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切实加强高三复习备考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大力营造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文化氛围,努力创建“班风正、学风浓、环境优”的班集体。始终如一的坚持过程性管理,抓基础、抓重点、抓细化、抓落实,全面协调,整体推进。
二、工作目标
1.以班主任为核心,创建严肃、紧张、活泼、有序的学习环境。
2.以备课组长为核心,创建科学、高效、和谐、竞争的教学环境。
3.一轮、二轮考试力争进线人数第三,各科成绩力争保三争二。
4.一本上线人数确保完成人,二本以上上线人数确保完成人,力争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有学生进线。
三、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级部管理
1.级部主任要以身作则,抓好班级、备课组调研,特别是早上、晚上的班级调研,全身扑在工作上。
2.级部主任每天对老师坐班情况至少检查两次,结果每周一统计,每周一通报。
3.级部助理负责班主任早上签到,日常负责检查班级学生纪律,作好记录,每周一总结,及时通报。
4.实行班主任早上签到制,班主任加强班级调研,对班级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备考进行指导。
5.教室管理继续实行“高三年级纪律检查部”负责制,加强对早饭空、晚休空、双休日等环节的检查,将各班学情及时如实反馈给班主任,以便班主任及时了解班情、及时整顿班级存在的问题。
6.每周的教情继续实行“教学简讯制”,督促各备课组长梳理一周来的教学工作,同时督促各备课组长制定下一周的教学计划,同时也加强了各备课组间的相互交流。
7.每天的学情实行“级部通报制”,级部将每天的检查结果汇总,一天一通报,通报发给各个班主任和各个班级的班长;一周一汇总,汇总后级部在每周的班主任例会上通报并给出整顿要求。
8.开好“一誓师两座谈”会议。开好高考100天倒计时誓师大会,开好稳定生和边缘生的座谈会。鼓足师生干劲,鼓动师生勇往直前,鼓动师生要有拼搏的意识,同时班主任老师要利用此次机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心理疏导,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注意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9.加强月考的组织、分析、总结工作,积极做到每次考前目的明确、考后收获实在。认真组织好备课组会商和班级会商。
(二)备课组管理
1.加强备课组长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肯吃苦、乐于奉献、工作积极主动、善于动脑筋、工作执行力非常强的骨干年级管理团队。
2.以备课组长为核心,抓好备课组教师的日常纪律考评,进一步规范教师上班考勤制度,及时通报考勤记录,严明办公纪律。
3.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搞好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使二轮三轮复习的针对性更显著,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复习效率。
4.继续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落实“四个研究”(研究教材,研究新课标,研究考试说明,研究近五年高考题)、贯彻“五项规范”(规范预习,规范听课,规范课堂笔记,规范练习,规范作业),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上好研究课,发挥集体优势,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认真研究近五年的山东高考题及全国高考题,明确高考出题的动向,做高考的明白人。
5.继续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求老师做到对学校讲责任,对个人讲自律,对学生讲爱心,对同事讲协作,对工作讲效率,杜绝教师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参加娱乐活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6.各组要设立专人负责在网上收集试题、试卷、高考信息等,及时提供给备课组使用。同时年级还将加强对各备课组教研活动的不定期的检查督导。
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二、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
(1)开学——20xx年2月底进行选修1、选修3的一轮复习,引导学生做练习册上相应的题目;处理假期作业的疑难问题;完成新课标试卷前12套题目的讲解分析。
(2)20xx年3月1日—20xx年4月底进行三本必修书、两本选修书的二轮复习
(3)5月——6月初强化训练,查漏补缺
2、复习思路:依托自编的学案、练案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以学案为依托,分别进行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三大部分的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练案要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的部分时间和学科读书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利用学科自习时间,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以练案的形式,及时巩固落实。对于练案,教师必须进行批改,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张练案做完和综合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三、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学案、练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做好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其中1、2、3班侧重于重点知识的记忆、整理;4、5、6、7班侧重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梯度推进,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3、加强集体备课,多交流、沟通,集思广益,结合学情和考情,及时调整复习。
4、加强高考信息和资料搜集,结合社会热点和各地文综试卷组织好材料教学。
5、做好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指导和总结。规范答题,注重方法引导。依据考试和练案,狠抓规范答题,提高应试技巧、学科素养和应试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读题、审题和解题能力、技巧。提高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和分析、综合、概括应用能力。针对普遍问题集体处理,个别问题个别解决的原则,真正落实因材施教,适时引导,力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吃不饱和吃过量”的问题。在规范书写、答题要点化、序号化、规范答题学科语言等非智力因素上下功夫,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并注意让学生做好“回头看”,反思领悟,实现“题题通”
6、进一步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双向交流,以学识、能力和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科积极性,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实现整体目标和单科目标的双丰收。
7、认真履行学校和年级的工作安排,优质高效,力争达到并超过高考预定目标。
我们坚信:众志成城,马到成功!
