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设计工程师------阅历心得
机械设计往往离不开自己的阅历,经验的积累固然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不少,但是事非躬亲很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别人的经验,自己没有一定的基础,要理解吸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机械设计贯穿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设计时的疏忽总会在这些方面反映出来,成功与否是很容易判断的。设计的过程中,受制造的影响很大,亦就是说好的设计是不能脱离制造的,对制造越了解,越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设计的图纸,投入生产,很少能立即按图加工装配,在审图、工艺等过程发现大堆的问题很常见,包括所谓“资深”的高工,总工拿出的图纸,还是经过多次开会研究反复讨论的出来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绘图的规范性,看图者的水平是一方面,但设计对制造工艺的了解不深入是主要原因。怎样判定自己对制造的了解程度?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手抓一张自己设计东西的图纸,你是否能说出它的制造全过程,铸、锻、车、钳、铣、刨、磨。制造全过程中,必须细分下去,要全面了解各过程。比如说铸造时候怎么分型,浇口冒口怎么放,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铸造缺陷产生,零件结构在热处理的时候会不会导致意外情况发生的,怎么在零件结构上进行优化,切削加工过程,在脑海中虚拟出来,总共用几把刀,转速,走刀量,甚至铁屑望哪里飞,各把刀使用的顺序,车工,铣工,磨工的操作动作全过程,如此等等,才算是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不是说搞设计的一定要会玩车床,铣床,会烧电焊才可以,但是要知道这些作业特点,在设计时加以充分考虑,作为搞机械设计的人这样才比摇车床烧电焊的强,才有安身立命之处。如此,在设计过程中,就会规避一些不合理的结构,设计的质量自然会提高不少,可是还不够,一个有十年八年的工龄的技工能提出比你更成熟的细节方案(尽管整体的设计统筹他们做不了),但是多少个不眠的夜晚设计出就这样一个结果,岂不是斯文扫地耶?唯一的解决办法,多看书。一线技工总结出来的通常与生产相结合,俱是心血的结晶。带着问题学,多想就能摘优。再也不会说“只要保证同心度就行了”这样的回答,关键是你已经指出保证同心度的方法,这个时候,没人再叫你小钱、小赵,连老板都叫你钱工、赵工,挺受尊敬的吧。摸摸下巴,胡子长出来了,孩子都长大了,成就感---也来了。可是设计总是为了使用,好的设计必须具备一点点人性的,设计一套工艺装备,一试产,效率高质量好,老板来搞杯庆功酒。过了几天,发现人家弃之不用了,原因是操作者骂娘啊。用起来痛苦啊。而且要注意的细节又多,就是个操作工他要是考虑的那么多因素,就不会还在那里做操作工了。设计不利于使用,就面临淘汰,有很多的成套设备,如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之类正常运转时“挺好的,“,可其中一个小键槽,一个轴承位,什么的地方坏了,整个就不能用,厂方只卖整套件,要配件不卖,自己加强还真的没地方加了,换了几个厂去买,摆了一堆,用户只好敬而远之,立了个技改项目--可怜的技改。这样的事情只要是在机械行业转久的都会有所见所闻。使用根本就离不开维修,好的设计更不能忽视维修性。在一条大型的的生产线上,关键的设备,总共一年也就维修那么两次,但是每此都要把设备大卸八块,行车叉车千斤顶撬杠十八般兵器还不够用,老师傅们还要自己专门动脑动手玩几样好用的专用家当来伺候,导致停产的损失已经超过设备本身的价值,真是个无言的结局。一套大型设备仅因更换一只油封什么的,都要几乎将整机完全分解,使用单位不骂设计干的是断子绝孙的玩意才怪,真的是设计者的悲哀。
我们搞设计不光是要站在制造的基础上,还要有创新,但一定要学会继承。现在,全社会都在强调创新,但我们不能一强调创新,就瞧不起原有的东西。通常的创新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构成事物旧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一种是在旧有元素上加一些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样,创新的东西总是含有一些旧有事物的影子是不可否认的。正像哲学中所讲,新事物都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中产生的。比如我们人类,虽然说是大自然的天之骄子,但实际上,我们99%的基因都是和大猩猩一样的。如果人类不是在继承大猩猩的基因基础上,有1%的突破,人类的出现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有人说我有志气,不需要继承大猩猩的基因,我自己搞一个100%纯人类基因,那您就是再过一亿年,也搞不出来一个人类来。所以说,不能为了创新,把旧有的东西全盘抛弃。原有的东西就如同一盘菜,创新就如同一点点调料,有了这么一点调料,菜的味道更加鲜美。但没有人为了纯鲜美,不要菜,光来一盘炒调料的。所以我们强调创新,但不能忘记继承,只有继承,没有创新,那是因循守旧,而只有创新,没有继承,那是空中楼阁。
