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赏析

时间:2019-05-15 09:5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赏析》。

第一篇:新闻赏析

新闻赏析

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和技巧

第一节 选题

(一)选题的实质是评析主体对评析客体的一种价值选择和判断.(二)选题的标准:(1)作品的信息价值标准(立足于作品与受众的关系,是新闻作品信息传播素质与受众信息需要的统一.新闻的两大功能,一是传播信息,二是引导舆论)

(2)作品的舆论价值标准

(3)作品的审美价值

第二节 写作的技巧

(一)对作品的复述 复述指对评析对象主要内容,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的介绍以及作品原文的引用.注意以下五项:

(1)做到有血有肉,要传达新闻作品的艺术影响力和感染力,传达作品的风格特征,尤其是对审美价值强的新闻作品

(2)要将评析寓于复述之中

(3)复述要运用到恰到好处

(4)在复述时要抓住重点,抓要点,关键点

(5)在复述是要恰当的运用原文

(二)对作品的分析:作品分析是新闻评析文章的主体,它从一定的社会理念,美学理论和新闻规律出发,对新闻作品进行剖析和研究,揭示其优点或不足,明确表达作者对于作品的态度和观点.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析要全面,要对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内容和形式,优点和缺点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整体上的把握,不可一叶障目;

二是分析要有针对性,要根据评析的选题立意和写作意图,对作品的重点方面,重要角度进行目标明确的分析:

三是分析要有逻辑性,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方法严谨,逻辑缜密;四是分析要有深度,要有理有据,深入理解阴藏在作品深初的东西,通过分析读者一步一步引入到问题的本质

(三)对作品结构的分析:一是要有标题,二是要有绪论或绪言,三是要有本论,四是要有结论

(四)评析文章的语言 要客观,准确,明晰,科学,有文采(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不虚美,不隐恶)

第三节 几中常见的新闻体裁的评析写作

(一)关于消息的评析写作

(1)对消息特点的评析 消息的特点可概括为新,快,短,实四个字.消息之新包含了三个层次;一是内容新,它总是把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物呈现给观众:二是认识新,它反映的思想,说明的问题具有新意;角度新,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出新闻的东西.消息之快,指消息凭借着一定的传播技术和手段,能迅速地与受众见面.消息之短,指消息篇幅简短.消息之实,指消息的主要任务是报道事实,它是要依靠事实说话.(2)消息写作结构:标题,消息头,导语,背景,主题,结尾

(二)关于通讯的评析写作

(1)对通讯主题的评析:通讯的主题是作者通过报道新闻事实所表现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它是报道的主旨,体现作者的见解,意图和倾向.主题是通讯的“灵魂”.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是否紧扣时代的脉搏,艘是衡量通讯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标准,也是从主题入手评析通讯的角度.(2)对通讯技巧的评析:通讯表现形式主要涉及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选材问题,即材料如何为主题服务,如何表现主题,二是结构问题,三是表达方式问题.(三)关于新闻特写的评析

(1)新闻特写的最大特点是形象性和片段性,所谓形象性,指它是一种描绘性新闻,旨在形象地再现新闻事实,给人以立体感和画面感;所谓片段性,指它不写事物全貌,只摄取事物典型的,精彩的片段.(2)对新闻特写进行评析,主要看作品在形象性和片段性上所取得的成绩和达到的效果,作品是否选择重大题材中富有特征和透视力的片段或细节加以描绘,是否渲染了情节的高潮,写出了动态感和立体感,是否“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四)关于新闻评论的评析写作

(1)从选题立论的角度进行评析,主要看作品立论是否有针对性,是否言之有理,有的放矢,是否针砭时弊,对症下药,是否触及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还要看作品理论是否新颖,是否有新的角度,新发视点,新的见解,阅后能否给人以新的收获和启迪;立论是否准确,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提法是否科学,实事求是等.(2)从表现艺术的角度进行评析,则主要看作品标题是否贴切,具体鲜明,生动,精练;作品的布局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明晰,是否合乎逻辑;在论述时是否做到了论据和论点的统一,论证方法是否灵活多变;评论语言是否平易近人,深入浅出,是否形象生动,爱憎分明,是否入情入理,情景交融,是否朴素精练,要言不凡等