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3
根据实验区省份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xx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20xx年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0xx年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20xx年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0xx年12月16日-20xx年1月底(45课时) 复习选修Ⅰ、Ⅲ。
20xx年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20xx年3月-4月 二轮复习。
20xx年5月 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xx年7月21日-20xx年2月。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具体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必须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2.第二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xx年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3)具体要求: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复习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每次考试的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以一节课为宜,也可两个专题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决定讲评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失分一般有四种情况:(1)知识欠缺;(2)能力欠缺;(3)审题失误;(4)技术失误(如图错选项、写错年代,错别字等):教师应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3.第三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xx年5月
(2)第三轮重点放在热点复习,安排四次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本学期主要是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复习:
1、高三近现代史的章节基础和专题复习;
2、历史大专题复习及热点透析;
3、考前练习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1、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态度、上课纪律方面做的比较好。
2、在材料分析、解题方面还有所欠缺。
3、在知识的整合上,普遍出现思维混乱局面。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对世界史做一个比较透彻的分析和理解
2、对历史做一个比较恰当的整合,注重专题知识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每星期的文综考试,使学生适应文综考试
2、不定期的进行抽测,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
3、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章、节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第一章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
2
第二章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
3
第三章
蒸汽时代的世界
4
第四章
电气时代的世界
5
第五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
6
第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7
同上
8
专题复习
资本主义经济史
9
专题复习
资本主义政治史、外交史
10
专题复习
社会主义发展史、民族运动解放史
11
巩固练习
专题练习
12
考前复习
练习及讲解
13
同上
14
同上
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制定的20xx年届高三复习备考总教学计划为指导,在20xx年学年下学期中,高三全组成员要积极学习认识物理课程的性质,领会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使物理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化。认真学习新的高考大纲,学习有关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理论和经验,贯彻执行规范、追求效益、崇尚创新的工作态度和精神,加强学习、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为20xx年高考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三、主要措施及要求:
下学期高三物理教学计划为达到本学期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的目的,经全体高三备课组老师讨论决定,第二轮复习将以专题复习的形式为主。计划如下
1.时间按排:20xx年3月中旬至20xx年4月底 ,4月底止5月底,复习以各地的信息卷为主。
2.复习资料:金太阳二轮复习资料以及备课组组内老师的组卷
3.复习内容:
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概括起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①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②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③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本性。
④热学部分:分子动理论、热力学三定律和气体的状态方程。
⑤原子物理部分:能级、核反应方程式以及课本上的需要记忆的内容。
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应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物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二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的训练?