1:1的克隆可能很多的人认为是最安全最省事的一种设计方式。但是作为从事设计行业的人来讲,克隆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所谓一抄二改三创造。简练的概括了设计人员的成长之路。刚入门的时候,只能照抄,但是在抄袭的同时要拼命的去理解原设计者的意图和思维,理解整个机器的传动,各个装置之间的相互关联,每个零件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之后就可以出图,图纸上就可以有明确的尺寸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约束。只知道画下来,随手胡扯几根线条上去,大概感觉机器精度比较高,就玩命的把精度往上提动不动就0.005,0.002,在图纸上大言不惭的签名在设计栏。号称自己搞的东西是很精密的。这种不知所谓的号称机械机械设计工程师的信手拈来满地都是。
模仿优秀的作品是每一个设计师的必走之路。但是做设计,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也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风格的养成与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和个人修养有直接关系。罗嗦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那么罗嗦的,小气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一副小家子气,不负责任的人搞出来的机器就跟那人的德行一样的不负责任。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就是不一样,这样捣腾出来的东西就有了独特的灵魂。行家一看就知道,这是用心的杰作。
在抄袭的时候积累了经验就要抱着否定的态度学习。查阅资料,多看些经典的设计案例,和设计的禁忌,与自己接触过的一些东西进行对比,就有了大的提高。就可以在现有的机器上动手术。如:提高机器的附加值,完善更多的功能,让整机具备更高的可靠度。从而迎合高端的客户;或者进行结构精简,保留一些常用功能,降低成本,满足些买不起那么也用不上多功能的客户的需求。做到这样就可以称的上做机械设计开始入门了。能不能成为世界级的发明家这个事情很难说的,但是凭自己多年经历见识,将一些结构进行组合,变异,嫁接,创造一些新的东西是不难的。与其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永动机之类的高深课题,或者搞一些莫名其妙不能创造任何价值的所谓专利,不如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些能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留下点印记的事情。到时候老得快上天堂时候,临行的时候还会想到,活了这么多年,捣腾了那么多机器在地球上跑,足以含笑九天。
一个真正谈能称之为---机械设计工程师,需要十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磨砺。还要有相当的天分、天赋以及勤奋和能力造就人的环境。天才等于99%的勤奋+1%的努力,这句话说的是若一个人对某个职业有那1%天分,找到自己的天赋,勤奋和能力造就了良好的环境;并不是只要下苦工就会有成就,天分、天赋、勤奋、能力、努力造就工作环境,才会有成就。勤奋是一个发掘自己天分的一个途径,是有所成就的必须条件之一,而不是全部。机械零件材料选用的原则要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
1、使用要求(首要考虑):
1)零件的工况(震动,冲击,高温,低温,高速,高载都应当慎重对待);
2)对零件尺寸和质量的限制;
3)零件的重要程度。(对于整机可靠度的相对重要性)
2、工艺要求:
1)毛坯制造(铸造,锻打,切板,切棒);
2)机械加工;
3)热处理 ;
4)表面处理
3、经济性要求:
1)材料价格(普通圆钢与冷拉型材,精密铸造,精密锻造的毛坯成本与加工成本的对比,);
2)加工批量和加工费用;
3)材料的利用率;(如板材,棒料,型材的规格,合理的加以利用)
