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民建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xx 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 办公楼 姓
学名: xxxx 号: xxx
所在院(系): xxx
专
指
业导班教级: xxx 师: xxx
2010年3月4日选题背景
本设计主要任务是设计一栋高层综合办公楼,此办公楼位于主干道旁,交通
22通讯方便。该办公楼为永久性建筑,总建筑面积控制在5000m~6300m内,建
筑层数为6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第一组,Ⅱ类场地土。设计内容分为建筑部分,结构部分,土建概算部分,施工组织设计四大部分。在满足规划部门规划要点的前提下,既要提高土地利用率,注重整体环境,又尽可能考虑建筑整体造型的美观因素,其中舒适性包括平面空间尺度、视野、采光、通风、日照等内容。2 市场调研与资料收集
2.1 办公楼的建筑结构类型及优缺点分析
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基础采用桩基础。
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布置较灵活,门窗设置也比较灵活,建筑物里面设计可变性强。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用途的空间需求。但由于框架结构的构件截面相对较小,抗侧刚度较小,在强震作用下结构的整体位移和层间位移相对较大,对整个结构都是相当不利的。
2.2 办公楼的功能设计要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办公建筑由办公室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和设备用房等组成。满足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对于办公建筑的各项指标要求。
1、具体平面布置应结合实际情况和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2、考虑建筑节能措施,设计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3、公共区域设计应满足安全疏散和防火规范要求,并进行无障碍设计;
4、体型设计不宜复杂,正立面设计应简约又不失现代感;
5、按规范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框架结构内力节点集中,受力复杂,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部位。
2.3 已收集办公楼建筑的相关资料情况
1、自然条件
雪荷载:基本雪压为;S0=0。45kN/m2;
风荷载:基本风压为W0=0。35kN/m2;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不上人屋面取0.5kN/m2,上人屋面取2。0kN/m2,屋顶花园取3。0kN/m2;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住宅取2.0kN/m2,商店取3.5kN/m2,阳台取2.5kN/m2,电梯机房取7.0kN/m2;
常年气温差值:约38℃。
2、水文地质资料
地形概况:拟建场地内地形平整,地面标高在30.000-30.500之间; 地下水位:地表以下2.5m,无侵蚀性;
3、相关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000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50105-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l-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年.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南地区通用建筑标准图集》.12.相关的教材如《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结构力学》、《土力学》、《基础工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例题-沈蒲生-建工出版社》、《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手册(第二版)杨志勇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梁兴文-科学出版社20002)》。设计思想
该办公楼为永久性建筑,总建筑面积控制在5000m~6300m内,建筑层数为22
6层。办公建筑由办公室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和设备用房等组成。办公室宜设计成单间式办公室、开放式办公室和半开放式办公室,机要部门办公室应相对集中,与其他部门宜适当分隔;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m2,单间办公室净面积不应小于1Om2。
办公楼要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办公建筑的开放式、半开放式办公室,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0m。机要室、档案室和重要库房等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2h,楼板不应小于1.5h,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并设置必要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等设施。
注重照明节能,最主要的是降低采暖、空调和照明能耗。降低采暖、空调能耗有三条技术途径,一是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二是提高采暖、空调设备和系统的用能效率,三是利用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常规能源。设计目标
设计应符合“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提高办公楼内办公人员的使用舒适度,尽量做到结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内部平面、空间高度、建筑立面等使用功能和外形观感的要求,它包含结构体系的选择,传力的途径,构件的布置,构件的选用和材料的使用等。实现建筑功能的需求,保证其舒适度,使建筑更有生命力。结构传力途径应力求简单、直接。尽可能的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造价,尽量做到大方美观。
由于我所学有限,所以很多想法有欠成熟,需要各位指导老师的帮助与指正,我会在未来的学习中尽最大的可能把毕业设计做好,通过这次设计相信我以后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更好的运用知识,发挥所长。
5可预见的设计成果
1.建筑总面积:6300m2,层数六层;
2.建筑物房间组成和面积:(1)办公室2200~2300m2、每套40~50 m2;(2)大会议室:580m2,每间108 m2;(3)传达室:40~50 m2;(4)资料室:24 m2;
(5)休息室:40~50 m2;(6)储藏室20~30 m2;(7)杂物间:10 m2;(8)厕所,走道满足设计规范;
3.建筑部分:包括总平面设计,建筑物平面、立面设计、剖面设计、主要节点设计;
4.结构部分:基础平面图,一榀框架结构配筋图,各层结构布置图;
5.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一个主要的施工过程设计包括基础施工设计和主体施工设计。设计规划
2010年3月1日-2010年3月5日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010年3月8日-2010年3月26日 建筑设计 手工绘图;
2010年3月27、28日 指导老师评阅 评定建筑部分成绩 ;
2010年3月29日-2010年4月30日 结构设计 手工绘图(框架配筋图); 2010年5月1、2日 指导老师评阅 评定结构部分成绩;
2010年5月3日-2010年5月21日 施工设计 ;
2010年5月22、23日 指导老师评阅 评定施工部分成绩;
2010年5月24日-5月26日 第一次毕业设计答辩资格审查;
2010年5月27日-5月29日 第一次毕业设计答辩 ;
2010年6月3日-6月4日 第二次毕业设计答辩 ;