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关键词语的理解②隐含条件的挖掘③排除干扰因素
(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每次考试阅卷以后,总是感叹学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就是聊聊几句就完事。同时,因运算能力也不行,使得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造成无谓的丢分,实在可惜(但这谁也不能原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所以规范化的训练是后阶段的训练重点。
选题要精,讲评要细,做题注意精细结合
选题要精,主要体现在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可谓是模拟试题满天飞,如何样采用这些资料呢?首先对手中的资料要仔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在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好题,采用拼盘的方式组织起来让学生练;(尽量不要用成套的原卷)。讲评要细,即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每次在讲评时,必须先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总结(具体到每个同学的每个题的得分情况,及失分的原因),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重视个别的指导,对问题较大或问题比较明显的单独进行点评。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对物理学中的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部分,要求是比较低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在复习中花的功夫不是很多。虽在这几方面的难度不是很大,综合也并不是很多,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课本的重要性,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看透,一次不够,二次,二次不行,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有很多时候是从这里取材的(如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原子物理的信息题)。
4.组内要求:
(1)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强集体备课,平时多交流,多听课,多研究课堂教学。
(2)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对典型的习题,学生容易错的题目,通过作业加强训练.经常进行错题滚动,做到决不一错再错。
(3)做好辅优补困工作,特别关注临界生。发现临界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分析解决,通过个别辅导,了解学生复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并帮助他们解决。对于希望生,主要作好心理疏通工作。
(4)在专题复习时都要有针对性,要精心设计典型的例题习题、限时训练卷,错题再练卷等。加强方法规律的总结,促使学生能力的飞跃。尤其在四个实验班中要加大限时训练的量,做到从速度和质量上双管齐下。
(5)在5月份做好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在各地的信息卷中选题,组内认真组卷,力争保证试卷的高质量、高效率。
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6
一、复习指导思想
1.第二轮(第二学期)进入专题复习与综合考试相结合。要精选专题,紧扣高考内容,抓紧高考热点与重点,授课时脚踏实地,讲透内容;通过测评,查漏补缺,既提高解决综合题的分析与解题能力,又能调适心理,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竞技状态。
2.加强学习,研究,注重学生、教材、教法和高考的研究,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考试中历史科备考方法和措施,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历史试卷,树立以教研求发展,向教改要质量的思想。
3.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和管理。做到“精细化的备课,精品化的授课,精选试卷”的要求。还要充分发挥各位历史教师的群体智慧,特别是有高考经验的教师。大家分工合作,多研究,多交流,既要集体备课又要主要配合不同班的差异,因材施教,根据历史科的特点,切实做到“一天一小练,一周一大练,一月一综合测”。这可以使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积累临场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寻找补救措施,强化复习效果。
4、做好辅导工作作为科任,关注所教学生各科学习成绩,从学生利益出发,制定适合的辅导计划。如各科成绩较平均,历史有潜力,就要指导与鼓励他们冒尖,这主要从精选综合题加强训练入手;若除了历史,其他科目都好的,就要利用课余时间,适当补课,当然,鼓励与调动其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很重要的。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努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是高中历史复习的指导思想。通过历史复习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学好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基能,以及其中的历史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注重团结协作,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素质,全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考试指导纲要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历史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抓好教材与课程目标中要求把握的历史对象的性质和处理历史问题的基本常用的历史思想方法;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分类讨论、数形结合、一般与特殊,抽象与概括、函数与方程、等价转化、类比与推理等,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不变应万变,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历史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法,奠定必备的“四基五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历史的意识和能力,奠定学习历史的能力,使历史科的复习更加高效优质。
二、教学目的要求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考试说明,在整体上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重要的定义定理不但要掌握结论,还要掌握相关历史的思想方法,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掌握,注意高考热点,重视历史的应用和历史思想方法的渗透,以拓宽历史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因材施教,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构建新的认知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
三、教法分析和教学具体措施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是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注意知识块的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公理和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较,灵活运用;力求有意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历史语言的表达形式,推理论证要思路清晰、整体完整。
2.学会分析。首先是阅读理解,侧重于解题前对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题回顾,侧重于经验及教训的总结,重视常见题型及通法通解。
3.高考试题将课本知识进行了综合性处理,即在知识网络交汇处命题,因此在复习时,不但对每个知识点要掌握,还要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注意代数知识和几何知识的联系,挖掘课本内容的深刻内涵构建高中历史知识网络体系;不但要重视概念和结论以及方法的要点,还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每一个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掌握它的使用条件以及推演过程中体现的历史思想方法,可能达到的效果、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以达到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的高度。
4.以“错”纠错,查缺补漏,反思错误,严格训练,规范解题,养成“想明白、写清楚、算准确”的习惯,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谨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注重书写过程,举一反三,及时归纳,触类旁通,加强历史思想和历史方法的应用。
5.协调好讲、练、评、辅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复习中讲、练、评、辅的时间追求历史复习的最佳效果,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设计教学,做到精讲精练,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精心准备,讲评到位,做到讲评试卷或例题时:讲清考察了哪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用到了哪些方法技巧,关键步骤在哪里,哪些是典型错误,是知识逻辑、方法、心理上还是策略上的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加有针对性,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6.试题的把握:
(1)注重对“四基五能力”的考察把握,贴近课本;
(2)注重学科内容的联系与综合;
(3)注重历史思想方法、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4)注重能力立意,以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察能力;
(5)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设计应用性、探索性的问题;
(6)试题体现层次性、基础性,梯度安排合理,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有效地检测对历史知识中所蕴含的历史思想和方法掌握的程度.