第二篇:新闻赏析

什么是“用事实说话”,新闻为什么必须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定义:通过客观的叙述新闻事实及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新闻报道

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觉悟其中的意义。寓论断于事实的叙述之中(报道是藏舌头的艺术)新闻是选择的艺术,先有事实,后有报道。用事实说话必要性: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从感

性和理性;事实最符合传播的规律和受众的需求,是否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说话,就是有目的的传递信息。

新闻的真实性,主要包含哪几个方面:

新闻作品中的基本事实必须真实,完全符合客观事实;新闻中概括的实施必须准确,不能夸

大缩小,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等;不仅要确保具体实施本身准确无误,还要求在总体上,本

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

如何分析新闻的主题

正确和深刻,即把握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意义,看其是否正确深刻;鲜明、集中,主题不能

模糊、分散;表现角度,要把主体和新闻作品选择联系起来研究;实施的运用,主要看是否

用事实说话,所选的事实是否典型。

新闻作品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

常见表现手法,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场景

描写等,其中人物描写又包括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不同方面)、议论(直接议论、间

接议论、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说明(数字、图表、背景

介绍等帮助理解主题和内容);特殊表现手法,比较和对比(差异比较,正反对比)、衬托

(正衬,发表的文章;反衬,陪衬人)、悬念(激发兴趣和吸引功能);

背景材料有哪些,它的作用是什么

背景材料有历史背景、地理背静、事物背景、人物背景、知识背景、社会背景等。作用:重

视使用背景材料,增加新闻作品所揭示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交待背景便于读者深入全面的理

解和认识新闻事件并作出自己的判断;背景资料的提供能显示出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力

量。

对新闻作品的语言有哪些要求

准确严谨,恰如其分,不能夸张和缩小;鲜明生动,具体明快,不能枯燥乏味;简练明白,通俗易懂,不能艰深涩拗。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体裁,题材,语言的要求不同,表现风格不同

对新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具体分析包括哪些主要方面

对内容的分析,重点是新闻主题的分析,正确和深刻,即把握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意义,看

其是否正确深刻;鲜明、集中,主题不能模糊、分散;表现角度,要把主体和新闻作品选择

联系起来研究;实施的运用,主要看是否用事实说话,所选的事实是否典型。

对形式的分析首先是题材的确定,具体分析包括,选用材料,是否符合新闻选择的原则,适当、典型;新闻的结构,一看连惯性、二看一致性、三看合理性;表现手法,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比较和对比、衬托、悬念;语言风格,要求准确严谨、鲜明生动、具体明快、简练明白、通俗易懂。

立体思维:包含了纵向的深度思考和横向的比较,两层含义,在深度、广度都有涉猎。《让世界走向和平》,开头,设置悬念,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用倒叙的手法;广阔的时空背景,作者交待清楚,思路清晰。文章的结尾通向是时空交错感。

《取下神像挂地图》,象征形象。主题分析,选取典型的行为,提供给读者一个鲜明的形象,尤其是象征意味的形象,一个画面象征了人们观念的变化;为了描绘好象征性图画,选取几个典型的人为。用消息结尾的数据,很有信服力。角度新颖,别具一格。新闻评析的原则

第一节 真实性原则

一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1)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和特殊优势

(2)真实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

二 新闻真实的三个层次

(1)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真实

a 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必须准确无误b 新闻中引用的材料,包括引语,数据,事例等必须准确,可靠,即使是每个细节也必须完全与客观实际相符,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更不应该弄虚作假,生编硬造.c 背景材料必须完全真实

(2)新闻报道中对事实的概括必须真实

(3)新闻报道的事实和这类事实的总体有一致

第二节时效性原则

一.新鲜是新闻的灵魂

新鲜的含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近发生",意为新鲜,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时间概念上说,"事实"的发生或"变化"必须是"新近的",而且是越近越好;二是指内容要新,越是首创的东西,第一的东西,其新闻价值越高,前者表明报道的时效,后者表明事实的状态.

二.新闻新鲜的具体要求

第一 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运动状态之中

第二 世间完事万物都在运动之中,运动中的事物总是这样那样的变化

第三 旧闻变新闻,有些事实发生在过去,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公布于世,事过境迁后,一旦被发现,便成为新闻.