4)替代(尽量用廉价材料来代替价格相对昂贵的稀有材料,如在一些耐磨部位的套用球墨替代铜套,用含油轴承替代车削加工的一些套,速度负载不大的情况下,用尼龙替代钢件齿轮或者铜蜗轮等等)。
另外,还要考虑当地材料的供应情况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a)对机器使用功能方面的要求要注意协调、平衡!防止木桶效应的出现
b)对机器经济性的要求 设计经济性,在短的时间里投产上市,捞回开发期间的消耗,甚至边设计边制造
使用经济性要有最佳的性能价格比(产品在小批量做开始赚了,再来改的更好)
2、对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a)在预定工作期限内正常、可靠地工作,保证机器的各种功能
b)要尽量降低零件的生产、制造成本c)尽可能多的采用市场常见标准件。
d)对可能系列化的产品,尽可能的在开始设计的时候考虑零件的通用性,无法通用的也要尽可能的在结构上类似,以减少制造过程的工艺编排,夹具工装设计的工作量。
第二篇:机械设计工程师
机械设计工程师
做好一个机械设计工程师,不但要机械方面知识扎实,更要电器方面知识,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纯机械的东西了,没事的时候要多看看电器方面的书。
我们的单位讲起来工程师工作太复杂
技术审图,做定额,编制加工工艺,提出工装设计申请,重点工序控制,重点零件数控加工程序规范化,数控刀具的选用(成型刀具,特殊孔加工刀具),编制质量计划,工艺修改,产品完工验收,工艺总结,竣工图。
偶尔还要参加工厂生产劳动
《机械设计师职场必备》针对机械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和素质,主要介绍了机械没计中常用的工程制图、机械结构、公差配合、材料选择、技术测量、制造工艺,并结合真实的案例图片和文字说明来介绍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的全部流程。主要帮助青年机械设计师和学习机械设计的学生了解设计与生产如何衔接,以及需要掌握哪些基本设计技法与技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
最近想物色两个合适的助手(应该叫助理工程师),却生出无数感慨。就想和刚毕业的朋友们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机械设计工程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怎样才能拍着胸脯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工程师?
经常碰到这样的朋友: 刚会一点三维和CAD, 就认为自己是工程师了。几句话交谈下来:45#钢的几种热处理方式,轴承的轴向固定方式,齿轮模数与直径的换算等等,都一问三不知。更搞笑的是,弹簧垫圈的作用竟然有人说没学过。我就思考: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出了问题?还是现在的年轻人的思想还不成熟?或者是国民的急功近利人文环境使然?
前天读电力工程专业硕士的外甥回家,碰上我要装一台电热水器。我想这下好了,有高级电工可帮我接一下插座线了,哪成想外甥说没学过。逼急了说那是电工的事。我无语。。。良久。。。
设计:不等于简单的结构设计,象搭积木那样发挥想象力然后用三维表现出来就可以。现代工业,不可能再是简单的奇思妙想就能解决的问题。
其实我也年轻过,也是混了很久之后才有了点领悟。说说我的理解,欢迎大家讨论。
1.必须的机械专业课上的东西,总得对得起老师吧。慢慢地工作中就会用到,记得不牢也没关系,但起码你应该知道基本概念,到哪本资料上能查到,怎样查,怎样用。最怕的是连概念都没有。工程师就是在查手册中成长的。
2.既然玩机械,你总得知道你画出来的东西应该怎样加工出来吧。年轻的朋友们,无论如何都得给自己找机会,亲自操作一下车钳铣麽等工序(摸摸传统机床和现在的CNC),每样干上3个月。你不必成为加工技师,但必须知道生产的过程。随着实践的积累,闭上眼睛都知道这个零件应该买什么样的材料或铸造毛坯,知道什么时候干哪个步骤,直到装配的过程。慢慢地你就成熟了。
3.绘图软件就象手机一样,只是工具而已。有了工具可以干得更好,但不代表一定能干好。看一张CAD零件图的尺寸精度标注和技术要求,就可以知道一个工程师的功底。你信吗?
4.任何产品设计之前,就应该知道要达到什么目标,怎样验证是否已经达到目标?(即标准和实验方法)然后你才可能知道需要防止哪些问题,应该怎样避免意外。
5.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敢于动手。自己设计的产品,必须自己亲自装配。学校学的东西知识基础还要在社会实践中成长
绘图软件就象手机一样,只是工具而已。有了工具可以干得更好,但不代表一定能干好。看一张CAD零件图的尺寸精度标注和技术要求,就可以知道一个工程师的功底。你信吗? 0 w5 X)u.
