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1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能力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起步早,基础较好;读写训练中,阅读训练的分量较重,时间多,范围广,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任务还很艰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尝试了以下做法,现总结归纳如下:
一、让学生学会“仿”作文,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必要和有效地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二、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大量素材。进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愁和博贮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读写舫》、《读者俱乐部》、《意林》、《故事会》等杂志,让他们订阅,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文学早餐”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2
一、如何理解课程的问题。
刘校长讲得很深刻,今天的课程不再是单一的书本了,它涉及到的很广泛,有学科课程,也有经验课程;有学问中心课程,与有人本主义课程等。尤其是校长谈的如何认识课程的问题,课程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施教的一个范例,绝不是唯一,如果教师仅仅唯书本是书本,那么学生的知识素养绝得不到提高。教师要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学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学会拓展,教会学生如何从书本当获取学习的方法,从而解决问题。这才是利用好教材。我想,我教的是语文,确实是这样,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只关注语文课本,那么获取的知识少之甚少,不足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把眼光放到课外生活,课外生活才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天地。但教师必需利用好文本,文本是经过选择来的具有典型示范的功效,把它利用好,则会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教学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二、教学中从学生的一切出发。
这一点很有感受,我们平时教学不是从学生出发,而总是考虑自己在教学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怎么处理,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给我很大的启示,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让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理解、消化、从而内化,把学生的地位放在至高点上去,而不能把教师放上去。在课堂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让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不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思维心理,如果没有这点认识,则学生观的思想就不会深入脑海,那么就不会产生出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民主化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的关系,教师只不过是知识的引导者,鼓励者,帮助者,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用一句话来概括:把学生看成是人,一个真正的有思想、有灵魂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接受知识的容器。所以不能只关注学科,更要关注学生的自身全面的发展。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应该这样说,没有良好的学习方式,就不会有优良的成绩。当今社会绝不会要求教师培养一个只会接受教师讲解的“听话的学生”。社会要求学生一些必要的素养,如质疑精神、创造品质、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等等,如果只会一味的啃书本,那这样的学生怎么能符合社会对其需求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其实就是自身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而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批判意识,个性化地创造品质、动手能力等等。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让其学生通过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品尝到学习的甘甜。
四、要在研究中备课,在研究中上课。
没有研究,就没有效率。当今天校长给我们新教师讲了“七个研究”时,我忽然开朗,我们平时备课,目标意识不强、学习方法谈不上,研究能力的培养途径更不必说了。就谈目标意识,我们平时所列的目标大而空,并没有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时间浪费多,效率低下,造成了学生一堂课下来不知所云。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课是前提。课堂效率从备课开始,然后才能谈上课效率。上课中,黄校长讲的几个方面,都有着实实在在的指导意义。如讲的效率:讲要精讲,讲重点、难点,讲的策略,口头禅、方言土语等等,让我一下找到自己的不足。教师在上课中,要细化知识点,教师要善于把本堂课的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让其学生轻松掌握,并且教师要善于拓展,善于联系,以本堂课为中心像网络式的发散开去。
总之,学习了校长的'关于教学的知识讲座收获很多,只是许多谈的不够深刻,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把自己的锻练成教学过硬的新马教师。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3