第二篇:园林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园林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
告
园林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
人文文化对园林植物配置的影响——以归元寺为例 题目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
别
园
林
系
专业班级
城市园林设计与管理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辅导教师
开题报告日期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说明与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报告,特印发此表。
2、学生应在开题报告前,通过调研和资料搜集,主动与指导教师讨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3、此表一式二份,交系装入毕业论文(设计)档案袋。
4、开题报告需经指导教师、系领导审查合格后,方可正式进入下一步毕业论文(设计)阶段。
5、开题报告撰写不少于4000字。
注1:格式要求:
(1)题目名称:要求与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名称一致,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段前后各空一行。
(2)学生、指导教师和教学单位署名:学生、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院系或工作单位)在题目下隔一行,居中,格式:学生:×××,×××学院(系),另起一行居中,格式:指导教师:×××,工作单位,署名采用小四号仿宋体。(3)开题报告正文,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的排版格式规范要求。
注2:题目类别是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题目是指题目于教师的科研项目、生产/社会实际或实验室建设等。
研究现状:
我国古典园林主要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纪念性园林和寺庙园林等。但在现存的古典园林中,寺庙园林建筑在数量上远超过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纪念性园林的总和,而且较其它三种园林分布更广。同时,佛寺的数量在我国保留的古建筑以及建造时间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中占有很大比例。著名的寺庙园林有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山东曲阜的孔庙、河南嵩山少林寺、山西太原晋祠等。武汉归元寺坐落于汉阳区翠微路西侧,归元即归真,就是超出生灭之界,还归于真寂本源的意思,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合称武汉的四大丛林。本文阐述了园林植物配置及景观设计对寺庙的影响,城市园林的重要性及探讨禅的意境在中国寺庙园林中的体现。
现在的武汉,现代化建设步伐非常迅速,但在城市环境上,仍然有令人担忧的问题存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环境的污染,城市公共空间缺乏内涵,人性化设计成为一句空话。如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找到一片充满诗意的公共空间,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佛教寺庙园林空间艺术的研究就是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或者得出一些启示用以解决和指导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武汉归元寺山门之内是中院,院内有钟鼓楼、斋堂、念佛堂等建筑,还有翠微泉、翠微古池、翠微亭等景观。院内梅花、桂花、玉兰、紫薇等百花吐艳,松柏、棕榈相映,山石盆景相辉,形成景色宜人的“翠微妙境”。这里的翠微泉,泉水晶莹澄澈,取之不竭,翠微亭边的墙壁上,镶嵌着白光的《翠微泉》一诗。
中国佛教的影响范围,不仅限于东南亚,甚至欧洲。而一些才智卓越的大师级
人物也有意或无意地与东方传统思想有了某种惊人的吻合。如爱因斯坦“广义相对
论”中“电磁场”概念所阐明的物质与空间的不可分割性,与“色不异空,空不异
色”禅学的般若禅观近在咫尺。波尔等人“原子物理学”的重要观念与东方佛家思
想不期而遇。由此可见,佛教思想如此强大的影响力与生命力,是很值得去研究的,而寺庙园林空间艺术作为佛教思想最直接的表象是更加之的人们去探讨和钻研的。
研究目的和意义:
由于现代城市园林空间设计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大多设计成果主要注重功能的完整和形式的统一,并不去深入研究内在的意境之美,缺乏了解人们精神的需求。本文详尽的叙述了以武汉归元寺为例的寺庙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等情况。
武汉致力于发展成为旅游城市,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而寺庙园林是其发展的重要部分,武汉归元寺已成为武汉市重要景区。武汉市这个城市的特殊地理位置两江交汇,三镇雄峙,龟蛇对望也给予了它们独具魅力的一面,同时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存在着很深的研究潜力。宗教艺术在我国独具特色,而寺庙园林空间的最初产生,是有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尤其受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及“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的空间观的影响。它体现了古人对大自然深厚的情感以及在处理性质、意趣不同的建筑与园林互相融合时所表现出的智慧,是自成一体、迄今仍是充满活力的空间形式。研究寺庙园林空间,便于人们从更理性的角度揭示中国古人在处理建筑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它对于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赋予建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氛围,等方面都有着较深刻的意义。城市中的寺院,不仅是僧众修持之所,而且也兼具宗教、文化、艺术、教育、经济、旅游的多种社会功能,是集建筑、雕塑、绘画、弓法、音乐、文学于一体的
艺术殿堂。而寺庙园林则是秉承禅宗思想的理想天地,潺潺细流,青青幽竹,郁郁
松柏,无边芳草,寺庙园林所创造的禅境与喧闹的市井生活相比,展现了夕青幽、寂静、安详、平和的艺术氛围,也成为人们的“心理诊所”。
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重点、难点):
佛教,将中国传统寺庙园林的艺术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已不再局限于
寺庙园林的外在形式美,而是直达人的心灵,在相地选址、叠山理水上也更注重从
意境的整体经营着手。整体地看,佛教对中国传统寺庙园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
与“禅”两个方面。“教”指佛教仪礼、戒律典章等外在表现形式,比较直观通俗
“禅”则指思想的内在层面,渗透在寺庙园林的每个空间里。随着人们对寺庙园林 的探究,其风景秀丽的选址和神秘的宗教色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焕发出 鲜活的现代主义。
佛教寺庙园林既有宗教功能,又有公共交往功能。而且现时很多寺庙园林已成为城市景观之一。这种宗教性、公共性、观赏性使它与世俗园林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很大的差异。从观赏游览的角度看,佛教寺庙园林环境和皇家苑囿、私家园林除了面向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外,它们都具有传统园林共同的游乐功能和一般特点在构景意境上崇尚自然,以山水意境为主题在布局上求其自由曲折,幽邃深远在构景手法上强调因借,“屏俗收仕”,组织完善的景观序列。然而,佛教寺庙园林具有的与皇家苑囿和私家园林所不同的宗教性和公共性,它本身又具有着独特的宗教性,给其带来了不少神秘色彩。