第三篇:机械设计工程师
首先,千万不要以为机械只是搞结构,更不要以为结构只是使用PROE、solidworks或者其他什么软件。。
其实搞机械机构的有个先天优势,那就是什么产品都是以结构为平台的,你往哪里发展都有可能。搞结构能让你对产品有更直观的理解,让你更严谨,更切实。另一方面,搞结构的是个漫长痛苦的锻炼过程,但是一旦练就本领,多老都不怕,甚至越老越吃香。
根据我自己的从业经历,我随便列几条我认为搞结构的人的发展路径(个人看法,),依次为:
菜鸟1级: 会使用AUTOCAD画一些简单的二维图,根据这个图,你能想象产品的三维形态。
菜鸟2级: 你的二维图上能够看到公差,材料,表面处理,工艺技术要求等信息了。而且这些信息是你自己标上去的,你知道他们意味着什么。
菜鸟3级: 你会画二维图了,并且你画的图看上去真的能加工出实物来了,尽管有时候会犯一些错误,例如精度要求高的的连德国人都做不出来,更何况你们车间的张师傅。应领导的要求你能用一些三维软件出个效果图看看,虽然没什么实用价值,至少很有成就感。
入门1级:你已经很清楚你的产品是怎么加工出来的了,而且了解每一道工艺工序的意义何在。如果需要改进,你也大体上能够判断从那里入手,对改进后可能产生的影响,你也能猜到一二。这个时候,你已经对深刻的认识到二维工程图远比三维模型有意义的多。你开始鄙视那些只会用三维软件建一些三维模型的所谓机械工程师。
入门2级:你开始了解什么叫企业信息化。知道了三维设计其实很有用,并且可以把你热爱的工艺信息融入到三维设计中来。这个时候你应该已经能够熟练地应用三维软件设计一些常用的零部件,并且生成足以指导生产的二维工程图,或者直接拿到数控设备上加工出来。
专家1级:你已经能够使用相关设计软件管理生产了,包括设计出图,零部件清单管理(BOM);你对生产流程已经很清楚,能够识别技术关键点并着力解决;甚至已经开始尝试利用有限元分析进行强度、疲劳等的分析,并且可以轻易的写篇洋洋洒洒的设计文档出来,忽悠菜鸟是不成问题了。而且如果你还没有当上设计主管的话,可能是人际关系上需要再努把力了。
专家2级:你已经隐隐约约的感受到简单而重复的设计出图是在浪费你的时间,因为这些东西你已经烂熟于胸。你更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去致力于提升产品的整机竞争力,比如如何降成本,如何改进工艺流程,如何提升设计效率。你能够看到你的产品在结构、材料、功能上还有不足,你能够意识到这不是你一个人能改变的,你开始利用周边的技术资源进行系统的考量,制定产品竞争力提升的计划,并列出技术节点去一一攻破。
专家3级:这个时候你已经超越“结构设计”的范畴了。你应该很清楚,你的产品在结构上已经没什么潜力可以挖掘了。但是围绕着结构,你能够关注到整机产品的各个特性需求,在EMC、散热、噪声、安规、环境、人机工程、DFX(DFM可制造性、DFI可安装性、DFA可装配性、DFT可测试性)等等一系列领域都能够灵活渗透应用,全面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大师级:对整个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负责,是你的基础工作了。同时,你要了解国内外制造业相关标准规范,知道你的产品要在欧洲或北美销售会面临什么样的门槛,需要提供什么样的认证,你怎样提升你的产品来满足这些需求。你还必须对竞争对手的产品了如指掌,能够一针见血的指出对方的短木板,和你自己产品的优势所在。你了解行业动态,能够预见将来5年甚至十年该产品的发展趋势,并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指导你的手下进行相关的技术积累。
第四篇:机械设计工程师
机械设计工程师简介
纠错
岗位职责
分类 机械类
机械设计工程师
可以从事结构设计的工作。结构类
结构设计工程师:熟悉家电类、工具类产品(包括手机外壳、吸尘器、电饭煲、豆浆机、榨汁机、电钻、打草机、剪枝机、电锯等产品)生产通用要求及工艺流程 ;熟练使用Pro-E等三维设计软件及AutoCAD等机械设计软件;熟悉注塑工艺,精通模具设计及模具制作工艺知识。工作内容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
1、负责机械加工类、家电类、工具类产品的结构设计,包括外部、内部结构及工装设计,使产品符合可靠性、可生产性、可维修性和成本的要求;
2、根据市场、生产的需要,对产品的设计提出改进方案并及时执行;
3、实施产品的结构件的可靠性实验,并做好零部件的评估和验证工作及产品结构风险分析;
4、及时完成相关的设计技术文档。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是根据生产纲领和总体设计的要求,对车间的生产工艺、设备、人员、部门设置、物料需求和流动、设备布置等各项问题做出正确的决定,计算工艺投资,并对车间建筑、供电、供热、供水、动力、排水及车间内外环境治理等设计提出合理要求,保证设计的完整和协调。工艺设计在工程设计中起着主导作用,直接影响工厂的规模、投资和建成后生产可靠性、技术先进性、经济效益的好坏。工艺人员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设计知识,是做好工艺设计的关键。在机械工厂设计中的工艺专业,是众多专业中的“主导专业”,是最先和业主接触的专业之一,能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项目产品的生产、使用和要求。工艺专业对项目的整体性具有比较完整的构想,由此也被称为“龙头专业”。工作要求
