。使用中注重评价过程,使评价成为对学生的重要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习惯与言行,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多向性原则。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进行多向、充分的信息交流,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四、管理制度
各班要建立“班级日志”,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基本依据。综合素质评定分别按照学期、学年进行阶段性评价,学生毕业时进行总评。
五、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由德育主任任评委会主任、德育副主任任副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学生会主席、班主任、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班级也成立相应的评价工作小组,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代表、班干部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人数应不少于5人。
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对校内各班级评价过程进行指导与监督,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解决评价工作中的问题。
六、工作程序
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认定——家长认可。班主任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完成自评;指导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互评。学校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向学生和家长反馈评价结果;记入学生《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中。
七、等级评定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括综合性评语和等级两部分。综合性评语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评语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等级是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作出评价,综合素质的六项指标,均采用“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个等级。
为了便于操作,在“测评内容”的各项指标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最终结果应以等级方式呈现。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衡量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6项评价考核指标中,凡达到4项合格(B),即达到综合素质评价毕业标准。
八、成绩公布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等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确解释并公示。评价结果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如有异议,学校评定工作委员会应进行调研与处理,并可组织复评。
九、保障机制
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大事,学校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专门工作班子,制定具体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努力树立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社会形象。
普惠乡中心学校 2016年11月
第四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结合素质手册 待修改后打印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评价目的: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成长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及调控功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成长过程,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保障素质教育顺利实施
2、评价内容:低年级以学生活动空间为评价范围制定标准,围绕“上学去、入校来、课堂上、课间时、活动中、社区内、家庭里”七个活动场所进行评价;中、高年级学生评价主要从“品德行为、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审美表现”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3、在三个层次评价指标的指导下,以月目标的形式分阶段有所侧重地提出细化的,便于操作的目标,让学生翘足可及,一般以2——4条为宜。月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分阶段有所侧重,分阶段地覆盖全面。
4、非测试指标的终结性评价。非测试指标的学期末总评主要依据过程评价,所以指标不宜过细,按照几个大的方面评价即可,不再细化到具体指标。如:小学低年级只压缩为“在学校表现”和“在家庭表现”两大项;小学中高年级压缩为“品德行为、学习习惯、心理素质”三大项。
5、评价主体为学生自评、合作者评、家长评、教师评。教师应作为学生评价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班主任既是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项评价过程的组织者,又是评价的参与者,根据学生自主评价结果及班主任所掌握的情况,定期给学生评价,并负责在学期、学年结束时统计整理学生过程评价的资料和数据,做出终结性评价结论。其他任课教师负责本学科对学生的评价。
6、评价方法
(1)非测试性指标,如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情感态度等评价指标,两周一次。组织学生按照学校指出的月目标,进行自评,小组同学互评。自主评价后,小组长当场向班主任汇报评价结果,班主任发表意见。(是否同意小组评价意见,如同意,就按小组评价的分数记在班主任评价栏目中)由组长及时记录小组评价结论和班主任意见,受评人自己填写自评结论,形成过程性评价积累,终结性评价每学期一次,将过程评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终结性评价结论。
(2)可测性指标,如学科成绩、健康状况、运动与艺术表现等,都是可以通过检测手段测试的项目,可按学科单元,教学或活动周期对每个学生进行单项或综合,口试或笔试,知识或技能,竞赛性或展示性测评,形成过程评价记录积累,学期末按照期末平时成绩分配的比例,进行终结性评价。
7、评价权重的衡量
(1)非测试指标过程评价的权重与终结评价的构成比例,每两周进行的过程评价采取记分方法,过程评价项目中,每一项指标满分为10分,略有不足为8分,明显不足为6分,做得不好或很差为5—0分,(尽量以鼓励为主)。学期末进行汇总,汇总公式:自评(或小组评、班主任评),总分÷过程评价次数=学期自评(或小组评、班主任评)分数。总评按分配比例统计出总分之后,折合成等级(优、良、合格、待合格或)9—10分 “优”; 7—8分为“良”; 6分为“合格”; 6分以下“待合格”。
非测试指标的评价构成人员的权重分配: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40%,教师评占50% 小学中年级: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30%,教师评占60%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20%,教师评占70% “上学去”,“家庭里”两部分完全交给家长评。
(2)可测性指标的分配比例:平时占30%,期末占70%。
8、评语。班主任每学期在学生等级评价的基础上,给每名学生写出评语。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语言,注意以积极鼓励,正面肯定成绩为主,客观描述学生进步,潜能及不足。
9、发展计划。在等级评定和老师评语的前提下,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每学期制订出发展计划,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确定发展目标,不断进步。小学中、低学生写出自己发展的小目标,10、评价结果的处理。评价实行“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级制,作为相关评比的依据。评价结果要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方式通知家长。
11、各班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促进评价功能、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和评价心理的转变。