中国寺庙园林的设计方向及深入探讨
寺庙园林空间艺术给现代城市园林的启示
寺庙园林建筑的布局与空间处理方式,空间层次分析及营造手法
归元寺园林空间的布局与形态
武汉佛教寺庙园林空间艺术的塑造
中国寺庙园林的演化与起源、发展
佛教寺庙园林产生的溯源
调查研究资料整理
研究方法、手段:
本文通过大量研究阅读中国传统寺庙园林实例的相关文献资料、园记,了解掌握其空间设计的特性与手法,结合中国寺庙园林在空间与其他园林设计在艺术上的成就,以及东西方对于空间己有的哲学及美学的理论研究,在对本文研究内容的充分实地一调查、分析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得出受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城市型佛教寺庙园林空间设计的艺术特征,以及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进而归纳总结出为一些设计思路和手法。
研究进度:
前期做资料收集、文献查阅 实地考察有序进行 初稿正在写作
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
如今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是模仿西力一外来文化的,从而导致了中国传统佛教文化逐渐被遗忘,直到年代后,国内的学术界才开始复苏,加之西方学术界“东方思想研究”的热潮,有关佛教的研究方向逐渐开始展开。然而关于寺庙
园林空间艺术的研究者仍然很缺乏。管欣的《中国佛教寺庙园林意境塑造手法研究》一文中对寺庙园林的意境营造手法进行了详细说明等等最后还有一些与本文研究对象息息相关的文献综述,对武汉四大佛寺的历史沿革、发展演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述,但是对其寺庙园林空间艺术手法的研究却是一片空白,所以说寺庙文化及寺庙园林景观还有待深入探讨、学习及研究。
研究方法可以从中国寺庙园林,园林化的表现及寺庙园林中的禅的意蕴、寺庙园林的发展起源,结合我国宗教文化与园林景观构成入手。
存在问题,大部分文献都仅作于对一部分文化入手进行讲解,如只对中国寺庙文化进行分析,对景观设计及园林配置进行分析,没有一系列深入的结合寺庙与园林,宗教与景观文化的探讨,现代城市园林的设计方向,及寺庙园林对城市园林的深远影响。
现代城市的园林空间应当不仅具有诗意,更应具有内涵。内涵与诗意本源于当
地人的生活习惯和场所精神,因此设计师要充分了解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掌握
场所精神。这是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内在力量,也是设计形式背
后的动力和原因,更是设计所应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只有这样的设计才
是属于人性的,属于特定地域人们的生活,当然也最容易得到人们心中的认同。主要参考文献:
1.金荷仙.寺庙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j].中国园林,1998:28-30 2.任晓红.禅与中国园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84 3.赵光辉;
寺庙园林环境的构景
[j];城市规划;1985年05期 4.金荷仙,华海镜;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j];中国园林;XX年12期
5.贺晓娟,邹志荣.论寺观的园林植物配置特点.XX年9月.86-88 6.郑其新.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福建热带科技.第30卷第1期.XX年.36-37 7.邓泽森.汉阳归元禅寺历史新考[j].考江汉大学学报,XX:122-124 8.陈栋.《蓝天园林》XX年第5期总42期
9.管欣.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意境塑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116-119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月**日 系审查意见:
签字:
****年**月**日 备注: 附件3: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系别
园
林
系
专业
城市园林设计与管理
班级
0404410230
学生姓名
杜
鹏
指导教师/职称
叶
为
1.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人文文化对园林植物配置的影响——以归元寺为例 2.毕业论文(设计)起止时间: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3.毕业论文(设计)所需资料及原始数据(指导教师选定部分)
4.毕业论文(设计)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5.毕业论文(设计)的目标及具体要求
6、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需的条件及上机时数要求
任务书批准日期
****年**月**日
系主任
任务书下达日期
****年**月**日指导教师
完成任务日期
****年**月**日学生(签字)
第三篇: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开
题
报
告
论文(设计)题目:
娱乐排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研究
系 别:
学院体育系
年 级:
专业(班):
体育教育专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娱乐排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研究
系(院)
专
业
年
级
开题日期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研究的目的本研究对娱乐排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探讨分析,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分析目前娱乐排球的开展现状来发掘娱乐排球价值,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供运动项目支持,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同时以更好地使排球这一传统奥运项目娱乐化、群众化和普及化。
研究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通过调查娱乐排球在全民健身中的现状,构建娱乐排球价值框架,并探讨娱乐排球在的推广发展的可行性建议,这迎合了后奥运时期全民健身的实际,如:“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条例》等群众体育政策实施。同时也是对体育理论研究和应用范围的有效延伸和扩展。
第二,通过对娱乐排球在的发展现状调查,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其价值,不仅对于发展娱乐排球项目,改善人民群众国民体质健康状态,促进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的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和邻省群众体育开展提供实际的参考借鉴;
第三、通过娱乐排球作用于全民健身的价值确立及价值推广框架的构建,明确娱乐排球发展轨迹,从而有可能使这项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却具有众多优势的健身运动,在后奥运时期全民健身领域中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参与性、易组织开展的运动;
第四、娱乐排球价值及其价值推广框架的确立,为其它集体竞技项目向大众娱乐健身方向发展提供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目前国内对娱乐排球的研究是以娱乐排球的各运动形式,如:气排球、软式排球、四人排球等内容展开的。以下将以“娱乐排球”、气排球、软式排球以及四人排球为代表,分析娱乐排球在国内外的科研情况。
关于娱乐排球科研数量的总体状况2
关于娱乐排球科研数量的变化趋势分析3
文献内容研究3.1关于“娱乐排球”运动的研究3.2
对气排球的研究3.3
对软式排球的研究3.4
对四人制排球的研究3.5
对其它娱乐排球运动形式的研究