专科毕业 4 年以上(非机械类专业需 6 年),本科毕业 3 年以上(非机械类需5年),机械设计工程师
其中必须有 1 年以上在生产、科研企业工作经历,同等学历者需有 15 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所谓“机械类专业”是指在大学中学过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四门课程的专业。工程师资格需要申报并评定后,取得相应助理级、中级、高级工程师资格
第五篇:老机械设计工程师的工作心得
老机械设计工程师的工作心得
机械设计往往离不开自己的阅历,经验的积累固然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不少,但是事非躬亲很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别人的经验,自己没有一定的基础,要理解吸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机械设计贯穿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设计时的疏忽总会在这些方面反映出来,成功与否是很容易判断的。设计的过程中,受制造的影响很大,亦就是说好的设计是不能脱离制造的,对制造越了解,越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设计的图纸,投入生产,我没见过多少能立即按图加工装配,在审图、工艺等过程发现大堆的问题很常见,包括所谓“资深”的高工,总工拿出的图纸,还是经过多次开会研究反复讨论的出来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绘图的规范性,看图者的水平是一方面,但设计方对制造工艺的了解不深入是主要原因。怎样判定自己对制造的了解程度?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手抓一张自己设计的东西的图纸你是否能说出它的制造全过程。铸、锻、车、钳、铣、刨、磨,只是这样子,肯定是不行,在机械厂做过几年的谁不知道?必须细分下去,要全面了解各过程。比如说铸造时候怎么分型,浇口冒口怎么放,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铸造缺陷产生,零件结构在热处理的时候会不会导致意外情况发生的,怎么在零件结构上进行优化,切削加工过程,在脑海中虚拟出来,总共用几把刀,转速,走刀量,甚至铁屑望哪里飞,各把刀使用的顺序,车工,铣工,磨工的操作动作全过程,如此等等,才算是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不是说搞设计的一定要会玩车床,铣床,会烧电焊才可以,但是要知道这些作业特点,在设计时加以充分考虑,作为搞机械设计的人这样才比摇车床烧电焊的强,才有安身立命之处。如此,在设计过程中,就会规避一些不合理的结构,设计的质量自然提高不少,可是还不够,一个有十年八年的工龄的技工能提出比你更成熟的细节方案(尽管整体的设计统筹他们做不了),但是多少个不眠的夜晚设计出就这样一个结果,岂不是斯文扫地耶?唯一的解决办法,多看书。别人总结出来的通常与生产相结合,俱是心血的结晶。带着问题学,多想就能消化。再也不会说“只要保证同心度就行了”这样愚蠢的回答,关键是你已经指出保证同心度的方法,甚至前辈的错误。这个时候,没人再叫你小钱、小赵,连老板都叫你钱工、赵工,挺受尊敬的吧。摸摸下巴,胡子长出来了,1 尿布丢了,孩子叫妈了,呵呵成就感也来了。可是设计总是为了使用,好的设计必须具备一点点人性的,设计一套工艺装备,一试产,效率高质量好,老板来搞杯庆功酒。过了几天,发现人家弃之不用了,原因是操作者骂娘啊。用起来痛苦啊。而且要注意的细节又多,别个就是个操作工他要是考虑的那么多因素就不会还在那里做操作工了啊。设计不利于使用,就面临淘汰,有很多的成套设备,如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之类正常运转时“挺好的,“,可其中一个小键槽,一个轴承位,什么的地方坏了,整个就不能用,厂方只卖整件,要配件不卖,自己加强还真的没地方加了,换了几个厂去买,摆了一堆,用户只好敬而远之,立了个技改项目--可怜的技改。这样的事情只要是在机械行业转的久的都会有所见所闻。使用根本就离不开维修,好的设计更不能忽视维修性。在一条大型的的生产线上,关键的设备,总共一年也就维修那么两次,但是每此都要把设备大卸八块,行车叉车千斤顶撬杠十八般兵器还不够用,老师傅们还要自己专门动脑动手玩几样好用的专用家当来伺候,导致停产的损失已经超过设备本身的价值,真是个无言的结局。一套大型设备仅因更换一只油封什么的,都要几乎将整机完全分解,使用单位不骂设计干的是断子绝孙的玩意才怪,真的是设计者的悲哀。