12、学校要对教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检查和指导,每学期至少1次,肯定成绩,纠正不足,不断提高评价质量,发挥其作用,把开展的学生评价工作情况作为班主任评比和村小评比的重要内容。
第五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学生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在小学教育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必须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决定》精神为指南,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教育方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功能,通过评价来达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励和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也是整体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估,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和谐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关注终结性评价,而且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关注学习态度、情感体验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估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同一阶段层面,不同个体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别,评估要注意这些发展变化。评估目标在保持基础性、稳定性的同时,要体现素质发展的阶段性、梯度性、独特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对的鼓励性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多元性原则:多元性原则,是指小学生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的,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既有定量评价,更注重定性评价;既有课内评价,又有课外评价。有教师、家长、学生多个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评价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
4、过程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是指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在评价过程中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在操作过程中,坚持周评、月评、学期总评的连续评价方法,形成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5、科学性原则:建立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严格评价程序,开发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素质。
6民主性原则 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要及时沟通,增进了解,努力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评价内容及依据
1、主要内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主要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见表一。
2、信息来源: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详实的记录与评价。包括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记录等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评价时,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该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3、关键材料:能够表明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材料,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表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主要包括:①关键考试的成绩:一般指期末考试或统考成绩,能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②关键的表现性作业:指学生在真实背景下所完成的任务,如探究报告、小论文写作、网页制作、实验操作、小科技发明等,主要表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③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 区服务):主要体现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合作交往能力以及为他人、为社区服务的精神品质,包括学生参与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描述、活动成果、学生的感悟反思等;④ 特长与获奖情况:包括学生在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和组织的各类比赛中获得的奖励或能够证明自己特长与潜能的资料; ⑤自我描述:即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包括个性描述、学习反思、感悟以及发展计划等;⑥他人的评语:指对学生有重要影响或对学生非常了解的人给学生的评价。
4、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成长记录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和学生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实证性材料和数据为依据,要在充分参考学生成长记录和关键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作到客观公正,避免以偏概全。
四、评价的方法与步骤
1、评价时间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学年进行 2 次。
2、评价方法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综合评语主要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进行定性描述,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主要根据表一中一级指标的六个项目分设四个等级(A 为优秀、B 为良好、C 为合格、D 为待合格)。
3、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机构(1)成立板桥镇中心小学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2)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制定我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评定方案,认真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实施方案,确定评价程序,组织成立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监督班级评价工作,对班级 评价结果进行确认、存档,接受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咨询与申诉,及时解决处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并对评价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3)建立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评价小组由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小组成员为 3--5 人。所确定的评价小组成员为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 1 学年,并对该班学生比较熟悉和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品质。评价小组名单要在评定工作开展前两周向评定班级所在的学生公布。对于该班三分之一以上学生有异议的小组成员,学校评价领导小组要对其做出相应的调整。班级评价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班级学生评价工作、结果的形成、为学生做出综合性评价、接受家长的咨询等。