以“排球”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1999-2008),共检索到与之相关的文献3639篇,可见目前对排球运动项目的研究较多。但对娱乐排球及各运动形式进行检索发现此类研究却相对较少,详见下表1:
表1
娱乐排球及各运动形式科研数量统计(全部期刊)
项目
娱乐
排球
气排球
软式
排球
四人
排球
其它
数量
258
从上表可发现与娱乐排球相关的文献仅344篇,其中对娱乐排球进行研究的仅有4篇,对气排球进行研究的有56篇,对软式排球的研究相对较多占258篇,对四人排球进行研究的有4篇。可见,目前国内对娱乐排球的研究相对较少。
为对以上结论的科学性、准确性再次进行确认,笔者又搜索了更具代表性的国内十三家体育类核心期刊(以2008年中文类核心期刊要目为准)刊登的相关排球科研论文及娱乐排球科研文献(表2),发现:关于排球项目的论文546篇,对“娱乐排球”总体进行研究的有2篇,对气排球进行研究的有9篇,软式排球的占23篇,四人排球有1篇,总计38篇,占排球项目科研的6.96%。再次证明了目前对娱乐排球项目的科研相对较少。
表2娱乐排球及各运动形式科研数量统计(核心期刊)
项目
娱乐
排球
气排球
软式
排球
四人
排球
其它
数量
图1
1999年-2008年气排球科研论文数量走势
图2
1999年-2008年软式排球科研论文数量走势
选取娱乐排球运动中较具代表性的气排球和软式排球进行科研数量的变化趋势分析,从上图1、2可见:1999-2008年期间,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56篇气排球文章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从1999年的1篇到2008年的19篇;同样软式排球科研文献也呈现总体增长趋势。这与国家重视群众体育发展、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开展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后奥运时期国家开始把体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全民健身上来。娱乐排球作为一项易学、有趣的健身项目其自身所拥有的众多优点顺应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势必会成为后奥运时期研究的热点之一。
如前所述,目前对“娱乐排球”进行研究较少,只有四篇,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篇。研究内容如下:
xx2004年发表于《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的《广州市娱乐排球运动开展现状的研究》一文,对广州市群众娱乐类排球活动的兴起、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可分析,文中认为“缺乏对群众娱乐排球活动的客观发展规划”、“没有器材、没有人组织指导”、“对排球不感兴趣”。
xx2008年11月发表于《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的《娱乐排球发展思路的探讨》认为:娱乐排球是对“大排球观念”的延伸,“娱乐排球的推广与发展规模、速度、效果尚不能满足社会群体参与该运动的要求”,文中对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做了分析,如:“对该运动的认知度低”、“缺少推广技术人员”,同时也给出局部地区娱乐排球开展的成功例证。
对1999-2008年的关于气排球的文献研究内容归类发现,大部分是关于高校气排球推广的研究、气排球对老年人价值的研究、气排球规则问题、城市气排球开展的调查等。具体分析如下:
xx2007年11月发表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高等学校公共体育开设气排球的可行性研究》从气排球运动社会功能出发,谈到高校开展气排球的优势,便于开展的原因及其在高校中的作用。徐芳2008年1月发表于《内蒙古体育科技》的《对在高校开展气排球课的可行性研究》中,从“两种排球(气排球、硬排)开展的异同比较”、“学生对两类排球的态度”、“学生学期考核成绩比较”出发,对气排球开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xx2006年12月发表于《辽宁体育科技》的《气排球在老年人群体中开展的价值研究》总结其价值从心理、生理两方面阐述,文中还认为:制约气排球在老年人群体中开展的不利因素有“训练比赛中易受伤”、“指导员匮乏”。朱欣华2007年的《我国老年人中开展气排球运动的前景分析》一文中还提到“气排球规则需进一步完善”,文中还说明了和谐社会背景下关注老年人体育的重要性。
xx2006年10月发表于《浙江体育科学》的《气排球竞赛规则演变的外部动因及趋势探究》认为,竞赛规则的修订和完善是促进气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姚鲆2007年发表于《体育科学研究》的《气排球与室内排球竞赛规则的比较分析》,从场地设备、参加者的规则、比赛方法规则、比赛行为规则等方面进行比较。
xx2007年发表于《体育科学研究》的《福建省莆田市气排球运动的调查研究》文中则指出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经费不足”、“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陈铁成2008年10月发表于《福建体育科技》的《影响福建省气排球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研究》一文从福建省气排球运动开展现状出发,认为运动特点、参与者、运动文化、经济状况、场地器材、管理等因素影响福建省气排球的开展。
对软式排球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学校软式排球的研究、软式排球与硬排的比较研究、软式排球价值研究等方面,具体如下:
xx2005年12月发表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文章《安徽省高校软式排球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中表明:安徽省高校“软式排球”开课率较低,目前所有学校只向女生开设软式排球选修课。高校没有统一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内容过于偏重基本技术。师资和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也制约软式排球在安徽省高校的发展。
xx2003年1月发表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的文章《免充气软式排球和硬排球比赛实验比较分析》中,从比赛效果、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免充气软排比赛进入活动期比硬排长,比赛观赏性和健身效果也要好一些。王革2005年2月发表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软式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认为:“软式排球垫球技术的技评成绩和接发球达标成绩明显好于硬式排球技术”、“用软式排球进行传球技术教学和用硬式排球进行传球技术教学效果相同”、“在排球扣球技术的教学中,硬式排球要好于软式排球”等。
xx2007年6月发表于《体育科学研究》的《软式排球运动在高校休闲体育中的价值》一文对软式排球运动在高校休闲体育中的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软式排球运动可成为高校健身活动的一个新亮点;高校休闲性软式排球运动易于开展;可有效增进大学生健康,增强体质;健全学生心理、发展学生个性,奠定终身体育基础。
目前对四人排球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较具代表性的有:张颂歧2005年6月发表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的《体育院系排球专修课“四人模拟比赛法”技术考核评价模型研究》以体育院系排球专选学生的技术考核在对抗与比赛条件下进行的基本思路为研究的逻辑起点,设计了由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标准三个环节构成的对排球专修学生技术及其运用能力进行考核的“四人模拟比赛法”技术考核评价模型。