第四 披露内幕,在政界有一些密而不宣的内幕,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或保密时限过,在事后通过报道披露于世

第五 预测新闻,事物运动总是有一定规律可寻,把握这种规律,依靠科学进步和科学思维,人是可以预测未来事态的三抢新闻的必要性

四时效性在新闻评析中的运用

第一 看新闻事实是否新鲜

第二 新闻发布的时间是否快捷

第三 新闻报道的角度是否新颖

第三节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原则

一新闻的倾向性:是指大众传播媒介或明或暗表现出的特定的政治立场,也指记者通过新闻事实暴露出的思想倾向.(1)政治倾向性,政治新闻必须考虑政治需要,从报道者的政治利害得失着眼,来决定事实的取舍.

(2)指导倾向性,凡是新闻都有指导性,是指有关人们日常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各种社会交往生活的新闻,对人们如何认识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而正确从事社会活动具有引导作用.

(3)趣味倾向性

a 灾难性报道要充分揭示其后果,开展的积极重建活动

b 对自然科学的新发现,新技术,对人类进步的重大意义及其感人故事,以及带来的负面影响.

c 对妇女,儿童,情爱的报道站在女性的丽姿,温柔,女性的美到女性的自由,自强,服务于社会的角色.

d 敌制色情报道,敌制纯客观,纯自然

二新闻的局限性

(1)新闻受制于报道思想,所谓报道思想是制新闻机构对在一定时间内组织宣传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施的设想

(2)新闻受制于报道方针,所谓报道方针,是根据办报,办台方针和现实情况对报纸,节目内容,形式所作的相对固定的总体设计

(3)新闻受制于媒体利益 a 从新闻政策到报台利益b 从报台利益到新闻价值

三倾向性原则在新闻评析中的应用

(1)正确处理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关系:

a用事实说话

b 寓观点,倾向于事实报道之中

c 反对纯客观,纯自然的报道

(2)确定新闻倾向性的标准:

a 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精神面貌,用先进思想和先进人物的榜样,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思想教材,指出社会前进的方向,处理新的风尚.

b 新闻不断满足人民了解世界变化的需要,以反映人民的愿望和心声为基本要求c 新闻选择和事实评价要反映现实生活的主流和本质,抓住现实生活当中主要的关键性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大多数群众所关心的东西

第四节新闻评析的审美原则

一含义和必要性 :指鉴赏者分析记者如何运用美学所提供的规律和原则去主动的指导新闻实践,从而创造出符合人民审美要求的优秀作品来

二实现新闻作品审美性原则的基本途径:指挖掘用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人物,自然事物,特定环境,场面等实体形象,增强新闻的形象力量,从而广泛吸引受众,提高新闻的可受性.

三新闻审美原则在新闻作品评析中的表现

(一)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1)真实性是审美的前提条件

(2)多样化主要体现审美标准的多样化

(二)新闻评析标准的审美性

(1)主题思想美:作品能否抓住时代的最强音,记者能够捕捉到具有方向性,指导性,具有重大教育和鼓舞意义;能够抓住社会矛盾,社会的热点,难点,疑点.提倡主题思想的崇高美

(2)结构美: 内容决定结构,结构反映内容.看新闻作品是否新(结构上标新立异),巧,奇(出奇制胜),自然(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写文章)

(3)语言美

a 字美,用字简练,深动,传情

b 注重词性,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副词

c 句美,善于选择不同的句式

d 标点符号美

(4)标题美

a 要有力度,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吸引力,感召力

b 实在美

c 鲜明,立场,观点

d 生动,可以运用一切修辞手段

e 精练

f 新颖

(5)导语美

新闻的表现技巧

(一)导语的写作技巧

a 筛选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

b 善于从普通事实中提炼意境

c 导语和结尾的紧密呼应

(二)新闻的结构形式

消息

(1)倒金字塔式

(2)金字塔式

(3)倒金字塔式与金字塔式相结合(4)自由式结构

通讯的结构形式

(1)以时间的推移来划分,安排层

(2)以空间变换为标志来划分,安排层次

(3)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采用"纵横交错"的办法来划分,安排层次(4)依据材料的性质来划分,安排层次

(三)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准确,具体,简洁,通俗,生动

(四)制作新闻标题的三个技巧

(1)简洁扼要,具有新闻性(浓缩)