(二)评价细则(1)制定出小学生综合素质三级评价指标和明确的评价程序。(2)对各项评价指标要确定明确的操作要点和各等级的评价标准。(3)对评价涉及的参考依据要拟定可操作、富有特色的积累方式(如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平时的操行、学习记录等)。(4)学校将拟定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细则报中心校审核后实施。
(三)评价实施(1)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价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学互评、班级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校总评等级认定等。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本人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个方面的要求,写出不超过 200 字的描述性评语,整理并提供相关证据,作为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参考依据。家长评价:由家长根据学生的表现按本方案评价标准逐项进行综合评定。同学互评:以班级为单为,每位学生根据同学平时表现、同学本人的陈述以及所提供的材料,依据评价标准对本班每一位同学(包括自己)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确定相应等级。班级评价:在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基础上,班级评价小组的教师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 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调阅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等实证材料,对本班学生的学业成绩、个人特长、获奖情况及成长记录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参考学生自评、互评与家长评价结果,依据评价要素和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相应等级。对学生本人和家长的评价结果,学校及其教师可根据平时的了解对其诚信度进行确认后方可参考。对于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要通过集体研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评价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领导小组研究决定。(2)学年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认定办法:综合素质评价分为 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等。等级评价的具体办法为:每学年由学生本人、家长、同学、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对照“主要参考依据”及其关键表现入手,通过整体判断对各二级指标给出一个等级,以 A、B、C、D 呈现,将各二级指标评出的等级 A、B、C、D 分别赋值为 4、3、2、1,然后再计算出每个一级指标总分值,再还原成等级。每个一级指标或学年综合素质评价得到总分的 90%(含)以上为“A”,70%(含)---90%(不含)为“B”,60%(含)---70%(不含)为“C”,0---60%(不含)为“D”。学校总评结果可按照学生自评占 10%、家长评价占 10%、学生互评占 30%、班级评价占 50%的比例确定,总评结果由班级评价小组负责确定,并报学校评价领导小组认定。各班级可根据学生人数控制综合评价等级:其中A等占 20%,B等占40%,C 等占35%,D等占 5%以下。各等级的比例可以在 5%的范围内调整。将学生评定为D级应非常慎重,原则上不得超过该班学生总数的 5%。其中被评为市、区级以上优秀班集体的班级,A、B 等级的比例可适当提高。被确定为 A、B 等级的学生必须在学校公示,公示时间为一周。公示期满没有异议,学校方可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加盖学校公章后存入学生学籍档案。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学年综合素质评价可直接为“D”: ① 严重违反校级校规或违法犯罪者;② 本学年受学校处分者;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优先考虑评定为高一 级等级: ① 获得校级以上(含校级)综合奖励者; ② 学年内获得校级以上(含校级)学科单项竞赛奖励者; ③ 被教育部门或其他团体授予某种荣誉称号者;学校建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档案,如实填写《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五、制度建设与保障措施
1、建立公示制度:示评价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名单,公示各班评价小组的组成人员名单,以便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进行监督。评定过程要确保公平、公正、民主、透明。结果评出后,把等级评价为 A、B 级的学生名单及时在学校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周),C、D 等级的学生,由学校评价领导小组和班级评价小组及时以通知单或其他形式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
2、建立举报和申诉制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价结果存有异议,自公示之日起一周内,首先向学校评价领导小组进行举报或申诉。学校评价领导小组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解决,有问题的要及时纠正,无问题的要耐心给予解释说明。
3、建立诚信制度:校评价领导小组要与所有评价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评价小组组成人员签订诚信协议,建立诚信记录档案。学校要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诚信教育。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在同学之间的互评中,做到客观公正,在自评中做到实事求是。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与学生做好评价工作,不得为学生提供虚假证明,不影响学校的评价工作。诚信记录不良的教师不能作为评价小组的成员,3 年内不能评优评先,情节严重者给予严肃处理。
4、建立评价质量监控与完善机制在评价工作中,学校评价领导小组要对评价质量进行监控,充分了解有关信息,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学校评价领导小组对各班评价工作要及时进行抽查,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核查,如有重大问题要重新组织评价,对 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严重影响评价工作的违纪行为,要在诚信记录中记载,并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5、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 学校要对参加评价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深刻认识和理解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内容、标准、方法、程序、制度等,确保评价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要避免教师或他人对评价工作的非正常干扰,避免造成同学之间的不和睦团结,使评价变成互相之间的“挑错”和“指责”,要关注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评价可能对同伴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要加强舆论宣传,优化外部环境,争取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六、评价结果的使用
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一个学年或整个小学阶段各方面整体状况的书面评价,因此,应作为学生表现的主要依据装入学生学籍档案并向学生家长反馈。
2、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但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级评价可按学期进行。各班进行的周评比、月小结可作为学期或学年总评的依据。第一学期学生的学科学习发展性评价和班级工作小组对学生做出的综合素质评价,可在学期期末向家长进行反馈。
安福完小
2017.9.2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