(7)把握好近3年高考试题,落实好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的前四道;
(8)立足基础,不做历史考试说明以外的东西。精心选做基础训练题目,做到不偏不漏不怪,即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要求。不选做那些有孤僻怪诞特点、内容和思路的题目。利用历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作为复习资源,要按照新教材以及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严格控制选题和做题难度,做到不凭个人喜好选题,不脱离学生学习状况选题,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选题,不大量选做难度较大的题目。
7.周密计划合理安排,体现历史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8.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历史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历史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9.注重学法指导及心理辅导。
(1)及时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及时收集教学过程中反馈信息并弥补学生的不足.
(2)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安排教学难度,有利于学生成功情感体验,促进其提高.
(3)解决优生的历史缺门问题,重点巩固与提高中等生的历史解题水平和能力;带动历史困难生努力跟上复习,加强边缘生的个别辅导.
10.加强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落实常规,团结协作,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1
一、教学资料: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本事以及思维分析本事;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届文科学生的情景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本事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资料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进取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本事。
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四、总体措施:
1.加强团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资料、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善。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经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并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一样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终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本事。
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2
根据实验区省份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xx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20xx年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0xx年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20xx年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0xx年12月16日-20xx年1月底(45课时) 复习选修Ⅰ、Ⅲ。
20xx年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20xx年3月-4月 二轮复习。
20xx年5月 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xx年7月21日-20xx年2月。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具体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必须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2.第二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xx年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3)具体要求: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复习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每次考试的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以一节课为宜,也可两个专题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决定讲评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失分一般有四种情况:(1)知识欠缺;(2)能力欠缺;(3)审题失误;(4)技术失误(如图错选项、写错年代,错别字等):教师应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3.第三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xx年5月
(2)第三轮重点放在热点复习,安排四次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二、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
(1)开学——20xx年2月底进行选修1、选修3的一轮复习,引导学生做练习册上相应的题目;处理假期作业的疑难问题;完成新课标试卷前12套题目的讲解分析。
(2)20xx年3月1日—20xx年4月底进行三本必修书、两本选修书的二轮复习
(3)5月——6月初强化训练,查漏补缺
2、复习思路:依托自编的学案、练案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以学案为依托,分别进行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三大部分的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练案要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的部分时间和学科读书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利用学科自习时间,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以练案的形式,及时巩固落实。对于练案,教师必须进行批改,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张练案做完和综合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三、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学案、练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做好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其中1、2、3班侧重于重点知识的记忆、整理;4、5、6、7班侧重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梯度推进,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3、加强集体备课,多交流、沟通,集思广益,结合学情和考情,及时调整复习。
4、加强高考信息和资料搜集,结合社会热点和各地文综试卷组织好材料教学。
5、做好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指导和总结。规范答题,注重方法引导。依据考试和练案,狠抓规范答题,提高应试技巧、学科素养和应试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读题、审题和解题能力、技巧。提高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和分析、综合、概括应用能力。针对普遍问题集体处理,个别问题个别解决的原则,真正落实因材施教,适时引导,力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吃不饱和吃过量”的问题。在规范书写、答题要点化、序号化、规范答题学科语言等非智力因素上下功夫,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并注意让学生做好“回头看”,反思领悟,实现“题题通”
6、进一步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双向交流,以学识、能力和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科积极性,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实现整体目标和单科目标的双丰收。
7、认真履行学校和年级的工作安排,优质高效,力争达到并超过高考预定目标。
我们坚信:众志成城,马到成功!