(2)注意深度,具有解释性

(3)生动活泼,具有可读性

第三篇:新闻赏析

分析《震撼世界的十天》

首先我们来了解本篇文章的作者,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作者的述说,约翰.里德,美国记者、诗人、革命活动家。这位见证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见证人,虽然约翰.里德在此之前报道过诸多一系列标志着那个时代的重大事件,但是俄国之行无疑是他记者生涯最为光辉的一页。

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本篇文章的背景,首先,想要了解当时十月革命的情况,必须先了解当时俄国的情况。

1917年3月15日,尼古拉二世在彼得堡的罢工、**和军队的哗变浪潮中退位,让权给杜马支持的临时政府。流亡瑞士的列宁抓紧时间,想法设法于4月16日回到彼得堡。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在7月中旬发动了进攻,试图夺权。但因为时机不成熟而告失败。由于坚持战争和反对进行土地改革,克伦斯基政府与苏维埃之间的冲突日益加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赢得了彼得堡苏维埃的多数,他们坚持在11月间召开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接管政权。整个10月间,布尔什维克不停的开会,制定计划。

彼得堡的事态正迅速的向高潮发展,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已势在必得。布尔什维克方面也在列宁的带领下准备举行起义。“和平、土地、面包!”布尔什维克赢得了俄国。这就是十月革命的背景,而有了这样的背景,我们去了解本篇文章做好了一个号的铺垫。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本篇文章的第一段,作者在开头就明确了时间、把文章的中心明确了,抓住了文章的亮点,让人能够一目了然。11月8日,星期四。黎明照亮了这座正在经历着最狂暴的混乱和紧张的城市,整个民族都在呼啸阵阵的风暴中崛起。这一段作者给下文做了一个铺垫,在这段文字中隐藏了很多故事,让读者能够被这一小段文字吸引,从而增添了悬疑。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一篇好的文章是否成功的前提是深度,平庸的文章组成平庸的内容,好的文章组成好的吸引,一种好的文章写法在流行多年,被无数人崇尚、模仿、大量复制后,遂形成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凝固状态;其文字对读者既无新鲜感,也无冲击力。比如清代的八股文,其“起承转合”手法,也有其合理性;但一经规范、规定后,天下文章俱如此,便凝固、僵化,走到了末路。新闻写作有构思、有谋篇布局、有技巧,应属于艺术范畴。而艺术的最大敌人是规范;一经规范,一经统一,艺术便死了。所以古人说:文无定法。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读书,坚持多年读书,读好书。是否是一个优秀或将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要先看其是否读书,是否坚持读书,读什么书。是的,你天天在写文章,也有文章获奖,但不读书或很少读书,那你用什么来向上突破?总是不断重复自己,便最终不过是一个平庸的文字匠而已。无学即无识,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很难优秀。

而第二段呢,通过第一段的烘托,将事件的发生更加清晰的展现出来了,接着第三段,“到处张贴宣语”“散发传单”“利用报纸”等字眼,预示人们接下来即将要发生危机,而苏维埃掌握着这场形式,他们通过采用印刷品德形式打起了一场宣传站。

斯莫尔尼宫紧张得不可开交,黑洞洞的走廊里人们跑着,到处是带着枪的工人队伍,夹着鼓鼓的皮包的领导者们在争论着、解释着或正下达着命令.„„„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很形象深刻的了解当时的一个场景,让读者可以清晰的了解当时的一个情况。

主席团入场时是晚上8点40分整。通过数字的插入让文章确定了时间,而作者用形象的运用了“主席团”,从而为下文铺垫,作者在这段中说了:“全场立即响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主席团里有列宁——伟大的列宁。他身体并不高却健壮,头很大,前额突出,而且已经秃顶了。他的眼睛细咪咪的,鼻梁端正,形宽厚有力,下颚厚重„„„作者在这描写列宁的时候很形象的,生动的描写了列宁,使读者有一种想象的空间,这一段人物描写很好,从这里我们来了解一下人物通讯的基本要领,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 貌去教育人、感染人。光写事迹,不写思想,人物是平面的;写了思想,人才有了灵魂、生命,才能有感染他人的力量。人物通讯有两个方面,可以称为“两条线”,一条是“过程线”,一条是“思想线”。“过程线”是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它是事物的表面现象; “思想线”则是作者根据人物事迹所提炼出的主题—中心思想,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着事物的本质意义。有的记者在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时,常常被事情的过程牵着鼻子走,摆脱不了“过程线”的圈绕,多半是将好思想、好品德、好人好事平铺直叙地照实写出来,没有把这些材料提高一步来认识,只是罗列现象、堆砌材料、就事论事,这就很难表现出人物的 精神世界来。著名记者郭梅尼说得好:“中国有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报道先进人物,借用这句话来说:事例不在多,有‘神’则灵。这里说的‘神’是指先进人物的精神面貌、先进思想。”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当然要具有。从实际报道的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第二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第三种,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第四种,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