我们搞设计不光是要站在制造的基础上,还要有创新,但一定要学会继承。现在,全社会都在强调创新,但我们不能一强调创新,就瞧不起原有的东西。通常的创新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构成事物旧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一种是在旧有元素上加一些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样,创新的东西总是含有一些旧有事物的影子是不可否认的。正像哲学中所讲,新事物都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中产生的。比如我们人类,虽然说是大自然的天之骄子,但实际上,我们99%的基因都是和大猩猩一样的。如果人类不是在继承大猩猩的基因基础上,有1%的突破,人类的出现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有人说我有志气,不需要继承大猩猩的基因,我自己搞一个100%纯人类基因,那您就是再过一亿年,也搞不出来一个人类来。所以说,不能为了创新,把旧有的东西全盘抛弃。原有的东西就如同一盘菜,创新就如同一点点调料,有了这么一点调料,菜的味道更加鲜美。但没有人为了纯鲜美,不要菜,光来一盘炒调料的。所以我们强调创新,但不能忘记继承,只有继承,没有创新,那是因循守旧,而只有创新,没有继承,那是空中楼阁。
1:1的克隆可能很多的人认为是最安全最省事的一种设计方式。但是作为从事设计行业的人来讲,克隆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所谓一抄二改三创造。简练的概括了设计人员的成长之路。刚入门的时候,只能照抄,但是在抄袭的同时要拼命的去理解原设计者的意图和思维,理解整个机器的传动,各个装置之间的相互关联,每个零件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之后就可以出图,图纸上就可以有明确的尺寸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约束。只知道画下来,随手胡扯几根线条上去,大概感觉机器精度比较高,就玩命的把精度往上提动不动就0.005,0.002,在图纸上大言不惭的签名在设计栏。号称自己搞的东西是很精密的。这种不知所谓的号称机械机械设计工程师的信手拈来满地都是。
模仿优秀的作品是每一个设计师的必走之路。但是做设计,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也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风格的养成与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和个人修养有直接关系。罗嗦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那么罗嗦的,小气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一副小家子气,不负责任的人搞出来的机器就跟那人的德行一样的不负责任。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就是不一样,这样捣腾出来的东西就有了独特的灵魂。行家一看就知道,这是用心的杰作。
在抄袭的时候积累了经验就要抱着否定的态度学习。查阅资料,多看些经典的设计案例,和设计的禁忌,与自己接触过的一些东西进行对比,就有了大的提高。就可以在现有的机器上动手术。如:提高机器的附加值,完善更多的功能,让整机具备更高的可靠度。从而迎合高端的客户;或者进行结构精简,保留一些常用功能,降低成本,满足些买不起那么也用不上多功能的客户的需求。做到这样就可以称的上做机械设计开始入门了。能不能成为世界级的发明家这个事情很难说的,呵呵。但是凭自己多年经历见识,将一些结构进行组合,变异,嫁接,创造一些新的东西是不难的。与其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永动机之类的高深课题,或者搞一些莫名其妙不能创造任何价值的所谓专利,不如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些能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留下点印记的事情。到时候老得快死了,临终的时候还会想到,活了这么多年,捣腾了那么多机器在地球上跑,足以含笑九泉。
一个真正谈的能称之为 机械设计工程师,需要十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磨砺。还要有相当的天分以及勤奋和能造就人的环境。天才等于99%的勤奋+1%的努力其实说的并不是只要下苦工就会有成就。这句话说的是若一个人对某个职业没 3 有那1%天分,再勤奋也是没有用的。勤奋是一个发掘自己天分的一个途径,是有所成就的必须条件之一,而不是全部。绝对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