xx1999年发表于《体育教学》的《小排球技术要领口诀》对小排球技术要点做了简单介绍;孙丽2002年发表于《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的《浅谈新式体育活动——迷你排球》对这一新运动形式的运动方法及效果、竞赛规则、健身价值以及未来前景进行了简介;孙杰发表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的《中国坐式排球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就我国坐式排球竞赛、裁判、科研现状进行分析;古晨2003年发表于《体育文化导刊》的《日本妇女社区健身活动——妈妈排球》对妈妈排球运动做了简介并介绍了该运动在日本社区妇女中的开展状况。
国外现状分析
国外早有娱乐排球运动的开展,如:软式排球、坐式排球等各种形式,但对该运动发展推广的研究仅停留在对研制具有不同物理特性用球及其所产生的娱乐健身娱乐效果和打法的研究。如:目前国内高品质的娱乐排球用球就来自欧美、日本。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搜索,尚未发现专门针对娱乐排球价值及其价值在全民健身中的推广研究。
上述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目前大部分是关于气排球、软式排球及四人排球等娱乐排球运动形式研究,而很少从“大排球”观视角下对娱乐排球整体进行概括研究;
5.2
所涉及到的娱乐排球研究中对“娱乐排球”概念界定尚未完善;
5.3
关于娱乐排球运动形式的研究基本上是从该运动的项目简介、推广的可行性、技战术及规则层面展开的,而很少从全民健身视角下分析其价值的实际推广普及;
5.4
以上文献中虽有涉及到气排球或软式排球价值的内容,但其研究面过于狭窄,仅仅对其健身健心价值进行了说明,而且所指向的对象多是老年人和学生,研究深度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5
对娱乐排球在全民健身的价值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未涉及;
5.6对娱乐排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推广框架尚未完善。
三、选题研究内容
后奥运时期全民健身的开展
图3
内容框架图
娱乐排球概念的界定
1.1
概念界定的方法
1.2
娱乐排球的定义(包括娱乐排球的特点、运动形式分类)
后奥运时期全民健身的开展
2.1
后奥运时期全民健身开展的紧迫性
2.2
后奥运时期全民健身运动项目的现状
2.3
娱乐排球为后奥运时期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项目支持
娱乐排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分析
3.1
娱乐排球的健康价值分析
3.1.1
娱乐排球的健身价值
3.1.2
娱乐排球的健心价值
3.1.3
娱乐排球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3.2
娱乐排球的休闲娱乐价值分析
3.2.1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3.2.2
丰富老年人休闲娱乐生活
3.2.3丰富了节假日家庭休闲娱乐内容
3.3
娱乐排球的社会价值分析
3.2.1
为社区邻里提供了交流机会,促进社区和谐
3.2.2
增强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团结凝聚力,提高劳动效率
3.2.3
与竞技排球形成较好的衔接,培养排球人才
3.2.4
促进内层精神重构
3.4
娱乐排球的教育价值分析
3.4.1
迎合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
3.4.2
为阳光体育工程开展提供项目支持
3.4.3
促进个体社会化
3.4.4
促进了终身体育观的树立
娱乐排球价值在全民健身中推广状况的调查分析
4.1不同群体参与娱乐排球运动的现状分析
4.1.1
参与娱乐排球运动的人员的调查
4.1.1.1
性别、年龄、职业现状调查
4.1.1.2锻炼频度、持续时间、活动地点的现状调查
4.1.1.3锻炼人员的组织形式现状调查
4.1.1.4选择娱乐排球运动形式的调查分析
4.2
参与娱乐排球运动的意识调查
4.2.1
参与娱乐排球运动的认知水平
4.2.2
参与娱乐排球运动的情感意向
4.2.3
参与娱乐排球运动的行为决策
4.3
娱乐排球场地设施现状调查分析
4.3.1娱乐排球场地设施数量调查分析
4.3.2
娱乐排球场地开放程度调查分析
4.4
娱乐排球运动宣传现状分析
4.4.1
对娱乐排球的了解程度现状调查分析
4.4.2
宣传内容和形式现状调查分析
4.5
娱乐排球指导员现状调查分析
4.5.1
数量现状调查分析
4.5.2
指导情况现状调查分析
4.5.3
指导员对锻炼者的义务监督现状调查分析
4.6
娱乐排球运动组织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娱乐排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推广框架初步设想
推广思路
专家对价值推广框架进一步构建的科学合理性评价与建议
结论与建议
四、本选题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选题研究技术路线
本选题研究技术路线分三层次,分别是: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娱乐排球研究方向的确定、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访谈调查、导师指导、文献综述撰写、题目确定、确立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包括:论文撰写工作的实施、设计调查问卷、制定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处理加工调查问卷数据。
第三阶段:完成阶段。包括:研究内容归纳分析、撰写论文、修改论文及答辩。
课题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我国1999-2008年期间关于娱乐排球、气排球、软式排球及四人排球等相关文献,并借助因特网及学校图书馆搜集了大量的社会学、体育学、健康学等资料,同时查阅了国外娱乐排球发展情况的信息。
2.2
访谈调查法
在研究的选题论证阶段,针对本课题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走访了部分专家,广泛征求其对本课题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在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中,就娱乐排球的价值、娱乐排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制约娱乐排球价值推广的诸因素等问题对部分体育教师、学生、社区排球爱好者及企事业员工进行随机的咨询和交流。以帮助拓宽论文的分析视角和分析深度。
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所需要的信息,在参考相关文献以及在专家的指导下,将分别设计学生问卷、社区居民调查问卷及企事业员工调查问卷3份,对全民健身群体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在正式发放问卷前,请部分专家对两份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并在参考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修订和完善。
2.4
数理统计法
调查结束后,对所获得的数据有效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采用EXCEL、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5
逻辑归纳法
对影响娱乐排球价值推广的问题,在获得数据及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归纳,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结论。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1
明确娱乐排球定义;
3.2从健康价值、休闲娱乐价值、社会价值及教育价值等角度,完善娱乐排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
3.3
针对娱乐排球在全民健身中价值推广的难题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娱乐排球价值推广框架;
3.4
为后奥运时期全民健身的开展提供项目支持。
五、调研计划及主要参考文献
初步调研方案设计
1.1成都市、南充市、达州市等十城市高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群众为研究对象,调查娱乐排球在全民健身中价值推广情况;