我们来解读一下作品的背景,第一,探险精神的体现。约翰里德的生活背景本来与布尔什维克、与列宁毫无关联系的,但他对俄罗斯这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充满兴趣。在当时的一个局势下,里德的处境比较危险,是的,对个人充满危险的事件常常对人类具有重大意义,里德勇敢的冲向前并加以报道,给后来的记者做出了表率。第二,职业记者的观察力。从踏上俄国的土地起,凭借着一个职业记者的观察力,里德记录下了所看到的一切。正因为里德的仔细观察,才把《震撼世界的十天》写得生机勃勃,把十月革命最关键的十天描摹得各有千秋。第三,丰富的具有代表性的史实材料。当重大事件发生时,有很多史实材料可以利用,但又很容易造成报道中心的不明确。在《震撼世界的十天》里,里德避免了这一毛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场景,表现出事件对社会各个阶段的影响。第四,排比句式中的激情。《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多出运用排比手法,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崭新的社会带来的巨大的变化,人们充满了干劲儿的精神状态。第五,真实的现象气氛。从上文的一段文字中就可以深刻的体会,身在其中的里德为人们留下了珍贵的现场记录。

第四篇:新闻经典作品赏析

新闻经典作品赏析

——《在台老兵: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

《在台老兵: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这篇作品从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呈现了这些老兵对大陆母亲的思念,对祖国统一的感怀。该作品以小见大让社会引起对老兵的感恩与祖国统一的热烈渴望。

该作品标题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台老兵”突出新闻核,包含巨大信息量;“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新意十足,富有音韵美,诙谐之中饱含无奈与同情。全篇作品更是以“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的故事为线索引出后续新闻采访内容。该作品的采访由来偶然性十足,记者“在高雄采访时”,当地陪同的蔡金树先生讲的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激起了记者的兴趣,“正好原定是采访行程还早,临时决定去看看仍然在世的老兵。”于是,记者团来到高雄市左营区长青学苑老人活动中心,才产生了这篇报道。该作品全面深入了解了老兵居住环境与日常活动,在四十位老兵中更是深刻地采访了几位老兵代表,其中有浓重东北口音的陆先生、来自黄山脚下的胡老先生、原籍福建的郑松岭老人,还包括蔡金树先生的介绍。正是有这些作为当事人的老兵的话语,记者才能深入了解到这些1949年前后,来到台湾的五六十万名国民党军人如今只剩五万多名老兵的现状,更是证实了这些采访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

整篇作品包含记者深深的感情,感人至深,和观众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该作品直观的评论性语句少之又少,大多直接性组织采访材料,巧妙布局。举例来说,记者把整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其中运用两个小标题分层表述。第一部分,开篇选用蔡金树先生讲述的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开门见山又不乏趣味性来挑明主题、引出下文;第二部分,记者来到青学苑老人活动中心,记述了老兵们的日常活动,小标题“看着聊得热闹,其实各说各话”更是道出了这四十多位老兵们的心酸经历,简略描写了几位代表性老兵的采访;第三部分,着重描写了为这五万多位老兵们修建的眷村屋落的环境,还重点描写了了郑松岭老人的现状与采访,小标题“无儿无女,垂垂老矣”悲伤四溢,生动道出这些老兵们的现状与内心的孤苦。全篇语言优美,描写性文字居多,直接引语、间接引语交换运用,给记者表达主题增强气势。文末记者的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更给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该作品反映的主题具有深刻的价值与意义,用事实说话令人信服。其中所报道的事件重要性巨大,影响范围和深度广阔。并且该报道的事件还具有趣味性、接近性、显著性。例如该作品涉及祖国统一这个全国人民都关心的问题。于是这篇报道又引发社会上对老兵与祖国的新的一番思考。不仅如此,整篇报道包含人文精神,彰显人文关怀。该作品对老兵的感恩与敬佩,对大陆与台湾的思考,都耐人寻味。深刻的表达了对大陆与台湾和谐团结的美好祝愿,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渴望,弘扬社会正气,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传播正能量,传播祖国优秀文化。