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
先生道:“有的人原来写文章,东拉西扯,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杂乱无章。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渐渐摸到了门儿,有了章法,上了轨道,所以说它‘像作文’了,就是说,它符合了作文的规范。有的人文章越写越成熟,看上去就和常见的作文不一样:没有常规的套路,不沿袭惯用的话语;或为时而作,或为事而作,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有事理的巧思顿悟;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有章法却不死守定法。这时说它‘不像作文’,是说它对学校作文规范的超越。从‘不像作文’到‘像作文’,是进步,再从‘像作文’到‘不像作文’又是一种飞跃。”
作文可以作两种解释,一是指写文章,这里的“作文”是词组,《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此还作了一个补充说明:多指学生练习写作;二是指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这个“作文”是名词。现在通常讲“作文”大概就是指学生习作,“像不像作文”想来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
我们现在教作文往往是就作而教作文,课堂上宣讲作文法,然后是出题目练作文,接下来是按作文规则评作文,有的地方还组织学生背作文选。总之,“学作文”、“像作文”的意识太强。一些学校写作教学搞得成功,或是通过读书来带动,或是通过自由创作来带动,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作文意识。
有的人能在文章中道出别人看不出、想不到、说不明的东西,这里面有语言上的功夫,为文技巧的功夫,更有学养上、识见上的功夫。一篇文章里可以看出作者非凡的才智,可以看出作者十年、几十年的功夫。功夫表现在文章之内,但却修炼于文章之外。
人们谈健身之道,重在营养和锻炼这两条。我们的语文教育,历来也强调多读多写,与所谈健身之道暗合。目前语文教学的手段,也还不外乎大量的摄入与大运动量的操练这两个方面。不过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发现学生较普遍地患有语文营养不良、发育不正常之症。病根在哪里?恐怕在于补养与练功不得法。这些年来,我们根据“科学配方”,采用大剂量的按照“科学法则”提炼的补药加以喂养,丸散丹膏过量,瓜菜米面不足。现在许多学生对文学作品不感兴趣,有的学生虽有兴趣却苦于没有时间去欣赏,还有的学生则不敢萌发兴趣,在好些个中学里各种文学作品都成为违禁的书,仅有的阅读材料便是课本和作文选。另一方面,机械化的操作早已成了包括语文在内的各门学科教学的全部内容。这种教法学法,借一句练功的行话来说,属于意念太紧,训练不当,难免走火入魔。
为文当有法,然而并无定法,优秀的作文就在“有法”与“无法”、“像”与“不像”之间;教育须有模式,然而又不可死守定式,出色的教育大概也在有模式与无模式之间。规则有序的钟摆声和紊乱无序的噪声都不是音乐,优美悦耳的旋律总是存在于有序与无序的和谐配置之中。在即将迈进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育,正在呼唤“绿色食物”,呼唤产制绿色食物的“绿色工艺”,呼唤生长出绿色工艺的“绿色培育思想”。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1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能力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起步早,基础较好;读写训练中,阅读训练的分量较重,时间多,范围广,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任务还很艰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尝试了以下做法,现总结归纳如下:
一、让学生学会“仿”作文,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必要和有效地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二、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大量素材。进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愁和博贮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读写舫》、《读者俱乐部》、《意林》、《故事会》等杂志,让他们订阅,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文学早餐”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2
一、如何理解课程的问题。
刘校长讲得很深刻,今天的课程不再是单一的书本了,它涉及到的很广泛,有学科课程,也有经验课程;有学问中心课程,与有人本主义课程等。尤其是校长谈的如何认识课程的问题,课程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施教的一个范例,绝不是唯一,如果教师仅仅唯书本是书本,那么学生的知识素养绝得不到提高。教师要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学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学会拓展,教会学生如何从书本当获取学习的方法,从而解决问题。这才是利用好教材。我想,我教的是语文,确实是这样,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只关注语文课本,那么获取的知识少之甚少,不足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把眼光放到课外生活,课外生活才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天地。但教师必需利用好文本,文本是经过选择来的具有典型示范的功效,把它利用好,则会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教学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二、教学中从学生的一切出发。