2.2
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分三份,分别针对高校学生、社区居民、企事业员工进行调查;
3.3
对问卷效度采用专家评审法,对相近专业高级职称的专家7-10人进行问卷的效度检验;
3.4
问卷的发放(需具体时间表)与回收工作(需具体时间表);
3.5
对回收问卷的科学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6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7
根据相应的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与对策。
总体计划进度
2008年9月——12月
收集资料
2009年1月——2月
撰写文献综述及论文开题报告准备
2009年3月——4月
论文开题报告完成及修改
2009年5月——8月
发放收集问卷,数据统计处理
2009年9月——12月
完成论文初稿
2010年1月——2月
论文的第一次修改
2010年3月——4月
论文第二、三次修改与校对
2010年4月——6月
论文的答辩准备及答辩
参考文献
略
6、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年**月**日
7、开题审查小组审查意见:
教研室主任或组长签名:
****年**月**日
开题审查小组组成名单
组成姓名
职称
所在单位
签字
组长(非指导教师)
成员
说明:1、开题报告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交指导教师审阅,并接受学校和系检查。
2、开题报告要装订成册装入学生毕业论文档案袋中。
第四篇: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开
题
报
告
申请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务处制
系(部):历史文化系
专业:历史学
班级:
课题名称
浅析革命思想与实践
指导教师
学生
学号
一、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来源:,xx,1906年1月19日出生于xx村羊道口,原名贺颖,又名xx,字xx,化名xx。是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学生、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优秀领导者,山西地方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5年3月10日,在xx省会昌县归庄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中牺牲。
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缔造者之一,是党的高级政治工作的领导人。对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思想理论建设有特殊的贡献,也对我国工人运动提出过不少很有价值的见解。
认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基础应该建立在工人群众中,首先得到工人阶级的信赖和拥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搞工人运动,走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从思想教育上提高其个人觉悟。的这种革命思想对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使本人对这个人各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上学期间,他受到了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班主任刘菊初先生的影响,接触到一些进步书籍,结识了张叔平等进步,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革命思想,指引着他在革命道路上逐步前进,最后奉献出自己的年轻的生命,本人写这篇论文也是要让更多的人进一步去了解。
意义:研究的革命思想与实践活动,从史学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另外可以促进学术界对相应人物的进一步研究,让世人更多地了解他为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以此来缅怀革命烈士。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及研究背景
xx的《文集》内容非常详细,包括学生时期的作文、工作报告、信函电文、签署文件及会议发言、报刊发表文章的部分文章等内容。《文集》的编辑,不仅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进一步弘扬先烈的革命精神而且也是为了使中华民族英雄儿女的光辉业绩永世流传,惠及后世,光照千秋。另外,xx同志还分工主编了《年谱》、《传》。曹大斌的《纪念文集》、《系列书征编资料汇集》,其中《纪念文集》共20余万字,收编了烈士牺牲之后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种提字(词)、讲话及各类文章数篇,以各种形式纪念烈士的相关资料。近代学者xx与xx在论文“早期革命思想形成初探中”,主要论述了家庭、师生及政治家的点拨三方面来论述革命思想的形成。xx在论文“革命思想与实践”中主要说明他的三个革命思想,“爱民更爱国的思想”、“扛罢笔杆再扛枪的革命思想”、“学生运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革命思想”。
近代以来学者们主要研究革命思想的形成及实践活动,更多的是研究他的革命思想的形成,而本文更侧重于革命思想与实践对当时革命的重要贡献,以此来缅怀革命烈士。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从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被他的革命献身精神所感动,应当教育后人学习他在革命中表现出的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的精神。
内容:
浅析的革命思想与实践
一、革命思想的形成(一)革命思想的来源
1.家庭教育的熏陶
2.师生及革命人士的启示
3.个人实践的产物
(二)革命思想的内容
1.爱民更爱国的思想
2.“扛巴笔杆再扛抢”的革命思想
3.学生运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革命思想
二、革命思想的实践活动
(一)加强团的建设
1.加强团组织的建设
2.学生团体纷纷成立
(二)促进工学联合1.开展学生教育活动
2.积极深入社会,启发工人觉悟
3.促成工学联合(三)努力宣传马列主义
四、本课题研究方法及进度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图书馆、知网
等现有资源,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一般理论。
2.归纳法:在阅读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整合有效信息和理论,归纳合理相关的知识。
(二)进度安排
1.2018.10.20--2019.3.12
选定指导教师,明确论文选题,查阅资料,起草提纲,撰写学科前沿动态,认真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并进行开题答辩。
2.2019.3.13--2019.4.9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论文,初步完成第一稿。
3.2019.4.10--2019.4.20修改第二稿,学生应根据指导教师修改意见,反复修改直至论文定稿。
4.2019.4.21--2019.5.1修改第三稿,指导教师批阅毕业论文,确定终
5.2019.5.4--2019.5.15进行毕业论文互审与互评,毕业论文答辩,给出毕业论文评语、成绩。
五、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首先,经过几个多月的查找资料,并且认真学习和总结了相关的著作和论文,笔者已经对本人,特别是他的革命思想有了较为深刻的掌握。
其次,一直以来学者们对的研究较多,尤其是山西的学者们,而且学术成果较丰富。
此外,学校建有规范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学生用书资料丰富,为课题的研究进行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六、参考文献