第五篇:新闻作品消息赏析

武汉电视问政迎“期末考” 官员笑着进“哭着”出 徐金波 吴忠新 陶涛

2012年12月18日07:19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武汉12月17日电(徐金波 吴忠新 陶涛)年初承诺,年底“验收”。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主办的为期5天电视问政17晚正式开场,多个政府部门的主要官员现场向百姓评委交出答卷。当晚的首场考试,那些信心满棚进场的官员却“哭着”走了出来。

武汉电视问政的出题人是普通百姓。今年3月1日,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针对百姓普遍反映的部门职责不清、新城区工业化水平不高、审批流程复杂、出租车营运秩序不规范、小餐饮脏乱差与扰民等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让市交委、城管局等27个单位主要负责人向社会作出公开整改承诺。

武汉电视问政的评委也是普通百姓。本期电视问政就是让50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网民、特约评论员等,手持“笑脸”(表示满意)和“哭脸”(表示不满意),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整改承诺进行“拷问”、“验收”和“打分”。

17日晚20时正式开始的首场电视问政,以“兑现承诺,优化环境——让服务更到位”为主题。为给“考官们”留下良好的印象,武汉市委组织部部长胡志强、市政府副市长秦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杨泽发、市编办主任黄松如、市法制办主任李子林、市人社局局长潘汉生等6位“考生”,满脸笑容地提前了20分钟入场,并频频向现场“考官们”挥手致意问好。

在开场总结年初承诺阶段,政府官员们显得成竹在胸、高谈阔论,认为自身的工作应该得到考官们满意的笑脸。然而,随着暗访人员将小餐饮整改存在“盲点”、卤味作坊“五味杂陈”、低价羊肉卷由鸡鸭肉混合造、民众维权遭遇多个部门推诿等问题,以短片的形式在现场一一呈现,刚刚还危襟正坐官员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做出“自我批评”,连忙道歉,甚至现场办公督促其职能部门立即查处。

轮到评委们现场打分时,虽然大多评委对政府官员一年的成绩表示“满意”,但也有评委表达“不满”,期望政府部门能够理清职责、严格落实。而评论员犀利的点评,更是让他们在近两个小时的问政过程中如坐针毡。场内外观众积极踊跃地献计献策,则让他们甚感宽慰。

中共武汉市纪委负责人表示,武汉电视问政就是要通过“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的方式,让政府部门进一步理顺监管职能、落实服务承诺,从而进一步优化武汉社会发展软环境。(完)