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本学期主要是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复习:
1、高三近现代史的章节基础和专题复习;
2、历史大专题复习及热点透析;
3、考前练习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1、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态度、上课纪律方面做的比较好。
2、在材料分析、解题方面还有所欠缺。
3、在知识的整合上,普遍出现思维混乱局面。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对世界史做一个比较透彻的分析和理解
2、对历史做一个比较恰当的整合,注重专题知识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每星期的文综考试,使学生适应文综考试
2、不定期的进行抽测,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
3、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章、节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第一章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
2
第二章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
3
第三章
蒸汽时代的世界
4
第四章
电气时代的世界
5
第五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
6
第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7
同上
8
专题复习
资本主义经济史
9
专题复习
资本主义政治史、外交史
10
专题复习
社会主义发展史、民族运动解放史
11
巩固练习
专题练习
12
考前复习
练习及讲解
13
同上
14
同上
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资料、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进取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现状分析:
1、教师视野不够开阔,业务钻研不是异常到位。
2、有时知识点落实不是很到位,学案没有做到及时、全面地检查。个别同学存在不完成作业现象。
3、做题很多,但学生没有完全消化掌握,做过的题继续出错。以后,要强化纠错本的使用,多考查易错题。
4、学生初中时历史课没学好,通史掌握很不梦想,异常是时间概念很模糊,今后应适时穿插、讲解有关通史知识。
5、学生联系、归纳本事有待加强,答案写得过多,要点提炼不出来。
6、对材料题的`变化研究不够,定势思维倾向有待克服。
7、读题、审题本事有待加强。(审题时间太短,审题不清便匆忙下笔)
三、教学安排:
全学年总体安排三轮复习。
第一轮按专题模块加通史复习,侧重专题模块。(从20xx年7月——20xx年2月),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意思是说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通史。我们制定的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注意基础知识落实”,我们把它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
第二轮主要根据考试说明的顺序,通史加专题复习,侧重通史。(20xx年2月——5月上旬),主要目的是综合本事突破。第二轮复习时,以通史体例辅之以热点问题进行,学生仅有对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认识,才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轮搞强化训练,侧重练、讲、评和回归教材。(20xx年5月上旬——6月6号),目的是提高解题本事,查缺补漏。我们提出了“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薄漏)、提高(本事)”的八字方针。要求学生抓好两条复习主线,一方面是对照《考试说明》看教材和教材的标题,注重基础知识,把握阶段特征;另一方面是对照试卷看题目,查漏补缺,以适度紧张的平常心、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自信心。例如我们要求学生结合《考试说明》,最终落实每一个考点,个个过关。
四、措施:
1、强化训练。坚持天天练(每一天1——2题)、周练(30个选择,四个大题)。有做必看,有看必评。多进行面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规范化问题、审题不细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等问题。
2、多与学生沟通,增加感情投资,让学生喜欢学历史。
3、多多向兄弟学校学习,取长补短。学习兄弟学校好的复习方法,落实措施等。
4、研究考试说明,做到分头研究,成果共享。注意扩大课程资源,提高对热点问题的敏感性。
5、多钻研业务,多关注史学动态,多研究高考,及时了解高考信息的变化。
6、加强对应试技巧的研究与落实,向规范化审题、答题要分数。