略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月**日
注:本表可根据内容续页。
第五篇:工民建毕业论文
如何搞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刘如海
摘要:如何控制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其次科学配制混凝土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
三、抓好工地试验室的工作。
四、混凝土试件合格,结构物混凝土不一定全部合格。
五、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六、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的主要环节。最后强调,要想保证混凝土质量,人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同时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努力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关键词:工民建 水工建筑 混凝土 施工 质量控制
工民建中的民用住宅、办公楼(梁、板、拄、基础),水工建筑中的厂房(基础、梁、板、柱)。大坝、隧洞衬砌、渡槽、、桥梁等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显得尤其重要。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施工队伍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等因素给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带来一定困难。本人参考资料及结合在小浪底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经验,就如何搞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论述如下: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削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它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二、科学配制混凝土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
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而不是改变试验室配合比。
调整量=(该级超径量与逊径量之和)—(次一级超径量+上一级逊径量)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
3.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 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
水工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3—5cm,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7—9cm,对于桥梁施工中的箱梁采用泵送施工,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10—14cm,初凝时间在4小时以上,强度为45Mpa的缓凝早强混凝土;灌注桩要求配制强度为35Mpa,凝结时间在10小时以上,坍落度一般为18—22cm的大坍落度超缓凝混凝土。按通常的配制方法使混凝土达到上述工程技术性能是困难的,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
灌注桩用混凝土,按通常的配制方法,当水泥用量为420kg/m3(水灰比为 0.56)时,混凝土的强度才能达到35Mpa,但由于坍落度(18—22cm)过大,均质性差,和易性不好,凝结时间也达不到缓凝10h,以上的超大型缓凝要求。在配制混凝土中掺入1%的减水剂优化配合比。水泥用量每1m3混凝土可节省40公斤左右,而且在坍落度达到18—22cm情况下,均质性、和易性良好,凝结时间也可以缓凝到10h以上。优化配合比后的混凝土和易性、缓凝作用良好,在灌注桩混凝土施工中消除了卡管或断桩等事故,保证了顺利施工。并且混凝土的7天强度也比通常不掺外加剂配制的混凝土提高20%左右。
可见,科学配制混凝土,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加快模板周转,加快施工速度,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三、抓好工地试验室的工作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与试验室的工作是分不开的。首先使用的原材料要符合要求,特别是砂、石材料变异性较大,试验室人员必需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经常取样进行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杜绝使用。试验室必需根据工程结构各部位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提出性能好,成本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每天工地进行混凝土搅拌前,试验室必需检验砂、石料的含水量,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施工中当混凝土坍落度大于规定的范围时,不准入仓浇筑。因为若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得到控制,称量准确,则坍落度变化大的原因必然是混凝土中水量的增多,这样则水灰比变化大,必然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所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工地试验室人员一定要经常进行混凝土坍落度的检验,坍落度符合要求才能入仓。
四、混凝土试件合格,结构物混凝土不一定全部合格
合同文件中技术规范规定,混凝土的质量是依靠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来评定,并代表结构物混凝土的强度,这是认为在正常施工情况下,实际工程结构物混凝土强度可以表现出混凝
土试件强度特性。但应当指出,当结构物混凝土浇筑成型不够密实,或有缺陷时,试件强度的代表性就要随着降低,因为试件体形很小,容易浇筑成型和养护振实。但在浇筑结构物的混凝土时,特别是当结构物形状及配筋情况复杂,混凝土运输入仓条件,气温变化较大和施工很不方便时,就很难把结构物各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成如同试件的质量一样,如在一座桥墩的施工过程中,桥墩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25,原材料检验无问题,承包商在按规定取样试件28d的强度均达到了27.0一28.0Mpa,按照合同技术规范要求达到了合格要求,但在工程师钻芯取样时混凝土的强度只达到了19.0Mpa,不能满足合同要求,造成了工程返工重新浇筑。因此,结构物的混凝土质量只依靠试件强度保证是不够的,还必需对结构物的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进行妥善控制,特别是对浇筑振实成型过程尤需严格控制。对于成品采取回弹法,射钉法,拉拔法等辅助手段进行必要及时的检查,对关键部位的结构物,有必要进行钻芯取样检查试验,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物的质量。
五、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表述。当混凝土拌和和易性不良时,则混凝土可能振捣不实或发生离析现象,产生质量缺陷。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混凝土易振实,且不发生离析,能够获得均质密实良好的混凝土浇筑质量。通常一些人配制混凝土选用低水量、低坍落度,强调以振实工艺来保障混凝土质量,其实这样易产生蜂窝,孔洞等质量缺陷。实践表明,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才便于振实,且应具有大些的流动性或可塑性,以利于浇筑振实,且应具有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以免产生离析,泌水现象。现在通过掺高效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六、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料准确、搅拌均匀运输,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