这一点很有感受,我们平时教学不是从学生出发,而总是考虑自己在教学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怎么处理,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给我很大的启示,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让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理解、消化、从而内化,把学生的地位放在至高点上去,而不能把教师放上去。在课堂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让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不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思维心理,如果没有这点认识,则学生观的思想就不会深入脑海,那么就不会产生出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民主化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的关系,教师只不过是知识的引导者,鼓励者,帮助者,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用一句话来概括:把学生看成是人,一个真正的`有思想、有灵魂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接受知识的容器。所以不能只关注学科,更要关注学生的自身全面的发展。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应该这样说,没有良好的学习方式,就不会有优良的成绩。当今社会绝不会要求教师培养一个只会接受教师讲解的“听话的学生”。社会要求学生一些必要的素养,如质疑精神、创造品质、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等等,如果只会一味的啃书本,那这样的学生怎么能符合社会对其需求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其实就是自身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而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批判意识,个性化地创造品质、动手能力等等。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让其学生通过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品尝到学习的甘甜。
四、要在研究中备课,在研究中上课。
没有研究,就没有效率。当今天校长给我们新教师讲了“七个研究”时,我忽然开朗,我们平时备课,目标意识不强、学习方法谈不上,研究能力的培养途径更不必说了。就谈目标意识,我们平时所列的目标大而空,并没有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时间浪费多,效率低下,造成了学生一堂课下来不知所云。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课是前提。课堂效率从备课开始,然后才能谈上课效率。上课中,黄校长讲的几个方面,都有着实实在在的指导意义。如讲的效率:讲要精讲,讲重点、难点,讲的策略,口头禅、方言土语等等,让我一下找到自己的不足。教师在上课中,要细化知识点,教师要善于把本堂课的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让其学生轻松掌握,并且教师要善于拓展,善于联系,以本堂课为中心像网络式的发散开去。
总之,学习了校长的关于教学的知识讲座收获很多,只是许多谈的不够深刻,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把自己的锻练成教学过硬的新马教师。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3
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
先生道:“有的人原来写文章,东拉西扯,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杂乱无章。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渐渐摸到了门儿,有了章法,上了轨道,所以说它‘像作文’了,就是说,它符合了作文的规范。有的人文章越写越成熟,看上去就和常见的作文不一样:没有常规的套路,不沿袭惯用的话语;或为时而作,或为事而作,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有事理的巧思顿悟;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有章法却不死守定法。这时说它‘不像作文’,是说它对学校作文规范的超越。从‘不像作文’到‘像作文’,是进步,再从‘像作文’到‘不像作文’又是一种飞跃。”
作文可以作两种解释,一是指写文章,这里的“作文”是词组,《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此还作了一个补充说明:多指学生练习写作;二是指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这个“作文”是名词。现在通常讲“作文”大概就是指学生习作,“像不像作文”想来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
我们现在教作文往往是就作而教作文,课堂上宣讲作文法,然后是出题目练作文,接下来是按作文规则评作文,有的地方还组织学生背作文选。总之,“学作文”、“像作文”的意识太强。一些学校写作教学搞得成功,或是通过读书来带动,或是通过自由创作来带动,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作文意识。
有的人能在文章中道出别人看不出、想不到、说不明的东西,这里面有语言上的功夫,为文技巧的功夫,更有学养上、识见上的功夫。一篇文章里可以看出作者非凡的才智,可以看出作者十年、几十年的功夫。功夫表现在文章之内,但却修炼于文章之外。
人们谈健身之道,重在营养和锻炼这两条。我们的语文教育,历来也强调多读多写,与所谈健身之道暗合。目前语文教学的手段,也还不外乎大量的摄入与大运动量的操练这两个方面。不过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发现学生较普遍地患有语文营养不良、发育不正常之症。病根在哪里?恐怕在于补养与练功不得法。这些年来,我们根据“科学配方”,采用大剂量的按照“科学法则”提炼的补药加以喂养,丸散丹膏过量,瓜菜米面不足。现在许多学生对文学作品不感兴趣,有的学生虽有兴趣却苦于没有时间去欣赏,还有的学生则不敢萌发兴趣,在好些个中学里各种文学作品都成为违禁的书,仅有的阅读材料便是课本和作文选。另一方面,机械化的操作早已成了包括语文在内的各门学科教学的全部内容。这种教法学法,借一句练功的行话来说,属于意念太紧,训练不当,难免走火入魔。
为文当有法,然而并无定法,优秀的作文就在“有法”与“无法”、“像”与“不像”之间;教育须有模式,然而又不可死守定式,出色的教育大概也在有模式与无模式之间。规则有序的钟摆声和紊乱无序的噪声都不是音乐,优美悦耳的旋律总是存在于有序与无序的和谐配置之中。在即将迈进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育,正在呼唤“绿色食物”,呼唤产制绿色食物的“绿色工艺”,呼唤生长出绿色工艺的“绿色培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