对《武汉电视问政迎“期末考” 官员笑着进“哭着”出》

评析

《武汉电视问政迎“期末考” 官员笑着进“哭着”出》这篇消息是记者对12月17日开始的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主办的为期5天电视问政这一事件的报道。首先从这篇消息的题目来看,题目中点名文章的关键词“武汉电视问政”,这不仅点明文章主旨而且“电视问政”本身就是一个很新鲜的词汇,所以在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让读者想读下去去了解到底什么是电视问政呢?然后再用“期末考”一词,以一种诙谐俏皮的语言,调侃了这场发生在年底电视问政就如同考核各个官员年终成绩的期末考。而之后的笑着进“哭着出”则表明有些官员一开始胸有成竹去最终没有通过考核,不能交出一份令百姓满意的“期末考试卷”。整个题目以一种形象的比喻交代了事件的经过,同时也简洁精练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导语开头“12月17日”,就是事件发生的当天,充分表现了消息时效性——“快”这一特点,同时也说明记者采写新闻的迅速。“年初承诺,年底‘验收’”恰恰迎合了题目中的“期末考”,表明是对官员一年的工作情况的考核。之后通过寥寥几句简单地交代事件的人物、地点、经过。语言精练简短,是典型的消息导语。然后再在正文部分围绕整个事件展开具体详细的论述。首先就描述了接受“考试”官员进场时自信满满的样子,他们“满脸笑容地提前了20分钟入场,并频频向现场‘考官们’挥手致意问好”,这简单地细节既刻画了众官员的神态,照应了题目中的“笑着进”,同时也为下文中的故事之后的发展埋下伏笔。在问政的开始这些官员面的自己年初的承诺仍然“成竹在胸、高谈阔论”,但是当“卤味作坊“五味杂陈”、低价羊肉卷由鸡鸭肉混合造、民众维权遭遇多个部门推诿”等一件件与他们信誓旦旦的承诺相违背的事情发生后,他们开始“纷纷做出“自我批评”,连忙道歉,甚至现场办公督促其职能部门立即查处”,这种亡羊补牢的姿态就更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了。之后就整体地概述了这场电视问政的结果,对于百姓来说“虽然大多评委对政府官员一年的成绩表示“满意”,但也有评委表达“不满”,期望政府部门能够理清职责、严格落实”,而对于那些官员来说“评论员犀利的点评,更是让他们在近两个小时的问政过程中如坐针毡。场内外观众积极踊跃地献计献策,则让他们甚感宽慰”,大家各有收获。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则通过武汉纪委负责人的话来点名这场电视问政的重大意义在于通过“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的方式,让政府部门进一步理顺监管职能、落实服务承诺,从而进一步优化武汉社会发展软环境。这样就在文章的处点名文章主旨,深化主题,也表现出其对整个社会民主化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这篇消息在叙述方式上是采用顺序结构,讲整个事件娓娓道来,语言相对朴实,略有点诙谐或者说是讽刺意味,还是比较生动形象、准确贴切的。记者也做了简单地场景描写和细节刻画,“危襟正坐成竹在胸、高谈阔论、满脸笑容”使的那些官员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的眼前。另外作者选择关注这些官员的面部

表情,也显得比较新颖,尤其是对于反应民主化政治这个相对严肃的话题。这些年随着民主化政治的建设的推进,这个话题也成为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的“宠儿”,呆板严肃的议论使得人们对这类新闻不免有些乏味,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给文章增加趣味性和可读性,不要把一些时政新闻都写的好像政治报告,乏味可陈。但是这篇文章也并非很完美,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他故事叙述过于简单,感觉他遗漏了很多的精彩的细节。其实作为一则消息,它本应该语言简洁精练,但是本文却总给人有所保留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展开的感觉。此外他的语言用词显得过于单薄,感觉用来用去都是那几个词,比较单调,也缺乏一些亮点性的修辞,使得文章语言上有点单调苍白。

下载新闻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论新闻作品赏析的方法

    浅论新闻作品赏析的方法 On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way news works and new ideas 摘要:本文具体分析新闻作品赏析中常见的方法和新思维。新闻作品的赏析分为宏观和微观两......

    新闻作品赏析(共五则范文)

    新闻作品赏析 第一章 新闻赏析的性质与作用 一:新闻赏析的定义 新闻:媒体新闻及由一定媒体公开发布的新闻作品 赏析:对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与社会效果和社会成因与表现手法进行......

    十一月份优秀新闻作品赏析范文合集

    十一月份优秀新闻作品赏析 技能雄风 ——露天煤业技术比武屡获佳绩工作纪实 张铁志 陈雅文 侯志成 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换挡期”,转型升级已然成为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

    华北科技学院新闻赏析结课作业

    新闻作品赏析课程总结 新闻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 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新......

    新闻(★)

    例1:劳资双方终极谈判没谈拢 对半分红球员依然不满足 2011-10-07 13:55:32 来自: 体坛网 体坛周报记者薛雷报道 “终极谈判”还是没谈拢。10月5日,当劳资双方从纽约时代广场的......

    新闻

    2011年消费者协会“315”活动方案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新闻

    信义兄弟——孙水林 孙东林 【人物介绍】 孙水林,男, 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

    新闻

    拆弹英雄于尚清去世 靠止疼药坚持工作10年 11年前被炸伤 靠止疼药坚持工作10年 拆弹英雄于尚清昨夜不幸离世 家人悲痛万分 体内带着碎片他就这样走了 2003年,齐齐哈尔市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