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易引起重视,但由于振捣不良,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人们容易忽视。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所以,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特别是混凝土振捣工)足够重视,质检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七、预防混凝土缺陷的发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由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混凝土质量的好坏,除外观上的蜂窝、麻面缺陷外,主要是混凝土强度能否达到要求,当混凝土强度达不到工程要求时,监理人员只能要求拆毁重作。而确定混凝土强度常是在混凝土浇筑后第三产业28天进行,并得出结论。在这段时期,还可能浇筑出大量劣质混凝土,这样一来,拆毁的工程量将很大。所以每一位负责质量的人员必需注意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或尽早地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缺陷,以不误时机地采取补救措施,所有的施工人员,监理人员都应当随时监控混凝土的配制、搅拌、浇筑和养护等过程。监理人员、承包商质检人员按时检查配制的混凝土材料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检查施工中混凝土的成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配合比,运输、浇筑和养护是否符合施工工艺规定;同时要检查是否按时做混凝土坍落度实验等,坍落度是最简易、最快速判别混凝土质量的指标,坍落度过大,过小将会产生振捣不实,出现蜂窝、孔洞、发生离析、分层或强度是否按技术规范的要求做混凝土强度试验,并检查试验结果。特别是7d龄期的强度表明28天强度有可能低于该工程部位所要求的强度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在强度不合格工程部位停止混凝土施工。等到28天有试件测验后再定。
八、混凝土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变形也要引起足够重视。
混凝土的变形主要有硬化过程的自生体积变形,湿胀干缩变形,温度变形和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混凝土的湿胀干缩是由于混凝土中水分的变形而引起的,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是:
1、混凝土成形后,养护不良,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快、体积收缩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或者构件水分蒸发,产生的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
2、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
3、采用含泥量多的粉砂配制混凝土,4、混凝土受到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
5、后张法预应力构件露天生产后长期不张拉等。对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1、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的粉砂,振捣要密实,并应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时间,长期堆放的预制构件宜覆盖,避免曝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
3、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4、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洒水养护;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
大体积混凝土所产生的裂缝,大多数属于温度裂缝,其中表面裂缝又占绝大多数。由于贯穿裂缝将危及大坝安全运行,而少数表面裂缝在一定条件下,可能继续发展成贯穿裂缝,因此分析工程特性,坝址、气候和工程特点,合理地确定混凝土抗裂指标,稳定温度场,分缝分块,温控标准及防裂措施对于保证混凝土质量至关重要的。
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产生裂缝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要进行事先控制,从以下几点注意:
1、材料、半成品质量的控制。水泥安定性良好;砂石级配通过试验要优良,砂不要过细,砂石含泥土、石粉不能超标,不能使用反应性骨料,科学地采用合理的配合比,根据外界环境温度采用水化热适宜的水泥。
2、建筑和结构构造进行检查,结构整体性和变形缝设置应合理;结构受力上,应进行设计断面、应力情况、超载、抗裂验算。
3、施工工艺方面控制。水泥用量与用水量不宜过多;混凝土拌和要均匀;配合比控制要准;浇筑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浇筑方法要妥当;浇筑速度不能过快,振捣要实;模板不能变形、漏水漏浆;钢筋保护层要适宜,浇筑中不能碰撞钢筋;施工缝处理好;拆模、加荷不能过早;施工不能超载;及时养护,不要受冻。
4、注意地基变形和温、湿度变形。
5、混凝土不能受到酸碱腐蚀,火灾、高温、地震也会使混凝土受到破坏。
最后强调一点,要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人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此,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外,还需要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人的技术水平,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禁止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操作;对不懂装懂,图省事、碰运气,有意违章的行为必须及时制止。“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一指导思想要求人们重视工程质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都要重视。施工单位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质量监督机构,对施工中的主要原材料,诸如钢材,水泥粉煤等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凡不合格品,一律不得用于工程,混凝土拌和物不合格,一律不得入仓,以确保工程的质量。试验,质控各部门要基本覆盖所有质控点,不但对原材料的生产,进货,存放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质量检测,且把现场混凝土质量控制作为重点。为保证混凝土质量而运做的所有生产单位和专职职能部门,都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试验室通过对每一个质控点的检测分析,及时把各种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使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控制状态。为了切实解决问题,还从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约束有关部门和人员。总之,要用人的质量保证混凝土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